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首字词组
札翰札疠札青札记札工札眼札伤札丧
札札札缚札荒札抹札帙札稿札子札足
札瘥札裹札饬札撒札客札诲札合札厉
札书札瘟札闼洪休札船札手舞脚札萨克札尔札付
札吏札函札牍札嘴札实札费札委札住
札文札鼓札蠹徽销札字札萨札手风札地 

词语解释:札翰  拼音:zhá hàn
(1).书信。《魏书·夏侯道迁传》:“ 道迁 虽学不渊洽,而歷览书史,闲习尺牘,札翰往还,甚有意理。” 唐 杜甫 《送韦十六评事充同谷防御判官》诗:“题诗得秀句,札翰时相投。”
(2).指奏折。《旧唐书·宇文融传》:“遂命百司长吏,方州岳牧,僉议都堂,广徵异见。羣词盈於札翰,环省弥于旬日,庶广朕意,岂以为劳,稽众考言,谓斯折衷。”
(3).泛指文章书画等。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务尚》:“ 萧诚 自务札翰, 李邕 恒自言别书…… 萧 疾其掩己,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翫,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 宋 苏轼 《答言上人》:“比日法体佳胜,札翰愈精健,诗必称是,不蒙见示何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五俗字》:“书字有俗体,一律不可復改者,如冲、凉、况、减、决五字,悉以水为冫(笔陵切,与冰同),虽士人札翰亦然。”
词语解释:札札  拼音:zhá zhá
(1).象声词。《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唐 柳宗元 《田家》诗之一:“札札耒耜声,飞飞来乌鳶。” 宋 梅尧臣 《促织》诗:“札札草间鸣,促促机上声。” 清 恽敬 《释蟪蛄》:“﹝螓﹞似蜺而小,青赤色,其声札札。”
(2).迭音词缀。表示程度深。 茅盾 《虹》九:“ 梅女士 低了头看自己的脚尖,心里乱札札地,辨不出是快意呢还是感慨。” 茅盾 《秋收》一:“ 老通宝 听得明白……他心里乱札札地又惊又喜。”
词语解释:札瘥  拼音:zhá chài
因疫疠、疾病而死。《左传·昭公十九年》:“ 郑国 不天,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天昬,今又丧我先大夫 偃 。” 杜预 注:“大死曰札,小疫曰瘥。” 孔颖达 疏:“﹝札、瘥、夭、昬﹞揔説诸死,连言之耳。”《晋书·简文三子传赞》:“帝子分封,婴此鞠凶。札瘥继及,祸难仍鐘。”《旧唐书·文宗纪下》:“如闻诸道水旱害人,疾疫相继,宵旰罪己,兴寝疚怀。今长吏奏申,札瘥尤甚。”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奉懿旨撰》诗之二三:“民无札瘥者,厚泽敷羣情。” 明 归有光 《蠲贷呈子》:“当凶荒札瘥之餘,百姓嗷嗷,谓当以王命施惠,家赐户益之,犹不能济,而反从而浚削之,民命穷矣。” 章炳麟 《訄书·辨乐》:“此虽朴鄙,其翕张俛仰,因阳气以达物,使民不啙窳札瘥,足也。”
词语解释:札书  拼音:zhá shū
(1).牒,公文。《墨子·号令》:“札书得,必谨案视参食者。”
(2).指写在简牒之上。《墨子·杂守》:“民相恶,若议吏;吏所解,皆札书藏之,以须告之至,以参验之。”
(3).简策。《史记·封禅书》:“ 卿 ( 公孙卿 )有札书曰:‘ 黄帝 得寳鼎 宛胊 ,问於 鬼臾区 ……’ 卿 因 所忠 欲奏之。 所忠 视其书不经,疑其妄书。”
词语解释:札吏  拼音:zhá lì
旧时官府撰拟公文的吏员。 唐 皮日休 《二游诗·徐诗》:“宣毫利若风,剡纸光与月,札吏指欲胼,万通排未闋。”
词语解释:札文  拼音:zhá wén
同“劄文”。
即札付。
词语解释:劄文  拼音:zhā wén
即札付。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公牍序》:“公牘之体,曰奏疏,下告上之辞也;曰咨文,平等相告者也;其虽平等而稍示不敢与抗者,则曰咨呈;曰札文,曰批答,上行下之辞也。”
词语解释:札疠  拼音:zhá lì
见“ 札厉 ”。
词语解释:札厉  拼音:zhá lì
