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极目 拼音:jí mù
(1).满目;充满视野。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含淳咏德之声盈耳,登降揖让之礼极目。”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李卫公靖》:“及明,望其村,水已极目,大树或露梢而已,不復有人。”《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元年》:“诸军大掠。士民衣纸及布襦者,满街极目。”
(2).纵目,用尽目力远望。 汉 王粲 《登楼赋》:“平原远而极目兮,蔽 荆山 之高岑。” 唐 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羣水从西下,极目高崒兀。” 清 沉复 《浮生六记·闺房记乐》:“亭在土山之上,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 毛泽东 《水调歌头·游泳》词:“万里 长江 横渡,极目 楚 天舒。”词语解释:极知 拼音:jí zhī
极其智慧。《韩非子·说难》:“周泽未渥也,而语极知,説行而有功则德忘。” 陈奇猷 集释:“谓所谋之事甚为智慧。”
通晓,深知。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谥法解》:“极知鬼神曰灵。” 唐 萧妃 《夜梦》诗:“昨日梦君归,贱妾下鸣机。极知意气薄,不著去时衣。” 明 袁宏道 《舟中与诸上人谈亡友潘雪松事》诗:“极知实落栖真地,不是荒唐渺默乡。”词语解释:极浦 拼音:jí pǔ
遥远的水滨。《楚辞·九歌·湘君》:“望 涔阳 兮极浦,横 大江 兮扬灵。” 王逸 注:“极,远也;浦,水涯也。”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谢惠连〈赠别〉》:“停艫望极浦,弭棹阻风雪。” 唐 许浑 《凌歊台送韦秀才》诗:“帆势依依投极浦,鐘声杳杳隔前林。” 清 曹寅 《过燕子矶》诗:“峭帆的的空濛去,极浦回闻十里鐘。”词语解释:极望 拼音:jí wàng
(1).满目。《史记·大宛列传》:“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苜蓿极望。”
(2).放眼远望。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义旗﹞直指西南,极望充天。” 清 顾炎武 《亡友潘节士之弟耒远来受业兼有投诗答之》诗之二:“十年离别未言还, 楚 水枫林极望间。”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六日清早醒来,已到 美索瓦 站,极望一片雪色,浩无边际。”词语解释:极天 拼音:jí tiān
(1).至天;达于天。语本《诗·大雅·崧高》:“崧高维岳,骏极于天。”《孔丛子·问答》:“今世人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以深渊为名。” 唐 杜甫 《秋兴》诗之六:“关塞极天唯鸟道,江湖满地一渔翁。” 清 王孙晋 《南闽》诗:“久客欲归去,翻愁行路难。极天围万岭,平地落千滩。”
(2).指天之极远处;远处。 清 姚鼐 《登泰山记》:“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康有为 《过昌平城望居庸关》诗:“永夜驼铃传塞上,极天树影递 关 东。”
(3).满天,到处。 明 屠隆 《綵毫记·展武相逢》:“遍地烽狼,极天戎马。”词语解释:极乐 拼音:jí lè
(1).尽情娱乐。 汉 枚乘 《梁王兔园赋》:“游观西园,从容安步。鬭鷄走兔,俯仰钓射。煎熬炰炙,极乐到暮。” 晋 成公绥 《啸赋》:“揔八音之至和,固极乐而无荒。”
(2).非常快乐。 汉 班固 《西都赋》:“方舟并騖,俛仰极乐。” 明 袁宏道 《致王瀛桥》:“病是苦事;以病去官,是极乐事。” 冰心 《寄小读者》十二:“我死心塌地的肯定了我们居住的世界是极乐的。”
(3).指极乐世界。 唐 李绅 《题法华寺》诗:“极乐知无碍,分明应有缘,还将意功德,留偈法王前。” 明 袁宏道 《西方合论·第一刹土门》:“次同居浄土者,如极乐中有众生, 妙喜国 中有 铁围 、男女之类。”
(4).借指佛经。 明 袁宏道 《夷陵罗子华墓石铭》:“暮年皈心莲邦,课诵至忘寝食。既病不服药,唯诵极乐如常。”词语解释:极幽 拼音:jí yōu
