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两曜 拼音:liǎng yào
指日、月。 南朝 梁 任昉 《为齐宣德皇后重敦劝梁王令》:“四时等契,两曜齐明。”《旧唐书·张廷珪》:“则和气上通於天,虽五星连珠,两曜合璧,未足多也。” 宋 陆游 《春雨》诗:“ 羲和 挟两曜,疾走不可遮。” 清 陈苌 《临终诗二首留别诸同志》:“两曜无停机,委运固其理。”词语解释:照曜 拼音:zhào yào
见“ 照耀 ”。
词语解释:照耀 拼音:zhào yào
亦作“ 照燿 ”。亦作“ 照曜 ”。强烈的光线映射。《尸子》卷上:“五色照曜,乘土而王。”《淮南子·本经训》:“焜昱错眩,照燿煇煌。”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臺。” 宋 刘子翚 《渡淮》诗:“皎皎初日光,照耀草木新。” 刘白羽 《火炬映红长江》:“各色霓虹灯、照明灯照耀着游行行列中飘扬的红旗。”词语解释:七曜 拼音:qī yào
亦作“ 七耀 ”。亦作“ 七燿 ”。
(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后汉书·刘陶传》:“宜还本朝,挟辅王室,上齐七燿,下镇万国。” 晋 范宁 《穀梁传序》:“阴阳为之愆度,七耀为之盈缩。” 杨士勋 疏:“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谓之七曜。” 宋 张载 《正蒙·参两》:“遇谓在天而运者,唯七曜而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一一》:“历元者,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七曜復合,一元之始也。”
(2).指北斗七星。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述夫帝车南指,遯七曜於中阶。” 清 龚自珍 《祭程大理于城西古寺而哭之》诗:“掌故虽徂元气在,仰窥七曜森光芒。”词语解释:二曜 拼音:èr yào
亦作“ 二耀 ”。 指日月。《南齐书·王融传》:“偶化两仪,均明二耀。”《隋书·律历志中》:“悬象著明,莫大於二曜;气序环復,无信於四时。” 宋 苏舜钦 《符瑞》:“夫二曜五纬,天地之精气,其本在下,而大人统之。” 清 顾炎武 《王征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举头是青天,不见二曜光。”词语解释:光曜 拼音:guāng yào
见“ 光耀 ”。
词语解释:光耀 拼音:guāng yào
亦作“ 光曜 ”。亦作“ 光燿 ”。
(1).光亮;光辉。《后汉书·公孙述传》:“会有龙出其府殿中,夜有光耀, 述 以为符瑞。”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卷上:“其木温润如玉,光耀可鉴。” 郭沫若 《孤竹君之二子》:“ 孟姜 一走到花园里,月亮见了她便分外放出一段光耀。”
(2).光采;荣耀。《史记·外戚世家》:“丈夫当时富贵,百恶灭除,光耀荣华,贫贱之时何足累之哉!” 三国 魏 曹操 《上书让封》:“优策褒崇,光曜显量,非臣尩顽所能克堪。” 清 李渔 《慎鸾交·目许》:“偏是那榜首垂青,更觉的满身光耀。”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一:“中的虽然是恩举,当然也是很光耀的事。”
(3).光辉照耀。 晋 左思 《蜀都赋》:“若云汉含星,而光耀洪流。” 郭沫若 《黄钟与瓦釜》:“他( 屈原 )以生命来保证了他的忧民忧国的直道,因而使他的存在两千多年来依然光耀着史册。”
(4).显扬;光大。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每为一书,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 宋 曾巩 《与王介甫第一书》:“使如此文字不光耀於世,吾徒可耻也。”《清史稿·尚善传》:“若谓光耀前人,则王之投诚也,祖考皆膺封锡。”
(5).比喻恩泽。《吕氏春秋·孝行》:“爱敬尽於事亲,光燿加於百姓。” 晋 张华 《博物志》卷五:“陛下摛显先帝之光耀,以奉皇天之嘉禄。”
(6).对人仪容的敬称。 宋 苏辙 《上枢密韩太尉书》:“愿得观贤人之光耀,闻一言以自壮。”词语解释:德曜 拼音:dé yào
亦作“ 德耀 ”。 汉 梁鸿 妻 孟光 的字。初,夫妇耕织于 霸陵山 中,后随夫至 吴 地, 鸿 贫困为人佣工,每归, 光 为具食,举案齐眉,恭敬尽礼。事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为贤妻的典范。 汉 刘向 《列女传·梁鸿妻》:“ 梁鸿 妻者, 右扶风 梁伯淳 之妻,同郡 孟 氏之女……字之曰 德曜 ,名 孟光 。” 宋 苏轼 《次秦少游韵赠姚安世》:“问羊独怪 初平 在,牧豕应同 德曜 看。” 明 王玉峰 《焚香记·逼嫁》:“奴家虽非 德耀 之门,颇免 秋胡 之誚。” 清 孙枝蔚 《寄怀李岷躬亲家》诗:“慈亲耻受 安仁 养,贤女甘如 德曜 穷。”参见“ 举案齐眉 ”。
词语解释:举案齐眉 拼音:jǔ àn qí méi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每归,妻为具食,不敢於 鸿 前仰视,举案齐眉。” 王先谦 集解引 沉钦韩 曰:“举案高至眉,敬之至。”后泛指夫妻相敬爱。案,有脚的托盘。 宋 张孝祥 《虞美人·赠卢坚叔》词:“ 卢敖 夫妇驂鸞侣,相敬如宾主。森然兰玉满尊前,举案齐眉乐事看年年。”《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况闻你尚未娶亲,若不嫌我烟花贱质,情愿举案齐眉,白头奉侍。”词语解释:贞曜 拼音:zhēn yào
