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一曲 拼音:yī qǔ
(1).水流弯曲处。《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 朱熹 集传:“谓水曲流处。” 唐 刘禹锡 《送李尚书镇滑州》诗:“ 黄河 一曲当城下,緹骑千重照路傍。”
(2).犹一弯。 刘半农 《游香山纪事诗》:“一曲横河水,风定波光静。”
(3).犹一隅。曲,局部,片面。《荀子·解蔽》:“凡人之患,蔽於一曲而闇於大理。” 杨倞 注:“一曲,一端之曲説。” 汉 桓宽 《盐铁论·论邹》:“将一曲而欲道九折,守一隅而欲知万方,犹无準平而欲知高下,无规矩而欲知之圆也。” 宋 曾巩 《襄州到任表》:“皇帝陛下奬引士伦,推崇世教,小艺片言之善,偏长一曲之材,皆欲养成,未尝弃废。” 清 戴震 《孟子字义疏证·原善上》:“人虽得乎全,其间则有明闇厚薄,亦往往限于一曲。”
(4).犹一缕。 唐 张泌 《题华严寺木塔》诗:“一曲晚烟浮 渭水 ,半桥斜日照 咸阳 。”
一首乐曲。 三国 魏 嵇康 《与山巨源绝交书》:“浊酒一盃,弹琴一曲。”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妾身在家颇通丝竹,弹得几曲琵琶,当此夜深孤闷之时,我试理一曲消遣咱!” 沉祖棻 《高阳台·访媚香楼遗址》词:“青山几点胭脂血,做千秋凄怨,一曲娇嬈。” 艾青 《向太阳》诗:“我的灵魂,不论白日和黑夜,永远的唱着一曲人类命运的悲歌。”词语解释:九曲 拼音:jiǔ qǔ
(1).迂回曲折。 汉 王褒 《九怀·危俊》:“径 岱 土兮魏闕,歷九曲兮牵牛。” 唐 卢纶 《送郭判官赴振武》诗:“ 黄河 九曲流,繚绕古边州。” 明 唐寅 《金粉福地赋》:“三重银户,入九曲之摩尼。”摩尼,梵语“宝珠”的译名。
(2).指 黄河 。因其河道曲折,故称。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 三门 九曲,竞呈昇没之源; 太华 维 嵩 ,交闢奔衝之路。” 唐 齐己 《潇湘二十韵》:“对兹伤九曲,含浊出 崑崙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九曲风涛何处显?则除是此地偏。”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宝》:“九曲天险,只用莲舟荡漾。”
(3).指 福建 武夷山 的 九曲溪 。 宋 朱熹 《武夷櫂歌》之十:“ 九曲 将穷眼豁然,桑麻雨露见平川。” 元 萨都剌 《武夷馆方池》诗:“溪船明日泛 九曲 ,出入紫翠听潺湲。” 郁达夫 《咏武夷》:“ 武夷 三十六雄峯, 九曲 清溪境不同。”词语解释:屈曲 拼音:qū qǔ
(1).弯曲,曲折。《文选·张衡〈东京赋〉》:“謻门曲榭,邪阻城洫” 三国 吴 薛综 注:“冰室门及榭,皆屈曲邪行,依城池为道也。” 唐 李群玉 《九子坂闻鹧鸪》诗:“正穿屈曲崎嶇路,又听钩輈格磔声。” 明 唐顺之 《条陈水运事宜》:“见 闽 浙 人舟行石罅间,屈曲无碍。” 宋教仁 《登韬光绝顶》诗:“徐寻屈曲径,竟上最高峰。”
(2).指事物的原委本末。《三国志·蜀志·法正传》:“斯乃大略,其外较耳。其餘屈曲,难以辞极也。”
(3).委曲,曲意迁就。《三国志·吴志·诸葛瑾传》:“其所以务崇小惠,必以其父新死,自度衰微,恐困苦之民一朝崩沮,故彊屈曲以求民心,欲以自安住耳。”《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万延之 ﹞性素刚直,做了两三处地方官,不能屈曲,中年拂衣而归。” 清 黄宗羲 《泽望黄君圹志》:“余赋性偏弱,迫以飢寒,不得遂其麋鹿之一往,屈曲从俗,姑且不免。”词语解释:山曲 拼音:shān qǔ
山势弯曲隐蔽处。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水》:“又东南逕温泉东,泉在山曲之中。” 唐 元结 《游潓泉示泉上学者》诗:“草堂在山曲,澄澜涵阶除。” 元 杨载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诗:“山曲两三家,相过路不赊。”词语解释:曲曲 拼音:qū qū
(1).弯曲。 宋 陈师道 《寓目》诗:“曲曲河回復,青青草接连。” 韩北屏 《非洲夜会·橘林茶香》:“进门之后,豁然开朗,深深庭院,曲曲回廊,竟是另有一番景色。”
(2).宛转。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知兵》:“凡法令之整齐,人心之归向,无不曲曲传出。”词语解释:度曲 拼音:dù qǔ
(1).制曲,作曲。《汉书·元帝纪赞》:“鼓琴瑟,吹洞簫,自度曲,被歌声,分刌节度,穷极幼眇。”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新唐书·段成式传》:“子 安节 , 乾寧 中,为国子司业。善乐律,能自度曲云。”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谈及音律,輒能剖悉宫商。公遂意其工於度曲。”
(2).按曲谱歌唱。 汉 张衡 《西京赋》:“度曲未终,云起雪飞。” 唐 杜甫 《陪李梓州泛江》诗之二:“翠眉縈度曲,云鬢儼成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歌舞》:“然学歌之家儘有度曲一生,不知阴阳平仄为何物者。”词语解释:委曲 拼音:wěi qū
(1).弯曲;曲折延伸。《淮南子·精神训》:“休息于无委曲之隅,而游敖于无形埒之野。” 汉 应劭 《风俗通·山泽·阜》:“今 曲阜 在 鲁 城中,委曲长七八里。” 唐 李端 《赋得山泉送房造》诗:“委曲穿深竹,潺湲过远滩。” 金 王特起 《绝句》之一:“山势奔腾如逸马,水流委曲似惊蛇。”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金沟馆》:“自此入山,委曲登涉,无復里堠,但以马行记日耳。”
(2).声音抑扬不绝貌。 唐 白居易 《九日思杭州旧游寄周判官及诸客》诗:“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 唐 子兰 《蝉》诗之一:“独蝉初唱古槐枝,委曲悲凉断续迟。”
(3).形容文词转折而含蓄。 宋 姜夔 《白石诗话》:“雕刻伤气,敷衍露骨。若鄙而不精巧,是不雕刻之过;拙而无委曲,是不敷衍之过。”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独其( 苏軾 )诗伤於快直,少委曲沉著之意。” 清 黄宗羲 《〈吕胜千诗集〉题辞》:“余观当今之作家,有喜平淡而出之率易,有喜艷丽而出之委曲。”