最幽蔽。亦指最隐蔽之处。 汉 王粲 《迷迭赋》:“惟遐方之珍草兮,产 崑崙 之极幽。受中和之正气兮,承阴阳之灵休。”词语解释:极力 拼音:jí lì
尽力;尽一切办法。 唐 杜甫 《剑门》诗:“併吞与割据,极力不相让。”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静宁州道士》:“一日以小瓢贮丹,任人自取,极力多攫,止得三粒。” 曹禺 《雷雨》第二幕:“ 蘩漪 的脸更显得苍白,她在极力压制自己的烦郁。”词语解释:极边 拼音:jí biān
非常遥远的边境。 唐 刘言史 《赋蕃子牧马》诗:“磧浄山高见极边,孤峯引上一条烟。” 五代 王仁裕 《从蜀后主幸秦川上梓潼山》诗:“盛德安疲俗,仁风扇极边。” 宋 叶适 《安集两淮申省状》:“且当於边 淮 先募弓弩手,耕极边三十里之地。” 鲁迅 《而已集·文艺和革命》:“外国是革命军兴以前,就有被迫出国的 卢梭 ,流放极边的 珂罗连珂 。”词语解释:极处 拼音:jí chǔ
(1).极高、极远之处。 唐 方干 《侯郎中新置西湖》诗:“已见澄来连镜底,兼知极处浸云根。” 元 李翀 《日闻录》:“ 班超 尝分使至 西海 极处,自中国而往行四万里。” 赵朴初 《忆江南·峨眉山纪游》词之五:“极处 赵州 登不到,我今亦復半山回。此意几人知?”
(2).程度上不能再超过的界限。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仙佛到极处,与儒者略同。”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我 闕里侯 蠢也蠢到极处,陋也陋到极处,当不得我富也富到极处。”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三:“我主观的人格抑郁到极处,应当豁然醒悟。”
(3).绝地。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况真圣主天王得天心眷顾,每至极处逢救。”词语解释:极精 拼音:jí jīng
谓非常精美讲究。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厨子》:“ 曹能始 先生饮饌极精,厨人 董桃媚 者,尤善烹调,先生宴客,非 董 侍则不懽。”词语解释:极星 拼音:jí xīng
(1).北极星。《周礼·考工记·匠人》:“昼参诸日中之景,夜考之极星,以正朝夕。” 郑玄 注:“极星,谓北辰。”《宋史·天文志一》:“极星之在紫垣,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众星所拱,是为北极,为天之正中。”
(2).喻指皇帝。 金 元好问 《郑州上致政贾左丞相公》诗:“帝城此后瞻依近,长傍弧南候极星。”词语解释:极图 拼音:jí tú
极坐标中的图形
用极坐标表示从某点向某些方向(或一切方向)上某个量的大小(即量作为方向的函数)的作图法;例如方向图、辐射图词语解释:极玄 拼音:jí xuán
谓最精妙。 唐 姚合 《〈极玄集〉自序》:“此皆诗家射雕手也, 合 於众集中更选其极玄者,庶免后来之非。”词语解释:极口 拼音:jí kǒu
竭尽口舌。多谓尽力褒扬、规劝或抨击。《北齐书·陈元康传》:“ 高祖 尝怒 世宗 ,於内亲加殴蹋,极口駡之。”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平时惟 子厚 与 子由 极口见戒,反覆甚苦,而某强狠自用,不以为然。”《红楼梦》第五二回:“因见暖阁之中有一玉石条盆,里面攒三聚五栽着一盆单瓣水仙, 寳玉 便极口赞道:‘好花!’”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当时当地的画家女诗人,当然不止 袁小姐 一个,而被我们的太太所赏识而极口称扬的却只有她一人。”词语解释:极意 拼音:jí yì
(1).尽意;尽心。《史记·乐书》:“放弃《诗》《书》,极意声色, 祖伊 所以惧也。”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 刘 李 二子方将极意於斯文,因为粗明古今歌诗同异之音焉。” 明 唐顺之 《盛孺人墓志铭》:“孺人既以童而妇,婉婉自属於其姑 钱孺人 ,姑亦极意拊育之如其女。” 清 龚炜 《巢林笔谈·学画患太似》:“ 麓臺先生 以画妙天下,一时受业者多极意临摹,惟恐不似。”
