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觉入声 [jué jiǎo][jué,知觉][ké qiào][lè,音乐][shuò,频数][详注1]涿[bào bō][同确][详注2][详注3][zhuō bó][详注4]


注1:药 《广韵》於角切,音渥。《博雅》白芷,其叶谓之药。《山海经》崃山,其草多韭薤,多药。《楚辞·九歌》辛夷楣兮药房。
注2:瞀 《广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尨入声。目不明也。
注3:棹 音浊。树枝直上貌。《尔雅》梢棹,见梢字注。
注4:飑 音璞。《广韵》众多貌。《班固·西都赋》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注》言弓矢众发,获禽兽多也。又《集韵》音雹。飑飑,物自空堕貌。
共10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淳朴浑朴愚朴材朴谆朴蠢朴棰朴椎鲁敦朴
抱朴敦朴拙朴木朴诚朴遗朴李公朴粗朴
大朴质朴顽朴戆朴赤朴俭朴归真反朴桑朴
返朴守朴醇朴露朴仁朴静朴村朴银朴
敲朴忠朴散朴鸿朴饬朴郁朴椎朴钝朴
反朴古朴真朴资朴粗朴驯朴迟朴幽朴
鞭朴素朴清朴至朴辁朴鲁朴还醇返朴憵朴
太朴纯朴野朴厚朴刚朴鲠朴还淳反朴浇淳散朴
棫朴鄙朴本朴凝朴谨朴不露朴还淳返朴浇醇散朴
简朴鼠朴勤朴荆朴讷朴鬼朴樕朴淡朴

词语解释:淳朴  拼音:chún pǔ
亦作“ 淳朴 ”。 敦厚,质朴。《后汉书·崔駰传》:“淳朴散离,人物错乖。”《晋书·刘弘传》:“顷者多难,淳朴弥凋。” 唐 杜甫 《五盘》诗:“喜见淳朴俗,坦然心神舒。” 清 沉复 《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绩溪 城处於万山之中,弹丸小邑,民情淳朴。”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词语解释:抱朴  拼音:bào pǔ
亦作“ 抱朴 ”。
(1).持守本真,不为外物所诱惑。《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后汉书·儒林传下·谢该》:“猥使良才抱朴而逃,踰越山河,沉沦 荆 楚 ,所谓往而不反者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未若长疎散,万事恒抱朴。” 清 谭献 《明诗》:“有道术者,依仁据义,履中蹈和,则上合六义;怀才抱朴,言志永言,则旁通九流。”
(2).抱住树皮。《文选·王褒〈洞箫赋〉》:“秋蜩不食,抱朴而长吟兮。” 李善 注引《苍颉篇》:“朴,木皮也。”
词语解释:大朴  拼音:dà pǔ
大樸(dà pǔ):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三国 魏 嵇康 《难自然好学论》:“昔鸿荒之世,大朴未亏,君无文於上,民无竞於下;物全理顺,莫不自得。” 唐 陆龟蒙 《读〈阴符经〉寄鹿门子》诗:“祗为读此书,大朴难久存。” 宋 叶适 《〈谢景思集〉序》:“拨弃组绣,考击金石,洗削纤巧,完补大朴。” 明 宋濂 《元故王府君墓志铭》:“呜呼!大朴之散久矣,嗜利之徒唯思肥己而瘠人。”参见“大朴(tài pǔ)”。
大朴(tài pǔ):谓原始质朴之大道。《文选·桓温〈荐谯元彦表〉》:“大朴既亏,则高尚之标显。” 刘良 注:“大朴,大道也。”一本作“ 太朴 ”。 宋 苏轼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大朴初散失浑沌,六凿相攘更胜败。”
词语解释:返朴  拼音:fǎn pǔ
谓还其原始的淳朴状态。 元 揭傒斯 《赠陈尊师归江东》诗:“永言归山中,返朴从所如。”
归于质朴。 唐 薛能 《升平词》之十:“文章惟返朴,戈甲尽生尘。”
词语解释:敲朴  拼音:qiāo pǔ
见“ 敲扑 ”。
词语解释:敲扑  拼音:qiāo pū
亦作“ 敲扑 ”。 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文选·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李善 注:“ 臣瓚 以为短曰敲,长曰扑。”《史记·陈涉世家褚少孙论》引作“敲朴”。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长殯,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清 戴名世 《李月桂家传》:“吾不忍民之死于敲扑也。” 辕孙 《露西亚虚无党·绪言》:“受其敲扑而不知痛,受其压制而不知苦。”
