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八庚平声 [héng xíng,行走][héng,纵横][gēng,更改][bīng bìng,相从也,合也,兼也][líng,使令][zhēng,正月][chéng,盛受][zhēng][chēng][详注1][cāng chen][音彭、祊。《说文》所以辅弓弩者。][héng][péng][qīng][qióng][音傖。搶攘,亂貌。][详注2][zhēng][hēng][tāng][xíng][chéng][míng][chēng][zhēng kēng][衆也,疾也。][zhēng][详注3][yíng hōng]櫿[音庚。《说文》秦晋谓坑为埂。]


注1:枪 《集韵》《韵会》楚耕切《正韵》抽庚切,音峥。《尔雅·释天》彗星为欃枪。亦叶音锵。《宋·谢瞻·张子房诗》婉婉幕中画,辉辉天业昌。鸿门销薄蚀,垓下陨欃枪。
注2:拼 俗拚字。又《唐韻》北萌切,音繃。與抨同。又《集韻》披耕切,音怦。《爾雅·釋詁註》拼荓同。詩大雅,荓云不逮。又有隨從之義。
注3:黾 《集韻》《類篇》眉耕切,音盲。地名。《史記·春申君傳》秦踰黽隘之塞而攻楚。《正義曰》黽隘之塞在申州。
末字词组
三更严更报更愈更翻更支更蟆更散更
五更初更改更起五更服更鼍更半夜三更租更
老更饱更暮更鱼更持更递更虾蟆更禅更
寒更知更践更番更过更右更值更禾更
四更六更更更打更荐更田更革更嬗更
残更中更坐更迭更直更贱更鬼打更 
不更率更起更移更禁更卒更迁更 
二更长更曙更半更走更诡更三老五更 
深更纷更齿更留更轮更乙更日异月更 
变更高更定更巡更左更叫更敲更 

词语解释:三更  拼音:sān gēng
(1).指半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子夜变歌一》:“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唐 崔颢 《七夕词》诗:“ 班姬 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2).指三更更鼓。 郭沫若 《高渐离》第四幕:“ 怀贞夫人 倚门而立者有间,室外有打三更之声。”
词语解释:五更  拼音:wǔ gēng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 三老五更 ”。
(2).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3).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南朝 陈 伏知道 《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五更时,上已遣小内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启库取书。”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词语解释:三老五更  拼音:sān lǎo wǔ gēng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词语解释:老更  拼音:lǎo gēng
宋 范仲淹 有《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参见“ 三老五更 ”。
词语解释:三老五更  拼音:sān lǎo wǔ gēng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词语解释:寒更  拼音:hán gēng
(1).寒夜的更点。 唐 骆宾王 《别李峤得胜字》诗:“寒更承夜永,凉景向秋澄。” 元 王恽 《秋夜》诗:“鐘鼓寒更永,乾坤夜色苍。” 清 陈维崧 《高山流水·即席别吴门诸子偕园次返梁溪并呈伯成先生》词:“枫桥下,几船夜火,一派寒更。”
(2).借指寒夜。 唐 温庭筠 《宿辉公精舍》诗:“拥褐寒更彻,心知觉路通。” 唐 秦韬玉 《长安书怀》诗:“凉风吹雨滴寒更,乡思欺人拨不平。”《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寒更漏永睡稠穋,魂梦将心处处游。”
词语解释:四更  拼音:sì gēng
指晨一时至三时。 唐 杜甫 《月》诗:“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 宋 陆游 《除夜雪》诗:“北风吹动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参见“ 五更 ”。
词语解释:五更  拼音:wǔ gēng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 三老五更 ”。
