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杞菊 拼音:qǐ jú
枸杞与菊花。其嫩芽、叶可食。菊,或说为菊花菜,即茼蒿。 唐 陆龟蒙 《杞菊赋》序:“ 天随子 宅荒,少墙屋,多隙地,著图书所前后皆树杞菊。夏苗恣肥日,得以採擷之,以供左右盃案。” 明 方孝孺 《味菜轩记》:“若 杜子美 於韮薤, 陆龟蒙 之於杞菊, 苏子瞻 之於芦菔、蔓菁,莫不遂称之见於咏歌。”词语解释:杞梓 拼音:qǐ zǐ
(1).杞和梓。两木皆良材。《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晋 卿不如 楚 ,其大夫则贤,皆卿材也。如杞梓、皮革,自 楚 往也。虽 楚 有材, 晋 实用之。” 杜预 注:“杞、梓皆木名。”《北史·文苑传序》:“于时 陈郡 袁翻 ……彫琢琼瑶,刻削杞梓,并为龙光,俱称鸿翼。” 宋 司马光 《送李汝臣同年谪官导江主簿》诗:“良工构明堂,必不遗杞梓。” 明 方孝孺 《君子斋记》:“是以自少而至耄老,自恒人而至圣贤,如禾黍自盈寸之苗,而至於有秋;杞梓梗楠自拱把之植,而至於百围,盖有可必而不可诬者。”
(2).比喻优秀人材。《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 陆机 、 陆云 ,实 荆 衡 之杞梓,挺珪璋於秀实,驰英华於早年。”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卢谌〈感交〉》:“自顾非杞梓,勉力在无逸。” 唐 元稹 《代曲江老人》诗:“杞梓无遗用,蒭蕘不忘询。” 清 刘大櫆 《祭邵开府文》:“如斯人者,国之杞梓。”词语解释:杞人 拼音:qǐ rén
借指无端忧虑的人。 清 李渔 《玉搔头·弄兵》:“难怪你为国惊,代主疑,俺这杞人也不住忧天坠。” 清 赵翼 《静观》诗之三:“思穷忽大笑,此忧真杞人。”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持保教论者,勿以我为杞人也。”参见“ 杞人忧天 ”。
词语解释:杞人忧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清 邵长蘅 《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粤剧《关汉卿》第六场:“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词语解释:杞柳 拼音:qǐ liǔ
木名。落叶乔木,枝条细长柔韧,可编织箱筐等器物。也称红皮柳。《孟子·告子下》:“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杞柳为桮棬。” 晋 孙楚 《登楼赋》:“杞柳绸繆,芙蓉吐芳,俯依青川,仰翳朱杨。” 宋 黄庭坚 《乙未移舟出》诗:“安能诡随人,曲折作杞柳。”词语解释:杞天忧 拼音:qǐ tiān yōu
同“ 杞人忧天 ”。 吕志伊 《镇山楼远眺》诗:“怕向彩云深处望,西南半壁杞天忧。”词语解释:杞梁妻 拼音:qǐ liáng qī
(1). 春秋 齐 大夫 杞梁 之妻。或云即 孟姜 。 杞梁 ,名 殖 (一作 植 )。 齐庄公 四年, 齐 袭 莒 , 杞梁 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后演为 孟姜女 哭长城的传说故事。《礼记·檀弓下》:“ 齐庄公 袭 莒 于夺, 杞梁 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庄公 使人弔之,对曰:君之臣不免於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孟子·告子下》:“ 华周 杞梁 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孙奭 疏:“或云 齐庄公 袭 莒 ,逐而死,其妻 孟姜 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杞梁妻》:“ 杞梁 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 秦 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 贞妇啼呜呜。”
(2).歌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杞梁妻》, 杞植 妻妹 明月 之所作也。 杞植 战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生人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 杞 都城感之而頽,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其姊之贞操,乃为作歌,名为《杞梁妻》焉。”词语解释:杞狗 拼音:qǐ gǒu
