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景物 拼音:jǐng wù
景致事物。多指可供观赏者。 晋 陆云 《大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诗之一:“景物臺暉,栋隆玉堂?” 宋 葛长庚 《摸鱼儿》词:“问 沧江 ,旧盟鸥鷺,年来景物谁主?” 巴金 《关于丽尼同志》:“小艇沿着沙面缓缓地流去,岸上的景物开始变为模糊。”词语解释:景阳 拼音:jǐng yáng
(1).人名。相传其人好淫。《淮南子·氾论训》:“ 景阳 淫酒被髮,而御於妇人,威服诸侯。” 北齐 刘昼 《新论·利害》:“虓虎在前……路有 西施 ,虽淫如 景阳 ,则目不暇视。”
(2). 南朝 宫名。 齐武帝 置钟于楼上、宫人闻钟,早起妆饰。后人因用以为典。 唐 许浑 《金陵怀古》诗:“《玉树》歌残王气终, 景阳 兵合戍楼空。” 唐 温庭筠 《照影曲》诗:“ 景阳 粧罢琼窻暖,欲照澄明香步懒。” 清 赵翼 《西岩斋头自鸣钟分体得七古》诗:“何须 景阳 催晓妆,岂但 枫桥 惊夜泊。”参见“ 景阳鐘 ”。
词语解释:景阳钟 拼音:jǐng yáng zhōng
见“ 景阳鐘 ”。
亦作“ 景阳钟 ”。 南朝 齐武帝 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 景阳楼 上。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鐘”。 唐 李贺 《画江潭苑》诗之四:“今朝画眉早,不待 景阳 钟。”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 景阳 鐘动,临风隐隐犹闻。”《说唐》第二九回:“ 咬金 道:‘…… 王兄 ,你可为孤家去 金州 取 景阳 鐘。’”参阅《南齐书·皇后传·武穆裴皇后》。词语解释:景色 拼音:jǐng sè
景致。 唐 宋之问 《夜饮东亭》诗:“岑壑景色佳,慰我远游心。” 明 无名氏 《贫富兴衰》第四折:“左右公人,莫恋春光景色新。” 侯金镜 《漫游小五台》:“太阳照着上边有点耀眼,真是难得看到的好景色。”词语解释:景象 拼音:jǐng xiàng
亦作“ 景像 ”。
(1).犹迹象。
(2).形状,形象。《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 羌 人云 爰剑 初藏穴中, 秦 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
(3).景色;现象;状况。《敦煌变文集·八相变》:“今晨殿下散闷闲游,驾幸南门,见何景像?” 唐 郑谷 《中年》诗:“漠漠 秦 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晴云 、 暖雪 两个丫头,一力劝主母在前楼去看看街坊景象。”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在世界文学史上,在 中国 文学史上,我们看到的是群峰屹立的景象。”词语解释:景气 拼音:jǐng qì
(1).景色;景象。 晋 殷仲文 《南州桓公九井作》诗:“景气多明远,风物自凄紧。” 唐 杜审言 《泛舟送郑卿入京》诗:“酒助欢娱洽,风催景气新。”《宋史·礼志七》:“严冬之候,景气恬和。”
(2).通常指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高涨阶段中生产增长、失业减少、信用活跃等经济繁荣现象。亦泛指兴旺。 毛泽东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八:“ 美国 的战争景气,仅仅是一时的现象。” 阿英 《城隍庙的书市》:“这个年头,真是百业凋零,什么生意都不能做!不景气,可惜,可惜!”词语解释:景福 拼音:jǐng fú
(1).洪福;大福。《诗·周颂·潜》:“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三国 魏 曹植 《精微篇》:“圣皇长寿考,景福常来仪。” 清 陈康祺 《郎替纪闻》卷一:“私幸中兴令主,仪表端凝,他日景福洪祺当与 圣祖 、 高宗 接武。” 陈毅 《七星岩》诗:“石室嘆钻天,景福秘地藏。”
(2).宫殿名。 三国 魏明帝 建,故址在 河南省 许昌市 。 三国 魏 何晏 有《景福殿赋》。词语解释:景致 拼音:jǐng zhì
亦作“ 景緻 ”。