词语解释:反朴  拼音:fǎn pǔ
见“ 反璞 ”。
词语解释:反璞  拼音:fǎn pú
亦作“ 反朴 ”。亦作“ 反朴 ”。 谓还其原始的淳朴状态。璞,未琢的玉。《战国策·齐策四》:“ 斶 知足矣,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梁书·明山宾传》:“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 唐 杜甫 《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奉呈湖南亲友》:“反朴时难遇,忘机陆易沉。” 鲁迅 《坟·春末闲谈》:“确应该虚心取法,反朴归真。”
词语解释:鞭朴  拼音:biān pǔ
见“ 鞭扑 ”。
词语解释:鞭扑  拼音:biān pū
亦作“ 鞭朴 ”。亦作“ 鞭扑 ”。 用作刑具的鞭子和棍棒。亦指用鞭子或棍棒抽打。《邓析子·转辞》:“圣人逍遥一世,罕匹万物之形,寂然无鞭朴之罚,莫然无叱咤之声。”《国语·鲁语上》:“大刑用甲兵,其次用斧鉞,中刑用刀锯,其次用钻笮,薄刑用鞭扑,以威民也。” 韦昭 注:“鞭,官刑也,扑,教刑也。”《汉书·刑法志》:“薄刑用鞭扑。” 颜师古 注:“扑,杖也。”《宋书·少帝纪》:“亲执鞭扑,殴击无辜,以为笑乐。”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五:“鞭朴校多怜校少,又缘遗恨哭三声。”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四:“夫人奴蓄之,无礼已甚;闻又鞭扑之。”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埃娥七》:“她是这样挣扎的挨过畜类的生活,一天又一天的,受了多少的鞭扑。”
词语解释:太朴  拼音:tài pǔ
谓原始质朴的大道。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正如雷尊象鼎,虽丹碧烂然,而太朴浑沦之气,非鬼工匠手所能拟议。”参见“ 大3朴 ”。
见“ 大3朴 ”。
词语解释:棫朴  拼音:yù pǔ
1.白桵和枹木。《诗·大雅·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 毛 传:“棫,白桵也。朴,枹木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三·北齐南郊乐歌》:“玉帛载升,棫朴斯燎。”一说即白蕤。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一:“今 关中 有白蕤,棫朴也,芃芃丛生,民多採作薪。”
2.《诗·大雅》中的篇名。该篇诗序称是咏“ 文王 能官人也”,故多以喻贤材众多。《诗·大雅·棫朴》:“芃芃域朴,薪之槱之。” 毛 传:“山木茂盛,万民得而薪之;贤人众多,国家得用蕃兴。”《梁书·裴子野传》:“伏惟皇家淳耀,多士盈庭,官人迈乎 有嬀 ,棫朴越于 姬氏 。” 严复 《救亡决论》:“棫朴丛生,人文盛极。”
词语解释:简朴  拼音:jiǎn pǔ
简单淳朴;简单朴素。《后汉书·魏霸传》:“ 和帝 时为 鉅鹿 太守,以简朴宽恕为政。” 宋 陆游 《游山西村》诗:“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明 高启 《素轩记》:“治室於舍之西偏,简朴粗完,无彩绘之饰。”
(1).简单朴素。《后汉书·赵咨传》:“棺椁之造,自 黄帝 始,爰自 陶唐 ,逮於 虞 夏 ,犹尚简朴,或瓦或木,及至 殷 人而有加焉。” 宋 叶适 《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 湖 外俗简朴畏事,而 平江 喜讼善逃。” 巴金 《怀念金仲华同志》:“ 仲华 的生活相当简朴,五十年代初我到他家里,看不见一张床,他晚上就睡在三用沙发上。”
(2).淳朴。 叶圣陶 《火灾·晓行》:“他说时脸上有一种欣悦的神采,更伴着简朴真挚的微笑。”
