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灰平声 [详注1][lái][hāi hái][āi][kē][cāi][zāi][ái][音腮。多鬚貌。][gāi][详注2]

[守宮槐][pēi pī péi][léi][méi][音磓。《广韵》治玉。《集韵》锻也。][kuí][详注3][huī][léi][bēi][音隈。石不平。][傀儡]鼿[kuī][suī][亦手摩物也]


注1:能 《广韵》奴来切《正韵》囊来切。三足鳖。《尔雅·释鱼》鳖三足,能。《注》山海经,从山多三足鳖,今阳羡县君山池亦有之。 又与台通。三能,星名。《史记·天官书》魁下六星,两两相比,名曰三能。《注》作三台。
注2:欸 ēi,《唐韵》乌开切《集韵》《韵会》《正韵》於开切,音哀。《说文》訾也。一曰然也。《扬子·方言》欸,𧫦然也。南楚凡言然者,或曰欸,或曰𧫦。 又叹声。《陈芳·芸窗私志》今人暴见事之不然者,必出声曰欸,乌开切,乃叹声也。《楚辞·九章》欸秋冬之绪风。《王逸曰》欸,叹也。
注3:敦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都回切,音堆。《诗·豳风》敦彼独宿。《传》敦敦然独宿也。
共259,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归来朝来起来上来雁来到来昨来当来
从来老来觉来归去来云来暂来以来早来
年来去来新来尔来日来算来回来而来
向来别来如来闲来却来旧来见来赋归来
重来后来自来将来方来都来乡来乱来
往来晚来生来未来有来子来来来先来
古来本来看来一来无来出来行来前来
夜来近来元来再来下来傥来外来神来
由来今来朅来还来得来怪来朋来已来
不来晓来迩来坐来初来鼎来比来过来

词语解释:归来  拼音:guī lái
(1).回来。《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李白 《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櫺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
(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禪》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梁震 《荆台道院》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
词语解释:从来  拼音:cóng lái
(1).亦作“ 从徠 ”。来路;由来;来源。《逸周书·大武》:“五虞:一鼓走疑,二备从来,三佐车举旗,四采虞人谋,五后动捻之。” 朱右曾 注:“备从来,防其断我归路。”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张佐》:“ 佐 甚异之。试问所从来,叟但笑而不答。至再三,叟忽怒叱曰:‘年少子,乃敢相逼!吾岂盗贼椎埋者耶?何必知从来!’”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香山寺》:“ 来青轩 在佛殿东,所从来久,其匾额则今上宸翰也。” 鲁迅 《而已集·略论中国人的脸》:“一到 广州 ,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 厦门 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
(2).历来;向来。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元氏 之世,在 洛京 时,有一才学重臣,新得《史记音》,而颇紕谬,误反‘顓頊’字,頊当为许録反,错作许缘反,遂为朝士言:‘从来谬音“专旭”,当音“专翾”耳。’” 明 张居正 《文华殿论奏》:“此地从来多荒少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至于两妻并立,则从来无一相得者,亦从来无一相安者。”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我从来没对你随便过。”
(3).从前;原来。 唐 贾岛 《过京索先生坟》诗:“从来有恨君多哭,今日何人更哭君” 唐 归仁 《题楚庙》诗:“羞容难更返 江 东,谁问从来百战功?”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 明 高明 《琵琶记·乞丐寻夫》:“奴深谢公公,便相允诺,从来的深恩怎敢忘却?”
词语解释:年来  拼音:nián lái
(1).近年以来或一年以来。 唐 戴叔伦 《越溪村居》诗:“年来橈客寄禪扉,多话贫居在翠微。” 清 刘瀛 《珠江奇遇记》:“适媒媪来,以贱价售去,年来音耗遂絶。” 鲁迅 《书信集·致台静农》:“收集画象事,拟暂作一结束,因年来精神体力,大不如前。”
(2).年岁到来。 唐 杜牧 《初春有感寄歙州邢员外》诗:“跡去梦一觉,年来事百般。”
词语解释:向来  拼音:xiàng lái
犹曏日,以前。来,助词,无义。《资治通鉴·梁武帝太清三年》:“ 百济 遣使入贡,见城关荒地,异於曏来。” 胡三省 注引 毛晃 曰:“昔来,谓之曏来。”
词语解释:重来  拼音:chóng lái
(1).再来;复来。 晋 陶潜 《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事事堪嗟。” 刘大白 《丁宁·春雪》:“让寒飙卷将冻雨,重来称霸。”
(2). 汉 乐曲名。《宋书·乐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庙乐……加宗庙食举《重来》《上陵》二曲,合八典为上陵食举。”《宋书·乐志一》:“ 汉 太乐食举十三曲:一曰《鹿鸣》,二曰《重来》。”
词语解释:往来  拼音:wǎng lái
亦作“ 往徠 ”。
(1).来去,往返。《易·咸》:“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李镜池 通义引 王肃 曰:“﹝憧憧﹞,往来不絶貌。”《隶释·汉仙人唐公房碑》:“是时府在西成,去家七百餘里,休謁往徠,转景即至。” 唐 温庭筠 《经李徵君故居》诗:“惆悵羸驂往来惯,每经门巷亦长嘶。” 鲁迅 《书信集·致曹聚仁》:“还是快点印出的好,否则,邮件往来,又是许多日子。”
(2).反覆;来回。《易·繫辞上》:“夫是故闔户谓之坤,闢户谓之乾,一闔一闢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二·神女庙神鸦》:“予壬子冬下 三峡 ,至十二峯,果有鸦十餘,往来旋绕。”
(3).交往,交际。《老子》:“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魏书·刘廞传》:“ 高肇 之盛及 清河王 懌 为宰辅, 廞 皆与其子姪交游往来。”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四》:“ 衡山 甚好,只是与人没往来。” 巴金 《家》九:“祖父偶尔也跟唱小旦的戏子往来。”
(4).犹进退。指引荐与黜退。《书·君奭》:“无能往来,兹迪彝教。” 孙星衍 疏:“无能往来,为无能进贤退不肖。”《汉书·朱云传》:“ 云 数上疏,言丞相 韦玄成 容身保位,亡能往来。”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不能有所前却也。”
(5).已往与未来。《鹖冠子·能天》:“量往来而兴废,因动静而结生。” 陆佃 解:“已往者废,方来者兴。”
词语解释:古来  拼音:gǔ lái
自古以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古来此娱,书籍未见。” 唐 王翰 《凉州词》之一:“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金塘 玉环 诸山膏腴几万顷,皆是古来居民置乡之处。” 鲁迅 《三闲集·怎么写》:“古来许多人谈过了,将来要谈的人也将无穷无尽。”
词语解释:夜来  拼音:yè lái
(1).入夜。 唐 杜甫 《遣怀》诗:“夜来归鸟尽,啼杀后栖鸦。”
(2).夜间;昨夜。 唐 孟浩然 《春晓》诗:“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二出:“卑人夜来俄得一梦。”《水浒传》第五六回:“敢是夜来灭了灯时,那贼已躲在家里了。”
(3).昨天。 宋 贺铸 《浣溪沙》词:“笑捻粉香归洞户,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元 无名氏 《度柳翠》第二折:“夜来八月十五日,你不出来,今日八月十六日,你可出来。”《水浒传》第三四回:“总管夜来劳神费力了一日一夜,人也尚自当不得,那疋马如何不喂得他饱了去。”
(4). 魏文帝 爱妾 薛灵芸 的别名。 晋 王嘉 《拾遗记·魏》:“ 文帝 所爱美人,姓 薛 名 灵芸 , 常山 人也…… 灵芸 未至京师十里,帝乘雕玉之輦,以望车徒之盛,嗟曰:‘昔者言“朝为行云,暮为行雨”,今非云非雨,非朝非暮。’改 灵芸 之名曰 夜来 …… 夜来 妙於鍼工,虽处於深帷之内,不用灯烛之光,裁製立成。非 夜来 缝製,帝则不服。宫中号为‘鍼神’也。”
词语解释:由来  拼音:yóu lái
(1).自始以来;历来。《易·坤》:“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由来者渐矣。”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王子敬 病篤,道家上章应首过,问 子敬 :‘由来有何异同得失?’” 唐 杜甫 《上韦左相二十韵》:“岂是池中物,由来席上珍。”《红楼梦》第一二○回:“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赵朴初 《南京访梅园新村》诗:“几榻摩挲思战鬭,由来大业出艰难。”
(2).来由;原因。《宋书·武帝纪中》:“吾处怀期物,自有由来。” 梁启超 《二十世纪之巨灵--托辣斯》四:“而此现象,不先见於 英 ,而先见於 美 ,有由来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新文字》:“主张罗马字拼音和拉丁化者两派的争执,其实并不在精密和粗疏,却在那由来,也就是目的。”
词语解释:不来  拼音:bù lái
(1).不归。《诗·小雅·采薇》:“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朱熹 集传:“来,归也。”
(2).逸诗《貍首》的别称。因貍一名不来,故称。《汉书·郊祀志上》:“后五十年, 周灵王 即位。时诸侯莫朝 周 , 萇弘 乃明鬼神事,设射《不来》。”按《史记·封禅书》作“设射《貍首》”。 裴骃 集解引 徐广 曰:“貍,一名不来。”
词语解释:朝来  拼音:zhāo lái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词语解释:老来  拼音:lǎo lái
年老之后。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 陆游 《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閲尽荣枯事,万变惟应一笑酬。” 明 刘昺 《忆秦娥》词:“少年离别,老来依旧。”《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若不早为筹画,到了那展转不开的时候,还是请公公重作出山之计,再去奔走来养活你我呢?还是请婆婆摒挡薪水,受老来的艰窘呢?”
