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共18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末字词组
天末林末青苹末豪末正末流末舞末去本趋末
木末月末是末宾末巅末浅末舍本求末去本就末
毫末抑末周末纤末支末淫末舍本逐末重本抑末
本末尘末农末云末丰末朝末荒末重本轻末
苹末树末篇末初末暮末首末芥末锯末
逐末浮末风末季末标末发末茶末锉末
秋末衰末枝末微末丝末香末莩末限末
始末叔末粉末疏末底末壤末切末降本流末
百末趋末临末橦末年末雪末节末价末
弩末颠末夸末琐末多末卷末舍本从末锥刀之末

词语解释:天末  拼音:tiān mò
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词语解释:木末  拼音:mù mò
树梢。《楚辞·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 汉 张衡 《西京赋》:“陵重巘,猎昆駼,杪木末,擭獑猢。” 南朝 梁 刘孝标 《东阳金华山栖志》:“夫鸟居山上,层巢木末;鱼潜渊下,窟穴泥沙。” 明 王守仁 《宏上人所蓄秋山图》诗:“仙槎影没银汉远,木末芙蓉为谁剪?” 清 郑珍 《江边老叟诗》:“君不见壬寅 松滋 决七口,閭殫为江大波吼;北风三日更不休,十室登船九翻覆。老夫无船上木末,稚子衰妻復何有!”
词语解释:毫末  拼音:háo mò
(1).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老子》:“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臺,起於累土。” 南朝 梁 任昉 《刘先生夫人墓志》:“参差 孔 树,毫末成拱。” 宋 司马光 《和聂之美讽古》之二:“如何毫末利, 管 鲍 亦相欺?” 邹韬奋 《我们对于国事的态度和主张》:“过去政府虽有所惩治,然仅窃钩者诛耳,神奸巨猾,未损毫末。”
(2).指笔端。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岷山沲江图画十韵》之二:“岭雁随毫末,川蜺饮练光。” 仇兆鳌 注:“毫末,谓画笔。练光,谓画绢。” 宋 苏轼 《书王定国所藏〈烟江迭嶂图〉》诗:“使君何从得此本,点缀毫末分清妍。”
词语解释:本末  拼音:běn mò
(1).树木的下部与上部。 汉 马融 《长笛赋》:“逮乎其上,匍匐伐取,挑截本末,规摹彠矩。” 唐 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2).始末,原委。《左传·庄公六年》:“夫能固位者,必度其本末,而后立衷焉。” 杜预 注:“本末,终始也。” 汉 王充 《论衡·正说》:“儒者説五经,多失其实。前儒不见本末,空生虚説。”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四:“奴既醒,唤问之,见事已露,遂具説本末。”《北史·魏拓拔恂传》:“尚书表收 彪 赴 洛 ,会赦,遂不穷其本末。”《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 元礼 把六个同年及从人受害本末,细细与 舒有庆 説知。”
(3).主次,先后。《荀子·富国》:“故 禹 十年水, 汤 七年旱,而天下无菜色者,十年之后,年穀復熟,而陈积有餘,是无它故焉,知本末源流之谓也。” 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君孤立於上,臣弄权於下,本末不能相御,身手不能相使,由是天下鼎沸,姦凶并争。”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选官习行逐司事务札子》:“自一事已上,本末次第,使更制之前,习勒已定,则命出之日,但在奉行而已。” 郭沫若 《满江红·二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词:“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联本末,三大革命增凭障。”
(4).指农业和工商业。《史记·孝文本纪》:“今勤身从事而有租税之赋,是为本末者毋以异,其于劝农之道未备。”《后汉书·王符传》:“本末不足相供,则民安得不飢寒!”
