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机杼 拼音:jī zhù
(1).指织机。杼,织梭。《淮南子·氾论训》:“后世为之机杼胜复以便其用,而民得以掩形御寒。” 唐 李白 《赠范金乡》诗之二:“百里鸡犬静,千庐机杼鸣。” 明 沉鲸 《双珠记·北斗化僧》:“尽道秋惊凤律,夜静龙梭,且得停机杼。” 清 厉鹗 《东城杂记·织成十景图》:“ 杭 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2).指织机的声音。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法·赵章泉题品三联》:“隔林彷彿闻机杼,知有人家住翠微。”
(3).指纺织。《南齐书·王敬则传》:“机杼勤苦,匹裁三百。” 宋 罗烨 《醉翁谈录·因兄姊得成夫妇》:“ 广州 姚三郎 ,家以机杼为业。” 清 方苞 《伯姊》:“夫之弟子兮弟之女,嗣为婚婣兮力机杼。”
(4).犹机棙。机关。《南史·文学传·祖冲之》:“初, 宋武 平 关中 ,得 姚兴 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杼,每行,使人於内转之。”
(5).引申为事情的关键。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今天下之机杼在王,王若出兵以临中原,天下响应,此千古一时也。”
(6).比喻诗文创作中的新巧构思和布局。《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何能共人同生活也。”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九:“文章固当以古为师,学成矣,则当别立机杼,自成一家。”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谭诗·总论》:“ 高仁 两朝,其花尤盛,实能发洩 陶 谢 …… 韩 白 诸家之英华,而自出机杼者。”
(7).犹胸臆。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覈。机杼既薄,无以测量。” 卢文弨 补注:“机杼,言其胸中之经纬也。”《清史稿·兵志七》:“汽鑪、机器、船壳三者,咸研究图説,自出机杼。”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盖自中世以来,学者倚傍前人,莫能出自机杼。”词语解释:投杼 拼音:tóu zhù
(1).《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处 费 , 费 人有 曾参 者,与 曾子 同名族,杀人。人告 曾子 之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也。’织自若。有顷,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墻而走。夫以 曾子 之贤,与母之信,而三人疑之,虽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投杼”比喻谣言众多,动摇了对最亲近者的信心。《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今臣之贤不若 曾参 ,王之信臣又不如 曾参 之母信 曾参 也,疑臣者非特三人,臣恐大王之投杼也。”《北齐书·文襄帝纪》:“当是不逞之人,曲为无端之説,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 宋 孝宗 《复岳飞官封敕》:“会中原方议於櫜弓,而当路力成於投杼。” 明 何景明 《上杨邃庵书》:“夫谗言屡至,慈母投杼;浸渍之灌,可解胶漆。”
(2).织布。亦借指织女星。 明 夏完淳 《七夕咏牛女》:“汉北有负軛,汉南有投杼。”词语解释:鸣杼 拼音:míng zhù
指织具,梭子。 宋 陆游 《长木夜行抵金堆市》诗:“时时过农家,灯火照鸣杼。”词语解释:梭杼 拼音:suō zhù
犹机杼。指织布机。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流黄夕不织,寧闻梭杼音。”词语解释:凤杼 拼音:fèng zhù
对织机的美称。借指织女。 唐 卢照邻 《七夕泛舟》诗之二:“凤杼秋期至,鳧舟野望开。”词语解释:雷杼 拼音:léi zhù
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梭,故名。 宋 宋祁 《张亚子庙》诗:“鹿庖偿故约,雷杼验幽符。”词语解释:自出机杼 拼音:zì chū jī zhù
亦作“ 自出机轴 ”。 比喻作文章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和体裁。《魏书·祖莹传》:“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 明 胡应麟 《诗薮·近体下》:“ 右丞輞川 诸作,却是自出机轴。”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陆放翁诗》:“ 放翁 诗凡三变。宗派本出於 杜 ,中年以后,则益自出机杼,尽其才而后止。” 梁启超 《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盖自中世以来,学者惟倚傍前人,莫能自出机杼。”词语解释:别出机杼 拼音:bié chū jī zhù
犹别出心裁。 宋 洪迈 《容斋诗话》卷四:“诗文当有所本。若用古人语意,别出机杼,曲而畅之,自足以传示来世。” 宋 楼钥 《跋李伯和所藏书画薄薄酒二篇》:“词人务以相胜,似不若别出机杼。”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侯雪松 ﹞工花卉,淹雅可爱。书法亦精。尝书《松竹图》,寿余六十,较 张雪鸿 大令别出机杼。”词语解释:轴杼 拼音:zhóu zhù
轴和杼,纺织机上的两个部件。指代纺织机。 明 刘基 《渔家傲》词:“征戍诛求空轴杼,千家万落无砧杵。”词语解释:蹈机握杼 拼音:dǎo jī wò zhù
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汉 徐干 《中论·爵禄》:“位也者,立德之机也;势也者,行义之杼也。圣人蹈机握杼,织成天地之化,使万物顺焉,人伦正焉。”词语解释:鸳杼 拼音:yuān zhù
织布梭子的美称。 唐 王勃 《七夕赋》:“停翠梭兮卷霜縠,引鸳杼兮割冰綃。”词语解释:三告投杼 拼音:sān gào tóu zhù
《战国策·秦策二》:“昔者 曾子 处 费 ,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踰墙而走。”后以“三告投杼”比喻流言数传能使人信而转疑。 鲁迅 《书信集·致荆有麟》:“然而三告投杼,贤母生疑。千夫所指,无疾而死。”词语解释:疏杼 拼音:shū zhù
即衰墙。属于诸侯一级的障壁。《尚书大传》卷四:“天子賁庸,诸侯疏杼。” 郑玄 注:“疏犹衰也。杼亦墻也。言衰杀其上下不得正直。”词语解释:申杼 拼音:shēn zhù
见“ 申紓 ”。
词语解释:申纾 拼音:shēn shū
亦作“ 申抒 ”。亦作“ 申杼 ”。 抒发。《陈书·文学传序》:“大则宪章典謨,裨赞王道,小则文理清正,申紓性灵。”《南史·文学传序》:“自 汉 以来,辞人代有,大则宪章典誥,小则申抒性灵。”《隋书·经籍志四》:“ 楚 有贤臣 屈原 ,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