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四质入声 [详注1][cù zú,终也][详注2][详注3][nǐ][动词][详注4][详注5]


注1:侄 zhí,《广韵》之日切《集韵》职日切,音质。坚也。又痴也,侄仡不前也。 又驺吾。《大传》谓之侄兽。 俗误以侄为姪字。
注2:节 叶子悉切。《陸機·答賈長淵詩》大辰匿暉,金虎習質。雄臣馳騖,義夫赴節。
注3:茁 《韵会》厥律切,音橘。《广韵》草芽也。又《集韵》竹律切。义同。又《集韵》之出切。草名。葫䔞也。
注4:暨 音讫。姓也。吴有尚书暨艳。 又戟乙切,音疙。已也。
注5:鬻 叶余律切,音矞。《扬雄·司空箴》匪人斯力,匪政斯敕,流货市宠,而苞苴是鬻。 又叶职律切。《苏辙·钟山诗》老僧一身泉上住,十年扫尽人閒迹。客到惟烧柏子香,晨饥坐视山前鬻。
共270,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无术心术时术智术小术金篦术知术松术
芝术剑术灵术医术新术卖术鹊术枕中术
经术人术幻术数术艺术治术衢术杂术
儒术方术伎术径术天术王阳术浅术邪术
道术异术吏术妖术房术纵横术海术鸿宝术
学术妙术材术操术要术腾化术四术权术
仙术丹术秘术养生术囊中术上术苍术遁形术
政术参术兵术缩地术武术国术王术练形术
才术饵术白术化术战术雾术横术黄帝术
生术仁术神术三术法术家术命术北海术

词语解释:无术  拼音:wú shù
没有办法。《管子·治国》:“今也仓廪虚而民无积,农夫以粥子者,上无术以均之也。” 宋 王安石 《和吴御史汴渠》:“救世詎无术,习传自先王。” 康有为 《大同书》绪言:“生民之祸烈而救之之无术也。”
词语解释:芝术  拼音:zhī shù
药草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茹芝朮而共饵,披法言而同卷。” 宋 范成大 《病中绝句》之三:“石鼎颼颼夜煮汤,乱拖芝朮鬪温凉。” 清 龚自珍 《臣里》:“麟、凤、狗不并续,不知动类大也;芝朮、灌木不并续,不知植类众也。”
词语解释:经术  拼音:jīng shù
犹经学。《史记·太史公自序》:“ 仲尼 悼礼废乐崩,追脩经术,以达王道。” 唐 张祜 《投常州从兄中丞》诗:“史材谁是伍,经术世无双。”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罢黜诗赋崇经术,儒生讲习 丘 与 軻 。” 章炳麟 《黄先生传》:“余少时从本师 德清 俞君 游,亦数謁先生。先师任自然,而先生严,重经术,亦各从其性也。”
词语解释:儒术  拼音:rú shù
儒家的原则、学说、思想。《墨子·非儒下》:“胜将因用儒术令士卒曰:‘毋逐奔,揜函勿射。’”《史记·封禅书》:“ 竇太后 治 黄 老 言,不好儒术。” 唐 韩愈 《石鼓歌》:“方今太平日无事,柄任儒术崇 丘 軻 。” 严復 《论中国教化之退》:“废封建而置郡县,黜儒术而任名法。”
词语解释:道术  拼音:dào shù
(1).道路。《庄子·大宗师》:“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正误·道术》:“途之大者谓之道,小者谓之术…… 庄周 以江湖对道术而言,则直指为道路无疑矣。”
(2).指学术,学说。《庄子·天下》:“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 汉 刘歆 《移书让太常博士》:“陵夷至於暴 秦 ,焚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法,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此遂灭。” 宋 王珪 《除皇伯祖承亮检校工部尚书制》:“曾无车服珍宝之玩,固有诗书道术之明。” 梁启超 《新民说》十一:“ 中国 惟 战国 时代,九流杂兴,道术最广。”
(3).治国之术。《吕氏春秋·任数》:“ 桓公 得 管子 ,事犹大易,又况於得道术乎!”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以美人为君子,以珍宝为仁义,以水深雪雰为小人,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然而诸侯未服,四邻交侵,士有行役之怨,民有愁痛之音,意者臣等道术之浅薄,未足以称王之用心故也。”
(4).道德学问;文章道德。《墨子·非命下》:“今贤良之人,尊贤而好功道术,故上得其王公大人之赏,下得其万民之誉。”《韩诗外传》卷二:“夫治气养心之术,血气刚强则务之以调和,智慧潜深则一之以易谅,勇毅强果则辅之以道术,齐给便捷则安之以静退。”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逐去邪人,不使见邪行者,皆选天下端士,孝弟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
(5).道教的法术;方术。《后汉书·张楷传》:“﹝ 张楷 ﹞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晋 葛洪 《神仙传·魏伯阳》:“ 魏伯阳 者, 吴 人也。本高门之子,而性好道术。后与弟子三人入山作神丹。”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麴生》:“ 叶法善 有道术,居 玄真观 。” 明 冯梦龙 《邯郸梦·酒馆求度》:“据著道术呪符,便鸡犬也都堪度。”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盖 仲仙 亦尝述 附云 之名于 可覲 ,并称其有道术。 附云 谓 仲仙 尝得真人宝印,故能如是。”
词语解释:学术  拼音:xué shù
(1).学习治国之术。《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申不害 者, 京 人也,故 郑 之贱臣。学术以干 韩 昭侯 。”《史记·张仪列传》:“始尝与 苏秦 俱事 鬼谷先生 ,学术, 苏秦 自以不及 张仪 。”
(2).指治国之术。《北史·宇文护传论》:“然 护 寡於学术,昵近羣小,威福在己,征伐自出,有人臣无君之心,为人主不堪之事,终於妻子为戮,身首横分,盖其宜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三:“ 诸葛孔明 为千古一人,其学术全从此书出。”
(3).犹教化。《后汉书·盖勋传》:“ 凉州 寡於学术,故屡致反暴。今欲多写《孝经》,令家家习之,庶或使人知义。”
(4).学问,学识。 南朝 梁 何逊 《赠族人秣陵兄弟》诗:“小子无学术,丁寧困负薪。” 宋 苏轼 《十八阿罗汉颂》:“梵相奇古,学术渊博。” 明 李东阳 《求退录》:“加以志虑日短,学术愈荒。”
(5).指有系统的较专门的学问。 黄人 《〈清文汇〉序》:“有一代之政教风尚,则有一代之学术思想。” 章炳麟 《訄书·学变》:“ 汉 晋 间,学术则五变。”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我们反对‘塑造无产阶级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那种提法(即使单纯从学术观点上来谈)。”
(6).观点;主张;学说。 宋 苏轼 《到惠州谢表》:“臣性资褊浅,学术荒唐。”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士大夫以嗜欲杀身,以财利杀子孙,以政事杀人,以学术杀天下后世。” 明 李贽 《孔明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 墨子 之学术贵俭…… 商子 之学术贵法, 申子 之学术贵术, 韩非子 兼贵法、术。”
(7).犹学风。《宋史·吴潜传》:“ 潜 所陈九事……四曰正学术以还斯文之气脉。” 清 邓显鹤 《例授修职郎岁贡生训导邹君墓志铭》:“近时儒硕又厌薄 程 朱 务争胜於一名一物,拾末而遗本,语细而昧大。学术所关,非细故也。”
(8).法术;本领。《水浒传》第九六回:“你那学术,都是外道,不闻正法,快下马归顺。”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阿稚》:“哭之曰:‘詎意儿辈罹此閔凶,学术短浅,安能御此惨暴乎!’”