亦作“ 札癘 ”。 因瘟疫而死亡。《列子·汤问》:“土气和,亡札厉。” 殷敬顺 释文:“札厉,疫死也。” 宋 苏轼 《睡乡记》:“睡乡之境……其土平夷广大,无东西南北;其人安恬舒适,无疾痛札癘。” 宋 秦观 《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吾州更饥歉札癘之后, 程公 实抚养而教诲之。”
词语解释:札缚
结扎;捆缚
词语解释:札裹
收拾;打扮
词语解释:札瘟
因疫疠、疾病而死
词语解释:札函
奏折
词语解释:札鼓  拼音:zhá gǔ
古乐器名。为 元 代宴会时用的一种鼓。《元史·礼乐志五》:“札鼓,制如杖鼓而小,左持而右击之。”参见“ 杖鼓 ”。
词语解释:杖鼓  拼音:zhàng gǔ
鼓名,打击乐器。《新唐书·礼乐志十二》:“革有杖鼓、第二鼓、第三鼓、腰鼓、大鼓。”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 唐 之杖鼓,本谓之‘两杖鼓’,两头皆用杖,今之杖鼓一头以手拊之,则 唐 之‘汉震第二鼓’也。”《元史·礼乐志五》:“杖鼓,制以木为匡,细腰,上施五綵绣带,右击以杖,左拍以手。”
词语解释:札青  拼音:zhá qīng
同“劄青”。
在手臂上刺上图案花纹,用颜色涂之。
词语解释:劄青  拼音:zhā qīng
在手臂上刺上图案花纹,用颜色涂之。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二·张安贫儿镂臂文》:“鏤臂或谓之札青。”
词语解释:札荒  拼音:zhá huāng
瘟疫与灾荒。《周礼·春官·司服》“其齐服有玄端、素端” 汉 郑玄 注:“士齐有素端者,亦为札荒有所祷请,变素服。言素端者,明异制。”
词语解释:札饬  拼音:zhá chì
(1).写信训斥。一般用于长辈对晚辈。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吾父见书怒甚……遂札飭余曰:‘汝妇背夫借债,谗谤小叔,且称姑曰令堂,翁曰老人,悖憀之甚!’”
(2).旧时官府上级对下级发文训示。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当经 薛大臣 札飭 上海道 ,传諭 美国 在 沪 之领事。” 杨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记》第八章第二节:“仰内务部会同军务部,出示晓諭,并札飭所属,切实调查,无论何处何人招兵,须确係有公文。”
(3).指旧时官府上级对下级的训示公文。《冷眼观》第十三回:“﹝制臺﹞説着就随手拿过一张札飭来,指着那官衔道:‘这 两湖 总督部堂 张 ,就是兄弟。’”
词语解释:札闼洪休  拼音:zhá tà hóng xiū
《宋稗类钞·文苑》:“ 宋景文 修 唐 史好以艰深之句, 欧公 思所以讽之。一日大书其壁曰:‘宵寐非禎,札闥洪休。’ 宋 见之曰:‘非夜梦不祥,题门大吉耶?何必求异如此。’”后用以嘲人作文用语故作艰深古奥。
词语解释:札牍  拼音:zhá dú
札与牍都是古代书写用的小木片,因借指簿册。 唐 柳宗元 《骂尸虫文》:“尸虫,汝曷不自形其形……潜窥默听兮,导人为非;冥持札牘兮,摇动祸机。”
词语解释:札蠹徽销  拼音:zhá dù huī xiāo
文稿蠹蚀,琴音沉寂。谓物在人亡。
词语解释:札记  拼音:zhá jì
(1).读书时摘记的要点、心得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古称小木简为札,条记于札,故称。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是故绳綫联贯谓之经,簿书记事谓之专,比竹成册谓之仑,各从其质以为之名,亦犹古言‘方策’,汉言‘尺牘’,今言‘札记’矣。”如: 清 姜宸英 有《湛园札记》、 卢文弨 有《锺山札记》等。
(2).指记录读书时的心得,体会。 清 王筠 《菉友肊说》:“或学而有得,或思而有得,輒札记之。”
词语解释:札抹  拼音:zhá mǒ
犹缠束。《西游记》第四三回:“好和尚,脱了褊衫,札抹了手脚,轮着降妖宝杖,扑的一声,分开水路,钻入波中。”
词语解释:札撒  拼音:zhá sā