(1).亦作“ 贞耀 ”。光焰,光华。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悬象虽薄蚀,不可以比萤烛之贞耀。”亦喻生辉的品德。 元 范梈 《梁掾枉教冬菊之歌仍韵答贶》:“桃李如今不似春,勗子含和保贞曜。” 清 朱鹤龄 《吴门晤陈言夏》诗:“子其宝贞曜,轩冕无长荣。” 清 王诒寿 《董啸岩先生〈独石轩遗集〉序》:“贞曜莫潜,壮心未已。”
(2).光芒四照。 唐 吕温 《代齐贾二相贺迁献懿二祖表》:“日月贞曜,乾坤定纪,称情靡忒,合敬有归。”
(3). 唐 孟郊 的私谥。 清 王士禛 《送洪昉思由大梁之武康》诗:“劝君卜筑岂无意, 贞曜 故宅留山阿。”词语解释:景曜 拼音:jǐng yào
(1).亦作“ 景燿 ”。光芒;光彩照耀。《文选·张衡〈西京赋〉》:“饰华榱与璧璫,流景曜之韡曄。” 李善 注:“景,光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宜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燿,勒勋金石,县之日月,攄之罔极。”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景曜东隅,晼晚西薄。”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遂能发轩庭之景曜,躡 隋 运之頽风。” 明 夏完淳 《六哀·先考功》诗:“从容蹈东海,景燿长回烛。”
(2).景星的光芒。《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甘露嘉醴,景曜浸潭之瑞潜;大茀经霣,巨狄信鬼之妖发。” 李善 注:“景曜,景星有光曜。”词语解释:灵曜 拼音:líng yào
见“ 灵耀 ”。
词语解释:灵耀 拼音:líng yào
亦作“ 灵燿 ”。亦作“ 灵曜 ”。
(1).天。 汉 徐干 《中论·历数》:“夫歷数者,圣人之所以测灵耀之賾而穷玄妙之情也。”《文选·蔡邕〈陈太丘碑文〉》:“禀岳瀆之精,苞灵曜之纯。” 李善 注:“灵曜,谓天也。”
(2).日月。《后汉书·章帝纪》:“歷数既从,灵燿著明。” 李贤 注:“灵燿著明,谓日月贞明。” 晋 郭璞 《游仙诗》之八:“ 暘谷 吐灵曜,扶桑森千丈。”《云笈七籤》卷八十:“圆光拂灵曜,玄暉莹高明,元始披重夜,天人逐月生。” 明 徐阶 《送司封仲芳扬子赴留都》诗:“頽波无停留,灵耀亦西驰。”参见“ 曜灵 ”。
词语解释:曜灵 拼音:yào líng
太阳。《楚辞·天问》:“角宿未旦,曜灵安藏?” 王逸 注:“曜灵,日也。”《魏书·术艺传·张渊》:“ 鲁阳 指麾,而曜灵为之回驾。”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煒曜灵之出 汤谷 兮, 羲 和 狂驰而不輟。” 刘半农 《欧洲花园》:“今不幸而败……岂吾永永不能更见曜灵之光耶?”词语解释:三曜 拼音:sān yào
指日、月、星。《艺文类聚》卷一引 晋 杨乂 《云赋》:“拟神仙於后土,与三曜兮齐光。” 唐 武平一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诗:“玉府凌三曜,金坛驻六龙。”词语解释:炫曜 拼音:xuàn yào
见“ 炫燿 ”。
词语解释:炫耀 拼音:xuàn yào
亦作“ 炫曜 ”。亦作“ 炫耀 ”。
(1).闪耀;光彩夺目。《楚辞·远游》:“建雄虹之采旄兮,五色杂而炫燿。”《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众色炫燿,照烂龙鳞。” 颜师古 注:“言采色相耀,若龙鳞之间杂也。”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汴京宫殿》:“殿上椽柱一色皆金也,炫燿夺目。” 胡也频 《光明在我们的面前》:“一种红色的革命的火花,在他的思想里炫耀着。”
(2).照耀。《文选·宋玉〈高唐赋〉》:“仰视山颠,肃何千千,炫燿虹蜺。” 李善 注:“言山高,如虹蜺炫燿其上。”
(3).华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夏》:“自念监生卑贱,非车服炫耀,不足慑曹属。”
(4).惑乱。 汉 王符 《潜夫论·潜叹》:“及欢爱、苟媚、佞説、巧辩之惑君也,犹炫燿君目,变夺君心。” 三国 魏 曹植 《车渠碗赋》:“虽 离朱 之聪目,内炫曜而失精。”
(5).显扬;夸耀。 汉 桓宽 《盐铁论·崇礼》:“炫燿奇怪,所以陈四夷,非为民也。”《北史·和跋传》:“羣臣皆敦尚恭俭,而 跋 好修虚誉,炫曜於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甲至,裘马騶从,炫耀閭里。” 靳以 《雅会》一:“时时炫耀着自身美丽的春天,在严寒的后边来到了。”词语解释:九曜 拼音:jiǔ yào
(1).指北斗七星及辅佐二星。《文子·九守》:“天有四时、五行、九曜、三百六十日;人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节。” 唐 韩偓 《梦中作》诗:“九曜再新环北极,万方依旧祝南山。” 元 李好古 《张生煮海》第二折:“望 黄河 一股儿浑流派,高冲九曜,远映三臺。”
