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曾不
不曾词语解释:曾经 拼音:céng jīng
表示从前经历过或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 南朝 陈 徐陵 《走笔戏书应令》诗:“曾经新代故,那恶故迎新。” 宋 周密 《杏花天》词:“金池琼苑曾经醉,是多少红情緑意!” 魏巍 《东方》第五部第一章:“在战斗最激烈的那几天,我曾经提出‘与阵地共存亡’的口号。”词语解释:曾孙 拼音:zēng sūn
(1).孙子的儿子。《左传·昭公七年》:“余将命而子 苟 与 孔烝鉏 之曾孙 圉 相 元 。”《晋书·荀勗传》:“ 荀勗 字 公曾 , 潁川 潁阴 人, 汉 司空 爽 曾孙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九回:“还有个曾孙,叫做 卜兑 ,只有八岁,代人家放牛去了。”
(2).对曾孙以下的统称。《诗·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 文王 ,曾孙篤之。” 郑玄 笺:“曾,犹重也。自孙之子而下,事先祖皆称曾孙。” 清 金人瑞 《古墓吟》:“物理自无定,曾孙非不贤。”词语解释:曾折 拼音:zēng shé
屈曲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扶与猗靡” 裴駰 集解引 晋 郭璞 曰:“《淮南》所谓‘曾折摩地,扶与猗委’也。”词语解释:曾城 拼音:zēng chéng
(1).传说中的地名。亦泛指仙乡。《后汉书·张衡传》:“登 閬风 之曾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贤 注引《淮南子》:“ 崐崘山 有曾城九重,高万一千里,上有不死树在其西。”今本《淮南子·墬形训》作“层城”。《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皇帝伤 璧臺 之永閟,悼 曾城 之不践。” 金 宇文虚中 《白菊》诗:“月中风露秋夕好,感此仙种来曾城。”参见“ 层城 ”。
(2).指高大的城阙。 晋 陶潜 《游斜川》诗:“临长流,望曾城。” 唐 王勃 《铜雀妓》诗之二:“妾本深宫妓,曾城闭九重。” 唐 杜甫 《成都府》诗:“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词语解释:层城 拼音:céng chéng
(1).古代神话中 昆仑山 上的高城。《文选·张衡〈思玄赋〉》:“登 閬风 之层城兮,搆不死而为牀。” 李善 注:“《淮南子》曰:‘ 崑崙 虚有三山, 閬风 、 桐版 、 玄圃 ,层城九重。’ 禹 云:‘ 崑崙 有此城,高一万一千里。’”一说, 昆仑山 最高峰之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 崑崙 之山三级:下曰 樊桐 ,一名 板桐 ;二曰 玄圃 ,一名 閬风 ;上曰 层城 ,一名 天庭 ,是为太帝之居。”
(2).泛指仙乡。 宋 苏轼 《仙都山鹿》诗:“仙人已去鹿无家,孤栖悵望层城霞。”
(3).指京师;王宫。 晋 陆机 《赠尚书郎顾彦先》诗:“朝游游层城,夕息旋直庐。”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六:“宫女多怨旷,层城闭蛾眉。” 清 黄景仁 《江上寄左二杏庄》诗:“层城匪迢越,广陌交驰骋。”
(4).重城;高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遥望层城,丹楼如霞。”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层城临暇景,絶域望餘春。” 元 杨云鹏 《登濮州北城》诗:“层城高絶一攀躋,岁杪临风客思凄。” 清 张文光 《登汴城角楼》诗:“落日下层城,苍然远树平。” 龚骞 《九秋诗·秋水》:“綺阁层城秋夜长,明朝问讯湖边路。”
(5).指高山之巅。 宋 文同 《盘云坞》诗:“几曲上层城,盘盘次文石。”词语解释:曾云 拼音:zēng yún
