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
词语解释:杜鹃花 拼音:dù juān huā
也叫映山红,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卵状椭圆形。春季开花,花冠阔漏斗形,红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唐 白居易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花》:“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鸣时开,一名暎山红,一名红躑躅……又 上虞 钓臺山 上双笋石,其顶有杜鹃花,春夏照烂,望之若人立而饰其冠冕者。” 清 黄遵宪 《杜鹃》诗:“杜鹃花下杜鹃啼,苦风凄雨梦亦迷。”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说起 昆明 的花木,真正别致。最有名的三种花是茶花、杜鹃花,还有报春花。”词语解释:杜陵 拼音:dù líng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 。 秦 置 杜县 , 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 。 晋 曰 杜城县 , 北魏 曰 杜县 , 北周 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唐 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宋 张先 《更漏子》词:“ 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2). 汉 宣帝 陵墓。《汉书·元帝纪》:“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辅黄图·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 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明 郑昂 《感怀》诗:“ 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清 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参见“ 杜陵野老 ”。
词语解释:杜陵野老 拼音:dù líng yě lǎo
唐 杜甫 的自称。 杜甫 祖籍 杜陵 ,他也曾在 杜陵 附近居住,故常自称 杜陵野老 、 杜陵野客 、 杜陵布衣 。 唐 杜甫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 长安 苦寒谁独悲, 杜陵野老 骨欲折。”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杜门 拼音:dù mén
(1).闭门,堵门。《史记·陈丞相世家》:“ 陵 怒,谢疾免,杜门竟不朝请。” 宋 陆游 《春晚即事》诗之三:“残虏游魂苗渴雨,杜门忧国復忧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夜叉国》:“夜以巨石杜门,似恐 徐 遁。” 徐迟 《祁连山下》:“西北艺术院院长跑去找她,她杜门不见。”
(2).古代 长安 城门之一。《三辅黄图·苑囿》:“ 博望苑 在 长安 城南, 杜门 外五里有遗址。”词语解释:杜若 拼音:dù ruò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词语解释:杜甫 拼音:dù fǔ
(712—770) 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甫被公认为唐代以来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著有《杜少陵集》词语解释:杜曲 拼音:dù qǔ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樊川 、 御宿川 流经其间。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彦谦 《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 杜曲 黄昏独自愁。” 宋 陆游 《新寒》诗:“ 杜曲 新愁随断雁, 辽阳 遗恨入疎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 陶令 琴书, 杜曲 桑麻。”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
(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词语解释:杜牧 拼音:dù mù
(803-853)唐代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年间进士。曾任监察御史,黄、池、睦、湖诸州刺史,入为司勋员外郎,官终中书舍人。喜兵法,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与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有诗歌《郡斋独酌》、《过华清宫》、《泊秦淮》、《山行》等名篇。赋以《阿房宫赋》最有名。有《樊川文集》。词语解释:杜诗 拼音:dù shī