(2).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3).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南朝 陈 伏知道 《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五更时,上已遣小内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启库取书。”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词语解释:三老五更  拼音:sān lǎo wǔ gēng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词语解释:残更  拼音:cán gēng
旧时将一夜分为五更,第五更时称残更。 唐 沉传师 《寄大府兄侍史》诗:“积雪山阴马过难,残更深夜铁衣寒。” 宋 刘克庄 《风入松·癸卯至石塘迢和十五年前韵》词:“残更难睚抵年长,晓月凄凉。” 明 顾梦游 《乙酉除夕》诗:“壮心真共残更尽,泪眼重将旧历看。”
词语解释:不更  拼音:bù gēng
(1). 秦 爵名。《左传·成公十三年》:“﹝ 晋 ﹞获 秦 成差 及不更 女父 。” 杜预 注:“不更, 秦 爵。”《商君书·境内》:“公爵,自二级已上至不更,命曰卒。”《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 颜师古 注:“言不豫更卒之事也。”
(2).不改变。《商君书·垦令》:“迂者不饰,代者不更,则官属少而民不劳。”
(3).不经,未曾经过。《文选·杨修〈答临淄侯笺〉》:“今之赋颂,古诗之流。不更 孔公 ,风雅无别耳。” 吕延济 注:“更,经也。 脩 言今 植 之赋颂乃与古诗相类,虽不经 孔子 删定,与《诗》之风雅无异焉。”《宋书·周郎传》:“宫庙遭不更之酷, 江 服被未有之痛,千里连死,万井共泣。”
(4).不懂。《新唐书·吴凑传》:“府中易 凑 贵戚子,不更簿领,每有疑狱,时其将出,则遮 凑 取决,幸苍卒得容欺。”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愚不更事物之变,备官节下,以身得察於左右。”
不再。 南朝 宋 谢灵运 《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曩基即先筑,故池不更穿。”
词语解释:二更  拼音:èr gēng
指晚上九时至十一时。又称二鼓。《南史·儒林传·沉洙》:“ 梁 代旧律,测囚之法,曰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 唐 王维 《秋夜独坐》诗:“独坐悲双鬢,空堂欲二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 匡超人 虽是忧愁,读书还不歇。那日读到二更多天。” 巴金 《抹布集·杨嫂》:“二更的锣声响了,我和三哥便把母亲抄给我们读的一本《白香词谱》阖了起来。”
词语解释:深更  拼音:shēn gēng
深夜。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丙寅十月十八日,夜大风,深更秉烛书。”《儿女英雄传》第六回:“断不料姑娘你就肯这等远路深更赶来救我这条命。”
词语解释:变更  拼音:biàn gēng
改变;更动。《管子·法法》:“上不行君令,下不合於乡里,变更自为,易国之成俗者,命之曰不牧之民。” 唐 张祜 《江西道中作》诗之三:“况是曾游处,桑田小变更。” 冰心 《寄小读者》十:“她对于我的爱,不因着万物毁灭而变更!”
词语解释:严更  拼音:yán gēng
警夜行的更鼓。《文选·班固〈西都赋〉》:“周以鉤陈之位,卫以严更之署。” 李善 注引 薛综 《西京赋》注曰:“严更,督行夜鼓。”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大礼》:“行宫至暮则严更警场,鼓角轰振。” 明 屠隆 《昙花记·超度沉迷》:“只听得城上譙楼,角声呜呜,初报严更。” 清 钱谦益 《狱中杂诗》之十八:“徼道严更护棘丛,果然牢狱不通风。”
词语解释:初更  拼音:chū gēng
旧时毎夜分为五个更次。晚七时至九时为“初更”。 宋 孙光宪 《临江仙》词:“暮雨凄凄深院闭,灯前凝坐初更。” 宋 范成大 《烧火盆行》:“春前五日初更后,排门然火如晴昼。”《水浒传》第五回:“约莫初更时分,只听得山边锣鸣鼓嚮。”
词语解释:饱更  拼音:bǎo gēng
充分经历。 宋 苏轼 《张寺丞益斋》诗:“又如学医人,识病由饱更。” 清 曾国藩 《复彭丽生书》:“年来饱更世故,又经忧患,齿髮稍侵,精神頽败。”
词语解释:知更  拼音:zhī gēng
报更,值更。 唐 王建 《温泉宫行》:“夜开金殿看星河,宫女知更月明里。” 元 宋无 《长门怨》诗:“知更阿监罗袜冰,瞑对星河玉阶立。”
词语解释:六更  拼音:liù gēng
宋 宫中更漏较民间为短,宫中五更,民间才四更。宫中五更过后,梆鼓交作,始开宫门,俗称之六更。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卷一:“ 杨诚斋 诗云:‘天上归来有六更。’盖内楼五更絶,柝鼓变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者也。外方则谓之攒点云。” 宋 杨万里 《谢余处恭送七夕酒果蜜食化生儿》诗:“醉眠管得银河鹊,天上归来打六更。”原注:“予庚戌考试,殿庐夜漏杀五更之后復打一更,问之鸡人,云:宫漏有六更。” 宋 汪元量 《醉歌》:“乱点连声杀六更(一作:花底传筹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按, 宋 程大昌 《演繁露·六更》云:“其实宫鼓以外间四更促为五更,故五鼓终竟时,蚤於外间耳,鼓节未尝溢六也。” 清 俞樾 《茶香室四钞》有“ 宋 制并无六更”条,可参阅。