(2).犹恣意。 三国 魏 嵇康 《家诫》:“临乐则肆情,处逸则极意,故虽繁华熠燿,无结秀之勋。”《晋书·宣帝记》:“昔 赵高 极意, 秦 是以亡; 吕霍 早断, 汉 祚永延。”词语解释:极尊 拼音:jí zūn
至尊的人。指父母。《书·君陈》“惟孝,友于兄弟” 唐 孔颖达 疏:“父母尊之极,兄弟亲之甚;缘其施孝於极尊,乃能施友於甚亲。言善事父母者必友於兄弟。”词语解释:极远 拼音:jí yuǎn
谓无远弗届;非常高远。《礼记·乐记》:“礼乐之极乎天而蟠乎地,行乎阴阳而通乎鬼神,穷高极远而测深厚。” 汉 扬雄 《羽猎赋》:“殷殷軫軫、被陵缘岅、穷夐极远者,相与列乎高原之上。”《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鵠高飞,不集污池。何则?其极远也。” 杨伯峻 集释引 王叔岷 曰:“《説苑·政理篇》、《金楼子·立言下篇》‘其’下并有‘志’字,当从之。”词语解释:极欢 拼音:jí huān
极尽欢乐之情。《诗·唐风·有杕之杜》“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汉 郑玄 笺:“言中心诚好之,何但饮食之,当尽礼极欢以待之。” 唐 沉既济 《任氏传》:“ 任氏 更粧而出,酣饮极欢。”
極懽:同“ 极欢 ”。 汉 王粲 《公宴诗》:“今日不极懽,含情欲待谁?”一本作“ 极欢 ”。 词语解释:极品 拼音:jí pǐn
(1).最上等。多指物品或技艺。 宋 曾巩 《荔枝录》:“一品红,言於荔枝为极品也。”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八:“ 太宗 当天下无事,留意艺文,而琴棋亦皆造极品。” 峻青 《秋色赋·狮峰月夜》:“ 狮子峰 ,这个以盛产茶中极品--狮峰龙井而驰名中外的山峰,和它的名字是多么酷似啊。”
(2).特指官员的最高等级。《宋史·职官志六》:“凡内侍初补曰小黄门,经恩迁补则为内侍黄门。后省官闕,则以前省官补。押班次迁副都知,次迁都都知,遂为内臣之极品。”《明史·阉党传·吴淳夫》:“六年冬,擢太僕少卿,视职方事……岁中六迁,至极品。”《再生缘》第七回:“众官舞蹈朝参毕,拜倒当权极品人。”
(3).指最高品级的官。 明 唐寅 《对玉环带清江引·叹世词》曲:“极品随朝,疑是 倪宫保 。”词语解释:极游 拼音:jí yóu
尽情游览。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睢水》:“ 梁王 与 邹 、 枚 、 司马相如 之徒,极游於其上。”词语解释:极海 拼音:jí hǎi
至海。《文选·扬雄〈羽猎赋〉》:“外则正南极海,邪界虞渊。” 李善 注引《尔雅》:“极,至也。” 唐 柳宗元 《佩韦赋》:“登 嵩 丘而垂目兮,瞰中区之疆理。横万里而极海兮,頽风浩其四起。”词语解释:极欲 拼音:jí yù
尽其所欲。《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陆生 常安车駟马,从歌舞鼓琴瑟侍者十人,寳剑直百金,谓其子曰:‘与汝约:过汝,汝给吾人马酒食,极欲,十日而更。’”词语解释:极思 拼音:jí sī
谓竭尽心思;缜密思考。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敢竭肝胆,写腹心,作《剧秦美新》一篇,虽未究万分之一,亦臣之极思也。”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久淹於外,歷守大藩,所至极思,必悉利病。”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水北胡氏园》:“其间林木薈蔚,烟云掩映,高楼曲榭,时隐时见,使画工极思不可图。”词语解释:极眺 拼音:jí tiào
极目眺望。 明 王世贞 《过维扬有怀子相》诗:“迴瞻 大江 水,极眺 黄河 流。” 明 陈子龙 《春郊》诗:“娱情向烟草,极眺心悠悠。”词语解释:极则 拼音:jí zé
犹言最高准则。《景德传灯录·智洪大师》:“﹝僧﹞问如何是极则处?师曰:‘懊恼三春月,不及九秋光。’” 明 王守仁 《大学问》:“曰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 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第三四章一:“最早的重要的文人们,有所谓‘西昆体’诸家者,以追踪于 李商隐 、 唐彦谦 诸诗人之后为极则。”词语解释:极光 拼音:jí guāng