指 唐 代大诗人 杜甫 的诗或诗集。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考证》:“旧 蜀 本 杜 诗并无註释。” 巴金 《家》二四:“ 杜 诗説:‘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词语解释:杜陵老 拼音:dù líng lǎo
指 唐 杜甫 。 宋 黄庭坚 《过洞庭青草湖》诗:“我虽贫至骨,犹胜 杜陵老 。” 宋 戴复古 《论诗七绝》:“飘零忧国 杜陵老 ,感寓伤时 陈子昂 。”词语解释:杜康 拼音:dù kāng
1.传说为最早造酒的人。《书·酒诰》“惟天降命,肇我民惟元祀” 孔颖达 疏引 汉 应劭 《世本》:“ 杜康 造酒。” 明 许时泉 《写风情》:“你道是 杜康 传下瓮头春,我道是 嫦娥 挤出胭脂泪。” 清 陈维崧 《满江红·闻阮亭罢官之信并寄西樵》词:“使 渐离 和曲, 杜康 佐酿。”
2.借指酒。 三国 魏 曹操 《短歌行》:“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唐 皎然 《诗式·语似用事义非用事》:“如 魏武 呼‘杜康’为酒。”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中:“ 杜康 造酒,因称酒为杜康。” 清 方文 《梅季升招饮天逸阁因吊亡友朗三孟璿景山》诗:“追念平生肠欲结,杜康何以解吾忧。”词语解释:杜蘅 拼音:dù héng
见“ 杜衡 ”。
词语解释:杜衡 拼音:dù héng
亦作“ 杜蘅 ”。
(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 江 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 苏颂 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 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 周亮工 《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参见“ 杜若 ”。
(2).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 苏恭 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 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 郭璞 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词语解释:杜口 拼音:dù kǒu
闭口。谓不言。《汉书·杜周传》:“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北齐书·崔暹传》:“至尊或多醉,太后尚不能致言,吾兄弟杜口。” 宋 王禹偁 《柳赞善写真赞》:“杜口慎微,虚心养浩。” 清 唐甄 《潜书·除党》:“昔之雄辨如锋者,今之杜口无言者也。”参见“ 杜口裹足 ”。
词语解释: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口不言,停足不前。形容十分害怕。《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 秦 耳。”词语解释:杜秋 拼音:dù qiū
即 杜秋娘 。亦代指妓女。 唐 杜牧 《杜秋娘》诗:“ 京江 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 杜秋 者,不劳朱粉施。” 唐 罗隐 《金陵思古》诗:“ 杜秋 在时花解言, 杜秋 死后花更繁。” 清 钱谦益 《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诗之四:“ 师师 垂老 杜秋 哀,《金缕》歌残尽此杯。”参见“ 杜秋娘 ”。
词语解释:杜秋娘 拼音:dù qiū niáng
文学故事人物。据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说,是 唐 时 金陵 女子,姓 杜 ,名 秋 。原为节度使 李錡 妾,善唱《金缕衣》曲。后入宫,为 宪宗 所宠。 穆宗 命为皇子傅姆。后皇子被废,赐归故乡,穷老以终。参阅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词语解释:杜陵翁 拼音:dù líng wēng
指 唐 杜甫 。 宋 陈师道 《和魏衍三日》:“君不见 天宝 杜陵翁 , 屈 宋 才堪作近邻。”词语解释:杜韦娘 拼音:dù wéi niáng
(1). 唐 歌女名。 唐 教坊用为曲名。 唐 刘禹锡 《赠李司空妓》诗:“高髻云鬟宫样粧,春风一曲《杜韦娘》。”
(2).借指名妓。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一折:“ 杜韦娘 不似旧时,带围宽清减了瘦腰肢。”
(3).词牌名。 宋 人借 唐 旧曲另翻慢词,双调,一百零九字,仄韵。
(4).曲牌名。属南曲仙吕宫。字句格律与词牌不同。用作引子。词语解释:杜母 拼音:dù mǔ
(1).《后汉书·杜诗传》:“七年,迁 南阳 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於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於 召信臣 ,故 南阳 为之语曰:‘前有 召父 ,后有 杜母 。’”后遂以“杜母”称扬父母官。 明 汤显祖 《牡丹亭·延师》:“ 杜母 高风不可攀,甘棠游憩在 南安 。”