(4).委婉;婉转。 宋 陈亮 《甲辰答朱元晦书》:“欲有所言,必委曲而后敢及。”《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陈旺 的老婆是个蠢货,那晓得什么委曲?不顾高低,一直的对主母説了。”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酒狂》:“我委曲与言,浼以私意释甥去,或可允从。”
(5).周全;调和。 宋 叶适 《舒颜升墓志铭》:“不幸而难从,非贤者顺导委曲,而不抵突以败,寡矣。”《明史·杨廷和传》:“ 廷和 与 东阳 委曲其间,小有剂救而已。”《再生缘》第四九回:“委曲朝端真不错,调停王事实称能。”
(6).辗转周折。 唐 裴铏 《传奇·薛昭》:“ 昭 大惊曰:‘ 山叟 即天师,明矣!不然,何以委曲使予符曩日之事哉!’”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四:“二子( 董仲舒 、 刘向 ) 汉 之大儒,惓惓爱君之心,以为人主无所畏,惟畏天,畏祖宗,故委曲推类而言之,庶有警悟。学者未可遽少之也。” 清 恽敬 《古今人表书后》:“读之者委曲推明,尚不能得其十五。”
(7).隐晦曲折。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然则説《春秋》者,入则诡辞,随其委曲而后得之。”《后汉书·班彪传》:“﹝ 司马迁 ﹞又进 项羽 、 陈涉 而黜 淮南 、 衡山 ,细意委曲,条例不经。”
(8).迁就;曲从。《汉书·儒林传·严彭祖》:“凡通经术,固当修行先王之道,何可委曲从俗,苟求富贵乎!”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寧固穷以济意,不委曲而累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自称不乐京局,且不能委曲时好,恐以罪去,以此惑后人。” 章炳麟 《却还内务部所定报律议》:“而对於自身则任人陵践,虽欲委曲迁就,势有不能。”
(9).邪曲不正。 晋 段灼 《上表陈五事》:“虽有椒房外戚之宠,不受其委曲之言;虽有近习爱幸之竖,不听其姑息之辞。”《论语·为政》“举直错诸枉则民服” 南朝 梁 皇侃 义疏:“枉,委曲邪佞之人也。”
(10).殷勤周至。《三国志·魏志·公孙度传》“﹝ 公孙渊 ﹞悉斩送 弥晏 等首”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又 权 待 舒 综 ,契阔委曲,君臣上下毕欢竭情。” 前蜀 尹鹗 《秋夜月》词:“语丁寧,情委曲,论心正切。”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引《青泥莲花记》曰:“ 琼 ( 聂胜琼 )至,即弃冠櫛,损妆饰,委曲事主母,终身和悦。”
(11).细微;琐碎。《史记·天官书》:“此其犖犖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 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直以章句小才,虫篆末艺,含吐緗縹之上,翩蹮樽俎之侧,委曲同之针缕,繁碎譬之米盐。” 宋 叶适 《上西府书》:“而委曲细故,皆足以兆治乱之端者,又不可悉数。” 清 刘大槐 《心知》:“百世之上,百世之下,方名器数之委曲而繁多,吾未之见也,不得而知之。”
(12).详尽、详细。 晋 葛洪 《抱朴子·道意》:“余所以委曲论之者……故欲令人觉此而悟其滞迷耳。”《新唐书·崔隐甫传》:“帝尝詔校外官岁考。异时必委曲参审,竟春未定。”《金史·显宗纪》:“自是凡启禀刑名,帝自披閲,召都事委曲折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人絮絮言家务得失,婢媪善恶,皆委曲周至。”
(13).指详悉;详述。 南朝 宋 鲍照 《代升天行》:“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魏书·中山王英传》:“﹝詔曰﹞凯旋迟近,不復委曲。” 唐 刘知几 《史通·二体》:“《史记》者,纪以包举大端,传以委曲细事,表以谱列年爵,志以总括遗漏。”
(14).事情的原委;底细。《魏书·后妃传·孝文幽皇后》:“然惟小黄门 苏兴寿 密陈委曲, 高祖 问其本末,敕以勿洩。”《周书·孝义传·李棠》:“既入 成都 , 萧撝 问 迥 运中委曲, 棠 不对。”《西游记》第七三回:“女子道:‘师兄原不知这个委曲。那和尚乃 唐 朝差往西天取经去的。’” 郭沫若 《孤竹君之二子》:“啊,这是我说话失了检点,我不知道有这样的委曲。”
(15).手札;手谕。 唐 柳宗元 《谢襄阳李夷简尚书委曲抚问启》:“当州员外司马 李幼清 传示尚书委曲,特赐记忆,过蒙存问。”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金刚经鸠异》:“ 昭 乃具説杀牛实奉 刘尚书 委曲,非牒也。”《资治通鉴·唐僖宗光启三年》:“ 用之 比来频啟令公,欲因此相图,已有委曲在 张尚书 所,宜备之!” 胡三省 注:“当时机密文书谓之委曲。” 宋 岳珂 《宝真斋书法赞·段文昌秋气帖赞》:“‘有 华阳 消息,可报委曲。’按: 唐 世搢绅家以上达下,其制相承,名之曰委曲,盖今之批示也。”
(16).受到不应有的待遇或指责,心里难过。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幽禁》:“ 马大人 ,我的兄弟将军説,你在衙门住得委曲,另备下一所公馆,请你乔迁。”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我心里觉得很委曲,难道看看鸭子浮水也错了吗?”词语解释:旧曲 拼音:jiù qǔ
(1).古曲,对“新曲”而言。《晋书·乐志下》:“按 魏 晋 之世,有 孙氏 善弘旧曲…… 朱生 善琵琶,尤发新声。”弘, 清 李慈铭 《〈晋书〉札记》:“当作引。” 南朝 陈 徐陵 《折杨柳》诗:“ 江陵 有旧曲, 洛 下作新声。”
(2).指歌妓聚居之所。 宋 姜夔 《琵琶仙》词:“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 桃根 桃叶 。”词语解释:心曲 拼音:xīn qǔ
(1).内心深处。《诗·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郑玄 笺:“心曲,心之委曲也。” 朱熹 集传:“心曲,心中委曲之处也。” 晋 葛洪 《抱朴子·论仙》:“百忧攻其心曲,众难萃其门庭。” 宋 周邦彦 《满江红》词:“无限事,縈心曲。” 何启 胡礼垣 《新政论议》:“为父母者孰不欲知其子之心曲隐微,而置其子於安乐得所。”
(2).犹心绪。 唐 孟郊 《古怨别》诗:“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説,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冰心 《寄小读者》十九:“生命中,岂容有这许多预定,乱人心曲?”