(2).亦称“ 九执 ”。指梵历中的九星。梵历以九星配日,而定其日之吉凶。九星为:一、日曜(太阳),二、月曜(太阴),三、火曜(荧惑星),四、水曜(辰星),五、木曜(岁星),六、金曜(太白星),七、土曜(镇星),八、(黄旛星),九、计都(豹尾星)。九星与日时相随逐而不离,故又称“九执”。梵历于 唐 开元 年间传入我国,称“九执历”。九星配日法曾为我国历法所采用,后删弃。
(3).道教语。日的别称。《云笈七籤》卷八:“皇上四老真人在日中无影,呼日名为九曜。”词语解释:列曜 拼音:liè yào
群星;星宿。《宋书·律历志下》:“臣以为辰极居中,而列曜贞观;羣像殊体,而阴阳区别。”《三国演义》第五七回:“后人有诗嘆曰: 卧龙 南阳 睡未醒,又添列曜下 舒城 。苍天既已生 公瑾 ,尘世何须出 孔明 。”词语解释:荣曜 拼音:róng yào
见“ 荣耀 ”。
词语解释:荣耀 拼音:róng yào
亦作“ 荣曜 ”。
(1).花木茂盛鲜艳。 汉 边让 《章华台赋》:“体迅轻鸿,荣曜春华。”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四:“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俛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唐 贺兰进明 《行路难》诗之二:“君不见门前柳,荣曜暂时萧索久。” 唐 柳宗元 《酬贾鹏山人郡内新栽松寓兴见赠》诗之一:“夭夭日放花,荣耀将安穷。”
(2).富贵显耀。 三国 魏 曹植 《封二子为公谢恩章》:“窃位列侯,荣曜当世。”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生自尔情义日洽,荣曜日盛,出入车服,游宴宾御,次於王者。” 宋 司马光 《送张兵部知遂州》诗:“人间富贵非不有,似君荣耀真亦稀。”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徐凝》:“人间荣耀, 徐山人 不復贮齿颊中也。”
(3).美好的声誉。 唐 韩愈 《新修滕王阁记》:“词列三 王 之次,有荣耀焉。” 清 孙枝蔚 《过茅大方先生祠》诗之一:“富贵还乡井,多遭乡井嗤。不如守大节,荣耀在亲知。”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三章:“这两面奖旗是 郭振山 领导下的 下堡乡 五村的荣耀。”词语解释:淳曜 拼音:chún yào
见“ 淳燿 ”。
词语解释:淳耀
亦作“ 淳曜 ”。亦作“ 淳耀 ”。 光明;光耀。《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昭四海,故命之曰 祝融 。” 韦昭 注:“淳,大也;燿,明也。” 王引之 《经义述闻·国语下》:“家大人曰: 韦 训淳为大,义本《尔雅》,然云大明厚大天明地德,则不词矣。予谓淳燿、敦大、光照,皆二字平列。淳字本作焞。焞,明也;燿,光也。言能光明天明,厚大地德也,下文云 祝融 能昭显天地之光明,即其证。”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九徵》:“圣人淳耀,能兼二美,知微知章。”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淳曜六合,皇庆攸兴。”词语解释:玉曜 拼音:yù yào
亦作“ 玉耀 ”。 谓像玉色一样光艳夺目。多喻外表的美。 三国 魏 程晓 《女典篇》:“此乃兰形棘心,玉曜瓦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贤媛》:“正值 李 ( 李势 妹)梳头,髮委藉地,肤色玉曜,不为动容。” 南朝 梁武帝 《游女曲》:“氛氲兰麝体芳滑,容色玉耀眉如月。” 唐 柳宗元 《与友人论交书》:“﹝为文之士﹞遇事蠭起,金声玉耀,誑聋瞽之人,徼一时之声。”词语解释:晃曜 拼音:huàng yào
同“ 晃耀 ”。 三国 魏 曹植 《宜男花颂》:“光采晃曜,配彼朝日。”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婆罗痆斯国》:“﹝ 如来 ﹞威仪寂静,神光晃曜。”词语解释:皓曜 拼音:hào yào
亦作“ 皓耀 ”。亦作“皜曜”。
(1).明亮的阳光。 晋 陆机 《羽扇赋》:“垂皓曜之奕奕,含鲜风之微微。”
(2).洁白光亮。 汉 王延寿 《鲁灵光殿赋》:“皓壁皜曜以月照,丹柱歙赩而电烻。”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粉水》:“ 粉水 导源东流,逕上 粉县 。取此水以渍粉,则皓耀鲜洁,有异众流,故县水皆取名焉。”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江水一》:“县下又有清水穴, 巴 人以此水为粉,则皜曜鲜芳,贡粉京师,因名 粉水 。” 唐 李群玉 《中秋越台看月》诗:“皓曜迷鲸目,晶荧失蚌胎。” 清 薛福成 《白雷登海口避暑记》:“偶晞窗外,海景奇丽,皜曜万里。”词语解释:隐曜 拼音:yǐn yào
见“ 隐耀 ”。
词语解释:隐耀 拼音:yǐn yào
亦作“ 隐曜 ”。
(1).隐藏光彩。《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臣闻龙凤隐耀,应德而臻,明哲潜遁,俟时而动。”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鲁迅 《坟·人之历史》:“当十三世纪时,力大伟於 欧 土,科学隐耀,妄信横行, 罗马 法王,又竭全力以塞学者之口,天下为之智昏。”
