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萧平声 [cháo zhāo][船桨,名词][qiáo][tiáo,调和][biāo][yāo,要求][tiāo][piāo,漂浮][liāo liáo][yáo][yāo,夭夭][yáo][liáo][俗幺字,小也][yáo][音聊,动词][xiāo][jiāo yāo][xiāo][详注1][音聊。盖骨也。][piāo piào][liáo liǎo]轿[jiào,小车][biāo biào][qiáo][yáo][liáo liù][biāo][音嫖,驃姚。][yáo][详注2][biāo][通遥]褿


注1:褕 《广韵》余昭切,音遥。褕狄,后衣。《玉篇》画鸡雉于王后之服。《柳宗元·贺册太上皇后贺表》褕狄亦被於恩光。《注》刻雉释服也。亦作揄。
注2:鹞 音遥。《玉篇》五色雉。《广韵》大雉名。《尔雅·释鸟》鹞雉注:青质五采。
共17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条风条上条干条纲条肄条析条递条进
条条条令条叶条柯条苗条对条印条通
条枚条侯条疏条畅条记条峰条命条师
条桑条华条陈条分条法条奏条呈条凳
条脱条枝条处条画条正条制条鳎条几
条教条蔓条支条系条件条裙条别条宪
条山条直条贯条白条举条秀条列条定
条冰条达条痕条综条鬯条蘖条卓条糖儿
条长条约条例条衣条绪条段条闻条秩
条理条章条目条流条缕条案,拍案条述条属

词语解释:条风  拼音:tiáo fēng
(1).东北风。一名融风,主立春四十五日。《山海经·南山经》:“﹝ 令邱之山 ﹞其南有谷焉,曰 中谷 ,条风自是出。” 郭璞 注:“东北风为条风。”《淮南子·天文训》:“距日冬至四十五日条风至。” 高诱 注:“艮卦之风,一名融。”《史记·律书》:“条风居东北,主出万物。条之言条治万物而出之,故曰条风。” 唐太宗 《正日临朝》诗:“条风开献节,灰律动初阳。”
(2).东风。一名明庶风,主春分四十五日。《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条风。” 高诱 注:“震气所生也,一曰明庶风。” 宋 周邦彦 《应天长·寒食》词:“条风布暖,霏雾弄晴,池塘徧满春色。” 明 汤显祖 《紫钗记·春日言怀》:“青韶印,看条风拂水,画燕迎门,年年春色倍还人。”参见“ 八风 ”。
词语解释:八风  拼音:bā fēng
(1).八方之风。《吕氏春秋·有始》:“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滔风,东南曰熏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凄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厉风,北方曰寒风。”《淮南子·墬形训》:“何谓八风?东北曰炎风,东方曰条风,东南曰景风,南方曰巨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飂风,西北曰丽风,北方曰寒风。”《说文·风部》:“风,八风也。东方曰明庶风,东南曰清明风,南方曰景风,西南曰凉风,西方曰閶闔风,西北曰不周风,北方曰广莫风,东北曰融风。”《左传·隐公五年》:“夫舞所以节八音,而行八风。” 陆德明 释文:“八方之风,谓东方谷风,东南清明风,南方凯风,西南凉风。西方閶闔风,西北不周风,北方广莫风,东北方融风。”
(2).八种季候风。《易纬通卦验》:“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分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分閶闔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莫风至。”
(3).指八音。《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五声和,八风平。” 王引之 《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古者八音谓之八风。 襄 二十九年传:‘五声和,八风平。’谓八音克谐也。”参见“ 八音 ”。
(4).佛教语。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见《释氏要览下·躁静》。 唐 王维 《能禅师碑》:“不着三界,徒劳八风。” 宋 范成大 《偶箴》诗:“情知万法本来空,犹復将心奉八风。” 岭南羽衣女士 《东欧女豪杰》:“索性枯坐一年,参透那八风不动的道理。”
词语解释:八音  拼音:bā yīn
(1).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孔 传:“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 注:“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 师旷 ,孰敢争能。”
(2).泛指音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离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辩八音之雅俗。”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冶铸》:“虚其腹以振盪空灵,而八音起。”
(3).八风之音。《吕氏春秋·孝行》:“杂八音,养耳之道也。” 高诱 注:“八音,八卦之音。” 陈奇猷 校释:“八音,八风之音……阴阳家以八风分属八卦,故 高 谓八卦之音。”
词语解释:条条  拼音:tiáo tiáo
(1).谓有条理、有次序。《尔雅·释训》:“条条秩秩,智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如天之为》:“其在人者,亦宜行而无留,若四时之条条然也。” 明 王廷相 《慎言·五行》:“独不见水中之鳞乎?曲港之瀆,其生条条尔。”
(2).畅达貌。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奉本》:“其基壤之所加,润泽之所被,条条无疆。”
(3).犹言每一条。 宋 张先 《蝶恋花》词:“移得緑杨栽后院。学舞宫腰,二月青犹短……分付与春休细看,条条尽是离人怨。” 清 陈维崧 《师师令·汴京访李师师故巷》词:“含情试问旧倡楼,奈门巷,条条相似。”
(4).犹萧萧。形容风声。 清 尤侗 《瑶宫花史小传》:“但见残釭明灭,纸窗风声条条,若有弹指而泣者。”
(5).指各项事业的组织系统。与“块块”相对。 毛泽东 《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那个时候,也确是有些干涉过多,上面‘五多’,条条往下插,插得下面很乱。”
(6).指条文。《人民日报》1965.2.24:“一个革命战士,不能光看到职责规定的条条,凡是对国家、对人民有利的事情,就要拚上命去干。”
词语解释:条枚  拼音:tiáo méi
枝干。《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枚。” 朱熹 集传:“枝曰条,榦曰枚。” 唐 钱起 《南溪春耕》诗:“荷蓑趣南逕,戴胜鸣条枚。” 宋 葛立方 《满庭芳·探梅》词:“见琼英一点,小占条枚。” 清 赵翼 《落皮树》诗:“凌霄抽条枚,浥露透槎枿。” 郭沫若 《苏联游记·乌兹别克纪行》:“隙地多种水扬,目的在伐取其条枚,以为葡萄支柱。”
词语解释:条桑  拼音:tiāo sāng
(1).犹言采桑。《诗·豳风·七月》:“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 马瑞辰 通释:“条乃‘挑’之叚借……《笺》云‘枝落之采其叶’者,采亦取也,正训条桑为取桑。”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九:“后十五载,诣主人,问所生儿何在,曰:‘因条桑为斧伤而死。’” 唐 皇甫冉 《送郑二之茅山》诗:“犬吠鸡鸣几处,条桑种杏何人?”