蒙语的音译。意为法令。《元朝秘史》释为“法度”、“军法”。亦有“法律”、“条例”、“政治”等义。 南宋 嘉泰 二年(公元1202年),蒙古部始有札撒。 开禧 二年(公元1206年), 蒙古汗国 建立后,渐趋完备,设专人执掌,立“青册”,以 畏兀儿 字记蒙古语,逐渐演变为成文法,称“札撒大典”。每逢新汗即位、诸王集会、军队调动等国家大事,均聚众颁读,按律遵行。在现代蒙古语中,此词只有“政权”、“政务”、“政府”等义。《元史·大宗纪》:“秋八月己未……始立朝仪,皇族尊属皆拜。颁大札撒。”
词语解释:札船  拼音:zhá chuán
一种用桨划行的船。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夹板船札船》:“ 高拱乾 《臺湾府志》云:‘ 荷兰 船最大,用板两层…… 广南 创为小船,曰札船,驾巨礮於上,攻夹板船底,底破即沉, 荷兰 甚畏之……’《皇朝通考·四裔考·安南》云:‘札船无首尾,轻捷异常,盖操楫而行,恃人力者。’”
词语解释:札嘴  拼音:zhá zuǐ
太平军 中口语。矛的枪头。《太平天囯资料·清朝档案与一般记载·虏在目中》:“贼谓枪头为‘札嘴’。用竹竿长一丈二尺,逐节用火炙过,将札嘴安於竿首。”
词语解释:札字  拼音:zhá zì
犹便函。《儒林外史》第五三回:“ 陈木南 写了个札字,叫长随拿到国公府向 徐九公子 借了二百两银子。”
词语解释:札工  拼音:zhá gōng
抗战时期,边区农村劳动互助组织形式之一。多由当地农民和外来短工组成,人数多少不一,在农忙季节很起作用。
词语解释:札帙  拼音:zhá zhì
犹书函、书套。 宋 周必大 《正月三日雨中小集迭岫阁·答胡伯信》诗:“千钟但使尊中满,札帙从教案上开。”
词语解释:札客  拼音:zhá kè
同“劄客”。
不呼自来以演唱佐酒的下等妓女。
词语解释:劄客  拼音:zhā kè
不呼自来以演唱佐酒的下等妓女。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饮食果子》:“又有下等妓女,不呼自来,筵前歌唱,临时以些小钱物赠之而去,谓之‘札客’,亦谓之‘打酒坐’。”
词语解释:札手舞脚  拼音:zhá shǒu wǔ jiǎo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明 无名氏 《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词语解释:札实  拼音:zhá shí
(1).牢靠,稳固。 元 郑光祖 《梧桐树·题情》套曲:“痴心枉做千年调,不札实似风竹摇,无投奔似风絮飘。”
(2).确实。 严亭亭 《礼物》:“这种情况说明,他札实喜欢我们寨子啰!”
词语解释:札萨  拼音:zhá sà
原 西藏 地方政府官员品级名。源自蒙古语札萨克(执政官)。 清 代沿用于 西藏 。起初地位高于噶伦,后降至噶伦以下而略高于四品。其中有僧有俗,按惯例僧官札萨列于俗官札萨之前。
词语解释:札眼  拼音:zhá yǎn
同“劄眼”。
眨眼。喻时间极短。
词语解释:劄眼  拼音:zhā yǎn
眨眼。喻时间极短。《朱子全书》卷四三:“且説世间甚物事似人心危,且如一日之间内,而思虑外,而应接千变万化,札眼中便走失了,札眼中便有千里万里之远。”
词语解释:札稿  拼音:zhá gǎo
犹文稿。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史可法》:“ 乾隆 四十二年,侍郎 彭元瑞 以所得 史公 画像及其札稿合卷进呈。”
词语解释:札诲  拼音:zhá huì
谓赐函教诲。旧时书信套语。《歧路灯》第八六回:“往者侄以侥幸联捷,曾由都门寄奉乡会硃卷四本,到今未获札诲。”
词语解释:札萨克  拼音:zhá sà kè
蒙语的音译。源出“札撒”一词,意为“支配者”、“尊长”。 清 代 蒙古 地区旗长的称呼。内属 蒙古 各旗一般不设,外藩 蒙古 各旗由 清 政府就旗内王公中委派一人充任,直隶理藩院,受中央监督。解放后只保留旗的称谓,相当于县,取消札萨克,设旗长。《清史稿·兵志一》:“ 内外蒙古 之兵,设旗编次,略同内八旗。每旗设札萨克一人,汗、王、贝勒、贝子、公、台吉为之。”
词语解释:札费  拼音:zhá fèi
给送委任札子的差人的赏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一回:“今日委了营务处的差使,打发人到我这里来,借了五十元银去做札费。我已经差帖道喜去了。”
词语解释:札手风  拼音:zhá shǒu fēng
手张开而不能自由伸缩的一种病。亦比喻醉态。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你着那些札手风乔人酒量浅,他喫不的一谜里瀽。”札,一本作“ 查 ”。