词语解释:浑朴  拼音:hún pǔ
亦作“ 浑朴 ”。亦作“ 浑璞 ”。 朴实,淳厚。 唐 皎然 《郑容全成蛟形木机歌》:“浑朴无劳剞劂工,幽姿自可蛟龙质。” 宋 苏辙 《乞赐张宣徽谥札子》:“﹝ 张方平 ﹞性本浑朴,不近名誉,临终戒其子孙,不许请謚立碑。” 明 胡应麟 《诗薮·古体上》:“《国风》《雅》《颂》,温厚和平;《离骚》《九章》,愴惻浓至;东西《两京》,神奇浑璞。”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其事不见《后汉书》,然文句古奥,字画浑朴,断非后人所依託。”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 俄罗斯 的农家生活,浑朴的风俗气息,而经济上还深陷于小资产阶级。”
词语解释:敦朴  拼音:dūn pǔ
亦作“ 敦朴 ”。 敦厚朴素。《史记·孝文本纪》:“上常衣綈衣,所幸 慎夫人 ,令衣不得曳地,幃帐不得文绣,以示敦朴,为天下先。”《后汉书·樊準传》:“太后深纳其言,是后屡举方正、敦朴、仁贤之士。” 明 唐顺之 《与程松溪司成》:“有能为道德仁义之説者,又往往口耳而不中於实用,是以沦胥愈下,至於亷耻敦朴之道丧,而獧利机械之俗成。” 清 刘大櫆 《赠姚咏棠序》:“ 咏棠 居一室,一志篤向乎诗书,敦朴自守。”
词语解释:质朴  拼音:zhì pǔ
亦作“ 质朴 ”。 朴实淳厚。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实性》:“此皆圣人所继天而进也,非情性质朴之能至也。”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无余 质朴,不设宫室之饰,从民所居。”《晋书·纪瞻传》:“皇代质朴,祸难不作,结绳为信,人知所守。” 宋 欧阳修 《为君难论下》:“巧辩纵横而可喜,忠言质朴而多訥。”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此郡僻处万山中,风俗质朴,混沌未凿。”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词语解释:守朴  拼音:shǒu pǔ
亦作“ 守朴 ”。 保持质朴的天性。《文选·嵇康〈幽愤诗〉》:“託好 老 庄 ,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张铣 注:“守朴,守其实朴。”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遁》:“同屈尺蠖,藏光守朴,表拙示訥,知止常足。” 唐 钱起 《山斋读书寄时校书杜叟》诗:“幽人自守朴,穷谷也名愚。” 五代 左偃 《寄韩侍郎》诗:“言诗幸遇明公许,守朴甘遭俗者轻。”
词语解释:忠朴  拼音:zhōng pǔ
亦作“ 忠朴 ”。 忠诚朴实。《史记·货殖列传》:“ 夏 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杨信 , 高杨 人,忠朴,善御士卒。” 梁启超 《中国地理大势论》:“ 潁川 、 南阳 , 夏 人之居也。 夏 人政尚忠朴,犹有先王之遗风。”
词语解释:古朴  拼音:gǔ pǔ
亦作“ 古朴 ”。 质朴而有古风。 唐 裴铏 《传奇·颜濬》:“同载有青衣,年二十许,服饰古朴,言词清丽。”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墨磨人》:“其墨匣亦作半笏样,规製古朴,是百餘年物。”《红楼梦》第九九回:“上司见 贾政 古朴忠厚,也不查察。” 阿英 《盐乡杂信》之一:“一路看去,有山有水,有树有田,还有那古朴的农民。”
词语解释:素朴  拼音:sù pǔ
质朴无华。素,生丝;朴,原始木材。《庄子·马蹄》:“同乎无知,其德不离;同乎无欲,是谓素朴;素朴而民性得矣。” 成玄英 疏:“同遂初之无欲,物各清廉;异末代之浮华,人皆淳朴。” 汉 张衡 《东京赋》:“遵节俭,尚素朴。思 仲尼 之克己,履 老氏 之常足。” 宋 范成大 《次韵郊祀庆成》:“陶匏宗素朴,琮璧慕精纯。” 秦牧 《艺海拾贝·虾趣》:“这些虾的布局是异常生动的,在素朴中体现了深厚,很耐看,很经得人寻味。”
朴实;质朴无华。 汉 贾谊 《治安策》:“乐与今同,而加之诸侯轨道,兵革不动,民保首领, 匈奴 宾服,四荒乡风,百姓素朴,狱讼衰息。”《三国志·蜀志·谯周传》:“﹝ 譙周 ﹞身长八尺,体貌素朴,性推诚不饰,无造次辩论之才,然潜识内敏。”参见“ 素朴 ”。