(2).借指桑树。 清 魏源 《村居杂兴呈筠谷从兄》诗之七:“明农赋《豳风》,斧斨不得归……植杖不我语,月上条桑西。”
词语解释:条脱  拼音:tiáo tuō
古代臂饰。呈螺旋形,上下两头左右可活动,以便紧松。一副两个。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绿萼华诗》:“赠诗一篇并致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 唐 李商隐 《李夫人歌》:“蛮丝繫条脱,妍眼和香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 文宗 问宰臣:‘条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真誥》言, 安妃 有金条脱为臂饰,即金釧也。’” 明 陈继儒 《枕谭·条脱》:“条脱,臂饰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女脱臂上紫金条脱为赠。”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
词语解释:条教  拼音:tiáo jiào
法规,教令。《汉书·董仲舒传》:“ 仲舒 所著,皆明经术之意,及上疏条教,凡百二十三篇。”《晋书·殷仲堪传》:“领 晋陵 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録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 唐无可 《书事寄万年厉员外》诗:“条教关天道,歌謡入圣聪。”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六》:“处则为佔毕絃诵,而出则为条教号令。”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凡其群之部勒条教愈分明者,则其族愈强,而其种之传愈远。”
词语解释:条山  拼音:tiáo shān
中条山 的省称。 唐 岑参 《送秘省虞校书赴虞乡任》诗:“ 虞坂 临官舍, 条山 映吏人。” 唐 柳宗元 《送独孤申叔侍亲往河东序》:“闻其间有 大河 条山 ,气盖 关 左,文士往往仿佯临望,坐得胜概焉。”
词语解释:条冰  拼音:tiáo bīng
比喻清贵的官职。 宋 刘克庄 《转调二郎神·再和》:“多幸,条冰解去,新衔全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张侍郎简牍》:“亟薰香奉观,视其题,‘条冰之光,脩史学士其人’;伸其幅,‘联璧之辉,先觉天民其元’。某何人,何以得斯,何以称哉!”
词语解释:条长  拼音:tiáo cháng
挺直地生长。《管子·地员》:“羣木安遂,条长数丈。”
词语解释:条理  拼音:tiáo lǐ
(1).脉络;层次;秩序。《孟子·万章下》:“金声也者,始条理也;玉振之也者,终条理也。始条理者,智之事也;终条理者,圣之事也。”《南齐书·徐伯珍传》:“ 吴郡 顾欢 擿出《尚书》滞义, 伯珍 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宋 曾巩 《郓州平阴县主簿关君妻曾氏墓表》:“其治女事尤勤,虽劳不厌;治家人之业,虽烦细皆有条理。” 清 戴名世 《史论》:“应用之妙,成乎一心,变化之机,莫可窥测,乃可以将百万之众而条理不紊,臂指可使。”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一章六:“人数虽然不多,只有一百人左右,而工作却很有条理。”
(2).犹条例;法规。《陈书·萧济传》:“ 高宗 尝勑取 扬州 曹事,躬自省览,见 济 条理详悉,文无滞害。”《续资治通鉴·宋孝宗乾道五年》:“辛未, 金 禁民间称言‘销金’,条理内旧有者,改作‘明金’字。” 黄远庸 《大小零星杂记》:“ 徐君 温厚阔达,爱才甚篤……而于新时代之政策条理少有研究,故薄之者即谓其肤廓无实。” 孙中山 《组织国民政府案之说明》:“从前我们没有具体条理,今则有之。若以之宣传于士农工商各界,则必表同情。”
(3).犹治理。 唐 张说 《昭容上官氏碑铭》:“三光错行, 昭容 纲纪。百揆繁会, 昭容 条理。” 宋 苏轼 《东坡志林·游士失职之祸》:“国之有姦也,犹鸟兽之有鷙猛,昆虫之有毒螫也。区处条理,使各安其处,则有之矣;锄而尽去之,则无是道也。”
(4).谓整理,清理。 宋 俞文豹 《吹剑录》:“乃今倦游,索居京国,掩关守泊,条理故书,以昔见闻,与今所得,信笔録之。” 清 亚泉 《物质进化论》:“宇宙间事事物物,为吾人所感所知者,纷紜万状,不可条理,吾于其间为类别之,为总括之。”
词语解释:条上  拼音:tiáo shàng
谓备文向上陈述。《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诸侯王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号名。”《后汉书·袁安传》:“ 安 到郡,不入府,先往案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 宋 苏轼 《与孙知损运使书》:“策无良於此者矣,所条上数事亦甚稳帖。” 清 陈梦雷 《李葆甫传》:“里中有执政家居者,先生条上便宜十餘事,皆中当世切务,执政者异之,而时事已不可为矣。”
词语解释:条令  拼音:tiáo lìng
(1).条文法令。 宋 梅尧臣 《送卫真宰晏寺丞罢长安》诗:“归见 萧何 政,条令旧 镐 间。” 宋 叶适 《吏胥》:“且公卿大臣之位,其人不足以居之,俛首刮席,条令宪法多所不諳,而寄命於吏。”
(2).今多指用简明条文规定的行动的准则。 周恩来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对于犯错误犯纪律的分子,主要是要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只有在万不得已时才执行纪律条令。”如:战斗条令、内务条令、队列条令等。
词语解释:条侯  拼音:tiáo hòu