(1).风景。 唐 白居易 《题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韵》:“规模何日创?景致一时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 孟沂 心里欢喜,佇立少顷,观玩景緻。”《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孩儿闻此处多有名山,儿欲辞母看玩景緻。” 杨朔 《海市》:“岛子上有一处好景致,叫 花沟 ,遍地桃树,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落到海岛上来。”
(2).情状;样子。 洪深 《五奎桥》第一幕:“那老道士在桥上向东一躬,向西一躬,又向北一躬,做了些怪景致,道士们便行回醮坛,自去化纸送神。”词语解释:景命 拼音:jǐng mìng
大命。指授予帝王之位的天命。《诗·大雅·既醉》:“君子万年,景命有僕。” 郑玄 笺:“天之大命。” 唐 元稹 《献事表》:“臣窃惟陛下以景命惟新之初,何如 贞观 致理之后?” 清 张廷玉 等《上〈明史〉表》:“我国家丕承景命,肇建隆基。”词语解释:景趣 拼音:jǐng qù
由景色而生的情趣。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麒麟客》:“ 夐 家去此甚近,其中景趣亦甚可观,能相逐一游乎?” 宋 石孝友 《减字木兰花·赠何藻》词:“小小新荷,点破清光景趣多。” 宋 刘过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词语解释:景运 拼音:jǐng yùn
好时运。《周书·独孤信传》:“今景运初开,椒闈肃建。” 宋 陈岩肖 《庚溪诗话》卷上:“ 景祐 元年所赐诗末句曰:‘寒儒逢景运,报国合如何?’” 李大钊 《由纵的组织向横的组织》:“在此一大横的联合中,各个性都得自由,都是平等,就是大同的景运。”词语解释:景星 拼音:jǐng xīng
大星;德星;瑞星。古谓现于有道之国。《文子·精诚》:“故精诚内形气动于天,景星见,黄龙下,凤凰至,醴泉出,嘉穀生,河不满溢,海不波涌。” 汉 王充 《论衡·是应》:“古质不能推步五星,不知岁星、太白何如状,见大星则谓景星矣。”《晋书·天文志中》:“瑞星,一曰景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声》:“景星明,庆云现。”词语解释:景行 拼音:jǐng xíng
(1).高尚的德行。《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郑玄 笺:“古人有高德者则慕仰之,有明行者则而行之。”一说,景行(háng),大路。见 朱熹 集传。 汉 蔡邕 《郭有道碑文》:“於是树碑表墓,昭铭景行。” 三国 魏 曹丕 《与锺大理书》:“高山景行,私所慕仰。”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况 汉 魏 二文,皆著遗令,永言景行,常志夙心。” 清 梁斌 《赠李映碧先生》诗之二:“文献岿灵光,斗杓示景行。”
(2).犹景仰。 南朝 宋 颜延之 《直东宫答郑尚书》诗:“惜无丘园秀,景行彼高松。” 唐玄宗 《〈孝经〉序》:“朕尝三復斯言,景行先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信勇公》:“公生长穷荒,乃知忠义若尔,实为中原士大夫之所宜景行者也。”词语解释:景胜 拼音:jǐng shèng
优美的景色。亦谓景色优美。 宋 李格非 《洛阳名园记·富郑公园》:“游者自其第东,出 探春亭 ,登 四景堂 ,则一园之景胜,可顾览而得。” 宋 叶清臣 《送梵才归天台》诗:“景胜诗逾老,心冥语未稀。”词语解释:景风 拼音:jǐng fēng
(1).祥和之风。《尸子》卷上:“祥风,瑞风也。一名景风,一名惠风。”《列子·汤问》:“景风翔,庆云浮。”《法苑珠林》卷七:“ 李巡 曰:‘景风,太平之风也。’”
(2).八风之一。南风。《史记·律书》:“景风居南方。景者,言阳气道竟,故曰景风。”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方今蕤宾纪时,景风扇物,天气和暖,众果具繁。”蕤宾,乐律名,配阴历五月。 唐 李白 《过汪氏别业》诗之二:“星火五月中,景风从南来。” 明 杨慎 《伊兰赋》:“开以景风之俶辰兮,贯乎星回之火节。”
(3).八风之一。东南风。《淮南子·墬形训》:“东南曰景风,南风曰巨风。”
(4).八风之一。东风。《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望侧阶而容贤,候景风而式典。” 刘良 注:“景风,东风也。”词语解释:景光 拼音:jǐng guāng
(1).犹祥光。《后汉书·郎顗传》:“若还 琼 徵 固 ,任以时政, 伊尹 、 傅説 ,不足为比,则可垂景光致休祥矣!。” 唐 李邕 《唐赠太子少保刘知柔神道碑》:“增河海之渥泽,近日月之景光。”