词语解释:纯朴  拼音:chún pǔ
亦作“ 纯朴 ”。
(1).未经砍雕的原木。《庄子·马蹄》:“故纯朴不残,孰为牺尊?” 成玄英 疏:“纯朴,全木也。”
(2).纯洁质朴。《韩非子·大体》:“故至安之世,法如朝露,纯朴不散,心无结怨,口无烦言。”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曩古纯朴,巧伪未萌。”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蔡文恭公》:“公亦知无不言,而纯朴和易,能使人意融。” 曹禺 《雷雨》第一幕:“若是你再长久地同他坐一坐,会感到他的气味不是你所想的那样纯朴可喜。”
词语解释:鄙朴  拼音:bǐ pǔ
亦作“ 鄙朴 ”。 粗俗质朴。《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论》:“ 絳侯 周勃 始为布衣时,鄙朴人也,才能不过凡庸。”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 江 南閭里间,士大夫或不学问,羞为鄙朴,道听涂説,强事饰辞。”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述》:“然皆言多鄙朴,事罕圆备,终不能成其不刊,永播来叶。” 宋 张耒 《朝日》诗:“萧条野僧閒,鄙朴老农陋。” 清 王士禛 《师友诗传续录》二四:“若 乐天 云云亦是,而其自为诗却多鄙朴。”
词语解释:鼠朴  拼音:shǔ pǔ
《战国策·秦策三》:“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朴。”后以“鼠朴”指未腊制的鼠。 宋 陆游 《述怀》诗:“玉非鼠朴何劳辨,鱼与熊蹯各自珍。”参见“ 鼠璞 ”。
词语解释:鼠璞  拼音:shǔ pú
未腊制的鼠。语本《尹文子·大道下》:“ 郑 人谓玉未理者为璞, 周 人谓鼠未腊者为璞。 周 人怀璞谓 郑 贾曰:‘欲买璞乎?’ 郑 贾曰:‘欲之。’出其璞视之,乃鼠也,因谢不取。”后用以指低劣的有名无实的人或物。 宋 叶适 《上西府书》:“求駑駘於千里,抱鼠璞以待价,此智士所以寒心。” 明 刘基 《感时述事》诗:“鼠璞方取贵, 和 璧非所珍。” 清 赵翼 《汪文端师殁已数月以诗哭之》:“贋真乾鼠璞,魔噪野狐禪。”
词语解释:愚朴  拼音:yú pǔ
亦作“ 愚朴 ”。
(1).敦厚质朴。《墨子·非命中》:“虽昔也三代之伪民,亦犹此也,繁饰有命,以教众愚朴人久矣。”
(2).犹愚钝。 明 刘基 《谕瓯栝父老文》:“使者实愚朴,不能测人意。”
词语解释:拙朴  拼音:zhuō pǔ
亦作“ 拙朴 ”。 质朴,真率。《梁书·儒林传·崔灵恩》:“性拙朴,无风采,及解经析理,甚有精致。”《南史》作“拙朴”。 五代 齐己 《山中答人》诗:“故人怜拙朴,时復寄空林。” 清 阮元 《与友人论古文书》:“若谓前人拙朴不及后人,反覆思之,亦未敢以为然也。”《新华月报》1962年第3期:“严格说来, 北魏 、 西魏 都富于肆野、夸张的格调,不过 北魏 显得拙朴,而 西魏 比较飞动。”
词语解释:顽朴  拼音:wán pǔ
亦作“ 顽朴 ”。
(1).粗陋而朴质。 前蜀 贯休 《砚瓦》诗:“浅薄虽顽朴,其如近笔端。” 宋 苏轼 《监试呈诸试官》诗:“却顾老钝躯,顽朴谢鐫鋟。”一本作“ 顽朴 ”。
(2).坚毅而质朴。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灝灝肃肃神顽朴,冥冥昧昧从所触。”
词语解释:醇朴  拼音:chún pǔ
亦作“ 醇朴 ”。 淳厚质朴。《后汉书·天文志上》:“三皇迈化,协神醇朴。” 晋 陆机 《招隐》诗:“至乐非有假,安事浇醇朴!”《清史稿·高宗纪二》:“以 山西 风俗醇朴,諭疆吏教养兼施,小民崇习礼让。” 郭沫若 《蜩螗集·〈松崖山市〉诗》:“红衣纷烂漫,醇朴意难胜。”
词语解释:散朴  拼音:sàn pǔ
亦作“ 散朴 ”。 失去质朴。《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有名亡实,倾摇解怠。” 唐 吴筠 《览古》诗之二:“三皇已散朴,五帝初尚贤。”
词语解释:真朴  拼音:zhēn pǔ
