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霁去声 婿[qì,契约][详注1][jì,渡也][jì]羿[mèi][shuì,游说][jì][nì,拘泥][xiè][详注2][dài][qì][详注3][详注4][音翳。咽痛][详注5][dì][qì,以女妻人]濿[lì][详注6][详注7][详注8][jì]丿


注1:离 音荔。《广韵》去也。《书·胤征》畔官离次。《礼·曲礼》鹦鹉能言,不离飞鸟。又与荔同。《司马相如·上林赋》答沓离支。《注》晋灼曰:离支,大如鸡子,皮粗,剥去皮,肌如鸡子,中黄,味甘多酢少。又《广韵》《集韵》《韵会》音丽。《礼·月令》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宿离不贷。《注》离,读如俪偶之俪,宿俪谓其属。冯相氏保章氏掌天文者,相与宿偶,当审伺候,不得过差也。《释文》离,吕计反。偶也。
注2:哕 huì,音翙。《玉篇》鸟鸣也。《诗·小雅》鸾声哕哕。
注3:揭 音憩。亦高举也。 又褰衣涉水,由膝以下也。《诗·邶风》浅则揭。《尔雅·释水》揭者,揭衣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涉冰揭河。 又《集韵》其例切,音偈。揭阳,县名。《前汉·地理志》南海郡揭阳县。
注4:切 音砌。众也。又一切,大凡也。《前汉·平帝纪》一切满秩如真。《注》师古曰:一切者,权时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齐,不顾长短纵横,故言一切。又《韵补》砌或作切。《张衡·西京赋》设切厓隒。李善注:古字通。又叶音刺,与刺通。《仪礼注》采时世之诗为乐歌,所以通情相风切也。
注5:题 音第。视也。《诗·小雅》题彼脊令。《传》题,视也。《孔子·丘陵歌》题彼泰山。
注6:蹶 音刿。《尔雅·释诂》蹶,动也。蹶蹶,敏也。《诗·唐风》良士蹶蹶。《传》动而敏於事。《释文》蹶,俱卫反。又《大雅》文王蹶厥生。《传》蹶,动也。《释文》蹶,俱卫反。又《礼·曲礼》足毋蹶。《注》行遽。又《孔子閒居》子夏蹶然而起。
注7:浙 《集韵》征例切,音制。通作浙。亦作制。义同。
注8:欐 《唐韵》《集韵》《韵会》郎计切《正韵》力霁切,音例。梁栋别名。《列子·汤问篇》雍门鬻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
首字词组
替人替坏替死鬼替班替古人耽忧替角替头 
替代替归替违替漏替僧替古人担忧替天行道 
替陵替手替身演员替罪替工替续器替夷 
替戾冈替换替补替懈替力替移替己 
替身替当替罪羊替另替解替差  

词语解释:替人  拼音:tì rén
接替的人。 唐 王梵志 《用钱索新妇》诗:“替人既到来,条録相分付。”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推让》:“準例,替人五月五日以前到者得职田。” 清 黄景仁 《乌江吊项羽》诗:“好寻鬼母挥餘泪,自有 狮儿 作替人。”
词语解释:替代  拼音:tì dài
(1).代替。 唐 王梵志 《用钱索新妇》诗:“我老妻亦老,替代不得住。” 清 周亮工 《书影》卷二:“ 京口 鹤林寺 杜鹃花,春开最盛,仙人 殷七七 令九月重开,无异春日。此九月事,可替代东篱矣。”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七:“他们要他去替代兄弟服兵役。”
(2).替身。《醒世恒言·黄秀才徼灵玉马坠》:“ 薛媪 为去了女儿 琼琼 ,正想没有个替代,见此女容貌美丽,喜不可言。” 清 翟灏 《通俗编·神鬼》:“《閒窗括异志》载 荆南 都头 李遇 病困,魂至阴司,方与一相识语,忽又一人曰‘追到 李遇 ’, 遇 遂苏,身下卧一画人,号为替代。然则替代之来久矣。” 鲁迅 《朝花夕拾·琐记》:“只可惜那两个淹死鬼失了池子,难讨替代,总在左右徘徊。”
词语解释:替陵  拼音:tì líng
陵夷,衰落。 宋 王禹偁 《一品孙郑昱》诗:“子孙虽替陵,尚得守田园。”
词语解释:替戾冈  拼音:tì lì gāng
《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载: 石勒 将攻 刘曜 ,群下咸谏以为不可。 勒 问 佛图澄 , 澄 曰:“相轮铃音云:‘秀支替戾冈,僕谷劬秃当。’此 羯 语也。秀支,军也。替戾冈,出也。僕谷, 刘曜 胡位也。敂秃当,捉也。此言军出捉得 曜 也。” 勒 果生擒 曜 。后因以“替戾冈”作为“出”的隐语。 宋 苏轼 《景纯复以二篇仍次其韵》之二:“背城借一吾何敢,慎莫樽前替戾冈。” 冯应榴 合注:“借言不敢再出和篇之意。”
词语解释:替身  拼音:tì shēn
替代别人的人。对正身而言。常指代人受罪的人。 明 陆采 《明珠记·激乱》:“贴我十万贯,顾我做替身去了罢。”《红楼梦》第十七回:“因自幼多病,买了许多替身,皆不中用,到底这姑娘入了空门,方才好了,所以带髮修行。” 梁斌 《红旗谱》二十:“我老了,碾米做饭,没个替身。”