谓枸杞所化之犬。旧传千年枸杞,其形若犬,故名。 宋 苏轼 《和陶〈桃花源〉》诗:“苓龟亦晨吸,杞狗或夜吠。” 王文诰 辑注:“《罗浮山灵异事迹记》:‘ 麻姑坛 有枸杞树,时有赤犬见於树下,或天晴朗时闻犬吠声。’”一本作“杞枸”。词语解释:杞妇 拼音:qǐ fù
(1).指 杞梁 妻。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兴福论》:“ 鲁阳 迴戈而日转, 杞妇 下泪而城崩。”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琴前镜里,孤鸞别鹤之哀;竹死城崩, 杞妇 湘妃 之怨。” 清 刘鹗 《〈老残游记〉自叙》:“城崩 杞妇 之哭,竹染 湘妃 之泪,此有力类之哭泣也。”
(2).借指丧偶的妇女。 唐 皮日休 《卒妻怨》诗:“处处 鲁 人髽,家家 杞 妇哀。”参见“ 杞梁妻 ”。
词语解释:杞梁妻 拼音:qǐ liáng qī
(1). 春秋 齐 大夫 杞梁 之妻。或云即 孟姜 。 杞梁 ,名 殖 (一作 植 )。 齐庄公 四年, 齐 袭 莒 , 杞梁 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后演为 孟姜女 哭长城的传说故事。《礼记·檀弓下》:“ 齐庄公 袭 莒 于夺, 杞梁 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庄公 使人弔之,对曰:君之臣不免於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孟子·告子下》:“ 华周 杞梁 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孙奭 疏:“或云 齐庄公 袭 莒 ,逐而死,其妻 孟姜 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杞梁妻》:“ 杞梁 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 秦 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 贞妇啼呜呜。”
(2).歌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杞梁妻》, 杞植 妻妹 明月 之所作也。 杞植 战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生人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 杞 都城感之而頽,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其姊之贞操,乃为作歌,名为《杞梁妻》焉。”词语解释:杞梁城 拼音:qǐ liáng chéng
指 春秋 时 莒 城。 杞梁 妻哭而城崩之地。 北周 庾信 《咏怀》之十一:“啼枯 湘水 竹,哭坏 杞梁 城。”参见“ 杞梁妻 ”。
词语解释:杞梁妻 拼音:qǐ liáng qī
(1). 春秋 齐 大夫 杞梁 之妻。或云即 孟姜 。 杞梁 ,名 殖 (一作 植 )。 齐庄公 四年, 齐 袭 莒 , 杞梁 战死,其妻迎丧于郊,哭甚哀,遇者挥涕,城为之崩。后演为 孟姜女 哭长城的传说故事。《礼记·檀弓下》:“ 齐庄公 袭 莒 于夺, 杞梁 死焉。其妻迎其柩於路,而哭之哀。 庄公 使人弔之,对曰:君之臣不免於罪,则将肆诸市朝而妻妾执;君之臣免於罪,则有先人之敝庐在,君无所辱命。”《孟子·告子下》:“ 华周 杞梁 之妻善哭其夫而变国俗。” 孙奭 疏:“或云 齐庄公 袭 莒 ,逐而死,其妻 孟姜 向城而哭,城为之崩。” 汉 刘向 《列女传·齐杞梁妻》:“ 杞梁 之妻无子,内外皆无五属之亲。既无所归,乃枕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内诚动人,道路过者莫不为之挥涕。十日而城为之崩。” 前蜀 贯休 《杞梁妻》诗:“ 秦 人筑土一万里, 杞梁 贞妇啼呜呜。”
(2).歌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杞梁妻》, 杞植 妻妹 明月 之所作也。 杞植 战死,妻叹曰:‘上则无父,中则无夫,下则无子,生人之苦至矣。’乃抗声长哭, 杞 都城感之而頽,遂投水而死。其妹悲其姊之贞操,乃为作歌,名为《杞梁妻》焉。”词语解释:杞笋 拼音:qǐ sǔn
见“ 杞萌 ”。
词语解释:杞萌 拼音:qǐ méng
亦称“ 杞笋 ”。 枸杞的嫩芽。可以食用。 宋 杨万里 《清明果饮》诗之一:“絶爱杞萌如紫蕨,为烹茗椀洗诗肠。” 宋 杨万里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诗:“菊芽伏土糝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迸出如蕨苗。”词语解释:杞萌 拼音:qǐ méng