词语解释:中更  拼音:zhōng gēng
(1).爵位名。 秦 立爵二十级, 汉 沿袭之。中更为第十三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 颜师古 注:“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2).中途变更;中间经历。《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 吕延济 注:“本图相与同往,而中间不能俱遂此志。”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荣绪华宗,中更坠落,以一线引千钧,乔木之萌生復见径尺,夫人之助也。” 清 方苞 《原人下》:“ 秦 汉 以还,中更衰乱。”
词语解释:率更  拼音:lǜ gēng
(1).即率更令。《汉书·百官公卿表上》:“詹事, 秦 官……属官有太子率更。” 颜师古 注:“掌知漏刻,故曰率更。” 汉武帝 《柏梁诗》:“外家公主不可治,椒房率更领其材。”
(2).指 唐 书法家 欧阳询 。 询 曾任率更令,故称。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赵公 无忌 嘲 欧阳率更 。” 明 董其昌 《画禅室随笔·评书法》:“即 米颠 书自 率更 得之,有冰寒于水之奇。”
(3).指 欧阳询 的法书。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碑帖·唐九成宫醴泉铭》:“椎搨日多,佳本日少。故字多残闕,又经俗工洗凿,满纸模糊, 率更 面貌十不存一矣。”
词语解释:长更  拼音:cháng gēng
(1).见“ 长庚 ”。
(2).犹长夜。 南唐 李煜 《三台令》词:“不寐倦长更,披衣出户行。”
词语解释:长庚  拼音:cháng gēng
(1).亦作“ 长賡 ”、“ 长更 ”。古代指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亦名太白星、明星。《诗·小雅·大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毛 传:“日旦出谓明星为启明,日既入谓明星为长庚。”《书·益稷》“乃賡载歌” 唐 孔颖达 疏引作“西有长賡”。《史记·天官书》“察日行以处位太白” 司马贞 索隐引《韩诗》:“太白晨出东方为启明,昏见西方为长庚。”《汉书·礼乐志》“寒星不忒况皇章” 颜师古 注引 晋 晋灼 曰:“言长更星终始不改其光,神永以此明赐君也。” 宋 苏轼 《和陶〈贫士〉》之一:“长庚与残月,耿耿如相依。”
(2).彗星之属。古代以为主兵戈。《史记·天官书》:“长庚,如一匹布著天。此星见,兵起。” 明 凌稚隆 《〈史记〉评林》卷二七:“其他妖星如匹布著天,亦主兵,亦名长庚,然非太白也。”
词语解释:纷更  拼音:fēn gēng
变乱更易。《史记·汲郑列传》:“何乃取 高皇帝 约束纷更之为?”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纷,乱也。”《金史·张中孚传》:“且保甲之法行之已习,今遽纷更,人必逃徙。”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徐中丞》:“愿皇上除弊政,毋示纷更。”
词语解释:高更  拼音:gāo gēng
(paulgauguin,1848-1903)法国画家。后印象画派代表人物。做过海员和证券经纪人。曾多次去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创作,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单纯性和装饰性风格。后到南太平洋塔希提岛,描绘岛上的风土人情和古老的神话传说,追求原始艺术趣味和平面效果,色彩单纯强烈,线条粗犷,具有浓厚的东方风格。作品有《两个塔希提妇女》《讲道以后的幻景》等。
词语解释:报更  拼音:bào gēng
犹报偿,报应。《吕氏春秋·先识》:“ 周 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陈奇猷 校释:“此鼎之所以著饕餮有首无身者,盖象徵残害人者,其报偿立见。”
词语解释:改更  拼音:gǎi gēng
更改;改变。《楚辞·天问》:“悟过改更,我又何言?”《汉书·孔光传》:“臣闻师曰,天左与王者,故灾异数见,以谴告之,欲其改更。” 唐 李商隐 《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覆载还高下,寒暄急改更。”《天雨花》第十八回:“别事可以更改得,亲事如何可改更?”