西汉 周亚夫 的封号。《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文帝 择 絳侯 勃 子贤者 河内 守 亚夫 ,封为 条侯 ,续 絳侯 后。” 明 尹耕 《秋兴》诗之三:“ 条侯 自靖 中州 变, 竇宪 曾铭塞外勋。”
词语解释:条华  拼音:tiáo huá
中条山 、 华山 的并称。 宋 陆游 《好事近》词:“月中吹笛下 巴陵 , 条华 赴前约。今古废兴何限,嘆山川如昨。” 夏承焘 等注:“ 条华 , 中条山 (在 山西省 永济县 东南)、 华山 。”
词语解释:条枝  拼音:tiáo zhī
(1).见“ 条支 ”。
(2).树枝。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价直万金者,不待见其物而好恶可别矣;条枝连抱者,不俟围其木而巨细可论矣。” 萧红 《生死场》四:“ 王婆 下地用条枝隆了盆火,火腾着烟放在 月英 身后。”
词语解释:条支  拼音:tiáo zhī
亦作“ 条枝 ”。
(1).古 西域 国名。约在今 伊拉克 境内。《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安息 ﹞北与 康居 、东与 乌弋山离 、西与 条支 接。”《魏书·西域传·波斯》:“ 波斯国 ,都 宿利城 ,在 忸密 西,古 条支国 也。”
(2). 唐 代西域地名。在今 苏联 吉尔吉斯 和 哈萨克 一带。 唐 设 条枝 都督府。 唐 李白 《战城南》诗:“洗兵 条支 海上波,放马 天山 雪中草。”《旧唐书·地理志三》:“ 条枝都督府 於 訶达罗支国 所治 伏宝瑟颠城 置,以其王领之。仍於其部分置八州。”
词语解释:条蔓  拼音:tiáo màn
枝蔓。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一:“用心霜雪间,不必条蔓緑。” 宋 王安石 《和蔡枢密南都种山药法》诗:“区种抛来六七年,春风条蔓想宛延。”
词语解释:条直  拼音:tiáo zhí
(1).笔直。《管子·地员》:“羣木蕃滋数大,条直以长。”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园篱》:“必须稀穊均调,行伍条直相当。”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三》:“或散髮箕踞,久之用气,其髮条直如植。”
(2).条畅通达。 唐 柳宗元 《唐故万年令裴府君墓碣》:“离纷尨,导滞塞,关百执事,条直显遂,司空拱手以成。”
(3).直截;爽快。《朱子语类》卷六九:“ 伊川 説这箇做两字, 明道 只做一箇説。 明道 説这般底説得条直。” 清 李渔 《奈何天·计左》:“美妻原该配丑夫,是天工做下的例子,没有甚么气啕,请条直些成了亲罢!”
(4).有条理。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不分别曰儱侗,物事就理曰条直。”
词语解释:条达  拼音:tiáo dá
(1).条理通达。《庄子·至乐》:“名止於实,义设於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成玄英 疏:“如是之道,可谓条理通达,而福德扶持者矣。”
(2).畅达;通达。《战国策·魏策一》:“ 魏 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万人。埊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游心乎道义,偃息乎卑室。恬愉无遌,而神气条达。”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至於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笺书章奏之文,体在条达。”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魏 氏之文,明畅条达,然刻意求新,故杂奇语,以骇俗流。”
(3).行疾貌。《尚书大传》卷三“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 汉 郑玄 注:“朓,条也。条达,行疾貌。”《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上清朓侧” 李善 注引 汉 郑玄 曰:“朓,犹条达也。条达,行疾貌。”
(4).断续分散貌。《孙子·行军》:“尘高而鋭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杜牧 注:“条达,纵横断絶貌也。” 王晳 注:“条达,纤微断续之貌。”
(5).臂饰。《初学记》卷四引古诗:“绕背双条达。”《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造百索繫臂……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参见“ 条脱 ”。
词语解释:条脱  拼音:tiáo tuō
古代臂饰。呈螺旋形,上下两头左右可活动,以便紧松。一副两个。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运象·绿萼华诗》:“赠诗一篇并致火澣布手巾一枚、金玉条脱各一枚。条脱似指环而大,异常精好。” 唐 李商隐 《李夫人歌》:“蛮丝繫条脱,妍眼和香屑。”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 文宗 问宰臣:‘条脱是何物?’宰臣未对,上曰:‘《真誥》言, 安妃 有金条脱为臂饰,即金釧也。’” 明 陈继儒 《枕谭·条脱》:“条脱,臂饰也。”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秀姑》:“女脱臂上紫金条脱为赠。”参阅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辨误一》
词语解释:条约  拼音:tiáo yuē
(1).条例,规章。 唐 司空图 《唐故宣州观察使检校礼部王公行状》:“公举奏条约,给官緡以僦水工,自是行役不淹,人遂安逸。” 宋 苏舜卿 《上范希文书》:“今条约烦细,又迫驱之以向敌,人颇失望。” 明 冯惟敏 《不伏老》第一折:“既然将琴剑书箱安下了,不免到文场前面探消息,看条约,走一遭去。”