(5).指仁义和法制。 汉 贾谊 《过秦论下》:“故 周 王序得其道,千餘载不絶, 秦 本末并失,故不能长。”
词语解释:苹末  拼音:píng mò
(1).苹的叶尖。指风所起处。语出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 唐 李峤 《风》诗:“落日生苹末,摇扬徧远林。”
(2).风起则苹叶动,故亦用为微风的代称。 南朝 梁 庾肩吾 《团扇铭》:“清逾苹末,莹等寒泉。”
词语解释:逐末  拼音:zhú mò
指经商。古以农业为本务,商贾为末务,故称。《汉书·食货志下》:“民心动摇,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平,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钱。”《晋书·熊远传》:“自丧乱以来,农桑不修,游食者多,皆由去本逐末故也。” 宋 梅尧臣 《送张圣民学士知登州》诗:“良民皆逐末,兹事谁用长?” 清 何琇 《樵香小记·屠者以骨革纳官》:“使利薄而民不趍,所以抑逐末之业,而省无故之杀。”
词语解释:秋末  拼音:qiū mò
暮秋。《太平御览》卷二五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九月季秋亦曰暮秋、秋末、暮商、季商、杪秋。”《南齐书·周颙传》:“ 文惠太子 问 顒 :‘菜食何味最胜?’ 顒 曰:‘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宋史·外国传四·交阯》:“去岁秋末抵 交州 境, 桓 遣牙内都指挥使 丁承正 等以船九艘、卒三百人至 太平军 来迎。”
词语解释:始末  拼音:shǐ mò
(1).始终,首尾。《晋书·谢安传》:“ 安 虽受朝寄,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 唐 刘知几 《史通·浮词》:“夫人枢机之发,亹亹不穷,必有徐音足句,为其始末。”
(2).首尾经过;底细。《梁书·徐勉传》:“既立墅舍,以乖旧业,陈其始末,无愧怀抱。”《新唐书·武平一传》:“ 日用 谢曰:‘吾不知,君能知乎?’ 平一 条举始末,无留语。”《红楼梦》第一二○回:“ 贾政 昨晚也知 巧姐 的始末。”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七:“ 李四爷 见到 祈老人 ,像见了亲弟兄,把前前后后,始末根由,一口气都说了出来。”
(3).犹生平。 宋 叶适 《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 枏 録公始末如此,题曰‘歷官次序’,来求铭,而其行事闕焉。”《四库全书总目·杂家五·石林燕语十卷考异一卷》“故 汪应辰 尝作《石林燕语辨》而 成都 宇文绍奕 亦作考异以纠之”原注:“案: 绍奕 始末无考。 嘉定 中有枢密使 宇文绍节 ,疑其昆弟。”
词语解释:百末  拼音:bǎi mò
各种花草的粉末。亦借指百末美酒。《汉书·礼乐志》:“百末旨酒布兰生。” 颜师古 注:“百末,百草华之末也。” 唐 李纾 《兴圣酌献》诗:“泰尊始献,百末重觴。” 清 钱谦益 《采花酿酒歌示河东君》:“ 汉 家百末歌郊祀, 楚 人柱酒朝 东皇 。”
词语解释:弩末  拼音:nǔ mò
(1).强弩之末。比喻力量已趋衰弱。 黄人 《〈钱牧斋文钞〉序》:“起视斯文之坛坫,七子已成弩末。” 周实 《痛哭》诗之一:“弩末已无穿縞力,刀头休作赐环恩。”
(2).喻馀暇,馀力。 明 胡应麟 《诗薮·宋》:“彼训詁六经,业已併兼千古,弩末刃餘,復暇及此,才岂易企!”
(3).喻事情接近尾声的时候。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当她的船箭一般驶过去时,馀音还嫋嫋的在我们耳际,使我们倾听而向往。想不到在弩末的游踪里,还能领略到这样的清歌!”