词语解释:去来  拼音:qù lái
(1).往来,往返。《商君书·垦令》:“商劳则去来賫送之礼,无通於百县,则农民不飢,行不饰。”《魏书·礼志四》:“各令骑将六人去来挑战,步兵更进退以相拒击。”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所以皷舞群伦,曰官曰差遣曰职而已,又迁徙去来,常无虚日。”
(2).谓离去而又归来。《史记·孝文本纪》:“与王 兴居 去来,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张晏 曰:“虽始与 兴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会东少司寇》诗:“乡里却看鬚鬢旧,行藏转觉去来新。”
(3).离去。来,语气助词。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诗:“去来今何道,卑贱生所钟。” 唐 孟郊 《古意》诗:“荡子守边戍,佳人莫相从,去来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犹言左右,表示概数。
(5).佛教语。指过去、未来。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寿老》诗:“法法刹那无住,云何见在去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双树幻钞引上》:“﹝释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顿悟,而足以亡乱於去来。”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但有去来无现在,无穷生灭看香烟。”
词语解释:别来  拼音:bié lái
(1).离别以来。 南朝 宋 谢惠连 《代古诗》:“别来经年岁,欢心不同凌。” 唐 窦群 《赠刘大兄院长》诗:“路自 长沙 忽相见,共惊双鬢别来殊。”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我们别来将近两个月了。”
(2).另外。《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眼见得这座祖宅,还值万数银子,怎么又要捨作道院;别来募化黄金,兴铸仙像。”
词语解释:后来  拼音:hòu lái
(1).迟到,后到。《楚辞·九歌·山鬼》:“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支道林 还东,时贤并送於 征虏亭 , 蔡子叔 前坐近 林公 , 谢万石 后来,坐小远。”
(2).亦作“ 后徠 ”。犹以后。指在过去某一时间之后的时间(跟“起先”等相对)。《汉书·杜钦传》:“以改前之容侍於未衰之年,而不以礼为制,则其原不可救而后徠异态;后徠异态,则正后自疑而支庶有间适之心。” 唐 李白 《酬殷明佐见赠五云裘歌》:“ 谢朓 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 殷公 。”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我后来知道,这时有几个清华学生和我同在马粪堆上。”
(3).指以后成长起来的人。《后汉书·卢植传》:“宜置博士,为立学官,以助后来,以广圣意。” 唐 高彦休 《唐阙史·崔相国请立太子》:“丞相太保 崔公 庄严宏厚,清雅公忠,善诱后来。”
词语解释:晚来  拼音:wǎn lái
傍晚;入夜。 唐 杜甫 《题郑县亭子》诗:“更欲题诗满青竹,晚来幽独恐伤神。” 郭沫若 《芭蕉花》:“白日里家务忙,到晚来背着弟弟在菜油灯下洗尿布的光景,我在小时还亲眼见过,我至今也还记得。”
词语解释:本来  拼音:běn lái
(1).原来,向来。 三国 魏 曹操 《选举令》:“事本来臺郎统之,令史不行知也。” 唐 白居易 《白发》诗:“况我今四十,本来形貌羸。” 宋 陆游 《题梁山军瑞丰亭》诗:“本来无事只畏扰,扰者才吏非庸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然知行之体,本来如是,非以己意抑扬其间。” 杨朔 《京城漫记》:“这地方在 北京 南城角,本来是京城有名的风景区。”
(2).指人本有的心性。《醒世姻缘传》第二一回:“你去走一遭,回来也误不了你的正果。但不可迷失了本来,堕入轮迴之内。” 黄人 《〈小说林〉发刊词》:“心理之辟,尤在昧厥本来。”
(3).谓本有心性没有泯灭。 唐 寒山 《诗》之二七七:“万机俱泯迹,方识本来人。”
词语解释:近来  拼音:jìn lái
指过去不久到现在的一段时间。 唐 柳浑 《牡丹》诗:“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颗。” 清 李翰 《秋怀》诗:“不识 钱塘江 上水,近来添得几层愁。” 杨朔 《潼关之夜》:“近来这里很严,同志们顶好早早回栈房去。”
词语解释:今来  拼音:jīn lái
(1).当今,如今。 三国 魏 曹植 《情诗》:“始出严霜结,今来白露晞。” 唐 韩愈 《落齿》诗:“今来落既熟,见落空相似。”《三国志平话》卷下:“今来 献帝 懦弱, 曹操 弄权。”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俺今来这番,俺今来这番。又几回筋斗透鍼关,透鍼关。”
(2).从今以后。 晋 潘岳 《西征赋》:“古往今来,邈矣悠哉。”《水浒传》第八二回:“今来汝等众人,但得府库之物,纳于库中公用,其餘所得之资,并从均分。”
词语解释:晓来  拼音:xiǎo lái
天亮时。 唐 杜甫 《偪侧行赠毕四曜》:“晓来急雨春风颠,睡美不闻鐘鼓传。” 宋 王安国 《清平乐》词:“ 小怜 初上琵琶,晓来思遶天涯。” 明 王守仁 《夜宿天池月下闻雷》诗之一:“晓来却问山下人,风雨三更捲茆屋。”
词语解释:起来  拼音:qǐ lái
(1).起床。 唐 白居易 《食后》诗:“食罢一觉睡,起来两甌茶。”《二刻拍案惊奇》卷九:“次日,清早起来,也无心想观看书史,忙忙梳洗了,即望园东墙边来。”《儒林外史》第十九回:“话説 匡超人 睡在楼上,听见有客来拜,慌忙穿衣起来下楼。” 萧永银 《从祁连山到陇东》:“这样冷的夜晚,和尚们是不会起来的。”
(2).借指病愈。《红楼梦》第四九回:“ 林丫头 刚起来了,二姐姐又病了。”
(3).起立;站起。《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那 黄巢 拿着酒壶抬身起来。” 鲍昌 《庚子风云》第一部第十一章:“ 赵三多 收回式子,哈哈一笑说:‘起来起来, 成德 兄弟!这是干什么?’”