词语解释:仙术  拼音:xiān shù
道教、方士谓修炼成仙或奇幻变化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辨问》:“道家秘仙术,弟子之中,尤尚简择至精,弥久然后告之以要诀。”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上》:“ 周 、 孔 之教,不贵虚无之学。 武帝 修 黄 、 老 ,治却老之方,求报无福之祀。是以 张敞 切言,使远斥仙术。”《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你既有这仙术,何不烧些来自己用度?却要作成别人!”《西湖佳话·葛岭仙迹》:“闻令祖 孝先 公,仙术奇幻,能吐饭变蜂,不知果有其事,而先生亦善此术否?”
词语解释:政术  拼音:zhèng shù
政治方略。《后汉书·安帝纪》:“举贤良方正、有道术之士,明政术、达古今,能直言极諫者,各一人。” 唐 杜甫 《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政术甘疎诞,词场媿服膺。”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谓‘以君权变法,则 欧 美 之政术器艺,可数年而尽举之。’”
词语解释:才术  拼音:cái shù
才学。《后汉书·班固传》:“ 固 自以二世才术,位不过郎,感 东方朔 、 杨雄 自论,以不遭 苏 、 张 、 范 、 蔡 之时,作《宾戏》以自通焉。” 宋 林逋 《舒城僧舍呈赠李仲宣文学》诗:“莫为无辜惜才术,圣明求治正焦劳。” 明 方孝孺 《送解元振先生还庐陵序》:“今世学古之士,艺能才术如 元振 者,虽不多见,然不可谓果无其人也。”
词语解释:生术  拼音:shēng shù
(1).长生之术。《列子·说符》:“若然,死者奚为不能言生术哉?”《后汉书·周磐传》:“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2).生前的做法。《荀子·礼论》:“饭以生稻,唅以槁骨,反生术矣。” 章诗同 注:“反生术,和生前所做的不同了。”
词语解释:心术  拼音:xīn shù
(1).指人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管子·七法》:“实也,诚也,厚也,施也,度也,恕也,谓之心术。”《庄子·天道》:“此五末者,须精神之运,心术之动,然后从者也。” 成玄英 疏:“术,能也。心之所能,谓之心术也。”《汉书·礼乐志》:“夫民有血气心知之性,而无哀乐喜怒之常,应感而动,然后心术形焉。” 颜师古 注:“术,道径也。心术,心之所由也。” 宋 叶适 《故知枢密院施公墓志铭》:“公即疏言:‘今民贫兵馁……使初元之政以竦厉。而陛下心术之微,又有当自谨者。’”
(2).内心。《礼记·乐记》:“姦声乱色不留聪明,淫乐慝礼不接心术。”
(3).指思想品质,居心。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四:“ 柳子厚 文章精丽,而心术不掩焉,故理意多舛駮。” 明 唐顺之 《答洪方洲王事书》:“虽然,山人所知者,去榷场中弊病犹易,去心术中弊病则难。”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锺生》:“於众中见生,忻然握手,曰:‘君心术德行,可敬也。’”
(4).犹心计。 唐 薛逢 《题筹笔驿》诗:“身依豪杰倾心术,目对云山演阵图。”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平江府 常熟县 有僧 文用 ,目不识字而有心术。”《西游记》第四三回:“ 八戒 就使心术,要躲懒讨乖。” 沙汀 《淘金记》十:“要使心术,我早就动手挖了。我不相信她一个寡母子会把我怎么样!”