(2).石竹子的别名。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四六:“石竹子,《本草》名瞿麦,一名巨句麦,一名大菊,一名大兰,又名杜母草、燕麦、蘥麦。”词语解释:杜鹃花 拼音:dù juān huā
也叫映山红,常绿或落叶灌木。叶卵状椭圆形。春季开花,花冠阔漏斗形,红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 唐 白居易 《雨中赴刘十九二林之期及到寺刘已先去因以四韵寄之》:“最惜杜鹃花烂熳,春风吹尽不同攀。”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花》:“杜鹃花以二三月杜鹃鸣时开,一名暎山红,一名红躑躅……又 上虞 钓臺山 上双笋石,其顶有杜鹃花,春夏照烂,望之若人立而饰其冠冕者。” 清 黄遵宪 《杜鹃》诗:“杜鹃花下杜鹃啼,苦风凄雨梦亦迷。” 杨朔 《滇池边上的报春花》:“说起 昆明 的花木,真正别致。最有名的三种花是茶花、杜鹃花,还有报春花。”词语解释:杜撰 拼音:dù zhuàn
谓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杜撰》:“ 杜默 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然僕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説,杜之云者,犹言假耳。”《朱子语类》卷六六:“道理人却説得去,法度却杜撰不得。”《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个词……有个一定不移之格。作词者,按格填入,务要字与音协,一些杜撰不得。”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就中亦有杜撰笔,世无可证聊相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得了,你别闭门造车来杜撰故事吧!”按,此词之源,另有三说:一说为 汉 田何 (号 杜田生 )故事,参阅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一说为 南朝 梁 陶弘景 弟子 杜道士 故事,参阅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五;一说为 宋 盛度 故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杜撰》。词语解释:杜魄 拼音:dù pò
即杜鹃鸟。旧传古 蜀 王 杜宇 的魂魄化为杜鹃,故称。 唐 武元衡 《送柳郎中裴起居》诗:“望乡臺上 秦 人在,学射山中杜魄哀。” 唐 罗隐 《送郎州张员外》诗:“旗飘 峴首 嵐光重,酒奠 湘江 杜魄哀。” 前蜀 韦庄 《岁晏同左生作》诗:“寳瑟湘灵怨,清砧杜魄啼。”参见“ 杜宇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词语解释:杜二 拼音:dù èr
唐 杜甫 。 甫 排行第二,故称。 唐 李白 有《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唐 任华 《寄杜拾遗》诗:“ 杜拾遗 ,名 甫 第二才甚奇……昨日有人诵得数篇黄绢词,吾怪异奇特借问,果然称是 杜二 之所为。” 宋 杨伯嵒 《臆乘》:“前辈以第行称……多见之诗…… 严父 、 高适 俱称 少陵 为 杜二 。”词语解释:杜德机 拼音:dù dé jī
谓闭塞生机。《庄子·应帝王》:“ 郑 有神巫,曰 季咸 …… 列子 与之见 壶子 。出而谓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壶子 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 成玄英 疏:“杜,塞也;机,动也。至德之机,开而不发,示其凝淡,便为湿灰。” 宋 辛弃疾 《瑞鹧鸪》词:“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亦省作“ 杜机 ”。 宋 沉辽 《谕客词》:“不杜机以惊俗,不属骚以况 均 。” 明 唐顺之 《有相士谓余四十六岁且死者诗以自笑》:“色常带墨缘辞肉,形或如灰似杜机。”词语解释:杜酒 拼音:dù jiǔ
家酿的薄酒。 唐 杜甫 《题张氏隐居》诗之二:“杜酒偏劳劝,张梨不外求。”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杜撰》:“然僕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説。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则曰杜酒。”词语解释:杜紫微 拼音:dù zǐ wēi
指 唐 杜牧 。 杜牧 曾官中书舍人, 唐 中书省又称紫微省,故名。 唐 郑谷 《高蟾先辈以诗笔相示抒成寄酬》诗:“ 张生 故国三千里,知者唯应 杜紫微 。”词语解释:杜草 拼音:dù cǎo
即杜若。 唐 贾岛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诗:“杜草开三逕,文章忆二贤。”参见“ 杜若 ”。
词语解释:杜若 拼音:dù ruò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词语解释:杜举 拼音:dù jǔ
