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末字词组
寒暄负暄春暄冬暄凉暄小暄风和日暄和暄

词语解释:寒暄  拼音:hán xuān
(1).冷暖。 汉 荀悦 《申鉴·俗嫌》:“故喜怒哀乐,思虑必得其中,所以养神也;寒暄虚盈,消息必得其中,所以养体也。” 明 刘基 《初夏即景》诗:“前日大热释我裘,昨日一雨凉如秋。寒暄倐忽反覆手,冰炭着躰何由瘳。”
(2).犹冬夏。指岁月。 南朝 陈 徐陵 《为贞阳侯答王太尉书》:“自皇家祸乱,亟积寒暄,九州万国之人、蟠木流沙之地,莫不行号卧泣,想望休平。” 唐 李商隐 《为贺拔员外上李相公启》:“葭灰檀火,屡变于寒暄。”《旧唐书·张濬传》:“经歷寒暄,耗费百万。” 明 李东阳 《重游西涯次韵方石》:“流水平堤柳绕垣,重来又隔几寒暄。”
(3).谓问候起居寒暖。《汉武帝内传》:“﹝ 王母 ﹞下车登牀,帝跪拜,问寒暄毕,立。因呼帝共坐。” 唐 裴铏 《传奇·裴航》:“后更不復见,但使 裊烟 达寒暄而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谐》:“忽有数人来,狐从容与语,备极寒暄。” 郭小川 《西出阳关》诗:“不用介绍呀,不用寒暄,听见呼吸声就知道你过去在哪团。”
词语解释:负暄  拼音:fù xuān
(1).《列子·杨朱》:“昔者 宋国 有田夫,常衣緼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隩室,绵纊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后遂以“负暄”为向君王敬献忠心的典实。 明 李东阳 《次韵体斋病起见寄》之一:“防身戒久同持律,爱国情深比负暄。”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诏封》:“应甄録汗马勛劳,还展布负暄忠爱。”
(2).冬天受日光曝晒取暖。 唐 包佶 《近获风痺之疾题寄所怀》诗:“唯借南荣地,清晨暂负暄。” 清 陈维崧 《石州慢·冬日舟过亳村旧居有感》词:“负暄邻叟,两两私语茅簷,料他也为王孙叹。” 闻一多 《死水·你看》诗:“你看负暄的红襟在电杆梢上,酣眠的锦鸭泊在老柳根旁。”
词语解释:春暄  拼音:chūn xuān
春暖。亦指春暖之时。 南朝 宋 谢庄 《宋孝武帝哀策文》:“雨零露湛,冬暖春暄。”《诗·豳风·七月》“春日迟迟” 唐 孔颖达 疏:“人遇春暄,则四体舒泰。” 宋 曾巩 《与杜相公书》:“春暄,不审尊候如何,伏惟以时善保尊重。”《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四年》:“望陛下远避贼锋,俟春暄,破之不难。”
词语解释:冬暄  拼音:dōng xuān
谓冬季阳光温暖。 晋 陶潜 《赠长沙公》诗:“於穆令族,允构斯堂,谐气冬暄,映怀圭璋。”
词语解释:凉暄  拼音:liáng xuān
冷热。 宋 范仲淹 《送河东提刑张太傅》诗:“浩歌忘物我,剧饮无凉暄。”
词语解释:小暄  拼音:xiǎo xuān
微暖。 宋 杨万里 《积雨小霁》诗:“雨足山云半欲开,新秧犹待小暄催。”
词语解释:风和日暄  拼音:fēng hé rì xuān
见“ 风和日暖 ”。
词语解释:风和日暖  拼音:fēng hé rì nuǎn
微风和畅,阳光温暖。 宋 王楙 《野客丛书·陈胡二公评诗》:“而牡丹开时,正风和日暖,又安得有月冷风清之气象邪!”《水浒传》第一回:“风和日暖,时过野店山村;路直沙平,夜宿邮亭驛馆。”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远处散点着几间小小的土屋。风和日暖,鸦雀无声。”亦作“ 风和日煗 ”、“ 风和日暄 ”。 宋 朱淑真 《谒金门》词:“好是风和日煗,输与鶯鶯燕燕。” 明 汪廷讷 《狮吼记·赏春》:“风和日暄,燕交飞触碎臙脂片。”
词语解释:和暄  拼音:hé xuān
指温暖的阳光。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之一:“莫道和暄能遍照,韶光好处五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