词语解释:剑术  拼音:jiàn shù
《史记·刺客列传》:“ 鲁 句践 已闻 荆軻 之刺 秦王 ,私曰:‘嗟乎,惜哉其不讲於刺剑之术也!’”后以“剑术”谓击剑的技艺。 晋 陶潜 《咏荆轲》:“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北周 庾信 《吴明彻墓志铭》:“竹林逢猿,徧知剑术。” 唐 钱起 《送马员外拜官觐省》诗:“笔精已许臺中妙,剑术还令世上闻。”
词语解释:人术  拼音:rén shù
谓处置人事的谋略。 晋 郭璞 《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左右天经,户牖人术。”
词语解释:方术  拼音:fāng shù
(1).学术,特定的一种学说或技艺。与道家所谓无所不包的“道术”相对。《庄子·天下》:“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古之所谓道术者,果恶乎在?曰‘无乎不在’。” 陈鼓应 今注:“ 林希逸 説:‘方术,学术也。’ 蒋锡昌 説:‘方术者,乃 庄子 指曲士一察之道而言,如 墨翟 、 宋鈃 、 惠施 、 公孙龙 等所治之道是也。’”《荀子·尧问》:“德若 尧 禹 ,世少知之,方术不用,为人所疑。”《吕氏春秋·赞能》:“説义以听,方术信行,能令人主上至於王,下至於霸,我不若子也。”
(2).泛指天文(包括星占、风角等)、医学(包括巫医)、神仙术、房中术、占卜、相术、遁甲、堪舆、谶纬等。《后汉书》《方术传》,传主多精其一术或数术。《史记·孝武本纪》:“夫人卒, 少翁 以方术盖夜致 王夫人 及灶鬼之貌云,天子自帷中望见焉。”《后汉书·方术传序》:“ 汉 自 武帝 颇好方术,天下怀协道蓺之士,莫不负策抵掌,顺风而届焉。”《魏书·术艺传·刘灵助》:“ 灵助 本寒微,一朝至此,自谓方术堪能动众。” 宋 叶适 《张令人墓志铭》:“不信方术,不崇释老,不畏巫鬼。” 清 唐孙华 《题张汉昭小像》诗:“闻君妙方术,六疾应手瘳。”
(3).专指道教采药炼丹及养身之术。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余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 晋 葛洪 《抱朴子·释滞》:“以六经训俗士,以方术授知音。” 秦牧 《长街灯语·李时珍精神永放光辉》:“朝廷迷信方术,皇帝拼命找‘不死药’来吃。”
(4).方法;策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绪言:“诸先羣哲,惄然焦然思有以拯救之,普渡之,各竭其心思,出其方术,施济之。” 刘半农 《国语运动略史提要》:“我们应当将这问题用最精细的方术去研究。” 续范亭 《三年不言之言》:“他们的欺骗方术,适足以欺人自欺耳。”
词语解释:异术  拼音:yì shù
亦作“异术”。
(1).指不同的学说。《荀子·解蔽》:“私其所积,唯恐闻其恶也;倚其所私,以观异术,唯恐闻其美也。”
(2).不同的方法。《后汉书·文苑传上·杜笃》:“守国之埶,同归异术。”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故知繁略殊形,隐显异术,抑引随时,变通适会。”
(3).奇妙的策略或办法。《三国志·吴志·薛综传》:“近守常法,无奇数异术者,则羣恶日滋,久远成害。” 宋 苏洵 《权书下·孙武》:“夫用兵岂有异术哉?能勿视其众而已矣。” 清 梅曾亮 《记日本国事》:“法立於国,而民耸然於万里之外,欲有拾取则狼顾,岂有异术焉?”
(4).指特别的技艺。《北史·江式传》:“又詔侍中 贾逵 修理旧文,殊艺异术,王教一端,苟有可以加於国者,靡不悉集。”
(5).犹言异端邪说。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於是惑世盗名之徒,因夫民之离圣教日久也,生邪端,造异术,假先王之遗训以缘饰之。”《宋书·臧焘等传论》:“自 魏氏 膺命,主爱雕虫,家弃章句,人重异术。”
(6).指法术。《太平广记》卷七四引 唐 康骈 《剧谈录·唐武宗朝术士》:“ 武宗 皇帝好神仙异术,海内道流方士多至輦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老神仙》:“﹝ 老神仙 ﹞本 邓州 陈 氏子,少游 终南 ,遇一道士,授异术,能生死人。” 鲁迅 《故事新编·铸剑》:“奴才刚才访得一个异人,很有异术,可以给大家解闷。”
词语解释:妙术  拼音:miào shù
(1).神妙、精湛的技术。 晋 陆机 《漏刻赋》:“信探賾之妙术,虽无神其若灵。”《隋书·高祖纪下》:“且妙术精微,非因教习,工人代掌,止传糟粕,不足达神明之德,论天地之和。”
(2).高明的策略、方法。 北齐 刘昼 《新论·随时》:“苟乖世务,虽有妙术,归於无用。”
词语解释:丹术  拼音:dān shù
炼丹的方法。《新唐书·裴潾传》:“今乃方士 韦山甫 、 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富翁见説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歧路灯》第七五回:“道士道:‘我有丹术,须你有丹心。’”
词语解释:参术  拼音:cān shù
中药名。人参和白术。《新唐书·儒学传下·元行冲》:“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 康有为 《〈礼运注〉叙》:“病伤寒者当涤荡以去其邪,不能遽投参术。”
词语解释:饵术  拼音:ěr shù
(1).服食苍术。传说久服可以成仙。 汉 刘向 《列仙传·涓子》:“ 涓子 者, 齐 人也,好饵术,接食其精至三百年,乃见於 齐 ,著《天人经》四十八篇。”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天宝 中,处士 崔元微 洛 东有宅,躭道,饵术及茯苓三十载。”
(2).指服药养身,修仙学道。 宋 王禹偁 《恭闻种山人表谢急征仰纪高风》诗:“饵术肯尝钟鼎味,纫兰应笑珮环声。”
词语解释:仁术  拼音:rén shù
(1).施行仁政的策略。《孟子·梁惠王上》:“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朱熹 集注:“术谓法之巧者。”《续资治通鉴·宋哲宗元祐元年》:“陛下仁孝发於天性,每行见昆虫螻蚁,輒违而过之,且敕左右勿践履,此亦仁术也。”
(2).指医术。 明 张浩 著有《仁术便览》, 清 王士雄 著有《仁术志》,都是医书。
词语解释:时术  拼音:shí shù