词语解释:暮更  拼音:mù gēng
指夜晚的时间。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唐 薛逢 《追昔行》:“朝光如飞犹尚可,暮更如箭不容卧。”
词语解释:践更  拼音:jiàn gēng
(1).古代的一种徭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受钱代人服役叫践更。《史记·吴王濞列传》:“卒践更,輒与平贾。” 张守节 正义:“践更,若今唱更、行更者也,言民自著卒……贫者欲顾更钱者,次直者出钱顾之,月二千,是为践更。” 宋 苏轼 《策别厚货财》之二:“昔 汉 之制,有践更之卒,而无营田之兵。” 清 田从典 《拟七德九功舞歌效乐天体》:“今日公家免践更,鼓腹行歌仍作息。”
(2).交替任职;先后任职。《旧唐书·杨於陵传》:“居朝三十餘年,践更中外,始终不失其正。” 唐 柳宗元 《为崔中丞请朝觐表》:“中外践更,出入迭用。” 宋 陈亮 《谢赵同知启》:“敬惟同知相公蚤以文墨,自结主知,出其才猷,遂为世用。践更多矣,声问伟然。”
(3).谓轮流,替换。 清 杨揆 《病兵吟》:“朝不得食,荷戈拓戟;暮不得息,践更行汲。”《花月痕》第四七回:“此时各道援师,早撤防了。 颜 林 二将,部下各留千人,半年更换一班,就是 紫沧 子弟兵,也只是践更而已。”
(4).经历。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序》:“纵谈所及,多故实旧闻,或古今嘉言善行,皆少日所传於长老名流,及出入中朝身所践更者。”
词语解释:更更  拼音:gēng gēng
(1).指更换帝位。《史记·孝文本纪》“占曰:大横庚庚” 唐 司马贞 索隐:“庚庚犹更更,言以诸侯更帝位也。”
(2).一更又一更,指整夜。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词:“卿自早醒儂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词语解释:坐更  拼音:zuò gēng
夜间警卫。《清史稿·职官志五》“弘德殿”原注:“兼 凤彩门 。侍监首领各二人,专司陈设氾埽,御前坐更。故事内廷重坐更。”《红楼梦》第六三回:“那天已是四更天气,坐更的闻知,忙喝起众人来。” 倪志亮 《三战三捷》:“﹝他们﹞白天挖壕,晚上坐更,赶筑工事,只求保命。”
词语解释:起更  拼音:qǐ gēng
旧时指第一次打更,即五更中的一更天。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淮泊》:“起更了,廊下一宿,早去伺候开门。”《儒林外史》第十一回:“谈到起更时候,一庭月色,照满书窗,梅花一枝枝如画在上面相似。” 陆文夫 《二遇周泰》:“这一夜齐巧落雨,起更以后,街上就没有行人了。”
词语解释:曙更  拼音:shǔ gēng
(1).黎明的更柝声。 唐 祖咏 《宿陈留李少府揆厅》诗:“旅泊倦愁卧,堂空闻曙更。”
(2).指黎明。 唐 钱起 《夏日陪史郎中宴杜郎中果园》诗:“引满不辞醉,风来待曙更。” 唐 段成式 逸句:“虱暴妨归梦,虫喧彻曙更。”
词语解释:齿更  拼音:chǐ gēng
即换齿。人到六、七岁时,乳牙(出生六、七月生长之牙)脱落,渐被恒牙所代替,谓之齿更
词语解释:定更  拼音:dìng gēng
旧时晚上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称为“定更”。《绿野仙踪》卷五:“ 萧麻子 道:‘用不着你我,只用到定更时候,那一只眼儿的光头老先生出来,只他用点头晃脑几下,强似我作合数倍。’”《好逑传》第十一回:“约他今晚定更时分,在后花园门口一会。”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八:“已到定更时分了, 纪怀仁 走进屋来。”
词语解释:愈更  拼音:yù gēng
更加。《后汉书·朱穆传》:“﹝ 穆 ﹞及壮耽学,鋭意讲诵……其父常以为专愚,几不知数马足。 穆 愈更精篤。”
词语解释:起五更  拼音:qǐ wǔ gēng
起得很早;早起。《水浒传》第二一回:“ 阎婆 听得脚步响,便在牀上説道:‘押司且睡歇,等天明去。没来由起五更做甚么?’” 孙犁 《风云初记》二七:“这是宣传工作。买一个回去,大年三十儿起五更,挂在门口,出来进去的人全能受教育,不比买别的有意思?”