(4).奋起;站出来;挺身而出。 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梁斌 《红旗谱》五一:“谁知他们暗里使劲,串通四乡里穷得没有饭吃的人们,起来抗税。”
(5).起身来到。 宋 李石 《临江仙》词:“起来花影下,扇子扑流萤。”
(6).发生;产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又道是‘疑心生暗鬼’,未必不是阳命将絶,自家心上的事发,眼花灯花上头起来的。”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十:“谣言起来以后的第二天,原先十分热闹的 李 家院子的下屋,冷冷落落的,没有人来了。”
(7).兴盛;兴起。《歧路灯》第九五回:“看看人家已是败讫了。如今父子两个又都进了学,又像起来光景。” 姚雪垠 《长夜》十二:“好好儿干, 吴大帅 还要起来的。 马旅长 需要你们的时候,我派人来叫你们,你们可不能不去。” 所云平 史超 《东进!东进!》第一幕:“我们县的抗 日 形势眼看着起来了。”
(8).建造完成。《廿载繁华梦》第二六回:“我这间屋子起来,连工貲材料,统费了十六万金。”
(9).搜取出来;挖出来。《三侠五义》第九七回:“叫 方公 派人将赃银起来。”
(10).从……以来;开始。《朱子语类》卷一一七:“某在 漳州 ,有讼田者契数十本,自 崇寧 起来,事甚难考。”
(11).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情况开始并且递进。《朱子语类》卷八七:“眼前事纔拈一件起来,勘当着所在,便不成模样。” 巴金 《家》二五:“不过她忽然觉得在 倩如 的面前自己显得委琐起来。”如:天气渐渐冷起来。
(12).表示比较。《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一美一丑,相形起来,那标致的越觉美玉增辉,那丑陋的越觉泥涂无色。”
(13).用在动词后,表示向上。《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拨开浮泥看去,乃是一块青石头,上面依稀有字, 晦翁 叫取起来看。” 清 李渔 《奈何天·虑婚》:“我也曾读过十几年书,如今倒弔起来,没有一点墨水。”
(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达到目的。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呵,记起来了,是个单单瘦瘦,三十来往的角色,是不是?”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四章:“你妈妈因为花了姓 胡 的许多钱,她找不到你,没法应付姓 胡 的,听说已经躲起来了。”
词语解释:觉来
醒来
词语解释:新来  拼音:xīn lái
(1).新近前来;初到。《左传·襄公四年》:“ 魏絳 曰:‘诸侯新服, 陈 新来和,将观於我。’”《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是新来的那位 顾师爷 一个人儿在屋里弹琵琶呢。” 茅盾 《子夜》十五:“ 蔡真 说着就跳了起来,坐在那新来的男子 克佐甫 的旁边。”
(2).近来。 宋 李清照 《凤凰台上忆吹箫》词:“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二折:“你道是新来加你做 寿亭侯 。” 清 吴伟业 《仿唐人〈本事诗〉》之四:“新来夫婿奏兼官,下直更衣礼数宽。”
词语解释:如来  拼音:rú lái
佛的别名。梵语意译。“如”,谓如实。“如来”即从如实之道而来,开示真理的人。又为 释迦牟尼 的十种法号之一。《金刚经·威仪寂静分》:“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南朝 宋 谢灵运 《庐山慧远法师诔》:“仰弘如来,宣扬法雨;俯授法师,威仪允举。”《西游记》第七回:“众神随至 寳莲臺 下啟知, 如来 召请。” 清 赵翼 《大石佛歌》:“是谁凿破山骨裂,幻出如来身半截。”
词语解释:自来  拼音:zì lái
由来;历来。《左传·昭公元年》:“ 叔 出 季 处,有自来矣。”《后汉书·朱暉传》:“夫俗之薄也,有自来矣。”《金史·仆散忠义传》:“使左副元帅 志寧 移牒 宋 枢密使 张浚 ,其略曰:‘可还所侵本朝内地,各守自来画定疆界,凡事一依 皇统 以来旧约,帅府亦当解严。’” 陈毅 《广东》诗:“ 百粤 自来形胜地,人民建设更生光。”
词语解释:生来  拼音:shēng lái
(1).从小时候起;从来。 唐 李贺 《嘲少年》诗:“自説生来未为客,一生美妾过三百。” 宋 陆游 《渔翁》诗:“恨渠生来不读书,江山如此一句无。”《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三回:“﹝ 言中丞 ﹞身边有一个四姨太太,生来最有机警。”
(2).犹天生。《水浒传》第六一回:“ 甘罗 发早 子牙 迟, 彭祖 颜回 寿不齐, 范丹 贫穷 石崇 富,八字生来各有时。”
词语解释:看来  拼音:kàn lái
表示经观察而作出判断。 唐 项斯 《苍梧云气》诗:“亦有思归客,看来尽白头。”《朱子语类》卷十六:“看来‘如好好色,如恶恶臭’一段,便是连那‘毋自欺’也説。”《二刻拍案惊奇》卷九:“看来他是个少年书生,高才自负的。” 沙汀 《丁跛公》:“他十分乐观,身体又好,虽说是四十六七的人了,看来却还只四十岁光景。”
词语解释:元来  拼音:yuán lái
(1).当初;本来。 唐 张鷟 《游仙窟》:“元来不见,他自寻常;无故相逢,却交烦恼。” 唐 孙棨 《赠妓人王福娘》诗:“谩图 西子 为粧样, 西子 元来未得如。”
(2).来源,出处。 清 方苞 《书老子传后》:“著其子焉,著其孙焉,著其孙之元来焉,於其子孙元来仍著其爵焉。”
(3).表示发现原先不知的情况。 唐 方干 《题赠李校书》诗:“却是偶然行未到,元来有路上寥天。”《古尊宿语录》卷二十:“子细看时,元来青布幔里有人。” 元 耶律楚材 《万松老人琴谱》诗:“元来底许真消息,不在絃边与指边。”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元来只隔着 弱水 三千, 溟渤 风烟,在那 麟凤洲 偏, 蓬閬山 巔。”
(4).谓追溯原由。《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元来 甄监生 二妾四婢,惟有 春花 是他新近宠爱的。”
词语解释:朅来  拼音:qiè lái
(1).犹言去。《后汉书·张衡传》:“回志朅来从玄諆,获我所求夫何思!” 李贤 注:“朅,去也。”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诗:“朅来游 嵩 峯,羽客何双双。” 唐 李涉 《春山三朅来》诗之一:“钓鱼朅来春日暖,沿溪不厌舟行缓。” 宋 苏轼 《朱寿昌郎中少不知母所在求之五十年得之蜀中》诗:“ 长陵 朅来见大姊, 仲孺 岂意逢将军?” 清 顾炎武 《张隐君元明于园中置一小石龛曰仙隐祠》诗:“朅来未得从 黄石 ,老至先思伴 赤松 。”
(2).犹言来。归来;来到。《文选·陆机〈吊魏武帝文〉》:“咏归涂以反旆,登 崤 澠 而朅来。” 吕延济 注:“朅来,言归去来也。” 唐 张九龄 《岁初登高安南楼言怀》诗:“朅来 彭蠡 泽,载经 敷浅原 。” 宋 辛弃疾 《念奴娇·戏赠善作墨梅者》词:“疑是花神,朅来人世,占得佳名久。” 清 汪士鋐 《陈沧洲太守出瘗鹤铭于江中以拓本见示作歌记之》:“朅来江边问遗碣,太息墨宝存空亭。”
(3).犹言尔来或尔时以来。 南朝 梁 何逊 《行经孙氏陵》诗:“朅来已永久,年代曖微微。”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朅来事儒术,十载所能逞。” 宋 苏轼 《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诗:“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从儿嬉。” 清 嵇曾筠 《五台山》诗:“朅来幸得公务閒,閒情暂寄水石间。” 梁启超 《爱国歌》之三:“君不见朅来 欧 北天骄骤进化,宁谷久扃吾文明。”
(4).助词。 晋 张协 《杂诗》之六:“朅来戒不虞,挺轡越飞岑。”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三十:“朅来豪游子,势利祸之门。” 宋 苏轼 《次韵周开祖长官见寄》:“朅来 震泽 都如梦,只有 苕溪 可倚楼。”
(5).何来。朅,通“ 曷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回车朅来兮,絶道 不周 ,会食 幽都 。”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行》:“高节难久淹,朅来空復辞。” 宋 陈与义 《衡山道中》诗之三:“朅来巖谷游,却在浮云外?”