春秋 时, 晋 大夫 知悼子 ( 荀盈 )卒, 平公 饮酒、击钟。宰夫 杜蒉 责以大臣丧日,不应举乐。 平公 引过自责,饮酒示罚, 杜蒉 洗而扬觶。 平公 曰:“如我死则必无废斯爵也。”以戒后世。事见《礼记·檀弓下》。后因以称享宴礼毕而举杯为杜举,表明此杯乃昔者 杜蒉 之所举。 唐 裴度 《黄目樽赋》:“自合礼於宗彝,匪齐名於杜举。” 宋 苏轼 《见子由与孔常父唱和诗》:“愿君倡此风,扬觶斯杜举。” 清 钱谦益 《饮酒》诗之三:“此言当杜举,聊用勒酒城。”词语解释:杜衡 拼音:dù héng
亦作“ 杜蘅 ”。
(1).即杜若。文学作品中常用以比喻君子、贤人。《楚辞·离骚》:“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南朝 梁 江淹 《去故乡赋》:“ 江 南之杜蘅兮色以陈,愿使黄鵠兮报佳人。” 唐 皮日休 《九讽·见逐》:“彼茨菉之丛秽兮,固不能让乎杜衡。”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杜若》﹝释名﹞引 苏颂 曰:“此草一名杜衡,而草部中品自有杜衡条,即《尔雅》所谓土卤者也。杜若,即《广雅》所谓楚衡者也。其类自别,古人多相杂引用。故《九歌》云:‘采芳洲兮杜若。’《离骚》云:‘杂杜衡与芳芷。’ 王逸 辈皆不分别,但云香草,故二名相混。” 清 周亮工 《有介弱弟中殇赋此慰之》诗:“努力承先绪,芳洲失杜蘅。”参见“ 杜若 ”。
(2).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的节间短,下端集生多数肉质根。叶一二枚,生于茎端。单花顶生。蒴果肉质,具多数黑褐色种子。生于阴湿有腐植质的林下或草丛中。又名杜葵、马蹄香、土细辛、土卤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杜衡》﹝释名﹞:“ 苏恭 曰:‘杜衡叶似葵,形似马蹄,故俗名马蹄香。’ 苏颂 曰:‘《尔雅》杜又名土卤,然杜若亦名杜衡,或疑是杜若,而 郭璞 注云,似葵,当是杜衡也。’”
词语解释:杜若 拼音:dù ruò
香草名。多年生草本,高一二尺。叶广披针形,味辛香。夏日开白花。果实蓝黑色。《楚辞·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 唐 皮日休 《端忧》诗:“篔簹颯兮雨岸,杜若死兮霜洲。” 清 龚自珍 《此游》诗:“悠扬闻杜若,髣彿邀蛾眉。”词语解释:杜伯 拼音:dù bó
(1).虿的别名。《诗·小雅·都人士》“卷髮如蠆” 三国 吴 陆玑 疏:“蠆,一名杜伯。”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物而人名》:“虫而人名者……蠆称杜伯。”
(2). 周宣王 大夫,无辜被杀,死后射王于 鄗 。参见“ 杜主 ”。
词语解释:杜主 拼音:dù zhǔ
(1). 周 杜伯 。因封于 杜 ,故名。《史记·封禅书》:“而 雍 菅庙亦有 杜主 。 杜主 ,故 周 之右将军,其在 秦中 ,最小鬼之神者。各以岁时奉祠。” 司马贞 索隐:“《地理志》 杜陵 ,故 杜伯国 ,有 杜主祠 四。《墨子》云‘ 周宣王 杀 杜伯 不以罪,后 宣王 田於圃,见 杜伯 执弓矢射, 宣王 伏弢而死也’。”
(2).即 杜宇 。 晋 常璩 《华阳国志·蜀志》:“后有王曰 杜宇 ,教民务农,一号 杜主 。”参见“ 杜宇 ”。
(3).杜鹃。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六:“《成都记》: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五:“ 杜宇 亦名 杜主 ,见《成都记》。 杜主 ,人罕用之。”参见“ 杜宇 ”、“ 杜鹃 ”。
词语解释:杜宇 拼音:dù yǔ
(1).传说中的古代 蜀国 国王。《太平御览》卷一六六引 汉 扬雄 《蜀王本纪》:“ 荆 人 鳖令 死,其尸流亡,随 江 水上至 成都 ,见 蜀王 杜宇 , 杜宇 立以为相。 杜宇 号 望帝 ,自以德不如 鳖令 ,以其国禪之,号 开明帝 。” 清 赵翼 《清流关》诗:“开边渡 澜沧 ,得国承 杜宇 。”
(2).即杜鹃鸟。据《成都记》载: 杜宇 又曰 杜主 ,自天而降,称 望帝 ,好稼穑,治 郫城 。后 望帝 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 宋 王安石 《杂咏绝句》之十五:“月明闻杜宇,南北总关心。”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不信呵去那緑杨影里听杜宇,一声声道‘不如归去。’”《红楼梦》第七十回:“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櫳空月痕。”参见“ 杜鹃 ”。
词语解释:杜鹃 拼音:dù juān
(1).鸟名。又名杜宇、子规。相传为古 蜀 王 杜宇 之魂所化。春末夏初,常昼夜啼鸣,其声哀切。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六:“中有一鸟名杜鹃,言是古时 蜀 帝魂。其声哀苦鸣不息,羽毛憔悴似人髡。” 唐 杜甫 《杜鹃行》:“君不见昔日 蜀 天子,化作杜鹃似老乌。寄巢生子不自啄,羣鸟至今与哺雏。” 明 梁辰鱼 《浣纱记·放归》:“遥看官道直如絃,闻鶗鴂,听杜鹃,家山应在白云边。” 郭沫若 《芍药与其他·蚯蚓》:“老百姓自然也不曾称赞过我们,因为他并没有具备着阿谀的辞令,不象你们诗人们动辄就要赞美杜鹃、同情孤雁那样。”参见“ 杜宇 ”。
(2).花名。又名映山红。 唐 李绅 《新楼诗·杜鹃楼》:“杜鹃如火千房拆,丹槛低看晚景中。”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籤·诂笺五》:“ 润州 鹤林寺 杜鹃,今俗名映山红,又名红躑躅者,此花在 江 东,弥山亘野,殆与榛莽相仍。” 老舍 《二马》第四段六:“春天杜鹃开花的时候,要多么好看!”参见“ 杜鹃花 ”。词语解释:杜兰香 拼音:dù lán xiāng