在地球高纬度地区出现的一种强光。因常在靠近北极和南极地区看到,故又分别称北极光和南极光。是一种由太阳辐射的带电粒子进入地球高纬度的高空,激发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而形成的发光现象。一般呈带状、弧状、幕状或放射状,色彩瑰丽壮观。词语解释:极治 拼音:jí zhì
谓政治修明,社会升平。 宋 王安石 《上相府书》:“某闻古者极治之时,君臣尽道以业天下之民,匹夫匹妇有不预其泽者,为之焦然耻而忧之。” 金 王若虚 《送彭正升之任冀州序》:“盖其量诚宏,而其德诚厚,此其能共成一代之极治者歟!”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自古虽极治之时,不能无夷狄盗贼之患,唯百姓安乐,家给人足,虽则有外患,而邦本深固,自可无虞。”词语解释:极微 拼音:jí wēi
(1).研求几微。 汉 蔡邕 《太尉陈球碑》:“凡坟素遗训,圣贤立言,掬精极微,无□不究。”
(2).极其微小。
(3).佛教语。梵文的意译,音译“阿拏”、“阿菟”、“阿耨”。指色的最小单位,为色的不可再分的原素。《俱舍论》卷十二:“分析诸色至一极微,故一极微为色极少。” 五代 齐己 《山中春怀》诗:“心魂役役不曾归,万象相牵向极微。”
(4).引申为最小单位的物质或指化学元素。 章炳麟 《无神论》:“鞞世师之説,建立实性,名为地、水、火、风、空、时、方、我、意。九者皆有极微。我、意虽虚,亦在极微之列,此所谓惟物论也。”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若以物言,亦可执有边无边之见。所以者何?现有六十四种极微积为地球,推而极之以至恒星世界,此恒星世界极微之量果有边际乎,抑无边际乎?”词语解释:极大 拼音:jí dà
最大值
极度。例如:忍受极大的折磨。词语解释:极哀 拼音:jí āi
极其悲哀;最大的悲哀。 晋 潘岳 《寡妇赋序》:“斯亦生民之至艰,而荼毒之极哀也。”《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元年》:“ 澄 帅官僚赴弔, 寳寅 居处有礼,一同极哀之节。” 胡三省 注:“礼,居君父之丧极哀。”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凌廷堪》:“君冷宦无家,白头乏嗣,虽死故乡,实同旅殯,亦生人之极哀也已。”词语解释:极妙 拼音:jí miào
极其美妙;极其巧妙。 晋 张翰 《杖赋》:“惟万物之品分,何利人之独书。中神性之极妙,岂给口之至味。” 唐 张读 《宣室志》卷四:“忽见庙宇中有二屐子在地下,生视之,乃结草成者,文理甚细,色白而製度极妙。”词语解释:极盛 拼音:jí shèng
非常盛大。 汉 蔡邕 《五灵颂》:“敛威扬德,愷悌之风。圣德极盛,騶虞乃彰。” 唐 牛肃 《纪闻·杨生》:“时方冬燎原,风势极盛。” 清 圣祖 《御制〈全唐诗〉序》:“至 宋 初,撰辑《英华》,收録 唐 篇什极盛。”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金花夫人》:“四月十七日神诞,画舫笙歌,祷赛极盛云。”词语解释:极已 拼音:jí yǐ
穷尽;终止。《管子·枢言》:“诸侯假之威,久而不知极已者殆。”《宋书·颜延之传》:“外示寡求,内怀奔竞,干禄祈迁,不知极已,预讌班觴,肆駡上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耒水》:“两岸连山,石泉悬溜。行者輒徘徊留念,情不极已也。”词语解释:极尽 拼音:jí jìn
(1).终点,尽头。《列子·汤问》:“ 殷汤 问:‘然则上下八方有极尽乎?’ 革 曰:‘不知也。’”
(2).犹使尽,用尽。《韩非子·解老》:“所谓事天者,不极聪明之力,不尽智识之任。苟极尽则费神多。”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池苑内纵人关扑游戏》:“后苑作进小龙船,雕牙鏤翠,极尽精巧。” 茅盾 《子夜》十五:“他的手段不错,而且对于 李麻子 极尽笼络的能事。”
(3).谓精通。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第四折:“晓六艺,遍通书画;善博弈,极尽围棋。”词语解释:极时 拼音:jí shí
谓切合时宜。 唐 罗隐 《谗书·庄周氏弟子》:“视物如伤者谓之仁,极时而行者谓之义。”词语解释:极爱 拼音:jí ài
指至亲之人。 汉 董仲舒 《又言限民名田》:“民财,内足以养老尽孝,外足以事上共税,下足以畜妻子极爱,故民説从上。”词语解释:极野 拼音:jí yě