(2).用条文约束。 宋 欧阳修 《论雕印文字札子》:“臣伏见朝廷累有指挥,禁止雕印文字,非不严切;而近日雕板尤多,盖为不曾条约书铺贩卖之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詔文武臣僚,非疾病危篤及篤疾废疾不能任职者,毋得陈乞致仕。时士大夫避事求退者众,故条约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乾兴元年》:“朝廷恶其倖进,条约之。”
(3).国家和国家签订的有关政治、军事、经济或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的文书。《花月痕》第四七回:“ 卓然 横刀危坐,唤 黄事来 进见,取出宣諭仪注,通市条约。”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去年八月 中日 和平友好条约签订以后,我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到我家里来采访。”
词语解释:条章  拼音:tiáo zhāng
(1).条例规章。《后汉书·童恢传》:“﹝ 恢 ﹞除 不其 令……耕织种收,皆有条章。一境清静,牢狱连年无囚。”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 魏 之条章法度, 晋 承之以有天下。” 明 陆深 《停骖录摘抄续》:“军将征讨所到,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备有条章。” 章炳麟 《文学总略》:“《魏氏春秋》言 亮 作《八务》《七式》《六恐》《五惧》,皆有条章,以训厉臣子。”
(2).指条约。 清 马建忠 《适可斋记言·巴黎复友人书》:“且 范斯法尼 之会,诸国虽共订条章,而 西班牙 与 荷兰 另有 孟斯德 之约。”
词语解释:条干
亦作“ 条干 ”。 枝干。 晋 陶渊明 《联句》诗:“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晋书·石崇传》:“﹝ 石崇 ﹞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高三四尺者六七株,条榦絶俗,光彩曜日,如 愷 比者甚众。” 宋 苏辙 《种松》诗:“中庭冉冉盈尺苗,条榦虽短风霜足。” 清 唐甄 《潜书·性才》:“气机不至,萌蘖立见其絶,条榦立见其槁。”
词语解释:条叶  拼音:tiáo yè
枝叶。比喻分支;支派。 唐 皇甫湜 《韩文公神道碑》:“ 汉 之兴,故 韩襄王 孙 信 有功,復封 韩王 ,条叶遂著。” 唐 韩愈 《房公墓碣铭》:“ 房氏 二相,厥家以闻,条叶被泽,况公其孙。”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三节:“故 汉 代儒学虽极盛,而所谓八儒者,则渺不可覩,其条叶附萼,千差万别,又迥非初开宗时之情状矣。”
词语解释:条疏  拼音:tiáo shū
犹条奏。 唐 柳珵 《上清传》:“会 宣武 节度使 刘士寧 通好於 郴州 ,廉使条疏上闻。”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奉宣旨,不欲令及第进士呼有司为座主,趋附其门。兼题名、局席等条疏进来者。”
词语解释:条陈  拼音:tiáo chén
(1).分条陈述。《汉书·李寻传》:“夫变异以来,各应象而至,臣谨条陈所闻。” 宋 陈亮 《廷对》:“凡可以同风俗、清刑罚、成泰和之效者,悉意而条陈之。” 清 陈康褀 《郎潜纪闻》卷一:“如 贵州 诸生 黎庶昌 、 江苏 监生 周同穀 条陈时事,諭旨亦称其‘不为无见’,令疆臣酌筹办理。” 洪深 《青龙潭》第四幕:“我上过一个呈文给省政府,条陈兴修水利的意见。”
(2).指分条陈述意见的呈文。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准了礼部尚书 钱谦益 的条陈,要亟正文体,以光新治。” 鲁迅 《而已集·反“漫谈”》:“我所目睹的一打以上的总长之中,有两位是喜欢属员上条陈的。于是听话的属员,便纷纷大上其条陈。” 李劼人 《大波》第一部第一章:“ 宏道 老兄又在拟具甚么地方自治条陈么?”
(3).指一般的意见书。 叶圣陶 《搭班子》:“我好久要向你们教员先生上条陈,一天至少上八点钟,这才于学生有点益处。”
词语解释:条处  拼音:tiáo chǔ
有条理地处置。 宋 苏舜钦 《大理评事程君墓志铭》:“凡乡閭冠昏丧祭之法,多取中焉,君必随其丰约而条处其事,窶者或为资给之。”
词语解释:条支  拼音:tiáo zhī
亦作“ 条枝 ”。
(1).古 西域 国名。约在今 伊拉克 境内。《史记·大宛列传》:“ 条枝 ,在 安息 西数千里,临 西海 。”《汉书·西域传上·安息国》:“﹝ 安息 ﹞北与 康居 、东与 乌弋山离 、西与 条支 接。”《魏书·西域传·波斯》:“ 波斯国 ,都 宿利城 ,在 忸密 西,古 条支国 也。”
(2). 唐 代西域地名。在今 苏联 吉尔吉斯 和 哈萨克 一带。 唐 设 条枝 都督府。 唐 李白 《战城南》诗:“洗兵 条支 海上波,放马 天山 雪中草。”《旧唐书·地理志三》:“ 条枝都督府 於 訶达罗支国 所治 伏宝瑟颠城 置,以其王领之。仍於其部分置八州。”
词语解释:条贯  拼音:tiáo guàn
(1).条理;系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宋 张齐贤 《洛阳搢绅旧闻记·白中令知人》:“ 汉祖 见之,覩其仪貌敦厚,举止闲雅,访以时事,对答有条贯。” 清 恽敬 《与纫之论文书》:“虽然 退之 、 子厚 、 习之 各言其所歷者也,一家之所得也,于天下之文,其本末条贯有未备者焉。”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六篇:“似取经故事,自 唐 末以至 宋 元 ,乃渐渐演成神异,且能有条贯,小説家因亦得取为记传也。”
(2).指体系。 汉 东方朔 《答客难》:“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清 顾炎武 《音学五书后序》:“ 许叔重 《説文》始一终亥,而更之以韵,使古人条贯不可復见。”