神话传说中的仙女。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一载: 汉 时有 杜兰香 者,数至 张硕 家,:“可十六七,説事邈然久远……作诗曰:‘阿母处灵岳,时游云霄际。众女侍羽仪,不出墉宫外。飘轮送我来,岂復耻尘秽。从我与福俱,嫌我与祸会。’”嗣后时来时去。按,《太平广记》卷六二引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亦记仙女 杜兰香 事,与《搜神记》所载稍异。 唐 李商隐 《重过圣女祠》诗:“ 萼緑华 来无定所, 杜兰香 去未移时。” 清 赵翼 《咏谷》:“ 杜兰香 本仙家女,一点春心便謫凡。”参阅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录》。词语解释:杜仲 拼音:dù zhòng
落叶乔木。叶互生,长椭圆状卵形。春季开花,果实长椭圆状。树皮、叶子和果实可提取具有绝缘性的杜仲胶,树皮可入药。又名思仲、思仙、木棉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杜仲》:“杜仲色紫而润,味甘微辛,其气温平。” 清 曹寅 《〈思仲轩诗〉序》:“思仲,杜仲也,俗呼为檰芽,可食。”词语解释:杜绝 拼音:dù jué
(1).堵塞,断绝。《鹖冠子·天则》:“圣王者,有听微决疑之道,能屏谗权实,逆淫辞,絶流语,去无用,杜絶朋党之门。”《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皇太后﹞孝悌慈仁,允恭节约,杜絶奢盈之源,防抑逸欲之兆。” 唐 王昌龄 《春怨》诗:“音书杜絶 白狼 西,桃李无颜黄鸟啼。”《红楼梦》第三六回:“﹝ 宝玉 ﹞不但将亲戚朋友杜絶了,而且连家庭中晨昏定省一发都随他的便了。”
(2).彻底制止,禁止。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五编第一章:“ 耆英 被迫将知府撤职,贴出杜绝 英 人入城的告示。” 叶君健 《英特纳雄耐尔》:“他希望他能杜绝官门对救灾物资的贪污盗窃活动。”词语解释:杜陵叟 拼音:dù líng sǒu
(1).指 杜陵 的老农夫。 唐 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2).指唐 杜甫 。 宋 陆游 《感旧》诗之六:“我思 杜陵叟 ,处处有遗踪。”词语解释:杜武库 拼音:dù wǔ kù
晋 人对 杜预 的尊称。谓其学识渊博,如武库兵器,样样具备。《晋书·杜预传》:“ 预 在内七年,损益万机,不可胜数,朝野称美,号曰‘ 杜武库 ’,言其无所不有也。”词语解释:杜鹃血 拼音:dù juān xuè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甚。 清 黄遵宪 《近世爱国志士歌》:“草莽臣 正之 ,望闕輒哭謁。眼枯泪未枯,中有杜鹃血。”词语解释:杜秋娘 拼音:dù qiū niáng
文学故事人物。据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说,是 唐 时 金陵 女子,姓 杜 ,名 秋 。原为节度使 李錡 妾,善唱《金缕衣》曲。后入宫,为 宪宗 所宠。 穆宗 命为皇子傅姆。后皇子被废,赐归故乡,穷老以终。参阅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词语解释:杜邮 拼音:dù yóu
见“ 杜邮亭 ”。
词语解释:杜邮亭 拼音:dù yóu tíng
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咸阳市 东。 战国 属 秦 。 秦昭王 赐 白起 剑,令其自杀于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 渭水 北有 杜邮亭 ,去 咸阳 十七里,今名 孝里亭 ,中有 白起祠 。”亦省称“ 杜邮 ”。 清 黄遵宪 《赤穗四十七义士歌》:“明年赐剑如 杜邮 ,四十七士性命同日休。”参见“ 杜邮之戮 ”。
词语解释:杜邮之戮 拼音:dù yóu zhī lù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 秦 名将 白起 埋怨 秦王 不听他的话而遭 楚 魏 联军的攻击,不肯为将,称病不起。 秦王 免 白起 为士伍,遣之出 咸阳 。至 杜邮 , 复 使使者赐之剑,使自裁。 白起 死非其罪, 秦 人怜之,乡邑皆为设祀。后遂称忠臣无辜被杀为“杜邮之戮”。《后汉书·傅燮传》:“若不详察真伪,忠臣将復有 杜邮 之戮。”词语解释:杜多 拼音:dù duō
梵文Dhūta的译音,亦译作“头陀”。谓除去衣、食、住三种贪欲。也用以称行脚乞食的僧人。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三:“杜多……谓去其衣服、饮食、住处三种欲贪也。旧言头陀者,讹也。” 宋 王安石 《次韵叶致远》之四:“若遇好花须一笑,岂妨 迦叶 杜多身。”《翻译名义集·僧伽众名》:“我説彼人,名为杜多,今讹称头陀。” 宋 赞宁 《高僧传·唐成都净众寺无相传》:“后来入城市,昼在冢间,夜坐树下,真行杜多之行也。”词语解释:杜荆州 拼音:dù jīng zhōu
晋 杜预 曾官镇南大将军,都督 荆州 诸军事,故称。 唐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公才 山吏部 ,书癖 杜荆州 。”词语解释:杜园 拼音:dù yuán