时时学习。《礼记·学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 孔颖达 疏:“蚁子,小虫,蚍蜉之子。时时术学衔土之事而成大垤。” 孙希旦 集解:“术,学也。蚍蜉之子,其力微矣,然时时学术蚍蜉之所为,则能成大垤。” 唐 元稹 《蚁子》诗之二:“时术功虽细,年深祸亦成。”
词语解释:灵术  拼音:líng shù
即术。古人认为服之能令人长寿。 晋 陆机 《招隐》诗:“嘉卉献时服,灵朮进朝餐。”
词语解释:幻术  拼音:huàn shù
方士、术士用来眩惑人的法术。亦指魔术。《西京杂记》卷三:“余所知有 鞠道龙 ,善为幻术……立兴云雾,坐成山河。”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归心》:“世有祝师及诸幻术,犹能履火蹈刃,种瓜移井。”《水浒传》第九四回:“遇异人传授幻术,能呼风唤雨,驾雾腾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颠道人》:“有同游者止之曰:‘此不过翳眼之幻术耳,乌能噬人。’”
词语解释:伎术  拼音:jì shù
技艺方术。《鬼谷子·中经》:“摄心者,谓逢好学伎术者,则为之称远。” 汉 荀悦 《汉纪·平帝纪》:“传募有伎术者,待以不次之位。”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古人云,多为少善,不如执一;鼯鼠五能,不成伎术。”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数百年前,有一隐士,于此池侧结庐屏迹,博习伎术,究极神理,能使瓦砾为宝,人畜易形。” 宋 高承 《事物纪原·伎术医卜·伎术》:“凡伎术皆自 轩辕 始。”
词语解释:吏术  拼音:lì shù
为政的方法。《陈书·孝行传·殷不佞》:“﹝ 不佞 ﹞好读书,尤长吏术。”《新唐书·毕諴传》:“ 諴 於吏术尤所长。” 宋 秦观 《代谢中书舍人启》:“自非词章妙絶,吏术精通,何以特被选扬,预从班於仗内,遂叨任使,专外制於笔端。”
词语解释:材术  拼音:cái shù
本领;才学。《鬼谷子·飞箝》“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 南朝 梁 陶弘景 注:“或有状其所有,其短自形,此以重累为毁也。或有歷説其短,材术便著,此以毁为重累也。” 宋 曾巩 《亲旧书报京师盛闻治声》诗:“自知孤宦无材术,谁道京师有政声。” 宋 苏轼 《论仓法札子》:“臣材术短浅,老病日侵。”
词语解释:秘术  拼音:mì shù
秘密的方法或法术。《晋书·忠义传·王豹》:“盖霸王之神寳,安危之祕术,不可须臾而忽者也。”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今欲导足下以卫生之祕术,怡神之妙道。”《新唐书·文艺传上·王勃》:“时 长安 曹元 有祕术, 勃 从之游,尽得其要。”
词语解释:兵术  拼音:bīng shù
兵法,战术。《北史·房豹传》:“ 李老 、 孔丘 之才智, 吕望 、 孙武 之兵术……不应歷运之兆,终无帝主之位。” 唐 李德裕 《题冠盖里》诗:“自喜无兵术,轻裘上閟宫。”
词语解释:白术  拼音:bái zhú
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单叶,狭长,花紫色,头状花序
用作中药的白术的根茎。味甘、苦,性温。入脾、胃经。健脾,和中,燥湿,利水。主治脾虚食少倦怠、消化不良、虚胀、泄泻、痰饮、水肿、胎动不安
词语解释:神术  拼音:shén shù
神奇莫测的法术;仙术。《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 乔 ﹞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自县诣臺朝。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言其临至,輒有双鳧从东南飞来。於是候鳧至,举罗张之,但得一隻舃焉。” 唐 裴铏 《传奇·聂隐娘》:“后夜当使妙手 空空儿 继至。 空空儿 之神术,人莫能窥其用,鬼莫得躡其踪,能从空虚之入冥,善无形而灭影。”
词语解释:智术  拼音:zhì shù
(1).指君主通晓控制和使用臣下的策略、手段。《韩非子·孤愤》:“智术之士,必远见而明察,不明察,不能烛私。”
(2).才智与计谋;智慧与权术。《魏书·高闾传》:“非智术之不长,兵众之不足,乃防狄之要事,其理宜然故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所以人之膂力强弱,智术长短,没个限数。” 毛泽东 《反对日本进攻的方针、办法和前途》二:“打小算盘,弄小智术,官僚主义,阿Q主义,实际上毫无用处。”
词语解释:医术  拼音:yī shù
医疗技术。《晋书·裴頠传》:“ 頠 通博多闻,兼明医术。” 清 刘大櫆 《乡饮大宾方君墓志铭》:“其上世业医,其尊府或口授以医术,即能窥见其精微。” 叶圣陶 《祖母的心》:“至于医术被轻视的愤愤,随即完全消释;这原是干本以外的枝叶,自不足数。”
词语解释:数术  拼音:shù shù
即术数。古代关于天文、历法、占卜的学问。《墨子·节用上》:“此不令为政者,所以寡人之道,数术而起与?”《汉书·艺文志序》:“詔光禄大夫 刘向 校经传诸子诗赋,步兵校尉 任宏 校兵书,太史令 尹咸 校敷术,侍医 李柱国 校方技。” 唐 吴筠 《高士咏·东方曼倩》:“玄览寄数术,纳规在谈笑。”《三国演义》第一○六回:“却説 何晏 闻 平原 管輅 明数术,请与论《易》。”
词语解释:径术  拼音:jìng shù
道路。《吕氏春秋·孟春》:“王布农事,命田舍东郊,皆修封疆,审端径术。” 高诱 注:“端正其径路,不得邪行败稼穡。” 明 张居正 《重游萧氏园亭》诗之二:“祇愁迷径术,何意屡经过。”
词语解释:妖术  拼音:yāo shù
旁门左道用以欺人惑众的法术。《魏书·皇后传·孝文幽皇后》:“ 高祖 又让后曰:‘汝母有妖术,可具言之。’”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三:“ 赵州 祖珍俭 有妖术。悬水瓮於梁上,以刃斫之,绳断而瓮不落。”《资治通鉴·汉灵帝光和六年》:“初, 鉅鹿 张角 奉事 黄 老 ,以妖术教授,号‘太平道’。”《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学了与民间祛妖除害的,便是正法;若是去为非作歹的,只得叫妖术。”
词语解释:操术  拼音:cāo shù