词语解释:札伤  拼音:zhá shāng
指灾害。《列子·黄帝》:“字育常时,年穀常丰,而土无札伤,人无夭恶,物无疵厉,鬼无灵响焉。”
词语解释:札子  拼音:zhá zǐ
(1).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上呈文书。用于向皇帝或长官进言议事。《水浒传》第十六回:“ 梁中书 道:‘我有心要抬举你,这献生辰纲的札子内,另修一封书在中间,太师面前重重保你,受道敕命回来。’”如: 宋 王安石 有上皇帝的《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2).古代官方公文中的下行文书。用于发指示或委职派差。 清 遯庐 《童子军·警鼓》:“我那县太爷,奉了本府大人的札子,説是民间私设的学堂,一概不准学习兵操,仰该县一律禁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不到十来天工夫,他便接连着奉了两个札子,委了筹防局的提调与及山货局的会办了。”
(3).乐器名。 宋 周密 《武林旧事·乾淳教坊》:“马后乐:拍扳, 吴兴祖 ……札子, 孟清 、 时世俊 。”
词语解释:札合  拼音:zhá hé
把分散的东西捆在一起。 清 陈天华 《猛回头》:“﹝番王﹞把十九个儿子都喊到面前,每人赐一枝箭,叫把一枝箭折断就折断了;又叫把十九枝箭札合起来,就不能折断半毫。”
词语解释:札尔  拼音:zhá ěr
俄 沙皇。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大俄罗斯 之札尔,有兵刃炮火,政治之上,能辖大区,行大业。”
词语解释:札委  拼音:zhá wěi
旧时官府委派差使的公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昨日 晋 抚在 石家庄 忽来札委一件,词意颇近专制。”
词语解释:札地  拼音:zhá dì
同“劄地”。
落实,解决。
词语解释:劄地  拼音:zhā dì
落实,解决。《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道:‘大官人,虽然你説五件事都全,我知道还有一件事打搅,也多是札地不得。’”
词语解释:札丧  拼音:zhá sàng
因疫病死亡。《周礼·地官·司市》:“国凶荒札丧,则市无征而作布。” 贾公彦 疏:“札谓疫病,丧谓死丧。” 唐 独孤及 《唐故太子宾客平原郡开国公张公遗爱碑颂》:“是岁也, 三吴 飢民相食,厉鬼出行,札丧毒痡, 淮 湖 之境,骼胔成岳。”
词语解释:札足  拼音:zhá zú
缠足。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双行缠》:“乐府‘双行缠’,盖妇人以衬袜中者,即今俗谈裹脚也。 唐 以前妇人,未知札足,势必用此。”
词语解释:札厉  拼音:zhá lì
亦作“ 札癘 ”。 因瘟疫而死亡。《列子·汤问》:“土气和,亡札厉。” 殷敬顺 释文:“札厉,疫死也。” 宋 苏轼 《睡乡记》:“睡乡之境……其土平夷广大,无东西南北;其人安恬舒适,无疾痛札癘。” 宋 秦观 《越州请立程给事祠堂状》:“吾州更饥歉札癘之后, 程公 实抚养而教诲之。”
词语解释:札付  拼音:zhá fù
(1).官府上行下的文书,多指手谕。《水浒传》第十七回:“且説 济州 府尹自从受了 北京 大名府 留守司 梁中书 札付,每日理论不下。”《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今有 南雄府 府尹札付来报军情:有一强人……打家刼舍,杀人放火,百姓遭殃。”
(2).指谕示、命令。《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 南雄府 府尹……札付巡检,火速带领所管一干人马,关领军器,前去收捕,毋得迟误。”
词语解释:札住  拼音:zhá zhù
驻扎。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训练伍壮》:“左军分五保于左方高阜处札住,右军分五保于右方高阜处札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