(1). 宋 时俗语。谓无根据的,假的。 宋 魏泰 《东轩笔录》卷六:“ 陈绎 晚为敦朴之状,时谓之‘热熟 颜回 ’。 熙寧 中, 台州 推官 孔文仲 举制科,廷试对策,言时事有可痛哭太息者,执政恶而黜之。 绎 时为翰林学士,语於众曰:‘ 文仲 狂躁,真杜园 贾谊 也。’ 王平甫 笑曰:‘杜园 贾谊 ,可对热熟 颜回 。’合坐大噱。 绎 有慙色。杜园、热熟,皆当时鄙语。”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杜撰》:“然僕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説,‘杜’之云者,犹言假耳。”
(2).谓自己家园的。参见“ 杜园笋 ”。
词语解释:杜园笋 拼音:dù yuán sǔn
自家园子里产的笋。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杜撰》:“后世并以米之不从商贩来者曰杜米,笋之自家园出者曰杜园笋。”词语解释:杜司勋 拼音:dù sī xūn
唐 杜牧 。 杜牧 曾官司勋员外郎,故称。 唐 李商隐 《杜司勋》诗:“刻意伤春復伤别,人间唯有 杜司勋 。” 清 林则徐 《次韵奉谢》:“多谢新诗赠珠玉,难禁伤别 杜司勋 。”词语解释:杜根 拼音:dù gēn
东汉 人。 永初 元年官郎中,因反对外戚专权,太后欲杀之,遇救,逃入 宜城 山中为酒家保,隐居十五年。外戚除,拜侍御史。后常用作典故。 唐 皮日休 《酒垆》诗:“倘得作 杜根 ,佣保何足愧?” 清 谭嗣同 《狱中题壁》诗:“望门投止思 张俭 ,忍死须臾待 杜根 。”详见《后汉书·杜根传》。词语解释:杜断 拼音:dù duàn
谓善于对事情作出妥当的决断。 元 雅琥 《上执政四十韵》:“ 房 谋兼 杜 断, 萧 律继 曹 遵。”参见“ 杜断房谋 ”。
词语解释:杜断房谋 拼音:dù duàn fáng móu
《新唐书·杜如晦传》:“每议事帝所, 玄龄 必曰:‘非 如晦 莫筹之。’及 如晦 至,卒用 玄龄 策也。盖 如晦 长於断,而 玄龄 善谋,两人深相知,故能同心济谋,以佐佑帝。”后因以谓多谋善断曰“杜断房谋”。 柳亚子 《寄毛主席延安》诗:“ 杜 断 房 谋劳午夜, 江 毫 丘 锦各名家。”词语解释:杜田 拼音:dù tián
犹杜撰。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 汉 田何 善《易》,言《易》者本 田何 。 何 以 齐 诸 田 徙 杜陵 ,号 杜田生 。今之俚谚谓白撰无所本者为杜田。” 清 唐仲冕 《芳茂山人诗录》序:“﹝ 孙星衍 ﹞所著《周易》、《尚书》,悉取 汉 晋 以前説,缕列综贯,不作一杜田语。”参见“ 杜撰 ”。
词语解释:杜撰 拼音:dù zhuàn
谓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宋 王楙 《野客丛书·杜撰》:“ 杜默 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然僕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説,杜之云者,犹言假耳。”《朱子语类》卷六六:“道理人却説得去,法度却杜撰不得。”《古今小说·众名姬春风吊柳七》:“这个词……有个一定不移之格。作词者,按格填入,务要字与音协,一些杜撰不得。” 清 赵翼 《题百体寿字》诗:“就中亦有杜撰笔,世无可证聊相期。”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四章:“得了,你别闭门造车来杜撰故事吧!”按,此词之源,另有三说:一说为 汉 田何 (号 杜田生 )故事,参阅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一;一说为 南朝 梁 陶弘景 弟子 杜道士 故事,参阅 清 洪亮吉 《北江诗话》卷五;一说为 宋 盛度 故事,参阅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杜撰》。词语解释:杜霸 拼音:dù bà
杜陵 和 霸陵 的并称。《文选·班固〈西都赋〉》:“若乃观其四郊,浮游近县,则南望 杜 霸 ,北眺 五陵 。” 李善 注:“《汉书》曰: 宣帝 葬 杜陵 , 文帝 葬 霸陵 。”词语解释:杜五 拼音:dù wǔ
杜甫 祖父 杜审言 ,与 苏味道 、 李峤 、 崔融 齐名,时称“文章四友”。 杜甫 亦善诗,且宏扬光大,故后称 杜甫 为 杜五 。 宋 陆游 《读杜诗》诗:“城南 杜五 少不羈,意轻造物呼作儿。”词语解释:杜茅柴 拼音:dù máo chái
自酿的薄酒。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四:“老盆初熟杜茅柴,携向田头祭社来。巫媪莫嫌滋味薄,旗亭官酒更多灰。”《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这家子将醖下的杜茅柴,不住的盪来,吃得东倒西歪。”词语解释:杜隙 拼音:dù xì
谓杜绝疏失。 宋 石介 《送李唐病归》诗:“子欲治子身,杜隙身乃安。”词语解释:杜默 拼音:dù mò
(1).犹言孤陋寡闻。《陈书·后主纪》:“虽剽悍轻侮,理从钳釱,憃愚杜默,宜肆矜弘,政乏良哉,明慙则哲,求诸刑措,安可得乎?”
(2).沉默。 宋 赞宁 《宋高僧传·晋阆州光国院行遵传》:“逮 晋 开运 中,状貌若七十餘,然壮力不衰。或询其年腊,则必杜默。”词语解释:杜陵杰 拼音:dù líng jié
指 唐 杜甫 。 宋 苏轼 《次韵张安道读杜诗》:“谁知 杜陵 杰,名与 謫仙 高。”词语解释:杜陵花 拼音:dù líng huā
指妓女。 唐 韩翃 《赠张千牛》诗:“急管昼催 平乐 酒,春衣夜宿 杜陵 花。” 明 阮大鋮 《燕子笺·写像》:“风流贪看 杜陵 花,解春衣夜宿儿家。”词语解释:杜权 拼音:dù quán