(3).条达,贯穿。 唐玄宗 《〈孝经〉序》:“今故特举六家之异同,会五经之旨趣,约文敷畅,义则昭然,分注错经,理亦条贯。”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乃述《诗》《书》《礼》《易》《春秋》,为古五説,条贯源流,备古今之变。” 清 戴名世 《禹贡锥指序》:“彼其穿穴经传,条贯古今,搜抉奇异,冥心孤诣,积数十年而成一书。”
(4).条例。 宋 范仲淹 《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臣窃见审三班院并銓曹,自祖宗以来,条贯极多,逐旋衝改,久不删定,主判臣僚,卒难详悉。” 宋 马永卿 《元城语录·薰笼》:“ 太祖 怒曰:‘谁做这般条贯来约束我?’”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二》:“今皇帝创制显庸,运世以礼,一切纲纪条贯,固可以次第举矣。”
词语解释:条痕  拼音:tiáo hén
皮肤上的条状痕,尤其是被鞭抽打的
矿物在无釉的白磁板上划过时留下的痕迹。其颜色可用来鉴定矿物
词语解释:条例  拼音:tiáo lì
(1).著作的义例、体例。 汉 何休 《春秋公羊传序》:“往者略依 胡毋生 条例,多得其正,故遂隐括,使就绳墨焉。”《后汉书·郑兴传》:“﹝ 刘歆 ﹞美 兴 才,使撰条例、章句、传话,及校《三统历》。”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至 邓璨 《晋纪》,始立条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然不述作者之意,但於书名之下,每立一传,而又作九篇条例,编於卷首,盖亦辑略之意。”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三:“予於癸丑秋,奉命视学 山 左,校閲之暇,咨访耆旧,广为搜索。明年冬, 秋帆先生 来抚 齐鲁 ,同有勒成一书之志,遂商榷条例,博稽群籍……成书二十四卷。”
(2).由国家制定或批准的规定某些事项或某一机关的组织、职权等的法律文件。 唐 陈子昂 《上蜀川安危事》:“若纵而不括,以养贼徒, 蜀州 大弊,必是未息。天恩允此请,乞作条例括法。”《宋史·神宗纪一》:“甲子, 陈升之 、 王安石 创置三司条例,议行新法。”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待其敝且变,而急思所以救之,恐异日之破坏条例,将有甚焉者矣。” 浦安修 《赤子之心》:“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国防建设事业上。参加会议,了解情况,参与各种条例、条令的制定和修改。”
(3).泛指分条订立的章程、规则。《古今小说·张道陵七试赵昇》:“ 真人 见人心信服,乃立为条例……与神明共盟约,不得再犯;若復犯,身当即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杨文勤》:“ 谢薌泉 巡南漕归,告余曰:‘见公所定条例,每项皆有宽饶餘利,使人乐於从事’。”
(4).逐条列举。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元贞陈言》:“其言虽泛滥,至其条例时弊处,沉著痛快。”
词语解释:条目  拼音:tiáo mù
(1).按内容分的细目。《汉书·刘向传》:“比类相从,各有条目,凡十一篇。”《晋书·傅玄传》:“二常侍所论,或举其大较而未备其条目,亦可便令作之。” 隋 李德林 《霸朝集序》:“当时製述,条目甚多,今日收撰,略为五卷云尔。” 明 王鏊 《震泽长语·经传》:“至 程 、 朱 始别为纲领三、条目八,分传以释之。”
(2).指词典的词条。 罗竹风 《实践是检验辞书编纂工作的唯一标准》:“《辞海》体例规定,大条目不过四五百字,中条目三百字左右,小条目只有一二百字。”
(3).谓整理安排细节。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窃谓今日之急务,固无逾于此四大端,然而条目工夫,不能造次,举措施布,各有缓急。”
(4).法令、规章等的项目。亦指法令、规章。《晋书·刑法志》:“抄《新律》诸死罪条目,悬之亭传,以示兆庶。” 宋 苏轼 《上韩丞相论灾伤手实书》:“今又行手实之法,虽其条目委曲不一,然大抵特告訐耳。” 宋 马永卿 《懒真子》卷一:“ 士廉 再拜曰:‘祭酒其使我以无事治 蜀 耶!’乃简条目,州遂大治。” 清 龚自珍 《京师悦生堂刻石》:“养之之法,古无专官,无条目。无专官,无条目,是费不出於公上也。”
词语解释:条纲  拼音:tiáo gāng
(1).条规纲纪。《魏书·释老志》:“诚以国典一废,追理至难,法网暂失,条纲将乱。” 唐 柳宗元 《弘农公复为大僚谨献诗五十韵》:“右言盈简册,左辖备条纲。” 宋 苏辙 《谢除龙图阁学士御史中丞表》:“敝事虽除,而条纲尚紊。民贫未可经远,吏窳难於责功。”
(2).条理纲目。 元 李齐贤 《则天陵》诗序:“记事者,必首年以繫事,所以使条纲不紊也。”
词语解释:条柯  拼音:tiáo kē
枝条。《艺文类聚》卷八八引 三国 魏 刘楨 诗:“条柯不盈寻,一尺再三曲。” 晋 孙绰 《竺道壹赞》:“譬若春圃,载芬载敷。条柯猗蔚,枝榦扶疏。” 元 郝经 《荒竹》诗:“新梢入林莽,迸叶扬条柯。”
词语解释:条畅  拼音:dí dàng
(1).通畅,畅达。 汉 王褒 《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洞条畅而罕节兮,标敷纷以扶踈。” 李善 注:“条畅,条直通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详总书体,本在尽言,言以散鬱陶,托风采,故宜条畅以任气,优柔以懌怀。”《朱子语类》卷一二一:“某旧时看文字极难,诸家説尽用记,且如《毛诗》,那时未似如今説得如此条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盖其元气充周,血脉条畅,是以痒疴呼吸,感触神应,有不言而喻之妙。”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四:“因为连说话都怕还不能说条畅的小孩子,那里会能了解什么虚实平仄?”
