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三觉入声 [jué jiǎo][jué,知觉][ké qiào][lè,音乐][shuò,频数][详注1]涿[bào bō][同确][详注2][详注3][zhuō bó][详注4]


注1:药 《广韵》於角切,音渥。《博雅》白芷,其叶谓之药。《山海经》崃山,其草多韭薤,多药。《楚辞·九歌》辛夷楣兮药房。
注2:瞀 《广韵》莫角切。《集韵》墨角切,尨入声。目不明也。
注3:棹 音浊。树枝直上貌。《尔雅》梢棹,见梢字注。
注4:飑 音璞。《广韵》众多貌。《班固·西都赋》飑飑纷纷,矰缴相缠。风毛雨血,洒野蔽天。《注》言弓矢众发,获禽兽多也。又《集韵》音雹。飑飑,物自空堕貌。
现代汉语字典拼音:shuò 觉韵

朔 shuò
〈名〉
  • (会意。从月,从屰,屰(nì)亦声。本义:农历每月初一)
  • 同本义
  • 朔,月一日始苏也。——《说文》。按,凡月与日同经度不同纬度则为合朔,同经度又同纬度即为日蚀。计173日有奇。
  • 朔,月初之名也。——《释名》
  • 月言朔。——《白虎通·四时篇》
  • 朔月奠。——《仪礼·士丧礼》。注:“朔月,月朔也。”
  • 朔月辛卯。——《诗·小雅·十月之交》
  • 初,薙发令下,诸生许用德者以闰六月朔,县明太祖御容明伦堂,率众拜且苦。——·邵长蘅《阎典史传》
  • 又如:朔参官(能在朔日朝参的官员);朔望之礼(指初一、十五到祀堂祭祀的礼节);朔望之辰(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的时候);朔晦(朔日和晦日);朔法(确定朔日的方法);朔数(从第一年正月初一到第二年正月初一);朔食(古礼之一。帝王及贵族每月初一所备较平日丰盛的膳食);朔旦(旧历每月初一)
  • 朔政,历政,指中国古代帝王每年冬季发布来年十二个月的政事于诸侯,诸侯亦于月初告祖庙,受而行之
  • 颁告朔于邦国。——《周礼》
  • 凌晨,清晨
  •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庄子》
  • 初,始
  • 皆从其朔。——《礼记·礼运》
  • 北方
  • 城彼朔方。——《诗·小雅·出车》
  • 平在朔易。——《书·尧典》
  • 朔,北方也。——《尔雅》
  • 又如:朔风凛凛(北风寒冷);朔北(长城以北);朔土(北方地区);朔垂(西北边远地区);朔门(北方边境之地);朔庭(北方异族政权);朔客(北方边地的将领);朔气(北方之寒气);朔野(北方荒野之地);朔雪(北方的雪)
  • 车辕。一说,车上的旗
  • 月之旦为朔,车之輈亦谓之朔,名齐实异,所宜辨也。——《西京杂记》
〈动〉
  • 生,出现
  • 天地虹洞,固无端涯,大明生东,月朔西陂。——《后汉书》
  • 每月初省视
  • 乃召昆吾冶而铭之金版,藏府而朔之。——《逸周书》
康熙字典古文:𣍮

  • 《唐韻》所角切《集韻》《韻會》《正韻》色角切,𠀤音槊。 (觉韵)
  • 《說文》月一日始蘇也。《白虎通》朔之言蘇也。明消更生,故言朔。《書·舜典》正月上日。《傳》上日,朔日也。《疏》月之始日謂之朔日。《周禮·春官·大史》頒告朔于邦國。《註》天子頒朔於諸侯,諸侯藏之祖廟。·至朔朝於廟,告而受行之也。《禮·玉藻》聽朔於南門之外。
  • 又《儀禮·大射禮》朔鼙。《註》朔,始也。
  • 又《禮·禮運》皆從其朔。《註》朔,亦初也。
  • 又《玉篇》北方也。《書·堯典》宅朔方曰幽都。《傳》北稱朔。《疏》朔,北方也。舍人曰:朔,盡也。北方萬物盡,故言朔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