层云。重迭的云层。曾,通“ 层 ”。《文选·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一本作“ 层云 ”。《文选·〈园葵〉诗》:“曾云无温液,严霜有凝威。” 李善 注:“曾,重也。” 唐 杜甫 《望岳》诗:“盪胸生曾云,决眥入归鸟。”词语解释:曾颜 拼音:zēng yán
曾参 和 颜回 的并称。皆 孔子 弟子,以德行著称。 唐 王维 《为人祭李舍人文》:“行比 曾 颜 ,才兼文史。”词语解释:曾玄 拼音:zēng xuán
曾孙和玄孙。亦泛指后代。《隶释·汉韩敕修孔庙后碑》:“謁庙拜墓,感有曾玄。”《晋书·刘颂传》:“ 泰始 之初,陛下践阼,其所服乘皆先代功臣之胤,非其子孙,则其曾玄。” 明 方孝孺 《祭郑仲舒太常》:“吾之哀公者,非特为游从之好,谈谐之乐,盖一閔吾之道而伤其将坠,一以誄公之德以告公之曾玄。”词语解释:曾空 拼音:zēng kōng
高空。 唐 杜甫 《往在》诗:“解瓦飞十里,繐帷纷曾空。”词语解释:曾闵 拼音:zēng mǐn
曾参 与 闵损 ( 闵子骞 )的并称。皆 孔子 弟子,以有孝行著称。 汉 蔡邕 《陈留太守胡公碑》:“孝于二亲,养色寧意,蒸蒸雍雍,虽 曾 、 閔 、 颜 、 莱 ,无以尚也。” 唐 元稹 《阳城驿》诗:“昔公孝父母,行与 曾閔 儔。”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守海盐主簿王顼妻墓志铭》:“且夫人事亲尽孝,可侔於 曾 閔 。”词语解释:曾伤 拼音:zēng shāng
深沉的悲伤。《楚辞·九章·怀沙》:“曾伤爰哀,永叹喟兮!”词语解释:曾祖 拼音:zēng zǔ
祖父的父亲。 汉 班固 《白虎通·宗族》:“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曾祖某, 绥州 刺史。”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 面峯 府君,余祖之曾祖也。”词语解释:曾门 拼音:zēng mén
即曾祖。 唐 杨休烈 《比丘尼惠源志铭》:“曾门 梁孝明皇帝 。”《新唐书·孝友传·程袁师》:“改葬曾门以来,閲二十年乃毕。” 清 袁枚 《随园随笔·称谓》:“曾祖称曾门,亦称曾父。”参见“ 曾祖 ”。
词语解释:曾祖 拼音:zēng zǔ
祖父的父亲。 汉 班固 《白虎通·宗族》:“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曾祖某, 绥州 刺史。”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 面峯 府君,余祖之曾祖也。”词语解释:曾巅 拼音:zēng diān
亦作“ 曾颠 ”。 高山之顶。曾,通“ 层 ”。《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葺宇临迴江,筑观基曾巔。” 刘良 注:“曾,高也。” 唐 杜甫 《课伐木》诗:“青冥曾巔后,十里斩阴木。”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二:“遗众竚曾颠,骤觉此身易。”词语解释:曾大父 拼音:zēng dà fù
即曾祖父。《史记·夏本纪》:“ 禹 之曾大父 昌意 及父 鯀 皆不得在帝位,为人臣。” 唐 韩愈 《崔评事墓铭》:“曾大父 知道 ,仕至大理司直。大父 玄同 ,为刑部侍郎。” 宋 陆游 《东阳陈君义庄记》:“曾大父之曾孙为从祖兄弟。” 清 戴名世 《响雪亭记》:“余曾大父隐於 龙眠山 中。”参见“ 曾祖父 ”。
词语解释:曾祖父 拼音:zēng zǔ fù
祖父的父亲。词语解释:曾阴 拼音:zēng yīn
(1).重迭的阴云。《艺文类聚》卷三八引 晋 陆冲 《杂诗》之一:“洿泽无夷轨,重峦有曾阴。”《文选·江淹〈从冠军建平王登庐山香炉峰〉诗》:“落日 长沙 渚,曾阴万里生。” 李善 注:“曾,重也。 蔡邕 《月令章句》曰:‘阴者,密云也。’”
(2).比喻其阴暗。指极阴暗之处。 清 王夫之 《九昭》:“已矣夫!方将之不可念兮,聊息乎长夜之曾阴。”词语解释:曾穹 拼音:zēng qióng
高空。《文选·谢惠连〈七月七日夜咏牛女〉》:“蹀足循广除,瞬目矖曾穹。” 唐 吴筠 《览古》诗之十三:“晚节希鸞鵠,长飞戾曾穹。”词语解释:曾青 拼音:zēng qīng