词语解释:林末  拼音:lín mò
林梢。 南朝 梁 王台卿 《山池应令》诗:“石幽衔细草,林末度横柯。” 唐 姚合 《游杏溪兰若》诗:“戏狖跳林末,高僧住石间。”
词语解释:月末  拼音:yuè mò
一个月的最后几天。《荀子·礼论》“月朝卜日,月夕卜宅” 唐 杨倞 注:“月夕,月末也。” 唐 白居易 《戊申岁暮咏怀》之一:“穷冬月末两三日,半百年过六七时。” 宋 司马光 《资治通鉴考异·梁纪下》:“今移於月末。”
词语解释:抑末  拼音:yì mò
(1).谓抑制商贾。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凡为治之大体,莫善於抑末而务本。”《宋书·武帝纪中》:“公抑末敦本,务农重积。”
(2).《论语·子张》:“ 子夏 之门人小子,当洒埽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言 子夏 弟子,但对宾客、修威仪礼节之事则可,然此但是人之末事耳,不可无其本。”后因以“抑末”指末事。 清 王韬 《择友说》:“呜呼!论交在今日抑末矣。”亦指卑微。 梁启超 《论立法权》第二节:“然 汉 制有议郎,有博士,专司讨议。但其秩抑末,其权抑微矣。”
词语解释:尘末  拼音:chén mò
犹言尘埃;微末。 晋 王嘉 《拾遗记·晋时事》:“﹝ 石崇 ﹞又屑沉水之香,如尘末,布象牀上,使所爱者践之。”《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詎其荷瞂尘末,皆是 白起 ,操牘事始,必非 鲁连 邪?” 唐 孟郊 《题从叔述灵岩山壁》诗:“远念尘末宗,未疏俗间名。”
词语解释:树末  拼音:shù mò
树梢。 唐 李频 《江上居寄山中客》诗:“残云收树末,返照落江源。” 元 贡奎 《郊行》诗:“树末炊烟緑,人家住涧西。”
词语解释:浮末  拼音:fú mò
旧指工商行业。古代以农为本,工商为末,以其追逐浮利,故称。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今察 洛阳 ,浮末者什於农夫,虚伪游手者什於浮末。”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至於季世,官失佃课之制,私务浮末之业,生穀之道不广,而游食之徒滋多。” 宋 司马光 《稷下赋》:“诚能拨去浮末,敦明本初,修先王之典礼,践大圣之规模。”
词语解释:衰末  拼音:shuāi mò
衰落微末。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自后衰末之为乐也,其物不真,其器不固,其制不信。” 唐 刘言史 《初下东周赠孟郊》诗:“惭将衰末分,高栖喧世名。”
词语解释:叔末  拼音:shū mò
衰亡的时代。《后汉书·党锢传序》:“叔末浇讹,王道陵缺。”参见“ 叔世 ”。
词语解释:叔世  拼音:shū shì
犹末世。衰乱的时代。《左传·昭公六年》:“三辟之兴,皆叔世也。” 孔颖达 疏引 服虔 云:“政衰为叔世。”《旧唐书·孝友传·宋兴贵》:“叔世浇讹,人多伪薄,修身克己,事资诱劝。”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二》:“叔世之民,其去圣哲亦久矣,其愿见之,日夜无问。”
词语解释:趋末  拼音:qū mò
亦作“趍末”。
(1).追求细枝末节。《汉书·礼乐志》:“夫奢泰则下不逊而国贫,文巧则趍末背本者众。”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今世相承,趋末弃本,率多浮艷。”
(2).指从事、趋尚工商业。《汉书·成帝纪》:“乡本者少,趋末者众。”《汉书·东方朔传》:“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 颜师古 注:“末谓工商之业。” 宋 王安石 《风俗》:“趋末之民,巧伪未尽抑。”
词语解释:颠末  拼音:diān mò
本末;前后经过情形。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六:“ 世南 既登览山川之奇秀,且得考覈其事之颠末,故详纪之,以告来者。” 清 恽敬 《答蒋松如书》:“数月来为吏事所苦,不得暇, 鹿耔 颇与知颠末,是以不及作报。” 夏承焘 《〈又玄集〉后记》:“爰付影印,以广流传,并识得书颠末如此。”
词语解释:青苹末  拼音:qīng píng mò
战国 楚 宋玉 《风赋》:“夫风生於地,起於青苹之末。”后因以“青苹末”指初起的风,小风。 唐 张聿 《景风扇物》诗:“何处青苹末,呈祥起远空。”
词语解释:是末  拼音:shì mò
什么。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一折:“读书万卷多才俊,少是末一世不如人。”
词语解释:周末  拼音:zhōu mò