纯真朴实。 唐 赵璘 《因话录》卷四:“及 温 入,下牀抚其背曰:‘尔是 吕渭 儿子耶?’ 温 泫然降阶, 田 亦不止,其真朴如此。” 宋 吕祖谦 《萧果卿祭酒挽章》:“平生但真朴,直上絶枝条。” 清 周亮工 《寓园示韩秀才》诗:“茗粥能真朴,林园任淡浓。” 朱自清 《读〈湖畔〉诗集》:“ 修人 君以轻倩、真朴胜,但有时不免纤巧与浮浅,如《柳》《心爱的》两首便是。”
词语解释:清朴  拼音:qīng pǔ
清新质朴。 清 梅曾亮 《答吴子序书》:“所示诗,清朴以意胜。”
词语解释:野朴  拼音:yě pǔ
粗野无文。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故常获憎於斯党,而见谓为野朴之人,不能随时之宜。”
词语解释:本朴  拼音:běn pǔ
本真,本来面目。《淮南子·要略》:“接径直施,以推本朴,而兆见得失之变,利病之文。”
词语解释:勤朴  拼音:qín pǔ
勤劳朴实。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陈提督》:“汝中营有伟髯千总,其人勤朴可任事。”
词语解释:材朴  拼音:cái pǔ
(1).资质朴素。《荀子·礼论》:“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王先谦 集解引 郝懿行 曰:“朴当为朴,朴者素也,言性本质素。”
(2).亦作“ 材朴 ”。未经雕饰的木材。《楚辞·九章·怀沙》:“文质疏内兮,众不知余之异采。材朴委积兮,莫知余之所有。” 朱熹 集注:“材,木中用者也。朴,未斵之质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材朴”。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则知威容下丽,羣生鲜瞻仰之因;材朴重琱,黎人有子来之地。”
词语解释:木朴  拼音:mù pǔ
质直、朴实。《旧唐书·柳泽传》:“伏愿陛下精求俊哲,朝夕纳诲。纵有逆於耳、谬於心者,无速之罚,姑筹之以道,省于厥躬。虽木朴忌忤,愿恕之以直,开諫諍之路也。”
词语解释:戆朴  拼音:gàng pǔ
亦作“戅朴”。 犹言忠厚老实。 唐 卢仝 《孟夫子生生亭赋》:“予小子戅朴,必不能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有北僧年五十餘,戇朴无能。”
词语解释:露朴  拼音:lù pǔ
凝结着露水的树丛。 唐 李贺 《七月一日晓入太行山》诗:“新桥倚云阪,候虫嘶露朴。” 王琦 汇解:“朴,木之丛生者。阪际生云,朴间凝露,皆是晓景。”
词语解释:鸿朴  拼音:hóng pǔ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鸿荒朴略。”后以“鸿朴”指远古时代质朴粗略的事物。 唐 韩愈 孟郊 《纳凉联句》:“今来沐新恩,庶见返鸿朴。”
词语解释:资朴  拼音:zī pǔ
天资素质。《荀子·性恶》:“使夫资朴之於美,心意之於善,若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不离耳,故曰:目明而耳聪也。” 杨倞 注:“使质朴资材自善,如闻见之聪明常不离於耳目,此乃天性也。”
词语解释:至朴  拼音:zhì pǔ
亦作“ 至朴 ”。 极朴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王道》:“民情至朴而不文。” 明 何景明 《六子》诗:“至朴敛华蔚,徽文陋雕綺。”
词语解释:厚朴  拼音:hòu pò
忠厚朴实。《商君书·赏刑》:“坚者破,鋭者挫。虽曰圣智、巧佞、厚朴,则不能以非功罔上利。”
落叶乔木。叶倒卵形,多集生枝顶。初夏开花,白而香。木材轻软致密,不翘不裂,供细木工、乐器用。又为观赏树。中医以树皮入药,性温味苦辛,功能温中、下气、燥湿,主治胸腹胀满、泻痢、痰饮、喘咳等症。花功用同而力较弱。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楟柰厚朴,梬枣杨梅。”《急就篇》卷四:“芎藭厚朴桂栝楼。” 颜师古 注:“厚朴一名厚皮,一名赤朴,凡木皮皆谓之朴,此树皮厚,故以厚朴为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厚朴》:“其木质朴而皮厚,味辛烈而色紫赤,故有厚朴、烈、赤诸名。”
词语解释:凝朴  拼音:níng pǔ
凝重朴实。 明 宋濂 《俞先生墓碑》:“先生於学靡不通,为文宏厚凝朴,丰衍不窘,人多传而贵之。”