遍野。 唐 孟浩然 《示孟郊》诗:“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词语解释:极览 拼音:jí lǎn
谓远赏之景。 南朝 宋 范晔 《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词语解释:极塞 拼音:jí sāi
边塞。 唐 罗邺 《长城》诗:“当时无德御乾坤,广筑徒劳万古存。谩役生民防极塞,不知血刃起中原。”《辽史·地理志五》:“ 天成县 ,本极塞之地。”词语解释:极心 拼音:jí xīn
用尽心思。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故《论衡》者,所以銓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其本皆起人间有非,故尽思极心,以讥世俗。”词语解释:极地 拼音:jí dì
(1).十地;佛地。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三明极地,八会穷源。”参见“ 十地 ”。
(2).绝处,死地。 宋 张师正 《括异志·马少保》:“何忍遽致我於极地耶!”
(3).最高地位。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四十千秋自咏》:“位居极地夸强仕,天命与人幸早知。”
(4).极点。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近岁以来……文学之衰,至于极地。” 许地山 《处女底恐怖》:“深沉院落,静到极地。”
(5).极圈以内的地区。
词语解释:十地 拼音:shí dì
梵语意译。或译为“十住”。佛家谓菩萨修行所经历的十个境界。大乘菩萨十地为: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极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另有三乘共十地,四乘十地,真言十地等,名目各有不同。 南朝 宋 谢灵运 《辨宗论附答问》:“一合於道塲,非十地之所阶, 释 家之唱也。” 唐高宗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诗:“萧然登十地,自得会三归。” 清 吴伟业 《庚戌梅信日雨过邓尉哭剖石和尚遇大雪夜宿还元阁》诗:“自居十地庄严上,道出三峰玄要间。”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二讲:“《华严经》的思想,后来又有所开展,所谓‘十地’本是由之达到成佛的思想。”参阅《华严经》卷二三、《成唯识论》卷九。词语解释:极苦 拼音:jí kǔ
极端痛苦。《百喻经·地得金钱喻》:“昔有贫人在路而行,道中偶得一囊金钱,心大喜跃,即便数之。数未能周,金主忽至,尽还夺钱。其人当时悔不疾去,懊恼之情,甚为极苦。”词语解释:极顶 拼音:jí dǐng
(1).最高界限;顶点。 太平天囯 洪秀全 《整顿属员诏》:“但养尊处优是酬功极顶,免再操劳闻问囯事。” 杨朔 《泰山极顶》:“一直爬到 玉皇顶 ,这儿便是 泰山 的极顶。”
(2).非常,极端。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随便翻翻》:“可是这须看这位开书目的先生了,如果他是一位胡涂虫,那么,开出来的几部一定也是极顶胡涂书,不看还好,一看就胡涂。” 茅盾 《追求》三:“在失去 周女士 之后……从此他坠入极顶的怀疑和悲观。” 胡苏 《新媳妇》:“小风吹着我,我周身感到了极顶的舒畅。”词语解释:极贵 拼音:jí guì
非常高贵;极其贵重。 唐 韩偓 《海山记》:“ 隋煬帝 生时,有红光烛天……三岁,戏於 文帝 前, 文帝 抱之,玩视甚久,曰:‘是儿极贵,恐破吾家。’”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蔗虫》:“蔗虫性凉,吾 杭 极贵,出痘险者,赖以助浆,然不可多得也。” 康有为 《大同书》丁部:“有皇族,极贵而执权。”词语解释:极致 拼音:jí zhì