一星期的最后的时间。一般指星期六。 冰心 《咱们的五个孩子》:“最小的弟弟 同义 ,也送进附近的东厅幼儿园,周末才回来。”《花城》1981年第6期:“当别人在周末都卷入寻乐过程里时,他却仍然将大好的时光打发在发霉的书堆和纸张中。”
一星期的末尾,一般指星期六下午和星期日。
词语解释:农末  拼音:nóng mò
古代指农业和商业。末,谓逐末利,指商业。《史记·货殖列传》:“夫糶,二十病农,九十病末……上不过八十,下不减三十,则农末俱利。” 宋 苏轼 《范景仁墓志铭》:“常平之法,始於 汉 之盛时,视穀贵贱发敛以便农末,最为近古,不可改。”
词语解释:篇末  拼音:piān mò
篇章的结尾。《后汉书·马武传》:“故依其本第係之篇末,以志功臣之次云尔。”《晋书·列女传序》:“亦同搜次,附于篇末。”
词语解释:风末
阵风的末尾。有风力渐微之意。 南朝 齐 丘巨源 《听邻妓诗》:“云间娇响彻,风末艷声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至於 邯郸 受命,攀响前声,风末力寡,辑韵成颂。” 唐 裴迪 《青龙寺昙壁上人院集》诗:“林端远堞见,风末疏钟闻。”
词语解释:枝末  拼音:zhī mò
(1).树枝的梢头。参见“ 枝末生根 ”。
(2).比喻次要的事物。 南朝 宋 何承天 《报应问》:“西方説报应,其枝末虽明而根本常昧。”
词语解释:枝末生根  拼音:zhī mò shēng gēn
树木的枝梢上生根。喻不合事理,不可能。
词语解释:粉末  拼音:fěn mò
细屑。 唐 卢仝 《蛱蝶请客》诗:“粉末为四体,春风为生涯。”
词语解释:临末  拼音:lín mò
临了,最后。 鲁迅 《呐喊·阿Q正传》:“临末,因为在晚上,应该送地保加倍酒钱四百文, 阿Q 正没有现钱,便用一顶毡帽做抵押。”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十:“ 萧队长 临末说道:‘好吧,请你们上车,祝你们都成为英雄,得胜回乡。’”
词语解释:夸末  拼音:kuā mò
谓浮夸而不务实。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今多务交游以结党助,偷世窃名以取济渡。夸末之徒,从而尚之。”
词语解释:豪末  拼音:háo mò
毫毛的末端。喻微细之物。豪,通“ 毫 ”。《淮南子·原道训》:“是故贵虚者,以豪末为宅也。” 宋 苏轼 《谏买浙灯状》:“凡陛下所以减价者,非欲以与此小民争此豪末。”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疥虫》:“ 曹溪 金孟 常短视,离物寸许即模糊不辨,近则能察豪末,见人有疥者,輒为搜取其疥内虫云。”
词语解释:宾末  拼音:bīn mò
末等客人。用作谦词。《后汉书·逸民传·法真》:“以明府见待有礼,故敢自同宾末。”
词语解释:纤末  拼音:xiān mò
亦作“纎末”。
(1).犹末梢。《文选·马融〈长笛赋〉》:“纤末奋蕱,錚鐄謍嗃。” 张铣 注:“纎末,竹上也。谓清风来则纎末竹之上,奋迅而动。” 唐 杜甫 《戏为韦偃双松图歌》:“絶笔长风起纤末,满堂动色嗟神妙。”
(2).细小。 清 邵懿辰 《赠陈蓺叔序》:“方 乾隆 中,俗字横流,其聪明杰魁之士,相劘而为考证纤末之务,名治经而经日以蔽晦。”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繁法之语言,则衍一事为数十语,或至百语千语,微细纤末,罗列秩然。”
词语解释:云末  拼音:yún mò
云端。极言其高。 唐 李华 《含元殿赋》:“进而仰之,騫龙首而张凤翼;退而瞻之,岌树颠而崒云末。”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越僧怀一》:“或凌波不濡,或腾虚不碍,或矫身云末,或振袂空中。”
词语解释:初末  拼音:chū mò
犹始末。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六:“因为书其初末,是亦《春秋》褒贬之餘旨,不敢废者也。”
词语解释:季末  拼音:jì mò
末世,衰世。 汉 桓宽 《盐铁论·忧边》:“ 周 之季末,天子微弱,诸侯力政。” 唐 刘知几 《史通·断限》:“兼復 臧洪 、 陶谦 、 刘虞 、 孙瓚 生於季末,自相吞噬。”《新唐书·柳浑传》:“五帝无誥誓,三王无盟诅,盖盟诅之兴皆在季末。今盛明之朝,反以季末事行於夷狄。”
词语解释:微末  拼音:wēi mò
(1).细微;微小。 汉 刘向 《说苑·脩文》:“其音湫厉而微末,以象杀伐之气。” 宋 苏轼 《与章子厚书》:“此事至微末,公执政大臣,岂復治此。”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而兹世所遘之艰巨,所遇之屯蹇,虑非一己微末之才所能胜。” 陈卓乾 《三回香港》一:“一个老人的这样微末的愿望,我怎么忍心拒绝呢?”