词语解释:替坏  拼音:tì huài
衰败。 唐 白居易 《立部伎》诗:“雅音替坏一至此,长令尔辈调宫徵。”
词语解释:替归  拼音:tì guī
轮替而归。 宋 张齐贤 《洛阳缙绅旧闻记·张相夫人始否终泰》:“洎军校替归 洛下 ,与之偕来。” 宋 秦醇 《谭意哥传》:“会有客自 长沙 替归,遇於南省书理间。”
词语解释:替手  拼音:tì shǒu
(1).停手。《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二年》:“ 殷 病风疽,搔捫不替手,脓血满爪。” 胡三省 注:“替,废也。” 宋 司马光 《谢兴宗惠草虫扇》诗:“玩之不替手,爱重心无穷。”
(2).替代者。 沉从文 《边城》十:“到了那边,方知道原来过渡的人,便是船总 顺顺 家派来作替手的水手。” 沙汀 《闯关》二:“但当轻噪的机关枪声作替手(代替大炮)的时候,那些负有战斗责任的指战员、战士们,都把他们的睡眠收拾起了。”
词语解释:替换  拼音:tì huàn
把原来的(工作着的人、使用着的衣物等)调换下来;倒换。 宋 司马光 《乞罢提举官札子》:“察其不称职及有可以代之者,先令权摄,仍奏乞替换。”《红楼梦》第四六回:“你们倒替换着取笑儿。” 茅盾 《脱险杂记》六:“我又没有第二条裤,白天黑夜都不必替换。”
词语解释:替当  拼音:tì dāng
顶替充当。 元 王仲文 《救孝子》第一折:“俺是这军户,因为夫主亡化,孩儿年小,谢俺贴户替当了二十多年。”
词语解释:替死鬼  拼音:tì sǐ guǐ
比喻代人受过或受害的人。 明 无名氏 《桃林赚·庙会》:“吓,个是 屠阿狗 做子替死鬼哉!” 赵树理 《邪不压正》一:“因此谁也不骂 刘锡元 ,只把 小旦 当成 刘锡元 个替死鬼来骂。”
词语解释:替违  拼音:tì wéi
犹言长别。 汉 蔡邕 《议郎胡公夫人哀赞》:“景命徂逝,不愍少留……逼王职於宪典兮,子孙忽以替违。”
词语解释:替身演员  拼音:tì shēn yǎn yuán
外表与演员相似的人,被雇来代替演员的位置,直到灯光和摄影机准备好
词语解释:替补  拼音:tì bǔ
替换;递补
词语解释:替罪羊  拼音:tì zuì yáng
古代犹太教祭礼中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据《圣经·利未记》载:古代犹太教每年一次由大祭司按手在羊头上,表示全民族的罪过已由这头羊承担,然后把羊赶入旷野。后以“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沙汀 《祖父的故事·巡官》:“乡长虽是傀儡,却是 幺胡子 的内侄,而且毕竟是个乡长,他也不能怪他,于是巡官就成了替罪羊了。”
词语解释:替班  拼音:tì bān
代替或替换别人上班
词语解释:替漏  拼音:tì lòu
缺漏。《三国志·魏志·文帝纪》“以肃承天命” 裴松之 注引 苏林 、 董巴 上表曰:“故 尧 捐骨肉而禪 有虞 ,终无恡色; 舜 发陇亩而君天下,若固有之。其相受授,閒不替漏;天下已传矣,所以急天命,天下不可一日无君也。”
词语解释:替罪  拼音:tì zuì
(1).诛灭有罪者。《晏子春秋·谏上一》:“诛暴不避彊,替罪不避众,勇力之行也。”
(2).谓代人受过。参见“ 替罪羊 ”。
词语解释:替罪羊  拼音:tì zuì yáng
古代犹太教祭礼中替人承担罪过的羊。据《圣经·利未记》载:古代犹太教每年一次由大祭司按手在羊头上,表示全民族的罪过已由这头羊承担,然后把羊赶入旷野。后以“替罪羊”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沙汀 《祖父的故事·巡官》:“乡长虽是傀儡,却是 幺胡子 的内侄,而且毕竟是个乡长,他也不能怪他,于是巡官就成了替罪羊了。”
词语解释:替懈  拼音:tì xiè
亦作“ 替解 ”。 懈怠。《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谢氏鬼神列传》:“五年后,意渐替解,与亲旧临水戯,酒酣,共説往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夫世之干禄,先资名第,既得之后,鲜不替懈。”
词语解释:替另  拼音:tì lìng
另外。《红楼梦》第一○四回:“ 贾政 回到自己屋内, 王夫人 等见过, 宝玉 、 贾璉 替另拜见。”
词语解释:替古人耽忧  拼音:tì gǔ rén dān yōu
谓不必要的忧虑。《西游记》第七八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怪小狗肉儿,你倒替古人耽忧。”亦作“ 替古人担忧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事情又不是我的事情,你也不过做个当中人,这一个要得出,只要那一个答应的下,要你替古人担忧做甚么呢?”