(6).何不来。朅,通“ 盍 ”。 唐 李商隐 《井泥》诗:“我欲秉钧者,朅来与我偕?” 宋 乐雷发 《乌乌歌》:“朅来相就饮斗酒,听我仰天歌乌乌!”
词语解释:迩来  拼音:ěr lái
(1).从某时以来;从那以来。 晋 王嘉 《拾遗记·蜀》:“及 春秋 时,有 子韦 、 子野 、 裨灶 之徒,权略虽险,未得其门。邇来世代兴亡,不復可记,因以相袭。” 唐 白居易 《念金銮子》诗之二:“忽然又不见,邇来三四春。”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太宗 时,有待詔 贾玄 ,以棊供奉,号为国手。邇来数十年,未有继者。”
(2).犹近来。 唐 韩愈 《寒食日出游》诗:“邇来又见桃与梨,交开红白如争竞。”《水浒传》第一○一回:“邇来边庭多儆,国祚少寧。” 鲁迅 《书信集·致陈濬》:“邇来南朔奔波,所閲颇众,聚感积虑,发为狂言。”
词语解释:上来  拼音:shàng lái
犹言以上,上述。 章炳麟 《国家论》:“上来三事,所谓遮拨国家,然期望有政府者,亦非因是而被障碍。”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上来所举之外,尚有不知作者之《李卫公别传》《李林甫外传》, 郭湜 之《高力士外传》, 姚汝能 之《安禄山事迹》等。”
(1).由低处走到高处;由远处走到近处。 宋 姜夔 《李陵台》诗:“望望虽不见,时时一上来。”《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次早纔交五鼓, 安老爷 合 邓九公 早都起来, 褚一官 陆葆安 两个已经遍体行装的上来伺候。” 鲁迅 《呐喊·故乡》:“ 闰土 说着,又叫 水生 上来打拱。”
(2).指人员从较低的部门到较高的部门。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讲话》:“越是上层越没有东西。要解决问题,一定要自己下去,或者是请下面的人上来。”
(3).出场。 唐 刘禹锡 《竹枝》词之一:“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
(4).开始;起头。 刘白羽 《石油英雄之歌》:“就是 贾先梅 所在的这个会战小分队,上来会战时,只有一顶帐篷。” 柯岩 《追赶太阳的人》:“ 吴丙治 告诉我:这可不是一上来就能做到的,他也走过一段不平坦的路呢。”
(5).增长;上升。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做是应该的,只是年纪上来了,到底差劲了。”
(6).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由低处到高处或由远处到近处。《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走到半山亭子上,坐了一回,酒却涌上来。”《儒林外史》第二三回:“茶馆里送上一壶乾烘茶,一碟透糖,一碟梅豆上来。”
(7).用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成功。 老舍 《骆驼祥子》九:“对 北平 的俏皮话儿,他知道不少,只是说不利落;别人说,他懂得,他自己说不上来。”
(8).用在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的增加。《水浒传》第四五回:“那妇人三盃酒落肚,便觉有些朦朦朧朧上来。”如:天色黑上来了。
词语解释:归去来  拼音:guī qù lái
(1).辞赋篇名。 晋 陶潜 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词语解释:尔来  拼音:ěr lái
(1).从那时以来。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后值倾覆,受任於败军之际,奉命於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 秦 塞通人烟。” 清 曹寅 《三月六日登鼓楼看花》诗:“尔来三十有七载,看花恍惚如游仙。”
(2).近来。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叔舅欲饮我,社瓮尔来尝。” 宋 王安石 《收盐》诗:“尔来贼盗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尔来索居 仙台 ,又复匝月。” 郭沫若 《东风集·再出夔门》:“一九一三年秋,第一次乘 长江 轮船,东出 夔门 ,经过 三峡 ,尔来往返均乘飞机,与 三峡 不见者四十又八年。”
词语解释:闲来  拼音:xián lái
亦作“闲来”。 平时。
词语解释:将来  拼音:jiāng lái
(1).欲来;打算来。《左传·昭公三年》:“我欲得 齐 ,而远其宠,宠将来乎?”
(2).未来。《汉书·匈奴传下》:“消往昔之恩,开将来之隙。” 宋 陈亮 《书〈文中子〉附录后》:“得其理足以知百世之变,明其数足以计将来之事。” 鲁迅 《热风·随感录五十七》:“杀了‘现在’,也便杀了‘将来’。--将来是子孙的时代。”
(3).带来;拿来。《太平广记》卷三七八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陈良》:“向下土有一人,姓 陈 名 良 ,游魂而已,未有统摄,是以将来。” 唐 牛僧孺 《玄怪录·崔书生》:“无行 崔郎 ,何必将来?”《金瓶梅词话》第七二回:“ 温秀才 道:‘帖在那里,将来学生写。’”《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他不捨得喫,将来恭敬两位小官人。”
(4).下来;起来。《金瓶梅词话》第八六回:“他家大娘子分付将来,不教闲杂人来看。”《四游记·锺离合破白虎阵》:“众兵围合将来,把 令婆 等困在垓心。”
词语解释:未来  拼音:wèi lái
(1).没有到来;不来。《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北史·乐运传》:“婴径尺之鳞,其事非易;下不讳之詔,犹惧未来。更加刑戮,能无钳口?” 唐 韩愈 《感二鸟赋》:“及时运之未来,或两求而莫至。”《水浒传》第十八回:“知县相公早衙方散,一应公人和告状的都去吃饭了,未来。”
(2).谓尚未发生。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明哲消祸於未来,智士闻利则虑害。”
(3).佛教语。指来生,来世。《魏书·释老志》:“浮屠正号曰佛佗……凡其经旨,大抵言生生之类,皆因行业而起。有过去、当今、未来,歷三世,识神常不灭。凡为善恶,必有报应。”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凡夫蒙蔽,不见未来,故言彼生与今非一体耳。” 唐 寒山 《诗之二六八》:“今生过去种,未来今日修。只取今日美,不畏来生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至罪在心术,则为阴律所不容。今生已矣,勉修未来可也。”
(4).将来。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书籍培养了她丰富的想象力和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丁玲 《梦珂》二:“于是她便整天的躺的床上,像回忆某种小说一样的去想到她未来的生活。”
(5).指将来的光景。 杨朔 《永定河纪行》:“这条河是未来,也是现实。” 艾青 《光的赞歌》八:“我永远歌颂光明。光明是属于人民的,未来是属于人民的,任何财富都是人民的。”如:幸福的未来。
(6).即将到来。 巴金 《灭亡》第十五章:“打了一些时候,被打者的叫骂声也减弱了,两位警察先生似乎打够了,现在怒气没有了,心里在盘算未来的奖赏。”如:未来二十四小时内有暴风雪。
词语解释:一来  拼音:yī lái
(1).来一趟。《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楚 将平,诸侯将和, 楚王 是故昧於一来。” 唐 白居易 《赠昙禅师》诗:“五年不入 慈恩寺 ,今日寻师始一来。”《宋史·卓行传·巢谷》:“ 苏軾 责 黄州 ,与 谷 同乡,幼而识之,因与之游。及 軾 与弟 辙 在朝, 谷 浮沉里中,未尝一来相见。”
(2).常与“二来”、“三来”等连用,列举理由或目的。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一来庆贺功劳,二来犒赏孩儿。”《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一来晓得姐姐的心事,二来见 凤生 靦覥,心里也有些喜欢,要在里头撮合。”《儿女英雄传》第三回:“咱一来是为行好,二来也怕脏了我的店。” 朱自清 《给亡妇》:“你常生病,却总不开口,挣扎着起来;一来怕扰我,二来怕没人做你那分儿事。”
(3).谓某种动作或情况的出现。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不记得怎么一来,中途停了笔,去看日报了。” 巴金 《家》七:“他自己把心关着,唯恐别人看见他的秘密,你想,这样一来别人怎好跟他接近?” 老舍 《正红旗下》十:“到端午、中秋、重阳,大家若是都作些诗,喝点黄酒,有多好呢!哼,那么一来,天下准保太平无事了!”