(2).犹言含而不露。《后汉书·郑玄传》:“ 南山 四皓有 园公 、 夏黄公 ,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晋 张协 《七命》:“冲漠公子,含华隐曜,嘉遯龙盘,翫世高蹈。”词语解释:吐曜 拼音:tǔ yào
亦作“ 吐耀 ”。 发出光辉。亦借指能发光的日月星。 三国 魏 曹叡 《山阳公赠册文》:“乾精承祚,坤灵吐曜。” 南朝 齐 孔稚圭 《为王敬则让司空表》:“蝉佩之暎,则左右交暉;龟组之华,则纵横吐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唐 冯真素 《灯赋》:“遇晓韜暉,乘昏吐耀。”词语解释:引曜 拼音:yǐn yào
犹辉映。 汉 张衡 《西京赋》:“流景内照,引曜日月。”《艺文类聚》卷九引 隋 江总 《芳林园天渊池铭》:“南北紆縈,虹霓之所引曜。” 唐 崔融 《代贺明堂成表》:“三辰引曜,相望於复道之间。”词语解释:震曜 拼音:zhèn yào
见“ 震耀 ”。
词语解释:震耀 拼音:zhèn yào
亦作“ 震曜 ”。亦作“ 震燿 ”。
(1).雷声震动,电光闪耀。极言其威猛之状。《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刑罚威狱,使民畏忌,以类其震曜杀戮。” 杜预 注:“雷震电曜,天之威也。圣人作刑狱,以象类之。”《汉书·叙传下》:“靁电皆至,天威震耀,五刑之作,是则是效。”《后汉书·应劭传》:“夫刑罚威狱,以类天之震燿杀戮也。”
(2).震动,显耀。《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及 烈祖明皇帝 躬征 吴 蜀 ,皆所以奋扬赫斯,震耀威武也。” 唐 白居易 《唐故虢州刺史赠礼部尚书崔公墓志铭》:“由是正气直声,震耀朝右。” 清 曾国藩 《湘乡县宾兴堂记》:“道德之宏,文章之富,将必有震燿寰区,称乎今日之武功而又将倍焉蓰焉者。” 清 邹容 《革命军》第二章:“且夫我 中国 固具有囊括宇内,震耀全球,抚视万国,凌轢五洲之资格者也。”
(3).震耳耀目。 唐 柳宗元 《非国语下·伍员》:“以彼庸蔽奇怪之语,而黼黻之,金石之,用震曜后世之耳目。”词语解释:轩曜 拼音:xuān yào
轩辕星的光耀。借指后妃。 三国 魏 曹叡 《苦寒行》:“光光我皇祖,轩曜同其荣。”或本作“轩燿”、“轩耀”。《文选·谢朓〈齐敬皇后哀策文〉》:“化自公宫,远被南国。轩曜怀光,素舒佇德。” 李善 注:“《淮南子》曰:‘轩辕者,帝妃之舍。’ 高诱 曰:‘轩辕,星也。’”参见“ 轩辕 ”。
词语解释:轩辕 拼音:xuān yuán
(1).传说中的古代帝王 黄帝 的名字。传说姓 公孙 ,居于 轩辕之丘 ,故名曰 轩辕 。曾战胜 炎帝 于 阪泉 ,战胜 蚩尤 于 涿鹿 ,诸侯尊为天子。后人以之为 中华 民族的始祖。《楚辞·远游》:“ 轩辕 不可攀援兮,吾将从 王乔 而娱戏!”《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者, 少典 之子,姓 公孙 ,名曰 轩辕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轩辕 之世,史有 仓頡 ,主文之职,其来久矣。” 明 王世贞 《登岱》诗:“ 轩辕皇帝 有高臺,鞭石千秋輦道开。”
(2).借指中华民族。 鲁迅 《集外集拾遗·〈自题小像〉诗》:“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 轩辕 。”
(3).指车輈。《战国策·赵策二》:“前有轩辕,后有长庭,美人巧笑,卒有 秦 患而不与其忧。”《史记·苏秦列传》:“前有楼闕轩辕,后有长姣美人。”《说文·车部》“輈,辕也” 清 朱骏声 通训:“大车左右两木直而平者谓之辕;小车居中一木曲而上者谓之輈,故亦曰轩辕,谓其穹隆而高也。”
(4).星座名。在星宿北。共十七星,蜿蜒如龙,故称。其第十四星为一等大星,因在五帝座之旁,故为女主象。后多借指皇后。《史记·天官书》:“权,轩辕。轩辕,黄龙体。前大星,女主象;旁小星,御者后宫属。” 张守节 正义:“轩辕十七星,在七星北。黄龙之体,主雷雨之神,后宫之象也……二十四变,皆轩辕主之。其大星,女主也;次北一星,夫人也;次北一星,妃也;其次诸星皆次妃之属。” 清 钱谦益 《皇后册文》:“上应张星,主太庙明堂之位;下临角亢,叶后宫 轩辕 之占。”
(5).运行。 清 龚自珍 《尊隐》:“夫日胎於溟涬,浴於东海,徘徊於华林,轩辕於高閎,照耀人之新沐濯。”
(6).传说中的国名。 汉 张衡 《思玄赋》:“超 轩辕 於 西海 兮,跨 汪氏 之龙鱼,此国之千岁兮,曾焉足以娱余。”
(7).复姓。 唐 有 轩辕集 。见《全唐文》卷九二八。词语解释:曜曜 拼音:yào yào
(1).光明显赫貌。 南朝 宋 颜延之 《宋郊祀歌》之二:“月御案节,星驱扶轮。遥兴远驾,曜曜振振。” 唐 储光羲 《敬酬陈掾亲家翁秋夜有赠》诗:“曜曜趋宫廷,洸洸迈 徐 陈 。”
(2).迅疾貌。《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二·欢闻变歌六》:“驶风何曜曜,帆上 牛渚磯 。”词语解释:阳曜 拼音:yáng yào
指太阳。 唐 刘禹锡 《谢门下武相公》:“回阳曜於肃杀之辰,沃天波於蹭蹬之际。” 唐 孙樵 《龙多山记》:“阳曜始浴,彻天昏红。” 明 刘基 《步虚词》之四:“东溟升阳曜,西海生阴灵。”词语解释:昡曜 拼音:xuàn yào
(1).光彩夺目。 汉 陆贾 《新语·至德》:“刻桷丹楹,昡曜靡丽。”
(2).惑乱;迷惑。《楚辞·离骚》:“世幽昧以昡曜兮,孰云察余之美恶。” 王逸 注:“昡曜,惑乱貌。” 洪兴祖 补注:“昡,日光也。”词语解释:文曜 拼音:wén yào