谓所执持的处世主张或工作方法。《荀子·不苟》:“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然也。”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上:“ 陈阳叔 以枢密副使与 介甫 共事,二人操术不同, 介甫 所唱, 阳叔 不深和也。” 宋 李纲 《论君子小人之势》:“君子常退,小人常进,治安之世少而危乱之世多,其故何哉?则操术使之然也。”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使有民族主义者,而其操术不出於谱牒之文,享尝之制,收族聚宗之道,则宗法社会狭小之制以成。”
词语解释:养生术  拼音:yǎng shēng shù
摄养身心使长寿的方法。《明史·隐逸传·杨引》:“尝揭《论语·乡党篇》示人曰:吾教自有养生术,安事偃仰吐纳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宗室诗人》:“晚年慕养生术,每日进食十种,稍茹甘味即哺出,人皆笑其迂,然亦可谅其品矣。” 续范亭 《养生术》诗:“于今才得养生术,柳下学堂不言科。”
词语解释:缩地术  拼音:suō dì shù
见“ 缩地经 ”。
词语解释:缩地经  拼音:suō dì jīng
指缩地的方术。 唐 王建 《闻故人自征戍回》诗:“安得缩地经,忽使在我傍。”亦称“ 缩地术 ”。 明 高启 《题黄大痴天池石辟图》诗:“乃知别有缩地术,坐移胜景来书帷。”参见“ 缩地 ”。
词语解释:化术  拼音:huà shù
教化之道。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仲弓 通於化术, 孔子 明於王道。”
词语解释:三术  拼音:sān shù
(1).三条途径;三种方法或策略。(1)指兼并别国之三术。《荀子·议兵》:“凡兼人者有三术:有以德兼人者,有以力兼人者,有以富兼人者。”(2)谓灭国三术。《穀梁传·宣公十五年》:“灭国有三术:中国谨日,卑国月,夷狄不日。” 范宁 注:“卑国谓附庸之属。 襄 六年传曰:中国日,卑国月,夷狄时,此谓三术。”(3)指人主治国三术。《管子·任法》:“故主有三术。夫爱人不私赏也,恶人不私罚也,置仪设法以度量断者,上主也。爱人而私赏之,恶人而私罚之,倍大臣,离左右,专以其心断者,中主也。臣有所爱而为私赏之,有所恶而为私罚之,倍其公法,损其正心,专听其大臣者,危主也。”(4)指帝道、王道、霸道。《文选·班固〈答宾戏〉》:“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李斯 奋时务而要 始皇 。” 李周翰 注:“三术,谓帝道、王道、霸道。”一说,指王道、霸道、富国强兵之道。《汉书·叙传上》:“ 商鞅 挟三术以钻 孝公 。”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王、霸、富国强兵为三术也。’王,一也;霸,二也;富国强兵,三也。”(5)谓行仁义之三道。《列子·说符》:“昔有昆弟三人,游 齐 鲁 之间,同师而学,进仁义之道而归。其父曰:‘仁义之道若何?’伯曰:‘仁义使我爱身而后名。’仲曰:‘仁义使我杀身以成名。’叔曰:‘仁义使我身名并全。’彼三术相反,而同出於儒。”(6)进忠言之三术。 汉 荀悦 《申鉴·杂言上》:“进忠言有三术:一曰防,二曰救,三曰戒。先其未然谓之防,发而止之谓之救,行而责之谓之戒。”
(2).三种特长。《梁书·王瞻传》:“ 高祖 每称 瞻 有三术:射、棊、酒也。”
词语解释:小术  拼音:xiǎo shù
(1).权谋;小谋略。 汉 刘向 《〈战国策〉序》:“﹝ 始皇 ﹞任刑罚以为治,信小术以为道,遂燔诗书,坑杀儒士。” 唐 李靖 《李卫公问对》卷上:“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
(2).法术、技术之小者。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 汉 丞相 张苍 ,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冷热,皆苦疼痛。见《抱朴子》牢齿之法,早朝叩齿三百下为良;行之数日,即便平愈,今恒持之。此辈小术无损於事,亦可脩也。”《新唐书·李德裕传》:“今所得者,皆迂怪之士,使物淖冰,以小术欺聪明。”《新五代史·司天考一》:“近自司天卜祝小术,不能举其大体,遂为等接之法。”
词语解释:新术  拼音:xīn shù
(1).新路。《文选·谢灵运〈登石门最高顶〉诗》:“来人忘新术,去子惑故蹊。” 李周翰 注:“术、蹊,皆山路。”
(2).新法。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十一章:“其新书分三等:……第二曰新术,以术有法可寻者也。”
词语解释:艺术  拼音:yì shù
亦作“蓺术”。
(1).泛指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术技能。《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 元年,詔 无忌 与议郎 黄景 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李贤 注:“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晋书·艺术传序》:“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 宋 孙奕 《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 后汉 为方术, 魏 为方伎, 晋 艺术焉。” 清 袁枚 《随园随笔·梁陈遗事出〈广异记〉》:“ 庾肩吾 少事 陶先生 ,颇多艺术,尝盛夏会客向空大嘘,气尽成雪。”
(2).特指经术。 清 方苞 《答申谦居书》:“艺术莫难於古文,自 周 以来,各自名家者,仅十数人,则其艰可知也。”
(3).通过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而比现实更有典型性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如文学、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曲艺、建筑等。 清 吴敏树 《与筱岑论文派书》:“文章艺术之有流派,此风气大略之云尔,其间实不必皆相师效。” 毛泽东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在现在世界上,一切文化或文学艺术都是属于一定的阶级,属于一定的政治路线的。”
