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课最 拼音:kè zuì
(1).古时朝廷对官吏定期考核,检查政绩,政绩最好的称“课最”。《汉书·儿宽传》:“输租繦属不絶,课更以最。”《资治通鉴·汉武帝元鼎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课上上曰最。”《晋书·贺循传》:“刺史 嵇喜 举秀才,除 阳羡 令,以宽惠为本,不求课最。” 宋 刘攽 《方仕致仕》诗:“息交便尔宾客絶,省事何説课最为。”
(2).泛指成绩上等。 章炳麟 《刘永图传》:“﹝ 刘永图 ﹞以事归,宿留 上海 中国公学,习理化,卒业课最。”词语解释:奏最 拼音:zòu zuì
考绩列为优等,以此向朝廷上报。 唐 苏颋 《赠彭州权别驾》诗:“莫愴分飞岐路别,还当奏最掖垣来。”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五出:“朕嘉悦其奇,且念伊三载奏最,可封夫人。”词语解释:殿最 拼音:diàn zuì
(1).古代考核政绩或军功,下等称为“殿”,上等称为“最”。《汉书·宣帝纪》:“其令郡国岁上繫囚以掠笞若瘐死者所坐名、县、爵、里,丞相御史课殿最以闻。” 颜师古 注:“凡言殿最者:殿,后也,课居后也;最,凡要之首也,课居先也。”《文选·班固〈答宾戏〉》:“虽驰辩如涛波,摛藻如春华,犹无益於殿最也。” 李善 注引《汉书音义》:“上功曰最,下功曰殿。”《魏书·食货志》:“劝课农耕,量校收入,以为殿最。”
(2).泛指等级的高低上下。 晋 陆机 《文赋》:“考殿最於錙銖,定去留於毫芒。”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职无殿最,皆朝廷之吏,何恩怨也。”
(3).考课;评比。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又非在职之要务,殿最之急事。” 宋 王禹偁 《长洲县令厅记》:“小则惩之以殿最,大则惧之以刑法。” 清 钱谦益 《中极殿大学士孙公行状》:“公亲按营部,短衣教演,初有赏无罚,既而赏罚参用,因以殿最诸将。” 清 李渔 《慎鸾交·品花》:“往常的花案都出於贪夫之手……如今公论出於我辈,就要认真殿最一番,各秉至公,定其优劣,这才成得一张花案。”词语解释:功最 拼音:gōng zuì
功居第一。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誉表六条,功最万里。还居近侍,兼饗戎秩。”词语解释:报最 拼音:bào zuì
犹举最。旧时长官考察下属,把政绩最好的列名报告朝廷叫报最。 清 钱谦益 《原任福建福州罗源县知县倪千禩授文林郎制》:“乃于报最之时,遽有亲藩之擢。”参见“ 举最 ”。
词语解释:举最 拼音:jǔ zuì
定期考查地方官吏,政绩优异者予以升迁,谓之“举最”。《汉书·京房传》:“﹝ 焦赣 ﹞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 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不作临岐恨,唯听举最先。” 唐 吕温 《衡州刺史谢上表》:“三载陟明, 虞 书盛典;六条举最, 汉 制宏规。”词语解释:吏最 拼音:lì zuì
谓吏绩考核优异。 唐 元稹 《裴注侍御史制》:“尔等或以吏最,或以学文……遇朝廷渴用之日,又安可迴惑顾虑於豪黠而姑以揖让步趋之际为塞职乎?”《宋史·赵湘传》:“迁秘书省著作佐郎、知 新繁县 。以吏最,命知 商州 ,徙 陇州 、 兴元府 ,再迁太常博士。”词语解释:善最 拼音:shàn zuì
唐 代官吏考功之法,分四善,二十七最,合善最以分等次。善指德操,最指才能称职。见《唐六典·吏部。考功郎中》。因亦以指优异的政绩。 唐 白居易 《赠刑部尚书荥阳郑公墓志铭序》:“朝廷美之,擢授 登州 司马,寻转长史,累加朝散大夫,入为太子左赞善大夫……连有善最。” 宋 秦观 《人材》:“随羣而入,逐队而趋,既无善最之可説,又无显过之可绳。”词语解释:举最 拼音:jǔ zuì
定期考查地方官吏,政绩优异者予以升迁,谓之“举最”。《汉书·京房传》:“﹝ 焦赣 ﹞爱养吏民,化行县中,举最当迁。” 唐 杜甫 《送梓州李使君之任》诗:“不作临岐恨,唯听举最先。” 唐 吕温 《衡州刺史谢上表》:“三载陟明, 虞 书盛典;六条举最, 汉 制宏规。”词语解释:考最 拼音:kǎo zuì