(1).指日月星辰。以文彩光耀,故称。《晋书·天文志上》:“文曜丽乎天,其动者有七,日月五星是也。”
(2).文星。 明 沉鲸 《双珠记·军门优恤》:“料应文曜未舒芒,可怜云翰不遂翱翔。”参见“ 文昌 ”。
词语解释:文昌 拼音:wén chāng
(1).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南史·宋纪中·文帝》:“﹝ 元嘉 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
(2).指星神。《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傅会甚矣。至以 蜀 梓潼神 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 孔子 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参见“ 文曲星 ”、“ 文星 ”。
(4).即 文昌帝君 。 清 袁枚 《续新齐谐·牟尼泥》:“生死隶东岳,功名隶 文昌 。” 清 黄遵宪 《己亥杂诗》之三四:“秀孝都居弟子行,人人阴騭诵 文昌 。”参见“ 文昌帝君 ”。
(5).指文昌省。 唐 任希古 《和左仆射燕公春日端居述怀》:“礼闈通政本,文昌总国钧。” 唐 韩愈 《举韦顗自代状》:“文昌政本,侍郎官重,尚德之举, 顗 宜当之。” 前蜀 韦庄 《南省伴直》诗:“文昌二十四仙曹,尽倚红簷种露桃。” 宋 苏辙 《生日谢表》之二:“时当生育,情方切以怀亲;职贰文昌,恩忽惊於捧詔。”参见“文昌省”。
(6).宫殿名。《文选·左思〈魏都赋〉》:“造 文昌 之广殿,极栋宇之弘观。” 张载 注:“ 文昌 ,正殿名也。”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诗·解佩去朝市》:“讲 金华 兮议 宣室 ,昼武帐兮夕 文昌 。” 唐 骆宾王 《畴昔篇》:“挥戈出武帐,荷笔入 文昌 。”词语解释:双曜 拼音:shuāng yào
指日月。《玉台新咏·颜延之〈为织女赠牵牛〉诗》:“虚计双曜周,空迟三星没。” 吴兆宜 注引《广雅》:“日月谓之双曜。”词语解释:垂曜 拼音:chuí yào
见“ 垂耀 ”。
词语解释:垂耀 拼音:chuí yào
亦作“ 垂燿 ”。亦作“ 垂曜 ”。光辉下照;照耀。 汉 王充 《论衡·说日》:“数星之质百里,体大光盛,故能垂耀。”《后汉书·陈蕃传》:“夫诸侯上象四七,垂燿在天;下应分土,藩屏上国。” 唐 王勃 《九成宫颂》:“在天垂曜,璿宫列乾象之墟。” 明 李时勉 《〈犁眉公集〉序》:“古今之能以勋业文章并显於当时而垂耀於后世若先生者,几何人哉!”词语解释:匿曜 拼音:nì yào
隐藏其光辉。比喻才德不外露。 南朝 梁 王僧儒 《忏悔礼佛文》:“自双树八枝,潜光匿曜,寳城不闢,慧扇方掩。”《宋史·乐志九》:“居晦匿曜,迈种惟勤。”词语解释:写曜 拼音:xiě yào
犹闪耀。 南朝 梁 江淹 《为建平王拜右卫将军荆州刺史章》:“珪册停徽,车旗写曜。” 唐 李适 《游禁苑幸临渭亭遇雪应制》诗:“写曜衔天藻,呈祥拂御衣。”词语解释:晨曜 拼音:chén yào
清晨的日光。 唐太宗 《咏雪》:“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暉。”词语解释:明曜 拼音:míng yào
亦作“ 明耀 ”。 光明;明亮。《国语·晋语三》:“光,明之曜也。纪言以叙之,述意以导之,明曜以昭之。”《晋书·乐志上》:“明曜参日月,功化侔四时。” 宋 魏了翁 《鹤山书院前为荷塘》诗:“自从羸豕伏羣龙,红白相辉转明耀。” 叶圣陶 《微波》:“青年的华采,在当时多么明耀,但是一转眼就暗淡了!”词语解释:月曜 拼音:yuè yào
(1).月光照耀。 宋 韩驹 《淮上书事》诗:“萧条月曜夜,浩荡风鸣冬。”
(2).七曜日的第二日,即星期一。词语解释:高曜 拼音:gāo yào
高高地放射光耀。 唐 王勃 《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若夫玉绳高曜,分宝历於皇阶;金榜洞开,道璸暉於帝幄。” 唐 孟郊 《寄院中诸公》诗:“月仙有高曜,灵凤无卑栖。”词语解释:炳曜 拼音:bǐng yào
见“ 炳耀 ”。
词语解释:炳耀 拼音:bǐng yào
亦作“ 炳曜 ”。亦作“ 炳燿 ”。
(1).显示光芒;照耀。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梁太尉与王僧辩书》:“天狼炳曜,非无战阵之风;参虎扬芒,便有干戈之务。” 宋 苏辙 《南京祈祷文》之七:“曾未旋踵,秋暘炳耀。” 萧蜕庵 《徐园追祭宋遁初》诗:“虎观论洋溢,麟阁光炳耀。”
(2).文采焕发;光辉灿烂。《后汉书·刘瑜传》:“盖诸侯之位,上法四七,垂文炳燿,关之盛衰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原道》:“ 文王 患忧,繇辞炳曜,符采复隐,精义坚深。”《东周列国志》第七四回:“惟见两龙张鬣相向,五色炳耀。”
(3).昭彰;昭扬。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 卫覬 禪誥,符命炳耀,弗可加已。” 南朝 梁 刘勰 《原道》:“光采玄圣,炳耀仁孝。”
(4).显赫。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八章:“老先生世受国恩,门第炳耀,原非草木小民。”词语解释:清曜 拼音:qīng yào