(3).心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原夫章表之为用也,所以对扬王庭,昭明心曲。” 宋 范成大 《送严子文通判建康》诗:“人谁可与话心曲,天忽谴来同里居。” 郭沫若 《屈原》第五幕:“请让我还是把你当成朋友,让我和你再谈谈心曲吧。”词语解释:新曲 拼音:xīn qū
新酒。 宋 范成大 《阊门初泛二十四韵》:“醅香新麴嫩,茗味小春轻。”词语解释:诘曲 拼音:jié qǔ
屈曲;屈折。 唐 宋之问 《秋莲赋》:“复道兮詰曲,离宫兮相属。” 明 袁宏道 《送徐太府见可入计序》:“公之文,严於法而沉於气,往往詘常调而自伸其才,故变幻詰曲,无不极情之所至。” 清 周亮工 《哭许有介》诗:“蝇头詰曲怀人札,豕腹彭亨傲客诗。”词语解释:水曲 拼音:shuǐ qǔ
水流曲折处;曲折的水滨。《周礼·地官·保氏》“四曰五驭” 汉 郑玄 注:“五驭:鸣和鸞,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郑观应 《盛世危言·铁路》:“铁路遇山岭水曲,均须遶越,架空凿洞,亦可驶行。”
宋 代西南少数民族舞曲名。《宋史·蛮夷传四·西南诸夷》:“一人吹瓢笙如蚊蚋声。良久,数十辈连袂宛转而舞,以足顿地为节。询其曲,则名曰《水曲》。”词语解释:部曲 拼音:bù qǔ
(1).古代军队编制单位。大将军营五部,校尉一人;部有曲,曲有军候一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睨部曲之进退,览将帅之变态。”《新唐书·李光弼传》:“甲夜,士持炬徐引,部曲重坚,贼不敢逼。”
(2).借指军队。《后汉书·董卓传》:“寻而 何进 及弟 苗 先所领部曲皆归於 卓 , 卓 又使 吕布 杀执金吾 丁原 而并其众, 卓 兵士大盛。” 南朝 宋 鲍照 《代东武吟》:“将军既下世,部曲亦罕存。” 清 黄遵宪 《聂将军歌》:“将军麾军方寸乱,将军部曲已云散。”
(3).古代豪门大族的私人军队,带有人身依附性质。《三国志·魏志·邓艾传》:“ 孙权 已没,大臣未附, 吴 名宗大族,皆有部曲。”《南史·张瓌传》:“ 瓌 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续资治通鉴·宋徽宗政和四年》:“遂命诸将传梃而誓曰:‘汝等同心尽力,有功者,奴婢部曲为良,庶人官之。’”
(4).部属;部下。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今将军既有元舅之尊,二府并领劲兵,部曲将吏皆英俊之士,乐尽死力,事在掌握,天赞之时也。” 宋 张元干 《叶少蕴生朝》诗:“小试擒纵孰敢攖?部曲爱戴如父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当年宿将,久经战阵者尚不乏人,若择其威望素著者,使其统带旧部,协同进剿,准其部曲诸将以原官酌补新兵制之缺,新旧相閒,不能为变,而易於图功。”词语解释:江曲 拼音:jiāng qǔ
江水曲折处。《宋书·谢晦传》:“齐轻舟於江曲,殄鋭敌其皆湮。” 唐 李涉 《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清 方朝 《碧落洞》诗:“日暮棹秋水,烟花满江曲。”词语解释:邻曲 拼音:lín qǔ
邻居;邻人。 晋 陶潜 《游斜川》诗序:“与二三邻曲,同游 斜川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韩势败笑鉴》:“飢饿乞怜之声,达于邻曲。” 阿英 《明朝的笑话》二一:“一夕,乘醉访邻曲一个隐士。”词语解释:杜曲 拼音:dù qǔ
(1).地名。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东南, 樊川 、 御宿川 流经其间。 唐 大姓 杜 氏世居于此,故名。 唐 唐彦谦 《长溪秋望》诗:“寒鸦闪闪前山远, 杜曲 黄昏独自愁。” 宋 陆游 《新寒》诗:“ 杜曲 新愁随断雁, 辽阳 遗恨入疎砧。”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幽居》曲:“生计无多。 陶令 琴书, 杜曲 桑麻。” 清 钮琇 《觚賸·杜曲精舍》:“ 五陵 固多胜概,而 杜曲 为最。”
(2).指 唐 杜牧 。 卷盦 《〈蔽庐丛志〉序》:“语《萧选》、《文心》之编,则违戾庸众;吟 杜曲 、 樊南 之句,则匿笑僮僕。”词语解释:款曲 拼音:kuǎn qǔ
(1).犹衷情,诚挚殷勤的心意。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念当远别离,思念叙款曲。”《剪灯新话·秋香亭记》:“生虽悵然絶望,然终欲一致款曲於女,以导达其情。” 郭沫若 《喀尔美萝姑娘》:“相识了已经一年,彼此不通名姓,彼此不通款曲,彼此只是羞涩,那羞涩是甚么意思呢?”
(2).殷勤酬应。《后汉书·光武帝纪下》:“ 文叔 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南史·齐纪下·废帝郁林王》:“接对宾客,皆款曲周至。” 宋 洪迈 《夷坚乙志·羊冤》:“簿妻妹自远来,相见喜甚,买酒款曲。” 明 高启 《南宫生传》:“四方游士至 吴 者,生察其贤,必与周旋款曲。”
(3).周详。 唐 柳宗元 《首春逢耕者》诗:“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朱子语类》卷二十:“且款曲研究,识尽全体。”
(4).详情;内情。《三国志·魏志·郭淮传》:“每 羌胡 来降, 淮 輒先使人推问其亲理,男女多少,年岁长幼;及见,一二知其款曲,讯问周至,咸称神明。”《旧唐书·酷吏传下·卢铉》:“ 鉉 初为御史,作 韦坚 判官,及 坚 为 李林甫 所嫉, 鉉 以 坚 款曲发於 林甫 ,冀售其身。”《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肃 《纪闻》:“ 仲翔 久於蛮中,且知其款曲。”
(5).犹言细诉。 唐 张说 《奉酬韦祭酒见贻之作》诗:“欢言游览意,款曲望归心。”《旧唐书·薛收传》:“吾与卿叔共事,或军旅多务,或文咏从容,何尝不驱驰经略,款曲襟抱。”词语解释:乡曲 拼音:xiāng qū
(1).古代居民组织的基层单位。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官一》:“制卒以州閭,授正以乡曲。”《庄子·胠篋》:“闔四竟之内,所以立宗庙社稷,治邑、屋、州、閭、乡曲者,曷尝不法圣人哉?” 王先谦 集解引《司马法》:“五州为乡。”又引 郑玄 曰:“二千五百家为州,万二千五百家为乡。”