(4).蒙语ire的音译。“来了”之意。《华夷译语》等作“亦列”。 明 黄元吉 《流星马》第二折:“通事见正旦云:‘也七阿妈萨一来四。’”参阅 方龄贵 《元明戏曲中的蒙古语》
词语解释:再来  拼音:zài lái
(1).再一次来。《史记·淮阴侯列传》:“时者难得而易失也。时乎时,不再来。”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灯前修本》:“此去好凭三寸舌,再来不值半文钱。”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一切都是一年前见她时的光景,而她的窗下不放着糖匣,我是成了再来的 丁令威 了。”
(2).谓连续的动作或事。如:再来一盘棋。再来一碗汤。
词语解释:还来  拼音:huán lái
归来,回来。《楚辞·天问》:“何往营班禄,不但还来。” 唐 杜甫 《课小竖锄斫舍北果林枝蔓荒秽净讫移床》诗之三:“日斜鱼更食,客散鸟还来。” 映泉 《白云深处》:“让他去,反正人家会还来的。”
词语解释:坐来  拼音:zuò lái
(1).犹本来;向来。 唐 马戴 《汧上劝旧友》诗:“坐来生白髮,况復久从戎。” 宋 王安石 《和宋太博服除还朝简诸朋旧》诗:“谈论坐来能慰我,篇章传出亦惊人。” 宋 陈亮 《贺新郎》词:“脩竹更深处,映帘櫳,清阴障日,坐来无暑。”
(2).犹适才;正当。 唐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沉之秦》诗:“坐来黄叶落四五,北斗已掛西城楼。” 宋 张元干 《点绛唇》词:“小雨忻晴,坐来池上荷珠碎。掉眉浓翠,怎不教人醉?”
(3).移时;顷刻。 唐 韩愈 《春雪间早梅》诗:“玲瓏开已徧,点缀坐来频。” 宋 黄庭坚 《次韵雨丝云鹤》之二:“坐来改变如苍狗,试欲挥毫意自迷。” 宋 陈与义 《登城楼》诗:“百年几凭栏,亦有似我不?城阴坐来失,白水光不流。”
词语解释:雁来  拼音:yàn lái
亦作“鴈来”。 即雁来红。 清 黄宗羲 《小园记》:“至於丽春、款冬、丈红、段锦、鴈来、燕麦……丛生砌下,递换疄间。”参见“ 雁来红 ”。
词语解释:雁来红  拼音:yàn lái hóng
植物名。苋科。一年生草本。近顶上的叶有红、黄、紫等色。秋季开花。供观赏,亦可食用或供药用。原产热带 亚洲 。 宋 陈允平 《唐多令·吴江道上寄郑可大》词:“欲寄相思无好句,聊折赠雁来红。”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雁来红》:“茎叶穗子并与鸡冠同。其叶九月鲜红,望之如花,故名。 吴 人呼为‘老少年’。一种六月叶红者名‘十样锦’。”
词语解释:云来  拼音:yún lái
(1).如云飞卷而来。 马总 《意林》卷五引 汉 仲长统 《昌言》:“英辞雨集,妙句云来。” 元 岑士贵 《凌烟阁赋》:“乘舆云来,贵臣于于。”
(2).“云孙”、“来孙”的并称。泛指后代。 宋 苏轼 《坤成节功德疏文》之七:“坐俟云来之养,受禄无疆;屡观甲子之周,与民同乐。” 宋 李纲 《谢亲笔札子》:“顾臣煢然衰病,未知图报之所。惟当什袭祕藏,刻之金石,传示云来,使天下后世知圣君不忘旧臣,乐取诸人以为善者。”
(3).传说中的仙山 蓬莱山 的别称。 晋 王嘉 《拾遗记·蓬莱山》:“ 蓬莱山 亦名 防丘 ,亦名 云来 。”
词语解释:日来  拼音:rì lái
(1).天天来到。《汉书·董仲舒传》:“善治则灾害日去,福禄日来。”《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有多少豪门富室,日来求亲的。”
(2).近来。 宋 朱熹 《答吕子约书》之二:“喻及日来进学之功,尤慰孤陋,且深有助於警省。” 元 陈镒 《和程渠翁见惠诗韵》:“若问日来新况味,饭牛聊復卧南山。”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日来耳目纷扰,无所可述。”
词语解释:却来  拼音:què lái
亦作“却来”。 归来。 唐 李白 《东鲁见狄博通》诗:“谓言掛席度沧海,却来应是无长风。” 宋 苏轼 《送安节》诗之十四:“万里却来日,一庵仍独居。”
词语解释:方来  拼音:fāng lái
(1).将来。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吴王占梦》:“﹝ 王孙圣 ﹞博学彊识,通於方来之事,可占大王梦。”《后汉书·皇后纪序》:“向使因设外戚之禁,编著《甲令》,改正后妃之制,貽厥方来,岂不休哉!”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又驿中言别友人》词:“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2).近来。 唐 韦应物 《城中卧疾知阎薛二子从邑令饮因以赠之》诗:“车马日萧萧,故不枉我庐;方来从令饮,卧病独如何。”
词语解释:有来  拼音:yǒu lái
用于 元 代由蒙文直译成汉语的公牍等。表示语句结束。《元朝秘史》卷一:“ 孛端察儿 在时,将他做儿,祭祀时同祭祀有来。” 李文田 注:“有来者,结束之词,今京师有此语。”《元典章·刑部二·详谳》:“上路里设两员推官,中路里设一员推官,委付呵,怎生奏呵, 世祖 皇旨有来。”
词语解释:无来  拼音:wú lái
(1).不知所自来。《鹖冠子·天权》:“夫德知事之所成,成之所得,而后曰我能成之。成无为,得无来。”
(2).犹言无一来者。 晋 丘道护 《道士支昙谛诔》:“渟心独得,标想千仞。虚以应物,无来不顺。”
(3).没有到来。 宋 苏轼 《闻辩才法师复归上天竺以诗戏问》:“昔年本不住,今者亦无来。此语竟非是,且食白杨梅。”
词语解释:下来  拼音:xià lái
随后;后来。《朱子语类》卷二二:“与人交际,当谨之於始,若其人下来不可宗主,则今日莫要亲他。”《水浒传》第三八回:“大哥,且歇这一博,下来便是你博。”《水浒传》第四九回:“説话的,却是什么计策?下来便见。”
(1).由高处到低处来。 唐 皎然 《杂兴》诗之四:“有时青冥游,顾我还下来。”如:从楼上下来。
(2).指从较高部门到较低部门。如:任务下来了。
(3).指收获农作物。《红楼梦》第四一回:“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鑤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如:麦子下来了。
(4).表示一段时间终结。
(5).用在动词后,表示从高处到低处。 宋 辛弃疾 《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词:“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玉蹴下来。”《水浒传》第四回:“拏起一根折木头,去那金刚腿上便打。簌簌的泥和颜色都脱下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他好象是忽然由天上掉下来的一个没有民族、没有社会的独身汉。”
(6).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水浒传》第四回:“ 智深 把皂直裰褪膊下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説着,就把弹弓褪下来递将过去。” 杨朔 《秘密列车》:“ 义县 解放, 锦州 也拿下来。”
(7).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从过去继续到现在。 丁玲 《梦珂》:“以后呢,依旧是非常平静的又过下来了。” 徐迟 《狂欢之夜》:“接下来的事情是最幻异不过的。”
(8).用在形容词后,表示某种状态开始出现,并继续发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五:“自经此一番横事之后,家计萧条下来。”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他们没有时间多想,在渐渐黑下来的地里,又弯下腰仔细的去锄草。”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 韩长脖 原先还阔,往后才穷下来的。”
词语解释:得来  拼音:de lái
觅得,求得。《公羊传·隐公五年》“公曷为远而观鱼,登来之也” 汉 何休 注:“登读言得来。得来之者, 齐 人语也, 齐 人名求得为得来;作登来者,其言大而急,由口授也。”《百喻经·见水底金影喻》:“其父觅子,得来见子,而问子言:‘汝何所作,疲困如是?’”