(1).最佳的意境、情趣;达到的最高程度。 汉 何休 《〈春秋公羊注疏〉序》:“昔者 孔子 有云:‘吾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二学者,圣人之极致,治世之要务也。”《旧唐书·薛放传》:“经者,先圣之至言, 仲尼 之所发明,皆天人之极致,诚万代不刊之典也。”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辨》:“诗之极致有一,曰入神。诗而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 郭沫若 《今天创作的道路》:“体现着永恒的真理,而又平易近人,始终是极新鲜、极明朗、极健康、极有力的那种作品,这应该算作理想的极致。”
(2).最高程度的;最典型的。 鲁迅 《野草·复仇》:“其次,则给以冰冷的呼吸,示以淡白的嘴唇,使之人性茫然,得到生命的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 秦牧 《艺海拾贝·变形》:“以至于一下子把他形容为‘上帝’,一下子又把他形容为‘魔鬼’。这都是语言在描述极致的事物时出现的变化。”词语解释:极论 拼音:jí lùn
透彻地论述;竭力论述;畅谈。 汉 王充 《论衡·须颂》:“《恢国》之篇,极论 汉 德非常,实然乃在百代之上。”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西戎部将 嵬名山 欲以 横山 之众降,公极论其不可纳,后必为边患,已而果然。” 明 陈霆 《两山墨谈》卷五:“ 东莱 吕成公 退居 金华 , 陈同甫 间往视之,极论至夜分。”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悬解·徽喻》:“一日秋雨中, 茂京 携画见过,因极论画理,其义皆与诗文相通。”词语解释:极神 拼音:jí shén
耗尽精神。《汉书·董仲舒传》:“问勤劳,恤孤独,尽思极神。”词语解释:极工 拼音:jí gōng
非常精通或工巧。 唐 柳宗元 《与李睦州论服气书》:“愚幼时尝嗜音……蚤起则嘐嘐譊譊以逮夜,又增以脂烛,烛不足则讽而鼓诸席。如是十年,以为极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闺秀画》:“ 邢慈浄 髮绣大士极工。”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八:“ 白石 、 梅溪 、 碧山 、 玉田 词,修饰皆极工。”词语解释:极福 拼音:jí fú
过分的福气。《逸周书·命训》:“极福则民禄,民禄则干善,干善则不行。”词语解释:极其 拼音:jí qí
犹非常,十分。 宋 张栻 《赠学士安国公敬简堂记》:“人之才力虽极其大,终有限量。” 清 王韬 《〈火器略说〉前跋》:“鎗极其灵便,砲极其猛巨,船舰极其坚捷。” 毛泽东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中国 人民已经具有战胜困难的极其丰富的经验。”词语解释:极称 拼音:jí chēng
(1).极力称述或称赞。《穀梁传·文公十三年》:“先君之庙坏,极称之,志不敬也。”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党奸之尤》:“ 李贄 极称 武后 、 冯道 、 丁谓 ,以 曹操 、 司马懿 为圣人。”
(2).最高的称号。 唐 李虞仲 《授崔群右仆射兼太常卿制》:“僕射,贰令之职也;奉常,正卿之选也。假中臺之极称,冠列寺之崇秩,受此兼命,必资重贤。”词语解释:极变 拼音:jí biàn
谓极尽变化之能事。《管子·心术下》:“慕选者,所以等事也。极变者,所以应物也。” 尹知章 注:“物穷则变。变而通之,我之所由,令极于变通之理应物者也。” 晋 郭璞 《注〈山海经〉叙》:“是故圣皇原化以极变,象物以应怪,鉴无滞賾,曲尽幽情,神焉廋哉?”词语解释:极功 拼音:jí gōng
最大之功。 宋 朱熹 《讲〈礼记〉序说》:“夫如是故成性存,存而道义出矣。此造约之极功也。”词语解释:极明 拼音:jí míng
直至天明。 晋 潘尼 《苦雨赋》:“旦漎漎以达暮,夜淋淋以极明。”词语解释:极谏 拼音:jí jiàn
尽力规劝。古多用于臣下对君主。《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桓公 问置吏於 管仲 。 管仲 曰:‘……犯颜极諫,臣不如 东郭牙 ,请立以为諫臣。’”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夫大臣重禄而不极諫,近臣畏罪而不敢言。” 唐 陈子昂 《谏灵驾入京书》:“明王不恶切直之言以纳忠,烈士不惮死亡之诛以极諫。”《清史稿·高宗纪一》:“戊辰,策试贡士,詔能深悉时政直言极諫者听。”词语解释:极推 拼音:jí tuī