亦作“ 清耀 ”。 清亮的光辉。 晋 傅玄 《失题》诗之一:“ 暘谷 发清曜,九日栖高枝。” 晋 陆云 《张二侯颂》:“猗歟定侯,祗服清曜。奕奕琼范,玉润淑貌。”《三国志·魏志·管辂传》“乃觉寤云” 裴松之 注引《管辂别传》:“三五盈月,清耀烛夜,可以远望。”词语解释:龙曜 拼音:lóng yào
亦作“ 龙耀 ”。
(1).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神 烛龙 ,张开眼睛,便能使天下光明。亦有谓其驾日、衔珠或烛。后因以“龙曜”指日光。 南朝 齐 谢朓 《夏始和刘潺陵》:“威仰弛苍郊,龙曜表皇隰。”
(2).指光耀、光辉。《全唐诗》卷八六四载《霅溪夜宴诗》:“珠光龙耀火燑燑,夜接朝云宴渚宫。”参见“ 烛龙 ”。
(3).胆神名。道教以为五脏俱有神。《黄庭内景经·心神章》:“胆神 龙曜 字 威明 。” 梁丘子 注:“胆色青黄,故曰 龙曜 ;主於勇捍,故曰 威明 。外取东方青龙雷震之象者也。” 明 王圻 等《三才图会·身体·胆神图说》:“神名 龙耀 ,字 威明 。”
词语解释:烛龙 拼音:zhú lóng
(1).古代神话中的神名。传说其张目(亦有谓其驾日、衔烛或珠)能照耀天下。《山海经·大荒北经》:“西北海之外, 赤水 之北,有 章尾山 。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视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风雨是謁。是烛九阴,是谓 烛龙 。”《楚辞·天问》:“日安不到, 烛龙 何照?” 王逸 注:“言天之西北有幽冥无日之国,有龙衔烛而照之也。”《文选·谢惠连〈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 爥龙 衔燿照 崑山 。” 李周翰 注:“ 爥龙 , 崑山 神也,常衔爥以照。” 唐 吴筠 《游仙》诗之十九:“ 烛龙 发神曜,阴野弥焕炳。” 元 张宪 《烛龙行》:“ 烛龙 , 烛龙 ,女(汝)居 阴山 之阴,大漠之野……虵身人面髮如赭,衔珠吐光照天下。” 黄宗英 《橘》:“ 烛龙 啊, 烛龙 ,你口里含着明烛。相传北极日月照不到,你会含烛腾空去照耀。”参阅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烛龙》。
(2).借指太阳。 唐 李邕 《日赋》:“烛龙照灼以首事,踆乌奋迅而演成。” 明 谢谠 《四喜记·喜逢甘雨》:“望长空烛龙燄消,长驱旱魃师碧涛。”词语解释:日曜 拼音:rì yào
见“ 日曜日 ”。
词语解释:日曜日 拼音:rì yào rì
七曜日的第一日。即星期日。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一:“ 俄 友 郭质生 来谈,说今天是 俄国 旧历复活日曜日,家家都插‘瘦柳’,教堂中行大礼拜呢,因邀我们去看。”亦省作“ 日曜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一二○〉》:“我想起今天是礼拜五,明天是礼拜六,一礼拜又快过去了,此信明天发,免得日曜受耽搁。”词语解释:凝曜 拼音:níng yào
谓闪耀光辉。词语解释:诞曜 拼音:dàn yào
在水上冉冉上升的太阳。《文选·颜延之〈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 李善 注:“诞曜,浮曜也。”词语解释:诳曜 拼音:kuáng yào
欺骗迷惑。 汉 应劭 《风俗通·怪神·城阳景王祠》:“商人次第为之,立服带綬,备置官属,烹杀謳歌,纷籍连日,转相誑曜,言有神明,其谴问祸福立应,歷载弥久,莫之匡纠。” 三国 魏 吴质 《在元城与魏太子笺》:“彼岂虚谈夸论,誑曜世俗哉!”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七:“其秋, 张昌 贼起,先略 江夏 ,誑曜百姓。”参见“ 誑耀 ”。
词语解释:诳耀 拼音:kuáng yào
亦作“ 誑燿 ”。欺骗迷惑。《汉书·淮阳宪王刘钦传》:“ 博 常欲誑耀 淮南王 ,即具记 房 诸所説灾异及召见密语,持予 淮南王 以为信验。”《汉书·元后传》:“ 莽 日誑燿太后,言辅政致太平,羣臣奏请尊 莽 为 安汉公 。”《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 莽 虽专权,然所以誑耀媚事太后,下至旁侧长御,方故万端,赂遗以千万。”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长素 徒以詔旨美谈,视为实事,以此誑燿天下,独不读 刘知几 《载文》之篇乎?”词语解释:艳曜 拼音:yàn yào
见“ 艳耀 ”。
词语解释:艳耀 拼音:yàn yào
亦作“豓曜”。 犹照耀,炫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温水》:“初, 杨迈 母怀身,梦人铺 杨迈 金席,与其儿落席上,金色光起,昭晣豓曜。” 唐 张说 《唐故高内侍碑》:“既而内侍以鸿渐登朝,苒蒻朱紱;将军以龙楼得主,艳耀金章。”词语解释:重曜 拼音:zhòng yào
指日和月。《旧唐书·韦承庆传》:“百僚仰重曜之暉,万姓闻洊雷之响。”词语解释:阐曜 拼音:chǎn yào
发扬显示。《宋书·武帝纪中》:“公命世抚运,阐曜威灵,内研诸侯之虑,外致上天之罚。”《魏书·崔鸿传》:“ 世祖 雄才叡略,阐曜威灵,农战兼修,扫清氛秽。”词语解释:华曜 拼音:huá yào
见“ 华耀 ”。
词语解释:华耀 拼音:huá yào