(2).欢畅;舒畅。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大化隆洽,男女条畅,家给年丰,咸则三壤,岂不盛哉!”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登龕纵目远眺,心神为心条畅。”
(3).达观;豁达。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谁能拔俗,生尽其养;孰是养生,而薄其葬。渊哉若人,纵心条畅。”《晋书·谢安传》:“及总角,神识沉敏,风宇条畅,善行书。”
(4).繁衍茂盛。《后汉书·冯衍传》:“思 唐 虞 之晏晏兮,揖 稷 契 与为朋;苗裔纷其条畅兮,至 汤 武 而勃兴。” 晋 潘岳 《西征赋》:“黄壤千里,沃野弥望。华实纷敷,桑麻条畅。” 晋 戴凯之 《竹谱》:“或茂沙水,或挺巖陆;条畅纷敷,青翠森肃。”
急促不顺貌。条,通“ 涤 ”。《礼记·乐记》:“世乱则礼慝而乐淫……感条畅之气,而灭平和之德,是以君子贱之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礼记中》“感条畅之气”:“家大人曰:条畅,读为‘涤荡’。涤荡之气,谓逆气也……涤荡、条畅、慆荡声相近,故字相通。”
词语解释:条分  拼音:tiáo fēn
谓象枝条那样分布。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沁水》:“盖 济水 枝瀆条分,所在布称,亦兼 丹水 之目矣。”
词语解释:条画  拼音:tiáo huà
(1).条规;法令。 唐 李翱 《兵部武侍郎墓志》:“我将死,凡家事细大,皆有条画在文字矣。”《元史·郭宝玉传》:“﹝ 宝玉 ﹞又言:‘建国之初,宜颁新令。’帝从之。于是颁条画五章,如出军不得妄杀;刑狱惟重罪处死……”《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三年》:“帝知其无辜,欲释其事,特命大赦,而 绰斯戩 增入条画内,独不赦前事。”
(2).筹划;谋划。 宋 叶适 《代人上书》:“惟是垣墙障蔽之地,未有条画。”《明史·崔亮传》:“初, 亮 居礼曹时,即位、大祀诸礼皆其所条画。” 清 包世臣 《与杨季子论文书》:“言事之文,必先洞悉所事之条理原委,抉明正义,然后述得失之所以然,而条画其补救之方。”
词语解释:条系  拼音:tiáo xì
逐条联缀。 清 季逊之 《〈三朝野纪〉序》:“此固野纪耳。吾但条繫事件,随日杂书,语无粉饰,文无编次。”
词语解释:条白  拼音:tiáo bái
分条陈明。《汉书·朱博传》:“正监以为 博 苟强,意未必能然,即共条白焉。” 唐 刘禹锡 《唐故赠左散骑常侍薛公神道碑》:“有司条白其劳,入拜殿内史。”
词语解释:条综  拼音:tiáo zōng
分析综合。 唐 柳宗元 《送韩丰群公诗后序》:“常绩文著书,言礼家之事,条综古今,大备制量,遗名居实,澹泊如也。”
词语解释:条衣  拼音:tiáo yī
僧人所穿之衣,因其有九条至二五条之别,故名。 清 钱谦益 《诰封安人熊母皮夫人墓志铭》:“以慈心度幽冥,以浄心求正受,固无事薙髮条衣作阿梨之形相;亦未尝扬眉瞬目,效婆子之机缘。”
词语解释:条流  拼音:tiáo liú
(1).体例;纲目。《宋书·谢灵运传》:“ 太祖 登祚……令 灵运 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前史所述 魏 、 晋 诸家书目,条流仅举,銓次靡详,惟 阮 氏《七録》始末,备载《弘明集》中。”
(2).流派;类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条流殊迹,若有区囿。”《隋书·经籍志二》:“ 汉 时 刘向 《别録》、 刘歆 《七略》,剖析条流,各有其部,推寻事迹,疑则古之制也。”
(3).指细流,小道。 清 恽敬 《大云山房文稿二集目录序》:“是故六艺要其中,百家明其际会;六艺举其大,百家尽其条流。”
(4).条例。《通典·职官二二》:“ 周 建六官,各有徒属,虽尚文去质,吏众事繁,然而条流不紊,职非重设。”《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谓宜具为条流,俾诸教官依国子监外官学例,为课试法。”
(5).谓订立条例。 唐 元稹 《中书省议赋税及铸钱等状》:“伏以糶盐价钱,自有本使收管,不要州县条流。”
(6).条理。《南史·柳恽传》:“ 惲 常以今声转弃古法,乃著《清调论》,具有条流。” 宋 叶适 《刘建翁墓志铭》:“事虽漫汗麄梗,经 建翁 手,必有条流秩序,后可循守也。”
(7).枝条。 唐 杜甫 《阻雨不得归瀼西甘林》诗:“安得輟雨足,杖藜出嶇嶔。条流数翠实,偃息归碧潯。” 仇兆鳌 注:“ 刘孝仪 《緑李赋》:‘緑珠满条流。’”
词语解释:条肄  拼音:tiáo yì
指再生的树枝。《诗·周南·汝坟》:“遵彼汝坟,伐其条肄。” 毛 传:“肄,餘也。斩而復生曰肄。”
词语解释:条苗  拼音:tiáo miáo
犹苗条。细长柔美。 宋 史达祖 《临江仙》词:“草脚青回细腻,柳梢緑转条苗。”
词语解释:条记  拼音:tiáo jì
(1).逐条记载。《通典·乐二》:“今古杂曲,随调举之将五百曲,恐诸曲名后致亡失,今輒条记存之於乐府。”
(2). 明 清 官印的一种,亦称钤记,为长方形,未入流者用之,入流者则用方印。 清 县丞、主簿、驿丞、州县儒学及各省驻防旗营佐领、屯庄、守边门官等均用条记。铜质直纽,文体及大小各有定制,由礼部铸印局铸发。参阅《清会典·礼部·铸印局》、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印关防条记》
词语解释:条法  拼音:tiáo fǎ
条例法规。 唐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嫁娶葬送,各有条法。” 宋 苏辙 《龙川别志》卷上:“吾不於汝惜差遣,因汝不知条法,妄有举动,适为汝累矣。”
词语解释:条正  拼音:tiáo zhèng
谓逐条订正。《后汉书·曹襃传》:“此制散略,多不合经,今宜依礼条正,使可施行。”
词语解释:条件  拼音:tiáo jiàn
(1).逐条逐件。《北史·郎基传》:“州郡因循,失於请讞,致密纲久施,得罪者众。遂条件申臺省,仍以情量事科处,自非极刑,一皆决放。”《旧唐书·代宗纪》:“其 京兆府 长安 、 万年 宜各减丞一员,尉两员,餘县各减丞、尉一员。餘委吏部条件处分。”
(2).指逐条逐件写成的文字。 宋 苏辙 《论差役五事状》:“臣前所谓疏略差误,其事有五,谨具条件如左。”
(3).为某事而提出的要求或标准。 唐 陆贽 《奉天改元大赦制》:“内外官有冗员及百司有不急之费,委中书门下即商量条件,停减闻奏。”《朱子语类》卷六九:“忠信进德,修辞立诚居业,工夫之条件也。” 曹禺 《雷雨》第二幕:“我就是要问问董事长,对于我们工人的条件,究竟是答应不答应?”