词语解释:鱼更  拼音:yú gēng
即鱼鼓。 清 缪艮 《珠江名花小传·阿凤》:“壁上自鸣鐘两三对列,午夜微曛,但觉丁东错杂之声,与鱼更隐隐相应。”参见“ 鱼鼓 ”。
词语解释:鱼鼓  拼音:yú gǔ
亦作“ 鱼皷 ”。
(1).鱼形木鼓。寺院中击之以报时。 唐 真觉 《咏鱼鼓》之一:“我暂作鱼鼓,悬头为众苦。师僧喫茶饭,拈槌打我肚。身虽披鳞甲,心中一物无。” 宋 陆游 《眉州郡燕大醉中间道驰出城宿石佛院》诗:“径投野寺睡正美,鱼鼓忽报江天明。” 清 朱彝尊 《兜率院》诗:“六时响鱼皷,四面围筠杉。” 清 蒋景祁 《瑞鹤仙·慈仁寺松》词:“叹支离相伴,一篝佛火,沸彻僧寮鱼鼓。”
(2).一种竹制打击乐器。详“ 鱼鼓简子 ”。
词语解释:鱼鼓简子  拼音:yú gǔ jiǎn zǐ
乐器名。包括鱼鼓和简子两件。唱道情者常用以伴奏。《续文献通考·乐九》:“鱼鼓: 元 寿星队第十队,有鱼鼓简子八,制未详。 王圻 《续通考》曰:‘按近制截竹为筩,长三四尺,以皮冒其首,用两指击之。简子则以竹为之,长二尺许,阔四五分,厚半之,其末俱略反外,歌时用二片合击之以和。此即其制也。’”亦作“ 鱼鼓简 ”、“ 鱼鼓简板 ”。《西游记》第七十回:“﹝ 行者 ﹞摇身一变,变做一个道童:头挽双丫髻,身穿百纳衣,手敲鱼鼓简,口唱道情词。” 沉从文 《从文自传·一个老战兵》:“有锣,有鼓,有笛子胡琴,鱼鼓简板,骨牌纸牌,无不齐全。”
词语解释:番更  拼音:fān gēng
轮值巡夜。 宋 范成大 《晚步宣华旧苑》诗:“吏兵窸窣番更后,楼阁崔嵬欲暝时。”
词语解释:打更  拼音:dǎ gēng
旧时夜间每到一更,巡夜的人打梆子或敲锣报时。 宋 杨万里 《不寐》诗:“深山五鼓鷄吹角,落月一窗鹅打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监·内臣罪谴》:“内臣得罪……发 南海子 常川打更,则示意杀之,十无一存者矣。” 张天翼 《新生》:“什么地方在那里打更,一下一下的梆声仿佛敲到了他的心脏上。”
词语解释:迭更  拼音:dié gēng
更代;替换。 清 阮元 《小沧浪笔谈》卷四:“惟其盛衰兴废,三古迭更,受命易姓,必有封禪以定之。” 郑观应 《盛世危言·税则》:“苟使任关道者,留心人才……我 华 人皆知奋勉,次第迭更,不十年,各关皆无外族矣。” 刘师培 《〈骈文读本〉序》:“虽文体周流,迭更匪一,抽引绪耑,简及 周 季。”
词语解释:移更  拼音:yí gēng
变换。《再生缘》第五八回:“虽则有些凄惨意,他的是,能言快语会移更。”
词语解释:半更  拼音:bàn gēng
初更之半。 唐 孟浩然 《寒夜张明府宅宴》诗:“瑞雪初盈尺,寒宵始半更。”
词语解释:留更  拼音:liú gēng
指官吏推迟更代,继续留任。
词语解释:巡更  拼音:xún gēng
旧时分一夜为五更,每到交更,守夜者巡行击梆或敲锣以报时。泛指夜间巡逻。 唐 王建 《赠郭将军》诗:“承恩新拜上将军,当直巡更近五云。”《英烈传》第四七回:“但听得伪 周 船上鸣锣击鼓,画角长鸣,四下里分头巡更,不觉已是初更左右。” 周鸣钢 《没有双手的女英雄》:“ 黄氏 正动员妇女担任巡更放哨的工作。”
词语解释:翻更  拼音:fān gēng
反而更加。《北齐书·王琳传》:“ 侯平 虽不能渡江,频破 梁 军,又以 琳 兵威不接,翻更不受指麾。”
转换更鼓。 宋 陆游 《病中夜思》诗:“时闻雀翻更,频看灯落烬。”自注:“乡中有栖雀夜鸣为翻更。”
词语解释:服更  拼音:fú gēng
承受,接受。 汉 王充 《论衡·祸虚》:“ 白起 知己前罪,服更后罚也。”
词语解释:持更  拼音:chí gēng
值更守夜。《晋书·刘弘传》:“ 弘 尝夜起,闻城上持更者叹声甚苦,遂呼省之。”《新唐书·百官志四上》:“捉铺持更者,晨夜有行人必问,不应则弹弓而嚮之,復不应则旁射,又不应则射之。昼以排门人远望,暮夜以持更人远听。”《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贼夜使妇人持更。”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使人各直一更,击鼓以警众,谓之持更。”