(4).比喻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 毛泽东 《〈共产党人〉发刊词》:“党创造了坚强的武装部队,因此也就学会了战争的艺术。” 徐怀中 《西线轶事》八:“ 严莉 把管理弟妹们的艺术运用到总机班长的职务上来了。”
(5).谓形象独特优美,内容丰富多采。 丁玲 《韦护》第二章:“她当面诽议 浮生 他们的生活太单调,太不艺术。”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这字写得艺术极了。”
词语解释:天术  拼音:tiān shù
犹天道。《后汉书·隗嚣传》:“盖天为父,地为母;祸福之应,各以事降。 莽 明知之,而冥昧触冒,不顾大忌,诡乱天术,援引史传。”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六:“善教復天术,美词非俗箴。”
词语解释:房术  拼音:fáng shù
见“ 房中术 ”。
词语解释:房中术  拼音:fáng zhōng shù
古代道士、方士关于节欲养生保气之术。《汉书·艺文志》:“房中八家,百八十六卷,房中者,情性之极,至道之际,是以圣王制外乐以禁内情,而为之节文。《传》曰:‘先王之作乐,所以节百事也’,乐而有节,则和平寿考,及迷者弗顾,以生疾而陨性命。”房中八家,其书皆佚,后世方士,造为邪术,总名“房中术”。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房中术》:“今人以邪僻不经之术,如运气、逆流、采战之类,曰‘房中术’。”亦省作“ 房术 ”。 清 褚人穫 《坚瓠五集·戒好色》:“房术误人不少。”
词语解释:要术  拼音:yào shù
(1).重要的策略、方法。《荀子·议兵》:“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议对》:“及 孝武 益明,旁求俊乂,对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斯固选贤要术也。”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一》:“监酒税之法,初无多言。但好醖酒,剩饶人,则沽者众矣,即是要术。”
(2).指方术、学术、创作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或要诀。《后汉书·方术传上·段翳》:“ 段翳 字 元章 , 广汉 新都 人也。习《易经》,明风角……有一生来学,积年,自谓略究要术,辞归乡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神思》:“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
词语解释:囊中术  拼音:náng zhōng shù
指智谋。 宋 辛弃疾 《菩萨蛮·赠张医道服为别,且令馈河豚》词:“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参见“ 囊底才 ”。
词语解释:囊底才  拼音:náng dǐ cái
犹囊底智。 清 钱谦益 《秋日杂诗》之五:“餘智灭 乌丸 ,少试囊底才。”
词语解释:武术  拼音:wǔ shù
(1).军事技术。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庶士倾风,万流仰镜。”
(2).我国民族体育的主要内容之一。运动形式有套路和对抗等。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锻炼身体或自卫御敌的一种方法。其中有的已列入竞技运动项目。如长拳、太极拳、南拳、剑术、刀术、枪术、棍术等。
词语解释:战术  拼音:zhàn shù
(1).作战的策略、方法。《宋书·索虏传论》:“而自 木末 以来,并有贤才狡算,妙识兵权,深通战术。”《太平广记》卷三七一引 唐 李隐 《潇湘录·马举》:“叟曰:‘方今正用兵之时也,公何不求兵机战术,而将御寇讎?’”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五:“战术是关于战斗诸种行动之指导法,战略乃连系配合各种战斗之谓……战术乃实行战略所要求之手段。”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四章:“因为包围敌人是野战军常使的战术。”
(2).比喻在斗争和工作中使用的方法。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但是他的战术依然停留在第一阶段,即并不指出被攻击的人的姓名,只是影射着对方,正像一通没头没脑的谩骂那样。”
词语解释:法术  拼音:fǎ shù
(1).“法”与“术”的合称。 先秦 韩非 认为 商鞅 言“法”, 申不害 言“术”,两人所言皆有所偏,因而主张两者兼用。后因以“法术”指法家之学。《后汉书·班彪传》:“ 汉 兴, 太宗 使 鼂错 导太子以法术, 贾谊 教 梁王 以《诗》《书》。”《晋书·傅玄传》:“近者 魏武 好法术,而天下贵刑名。”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秦始皇 ﹞又渐并兼列国,虽亦召文学,置博士,而终则焚烧《诗》《书》,杀诸生甚众,重任丞相 李斯 ,以法术为治。”参阅《韩非子·定法》《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2).方法;技术。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
(3).旧时方术之士画符驱鬼等所谓神奇变化之术。《晋书·艺术传序》:“诡託近於妖妄,迂诞难可根源,法术纷以多端,变态谆非一绪,真虽存矣,伪亦凭焉。”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农祭》:“如私自设坛,借求雨之名,妄作法术,即以妖言惑众治罪。” 老舍 《四世同堂》三:“近来,他更学着念佛,研究些符咒与法术。”
词语解释:金篦术  拼音:jīn bì shù
治眼病的医术。 唐 刘禹锡 《赠眼医婆罗门僧》诗:“师有金篦术,如何为发蒙?”参见“ 金鎞 ”。
词语解释:金鎞  拼音:jīn pī
亦作“ 金錍 ”。亦作“ 金篦 ”。