亦作“ 华燿 ”。亦作“ 华曜 ”。光华辉耀。《汉书·礼乐志二》:“月穆穆以金波,日华燿以宣明。” 唐 柳宗元 《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王氏 ﹞自 先天 以来,策名闻达,秉毫翰而践文昌。登禁掖者,纷纶华耀,继武而起。” 明 方孝孺 《凝命神宝颂》:“每岁正月恒病阴雨,至是自元日至於郊庙,翳氛屏除,日月华曜,山川轩豁,神人喜悦。”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陆押官》:“至一洞府,见舍宇华耀,迥异人间。”词语解释:羲曜 拼音:xī yào
太阳的别称。《晋书·后妃传论》:“方祇体安,儷乾仪而合德;圆舒循晷,配羲曜以齐明。”词语解释:虚曜 拼音:xū yào
犹虚耀。妄自炫耀。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余亦屡见浅薄道士辈,为欲虚曜奇怪,招不食之名,而实不知其道,但虚为不啖羹饭耳。”词语解释:乾曜 拼音:qián yào
太阳。《元史·后妃传一·顺帝后答纳失里》:“月之道循右行,明同贞於乾曜。”词语解释:五曜 拼音:wǔ yào
指金、木、水、火、土五星。 汉 史岑 《出师颂》:“五曜霄映,素灵夜叹。”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外除五曜,内守九精。”《艺文类聚》卷七五引作“外珍五耀”。《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三仁去国,五曜入 房 。” 李善 注引《春秋元命苞》:“ 殷 紂 之时,五星聚 房 。”三仁,指 殷 之 微子 、 箕子 、 比干 。 房 ,即 房宿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词语解释:星象恶曜
逢着灾星,厄运当头词语解释:罡星煞曜
天罡星和地煞星词语解释:驰曜 拼音:chí yào
见“ 驰燿 ”。
词语解释:驰耀 拼音:chí yào
谓光彩照人。《文选·曹植〈七启〉》:“薰以幽若,流芳肆布,雍容闲步,周旋驰燿, 南威 为之解颜, 西施 为之巧笑,此容饰之妙也。” 李周翰 注:“驰曜,生光也。”一本作“ 驰曜 ”。词语解释:鲜曜 拼音:xiān yào
见“ 鲜耀 ”。
词语解释:鲜耀 拼音:xiān yào
亦作“ 鲜燿 ”。谓光采夺目。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君寧见阶上之白云,岂鲜耀於阳春。”《陈书·高祖纪上》:“﹝ 陈高祖 ﹞进军顿 西昌 ,有龙见于水滨,高五丈许,五采鲜耀,军民观者数万人。”按,《南史·陈纪上·武帝》作“鲜曜”。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四》:“山顶巨木,皆蔷薇緑枝缀花,殷红鲜耀。”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鳞语·龙虾》:“龙虾,巨者重七八斤,头大径尺,状如龙,采色鲜燿。”词语解释:干曜 拼音:gàn yào
太阳。词语解释:木曜 拼音:mù yào
即木星。七曜之一。参见“ 七曜 ”。
词语解释:七曜 拼音:qī yào
亦作“ 七耀 ”。亦作“ 七燿 ”。
(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后汉书·刘陶传》:“宜还本朝,挟辅王室,上齐七燿,下镇万国。” 晋 范宁 《穀梁传序》:“阴阳为之愆度,七耀为之盈缩。” 杨士勋 疏:“日、月、五星皆照天下,故谓之七曜。” 宋 张载 《正蒙·参两》:“遇谓在天而运者,唯七曜而已。”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一一》:“历元者,日月合璧,五星连珠,七曜復合,一元之始也。”
(2).指北斗七星。 唐 王勃 《益州夫子庙碑》:“述夫帝车南指,遯七曜於中阶。” 清 龚自珍 《祭程大理于城西古寺而哭之》诗:“掌故虽徂元气在,仰窥七曜森光芒。”词语解释:宸曜 拼音:chén yào
喻指帝王的恩泽。 北周 王褒 《太傅燕文公于谨碑铭》:“若乃仰叶宸曜,上属台阶,赐之以葬器,明之以车服,除名盛业,太傅 燕国公 其有焉。”词语解释:火曜 拼音:huǒ yào
(1).即大火。心宿二。 南朝 齐 谢朓 《七夕赋》:“金祇司矩,火曜方流。”
(2).指日光。 元 郝经 《幽思》诗:“赤乌惊上天,火曜舒乾阳。”词语解释:宝曜 拼音:bǎo yào
道教谓真人背后的神异圆光。《云笈七籤》卷八:“上皇真人皆项负宝曜,体映圆光,气合三宝,灵洞五藏也。”《云笈七籤》卷十一:“高元紫闕中有五神宝曜,敷暉放光。”词语解释:烛曜 拼音:zhú yào
见“ 烛燿 ”。
词语解释:烛耀 拼音:zhú yào
燭耀:见“ 烛燿 ”。
燭燿:亦作“ 烛耀 ”。亦作“ 烛曜 ”。 1.照耀。《汉书·宣帝纪》:“神光并见,或兴于谷,烛燿齐宫,十有餘刻。” 颜师古 注:“烛,亦照也。” 晋 成公绥 《天地赋》:“三辰烛燿,五纬重光。”《法苑珠林》卷二三引 南朝 齐 王琰 《冥祥记》:“云日鲜彩,五色烛耀。”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毕试国》:“其窣堵波中有佛舍利升餘,每月十五,其夜便放圆光,烛曜灵盘,联辉达曙。”一本作“ 烛燿 ”。
(2).显耀,显扬。 唐 李商隐 《太尉卫公〈会昌一品制集〉序》:“烛耀家声,粉饰国史。”一本作“ 烛燿 ”。词语解释:焕曜 拼音:huàn yào
光明灿烂。 晋 挚虞 《思游赋》:“明景日以鉴形兮,信焕曜而重光。”词语解释:潜曜 拼音:qián yào