词语解释:过更  拼音:guò gēng
古代徭役制度的一种规定,应服役的人出钱入官,由官别雇人代为服役。《史记·游侠列传》“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 裴駰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
词语解释:荐更  拼音:jiàn gēng
反复经历。 明 叶式 《题〈诚意伯刘公集〉》:“少传性理,长号英特,荐更世故,谈辩至悉。”
屡经,反复经历。荐,通“ 洊 ”。 宋 苏轼 《上皇帝书》:“选人之改京官,常须十年以上,荐更险阻,计析毫釐。其间一事聱牙,常至终身沦弃。”
词语解释:直更  拼音:zhí gēng
夜里值班打更。《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五年》:“ 鏐 ( 钱鏐 )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时弹铜丸於楼墙之外,以警直更者。”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鐘鼓司司譙漏,城北鐘鼓楼,每夕委官及校尉直更。”
词语解释:禁更  拼音:jìn gēng
禁卫军人夜间戒严,以特定的口令互相喝问,以示警惕,称为“禁更”。 宋 吴自牧 《梦粱录·驾出宿斋殿》:“奏请致斋日,殿门内外及 丽正门 外,皆禁卫羽林兵,俱全装铁骑数万围绕大内。是夜殿前仪卫之外,左右六军、仪仗卤簿,分列於 丽正 、 和寧 。更有裹緑小帽、服锦络缝宽衫兵士,十餘人作一队,各执银裹头黑漆杖子,谓之喝探兵士,聚首而立,凡十数队。各队一名喝曰:‘是与不是?’众声答曰:‘是!’又曰:‘是甚人?’众声应曰:‘殿前都指挥使某人!’及喝五使姓名,更互喝叫不停声。或作鷄鸣,是众人一同喝道。自初更至四更一点方止,此谓之‘禁更’。”
词语解释:走更  拼音:zǒu gēng
打更。《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阵闹,那走更的听见了,快去告诉店主人,説:‘店里有了病人了!’”《三侠五义》第六六回:“你们一同送到更楼,仍按次序走更巡逻,务要小心。”
词语解释:轮更  拼音:lún gēng
轮流打更。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头门告示》:“其鼓楼更夫,每晚派定五人,轮更交替。每更鼓点俱要按定时刻分明,直至黎明攒点。”
词语解释:左更  拼音:zuǒ gēng
秦 汉 爵位名,第十二级。《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白起 为左更,攻 韩 魏 於 伊闕 。”《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十二左更。” 颜师古 注:“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词语解释:支更  拼音:zhī gēng
(1).打更;守夜。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三折:“今夜晚间,都解衣卸甲,不要您提铃喝号,也不要您转箭支更。”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 田雄 ,我与你是宿卫之官,就在这行宫门外,同卧支更罢。”
(2).指打更守夜的人。《西游记》第五五回:“又使两个支更防守 行者 ,但听门响,即时通报。”《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上海小刀会起事本末》:“且乡党閭里,尚有支更; 上海 码头,可无团练?”