(1).极力追究。 晋 潘岳 《〈马汧督诔〉序》:“ 敦 固守孤城,独当羣寇,以少御众,载离寒暑,临危奋节,保穀全城。而 雍州 从事忌 敦 勋効,极推小疵,非所以褒奬元功。”
(2).极其推崇。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综论·品藻》:“ 苏文忠 作诗常云‘効 山谷 体’,世因谓 苏 极推 黄 。”词语解释:极劳 拼音:jí láo
(1).尽力效劳。《国语·晋语一》:“昔者之伐也,兴百姓,以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故莫不尽忠极劳以致死也。”
(2).过分辛劳。《晋书·文苑传·曹毗》:“故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出不极劳,处不 巢 皓,在儒亦儒,在道亦道。”词语解释:极忠 拼音:jí zhōng
竭尽忠诚。《史记·李斯列传论》:“人皆以 斯 极忠而被五刑死,察其本,乃与俗议之异。”词语解释:极乐国 拼音:jí lè guó
指极乐世界。 柔石 《二月》十七:“这位可爱的小妹妹含泪问我:‘弟弟到那里去呢?’我答:‘到极乐国去了。’”词语解释:极巅
山顶端词语解释:极异 拼音:jí yì
非常奇特。亦指非常奇特的事物。《文选·左思〈吴都赋〉》:“倜儻之极异,誳诡之殊事,藏理於终古,而未寤於前觉也。” 刘逵 注:“谓非常诡异之事。”词语解释:极头 拼音:jí tóu
最高品第;第一等。 宋 陈鹄 《西塘集耆旧续闻》卷二:“作文不可强为,要须遇事乃作,须是发於既溢之餘,流於已足之后,方是极头。”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那个絶顶天僊,也不是极头地位。”词语解释:极至 拼音:jí zhì
顶点。多谓达到最佳境界或最高、最深的程度。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 章武 ﹞生而敏博,遇事便了。工文学,皆得极至。”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来諭欲漱六艺之芳润以求真澹,此诚极至之论。”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下:“ 山谷 《牧牛图诗》,自谓平生极至语。”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粤歌》:“ 粤 俗好歌……词必极艷,情必极至,使人喜悦悲酸而不能已已,乃为极善。”词语解释:极言 拼音:jí yán
(1).竭力陈说。《礼记·礼运》:“ 言偃 復问曰:‘夫子之极言礼也,可得而闻与?’” 宋 周密 《齐东野语·张魏公三战本末略》:“ 吴玠 、 郭浩 极言虏锋方鋭,且当各守其地,掎角相援,待其弊乃可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朝臣 白居易 等群起反对,极言宦官不得作兵马统帅。”
(2).谓直言规劝。《吕氏春秋·先识》:“臣闻国之兴也,天遗之贤人与极言之士。”《后汉书·明帝纪》:“羣司勉修职事,极言无讳。” 宋 王安石 《张君墓志铭》:“往往能极言之无所忌。”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君拜极言疏,夜半片纸出。”
(3).指直言规劝的言辞。《吕氏春秋·直谏》:“当此时也, 桓公 可与言极言矣。可与言极言,故可与为霸。”
(4).谓夸大其辞。《太平广记》卷四三六引 唐 李隐 《潇湘录·于远》:“老母怒曰:‘君若留此马,必有祸发。’ 远 因亦怒老母之极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韦庄奏请追赠不及第近代者》:“ 松 ,丞相 奇章公 表甥,然公不荐。因 襄阳 大水,﹝ 松 ﹞遂为《大水辨》,极言诽谤。”
急忙告诉。《新五代史·杂传·郑珏》:“ 明宗 幸 汴州 ,六军家属自 洛 迁 汴 ,而 明宗 又欲幸 鄴都 ,军士愁怨…… 赵凤 极言於 安重诲 , 重诲 惊惧,入见 明宗 切諫,乃詔罢其行。”词语解释:极好 拼音:jí hǎo
显著或非凡的。例如:极好的职业。
极为有利的。例如:极好的机会。词语解释:极情 拼音:jí qíng
至情,深情。《艺文类聚》卷一百引 晋 曹毗 《请雨文》:“民庶拊心而嚬蹙,搢绅不期而同叹。斯亦忧勤之极情,而明灵之达观矣。”词语解释:极阳 拼音:jí yáng
