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药入声 [yuè,哀乐][ě è,善恶][yuē][同着][jiáo jiào jué][ruò][sháo][jué xué][duó,测度][mò][zhuó bó][lüè][gě gè]崿[chāo chuò chuo][háo hé][肉膜,名词][tuò][bó][zé zuó][nüè yào][zhuó][屐、鞋][bó bo][lào luò][详注1][chāo zhuō,明亮][详注2][gè luò][详注3][nuò][lì luò][zuò]礿[sháo][hè][cuò,名词][gē kǎ luò][zhuó què][luò gé][详注4][详注5][zhuó jué][详注6][同托][详注7][音鹊。馺也。《类篇》行貌。]笿


注1:穫 音濩。《说文》刈谷也。草曰刈,谷曰穫。《易·无妄》不耕穫,不菑畬。《诗·豳风》八月其穫。 又陨穫,困迫失志貌。《礼·儒行》不陨穫于贫贱。《注》陨如萚之陨而飘零,穫如禾之穫而枯槁。
注2:格 《唐韵》古落切《集韵》《韵会》《正韵》葛鹤切,音各。树枝也。《集韵》《韵会》历各切,音洛。篱落也。《前汉·鼌错传》谓之虎落。《扬雄·羽猎赋》谓之虎路。通作格。 又《类篇》曷各切,音鹤。格泽,妖星也。见《史记·天官书》。
注3:熇 《广韵》呵各切《集韵》《韵会》《正韵》黑各切,音郝。与謞同。《尔雅·释训》謞謞,崇谗慝也。《疏》引《诗》多将熇熇,多行惨毒之恶。謞熇音义同。《释文》謞虚各切。
注4:泽 《集韵》《韵会》《正韵》达各切,音铎。格泽,星名,音鹤铎。《史记·天官书》格泽,星如炎火之状。
注5:昔 《集韵》仓各切,音错。粗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弓人》老牛之角紾而昔。《注》昔读为交错之错,谓牛角粗理错也。 又《韵补》叶息约切。《左思·咏史诗》当其未遇时,忧在填沟壑。英雄有迍邅,由来自古昔。
注6:躇 《集韻》《韻會》敕略切,音鄀。《公羊傳·宣七年》躇階而走。《註》躇,猶超遽不順以次。《釋文》與踱同。
注7:嫋 《集韵》《韵会》日灼切《正韵》如灼切,音弱。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妩媚姌嫋。
首字词组
杓子杓衡杓窊印杓棒杓角杓俫  
杓建杓云杓秉杓风杓口   

词语解释:杓子  拼音:sháo zǐ
方言。粗蠢的人。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十七:“ 杭州 谓麤蠢人曰杓子。”
舀东西的器具。舀物部分大体作半球形,有柄。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饼法》:“大鐺中煮汤,以小杓子挹粉,著铜鉢内。” 唐 李梦符 《渔父引》之二:“椰榆杓子木瘤杯,烂煮鱸鱼满案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九回:“其餘切菜刀、劈柴刀、杓子……总而言之,是铜铁东西,是局里人用的,没有一件不是私货。”
词语解释:杓建  拼音:sháo jiàn
谓以北斗星斗柄所指方向确定四时、节气。《汉书·律历志上》:“玉衡杓建,天之纲也;日月初缠(躔),星之纪也。”
词语解释:杓衡  拼音:sháo héng
指北斗星。北斗七星第五为玉衡;第五至第七为杓,又名斗柄,故称。 清 顾炎武 《哭李侍御灌溪先生模》诗:“函丈天涯远,杓衡岁序移。”
词语解释:杓云  拼音:sháo yún
云的一种。其形状犹如曳引而行的绳索。《史记·天官书》:“阵云如立垣,杼云类杼,轴云摶两端兑。杓云如绳者,居前亘天,其半半天。”
词语解释:杓窊印  拼音:sháo wā yìn
印纽刻成鸷鸟形的印。即鹰纽印。行军诏赐将帅所使用。杓窊,古契丹语。《辽史·圣宗纪二》:“壬寅,遣 抹只 、 谋鲁姑 、 勤德 等领偏师以助 休哥 ,仍赐旗鼓、杓窊印抚諭将校。”《辽史·国语解》:“杓窊印,杓窊,鷙鸟总称,以为印纽,取疾速之义。凡调发军马则用之。”参阅《辽史·仪卫志三》
词语解释:杓秉  拼音:sháo bǐng
犹把柄。 章炳麟 《訄书·订文》《正名杂义》:“不通斯例,则古义不完,逐流忘返,则繆説兹起,世有妄人,憙云读书不求甚解,故不得以余説为杓秉也。”
词语解释:杓棒  拼音:sháo bàng
古时击球用的头部弯曲的棍棒。 元 无名氏 《射柳捶丸》第三折:[正末做打毬门科][唱]……“你可便看我结束头巾砌珍珠……款款的骤龙驹,轻轻的探身躯,杓棒起,月轮孤,彩毬落,晓星疎。”
词语解释:杓风  拼音:sháo fēng
指两 湖 一带夏季的一种大风。
词语解释:杓角  拼音:sháo jiǎo
指北斗星斗柄与角宿。 清 龚自珍 《黄山铭》:“我浮 江 南,乃礼 黄 岳。秀吞 閬风 ,高建杓角。”
词语解释:杓口  拼音:sháo kǒu
指厨师的烹调技术或菜肴味道。《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他先请我到了 前门 东里一个窄衚衕子里一间门前的一个小楼儿上去吃饭,説叫做什么青阳居,那杓口要数京都第一。”如:他尝了尝杓口,还真不错,难得荤素都好吃。
词语解释:杓俫  拼音:sháo lái
(1).傻瓜,糊涂人。 明 朱有燉 《曲江池》第一折:“俺兄弟二人,去郊外寻两个杓倈,哄他些钱钞使去来。”
(2).指没见识的后生。 明 贾仲名 《对玉梳》第二折:“不晓事的頽人认些回和,没见识的杓倈知甚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