(4).指影响事物发生、存在或发展的因素。 毛泽东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矛盾着对立的双方互相斗争的结果,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这里,条件是重要的。没有一定的条件,斗争着的双方都不会转化。”
(5).指状况。如:他身体条件很好。如:这个工厂条件好,工人多,设备也完全。
词语解释:条举  拼音:tiáo jǔ
(1).谓申明法制,依法律行事。《旧唐书·郑覃传》:“帝尝谓宰臣曰:‘百司弛慢,要重条举。’”
(2).逐条举出。 宋 梅尧臣 《得王介甫常州书》诗:“事成条举作书尺,不肯劳人鱼腹将。”
词语解释:条鬯  拼音:tiáo chàng
畅达。《汉书·律历志上》:“指顾取象,然后阴阳万物,靡不条鬯该成。” 颜师古 注:“条,达也。鬯,与‘畅’同。” 宋 王安石 《兵部员外郎马君墓志铭》:“及出仕,所至号为办治。论议条鬯,人反覆之而不能穷。” 清 段玉裁 《〈潜研堂文集〉序》:“其书味深,故条鬯而无好尽之失,法古而无摹仿之痕,辨论而无嘂嚣攘袂之习。” 茅盾 《对于文坛的一种风气的看法》:“事实上它们大部分倒是颇为条鬯,而且淋漓尽致的。”
词语解释:条绪  拼音:tiáo xù
(1).条例。《南齐书·孙稚珪传》:“谨奉圣旨,諮审司徒臣 子良 ,禀受成规,创立条绪……始就成立《律文》二十卷、《録叙》一卷。”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一·董伯念》:“时 宗伯 貲产过厚,怨满一乡, 伯念 思稍散之,以结人心……举故券以示小民,或止半价,或许回赎,各有条绪。”
(2).条理头绪。 宋 苏舜卿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初,侍郎通判 密州 ,夫人归焉,典训闈中,事皆有条绪。”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其抚绥之法亦有三,或清查叛产,或量给流亡絶产,或于南山老林垦荒,暂免升科。三事条绪繁重,均赖良有司宣力。”
词语解释:条缕  拼音:tiáo lǚ
一条一缕。比喻细密。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因实递进,以次条缕,其目尤多,不可悉数。” 黄远庸 《财政部重要法令之说明》:“洎乎近年筹备立宪,将全国财政彻底清釐,试办预算,从其外形观之,固已条缕分晰、规订详明。”
词语解释:条析  拼音:tiáo xī
细致剖析。 唐 元稹 《唐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準,特病懒未就尔。”
词语解释:条对  拼音:tiáo duì
(1).谓逐条对答天子的垂询。《汉书·梅福传》:“后去官归 寿春 ,数因县道上言变事,求假軺传,诣行在所条对急政,輒报罢。” 颜师古 注:“条对者,一一条録而对之。” 宋 苏轼 《张文定公墓志铭》:“公既草制书,又条对所问数千言,夜半与制书皆上。”
(2).指条对的文章及其内容。 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至 武帝 然后 董仲舒 出,然而卒不能选用条对施之天下。” 清 徐乾学 《纳兰君墓志铭》:“岁丙辰,应殿试,条对凯切,书法遒逸,读卷执事各官咸叹异焉。”
词语解释:条峰  拼音:tiáo fēng
指 中条山 。 唐 贾岛 《盐池院观鹿》诗:“ 条峯五老 势相连,此鹿来从若箇边。”
词语解释:条奏  拼音:tiáo zòu
逐条上奏。《汉书·元帝纪》:“有可蠲除减省以便万姓者,条奏,毋有所讳。”《后汉书·侯霸传》:“ 霸 明习故事,收録遗文,条奏前世善政法度有益于时者,皆施行之。”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载垣端华肃顺各款》:“御史 董元醇 条奏事件,特召见 载垣 等面諭照行。”《清史稿·高宗纪一》:“准本年新进士条奏地方利弊。”
词语解释:条制  拼音:tiáo zhì
条例制度。《晋书·食货志》:“今宜通糴,以充俭乏。主者平议,具为条制。”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状》:“微臣往因言事得罪先朝,守郡远方,拘限条制,不获奔走。”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 真宗 尤重儒学,今科场条制,皆当时所定。” 明 李东阳 《会试录序》:“我国家天造之初,气化浑厚,数十年渐以宣朗,又数十年而条制之精明,典仪之賁饰已极。”
词语解释:条裙  拼音:tiáo qún
长裙。 汉 繁钦 《定情诗》:“我既媚君姿,君亦悦我颜……何以答欢欣,紈素三条裙;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
词语解释:条秀  拼音:tiáo xiù
条畅秀美。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寒虫以适己倍寿,南林以处温长茂。接煞气则彫瘁於凝霜,值阳和则鬱蔼而条秀。”
词语解释:条蘖  拼音:tiáo niè
枝条。 宋 王令 《八桧图》诗:“强枝拗回信有力,高干復俯蛟虯拳。寻根及株逮条蘖,例不拔直皆旁偏。”
词语解释:条段  拼音:tiáo duàn
界线;地段。《元典章·户部五·民田》:“或有自愿出捨之家,须赴有司具四至条段,陈告以凭。”《元典章·户部五·民田》:“不问隣里亲戚,亦不交割条段四至,强行使人耕种。”
词语解释:条案,拍案
拍桌子
词语解释:条递  拼音:tiáo dì
迢递。远貌。《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自从涉远违游客,乡关条递千山隔。”