(1).农历十月遇天干之“癸”字时称“极阳”。《尔雅·释天》“在癸曰极” 宋 邢昺 疏:“十月得癸,则曰极阳。”
(2).指太阳。《汉书·李寻传》:“日数湛於极阳之色。”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众阳之宗,故为极阳也。”
(3).指帝王。《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大魏高宗文成皇帝嫔耿氏墓志铭》:“哀痛感於极阳,追赠过於殊限。”词语解释:极量 拼音:jí liàng
(1).一定的量。 汉 贾谊 《新书·道德说》:“命者,物皆得道德之施以生,则泽、润、性、气、神、明及形体之位分、数度,各有极量指奏矣。”
(2).指在一定时间内用药的最大剂量。超过极量,易引起中毒。词语解释:极路 拼音:jí lù
非常遥远的路。 南朝 齐 张融 《海赋》:“万里靄靄,极路天外。电战雷奔,倒地相礚。”词语解释:极为 拼音:jí wéi
犹非常。 明 袁宏道 《场屋后记》:“东岸之洞,比西稍减,而面貌衣摺,极为閒逸,生动如欲语。”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一:“ 庭筠 工於造语,极为奇丽。”《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他却又官场消息极为灵通,每每报纸上还没有登出来的,他早先知道了。”词语解释:极乐天 拼音:jí lè tiān
指极乐世界。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八章:“故太平世之工人,皆极乐天中之仙人也。”词语解释:极照 拼音:jí zhào
《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本谓《离》卦两离继明,光照四方。因离为火,为日,为君,故后以“极照”喻颂帝王圣明如日光普照天下。 南朝 梁简文帝 《〈昭明太子集〉序》:“ 昭明太子 ,悬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徵,曰孝与仁,穷神尽圣。”词语解释:极是 拼音:jí shì
(1).非常正确。 明 袁宏道 《小修》:“近闻大人同诸舅结社乐老,极是极是。”
(2).最是;确实是。《初刻拍案惊奇》卷六:“﹝ 狄氏 ﹞美名一时无比,却又资性贞淑,言笑不苟,极是一个有正经的妇人。”《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只此也要得一半价钱,极是便宜的。”词语解释:极娱 拼音:jí yú
尽情欢娱。 汉 张衡 《西京赋》:“尔乃逞志究欲,穷身极娱。” 唐 李朝威 《柳毅传》:“龙君大悦,锡以紈綺,颁於舞人。然后密席贯坐,纵酒极娱。”词语解释:极宴 拼音:jí yàn
谓尽情欢乐。《古诗十九首·青青陵上柏》:“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晋 张华 《晋宴会歌》:“羽爵无数,究乐极宴。歌者流声,舞者投袂。”词语解释:极日 拼音:jí rì
终日,尽日。《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上幸,后堂设金石乐,宫人毕至。每临幸,輒极日尽欢。”词语解释:极珍 拼音:jí zhēn
最珍贵。亦指最珍贵之物。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肴馔》:“於是三雅陈席,百味开印……此盖滋旨之极珍,岂从余而并进。”词语解释:极睇 拼音:jí dì
(1).竭尽目力看;极力注视。《太平广记》卷二九三引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陈氏女》:“ 陈 氏有女,著屐上大枫树颠,了无危惧,顾曰:‘我应为神,今便长去。’……家人悉出见之,拳手辞诀,於是飘耸轻越,极睇乃没。”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然洽闻之士,宜撮纲要,览华而食实,弃邪而採正,极睇参差,亦学家之壮观也。”
(2).满目。 南朝 梁 沉约 《法王寺碑》:“迴廊敞匝,复殿重起。连房极睇,周堵如云。”词语解释:极源 拼音:jí yuán
远源。 唐 欧阳询 《〈艺文类聚〉序》:“夫九流百氏,为説不同, 延阁 石渠 ,架藏繁积,周流极源,颇难寻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