政绩考列上等。《旧唐书·职官志二》:“凡承旨撰集文章,校理经籍,月终则进课于内,岁终则考最于外。”按,古代考核政绩军功,上等曰“最”,下等曰“殿”。 唐 制,凡考课有二十七最。 明 李东阳 《长沙府推官致仕王公墓铭》:“ 璽 既考最,封及其母。”词语解释:凡最 拼音:fán zuì
犹言总目;名目。 宋 程大昌 《〈演繁露〉自序》:“随所遇縑简,亟疏録,以备忽忘。虽不皆关涉治道,而会心贤己,弃之可惜。因加凡最而并辑之,题其帙曰《演繁露》,以便寻绎。” 宋 程大昌 《雍录·官职·侍从一》:“ 汉 世之谓侍从者,以其职掌近君也,行幸则随从,在宫则陪侍,故总撮凡最,而以‘侍从’名之。”词语解释:论最 拼音:lùn zuì
犹课最,论功。《文选·张协〈七命〉》:“论最犒勤,息马韜弦。” 李善 注引 张晏 《汉书注》:“最,功第一也。”词语解释:会最 拼音:huì zuì
(1).关键。 宋 程大昌 《考古编·三宅三俊三》:“顾 成王 之资,不及 文 武 ,则其操总之法,尤当得要。故 夏 之三宅,在 武王 时,尤为用人会最也……此三职者,以授任则甚重,以择任则甚要。”
(2).会萃,集合。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然上世自母系废絶,诸姓会最而为父系同盟,则邦邑、种族、姓氏三者,时瞀乱弗能理。”
总计;汇总。 宋 叶适 《庐州钱公墓志铭》:“会最郡用,除其冗复,岁省万五千餘緡。” 宋 叶适 《跋义役》:“保正长会最督促而已,何用自费数百千及百餘千,甚或兼倍,以至破家荡产乎?”
见“ 会撮 ”。
词语解释:会撮 拼音:huì cuō
亦作“ 会最 ”。 颈椎。《庄子·人间世》:“ 支离疏 者,颐隐於脐,肩高於顶,会撮指天。” 陆德明 释文引 崔譔 曰:“会撮,项椎也。”一说为髻。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会撮,髻也。古者髻在顶中,脊曲头低,故髻指天也。” 宋 黄庭坚 《次韵叔父夷仲送夏君玉赴零陵主簿》:“丈人困州县,短髮餘会撮。” 金 元好问 《送戈唐佐还平阳》诗:“会最上指冠巍峩,岂肯俯首春官科。”词语解释:边最 拼音:biān zuì
旧指边疆官吏政绩考核获得第一。《后汉书·崔寔传》:“ 寔 整厉士马,严烽候,虏不敢犯,常为边最。” 李贤 注:“最为第一。” 宋 王珪 《西上閤门使马怀德可四方馆使英州刺史制》:“本朝寄之重,则匪议才之易;因边最之申,则宜第宠之速。”词语解释:连最 拼音:lián zuì
旧指考评政绩、军功连续为上。《隋书·长孙炽传》:“﹝ 长孙炽 ﹞频宰二邑,考绩连最,迁 崤郡 守。”《隋书·裴政传》:“及平 侯景 ,先锋入 建鄴 ,以军功连最,封 夷陵侯 。”词语解释:尤最 拼音:yóu zuì
(1).犹言最甚。《晋书·石勒载记上》:“今 段氏 种众之悍, 末柸 尤最,其卒之精勇,悉在 末柸 所,可勿復出战,示之以弱。”
(2).谓治绩特异。《晋书·陈頵传》:“﹝ 陈頵 ﹞仕为郡督邮,检获隐匿者三千人,为一州尤最。”词语解释:清最 拼音:qīng zuì
谓清廉上功。《新唐书·尹思贞传》:“ 思贞 前后为刺史十三郡,其政皆以清最闻。”词语解释:强最 拼音:qiáng zuì
亦作“彊最”。 强中之最,强到极点。《管子·霸言》:“诸侯合则彊,孤则弱。驥之材而百马伐之,驥必罢;彊最一伐而天下共之,国必弱矣。” 郭沫若 等集校引 王念孙 云:“言彊为一代之最,而天下共伐之,则国必弱也。”词语解释:簿最 拼音:bù zuì
财物出纳的总账册。《南史·张邵传》:“旦日帝求诸簿最,应时即至,怪问其速。”词语解释:要最 拼音:yào zuì
(1).谓最为重要,紧要。 三国 蜀 诸葛亮 《与陆逊书》:“家兄年老,而 恪 性疏,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 清 梅曾亮 《户部郎中汤君墓志铭》:“大抵言军国利病,吏治要最。”
(2).引申指要义。《晋书·郭璞传》:“ 璞 撰前后符验六十餘事,名为《洞林》。又抄 京费 诸家要最,更撰《新林》十篇,《卜韵》一篇。”《魏书·术艺传·殷绍》:“臣前在东宫,以状奏闻,奉被 景穆皇帝 圣詔,敕臣撰録,集其要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