亦称“ 杞笋 ”。 枸杞的嫩芽。可以食用。 宋 杨万里 《清明果饮》诗之一:“絶爱杞萌如紫蕨,为烹茗椀洗诗肠。” 宋 杨万里 《题张以道上舍寒绿轩》诗:“菊芽伏土糝青粟,杞笋傍根埋紫玉。雷声一夜雨一朝,森然迸出如蕨苗。”词语解释:杞夷 拼音:qǐ yí
指古 杞国 。因《左传·僖公二十七年》有“ 杞桓公 来朝,用夷礼”语,故称。 宋 苏轼 《和陶示周掾祖谢》:“邦风方 杞 夷,庙貌犹 殷 因。”词语解释:杞楠 拼音:qǐ nán
二木名。杞与柟,皆佳木。借指良才。 唐 杜甫 《楼上》诗:“恋闕劳肝肺,论材媿杞柟。”词语解释:杞忧 拼音:qǐ yōu
(1).“杞人忧天”的略语。谓不必要的忧虑。 明 李贽 《答周柳塘书》:“此皆平日杞忧太重之故,吾独憾 山农 不能终身滚滚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窃见 尧 腊 禹 胼,丰彩消鑠,蟣蝨下士,谬抱杞忧。” 李大钊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一时泯棼之象,颇足致覘国者之悲观。吾邦人士,亦多窃窃焉为之抱杞忧者。” 郭沫若 《集外·蒐苗的检阅》:“然而好了,这层担心已被证明是杞忧了。”
(2).谓殷忧,深忧。 明 高攀龙 《答杨金坛书》:“但盛世之一往一来,究归于治;衰世之一往一来,究归于乱。仁人君子,不能不为杞忧。” 朱德 《感时》诗之二:“独抱杞忧安社稷,矢心为国睹昇平。” 黄远庸 《日本人对于中立国民之行动》:“自九月二十五夜 日 军佔领 潍县 以来,全局震动,盖此举虽久在吾人一种杞忧之中。”参见“ 杞人忧天 ”。
词语解释:杞人忧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清 邵长蘅 《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粤剧《关汉卿》第六场:“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词语解释:杞人忧天 拼音:qǐ rén yōu tiān
《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后用以比喻不必要的忧虑。 清 邵长蘅 《守城行纪时事也》诗:“纵令消息未必真,杞人忧天独苦辛。” 郑观应 《〈盛世危言〉自序》:“当世巨公曲谅杞人忧天之愚,正其偏弊。”粤剧《关汉卿》第六场:“这样小题大作,何异杞人忧天。”词语解释:杞人之忧 拼音:qǐ rén zhī yōu
同“ 杞人忧天 ”。 清 钱谦益 《上高阳师相书》:“以 谦益 之将隐也,杞人之忧,不敢以告人,而效其一二於师门,并以为别。”词语解释:杞国之忧 拼音:qǐ guó zhī yōu
同“ 杞人忧天 ”。 宋 岳珂 《桯史·岁星之祥》:“时虏初退,师尚宿留 淮 泗 。朝议凛凛,惧其反斾。士大夫皆有 杞国 之忧。”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五:“独以役重赋烦,人民凋瘵,识者不无 杞国 之忧。”词语解释:杞梓之林 拼音:qǐ zǐ zhī lín
比喻众多的人材。 唐 李庾 《西都赋》:“ 殷 庙羞瑚璉之器, 楚 材慙杞梓之林。”词语解释:杞虑 拼音:qǐ lǜ
见“ 杞天之虑 ”。
词语解释:杞天之虑 拼音:qǐ tiān zhī lǜ
同“ 杞人忧天 ”。亦省作“ 杞虑 ”。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盖千古絶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 鲁迅 《而已集·忧“天乳”》:“我曾经也有过‘杞天之虑’,以为将来 中国 的学生出身的女性,恐怕要失去哺乳的能力,家家须雇乳娘。”词语解释:杞天之虑 拼音:qǐ tiān zhī lǜ
同“ 杞人忧天 ”。亦省作“ 杞虑 ”。 明 李贽 《复邓石阳书》:“盖千古絶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 鲁迅 《而已集·忧“天乳”》:“我曾经也有过‘杞天之虑’,以为将来 中国 的学生出身的女性,恐怕要失去哺乳的能力,家家须雇乳娘。”词语解释:杞宋无徵
《论语·八佾》:“子曰:‘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后称事情缺乏证据为“杞宋无徵”。词语解释:杞宋无征 拼音:qǐ sòng wú zhēng
《论语·八佾》:“子曰:‘ 夏 礼吾能言之, 杞 不足徵也; 殷 礼吾能言之, 宋 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后称事情缺乏证据为“杞宋无徵”。词语解释:杞国忧天 拼音:qǐ guó yōu tiān
同“ 杞人忧天 ”。 明 何景明 《田子行》:“丹诚不回白日照, 杞国 忧天独劳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