矿产名。色青,可供绘画及化金属用。道士常用为炼丹的药品。《管子·山至数》:“ 秦 之 明山 之曾青,一筴也。”《荀子·王制》:“ 南海 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 杨倞 注:“曾青,铜之精,可繢画及化黄金者,出 蜀山 越嶲 。”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石黛刷幽草,曾青泽古苔。” 明 刘基 《寒夜曲》:“十二楼开春醉醒,千年断石生曾青。”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曾青》:“曾,音层,其青层层而生,故名。或云,其生从实至空,从空至层,故曰曾青也。”词语解释:曾思 拼音:zēng sī
反复思考。曾,通“ 增 ”。《楚辞·九章·惜诵》:“矫兹媚以私处兮,愿曾思而远身。” 汉 张衡 《东京赋》:“蒸蒸之心,感物曾思。”曾,一本作“ 增 ”。词语解释:曾累 拼音:zēng lèi
犹重迭累积。《文选·宋玉〈高唐赋〉》:“ 巫山 赫其无畴兮,道互折而曾累。” 李善 注:“曾,重也,谓横斜而上。”《淮南子·主术训》:“削薄其德,曾累其刑。”词语解释:曾祝 拼音:zēng zhù
主祭祝的重臣。《穆天子传》卷一:“南面立於 寒 下,曾祝佐之。” 郭璞 注:“曾,重也。”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鮫人献微綃,曾祝沉豪牛。”词语解释:曾波 拼音:zēng bō
(1).层迭的水波。 汉 淮南小山 《招隐士》:“山气巃嵸兮石嵯峨,谿谷崭巖兮水曾波。”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行》:“ 洞庭 秋月生湖心,曾波万顷如鎔金。”
(2).《楚辞·招魂》:“娭光眇视,目曾波些。” 洪兴祖 补注:“曾,重也。”后常喻美女的眼睛。 唐 刘禹锡 《观舞柘枝》诗之二:“曲尽回身去,曾波犹注人。”词语解释:曾坑 拼音:zēng kēng
地名。在 宋 时 福建 建安 北苑 苏氏园 的最高处。其地产茶,因亦以为茶名。 宋 苏轼 《病中夜读朱博士》诗:“曾坑一掬春,紫饼供千家。” 赵次公 注:“曾坑,茶名,盖因地得名也。” 宋 黄庭坚 《次韵刘景文登邺王台见思》之四:“茗花浮 曾坑 ,酒泛酌宜城。” 宋 叶梦得 《避暑录话》卷下:“北苑茶正所产为曾坑,谓之正焙。非曾坑为沙溪,谓之外焙。二地相去不远而茶种悬絶。沙溪色白,过于曾坑,但味短而微涩,识茶者一啜,如别 涇 渭 也。”词语解释:曾阿 拼音:zēng ā
重迭的山陵。《文选·谢混〈游西池〉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 吕向 注:“曾,重也;阿,大陵也。”词语解释:曾加 拼音:zēng jiā
层层相迭。《淮南子·本经训》:“大厦曾加,拟於 昆仑 。” 高诱 注:“曾,重;加,材木相乘架也。”词语解释:曾王父 拼音:zēng wáng fù
即曾祖父。《北齐书·儒林传·孙灵暉》:“ 魏 大儒祕书监 惠蔚 , 灵暉 之族曾王父也。” 清 戴名世 《与王云涛书》:“ 田有 自儿时常侍先曾王父,往往为小子道平生事甚悉。”参见“ 曾祖父 ”。
词语解释:曾祖父 拼音:zēng zǔ fù
祖父的父亲。词语解释:曾益
增加,增强词语解释:曾泉 拼音:zēng quán
指多水之地。《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曾泉,是谓蚤食;至于桑野,是谓宴食。”《初学记》卷一引《淮南子》注:“曾,重也。早食时在东方多水之地,故曰曾泉。” 晋 陆云 《移书太常府荐张赡》:“曾泉改路,悬车将迈。” 南朝 梁 江淹 《灯夜和殷长史》:“卧歌 丹丘 采,坐失曾泉光。”词语解释:曾史 拼音:zēng shǐ
曾参 和 史鰌 的并称。古代视为仁与义的典型人物。《庄子·胠箧》:“削 曾 史 之行,钳 杨 墨 之口。” 成玄英 疏:“ 曾参 至孝, 史鱼 忠直。” 南朝 梁 刘孝标 《广绝交论》:“ 颜冉 龙翰凤雏, 曾史 兰薰雪白。” 清 梅曾亮 《〈柏枧山房诗集〉自序》:“或三德不振,而揄扬过乎 曾 史 。”词语解释:曾父 拼音:zēng fù
即曾祖。 唐 刘轲 《唐玄奘塔铭》:“曾父 钦 , 后魏 上党 太守。祖 康 , 北齐 国子博士。”参见“ 曾祖 ”。
词语解释:曾祖 拼音:zēng zǔ