(2).家乡,故里。《战国策·秦策一》:“卖僕妾售乎閭巷者,良僕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僕少负不羈之才,长无乡曲之誉。”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强 尝丞 溧阳 ,名与乡曲俱失之。” 梁启超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中国 人之入耶教者,亦有两种类:一曰真信教者,二曰利用外国教士以抗官吏武断乡曲者。”
(3).乡亲;同乡。指人。《三国志·吴志·孙静传》:“ 坚 始举事, 静 纠合乡曲及宗室五六百人,以为保障。” 唐 卢照邻 《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乡曲争持钱帛,竞施珍宝。”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家礼二》:“与其得直於有司,不如两平於乡曲之为愈也。”
(4).谓居里或籍贯相同。《太平广记》卷一六六引 唐 牛肃 《纪闻·吴保安》:“侧闻吾子之急人之忧,不遗乡曲之情。”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三:“ 常名立 , 汝阴 人,与家中有乡曲之旧。”《警世通言·范鳅儿双镜重圆》:“ 韩元帅 部下将士都是北人,语言相合,岂无乡曲之情。”
(5).偏僻的村野。《荀子·非相》:“今世俗之乱君,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北齐书·文襄帝纪》:“僕乡曲布衣,本乖艺用,出身为国,绵歷二纪。”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恶俗·出会》:“城市之民,俱有其业;乡曲之民,各有其事。”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十篇:“所举佳篇,復多鄙倍,如乡曲学究之为。”
(6).指村野鄙陋之人。 唐 李端 《赠道士》诗:“懒説岁年齐 絳老 ,甘为乡曲号 涪翁 。”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诚以蒭蕘之言,虽出自乡曲,而听一言之是非,可覘政治之得失。”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若其自尊乡曲,以一己所闻知为最普通者……实乃与里巷嗇夫同其傖陋。”词语解释:河曲 拼音:hé qū
(1).河流迂曲的地方。《列子·黄帝》:“因復指河曲之淫隈曰:‘彼中有宝珠,泳可得也。’” 汉 张衡 《西京赋》:“缀以二 华 ,巨灵贔屓,高掌远蹠,以流 河 曲。” 唐玄宗 《潼关口号》:“ 河 曲回千里,关门限二京。”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五·邵进士三世姻》:“再世当生 馆陶 董 家。所居滨河,河曲第三家。”
(2). 春秋 晋 地。指今 山西省 永济县 西 蒲州 到 芮城县 西 风陵渡 一带。 黄河 自北向南流,至此折向东流成一曲,故名。《春秋·文公十二年》:“ 晋 人, 秦 人战于 河曲 。” 杜预 注:“ 河曲 在 河东 蒲坂县 南。”词语解释:句曲 拼音:jù qǔ
(1).弯曲。《史记·天官书》:“其西有句曲九星。”《晋书·天文志中》:“鉤云句曲。” 周作人 鲁迅 《〈蜕龛印存〉序》:“今 秦 璽希有,而 汉 印时见一二,审其文字,大都方正句曲。”
(2).山名。在今 江苏省 句容县 东南。相传 汉 茅盈 与其弟 固 、 衷 修道于此,故又称 茅山 。上有 蓬壶 、 玉柱 、 华阳 三洞,道家以为十大洞天中的第八洞天。参阅《梁书·陶弘景传》、《云笈七籤》卷二七。 唐 韦夏卿 《送顾况归茅山》诗:“羡君寻 句曲 ,白鵠是三神。”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一:“ 句曲 古洞天,距家二百里。”词语解释:郢曲 拼音:yǐng qǔ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于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而和者数人而已。”后以“郢曲”泛指乐曲。 南朝 宋 鲍照 《翫月城西门廨中》诗:“ 蜀 琴抽《白雪》, 郢 曲发《阳春》。” 唐 元稹 《赋得春雪映早梅》诗:“ 郢 曲琴空奏, 羌 音笛自哀。” 明 李东阳 《孙司徒馈雪酒》诗:“ 晋 书光忆贫时映, 郢 曲歌传醉后声。” 清 周弘 《己未二月二日午门听宣岳州大捷遇雪恭纪》诗:“朱鷺鐃歌翻 郢 曲,玉龙银甲洒春城。”词语解释:歌曲 拼音:gē qǔ
(1).诗歌与音乐结合,供人歌唱的作品。《晋书·乐志上》:“舞曲有《矛渝本歌曲》、《安弩渝本歌曲》、《安臺本歌曲》、《行辞本歌曲》总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 魏 初乃使军谋祭酒 王粲 改创其词。” 唐 元稹 《〈乐府古题〉序》:“后之审乐者,往往采取其词,度为歌曲,盖选词以配乐,非由乐以定词也。” 清 顾炎武 《吴同初行状》:“其所为诗多怨声,近《西州》、《子夜》诸歌曲。”
(2).唱曲。 明 费信 《星槎胜览·爪哇国》:“其鸚鵡婴哥驯能言语歌曲。”词语解释:海曲 拼音:hǎi qǔ
海隅;海湾。 晋 陆机 《齐讴行》:“ 营丘 负海曲,沃野爽且平。”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屈 贾谊 於 长沙 ,非无圣主;窜 梁鸿 於海曲,岂乏明时?”《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 知慧 逃入海, 素 躡之至海曲。”词语解释:法曲 拼音:fǎ qǔ
一种古代乐曲。 东晋 南北朝 称作法乐。因其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原为含有外来音乐成分的西域各族音乐,后与 汉族 的清商乐结合,并逐渐成为 隋 朝的法曲。其乐器有铙钹、钟、磬、幢箫、琵琶。至 唐 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 唐 白居易 《江南遇天宝乐叟》诗:“能弹琵琶和法曲,多在 华清 随至尊。” 清 洪昇 《长生殿·闻乐》:“好凭一枕游仙梦,暗授千秋法曲音。” 吴梅 《读吴梅村〈秣陵春〉乐府》诗:“法曲凄凉谁按拍,不堪流涕説兴衰。”参见《新唐书·礼乐志十二》。词语解释:韦曲 拼音:wéi qǔ
(1).地名。 唐 代位于 长安 城南郊,因 韦 氏世居于此得名。即今 陕西省 长安县 。其地北有 凤栖原 ,南有 潏水 、 神禾原 ,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为 唐 时游览胜地。 唐 杜甫 《奉陪郑驸马韦曲》诗之一:“ 韦曲 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仇兆鳌 注:“《杜臆》: 韦曲 ,在京城三十里,贵家园亭、侯王别墅,多在於此,乃行乐之胜地…… 钱 笺:《雍録》:《吕图》, 韦曲 ,在 明德门 外, 韦后 家在此,盖 皇子陂 之西也。”