隐去光芒。 南朝 梁 庾肩吾 《三日侍宴咏曲水中烛影》:“ 烛龙 潜曜城乌啼,阴阴叠鼓朝天去。”词语解释:潜光匿曜 拼音:qián guāng nì yào
见“ 潜光隐耀 ”。
词语解释:潜光隐耀 拼音:qián guāng yǐn yào
隐藏光采。常指隐居。《后汉书·郑玄传》:“又 南山 四皓有 园公 、 夏黄公 ,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太平广记》卷十五引 前蜀 杜光庭 《神仙感遇传·真白先生》:“潜光隐耀,内修秘密,深诚所诣,远属灵人,可谓感而遂通矣。”亦作“ 潜光匿曜 ”。 南朝 梁 王僧孺 《忏悔礼佛文》:“自双树八枝,潜光匿曜;宝城不闢,慧扇方掩。”词语解释:曦曜 拼音:xī yào
太阳。 清 唐孙华 《病中对雨》诗之二:“洪流忽讶凭空涌,曦曜偏从何处明。”词语解释:昭曜 拼音:zhāo yào
光耀。 陈去病 《鉴湖女侠秋瑾传》:“文采昭曜,盛极一时。”词语解释:晞曜 拼音:xī yào
谓曝于日中。词语解释:显曜 拼音:xiǎn yào
显现闪耀。《魏书·礼志一》:“羣臣奏以国家继 黄帝 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又黄星显曜,其符也。”词语解释:晅曜 拼音:xuān yào
犹照耀。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大禹 谗鼎, 周武 矢栝, 汤 盘 孔 鼎,晅曜古今。”词语解释:水曜 拼音:shuǐ yào
水星。“七曜”、“九曜”之一。词语解释:敛曜 拼音:liǎn yào
减弱亮度。 唐 侯喜 《涟漪濯明月赋》:“遍菰蒲而敛曜,汉洲渚以澄明。”词语解释:晷曜 拼音:guǐ yào
(1).圭表上投射的日影。《魏书·孝明帝纪》:“治歷明时,前王茂轨……自皇运肇基,典章犹缺,推步晷曜,未尽厥理。”
(2).指日月星。 南朝 陈 徐陵 《梁禅陈诏》:“相国 陈王 ,有命自天,降神罗岳,天地合德,晷曜齐明。”词语解释:朗曜 拼音:lǎng yào
见“ 朗耀 ”。
词语解释:朗耀 拼音:lǎng yào
亦作“ 朗曜 ”。 光明闪耀;光芒闪耀。《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讲经文》:“有一童子,名号 光严 ,相圆明而特异众人,心朗曜而迥然高士。” 明 宋濂 《赠定岩上人入东序》:“利锋相触,雨雹为之交驰;疑网既袪,星月为之朗耀。” 明 李东阳 《代告阙里孔子庙记》:“礼成之后,星月朗耀,神人欢畅。” 傅尃 《周鼎》诗:“灵光朗耀何融融,琉璃作室居当中。” 冰心 《寄小读者》十四:“站在她床前说着话儿的时候,抬头看见松梢上一星朗耀。”词语解释:符曜 拼音:fú yào
符瑞的光彩。《新唐书·姚璹传》:“时九鼎成,后欲用黄金涂之。 璹 奏:‘鼎者,神器,贵质朴,不待外饰。臣观其上先有五采杂昈,岂待涂金为符曜耶?’”词语解释:精曜 拼音:jīng yào
光辉。 汉 班固 《西都赋》:“精曜华烛,俯仰如神。” 晋 左思 《吴都赋》:“精曜潜颖,硩陊山谷。”《晋书·元帝纪》:“隆準龙颜,目有精曜。”词语解释:圆罗曜 拼音:yuán luó yào
即圆光蔚。 晋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外国呼日为濯耀罗,方诸真人呼日为圆罗曜。”参见“ 圆光蔚 ”。
词语解释:圆光蔚 拼音:yuán guāng wèi
道教语。指太阳。 晋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一》:“扶晨始暉生,紫云映元阿,焕洞圆光蔚,晃朗濯耀罗。”《云笈七籤》卷八:“九天真人呼日为濯耀罗,三天真人呼日为圆光蔚。”词语解释:绚曜 拼音:xuàn yào
见“ 绚耀 ”。
词语解释:绚耀 拼音:xuàn yào
亦作“ 绚曜 ”。 光辉美丽。《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 齐 东昏侯 造宫殿﹞酷不别画,但取绚曜而已,故诸匠赖此得不用情。” 明 方孝孺 《赠郭士渊序》:“鸟兽之瑞者,得之以为声音毛质,或鶱而飞,或妥而行,或五色绚耀而八音和鸣。”词语解释:衔曜 拼音:xián yào
见“ 衔耀 ”。
词语解释:衔耀 拼音:xián yào
亦作“ 衔曜 ”。 犹衔烛。亦指衔烛照耀。传说西北幽冥之处,日光不到,有神龙衔烛照耀之。事见《楚辞·天问》、《山海经·大荒北经》、《淮南子·墬形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若乃积素未亏,白日朝鲜,烂兮若烛龙衔曜照 崑山 。”词语解释:电曜 拼音:diàn yào
见“ 电耀 ”。
词语解释:电耀 拼音:diàn yào
亦作“ 电曜 ”。 闪电。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九:“鳞裳逐电曜,云盖随风迴。”《艺文类聚》卷四七引 南朝 梁 沉约 《齐司空柳世隆行状》:“灵锋电曜,威策云举。”《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六·唐祀九宫贵神乐章》:“光光宇宙,电耀雷震。”词语解释:宣曜 拼音:xuān yào
显耀光辉。《后汉书·郎顗传》:“夫天之应人,疾於景响,而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词语解释:熙曜 拼音:xī yào
焕发光华。 汉 王粲 《神女赋》:“朱颜熙曜,曄若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