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先平声 [xiān,新鲜][xuán,周旋、绕行]穿便[pián,安也][diàn tián][yān,地名][详注1][yán,研究]沿[qián,乾坤][jiān,溅溅]軿[xuán][quān juān][详注2][quán,曲也][qián][详注3][shān][quán][tián]篿[chān][渠焉切,音乾。钥牡也。][jiān][diān][详注4][piān,扁舟][chán,单于][quán shuān][dǎn][chán]骿[详注5][详注6][juān][yān][zhuān][quán]辿


注1:还 《广韵》似宣切《集韵》《韵会》旬宣切,音旋。与旋同。《礼·礼运》五行、四时、十二月,还相为本也。《注》迭相终而还相始,如环无端也。
注2:平 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又【韻會】均也。
注3:垠 叶五坚切,音妍。《楚辞·远游》道可受兮而不可传,其小无内兮,其大无垠。○按叶音宜,归本韵,传在先韵,言在元韵,《字汇》鱼轩切,音言,《正字通》因之,误。今依《韵补》攺正。
注4:零 《广韵》落贤切《集韵》《韵会》《正韵》灵年切,音莲。《广韵》先零,西羌也。《前汉·赵充国传》先零豪言,愿时渡湟水北。《注》零,音怜。
注5:阏 yān,《广韵》乌前切《集韵》因莲切,音烟。阏氏,单于适妻也。《前汉·韩王信传》乃使人厚遗阏氏。《注》阏,於连反。《史记·匈奴传》后有所爱阏氏。《索隐注》阏氏,匈奴皇后号也。习凿齿与燕王书曰:山下有红蓝,北方人采取其花染绯黄,捋取其上英鲜者作胭脂,妇人采捋用为颜色,因名妻作阏氏。 又《史记·历书》年名焉逢。《注》甲岁雄也。汉书作阏逢。阏亦音焉。 又《广韵》於乾切《集韵》尤虔切,音焉。义同。
注6:纯 音全。《仪礼·乡射礼》二算为纯。《注》犹全也。《礼·投壶》二算一纯。《疏》二算合为一全。
首字词组
朘削朘损朘刻朘盗朘衄朘薄  
朘剥朘取朘利朘蚀朘耗   

词语解释:朘削  拼音:juān xuē
缩减;剥削。语出《汉书·董仲舒传》:“民日削月朘。” 唐 刘禹锡 《楚望赋》:“故道朘削,衍为广斥。” 宋 李纲 《理财论下》:“犹之一家父兄之所以自奉养者不能节约,而日朘削其子弟以给足焉。” 元 王祯 《农书》卷四:“甚者苛歛不已,朘削脂膏以肥己。” 清 林则徐 《谆劝殷富平粜并严禁牙行铺户囤米抬价告示》:“若再高抬价值,朘削平民,是天理之所不容。” 梁启超 《论请愿国会当与请愿政府并行》:“惟无政府也,故官吏不事事而莫之问,朘削炰膾吾民而莫之罪。”
词语解释:朘剥  拼音:juān bāo
剥削搜刮。 宋 叶适 《朝请大夫主管冲佑观焕章侍郎陈公墓志铭》:“今财窘兵穷,贪将朘剥,外约难信,内心弗齐。”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阑驾上书》:“上下交征,公私朘剥,赃吏贪婪而不问,良民涂炭而罔知。” 清 褚人穫 《坚瓠二集·王婆醋钵》:“ 俊 以贿通 松江 伪尹 郑焕 ,署宰 华亭 ,酷刑朘剥,邑民恨入骨髓。”
词语解释:朘损  拼音:juān sǔn
削弱;削减。《新唐书·杜黄裳传》:“陛下宜鉴 贞元 之弊,整法度,朘损诸侯,则天下治矣。”《新唐书·沙陀传》:“是时无年, 文楚 朘损用度,下皆怨。”
词语解释:朘取  拼音:juān qǔ
搜刮。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陈增之死》:“ 增 既失上佐,跡已危疑,其部曲亦有戒心,所朘取不能如岁额。上疑 增 屡岁所剥夺且不貲,又苛责之。”
词语解释:朘刻  拼音:juān kè
克扣;搜刮。《新唐书·张弘靖传》:“委成於参佐 韦雍 、 张宗厚 ,又不通大体,朘刻军赐,专以法拫治之。” 宋 叶适 《上光宗皇帝札子》:“统副非人,朘刻廩赐,卒伍穷饿,怨嗟流闻。” 明 张居正 《论时政疏》:“朘刻小民,以纵其欲。”
词语解释:朘利  拼音:juān lì
剥削之利。 梁启超 《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第三章:“国家始设制息之令,思以禁兼并者之朘利,此实原於宗教道德上之精神,其用意不可谓不善。”
词语解释:朘盗  拼音:juān dào
侵吞。《新唐书·高仙芝传》:“ 仙芝 弃 陕 地数百里,朘盗禀赐。”
词语解释:朘蚀  拼音:juān shí
犹耗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天储所仰,莫如漕盐,行之二百岁,百竇千蠹,昼夜朘蚀。”
词语解释:朘衄  拼音:juān nǜ
损伤。《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荪楼〈宪法大纲刍议〉》:“其规定之纲要,壹以折衷全国上下之意向为归,非为拥护君上计,非为助长官吏计,亦非为朘衄人民计也。”
词语解释:朘耗  拼音:juān hào
减少。《新唐书·李巽传》:“职废不振,赋入朘耗。”
词语解释:朘薄  拼音:juān báo
侵损。《清史稿·文宗纪》:“若似此徵求无艺,朘薄民生,尚復成何政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