(2).借指风景秀丽的游览胜地。 清 龚自珍 《清平乐》词:“垂阳近远,玉鞚行来缓。三里春风 韦曲 岸,目断那人庭院。”词语解释:城曲 拼音:chéng qǔ
城角。 南朝 宋 谢惠连 《祭古冢文》:“祠骸府阿,掩骼城曲。” 清 厉鹗 《东城杂记·海神坛》:“今 太平桥 在 庆春门 内 东河桥 之东,地近城曲,平远虚旷。”词语解释:别曲 拼音:bié qǔ
(1).送别之曲。 北周 庾信 《对宴齐使》诗:“酒正离盃促,歌工别曲悽。” 唐 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诗:“离筵出苍莽,别曲多悲辛。”
(2).送神之词。 唐 李贺 有《神絃别曲》。词语解释:仙曲 拼音:xiān qǔ
仙界的乐曲。喻指美妙的乐曲。 宋 无名氏 《酹江月·寿陈硕人》词:“云幢凤舞,下天风、吹落《轮袍》仙曲。”词语解释:顾曲 拼音:gù qǔ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瑜 少精意於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闕误, 瑜 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謡曰:‘曲有误, 周郎 顾。’”后遂以“顾曲”为欣赏音乐、戏曲之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侦戏》:“一片红毺铺地,此乃顾曲之所。” 苏曼殊 《焚剑记》:“此一粉头耳,计今夕车所停二十餘处,顾曲之人,何止半百?”词语解释:丽曲 拼音:lì qǔ
(1).美妙的乐曲。《晋书·文苑传序》:“穷广内之青编,缉平臺之丽曲。” 唐 白居易 《酬微之》诗:“声声丽曲敲寒玉,句句妍辞缀色丝。” 明 杨慎 《赠琴姬》诗:“丽曲幽兰白雪,仙音月渚风柯。”
(2).指靡丽的乐曲。 明 唐顺之 《送陆训导序》:“夫古声诗之义不传,而艷词丽曲譁于民间,此最教化者之所禁也。”词语解释:岩曲 拼音:yán qǔ
山的曲折处。 南朝 梁 沉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四:“八解鸣涧流,四禪隐巖曲。” 唐 刘禹锡 《月窟》诗:“巖曲月斜照,林寒春晚煦。”词语解释:中曲 拼音:zhōng qǔ
乐曲演奏到中段。《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清商随风发,中曲正徘徊。” 汉 蔡邕 《女训》:“尊者之听未厌,不敢早止。若顾望视他,则曲终而后止;亦无中曲而息也。”
中间部分弯曲。《史记·滑稽列传》“ 西门豹 簪笔磬折” 唐 张守节 正义:“磬……其形皆中曲垂两头。”词语解释:南曲 拼音:nán qǔ
宋 元 时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词语解释:渭曲 拼音:wèi qǔ
地名。在 陕西省 大荔县 东南。《周书·文帝纪下》:“﹝ 宇文泰 ﹞遂进军至 渭曲 ,背水东西为阵。” 唐 杜牧 《和野人殷潜之题筹笔驿十四韵》:“ 褒中 秋鼓角, 渭曲 晚旌旗。”词语解释:相思曲 拼音:xiāng sī qǔ
古乐府曲名。《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三·懊侬歌》 郭茂倩 题解引 南朝 陈 智匠 《古今乐录》:“《懊儂歌》者, 晋 石崇 、 緑珠 所作,惟《丝布涩难缝》一曲而已,后皆 隆安 初民间讹謡之曲。 宋少帝 更製新歌三十六曲, 齐太祖 常谓之《中朝曲》, 梁 天监 十一年, 武帝 敕 法云 改为《相思曲》。” 南朝 梁 王僧孺 《春思》:“復闻黄鸟吟,今作《相思曲》。”词语解释:平曲 拼音:píng qǔ
语本《后汉书·梁节王畅传》:“不意陛下圣德,枉法曲平,不听有司,横贷赦臣。” 李贤 注:“曲法申恩,平处其罪。”后因以“平曲”谓不依法律而予宽大处理。 唐 骆宾王 《畴昔篇》:“适离京兆谤,还从御府弹。炎威资夏景,平曲况秋翰。”词语解释:空曲 拼音:kōng qǔ
(1).指高峻险要的山峰。 唐 杜甫 《重经昭陵》诗:“陵寝盘空曲,熊羆守翠微。” 宋 苏轼 《赠眼医王生彦若》诗:“吾於五轮间,荡荡见空曲。”
(2).广阔回环。 唐 王勃 《采莲赋》:“藻 河 渭 之空曲,被 沮 漳 之沦涟。”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诗:“蓊匌川气黄,羣流会空曲。”
(3).谓文笔畅达而宛转。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始视之若樊然淆乱,而空曲交会之中,义理寓焉。”词语解释:紫芝曲 拼音:zǐ zhī qǔ
相传 秦 末 东园公 、 绮里季 、 夏黄公 、 甪里先生 避乱隐居,称 商山 四皓,作歌曰:“漠漠 商洛 ,深谷威夷。曄曄紫芝,可以疗飢。皇农邈远,余将安归?駟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而畏人,不若贫贱而轻世。”见《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题作《采芝操》。 唐 人作《紫芝曲》,亦称《紫芝歌》、《紫芝谣》。亦泛指隐逸避世之歌。 唐 张九龄 《商洛山行怀古》诗:“长怀 赤松 意,復忆《紫芝歌》。” 唐 杜甫 《题李尊师松树障子歌》:“松下丈人巾屨同,偶坐似是 商山翁 。悵望聊歌《紫芝曲》,时危惨澹来悲风。” 唐 白居易 《和令公问刘宾客归来称意无之作》:“闲尝黄菊酒,醉唱《紫芝謡》。” 宋 苏轼 《和陶〈归园田居〉》之五:“坐倚朱藤杖,行歌《紫芝曲》。”词语解释:理曲 拼音:lǐ qǔ
弄曲,演奏乐曲。 南朝 陈 徐陵 《〈玉台新咏〉序》:“五日犹赊,谁能理曲。” 唐 王维 《洛阳女儿行》:“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祇是薰香坐。” 宋 邢居实 《明妃引》:“ 披香殿 里夜吹笙, 未央宫 中朝理曲。”
理由欠缺;没有道理。 元 王结 《善俗要义·明要约》:“亦有诈立契约公肆欺谩者,然理曲之人,终亦败露。”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改重伤为轻,改多伤为少,改理曲为理直,改有心为无心。”词语解释:阳关曲 拼音:yáng guān qǔ
(1).琴曲名。即《阳关三迭》。详“ 阳关三叠 ”。