词语解释:鼍更  拼音:tuó gēng
指更鼓声。因鼍夜鸣与更鼓相应,故名。亦指战鼓声。 宋 韩驹 《次韵王给事观殿试唱名》:“我老倦随宫漏水, 江 南 江 北听鼉更。” 宋 陆游 《夏夜》诗:“六尺筇枝膝上横,中庭岸幘听鼉更。” 清 龚自珍 《阮尚书年谱第一序》:“厥后 蔡牵 往来 闽浙 ,公首荐 壮烈伯 李公 俾为统帅, 壮烈 成名, 牵 亦寻灭,鲸浪遂息,鼉更不惊。”参阅《埤雅·释鱼》
词语解释:递更  拼音:dì gēng
交替更换。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臆论·鸟兽草木》:“乃知天地生物,递更递换,不可以一律拘也。” 丁福保 《〈历代诗话续编〉序》:“事变递更,诗人旨趣因之歧贸。”
词语解释:右更  拼音:yòu gēng
(1). 秦 汉 爵位名。第十四级。《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 秦惠王 八年,爵 樗里子 右更,使将而伐 曲沃 。” 司马贞 索隐:“按:右更, 秦 之第十四爵名也。”《汉书·百官公卿表序》:“爵……十四右更。” 颜师古 注:“更言主领更卒,部其役使也。”
(2).星官名。《隋书·天文志中》:“娄西五星曰右更,牧师也,主养牛马之属,亦主礼义。”
词语解释:田更  拼音:tián gēng
田叟。《列子·黄帝》:“ 禾生 、 子伯 , 范氏 之上客,出行,经坰外,宿於田更 商丘开 之舍。” 明 王志坚 《表异录·人物》:“田更,言其老而更事也, 汉 有三老五更。”
词语解释:贱更  拼音:jiàn gēng
卑微的役卒。《后汉书·舆服志下》:“今下至贱更小史,皆通制袍,单衣,皁缘领袖中衣,为朝服云。”
词语解释:卒更  拼音:zú gēng
汉 徭役名称。谓践更、居更、过更三种徭役。《史记·吴王濞列传》“卒践更” 司马贞 索隐引《汉律》:“卒更有三,践更、居更、过更也。”一说卒更为更三品之一。《史记·游侠列传》“每至践更” 裴骃 集解引 三国 魏 如淳 曰:“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践更,有过更。古有正卒无常人,皆当迭为之,一月一更,是为卒更也。”
词语解释:诡更  拼音:guǐ gēng
变更。 徐一士 《一士类稿·太炎弟子论述师说》:“时制可以诡更,事状可以颠倒。”
词语解释:乙更  拼音:yǐ gēng
乙夜。《东观汉纪·明帝纪》:“﹝ 明帝 ﹞甲夜读众书,乙更尽乃寐。”详“ 乙夜 ”。
词语解释:乙夜  拼音:yǐ yè
二更时候,约为夜间十时。《后汉书·百官志三》“左右丞” 刘昭 注引 蔡质 《汉仪》:“凡中宫漏夜尽,鼓鸣则起,鐘鸣则息,卫士甲乙徼相传。甲夜毕,传乙夜,相传尽五更。”《旧唐书·李百药传》:“杂以文咏,间以玄言,乙夜忘疲,中宵不寐。”《资治通鉴·魏邵陵厉公嘉平元年》“ 羲 兄弟默然不从,自甲夜至五鼓” 元 胡三省 注:“夜有五更:一更为甲夜,二更为乙夜,三更为丙夜,四更为丁夜,五更为戊夜。” 清 赵翼 《邸抄》诗之二:“由来乙夜观今古,总作旋枢布政优。”
词语解释:叫更  拼音:jiào gēng
打更。《西游记》第九二回:“这会怎么不叫更巡逻,梆铃都不响了?”
词语解释:蟆更  拼音:má gēng
“虾蟆更”的简称。
词语解释:半夜三更  拼音:bàn yè sān gēng
指午夜时。一夜分成五更,三更为午夜。亦泛指深夜。 元 马致远 《青衫泪》第三折:“这船上是甚么人,半夜三更,大呼小叫的。”《水浒传》第二回:“﹝ 史进 ﹞半夜三更起来演习武艺,白日里只在庄后射弓走马。” 老舍 《龙须沟》第三幕:“下回再下雨呀,甭教我出来!半夜三更的实在可怕!”