(1).古代治眼病的工具。形如箭头,用来刮眼膜。据说可使盲者复明。《涅槃经》卷八:“如目盲人为治目故,造诣良医,是时良医即以金錍决其眼膜。”《周书·张元传》:“其夜,梦见一老公,以金鎞治其祖目。” 唐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金篦空刮眼,镜象未离銓。”《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一回:“只为金篦能刮眼,更将玉尺付君身。”
(2).古代妇女的一种金质首饰。亦可用以梳发。 唐 寒山 《诗》之三五:“罗袖盛梅子,金鎞挑笋芽。”《三国志平话》卷中:“夫人将过带,见一红绒头,用金錍儿挑之,上有詔书。” 明 陆采 《明珠记·会内》:“羞将白髮金篦拢,闷把菱花照病容。”
(3).弹筝用的金属刮板。 元 李唐宾 《望远行》曲:“闷拂银筝,暂也那消停,响瑶阶风韵清…… 高力士 诉与实情,金鎞儿諕的人孤另。”
词语解释:卖术  拼音:mài shù
谓以医卜星相等方术敛钱。《魏书·术艺传·刘灵助》:“﹝ 刘灵助 ﹞好阴阳占卜,而粗疏无赖,常去来 燕 恒 之界,或时负贩,或復劫盗,卖术於市。”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二:“今北人谓卜相之士为巡官。巡官, 唐 、 五代 郡僚之名。或谓以其巡游卖术,故有此称。” 明 陆采 《怀香记·问卜决疑》:“筠帘垂肆四方传,名远。卖术不须多要钱,心坦。”
词语解释:治术  拼音:zhì shù
(1).指驭臣治民之权术。亦泛指治理国家的方法、策略。 汉 王充 《论衡·书解》:“ 韩非 著治术,身下 秦 狱。身且不全,安能辅国?”《隋书·高祖纪上》:“朕君临区宇,深思治术,欲使生人从化,以德代刑。”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七:“ 杨公 又与 赵学士 秉文 ,共集自古治术,分门类,号《君臣政要》,为一编进之。”
(2).指医术。 清 顾炎武 《钱生肃润之父出示所辑方书》诗:“ 和 扁 日以遥,治术多瞀乱。”
词语解释:王阳术  拼音:wáng yáng shù
谓自作黄金以给用。 南朝 齐 王融 《谢敕赐米启》:“臣无 王阳 之术, 计然 之智,不能负粟百里,分地一廛。”参见“ 王阳金 ”。
词语解释:王阳金  拼音:wáng yáng jīn
《汉书·王吉传》:“自 吉 ( 王子阳 )至 崇 ……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而无金银锦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不畜积餘财。去位家居,亦布衣蔬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故俗传‘ 王阳 能作黄金。’” 颜师古 注:“以其无所求取,不营产业而车服鲜明,故谓自作黄金以给用。”后以“王阳金”喻供车服之资。 宋 张耒 《送梅子明通判馀杭》诗:“借问太守谁, 子云 蜀 名儒。家有 王阳 金,清商奏簫竽。” 清 袁枚 《读史杂诗》之六:“一笑 王阳 金不化,‘三君’容易‘八厨’难。”
词语解释:纵横术  拼音:zòng héng shù
指以辩才陈述利害、游涚君主的方法。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一》:“ 建元 元年冬十月,詔举贤良方正,丞相 卫綰 奏所举贤良或治刑名纵横之术,乱国政,罢之。” 唐 刘全白 《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 李白 ﹞性倜儻,好纵横术,善赋诗,才调逸迈。” 清 黄鷟来 《咏怀》之十五:“陋彼纵横术,揣摩独《阴符》。”参见“ 纵横家 ”。
词语解释:纵横家  拼音:zòng héng jiā
战国 时期一批从事政治活动的谋士,以审察时势、陈明利害的方法,以“合纵”、“连横”的主张,游说列国君主,对当时形势有一定影响,其代表人物为 苏秦 、 张仪 。 苏秦 主张合纵,合 山 东六国之力以抗 秦 。 张仪 主张连横,说六国以事 秦 。当时谋士一般分属合纵、连横两派,《汉书·艺文志》列为“九流”之一。后因称凭辩才进行政治活动者为“緃横家”。《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 张仪 者, 魏 人,与 苏秦 俱事 鬼谷先生 ” 胡三省 注引 汉 应劭 《风俗通》:“ 鬼谷先生 , 六国 时纵横家。”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八篇:“盖 吴 蓄深谋,偏好策士,故文辩之士,亦常有纵横家遗风。”
词语解释:腾化术  拼音:téng huà shù
升天成仙之术。 晋 陶潜 《形赠影》诗:“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復疑。” 金 元好问 《杂诗》之五:“我无腾化术,帝乡不可期。”
词语解释:上术  拼音:shàng shù
良谋。《后汉书·梁统传论》:“匡朝卹患,未闻上术,憔悴之音,载謡人口。” 南朝 陈后主 《追封吴明彻诏》:“ 李陵 矢竭,不免请降; 于禁 水涨,犹且生获。固知用兵上术,世罕其人。”
词语解释:国术  拼音:guó shù
指我国传统的武术。 巴金 《雪》:“国乐之后是国术。一个强壮的汉子裸着上身出来打几套拳。另一个穿短打的耍了一回刀。”
词语解释:雾术  拼音:wù shù
云中之路。 唐 王勃 《七夕赋》:“跃麟轩於雾术,褰羽斾於星桥。” 唐 王勃 《八仙径》诗:“援萝窥雾术,攀桂俯云阡。”
词语解释:家术  拼音:jiā shù
家传的方术。《后汉书·方术传上·李南》:“ 李南 字 孝山 , 丹阳 句容 人也。少篤学,明於风角…… 南 女亦晓家术,为 由拳县 人妻。”
词语解释:知术  拼音:zhī shù
才智方略。《战国策·魏策一》:“而羣臣之知术也,如是其同耶?” 宋 王安石 《谢知制诰启》:“文章足以润色,知术足以讨论。”
词语解释:鹊术  拼音:què shù
古代名医 扁鹊 的医术。 唐 张鷟 《太医令张仲善处方进药加三味与古方不同断绞不伏云病状合加此味仰正处分》:“圣躬述谴,谨按名方,肃奉龙颜,须穷 鹊 术。”
词语解释:衢术  拼音:qú shù
道路。 明 陈子龙 《封给谏歙姚公八十寿序》:“先生虽以魁垒闻天下,而好行其德,修掩骼之令,广祝网之仁,治衢术,筑桥梁。”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圣谕》:“今观衢术之交,绣窻綺席,曳罗衬锦,累褥重裀,而鶉结者尚次诸涂,彼何有於桑?”