谓闭塞中有所变动。《庄子·应帝王》:“子之先生遇我也,有瘳矣,全然有生矣,吾见其杜权矣。”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曰:“杜闭中觉有权变。”词语解释:杜梨 拼音:dù lí
蔷薇科。落叶乔木。枝有针刺。叶菱状卵形或长卵圆形。花白色。果实小球形,褐色有斑点,味酸。 黄河 和 长江 流域多有野生。为北方梨的常用砧木。也叫棠梨。 唐 白居易 《有木》诗之四:“有木名杜梨,荫森覆丘壑。” 杨朔 《蓬莱仙境》:“目前你要去看看,漫坡漫岭都是柿子、核桃、山楂、杜梨一类山果木。”词语解释:杜墅 拼音:dù shù
即 杜陵 。 唐 韩愈 《南山诗》:“前寻径 杜墅 ,坌蔽 毕原 陋。” 王伯大 音释引 孙汝听 曰:“ 杜墅 ,即 杜陵 也。在 长安 万年县 东南。”参见“ 杜陵 ”。
词语解释:杜陵 拼音:dù líng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古为 杜伯国 。 秦 置 杜县 , 汉宣帝 筑陵于东原上,因名 杜陵 。并改 杜县 为 杜陵县 。 晋 曰 杜城县 , 北魏 曰 杜县 , 北周 废。 唐 卢照邻 《长安古意》诗:“挟弹飞鹰 杜陵 北,探丸借客 渭桥 西。” 唐 白居易 《新乐府·杜陵叟》:“ 杜陵 叟, 杜陵 居,岁种薄田一顷餘。” 宋 张先 《更漏子》词:“ 杜陵 春, 秦 树晚,伤别更堪临远。”
(2). 汉 宣帝 陵墓。《汉书·元帝纪》:“ 初元 元年春正月辛丑, 孝宣皇帝 葬 杜陵 。”《三辅黄图·陵墓》:“ 宣帝 杜陵 ,在 长安 城南五十里。帝在民间时,好游 鄠 杜 间,故葬此。”
(3).指 唐 杜甫 。 宋 戴复古 《答杜子野主簿》诗:“ 杜陵 之后有孙子,自守诗家法度严。” 明 郑昂 《感怀》诗:“ 王粲 凄凉仍去国, 杜陵 老大竟飘蓬。” 清 孙枝蔚 《同程穆倩访周元亮司农》诗:“ 杜陵 仍作客, 曹霸 可无诗。”参见“ 杜陵野老 ”。
词语解释:杜陵野老 拼音:dù líng yě lǎo
唐 杜甫 的自称。 杜甫 祖籍 杜陵 ,他也曾在 杜陵 附近居住,故常自称 杜陵野老 、 杜陵野客 、 杜陵布衣 。 唐 杜甫 《投简成华两县诸子》诗:“ 长安 苦寒谁独悲, 杜陵野老 骨欲折。”词语解释:杜心 拼音:dù xīn
犹灰心,绝望。《晋书·周浚传》:“功业垂就, 晋 祚方隆,而一旦听孤臣之言,惑疑似之説,乃更以危为安,以疏易亲……将令贤智杜心,义士丧志。”词语解释:杜弊
杜绝作弊词语解释:杜门晦
屏词语解释:杜鹃啼血 拼音:dù juān tí xuè
传说杜鹃鸟啼叫时,嘴里会流出血来,这是形容杜鹃啼声的悲切。例如: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词语解释:杜鹏程 拼音:dù péng chéng
(1921-1991)小说家。陕西韩城人。曾在延安大学学习。当过随军记者。建国后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陕西分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保卫延安》、中篇小说《在和平的日子里》、短篇小说《夜走灵官峡》等。词语解释:杜隙防微 拼音:dù xì fáng wēi
同“ 杜渐防萌 ”。 明 陈子龙 《整饬京营疏》:“择才望大臣素为都人信服者以统之,弹压维制,杜隙防微,亦不为无助也。”词语解释:杜黜 拼音:dù chù
拒绝、黜退。《后汉书·袁绍传上》:“今赏加无劳,以携有德;杜黜忠功,以疑众望。斯岂腹心之远图?”词语解释:杜口吞声 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闭口不敢作声。形容极度害怕。《后汉书·宦者传·黄节》:“羣公卿士杜口吞声,莫敢有言。”词语解释: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闭口不言,停足不前。形容十分害怕。《战国策·秦策三》:“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 秦 耳。”词语解释:杜丽 拼音:dù lì
即 杜丽娘 。《初刻拍案惊奇》卷五:“口闭唇张,好似死乍还魂的 杜丽 。”参见“ 杜丽娘 ”。
词语解释:杜丽娘 拼音:dù lì niáng
明 汤显祖 戏曲《牡丹亭》中的女主角,死而还魂复生。《品花宝鉴》第二回:“他姓 杜 ,或者就是 杜丽娘 还魂,不然就是 杜兰香 下嫁。”词语解释:杜口无言 拼音:dù kǒu wú yán
闭住嘴巴,不出一言。《晋书·吉挹传》:“ 挹 辞气慷慨,志在不辱,杖刃推戈,期之以陨,将吏持守,用不即毙,遂乃杜口无言,絶粒而死。”词语解释:杜米 拼音:dù mǐ
本地所产、不从商贩而来的米。 清 赵翼 《陔馀丛考·杜撰》:“凡文字之无所本者曰杜撰,工作之不经匠师者曰杜做。后世并以米之不从商贩来者曰杜米,笋之自家园出者曰杜园笋。” 清 林则徐 《谆劝殷富平粜并严禁牙行铺户囤米抬介告示》:“查往年丰熟之岁,上等杜米,每石不及三千文。”词语解释:杜格 拼音:dù gé
陷阱中的尖桩。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墨子·备蛾傅》:“杜格,貍四尺,高者十丈,木长短相杂,兑其上,而外内厚涂之。” 孙诒让 间诂:“杜格义难通,疑当作柞格。《国语·鲁语》云:‘设穽鄂。’ 韦 注云:‘穽,柞格也。’柞、杜形近而误。”词语解释:杜渐除微 拼音:dù jiàn chú wēi
同“ 杜渐防萌 ”。 《宋书·彭城王义康传》:“杜渐除微,古今所务,况祸机骤发,庸可忽乎。”词语解释:杜学 拼音:dù xué
见“ 杜义 ”。
词语解释:杜义 拼音:dù yì