词语解释:荆朴  拼音:jīng pǔ
鞭笞,杖击。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理狱占辞,不加荆朴,随问款对,据事平科。”
词语解释:谆朴  拼音:zhūn pǔ
忠厚朴实。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九章:“﹝ 毛主席 ﹞兴奋地望着两边一片无边的农民群众的谆朴的脸庞。”
词语解释:诚朴  拼音:chéng pǔ
真诚朴实。 明 李东阳 《先考赠少傅府君诰命碑阴记》:“为人诚朴坦易,言若不能出口。” 清 唐鉴 《赠贺藕耕太史提学山西序》:“亦或貌为诚朴,号称正人,而欺罔之心,随时败露。” 艾青 《公路》诗:“可怜的心,诚朴的心啊,终于从单纯与广阔,重新唤醒了一个生命的崇高与骄傲。”
词语解释:赤朴  拼音:chì pǔ
厚朴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厚朴》
词语解释:仁朴  拼音:rén pǔ
仁爱朴实。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质文》:“主天法 商 而王,其道佚阳,亲亲而多仁朴。”
词语解释:饬朴  拼音:chì pǔ
华美与质朴。飭,通“ 饰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虽非市朝而寒暑均和,虽是筑构而飭朴两逝。”
词语解释:粗朴  拼音:cū pǔ
粗陋简朴。 唐 韩愈 《衢州徐偃王庙碑》:“春行视农,至于 龙丘 ,有事于庙,思惟本原,曰:故制觕朴下窄,不足以揭虔妥灵。”
词语解释:辁朴  拼音:quán pǔ
谓浅薄朴拙不堪重任的人。 清 黄景仁 《秋日读书不疏园赠主人汪实夫》诗:“苦将輇朴尘齿牙,何异蹄涔比天堑。” 清 黄景仁 《雪中饮四照楼即席呈程端立学政》诗:“爱携宾从宴清暇,不废輇朴偕追陪。”
词语解释:刚朴  拼音:gāng pǔ
谓坚实无华。《艺文类聚》卷八七引 晋 孙琼 《答吴国书》:“胡桃本生西羌,外刚朴,内柔甘,质似古贤,欲以奉贡。”
词语解释:谨朴  拼音:jǐn pǔ
谨慎淳朴。《汉书·薛宣传》:“而 粟邑 县小,辟在山中,民谨朴易治。”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孙家吕媪》:“性谨朴,无它能。” 明 陈子龙 《申节愍公传》:“拜 仪封 令。 仪封 小邑,民谨朴易治,公减省条教,一意休息之。”
词语解释:讷朴  拼音:nè pǔ
木讷朴实。 明 方孝孺 《王君国祥墓碣》:“因噤不更谈世事,隐医肆中以自给;刮落鋩鍔,不露几微,故习恂恂,务为訥朴。”
词语解释:蠢朴  拼音:chǔn pǔ
戆直质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驭衙役》:“更易新充蠢朴者。”
词语解释:遗朴  拼音:yí pǔ
指前代留下的淳朴的风气。《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皇运初基,日不暇给,古风遗朴,未遑釐改。”
词语解释:俭朴  拼音:jiǎn pǔ
亦作“ 俭朴 ”。 节俭朴实。 唐 白居易 《策林一·黄老术》:“夫欲使人情俭朴,时俗清和,莫先於体 黄老 之道也。” 明 张时彻 《明开国诚意伯刘公神道碑铭》:“俗尚俭朴,有 唐 风之遗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恒王置产》:“﹝ 恒王 ﹞幼袭父爵,性严重俭朴。” 茅盾 《幻灭》八:“ 黄医生 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人,俭朴,耐劳,又正直。”
词语解释:静朴  拼音:jìng pǔ
幽静简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丁籤·游潜》:“室之最后为小亭,,窗户静朴,环植芭蕉如幄。”
词语解释:郁朴  拼音:yù pǔ
本指没有内核的果实和未经加工的木料,借以比喻缺乏教养的人。 汉 王充 《论衡·量知》:“物实无中核者谓之郁,无刀斧之斲者谓之朴。文吏不学,世之教无核也。郁朴之人,孰与程哉!” 汉 王充 《论衡·量知》:“不入师门,无经传之教,以郁朴之实,不晓礼义,立之朝庭,植笮树表之类也,其何益哉?”