助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面,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出现某种结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女孩儿諕得来一团儿颤。”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愁得来陡峻,瘦得来唓嗻。”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三幕:“他是乐得养尊处优,胖得来,实在连走路都很艰难了。”参见“ 得 ”。
词语解释:初来  拼音:chū lái
(1).新来,刚来。 唐 沉佺期 《人日重宴大明宫赐綵缕人胜应制》诗:“山鸟初来犹怯囀,林花未发已偷新。” 唐 李商隐 《蝶》诗之一:“初来小苑中,稍与璅闈通。”
(2).原来,本来。《朱子语类》卷三三:“ 齐 鲁 初来气象已自不同,看 太公 自是与 周公 别。”
词语解释:到来  拼音:dào lái
来到,来临。 唐 李白 《普照寺》诗:“ 天台国清寺 ,天下为四絶。今到 普照 游,到来復何别?”《水浒传》第一回:“今上皇帝差个 洪太尉 賫擎丹詔御香,到来山中。” 丁玲 《水》一:“他们这时还是保持着那农人特有的镇静去做着防御那大的灾难的到来。”
词语解释:暂来  拼音:zàn lái
(1).暂时逗留。道家谓生。《列子·杨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参见“ 暂往 ”。
(2).犹一行。 唐 白居易 《答张籍因以代书》诗:“今日正闲天又暖,可能扶病暂来无?”
词语解释:暂往  拼音:zàn wǎng
暂时离去。道家谓死。道家以生死为自然形气转化,往复无穷。故称生为暂来,死为暂往。《列子·杨朱》:“太古之人,知生之暂来,知死之暂往。” 张湛 注:“此书大旨,自以为存亡往復,形气转续,生死变化,未始絶灭也。”
词语解释:算来  拼音:suàn lái
计算起来;推测起来。 宋 范成大 《重送文处厚》诗:“算来无似君瀟洒,来往空船载月明。” 宋 陈亮 《念奴娇·至金陵》词:“ 江 南春色,算来是多少胜游清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 沉约 一般, 潘 郎无二,算来都为相思事。”
词语解释:旧来  拼音:jiù lái
从前;向来。《北史·齐永安王浚传》:“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阼已后,识解顿进。” 唐 张敬忠 《边词》:“ 五原 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掛丝。” 宋 杨万里 《试毗陵周寿墨池样笔》诗:“旧来鸡距説 宣城 ,近来墨池説 毗陵 。” 鲁迅 《〈朝花夕拾〉小引》:“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词语解释:都来  拼音:dōu lái
(1).统统,完全。《敦煌变文集·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只为长时,驱驰辛苦,形貌精神,都来失绪。” 唐 罗隐 《晚眺》诗:“天如镜面都来静,地似人心总不平。” 宋 柳永 《慢卷绸》词:“细屈指寻思,旧事前欢,都来未尽,平生深意。”
(2).总共;共有。《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经説比丘之众,其数都来多少?经:‘千二百五十人俱。’”
(3).算来。 宋 范仲淹 《御街行·秋日怀旧》词:“残灯明灭枕头欹,諳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迴避。”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写真》:“春归恁寒悄,都来几日意懒心乔?” 徐朔方 等注:“都来,算来。”
(4).总是,老是。《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日日都来总不织,夜夜调机告吉祥。” 蒋礼鸿 通释:“都来和总连用,意思一样,就是日日总不织。加上‘都来’仅仅凑足七个字而已。” 唐 秦韬玉 《问古》诗:“都来总向人间看,直到皇天可是平。”
词语解释:子来  拼音:zǐ lái
谓民心归附,如子女趋事父母,不召自来,竭诚效忠。《诗·大雅·灵台》:“经始 灵臺 ,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朱熹 集传:“ 文王 之臺,方其经度营表之际,而庶民已来作之,所以不终日而成也。虽 文王 心恐烦民,戒令勿亟,而民心乐之,如子趣父事,不召自来也。”《宋书·武帝纪中》:“今 荆 雍 义徒,不召而集,子来之众,其会如林。” 元 揭傒斯 《大元敕赐修堰碑》:“吾伐石兮石自摧,吾召民兮民子来。” 清 黄本铨 《枭林小史》:“邑文生 郁松年 捐银二十万为办善后,士民皆踊跃,子来之力必有可观。”
词语解释:出来  拼音:chū lái
(1).从里面到外面来。《百喻经·为妇贸鼻喻》:“昔有一人……截他妇鼻,持来归家,急唤其妇:‘汝速出来,与汝好鼻。’其妇出来,即割其鼻,寻以他鼻著妇面上。” 唐 白居易 《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安公子 见那女子进了屋子,便走向前去把那门上的布帘儿掛起,自己倒闪在一旁,想着好让他出来。” 冰心 《寄小读者》十一:“正在凝神,看护妇已出来将我的床从廊上慢慢推到屋里。”
(2).出现;产生。 宋 文天祥 《二王》诗序:“北朝若待皇帝好,则二王为人臣;若待皇帝不是,即便别有皇帝出来。”《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天下的事,再经有心人冷眼看不起的。起初 满生 在家,大郎无日不与他同饮同坐,毫无説话。比及大郎疑心了,便觉 满生 饮酒之间,没心没想,言语参差,好些破绽出来。”
(3).犹言出面;露面。 明 李贽 《复周柳塘书》:“若特地出来,要扶纲常,立人极,继往古,开羣蒙,有如许担荷,则一言之失,乃四海之所观听;一行之谬,乃后生小子之所效尤,岂易放过乎?” 吴组缃 《山洪》二五:“水路用船, 寿官 建议这路可以请保长 章延福 出来,因为他拥有很多的货船,号召力也大。”
(4).多数;一般。 元 高安道 《哨遍·嗓淡行院》套曲:“寻故友,出来的衣冠济楚,像儿端严,一箇箇特清秀。” 元 无名氏 《蓝采和》第四折:“出来的偌大小年纪,这个道七十,那个道八十,婆婆道九十。”
(5).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物随动作由里向外。《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小姐就把 景 家女子所和之诗,拿出来与 子中 看。”《儒林外史》第十六回:“一家人一齐跑出来説道:‘不好了!快些搬!’” 丁玲 《奔》:“车上也有被推出来的人,都拦在那一个小门口。”
(6).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物由隐蔽到显露。《儿女英雄传》第十二回:“太太定睛一看,才看出是公子来,及至看出来,倒唬了一跳。” 丁玲 《自杀日记》:“她把别人的说谎处,假情处,浅薄的可怜处,都裸露的看了出来。” 老舍 《四世同堂》五二:“老人的眼睛也并不完全视而不见的睁着,他看出来 瑞丰 的行动是怎样的越来越下贱。”
(7).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或实现。《朱子语类》卷七一:“一阳之復,乃是纯阴养得出来。”《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太太便将 安老爷 下场的考篮,号帘,装喫食的口袋,盒子,衣帽等物打点出来。”《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新小説》社记者接到了 死里逃生 的手书和 九死一生 的笔记,展开看了一遍,不忍埋没了他,就将他逐期刊布出来。”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这方法也亏那表哥想得出来。”