词语解释:虾蟆更  拼音:há má gēng
(1).击木柝警夜。以柝声似虾蟆叫,故称。 五代 张蠙 《钱唐夜宴留别郡守》诗:“觱栗调高山阁迥,虾蟆更促海声寒。”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柝》:“今击木为声,以代更筹者是,俗曰虾蟆更。”
(2). 宋 时宫中称五更以外的六更。 宋 周遵道 《豹隐纪谈》:“盖内楼五更絶,柝鼓变作,谓之虾蟆更,禁门方开,百官随入,所谓六更者也。外方则谓之攒点云。”
词语解释:值更  拼音:zhí gēng
犹值夜。 杨朔 《海天苍苍》:“有一个晚上, 谢时恒 的炮艇跟 才良 的停在一处。 时恒 值更, 才良 也值更。到半夜, 时恒 听见那边艇上喊:‘ 吴才良 没气了!’” 古华 《醒醒老爹》:“这晚上,没有牛婆下崽,不要值更守夜。”
词语解释:革更  拼音:gé gēng
改变;变更。 汉 班固 《白虎通·谏诤》:“諫者何?諫,閒也,因也,更也;是非相閒,革更其行也。” 汉 王充 《论衡·道虚》:“好道学仙,中生毛羽,终以飞升,使物性可变,金、木、水、火,可革更也……禀自然之性,非学道所能为也。”
词语解释:鬼打更  拼音:guǐ dǎ gēng
谓虚有形式,并无其实。《水浒传》第二四回:“ 王婆 哈哈的笑起来道:‘老身不瞒大官人説:我家卖茶,叫做“鬼打更”,三年前六月初三下雪的那一日,卖了一个泡茶,直到如今不发市,专一靠些杂趁养口。’”
词语解释:迁更  拼音:qiān gēng
犹改变。《南濠诗话》引 明 都卬 诗:“更与明月同亏盈,天地至信无迁更。”
词语解释:三老五更  拼音:sān lǎo wǔ gēng
古代设三老五更之位,天子以父兄之礼养之。《礼记·文王世子》:“适东序,释奠於先老,遂设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 郑玄 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天子以父兄养之,示天下之孝悌也。名以三五者,取象三辰五星,天所因以照明天下者。”《礼记·乐记》:“食三老五更於大学。” 郑玄 注:“三老五更,互言之耳,皆老人更知三德五事者也。” 孔颖达 疏:“三德谓正直、刚、柔。五事谓貌、言、视、听、思也。”《汉书·礼乐志》:“养三老五更於辟廱。”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王者父事三老,兄事五更。”《后汉书·明帝纪》:“三老五更皆以二千石禄养终厥身。”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三老五更,皆取有首妻男女全具者。”《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其以 祥 ( 王祥 )为三老, 小同 ( 郑小同 )为五更。”《北史·魏纪三》:“以 尉元 为三老, 游明根 为五更。又养国老、庶老、将行大射之礼。”
词语解释:日异月更  拼音:rì yì yuè gēng
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三》:“文字之变,日异月更,不可穷詰。”
词语解释:敲更  拼音:qiāo gēng
打更。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若干简单的调子,如和尚放焰口时的擂鼓,如从前 北平 深夜敲更的梆点,极少‘音高’与‘音质’的变化,几乎全靠节奏组成。”
词语解释:散更  拼音:sàn gēng
夜间最后一次打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等到了散更时,天还没亮,他就请了本官出来回了,把昨夜的事,如此这般的都告诉了。”
词语解释:租更  拼音:zū gēng
指田赋和践更的钱。《后汉书·陈龟传》:“稼穡荒耗,租更空闕。” 李贤 注:“更,谓卒更钱也。”
词语解释:禅更  拼音:chán gēng
变更。 明 姚士粦 《见只编》卷上:“顾时代禪更,兵燹销尽,既沦全璧,犹见碎金。”
词语解释:禾更  拼音:hé gēng
旧时以稻谷代替差役的一种赋税。 叔坚 《广东农民运动最近状况》:“ 番禺 新爵乡 民团强抽农民禾更,农民反抗,被烧了田禾四百多石。”
词语解释:嬗更  拼音:shàn gēng
更替。 李大钊 《此日》:“吾民丁兹新旧嬗更之交,喘息未安,惊魂又丧,流离转徙,思痛抑且未遑,庸能忭欣鼓舞从容逸乐以为庆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