词语解释:驯朴  拼音:xùn pǔ
善良朴实。 明 唐顺之 《答冯午山提学》:“近年以来,其坏者竟不可返,而其山乡僻邑颇号驯朴者亦渐浇讹。”
词语解释:鲁朴  拼音:lǔ pǔ
亦作“ 鲁朴 ”。 粗俗,朴实;质朴。 唐 刘知几 《史通·言语》:“世人皆以为上之二言(役夫、竪儒)不失清雅,而下之两句(老奴、寧馨儿)殊为鲁朴者何哉?盖 楚 汉 世隔,事已成古; 魏 晋 年近,言犹类今。已古者即谓其文,犹今者乃惊其质。”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中:“ 玄解 鲁朴,未尝闲人臣礼。”
词语解释:鲠朴  拼音:gěng pǔ
鲠直朴实。《魏书·于栗磾传论》:“ 忠 以骾朴见亲,乘非其据,遂擅威权,生杀自己。”
词语解释:不露朴  拼音:bù lòu pǔ
《后汉书·马援传》:“﹝ 援 ﹞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尝受《齐诗》,意不能守章句,乃辞 况 ,欲就边郡田牧。 况 曰:‘汝大才,当晚成。良工不示人以朴,且从所好。’”俗语“不露朴”本此,言不让人见其短长。参阅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三。
词语解释:鬼朴  拼音:guǐ pǔ
做鬼的材料。《资治通鉴·唐武则天长寿元年》:“太后自 垂拱 以来,任用酷吏,先诛 唐 宗室贵戚数百人,次及大臣数百家,其刺史、郎将以下不可胜数。每除一官,户婢窃相谓曰:‘鬼朴又来矣!’不数月,輒遭掩捕、族诛。” 元 王逢 《曹云西山水》诗:“世治多福人,时危多贵人;贵人乃鬼朴,福人真天民。”
词语解释:棰朴  拼音:chuí pǔ
拷打。 明 方孝孺 《养素斋记》:“贱胥握文法,富室擅箠朴,讼狱烦滋,世道交削。”
词语解释:李公朴  拼音:lǐ gōng pǔ
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因参加爱国民主运动,在昆明被国民党当局暗杀
词语解释:归真反朴  拼音:guī zhēn fǎn pǔ
见“ 归真反璞 ”。
词语解释:归真反璞  拼音:guī zhēn fǎn pú
谓去其外饰,还其本真。《战国策·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亦作“ 归真反朴 ”。 朱自清 《鲁迅先生的中国语文观》:“他( 鲁迅 )赞成语言的欧化而反对 刘半农 先生‘归真反朴’的主张。”
词语解释:村朴  拼音:cūn pǔ
(1).朴实。《朱子语类》卷八三:“‘公羊’是箇村朴秀才,‘穀梁’又较黠得些。”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钞·真西山生前异事》:“童子村朴,不悟为魔,遂举而焚之。” 梁启超 《新英国巨人克林威尔传》第七章:“而 克林威尔 ,亦非復十年前村朴之态,常以大海潮音震盪议场。”
(2).俗陋。 清 施补华 《岘佣说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后段胸襟极阔,然前半太觉村朴,如‘南村羣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四语,及‘骄儿恶卧踏里裂’语,殊不可学。”
词语解释:椎朴  拼音:zhuī pǔ
亦作“ 椎朴 ”。
(1).笨拙,笨重。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二:“今之民间輜车,重大椎朴,以牛挽之,日不能三十里。少蒙雨雪,则跬步不能进,故俗谓之太平车。”
(2).朴实。 明 唐顺之 《赠宜兴令冯少虚序》:“其俗椎朴而尚亲,重於去田亩而怯於犯法。” 清 黄宗羲 《天岳禅师七十寿序》:“ 震旦 诸师,欲抚中下之资,不得不言椎朴少文无害於道。”《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望圣慈垂省,凡内侍之处大内及 睿圣宫 者,并选择纯实谨愿椎朴之人,勿任以事,惟令掌门阑,备扫除而已。”
词语解释:迟朴  拼音:chí pǔ
犹言迟钝朴质。《墨子·非命下》:“此皆疑众迟朴,先圣王之患之也,固在前矣。” 毕沅 校注:“言沮朴实之人。” 吴毓江 校注:“迟字如《汉书·杜周传》‘ 周 少言重迟’之‘迟’。 颜 注云:‘迟谓性非敏速也。’性非敏速,与中篇‘愚’字义正相近。”
词语解释:还醇返朴  拼音:huán chún fǎn pǔ
同“ 还淳反朴 ”。 胡朴安 《〈中国文学史〉序》:“ 玄宗 雅尚儒术,崇实黜华,羣臣亦厌虚浮,还醇返朴。”