(8).表示动作使人或物在某一方面获得某种好的能力或性能。如:我这两条腿走出来了。如:他的嗓子练出来了。
词语解释:傥来  拼音:tǎng lái
(1).意外得来,偶然得到。《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来,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来者耳。”《晋书·王坦之传》:“帝曰:‘天下,儻来之运,卿何所有!’” 唐 张九龄 《南还湘水言怀》诗:“归去田园老,儻来轩冕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乌用是儻来者为!无足荣辱,止折人寿数耳。’”如:无义钱财汤泼雪,傥来田地水推沙。参见“ 儻来物 ”。
(2).自来。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阴岭有佳客,儻来不须招。”
词语解释:傥来物  拼音:tǎng lái wù
意外得来之物。《新唐书·纪王慎传》:“况荣宠贵盛,儻来物也,可恃以凌人乎!” 宋 赵抃 《赠别周元忠秀才》诗:“了知富贵儻来物,谁向浮云问有无。”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王桂庵》:“妾家仅可自给,然儻来物颇不贵视之。”参见“ 儻来 ”。
词语解释:怪来  拼音:guài lái
(1).惊疑。 唐 王维 《班婕妤》诗:“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总在春园里,花间笑语声。” 宋 杨万里 《紫宸殿拜表贺雪》诗:“怪来腊日起春风,一夜琼花发禁中。”
(2).难怪。 唐 韦应物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诗:“怪来诗思清入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宋 许棐 《访潘叔明》诗:“怪来几案无寒色,春在题诗卷子中。” 元 关汉卿 《金线池》楔子:“怪来喜鹊迎头噪, 济 上如今有故人。”
词语解释:鼎来  拼音:dǐng lái
方来;正来。《汉书·匡衡传》:“诸儒为之语曰:‘无説《诗》, 匡 鼎来; 匡 説《诗》,解人颐。’” 颜师古 注:“ 服虔 曰:‘鼎犹言当也,若言 匡 且来也。’ 应劭 曰:‘鼎,方也。’” 宋 王安石 《与张护戎启》:“鼎来敝邑,甫次近郊,传闻使旌,适在州部,将亲盛德,尤激欢悰。”《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 允文 ( 虞允文 )再具捷奏,且言:‘敌军鼎来,臣不当便引去。’”
词语解释:昨来  拼音:zuó lái
近来。 唐 岑参 《河西春暮忆秦中》诗:“别后乡梦数,昨来家信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想昨来枉了身心,初间唤做得为夫妇;谁知今日,唤俺做哥哥。”《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臣闻昨来西师出界,中缀而还,将下师徒,颇有飢冻溃散。”
词语解释:以来  拼音:yǐ lái
(1).表示从过去某时直到现在。(或特指某一时间)的一段时期。《左传·昭公十三年》:“志业於好,讲礼於等,示威於众,昭明於神,自古以来,未之或失也。”《陈书·世祖纪》:“自丧乱以来,十有餘载,编户凋亡,万不遗一。”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四者虽异,先王因俗设法,使出于一…… 魏 晋 以来出於九品中正, 隋 唐 至今出於科举。” 刘大白 《成虎不死》:“ 成虎 ,一年以来,你底身子许是烂尽了吧。然而你底心是不会烂的。”
(2).犹言以后。《战国策·韩策一》:“自今以来, 率 且正言之而已矣。”《史记·孝文本纪》:“此细民之愚无知抵死,朕甚不取。自今以来,有犯此者勿听治。”
(3).拿来。《公羊传·昭公三十一年》:“有珍怪之食, 盱 必先取足焉。 夏父 曰:‘以来!人未足而 盱 有餘。’” 何休 注:“犹曰以彼物来置我前。人, 夏父 自谓也。”
(4).犹言上下、左右、表示概数。有余。《太平广记》卷七四引《仙传拾遗·张定》:“即提一水瓶,可受二斗以来,空中无物,置於庭中。”《太平广记》卷二○五引 唐 刘恂 《岭表录异·铜鼓》:“鼓面圆二尺许……其身遍有虫鱼花草之状,通体均匀,厚二分以来。炉铸之妙,实为奇巧。”
(5).用于地名之后,表示位置已过这一地点。 宋 王得臣 《麈史·国政》:“边报 犬戎 游骑,已至 深 祁 以来。”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便恐盗贼团聚,直至 大名府 以来,人户惊移。” 宋 岳飞 《奏措置曹成事宜状》:“﹝ 臣 ﹞今已进发往 郴州 桂阳 监以来驻泊。”
(6).指已经发生的情况。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那积世的老婆婆,其时暗猜破,高点着银釭堂上坐。问侍婢以来,兢兢战战,一地里篤么。”
词语解释:回来  拼音:huí lái
(1).归来。 唐 王建 《宫词》:“恐见失恩人旧院,回来忆着五絃声。” 宋 苏轼 《和人见赠》诗:“回来索酒公应厌,京口新传作客经。”《儒林外史》第一回:“ 王冕 正从母亲坟上拜扫回来。”
(2).用在动词后,表示到原来的地方。《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舅太太年前忙忙地回家走了一回,料理毕了年事,便赶回来。”如:飞回来;跑回来;送回来;话又说回来。
(3).一会儿,过一会儿。《红楼梦》第九二回:“我妈妈先叫我来请安,陪着老太太説説话儿,妈妈回来就来。”《红楼梦》第十一回:“ 贾蓉 皱皱眉儿説道:‘不好呢!婶子回来瞧瞧去,就知道了。’”
归来。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帝车迴来,日正当午。” 清 李光庭 《乡言解颐·地部·水》:“若独木桥上打筋斗,要栽……顶著风儿撒河灯,迴来的快。”
词语解释:见来  拼音:jiàn lái
犹真的,真个。 唐 杜甫 《寒雨朝行视园树》诗:“锁石藤梢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宋 欧阳修 《阮郎归》词之五:“见来无事去还思,而今花又飞。” 明 王衡 《郁轮袍》第三折:“你见 关大王 卖荳腐来?[众:]见来人硬货不硬哩!”《说郛》卷八十引 聂奉先 《续本事诗·市语》:“今时市语答人真实事,则称见来。此语盖已久矣, 坡 赠 黄山人 诗云:‘面颊照人元自白,眉毛覆眼见来乌。’以此。”
词语解释:乡来  拼音:xiāng lái
往昔,过去。乡,通“ 向 ”。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洗搨其文,于‘门’下见‘卒’字,‘亭’下见‘长’字,皆乡来搨本所未见。”
词语解释:来来  拼音:lái lái
(1).以来。 唐 段成式 《戏高侍御》诗之一:“ 青琴 仙子长教示,自小来来号 阿真 。” 唐 皮日休 《病中书情寄上崔谏议》诗:“十日来来旷奉公,闭门无事忌春风。”
(2).由来。 唐 黄滔 《奉和翁文尧员外文秀光贤画锦》之三:“珍重朱栏兼翠栱,来来皆自读书堂。”
词语解释:行来  拼音:xíng lái
(1).往来;出入。语出《逸周书·大聚》:“市有五均,早莫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后汉书·方术传下·计子勋》:“ 计子勋 者,不知何郡县人,皆谓数百岁,行来於人间。”《新唐书·裴度传》:“ 度 视事,下令唯盗贼、鬭死抵法,餘一蠲除。行来不限昼夜,民始知有生之乐。”《资治通鉴·晋成帝咸康六年》:“ 宇文 举国贱之( 慕容翰 ),不復省録,以故得行来自遂,山川形便,皆默记之。” 胡三省 注:“行来,犹言往来也。”