词语解释:条印  拼音:tiáo yìn
长条形的印章。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衣裘带服·条印》:“ 北齐 有‘督摄万机’之印一钮以木为之,长尺二寸,广二寸五分。背上为鼻钮,长九寸,厚一寸,广七分,腹下隐起。篆文曰‘督摄万机’,凡四字,唯以印缝合齪。合缝条印,盖原於此。”
词语解释:条命  拼音:tiáo mìng
指 太平天囯 的“天条”和天父、天兄、天王的命令。 太平天囯 洪秀全 《五条纪律诏》:“一、遵条命;二、别男行女行;三、秋毫莫犯。”
词语解释:条呈  拼音:tiáo chéng
分条陈述的呈文。 鄢国培 《巴山月》第二十章一:“抗战初期,他听信了条师 严江贺 的条呈,要趁机大量收买中下游廉价出售的轮船,以扩充 巨富洋行 的运输实力。”
词语解释:条鳎  拼音:tiáo tǎ
鱼名。体侧扁,呈片状,鳞细,头短,右侧淡褐色,有黑色条纹,左侧白色或淡黄色。两眼生在右侧,左侧向下卧在浅海底上。捕食小鱼等。
词语解释:条别  拼音:tiáo bié
(1).区分,辨别。《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五年》:“自受敌以来,已九十餘日矣,此城中本有四千餘人,战死者已过半,城虽陷,尚有半人不欲降,我当还为相语,条别善恶,明日早送名,且以我印綬去为信。”
(2).分类的细目。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 智者 《文句》,大纲举矣,条别未尽也,吾大意符 智者 。”
词语解释:条列  拼音:tiáo liè
分条列举。《后汉书·张堪传》:“ 堪 先入据其城,检閲库藏,收其珍宝,悉条列上言,秋毫无私。” 宋 朱熹 《白鹿洞书院学规》:“特取凡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大端,条列如右,而揭之楣间。”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孙尔準 ﹞復具疏条列善政,力保其无他, 文毅 遂获大用。”
词语解释:条卓  拼音:tiáo zhuó
即条桌。 明 沉榜 《宛署杂记·经费下》:“条卓一张,价四钱。”
词语解释:条闻  拼音:tiáo wén
列举上报。《梁书·贺琛传》:“朝廷思贤,有如飢渴,廉平掣肘,实为异事。宜速条闻,当更擢用。”
词语解释:条述  拼音:tiáo shù
分条叙述。 谢国桢 《清初东北流人考·馀记》:“是编既已草成,已经付印,恰又得到一些材料,足以补是书未完备的地方,因为条述于后。”
词语解释:条进  拼音:tiáo jìn
犹条奏。《北齐书·高德政传》:“ 德政 又録在 鄴 诸事条进於帝,帝令 陈山提 驰驛齎事条并密书与 杨愔 。”
词语解释:条通  拼音:tiáo tōng
(1).畅达。《文子·下德》:“目明而不以视,耳聪而不以听,口当而不以言,心条通而不以思虑。”《淮南子·要略》:“使百官条通而辐輳,各务其业,人致其功,此主术之明也。” 唐 贾公彦 《序周礼废兴》:“唯有 郑玄 徧览羣经,知《周礼》者乃 周公 致太平之迹,故能答 林硕 之论难,使《周礼》义得条通。”
(2).方言。指灌木丛生的土地。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二:“他们三家都有一千垧以上的好地,条通和黄土包子还不算在内。”原注:“条通是灌木丛生的土地。”
词语解释:条师  拼音:tiáo shī
善写呈文的师爷。 鄢国培 《巴山月》第七章二:“想不到 黄玉庵 这次横了心,连这位他平时言听计从、足智多谋的条师 严江贺 的转圜也听不进。”
词语解释:条凳  拼音:tiáo dèng
狭长形的凳子。 夏衍 《懒寻旧梦录》一:“她一定要四姐和我背着条凳先去占好位置,陪她去看戏。” 吴组缃 《山洪》一:“大的小的竹箕里摊着饭锅巴和萝卜干,用条凳架着。”
词语解释:条几  拼音:tiáo jī
长条形的几案。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十二:“院坝中几盆茉莉花同旁边条几上一大瓶晚香玉,真香!”
词语解释:条宪  拼音:tiáo xiàn
条例法令。 宋 苏轼 《上蔡省主论放欠书》:“官吏上下,举知其非辜,而哀其不幸,迫于条宪,势不得释。”
词语解释:条定  拼音:tiáo dìng
分别制定。《汉书·刑法志》:“及至 孝武 即位……於是招进 张汤 、 赵禹 之属,条定法令,作见知故纵、监临部主之法,缓深故之罪,急纵出之诛。”
词语解释:条糖儿  拼音:tiáo táng ér
见“ 条儿糖 ”。
词语解释:条儿糖  拼音:tiáo ér táng
亦作“ 条糖儿 ”。 长形的糖制食品。 元 张国宾 《薛仁贵》第一折:“我做总管本姓 张 ,生来好吃条儿糖;但听一声催战鼓,脸皮先似蜡渣黄。” 元 杨显之 《酷寒亭》第三折:“难得你这好心,我买条糖儿请你吃。”
词语解释:条秩  拼音:tiáo zhì
条目次第。 章炳麟 《论式》:“ 董仲舒 《深察名号》篇,略本 孙卿 ,为己条秩,然多傅以疑似之言。”原注:“如言王有五科:皇科,方科,匡科,黄科,德科;君有五科:元科,原科,权科,温科,羣科,虽以声训,傅会过当。”
词语解释:条属  拼音:tāo zhǔ
谓用绳子连缀。古代丧冠之制。条,通“ 绦 ”。《仪礼·丧服》:“冠绳缨,条属,右缝。” 郑玄 注:“属,犹著也。通屈一条绳为武,垂下为缨,著之冠也。” 李如圭 集释:“条属者,丧冠之制也。条,谓冠之缨武,其材以一条绳若布围之,两相交过,缀之以为武,垂其餘者以为缨。属,谓著冠于武,冠与武相连属也。”《礼记·杂记上》:“丧冠条属,以别吉凶。三年之练冠,亦条属右缝。”
共175,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