(2).词牌名。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西出 阳关 无故人”句而得名。单调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韵。 宋 苏轼 有《阳关曲》词。
词语解释:阳关三叠 拼音:yáng guān sān dié
古曲名。又称《渭城曲》。因 唐 王维 《送元二使安西》诗“ 渭城 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盃酒,西出 阳关 无故人”而得名。后入乐府,以为送别之曲,反复诵唱,逐谓之《阳关三叠》。 宋 苏轼 《仇池笔记·阳关三迭》:“旧传《阳关三叠》今歌者每句再叠而已。若通一着,又是四叠,皆非是。每句三唱,已应三叠,则丛然无復节奏。有 文勛 者,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 唐 本三叠如此。 乐天 诗云:‘相逢且莫推辞醉,听唱《阳关》第四声。’‘劝君更尽一杯酒。’以此验之,若一句再叠,则此句为第五声;今为第四,则一句不叠审矣。”词语解释:塞曲 拼音:sāi qǔ
边远地区的乐曲。 唐 杜甫 《夜闻觱篥》诗:“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嚮,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词语解释:琴曲 拼音:qín qǔ
(1).古琴所奏的乐曲,亦指琴声。 南朝 梁 庾肩吾 《侍宣猷堂宴湘东王应令》诗:“竹径簫声发,桐门琴曲愁。” 唐 王湾 《晚春诣苏州敬赠武员外》诗:“从来琴曲罢,开匣为君张。”
(2).乐府歌辞的一类。与古琴曲调相配合的乐歌。《新唐书·礼乐志十一》:“ 唐高宗 以琴曲寖絶,虽有传者,復失宫商,今有司修习。” 元 周巽 《拟古乐府序》:“余读 太原 郭茂倩 所辑乐府诗……粗会其意,因以 汉 鼓吹、横吹、相和、清商、舞曲、琴曲、杂曲,并近代新乐府辞,倣其体例,杂以平昔见闻,积成百五十四篇。”词语解释:里曲 拼音:lǐ qǔ
俚俗的歌曲。 清 厉鹗 《六十生日答吴苇村见贻之作》诗:“荣名无足凭,里曲岂堪宝。”词语解释:艳曲 拼音:yàn qǔ
(1).爱情歌曲。《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晋 陶融 妻 陈氏 《筝赋》:“尔乃秘艳曲,卓砾殊异,周旋去留,千变万态。” 唐 李峤 《春日侍宴幸芙蓉园应制》诗:“飞花随蝶舞,艳曲伴鸎娇。”
(2).指内容和曲调淫荡的歌曲。 唐 李商隐 《杂纂·恶模样》:“对丈人丈母唱艳曲。”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凡艳曲淫词,皆不宜作。”词语解释:时曲 拼音:shí qǔ
当时流行的曲子。 清 徐喈凤 《会仙记》:“女遂倚楼歌时曲数闋,达旦而去。”词语解释:按曲 拼音:àn qǔ
击节唱曲。 唐 李廓 《长安少年行》之十:“虽然长按曲,不饮不曾听。” 宋 刘克庄 《贺新郎·席上闻歌有感》词:“主家十二楼连苑。那人人,靚妆按曲,绣帘初卷。” 清 吴伟业 《楚云》诗之二:“却为 襄王 催按曲,故低紈扇簇双蛾。”词语解释:花曲 拼音:huā qǔ
指妓院所在处。 前蜀 尹鹗 《菩萨蛮》词之三:“少年狂荡惯,花曲长牵绊。”词语解释:西曲 拼音:xī qǔ
(1).乐府《清商曲》的一部。详“ 西曲歌 ”。
(2). 山西 、 陕西 的地方小曲。 清 翟灏 《通俗编·俳优》:“今以 山 陕 所唱小曲曰西曲,与古絶殊,然亦因其方俗言之。”
词语解释:西曲歌 拼音:xī qǔ gē
乐府《清商曲》的一部。大抵出于 荆 、 郢 、 樊 、 邓 之间,故称“西曲”。原为民歌,后被贵族采入乐府;也有少数是文人制作。现存歌词约一百四十首,大都描写商贾的水上生涯和商妇的送别怀念之情。形式多为五言四句,语言自然真率。词语解释:回曲 拼音:huí qǔ
(1).邪曲。《晏子春秋·问下十二》:“寡人闻大国之君,盖回曲之君也。” 吴则虞 集释引 苏舆 云:“‘回曲’犹言‘衺曲’。” 宋 叶适 《送刘德修》诗:“谁令闭榛莽,回曲用蛮貊?”
(2).曲折。 宋 王安石 《长干寺》诗:“梵馆清闲侧布金,小塘回曲翠文深。” 宋 苏辙 《书论》:“其言回曲宛转。”
迂回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 濡水 又东南,水流迴曲,谓之 曲河 。” 隋 江总 《庚寅年二月十二日游虎丘山精舍》诗:“纵棹怜迴曲,寻山静见闻。”词语解释:江南曲 拼音:jiāng nán qǔ
乐府《相和曲》名。也称《江南可采莲》。古辞写 江 南采莲时的景色,纯用白描。参阅 唐 吴兢 《乐府古题要解》卷上、 宋 郭茂倩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江南》。词语解释:清江曲 拼音:qīng jiāng qǔ
词牌名。双调五十六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四句三仄韵。因其为 宋 苏庠 泛舟 清江 所作,故名。词语解释:奏曲 拼音:zòu qǔ
演奏乐曲。《庄子·渔父》:“弟子读书; 孔子 絃歌鼓琴,奏曲未半。” 唐 李白 《寄远》诗之一:“奏曲有深意,青松交女萝。”词语解释:遗曲 拼音:yí qǔ
指前代遗留下来的乐曲。《晋书·乐志上》:“至 景初 元年,尚书奏,考览 三代 礼乐遗曲,据功象德,奏作《武始》、《咸熙》、《章斌》三舞,皆执羽籥。”《新唐书·礼乐志十二》:“独其餘声遗曲传人间,闻者为之悲凉感动。” 清 郑燮 《真州杂诗》之六:“《后庭》遗曲江边唱,又听 隋 家《清夜游》。”词语解释:汾曲 拼音:fén qǔ
汾水 源出 山西省 宁武县 管涔山 ,东南流经 太原市 至 新绛县 而西折入 黄河 。其西折处谓 汾 曲。《诗·魏风·汾沮洳》:“彼 汾 一曲,言采其藚。”《魏书·安同传》:“宜截 汾 曲为南北浮桥,乘西岸筑围。西围既固,贼至无所施其智力矣。”《周书·武帝纪下》:“往者军下 宜阳 ,衅由彼始;兵兴 汾 曲,事非我先。”词语解释:五曲 拼音:wǔ qǔ
(1).古代琴曲名。相传为 汉 蔡邕 所作。《文选·稽康〈琴赋〉》:“下逮謡俗, 蔡氏 五曲。” 李善 注:“俗传 蔡氏 五曲,《游春》、《渌水》、《坐愁》、《秋思》、《幽居》也。”亦称“ 五弄 ”。《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蔡氏五弄题解》:“《琴历》曰:‘琴曲有《蔡氏五弄》。’《琴集》曰:‘五弄,《游春》《渌水》《幽居》《坐愁》《秋思》,并宫调, 蔡邕 所作也。’”
(2).古代的五种琴曲。《乐府诗集·琴曲歌辞·题解》:“古琴曲有五曲、九引、十二操。五曲:一曰《鹿鸣》,二曰《伐檀》,三曰《騶虞》,四曰《鹊巢》,五曰《白驹》。”词语解释:和曲 拼音:hé qǔ