词语解释:替僧  拼音:tì sēng
明 朝谓代替皇帝出家的僧人。 明 张居正 《敕建承恩寺碑文》:“皇朝凡皇太子诸王生,率剃度幼童一人为僧,名替度,虽非雅制,而宫中率沿以为常。皇上替僧名 志善 ,向居 龙泉寺 。”
词语解释:替工  拼音:tì gōng
(1).代替别人做工的人。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那天是她们俩都在,不过她以为有替工在,替工以为有她在,就两个都不管。” 萧军 《羊·货船》:“嗯!你还不知道?我今天作了半天的替工哪!”《新民歌三百首·找替工》:“社员跟太阳比赛跑,累得太阳把替工找。”
(2).代替别人做工。
词语解释:替力  拼音:tì lì
代为出力。《三国演义》第八六回:“ 权 曰:‘孤非不知,奈眼前无替力之人。’”《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这般人一生有怨无恩,但有缓急,也没人与他分忧替力了。”《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揩檯抹櫈,担汤担水,一揽包收,多是他上前替力。”
词语解释:替解  拼音:tì jiě
见“ 替懈 ”。
词语解释:替懈  拼音:tì xiè
亦作“ 替解 ”。 懈怠。《太平御览》卷三五九引《谢氏鬼神列传》:“五年后,意渐替解,与亲旧临水戯,酒酣,共説往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八:“夫世之干禄,先资名第,既得之后,鲜不替懈。”
词语解释:替角  拼音:tì jué
随时准备接替另一人的角色的人或随时准备接替另一人的工作或职责的人
词语解释:替古人担忧  拼音:tì gǔ rén dān yōu
见“ 替古人耽忧 ”。
词语解释:替古人耽忧  拼音:tì gǔ rén dān yōu
谓不必要的忧虑。《西游记》第七八回:“他伤的是他的子民,与你何干!且来宽衣服睡觉,莫替古人耽忧。”《金瓶梅词话》第二十回:“怪小狗肉儿,你倒替古人耽忧。”亦作“ 替古人担忧 ”。《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事情又不是我的事情,你也不过做个当中人,这一个要得出,只要那一个答应的下,要你替古人担忧做甚么呢?”
词语解释:替续器  拼音:tì xù qì
即继电器。
词语解释:替移  拼音:tì yí
改变;移换。《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卿但悉力推心,安民体国,事朕之节,如事故君,不惟黎庶获安,抑亦社稷是赖。但坚表率,未议替移。”
词语解释:替差  拼音:tì chà
越分。替,“ 僭 ”的古字。《汉书·王子侯表序》:“至于 孝武 ,以诸侯王畺土过制,或替差失轨,而子弟为匹夫。” 颜师古 注:“替,古僭字也。”参见“ 僭差 ”。
词语解释:僭差  拼音:jiàn chà
(1).僭越失度。《书·洪范》“人用侧颇僻,民用僭忒” 孔 传:“在位不敦平,则下民僭差。”《史记·礼书》:“ 周 衰,礼废乐坏,大小相踰, 管仲 之家,兼备三归。循法守正见侮于世,奢溢僭差者谓之显荣。” 唐 元稹 《茅舍》诗:“不使及僭差,粗得御寒夏。” 宋 龚鼎臣 《东原录》:“如三德之不善,则臣僭而后凶,民亦僭差。”
(2).差错;差失。 章炳麟 《訄书·订文》附录《正名杂义》:“后王置文部之官,以同一文字,比合形名,勿使僭差,其道犹齐度量,一衡榘也。”
词语解释:替头  拼音:tì tóu
(1).犹替身。 元 杨瑀 《山居新语》:“ 松江 有一推官,提牢至狱中,见诸重囚,因问曰:‘汝等是正身耶?替头耶?’狱卒为之掩口。”
(2).谓做替身。 明 郑若庸 《玉玦记·商嫖》:“要你替头。”
词语解释:替天行道  拼音:tì tiān háng dào
(1).代行上天的意旨。谓按照天意,在人世间做正义的事业。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涧水潺潺遶寨门,野花斜插渗青巾,杏黄旗上七箇字:替天行道救生民。”《三国演义》第四七回:“吾替天行道,安忍杀戮人民!” 姚雪垠 《长夜》三七:“老白狼,白狼老。打富济贫,替天行道。”
(2).借指代行人民群众的意愿。 邓子恢 《红军入漳前后》:“当时我向县委传达了省委指示。指出了单纯军事观点的害处,指出光靠游击队替天行道是行不通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只有依靠自己才能解放自己。”
词语解释:替夷  拼音:tì yí
犹衰微。 清 龚自珍 《卢公神道碑铭》:“ 汴 宋 以降, 卢 少替夷,俟公而光。”
词语解释:替己  拼音:tì jǐ
指体己钱,属于自己的积蓄。《金瓶梅词话》第五九回:“老婆又见搭连内沉沉重重许多银两,因问他:‘替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