(2).犹言卑微低贱。亦用作谦词。《三国演义》第四三回:“ 昭 乃 江 东微末之士。”《金瓶梅词话》第三回:“虽然微末出身,却倒百伶百俐。”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尹侍御奏折》:“小臣微末,何敢妄议。”《清史稿·食货志一》:“前降諭旨,原指未经出仕及微末之员而言。至於服官既久,世受国恩之人,其本身及子弟,均不得呈请出旗。”
词语解释:疏末  拼音:shū mò
亦作“疎末”。 犹疏远。《后汉书·党锢传序》:“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疎末。”
词语解释:橦末  拼音:tóng mò
见“ 橦末之伎 ”。
词语解释:橦末之伎  拼音:tóng mò zhī jì
古代表演爬竿的杂技。《文选·张衡〈西京赋〉》:“百马同轡,骋足并驰,橦末之伎,态不可弥。” 薛综 注:“於橦末作其形状。” 唐 李德裕 《寒食日三殿侍宴奉进诗》:“彀中时落羽,橦末乍升猱。” 清 赵翼 《岁暮宴集梨园小部纵饮追欢即席有作》诗:“凭他橦末 都卢 戏,演出人间傀儡塲。”
词语解释:琐末  拼音:suǒ mò
(1).细微。 鲁迅 《坟·科学史教篇》:“顾 培庚 之时,学风至异,得一二琐末之事实,輒视为大法之前因。”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 屈原 ﹞怀疑自遂古之初,直至百物之琐末,放言无惮,为前人所不敢言。”
(2).指细微之事。 吴稚晖 《上海苏报案纪事》:“ 蔡孑民 闻余説得太毛细,即怒而起曰:‘何至争及琐末,不成説话。’”
词语解释:正末  拼音:zhèng mò
元 杂剧里扮演男主角的脚色行当,相当 明 以后戏剧里的“生”。 元 关汉卿 《鲁斋郎》楔子:“正末扮 张珪 引祇候上。” 元 马致远 《任风子》第一折:“正末扮 任屠 同旦 李氏 上。”
词语解释:巅末  拼音:diān mò
颠末。从开始到末尾,谓事情的全过程。 清 李渔 《蜃中楼·传书》:“贵人不厌絮烦,奴家愿陈巔末。”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钦定军次实录序》:“今因奏凯回朝,恭呈寳鉴,荷蒙我 干王 寳諭,命作序文,以誌巔末。”
词语解释:支末  拼音:zhī mò
支派之末。 汤用彤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八章:“ 宣武 法宠 、 光宅 法云 、 庄严 僧旻 、 开善 智藏 ,一时名宿,均研《成实》。 法宠 受之於 曇济 、 道猛 ,系出 寿春 。餘三人均曾受学 柔 次 二公, 次 则 彭城 系之支末也。”
词语解释:丰末  拼音:fēng mò
(1).大的末端。《周礼·考工记·弓人》:“瘠牛之角无泽,角欲青白而丰末。” 明 吕坤 《救命书》卷下:“疢疾险中瘠牛无泽色,欲青白而丰末。”
(2).使末大于本。《墨子·修身》:“是故置本不安者,无务丰末。” 汉 刘向 《说苑·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
词语解释:暮末  拼音:mù mò
犹末世。谓一代将终之时。 唐 陆龟蒙 《汉三高士赞·申屠嘉》:“ 汉 衰政荒,时实暮末,隐于 碭山 ,遂与世絶。”
词语解释:标末  拼音:biāo mò
树梢。喻枝节。 清 魏源 《军储篇》二:“外洋无透漏之银,司农无竭蹶之叹,天子不言有无,本强不问标末。”
词语解释:丝末  拼音:sī mò
古代覆盖在车轼上的丝织帷席。《荀子·礼论》:“蛟韅、丝末、弥龙,所以养威也。” 王先谦 集解:“末与幦同。《礼记》曰:‘君羔幦虎犆’。 郑 云‘覆苓也’。丝幦,盖丝织为幦。”
词语解释:底末  拼音:dǐ mò
犹头绪。 元 白朴 《恼煞人》套曲:“为忆小卿,牵肠割肚,悽惶悄然无底末。”
词语解释:年末  拼音:nián mò
(1).指名次排在同年登科者的末尾,非同年登科者。亦用作谦词。 明 邵璨 《香囊记·琼林》:“状元请先赋一诗作倡,然后资次賡和,老夫叨於年末,亦当效顰。”
(2).一年的末了。如:会计年末结帐,工作很忙。
词语解释:多末  拼音:duō mò
见“ 多么 ”。
词语解释:多么  拼音:duō me
亦作“ 多末 ”。
1.用在疑句中,问程度、数量等。如:这山洞七拐八弯的究竟有多么大?2.表示程度很高。多用在感叹句中。《儿女英雄传》第六回:“你大概也不知道你小大师傅的少林拳,有多么霸道!” 茅盾 《林家铺子》七:“ 阿大 的爷呀,你丢下我去了,你知道我是多么苦啊!”
(3).表示程度浅、不足道。《白雪遗音·剪靛花·织红绒》:“牡苍蝇和那雌苍蝇,多么点子东西他会调情,竟比人还能。”吕剧《李二嫂改嫁》第四场:“大娘快别说了。我还干了多么一点?俺家的活也亏了六兄弟呀!”
词语解释:流末  拼音:liú mò
指事物的支流、尾梢。 晋 葛洪 《抱朴子·尚博》:“虽离於举趾,而合於兴化,故通人总原本以括流末,操纲领而得一致焉。”