词语解释:浅术  拼音:qiǎn shù
粗浅的道术;小技。《列子·仲尼》:“非吾浅术所能已也,无所由而常生者道也。”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清 任泰学 《质疑》:“及至言数之文,败讳言浅术,不敢用五行家言。”
词语解释:海术  拼音:hǎi shù
动物名。常栖于水中。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动》:“ 南海 有水族,前左脚长,前右脚短。口在胁傍背上,常以左脚捉物,置於右脚,右脚中有齿嚼之,方内於口。大三尺餘,其声术术,南人呼为海术。”术,一本作“ 术 ”。
词语解释:四术  拼音:sì shù
(1).诗、书、礼、乐四种经术。《礼记·王制》:“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宋书·文帝纪》:“故詔以三德,崇以四术,用能纳诸义方,致之轨度。”《通典·选举一》:“诗、书、礼、乐,谓之四术。四术既修,九年大成。”
(2).治国的四种方法。《尸子·治天下》:“治天下有四术。一曰忠爱,二曰无私,三曰用贤,四曰度量。”一说指忠爱、无私、用贤、简能。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治道·四术》
(3).指四方的通道。《文选·左思〈咏史〉诗之四》:“冠盖荫四术,朱轮竟长衢。” 李善 注引《广雅》:“术,道也。”
词语解释:苍术  拼音:cāng zhú
多年生草本植物,秋天开白色或淡红色的花,嫩苗可以吃,根肥大,可入药。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术》:“苍术,山蓟也,处处山中有之……根如老薑之状,苍黑色,肉白有油膏。”
词语解释:王术  拼音:wáng shù
王者治理天下的方略。《吕氏春秋·谕大》:“ 薄 疑説 卫嗣君 以王术。”《汉书·枚乘传》:“ 汤 武 之土不过百里,上不絶三光之明,下不伤百姓之心者,有王术也。” 宋 王安石 《寓言》诗之三:“ 周公 歌《七月》,耕稼乃王术。”
词语解释:横术  拼音:héng shù
(1).大道,大路。《汉书·燕剌王刘旦传》:“归空城兮,狗不吠,鸡不鸣,横术何广广兮,固知国中之无人!”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术,道路也。”
(2).横于道旁。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彫臺绣户,当衢横术。”
词语解释:命术  拼音:mìng shù
(1).算命之术。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七:“ 刘童子 者,幼瞽,善声骨及命术。”《宋史·洪彦昇传》:“请禁士大夫毋语命术,毋习释教。”
(2).肾的别名。《云笈七籤》卷五六:“肾乃命门,名曰命术。”
词语解释:松术  拼音:sōng shù
松实和术。古人认为食之可长生。《南史·隐逸传上·宗测》:“量腹而进松术,度形而衣薜萝。”《北史·艺术传上·由吾道荣》:“ 道荣 仍归本郡,隐於 瑯琊山 中,辟穀饵松术茯苓,求长生之秘。” 宋 赞宁 等《宋高僧传·读诵·慧悟》:“隐 太白山 中,持诵《华严经》,服饵松术。”
词语解释:枕中术  拼音:zhěn zhōng shù
藏在枕中的秘术。 唐 于鹄 《题服柏先生》诗:“仍闻枕中术,曾授 汉 淮王 。”参见“ 枕中鸿寳 ”。
词语解释:枕中鸿宝  拼音:zhěn zhōng hóng bǎo
《汉书·刘向传》:"上(宣帝)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寶》《苑秘书》。书言神仙使鬼物为金之术,及邹衍重道延命方,世人莫见。"颜师古注:"《鸿寶》《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録之不漏泄也。"后泛指珍秘的书籍。
词语解释:杂术  拼音:zá shù
(1).犹言各派学说。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诸子》:“ 尸佼 兼总於杂术,青史曲缀以街谈。” 周振甫 注:“兼总杂术:是杂家的特色,所谓‘兼儒 墨 ,合名法’。”
(2).指医、卜、星、相之术。 清 黄宗羲 《陈令升先生传》:“先生於书画古奇器,赏鉴无不精絶,而青乌、《素问》、龟卜杂术,皆能言其理。”
词语解释:邪术  拼音:xié shù
不正当的方术;妖术。《晏子春秋·外篇下一》:“积财不能赡其乐,繁饰邪术以营世君,盛为声乐以淫愚其民。”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左道邪术,假託鬼怪者,谓之通灵神人。”《花月痕》第四八回:“ 剑秋 、 小岑 起先道是妖妇有些邪术。” 巴金 《长生塔》:“他们一定在暗中用邪术诅咒皇帝。”
词语解释:鸿宝术  拼音:hóng bǎo shù
指道教修仙炼丹之术。 宋 徐铉 《赠王贞素先生》诗:“道祕未传鸿宝术,院深时听步虚声。”
词语解释:权术  拼音:quán shù
权谋;手段。《尹文子·大道下》:“奇者,权术是也;以权术用兵,万物所不能敌。” 宋 叶适 《宝谟阁待制知隆兴府徐公墓志铭》:“三代圣王,有至诚而无权术。”《明史·陈友谅传》:“ 友谅 性雄猜,好以权术驭下。”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二十:“现在,革命兴起, 清 朝垂危,正是他玩弄权术的绝好机会。”
词语解释:遁形术  拼音:dùn xíng shù
古代方士所称隐蔽自己使人目不能见到的法术。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传记载剑侠事甚多,其有无不可知,大率与遁形术相表里。”
词语解释:练形术  拼音:liàn xíng shù
道教谓修炼形体,以期脱胎换骨,位登仙品。《南史·刘劭传》:“时道士 范材 修练形术,是岁自言死期,如期而死。”
词语解释:黄帝术  拼音:huáng dì shù
道家的炼丹术。道家以 黄帝 为始祖,故称。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三:“ 黄帝 术,玄妙美金花。”
词语解释:北海术  拼音:běi hǎi shù
能使人与死者相见的法术。《文选·潘岳〈悼亡〉诗》:“我慙北海术,尔无帝女灵。” 李善 注引《列异传》:“ 北海 营陵 有道人,能使人与死者相见。同郡人妇死已数年,闻而往见之曰:‘愿令我一见死人,不恨。’遂教其见之。於是与妇人相见,言语悲喜,恩情如生。”
共270,分4页显示   1  2  3  4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