歌曲中集体谐声合唱的部分。 朱自清 《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只有在唱和曲时,才大家合唱。”词语解释:调曲 拼音:diào qǔ
演奏乐曲。 宋 欧阳修 《于刘功曹家见杨直讲女奴弹琵琶戏作呈圣俞》诗:“娇儿两幅青布裙,三脚木牀坐调曲。”词语解释:雅曲 拼音:yǎ qǔ
典雅的乐曲。《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惟与 程普 不睦”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瑜 曰:‘吾虽不及 夔 旷 ,闻弦赏音,足知雅曲也。’” 唐太宗 《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緑醑,雅曲韵朱弦。” 清 唐孙华 《闰三月十八日集忍庵堂中观伎》诗:“ 吴 歈雅曲嫌耳熟,别打羯鼓停笙簫。”词语解释:神曲 拼音:shén qū
(1).中药名。主治食积、泻痢等。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造神麴黍米酒方:细剉麴,燥曝之。麴一斗,水九斗,米三石。须多作者,率以此加之,其瓮大小任人耳。”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神麴》:“昔人用麴,多是造酒之麴,后医乃造神麴,专以供药,力更胜之,盖取诸神聚会之日造之,故得神名。”
(2).用以酿酒。 唐 元稹 《饮致用神麴酒三十韵》:“七月调神麴,三春酿緑醽。”词语解释:作曲 拼音:zuò qǔ
(1).创作音乐曲谱。
(2).指音乐曲谱的创作者。词语解释:凤曲 拼音:fèng qǔ
本指 萧史 故事。后泛指美妙的乐曲。 唐 沉佺期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自有神仙鸣凤曲,併将歌舞报恩暉。” 唐 卢仝 《感秋别怨》诗:“蛾眉谁共画,凤曲不同闻。”参见“ 凤女祠 ”。
词语解释:凤女祠 拼音:fèng nǚ cí
古祠名。相传 秦穆公 之女 弄玉 与夫 萧史 双双乘凤凰而去, 秦 人筑祠祀之。故址在今 陕西省 宝鸡市 东南。 汉 刘向 《列仙传·萧史》:“ 萧史 者, 秦穆公 时人也。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鹤於庭。 穆公 有女字 弄玉 ,好之,遂以女妻焉。日教 弄玉 作凤鸣。居数年,吹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公为作 凤臺 ,夫妇止其上,不下数年。一旦,皆随凤凰飞去。故 秦 人作 凤女祠 於 雍宫 中,时有簫声而已。”参见“ 凤臺 ”。词语解释:拳曲 拼音:quán qū
卷曲;弯曲。《庄子·人间世》:“仰而视其细枝,则拳曲而不可以为栋梁。”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榕树》:“榕树, 南海 桂林 多植之,叶如木麻,实如冬青,树榦拳曲,是不可以为器也。” 宋 苏辙 《礼论》:“傴僂拳曲,劳苦於宗庙朝廷之中。” 郑振铎 《海燕·阿拉伯人》:“上船来的是卖杂物的黑人,那细细的黑发,紧紧的拳曲在头上。”词语解释:竹枝曲 拼音:zhú zhī qǔ
即竹枝。 唐 冯贽 《云仙杂记·竹枝曲》:“ 张旭 醉后唱《竹枝曲》,反復必至九回乃止。”《剪灯新话·联芳楼记》:“二女见之笑曰:‘ 西湖 有《竹枝曲》, 东吴 独无《竹枝曲》乎?’乃效其体作《苏臺竹枝曲》十章。”参见“ 竹枝 ”。
词语解释:竹枝 拼音:zhú zhī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刘沧 《题古寺》诗:“古寺萧条偶宿期,更深霜压竹枝低。”
(2).乐府《近代曲》之一。本为 巴渝 (今 四川 东部)一带民歌, 唐 诗人 刘禹锡 据以改作新词,歌咏 三峡 风光和男女恋情,盛行于世。后人所作也多咏当地风土或儿女柔情。其形式为七言绝句,语言通俗,音调轻快。 唐 刘禹锡 《洞庭秋月》诗:“盪桨 巴 童歌《竹枝》,连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门即事》诗:“《竹枝》旧曲元无调,麴米新篘但有闻。”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纪映淮》:“ 金陵 纪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尝有《秦淮竹枝》云:‘栖鸦流水点秋光,爱此萧疎树几行。不与行人綰离别,赋成 谢 女雪飞香。’” 朱自清 《中国歌谣》三:“《词律》云:‘《竹枝》之音,起于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风景。后人因效其体,于各地为之。’这时《竹枝》已成了一种叙述风土的诗体了。”
(3). 唐 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单调十四字,分平韵、仄韵两体。词语解释:巴曲 拼音:bā qǔ
巴 地民间歌曲。 唐 杜甫 《社日》诗:“南翁 巴 曲醉,北雁塞声微。” 唐 白居易 《发白狗峡》诗:“ 巴 曲春全尽, 巫 阳雨半收。”词语解释:糟曲 拼音:zāo qū
酒母。亦泛指酒。 宋 苏轼 《次韵子由种杉竹》:“糟麴有神薰不醉,雪霜夸健巧相沾。” 元 刘因 《饮山亭雨后》诗:“却笑 刘伶 糟麴底,岂知身亦属螟蛉。”词语解释:舞曲 拼音:wǔ qǔ
(1).乐府歌曲名。分《雅舞》和《杂舞》。《雅舞》为郊庙、朝飨所用舞乐。《杂舞》为宴会所用舞乐,最初多起于民间,后来传入宫廷。《乐府诗集》所收《舞曲》歌辞,以 汉 代为最早。
(2).以舞蹈节奏为基础而写成的器乐曲或声乐曲。通常分为专供伴舞而作的和不以伴舞为目的、专为独立演奏而作的两种。词语解释:钩曲 拼音:gōu qǔ
亦作“钩曲”。 弯曲如钩。 晋 葛洪 《抱朴子·名实》:“插株於涂要者,虽鉤曲戾细而速朽,而犹见用也。” 唐 陆龟蒙 《雪衣女》诗:“嫩红钩曲雪花攅,月殿栖时片影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髮蓬鬙如羽葆,手足皆鉤曲如鸟爪。”词语解释:三曲 拼音:sān qǔ
(1).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礼记·间传》:“斩縗之哭,若往而不反;齐縗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於声音者也。” 郑玄 注:“三曲,一举声而三折也。”
(2). 唐 长安 城北 平康里 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平康巷陌记·平康总序》:“多有游惰者於三曲中而为诸媪所养,俗呼为庙客。”