词语解释:浅末  拼音:qiǎn mò
肤浅;短浅。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天容》:“其羞浅末华虚而贵敦厚忠信也。”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词旨浅末,不足采览;贵露下情,冒颜以闻。” 宋 范仲淹 《奏上时务书》:“臣又闻人主纳远大之谋,久而成王道;纳浅末之议,久而成乱政。” 清 方东树 《书惜抱先生墓志后》:“致功浅末之务,非为文之本。”
词语解释:淫末  拼音:yín mò
古代对工商业的贬称。《汉书·晁错传》:“絶 秦 之迹,除其乱法;躬亲本事,废去淫末。”
词语解释:朝末  拼音:cháo mò
朝班的末位。为朝官的谦词。《晋书·郭璞传》:“今圣朝明哲,思弘谋猷,方闢四门以亮采,访舆诵於羣心,况臣蒙珥笔朝末,而可不竭诚尽规哉!”
词语解释:首末  拼音:shǒu mò
(1).自始至终。 唐 颜真卿 《与李太保帖》:“ 张溆 昨艰难时,首末得力,愿在麾下,有容足处,庇之,幸甚。”
(2).本末,原委。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三·俞豹论诸葛》:“ 杨 ( 杨慎 )以 文豹 为 俞豹 ,又以论为 文豹 之説,并误。《輟耕録》首末自明。”
词语解释:发末  拼音:fā mò
头发末梢。《诗·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卷髮如蠆” 汉 郑玄 笺:“蠆,螫虫也,尾末揵然似妇人髮末曲上卷然。”
词语解释:香末  拼音:xiāng mò
指线香等的粉末。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起宅刷以醇酒》:“ 莲花巷 王珊 起宅毕,其门刷以醇酒,更散香末,盖礼神之至。”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行香起於 后魏 及 江 左 齐 梁 间,每燃香薰手,或以香末散行,谓之行香。”
词语解释:壤末  拼音:rǎng mò
犹地下。 南朝 宋 谢庄 《孝武宣贵妃诔》:“销神躬於壤末,散灵魄於天潯。”
词语解释:雪末  拼音:xuě mò
一种名茶。因泡后汤呈鲜白色,故称。 宋 梅尧臣 《次韵和永叔尝新茶杂言》:“晴明开轩碾雪末,众客共尝皆称嘉。”参阅 宋 黄儒 《品茶要录》
词语解释:卷末  拼音:juàn mò
书卷的末尾。 唐 白居易 有《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诗。 叶德辉 《书林清话·南宋临安陈氏刻书之一》:“ 姚覲元 刻 宋 岳珂 《棠湖诗稿》附 钱仪吉 跋云:‘卷末称 临安府 棚北大街 陈氏 印行者,即书坊 陈起 解元也。’”
词语解释:舞末  拼音:wǔ mò
宋 代舞曲的一种终结形式。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宰执亲王南班百官入内上寿赐宴》:“百官酒,三臺舞旋,多是諢裹宽衫,舞曲破攧,前一遍,舞者入,至歇拍,续一人入,对舞数拍,前舞者退,独后舞者终其曲,谓之舞末。”
词语解释:舍本求末  拼音:shě běn qiú mò
放弃根本,追求末节。《关尹子·一宇》:“殊不知捨源求流,无时得源。捨本求末,无时得本。”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为百姓图富教,为国家谋久长,毋瞻徇私情……毋捨本求末,毋畏难苟安,置身家性命、功名富贵於度外。”
词语解释: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舍弃本业,追求末业。古以农业为本,视工商为末。语本《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禀性尪羸,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蓽门,而无趋从之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捨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飢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闕而不録。”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钱。”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后因以“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细微末节。