词语解释:还淳反朴  拼音:huán chún fǎn pǔ
谓回复到原来的淳厚朴实的状态。《梁书·明山宾传》:“处士 阮孝绪 闻之,叹曰:‘此言足使还淳反朴,激薄停浇矣。’”《陈书·宣帝纪》:“而还淳反朴,其道靡阶,雍熙盛美,莫云能致。” 唐 李咸用 《和友人〈喜相遇〉》之七:“还淳反朴已难期,依德依仁敢暂违。”
同“ 还淳反朴 ”。 《太平广记》卷一六五引 唐 高彦休 《高阙史·郑澣》:“僕尝病浇态讹俗,骄侈自奉,思得以还淳反朴,敦厚风俗。”
词语解释:还淳返朴  拼音:huán chún fǎn pǔ
同“ 还淳反朴 ”。 唐 崔融 《则天皇后哀册文》:“洒以甘露,覆之庆云,制礼作乐,还淳返朴。” 元 揭傒斯 《临江路玉笥山万寿承天宫碑》:“上佐 皇羲 播时雍,还淳返朴服孝忠。” 明 海瑞 《赠养斋蔡太守抚黎序》:“还淳返朴,举 蔡侯 而为之,无不可矣。”
词语解释:樕朴  拼音:sù pǔ
即朴樕。小木名。《尔雅·释木》:“樕朴,心。” 郭璞 注:“槲,樕别名。” 邢昺 疏:“ 孙炎 曰:‘朴樕,一名心。’某氏曰:‘朴樕,槲树也,有心能湿……’《诗·召南》云‘林有朴樕’,此作‘樕朴’,文虽倒其实一也。”参见“ 朴2樕 ”。
词语解释:椎鲁敦朴  拼音:chuí lǔ dūn pǔ
谓质朴诚实。 明 方孝孺 《宁野轩铭》:“善为治者,常养斯民之质于冥冥之中,使之全其性而不凿其天,顓然无思,頽然无为,椎鲁敦朴而不杂以伪,故其民难摇而易化。”
词语解释:粗朴  拼音:cū pǔ
简陋质朴。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七》:“起第宅,采椽麤朴,足避风雨。”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锺山》:“祭品极简陋,硃红木簋、木壶、木酒罇,甚麤朴。簋中肉止三片,粉一鋏,黍数粒,东瓜汤一甌而已。”
词语解释:桑朴  拼音:sāng pǔ
桑树的枯皮。 汉 崔駰 《博徒论》:“博徒见农夫戴笠持耨以芸蓼荼,面目驪黑,手足胼胝,肤如桑朴,足如熊蹄。”
词语解释:银朴  拼音:yín pǔ
含银的矿石。《文选·左思〈吴都赋〉》:“頳丹明璣,金华银朴。” 刘逵 注:“银朴,银之在石者。”
词语解释:钝朴  拼音:dùn pǔ
质朴。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考古》:“ 刘越石 曰:‘夫子悲获麟,西狩泣 孔丘 。’虽有意绪,辞亦钝朴矣。”
词语解释:幽朴  拼音:yōu pǔ
谓地位低微,资质朴陋。 唐 李渤 《上封事表》:“輒復自忘幽朴,远献芻言,冀以尘露少裨海岳。”
词语解释:憵朴  拼音:pī pǔ
急疾迅速。
词语解释:浇淳散朴  拼音:jiāo chún sàn pǔ
亦作“ 浇醇散朴 ”。 谓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文子·上礼》:“施及 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颜师古 注:“不杂为淳,以水浇之,则味漓薄。朴,大质也,割之,散也。” 清 戴名世 《〈种杉说〉序》:“若夫修身以取必於天,而天道之爽,百求之而无一应也;将欲求之於人,而一引手援之,非可望於浇淳散朴之世也。”亦省作亦省作“浇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而薄季俗之浇散。” 明 高攀龙 《讲义·十室之邑节》:“这箇忠信若不学,便逐日浇散。”
词语解释:浇醇散朴  拼音:jiāo chún sàn pǔ
见“ 浇淳散朴 ”。
词语解释:浇淳散朴  拼音:jiāo chún sàn pǔ
亦作“ 浇醇散朴 ”。 谓使淳朴的社会风气变得浮薄。《文子·上礼》:“施及 周 室,浇醇散朴,离道以为伪,险德以为行。”《汉书·循吏传·黄霸》:“浇淳散朴,并行伪貌。” 颜师古 注:“不杂为淳,以水浇之,则味漓薄。朴,大质也,割之,散也。” 清 戴名世 《〈种杉说〉序》:“若夫修身以取必於天,而天道之爽,百求之而无一应也;将欲求之於人,而一引手援之,非可望於浇淳散朴之世也。”亦省作亦省作“浇散”。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谈者咸知高世之敦朴,而薄季俗之浇散。” 明 高攀龙 《讲义·十室之邑节》:“这箇忠信若不学,便逐日浇散。”
词语解释:淡朴  拼音:dàn pǔ
淡雅朴素。 王统照 《纪梦》:“她穿得很淡朴,浅蓝色的竹布褂上没有好多的缘饰,即连钮扣也是用布结成的。”
共10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