亦称“ 杜学 ”。 指 晋 杜预 对《左传》的解释。《南史·陆澄传》:“今若弘儒, 郑 注不可废,并言《左氏》 杜 学之长。”《南史·儒林传·崔灵恩》:“ 灵恩 先习《左传》 服 解,不为 江 东所行,乃改説 杜 义。每文句常申 服 以难 杜 ,遂著《左氏条义》以明之。时助教 虞僧诞 又精 杜 学,因作《申杜难服》以答 灵恩 ,世并传焉。” 唐 孔颖达 《〈春秋正式〉序》:“﹝ 刘炫 ﹞意在矜伐,性好非毁,规 杜 氏之失凡一百五十餘条。习 杜 义而攻 杜 氏,犹蠹生於木而还食其木,非其理也。”词语解释:杜机 拼音:dù jī
见“ 杜德机 ”。
词语解释:杜德机 拼音:dù dé jī
谓闭塞生机。《庄子·应帝王》:“ 郑 有神巫,曰 季咸 …… 列子 与之见 壶子 。出而谓 列子 曰:‘嘻!子之先生死矣!弗活矣!不以旬数矣。吾见怪焉,见湿灰焉。’ 列子 入,泣涕沾襟,以告 壶子 。 壶子 曰:‘乡吾示之以地文,萌乎不震不正。是殆见吾杜德机也。’” 成玄英 疏:“杜,塞也;机,动也。至德之机,开而不发,示其凝淡,便为湿灰。” 宋 辛弃疾 《瑞鹧鸪》词:“何人可觅安心法?有客来观杜德机。”亦省作“ 杜机 ”。 宋 沉辽 《谕客词》:“不杜机以惊俗,不属骚以况 均 。” 明 唐顺之 《有相士谓余四十六岁且死者诗以自笑》:“色常带墨缘辞肉,形或如灰似杜机。”词语解释:杜耳恶闻 拼音:dù ěr è wén
塞住耳朵不愿听。《旧五代史·唐书·末帝纪中》:“怀忠抱直之人,虚心謁见;便佞诡随之説,杜耳恶闻。”词语解释:杜绝契 拼音:dù jué qì
1.旧时出卖田地房产,写明不能赎回的契约。词语解释:杜聿明 拼音:dù yù míng
(1905-1981)陕西米脂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抗日战争期间,任国民党政府第五军军长、中国远征军第一路代司令长官、第五集团军总司令。曾率部参加徐州会战,到缅甸支援盟军对日作战。抗战胜利后,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徐州“剿总”副总司令。1949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1959年被特赦。曾任全国政协常委。词语解释:杜渐防微 拼音:dù jiàn fáng wēi
同“ 杜渐防萌 ”。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昔之达人,杜渐防微,色期而逝,夜不待旦。” 宋 欧阳修 《论元昊来人请不赐御筵札子》:“仍须杜渐防微,常为挫抑之计。岂可一事未成,先亏国体?” 清 林则徐 《关防告示》:“随时随事,杜渐防微,庶几弊絶风清,令行政肃。” 孙中山 《三民主义的解释》:“兄弟民生主义的办法,主张‘平均地权’,在 中国 本是杜渐防微的意思。”词语解释:杜浣花 拼音:dù huàn huā
指 唐 杜甫 。 杜甫 晚年定居在 四川 浣花溪 畔,故称。 清 薛雪 《一瓢诗话》:“千古诗人推 杜浣花 ,其诗……如时雨一过,夭矫百物,随地而兴,生意各别,无不俱足。”又,“ 杜浣花 云:‘晚岁渐於诗律细。’又云:‘语不惊人死不休。’”词语解释:杜禁 拼音:dù jìn
堵塞。《新唐书·外戚传·杨国忠》:“ 国忠 耻 云南 无功,知为 林甫 掎摭,欲自解於帝,乃使麾下请己到屯,外示忧边,以合上旨,实杜禁言路, 林甫 果奏遣之。”词语解释:杜甫草堂 拼音:dù fǔ cǎo táng
又称浣花草堂。为 唐 杜甫 流寓 成都 时的故居。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西郊 浣花溪 畔。内有工部祠、诗史堂等建筑和 杜甫 石刻像等遗迹。1954年建立 杜甫 草堂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 杨慎 《泛舟浣花东阜》诗:“ 扬雄 玄阁不寂寞, 杜甫 草堂天下稀。”词语解释:杜父鱼 拼音:dù fù yú
鱼名。又名渡父鱼、舩矴鱼、伏念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杜父鱼》:“杜父当作渡父。溪涧小鱼。”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鳞二·杜父鱼》﹝集解﹞引 陈藏器 曰:“杜父鱼生溪涧中,长二三寸,状如吹沙而短,其尾歧,大头阔口,其色黄黑有斑,脊背上有鬐刺,螫人。” 清 王端履 《重论文斋笔录》卷三:“竹篙轻傍渔舟插,要买新鲜杜父鱼。”词语解释:杜秋之年 拼音:dù qiū zhī nián
指风尘女子已过盛年。 清 钮琇 《觚賸续编·红娘子》:“邑有妓号 红娘子 者,已在 杜秋 之年矣。 西崖 悦其妍媚,比於啖蔗之甘。”参见“ 杜秋娘 ”。
词语解释:杜秋娘 拼音:dù qiū niáng
文学故事人物。据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说,是 唐 时 金陵 女子,姓 杜 ,名 秋 。原为节度使 李錡 妾,善唱《金缕衣》曲。后入宫,为 宪宗 所宠。 穆宗 命为皇子傅姆。后皇子被废,赐归故乡,穷老以终。参阅 唐 杜牧 《杜秋娘》诗序。词语解释:杜崔 拼音:dù cuī
东汉 书法家 杜度 和 崔瑗 的并称。 汉 赵壹 《非草书》:“而今之学草书者,不思其简易之旨,直以为 杜 崔 之法,龟龙所见也。” 汉 赵壹 《非草书》:“夫 杜 、 崔 、 张子 皆有超俗絶世之才,博学餘暇,游手於斯,后世慕焉。”词语解释:杜家村 拼音:dù jiā cūn
戏谑语。指肚子。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三:“这个人的寒热病是有名的。又爱贪口腹,他的杜家村,有个无底洞。帐也怕莫背得很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