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舍本逐末者,谓之勤修庶几;拥经求己者,谓之陆沉迂阔。”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平帝一》:“ 匡衡 、 贡禹 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宦海》第一回:“放着一般做官的人,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么?”《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又有一等人,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词语解释:荒末  拼音:huāng mò
荒乱之末。《文选·班固〈典引〉》:“俾其承 三季 之荒末,值亢龙之灾孽。” 吕向 注:“ 汉 承 三代 荒乱之末,值亢龙悔穷之灾。”
词语解释:芥末  拼音:jiè mò
调味品。芥子研成的粉末,味辣。
词语解释:茶末  拼音:chá mò
呈细粉末状的茶叶
词语解释:莩末  拼音:piǎo mò
谦词。言居于亲戚之末。 南朝 梁 王僧孺 《为萧监利求入学启》:“敢因莩末,有志庠钧;为山资於一簣,学海渐其微流。”参见“ 葭莩 ”。
词语解释:葭莩  拼音:jiā fú
(1).芦苇里的薄膜。比喻亲戚关系疏远淡薄。《汉书·中山靖王刘胜传》:“今羣臣非有葭莩之亲,鸿毛之重,羣居党议,朋友相为,使夫宗室摈却,骨肉冰释。” 颜师古 注:“葭,芦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 唐 杨炯 《李舍人山亭诗序》:“葭莩为 汉帝 之亲,枝叶为 周公 之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我此处有葭莩亲,往来久梗,不可不一讯。” 章炳麟 《〈社会通诠〉商兑》:“其在同党,虽无葭莩微末之亲,一见如故。”
(2).用作新戚的代称。《梁书·武帝纪上》:“ 萧领军 葭莩之宗,志存柱石。” 唐 温庭筠 《病中书怀呈友人》诗:“浪言辉棣萼,何所托葭莩。”《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若不弃微贱,永结葭莩,死且不恨。”
(3).比喻瘠薄;简薄。 唐 杨炯 《李怀州墓志铭》:“地则葭莩,祥惟岳瀆。” 宋 杨万里 《经和宁门外卖花市见菊》诗:“病眼仇寃一束书,客舍葭莩菊一株。”
词语解释:切末  拼音:qiē mò
戏曲舞台上所用的简单布景和道具。 清 王梦生 《梨园佳话》:“ 西京 百戏大兽陆梁,是为切末佈景之滥觴。”《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甚么叫作宾白合套,切末排场……却是一丝不懂。”
词语解释:节末  拼音:jié mò
情节本末。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心头小人》:“ 安丘 明经 张某 当昼寝,忽一小人自心头出,身才半尺许,儒衣儒冠,如伶人结束。唱崑曲,音节殊可听,説白、自道名贯,一与己合,所唱节末,皆其平生所经歷。”
词语解释:舍本从末  拼音:shě běn cóng mò
见“ 舍本逐末 ”。
词语解释:舍本逐末  拼音:shě běn zhú mò
舍弃本业,追求末业。古以农业为本,视工商为末。语本《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 晋 葛洪 《〈抱朴子〉自叙》:“ 洪 禀性尪羸,兼之多疾,贫无车马,不堪徒行,行亦性所不好。又患弊俗,捨本逐末,交游过差,故遂抚笔闲居,守静蓽门,而无趋从之所。”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序》:“捨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飢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闕而不録。” 王西彦 《乡下朋友》:“他提出许多理论上的论证,说明如果忽略了这一起点,那么其他一切就都成为舍本逐末。”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汉书·食货志下》:“铸钱采铜,一岁十万人不耕……弃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姦邪不可禁,原起於钱。”谓舍弃农耕,从事工商。古以农耕为本,工商为末。后因以“舍本逐末”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只抓细微末节。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舍本逐末者,谓之勤修庶几;拥经求己者,谓之陆沉迂阔。” 清 王夫之 《读通鉴论·汉平帝一》:“ 匡衡 、 贡禹 不度德,不相时,舍本逐末。”《宦海》第一回:“放着一般做官的人,不先去考察他们的程度,却只嫌着百姓们的程度不合,岂不是舍本逐末么?”《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宝莲寺》:“又有一等人,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