祖父的父亲。 汉 班固 《白虎通·宗族》:“宗其为曾祖后者,为曾祖宗。” 唐 韩愈 《息国夫人墓志铭》:“夫人曾祖某, 绥州 刺史。” 清 戴名世 《书先世遗事》:“ 面峯 府君,余祖之曾祖也。”词语解释:曾巢 拼音:zēng cháo
聚集柴木以为巢。曾,通“ 橧 ”。《大戴礼记·曾子疾病》:“鹰鶽以山为卑,而曾巢其上;鱼鳖黿鼉以渊为浅,而蹷穴其中。” 王聘珍 解诂:“曾读曰增。”词语解释:曾标 拼音:zēng biāo
高标。比喻高尚的风姿。曾,通“ 层 ”。 唐 李白 《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曾标横浮云,下抚 谢朓 肩。” 王琦 注引 萧士贇 曰:“曾标言其标致之高也。”词语解释:曾晖 拼音:zēng huī
指日光。《文选·颜延之〈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作〉诗》:“清雾霽 岳阳 ,曾暉薄澜澳。” 吕向 注:“曾暉,日光也。”词语解释:曾臣 拼音:zēng chén
犹末臣。古代诸侯对天子自称的谦词。《左传·襄公十八年》:“曾臣 彪 将率诸侯以讨焉。” 杜预 注:“曾臣,犹末臣。” 孔颖达 疏:“曾祖曾孙者,曾为重义,诸侯之於天子,无所可重,曾臣犹末臣,谦卑之意耳。”词语解释:曾翁 拼音:zēng wēng
称他人的曾祖父。 唐 杜甫 《寄狄明府》诗:“汝门请从曾翁説,太后当朝多巧詆。”词语解释:曾颊 拼音:zēng jiá
面容丰满,颊肉若重颐。曾,通“ 层 ”。《楚辞·大招》:“曾颊倚耳,曲眉规只。” 王逸 注:“曾,重也。”词语解释:曾飔 拼音:zēng sī
高风,大风。曾,通“ 层 ”。《文选·谢灵运〈初发石首城〉诗》:“日月垂光景,成贷遂兼兹。出宿薄京畿,晨装摶曾颸。” 刘良 注:“摶,持也;曾颸,高风也。谓张帆持高风而行。”词语解释:曾曲 拼音:zēng qǔ
深隐之处。《文选·陆机〈招隐〉诗》:“哀音附灵波,頽响赴曾曲。” 吕延济 注:“曾,犹深也。”词语解释:曾岭 拼音:zēng lǐng
高山。曾,通“ 层 ”。《宋书·谢灵运传》:“摭曾岭之细辛,拔幽涧之溪蓀。”《文选·谢惠连〈西陵遇风献康乐〉诗》:“屯云蔽曾岭,惊风涌飞流。” 张铣 注:“曾岭,高山也。”词语解释:曾奈
怎奈词语解释:曾经沧海 拼音:céng jīng cāng hǎi
《孟子·尽心上》:“故观於海者难为水。” 唐 元稹 《离思》诗之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 巫山 不是云。”后多以比喻曾经经历过很大的场面,眼界开阔,经验丰富。《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请教,一个曾经沧海的 十三妹 ,这些个玩意儿可有个不在行的?”词语解释:曾祖母 拼音:zēng zǔ mǔ
祖父的母亲。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曾太皇太后》:“ 唐德宗 即位,访求其母 沉太后 ,歷 顺宗 ,及 宪宗 时为曾祖母,故称为曾太皇太后,盖别於祖母也。”词语解释:曾挠 拼音:zēng náo
曲屈貌。词语解释:曾祖妣 拼音:zēng zǔ bǐ
即曾祖母。 清 叶廷琯 《吹网录·开赵埋铭》:“曾祖妣 李氏 ,祖妣 张氏 。”参见“ 曾祖母 ”。
词语解释:曾祖母 拼音:zēng zǔ mǔ
祖父的母亲。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曾太皇太后》:“ 唐德宗 即位,访求其母 沉太后 ,歷 顺宗 ,及 宪宗 时为曾祖母,故称为曾太皇太后,盖别於祖母也。”词语解释:曾掖 拼音:zēng yè
犹深宫。指掖庭。《梁书·皇后传·高祖丁贵嫔》:“去曾掖以依迟,饰新宫而延佇。”词语解释:曾飙 拼音:zēng biāo
高风,大风。曾,通“ 层 ”。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曾飇振六翮,不日思腾騫。”一本作“层飇”。词语解释:曾颠 拼音:zēng diān
见“ 曾巔 ”。
词语解释:曾巅 拼音:zēng diān