(2).走来。《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却説 安公子 一行人,别了 十三妹 迤邐行来。”
词语解释:外来  拼音:wài lái
从外边来的;非固有的。例如:外来干涉。
词语解释:朋来  拼音:péng lái
犹吉庆。语出《易·复》:“朋来无咎。” 宋 苏轼 《贺正启》:“庆此朋来之辰,必有汇征之福。”
词语解释:比来  拼音:bǐ lái
(1).近来;近时。《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比来天下奢靡,转相倣效,而 徐公 雅尚自若,不与俗同。” 唐 韩愈 《与华州李尚书书》:“比来不审尊体动止何似?” 明 张居正 《答湖广巡抚赵汝泉书》:“比来 楚 土彫瘵,视昔更甚,连年涝垫,民罔攸居。” 清 汪懋麟 《过云渐草堂慰其伤逝》诗:“檐雀比来犹报客,壁琴何事独伤神?”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比来两遭议会质问,谓此书何以当刻,事遂不能进行。”
(2).从前;原来。《北齐书·段荣传》:“吾每与 段孝先 论兵,殊有英略,若使比来用其谋,亦可无今日之劳矣。”《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比来丑陋前生种,今日端严遇 释迦 。”《景德传灯录·永嘉真觉大师》:“比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词语解释:当来  拼音:dāng lái
(1).将来。《魏书·崔亮传》:“但令当来君子,知吾意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若当来限尽之后,一性既往,四大狼籍。” 元 关汉卿 《裴度还带》第一折:“此人非小可,此人当来必然峥嶸有日。”
(2).原来;起初。《新编五代史平话·唐史上》:“今 河 北之干戈甫定, 朱温 之兇燄犹存,大王遽即大位,殊非当来弔伐之本意,天下谁不解体乎?”《秦併六国平话》卷中:“当来六国与 秦 比肩…… 始皇 贪心无厌,谋合併一统。”
词语解释:早来  拼音:zǎo lái
(1).本是;已经。 宋 程垓 《醉落魄·别少城舟宿黄龙》词:“早来最苦离情毒。唱我新词,掩着面儿哭。” 宋 张榘 《水龙吟》词:“问晓山亭下,山茶经雨,早来开么?”
(2).早上;刚才。 宋 洪迈 《夷坚丙志·王氏二妾》:“然妾不忍独死,早来汤饼中,輒已置药,恐毒发须臾,愿勉处后事。”《宣和遗事》前集:“早来那两箇奕棋是甚人?”《前汉书平话》卷中:“大夫你早来念甚来?你是何患疾?”
(3).早已来到。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九出:“婆婆,你知件事?那 张解元 要去赴试……它如何去得?兀底早来。”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伯喈辞官辞婚不准》:“道犹未了,一个奏事官人早来。”
词语解释:而来  拼音:ér lái
以来。《墨子·兼爱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来,未尝有也。”《孟子·尽心下》:“由 孔子 而来,至於今百有餘岁。” 宋 范仲淹 《天章阁待制王公墓志铭》:“又用兵而来,吏民疲苦。”
词语解释:赋归来  拼音:fù guī lái
见“ 赋归去 ”。
词语解释:赋归去  拼音:fù guī qù
晋 陶潜 为 彭泽 令,不愿“为五斗米折腰”,辞官归隐,并赋《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后因以“赋归去”为辞官归隐之典。 唐 王维 《奉送六舅归陆浑》诗:“酌醴赋归去,共知 陶令 贤。”亦作“ 赋归田 ”、“ 赋归来 ”。 宋 邵雍 《诲答尧夫见寄》诗:“应笑无成三黜后,病衰方始赋归田。” 宋 晁补之 《八声甘州·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词:“谓 东坡 、未老赋归来,天未遣公归。” 宋 叶梦得 《满江红·重阳赏菊》词:“问何须、特地赋归来,抛 彭泽 。”
词语解释:乱来  拼音:luàn lái
胡乱行事。 毛泽东 《论十大关系》五:“要告诉下面的同志那些事必须统一,不能乱来。” 赵树理 《小二黑结婚》三:“﹝ 小芹 ﹞表面上虽然也跟大家说说笑笑,实际上却不跟人乱来。”
词语解释:先来  拼音:xiān lái
本来;原来。《百喻经·贫人作鸳鸯鸣喻》:“其夫先来常善能作鸳鸯之鸣。”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道是 洛京 人氏,先来曾 蒲州 居止。” 元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六出:“先来是奴心儿里闷,驀撞见伊。”
词语解释:前来  拼音:qián lái
(1).到这里来;向这个方向来。《隋书·裴矩传》:“天子大出珍物,今在 马邑 ,欲其蕃内多作交关。若前来者,即得好物。” 明 唐顺之 《海贼分道侵突疏》:“十九日辰时大伙 倭 贼约二千餘突衝前来。”
(2).以前;上次。《宋史·河渠志三》:“ 安持 ( 吴安持 )称候涨水相度,乃是悠悠之谈。前来涨水并今来涨水,各至 澶州 德清军 界, 安持 首尾九年,岂得不见。” 宋 范仲淹 《奏乞拒契丹所请绝元昊和约》:“ 元昊 岂肯以前来所许,屈伏於朝廷。”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五:“你好不分晓,是前来科段,今番又再使。”
词语解释:神来  拼音:shén lái
谓文艺家的灵感不期而来,犹如天神所授。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委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捨。” 冰心 《从“五四”到“四五”》:“而且作者‘神来’之顷,不但他笔下所挥写的形象会光华四射,作者自己风格也跃然纸上了。”
词语解释:已来  拼音:yǐ lái
(1).以后。《史记·秦始皇本纪》:“自今已来,除謚法。” 唐 杜甫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 江都王 。”
(2).多;馀。表示约数。 唐 张鷟 《游仙窟》:“一时俱坐。即唤 香儿 取酒。俄尔中间,擎一大鉢,可受三升已来。” 宋 苏轼 《东坡志林·阴丹诀》:“日取其乳一升,少只半升已来亦可。”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雨钱》:“俄顷,钱有数十百万,从梁间鏘鏘而下,势如骤雨……广丈之舍,约深三四尺已来。”
词语解释:过来  拼音:guò lái
(1).从另一个地点向说话人(或叙述的对象)所在地来。 唐 韦应物 《西楼》诗:“烟尘拥 函谷 ,秋雁过来稀。” 明 冯梦龙 《新灌园·火牛成功》:“待我自问他。过来,你是 王太傅 家人么?” 孙犁 《白洋淀纪事·浇园》:“担架过来,看好平整地方,前后招呼着放下。”
(2).苏醒;活转来。《红楼梦》第一一六回:“这里 麝月 正思自尽,见 宝玉 一过来,也放了心。”《老残游记》第十四回:“到了下午时候,奶奶也过来了,俺妈也过来了,这算是一家平安了。”
(3).用在动词后,表示时间、能力、数量充分(多跟“得”或“不”连用)。如:活儿不多,我一个人也干得过来。如:这几天我忙不过来。
(4).用在动词后,表示来到自己所在的地方。 孙犁 《白洋淀纪事·种穀的人》:“突然有一只野兔奔跑过来,有几个幼小的炮兵连声呼喊起来。”
(5).用在动词后,表示回到原来的、正常的状态。 梁斌 《红旗谱》三一:“抽了两袋烟,棉袄还是暖不过来。” 郁达夫 《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后来进了 东京 的帝大,这读小说之癖,也终于改不过来。”
共259,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