(3).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克非 《春潮急》四三:“﹝ 李春山 ﹞因为心里分外高兴,便不想马上回去,到酒店要了四两三曲,慢慢喝着。”词语解释:识曲 拼音:shí qǔ
谓通晓音乐。《文选·古诗〈今日良宴会〉》:“令德唱高言,识曲听其真。” 吕延济 注:“识曲,谓知音人听其真妙之声。” 明 杨慎 《泛舟浣花东阜狷斋同赋》诗:“双鱼六马惯识曲,青蛉白鸥皆忘机。” 清 黄景仁 《十四夜歌宴》诗:“识曲羣公敢多让,不妨明日有狂名。”词语解释:萦曲 拼音:yíng qǔ
回旋曲折。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二十八渡水 ﹞溪涧縈曲,途出其中。” 清 蒋一葵 《长安客话·十八盘岭》:“其山縈曲,十有八折,因名。”词语解释:离曲 拼音:lí qǔ
离歌。 唐 庄南杰 《湘弦曲》:“满堂怨咽悲相续,苦调中含古离曲。”词语解释:记曲 拼音:jì qǔ
指 唐 善歌者 张红红 隔屏以小豆记乐曲节拍之事。常用作咏吟善歌者的典故。 清 汪端 《湘烟小录·紫姬哀词》:“画眉菱镜花双笑,记曲珠帘月二分。” 清 王蕴章 《碧血花·吊烈》:“ 红红 记曲采春歌,我亦闻歌唤奈何;谁唱 江 南肠断句,清衫白髮雨婆娑。”参见“ 记曲娘子 ”。
词语解释:记曲娘子 拼音:jì qǔ niáng zǐ
唐 大历 中,歌者 张红红 与其父丐食于路,将军 韦青 闻其歌喉,纳为姬。尝有乐工撰新声未进,先印可于 青 。 青 潜令 红红 听于屏后,以小豆数合记其拍。乐工歌罢, 青 入问,云:“已得矣。” 青 出云:“有女弟子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风歌之,一声不失。乐工大惊异。寻达上听,召入宫,宫中号曰“记曲娘子”。 青 卒, 红红 奏曰:“妾本风尘丐者,致身入内,不忍忘其恩。”因一恸而绝。见 唐 段安节 《乐府杂录·歌部》。词语解释:二曲 拼音:èr qǔ
(1). 陕西省 周至县 (原 盩厔县 )的别名。盩,水曲;厔,山曲,故又名“二曲”。 宋 苏轼 《奉诏减决囚禁记所经历》诗:“ 二曲 林泉胜, 三川 气象侔。”
(2). 清 初学者 李颙 的别号。 颙 为 周至 人,自署曰 二曲土室病夫 ,学者称 二曲先生 。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顾炎武》:“近日 二曲 以讲学得名,遂招逼迫,几致凶死。”词语解释:供奉曲 拼音:gòng fèng qǔ
宫廷内演奏的歌曲。 唐 刘禹锡 《听旧宫人穆氏唱歌》诗:“休唱 贞元 供奉曲,当时朝士已无多。”词语解释:金缕曲 拼音:jīn lǚ qǔ
词牌名。又名《贺新郎》、《乳燕飞》。亦作曲牌名。 宋 苏轼 《台头寺送宋希元》诗:“入夜更歌《金缕曲》,他时莫忘《角弓篇》。” 元 郭钰 《寄阮弘济兼简杨亨衢少府》诗:“红袖醉歌《金缕曲》,牙旗归导玉花驄。” 清 赵翼 《计五官歌》:“絶调能翻《金缕曲》,丰容雅称玉钩斜。”参见“ 贺新郎 ”。
词语解释:贺新郎 拼音:hè xīn láng
(1).词牌名。 宋 苏轼 填此调有“乳燕飞华屋”句,故又名《乳燕飞》;又有“晚凉新浴”句,故又名《贺新凉》;又有“风敲竹”句,故又名《风敲竹》。 宋 叶梦得 词有“唱金缕”句,因又名《金缕歌》、《金缕曲》、《金缕词》。 宋 张辑 词有“把貂裘换酒 长安市 ”句,故又名《貂裘换酒》。调始自 苏轼 ,但因后段“花前对酒”句少一字,且格调未谐,故《词谱》以 叶梦得 词为正体。双调,一百六十字,前后段各十句,六仄韵。另有一百十五字、一百十七字诸体。参阅《词谱》卷三六。
(2).曲牌名。南北曲均有。均属南吕宫。北曲字数与词牌不同,用在套曲中。南曲又有二:一与词牌前半阕同,用作引子;一与词牌不同,用作过曲。词语解释:女曲 拼音:nǚ qū
酒曲名。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女曲》﹝集解﹞引 苏恭 曰:“女麴,完小麦为饭,和成罨之,待上黄衣,取晒。”参阅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葅藏生菜法》。词语解释:文曲 拼音:wén qǔ
(1).文章。《荀子·正论》:“今 子宋子 严然而好説,聚人徒,立师学,成文曲。” 杨倞 注:“文曲,文章也。”一说‘曲’当为‘典’之讹。见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六》。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不得以感人者为文辞,不感者为学説。且文曲变化,其度无穷……此寧可以一概齐哉?”
(2).星名。《云笈七籤》卷二五:“禄存、文曲,护臣生魂。” 明 沉受先 《三元记·格天》:“九天须臾经歷,文曲降紫极。”参见“ 文曲星 ”。
(3).指乐曲。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楚庄王》:“缘天下之所乐而为之文曲,且以和政,且以兴德。”
词语解释:文曲星 拼音:wén qǔ xīng
星名。即文昌星,又名文星。旧时传说主文运。亦以指重要的文职官员及文才盖世的人。《水浒传》引首:“文曲星乃是南衙 开封 府主龙图阁大学士 包拯 ,武曲星乃是征 西夏国 大元帅 狄青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只道嫁个老人星,谁知却嫁个文曲星。” 茅盾 《残冬》四:“谁说!当作是慢的,反而快!有文曲星、武曲星帮忙呢!福气大的人,十一二岁也就坐上龙庭了!”参见“ 文昌 ”。词语解释:过曲 拼音:guò qǔ
戏曲名词。南曲曲牌除引子、尾声外,统称为“过曲”。如《牡丹亭·惊梦》以《绕池游》、《步步娇》、《醉扶归》、《皂罗袍》、《好姐姐》、《尾声》六个曲牌为一套,除引子《绕池游》和末曲《尾声》外,都属于过曲。词语解释:大堤曲 拼音:dà dī qǔ
乐府西曲歌名。与《雍州曲》皆出《襄阳乐》。 梁简文帝 《雍州曲》有以《大堤》为题的,为 唐 《大堤曲》、《大堤行》所本。 宋 张孝祥 《醉落魄》词:“桃花庭院光阴速,铜鍉谁唱《大堤曲》。”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襄阳乐》解题。词语解释:深曲 拼音:shēn qǔ
深微曲折。 清 方宗诚 《记张皋文〈茗柯文〉后》:“ 伯言 才微不逮,而精诣过之,故其文简严高洁,用意深曲。” 清 谭嗣同 《论艺绝句六篇》自注:“新乐府,工者代不数篇。盖取声繁促而情易径直,命意深曲而辞或嘽缓。” 朱自清 《古诗十九首释》:“本诗原偏向明快,《涉江采芙蓉》却偏向深曲,各具一格,论定优劣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