词语解释:去本趋末  拼音:qù běn qū mò
见“ 去本就末 ”。
词语解释:去本就末  拼音:qù běn jiù mò
谓弃农经商。《汉书·地理志下》:“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亦作“ 去本趋末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 苍頡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 高诱 注:“ 苍頡 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词语解释:去本就末  拼音:qù běn jiù mò
谓弃农经商。《汉书·地理志下》:“郡国辐凑,浮食者多,民去本就末。”亦作“ 去本趋末 ”。《淮南子·本经训》“昔者 苍頡 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 汉 高诱 注:“ 苍頡 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
词语解释:重本抑末  拼音:zhòng běn yì mò
中国 历史上主张重视农业而限制或轻视工商业的一种经济思想和政策。 战国 时 李悝 、 商鞅 和 韩非 等认为农业是人民衣食和富国强兵的源泉,因而把农业称为“本”,把工商业称为“末”,认为重农必须抑商和禁末,以保证农业部门的劳动力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些对巩固封建制度起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极作用日益增加。 南宋 以后,反对抑商的人也渐多。到了近代,反对抑商又包含有主张发展资本主义的新内容。 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下册第五章三:“重本抑末口号自 战国 后期以来已流行了一千四百多年,其间虽也有思想家把本末概念作了新的解释,认为农工商各有本末……可是,从未有人公开地否定过重本抑末观点。”
词语解释:重本轻末  拼音:zhòng běn qīng mò
犹重本抑末。 胡寄窗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册第九章一:“所以 战国 末年的重农轻工商或重本轻末思想,事实上还是重农轻商思想。”
词语解释:锯末  拼音:jù mò
锯竹木时掉下来的细末。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章:“手里拿着一把锯,正在锯一块木板,锯末撒了一地。”
词语解释:锉末  拼音:cuò mò
锉下的碎末或小片
词语解释:限末  拼音:xiàn mò
限期的最后时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地丁搭钱》:“纳户不便零星搭配,总在限末一二卯完纳。”
词语解释:降本流末  拼音:jiàng běn liú mò
犹言舍本逐末。 明 何景明 《〈武功县志〉序》:“人才则由实而虚,文教则由振而委,亡弗降本流末暌正趋弊者矣!”
词语解释:价末  拼音:jià mò
方言。犹那么。表示顺着上文的语意,申说应有的结果。《海上花列传》第四四回:“ 罗老师 ,耐説要费几花心血哚?价末生意倒也难説。”《海上花列传》第三回:“ 朴斋 道:‘价末费神耐替我跑一埭,阿好?’”
词语解释:锥刀之末  拼音:zhuī dāo zhī mò
比喻小事,微利。《左传·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杜预 注:“锥刀末,喻小事。”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竞毛羽之轻,趋锥刀之末。”《晋书·阮种传》:“风俗彫弊,人失其性,锥刀之末,皆有争心。”
共189,分3页显示   1  2  3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