亦作“ 曾颠 ”。 高山之顶。曾,通“ 层 ”。《文选·谢灵运〈过始宁墅〉诗》:“葺宇临迴江,筑观基曾巔。” 刘良 注:“曾,高也。” 唐 杜甫 《课伐木》诗:“青冥曾巔后,十里斩阴木。”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二:“遗众竚曾颠,骤觉此身易。”词语解释:曾祖父 拼音:zēng zǔ fù
祖父的父亲。词语解释:曾祖王父 拼音:zēng zǔ wáng fù
曾祖父。祖父之父。《尔雅·释亲》:“王父之考为曾祖王父。” 郭璞 注:“曾,犹重也。”词语解释:曾祖王母 拼音:zēng zǔ wáng mǔ
曾祖母。祖父之母。《尔雅·释亲》:“王父之妣为曾祖王母。”词语解释:曾茧 拼音:zēng jiǎn
手掌或脚掌上磨起的多层硬皮。俗称“老茧”。曾,通“ 层 ”。《淮南子·修务训》:“﹝ 申包胥 ﹞曾茧重胝,七日七夜,至於 秦 庭。”《汉书·叙传上》作“重茧”。词语解释:曾潭 拼音:zēng tán
深渊。 晋 郭璞 《江赋》:“曾潭之府,灵湖之渊。”词语解释:曾闳 拼音:zēng hóng
高大。曾,通“ 层 ”。《楚辞·刘向〈九叹·远逝〉》:“山峻高以无垠兮,遂曾閎而迫身。” 王逸 注:“曾,重也;閎,大也。”词语解释:曾逝 拼音:zēng shì
高飞。《淮南子·览冥训》:“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 高诱 注:“曾,犹高也。” 汉 王逸 《九思·悼乱》:“玄鹤兮高飞,曾逝兮青冥。”词语解释:曾巩 拼音:zēng gǒng
(1019-1083)北宋文学家。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人。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讲究章法,有《墨池记》等名篇。有《元丰类稿》。词语解释:曾几何时 拼音:céng jǐ hé shí
谓时间过去没多久。语本 唐 韩愈 《东都遇春》诗:“尔来曾几时,白髮忽满镜。” 清 周亮工 《书冯幼将画竹卷后》:“曾几何时,诸君子皆化为异物,而予与 幼将 亦皆頽然老矣。”词语解释:曾乔 拼音:zēng qiáo
高耸。曾,通“ 层 ”。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豫章》:“盘薄广结,捎瑟曾乔。”词语解释:曾参杀人 拼音:zēng shēn shā rén
《战国策·秦策二》:“ 费 人有与 曾子 同名族者而杀人。人告 曾子 母曰:‘ 曾参 杀人。’ 曾子 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 曾参 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 曾参 杀人。’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 曾参 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后以“曾参杀人”比喻流言可畏或诬枉之祸。 南朝 宋 鲍照 《谢随恩被原疏》:“繇臣悴贱,可悔可诬, 曾参 杀人,臣岂无过。” 唐 韩愈 《释言》:“市有虎,而 曾参 杀人,谗者之效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辞院》:“这寃怎伸,硬叠成 曾参 杀人。”词语解释:曾国荃 拼音:zēng guó quán
(1824-1890)清末湘军将领。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双峰)人。曾国藩弟。曾率湘军赴江西吉安镇压太平军,所部称吉字营。后任江苏布政使、浙江巡抚。1864年攻陷天京(今南京),纵兵焚掠,血洗全城。调任湖北巡抚,因对捻军作战失利去职。后又任陕西、山西巡抚,陕甘总督,两江总督。词语解释:曾崖 拼音:zēng yá
重迭的山崖。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譻若离鵾鸣清池,翼若浮鸿翔曾崖。” 南朝 齐 谢朓 《答张齐兴》诗:“曾崖寂且寥,归軫逝言陟。”词语解释:曾华 拼音:zēng huá
重迭的花朵。《楚辞·九辩》:“何曾华之无实兮,从风雨而飞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