(2).光阴。 汉 苏武 《诗》之四:“愿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 明 方孝孺 《上巳约友登南楼再次前韵》:“志士惜景光,登麓已知岑。” 清 李果 《示两儿》诗之二:“努力爱景光,汝曹从此始。”
(3).光景;景况。 唐 刘禹锡 《问大钧赋》:“抗陛级乎重霄兮,异人间之景光。” 清 汪懋麟 《送林淡亭视学中州》诗:“圣朝沐浴四十载,景光略与当年同。”词语解释:景龙 拼音:jǐng lóng
大龙。《宋书·符瑞志上》:“ 燧人氏 没, 宓牺 代之受《龙图》,画八卦,所谓‘ 河 出图’者也,有景龙之瑞。”词语解释:景山 拼音:jǐng shān
(1).大山;高山。《诗·鄘风·定之方中》:“望 楚 与 堂 ,景山与京。” 毛 传:“景山,大山。” 晋 成公绥 《啸赋》:“游崇岗,陵景山,临巖侧,望流川。”
(2).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师县 南。《诗·商颂·殷武》:“陟彼 景山 ,松柏丸丸。” 朱熹 集传:“ 景 ,山名, 商 所都也。”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经 通谷 ,陵 景山 。”
(3).山名。在 北京市 。又名 万岁山 、 煤山 。系人工堆积而成。有五峰,东西排列,各建琉璃瓦亭。 明 末, 李自成 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 北京 时, 崇祯帝 自缢于山东麓。解放后辟为景山公园。词语解释:景云 拼音:jǐng yún
祥云;瑞云。《淮南子·天文训》:“虎啸而谷风生,龙举而景云属。”《文选·应贞〈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凤鸣朝阳,龙翔景云。” 李善 注:“《孝经援神契》曰:‘王者德至山陵则景云出。’ 孙柔之 曰:‘一名庆云。’《文子》曰:‘景云光润。’”《旧唐书·睿宗纪》:“其日,景云见。”词语解释:景钟 拼音:jǐng zhōng
见“ 景鐘 ”。
亦作“ 景钟 ”。
(1). 春秋 晋景公 所铸之钟。《国语·晋语七》:“昔克 潞 之役, 秦 来图败 晋 功, 魏颗 以其身却退 秦 师于 辅 氏,亲止 杜回 ,其勋铭於景钟。” 韦昭 注:“景钟, 景公 钟。”后以“景鐘”为褒功的典实。 汉 杨修 《答临淄侯笺》:“若乃不忘经国之大美,流千载之英声,铭功景钟,书名竹帛。斯自雅量,素所畜也。” 唐 独孤及 《代书寄上裴六冀刘二颍》诗:“及时当树勋,高悬景鐘铭。” 明 许自昌 《水浒记·聚义》:“祗令文字传青简,不使功名上景钟。”
(2).大钟。 晋 葛洪 《抱朴子·任命》:“龙渊不能勿操而断犀兕,景钟不能莫扣而扬洪声。”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诸郊坛行礼》:“又有大鐘,曰景鐘。” 明 宋濂 《凤阳府新铸大钟颂》:“所谓景鐘,大鐘也。”
(3).传说 黄帝 时五钟之一。《管子·五行》:“昔者 黄帝 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鐘。令其五鐘;一曰青鐘大音,二曰赤鐘重心,三曰黄鐘洒光,四曰景鐘昧其明,五曰黑鐘隐其常。”词语解释:景仰 拼音:jǐng yǎng
仰慕;佩服尊敬。语出《诗·小雅·车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汉书·刘恺传》:“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节。” 宋 范仲淹 《阅古堂诗》:“復令千载下,景仰如高岑。” 柳亚子 《怀念阿英先生》:“我最初知道景仰 阿英 先生,还是在太阳社时代,这时候他的姓名是 钱杏邨 。”词语解释:景阳钟 拼音:jǐng yáng zhōng
见“ 景阳鐘 ”。
亦作“ 景阳钟 ”。 南朝 齐武帝 以宫深不闻端门鼓漏声,置钟于 景阳楼 上。宫人闻钟声,早起装饰。后人称之为“景阳鐘”。 唐 李贺 《画江潭苑》诗之四:“今朝画眉早,不待 景阳 钟。” 宋 贺铸 《更漏子》词:“迆邐黄昏, 景阳 鐘动,临风隐隐犹闻。”《说唐》第二九回:“ 咬金 道:‘…… 王兄 ,你可为孤家去 金州 取 景阳 鐘。’”参阅《南齐书·皇后传·武穆裴皇后》。词语解释:景慕 拼音:jǐng mù
景仰;仰慕。《宋书·范泰传》:“今惟新告始,盛业初基,天下改观,有志景慕。”《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今闻招呼,遂走过来,与县官作了个揖,彼此道些景慕的话头。”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女同学们景慕地要看志愿军英雄的像片, 秀兰 不给。”词语解释:景明 拼音:jǐng míng
宋 加南岳帝后之名号。《宋史·礼志五》:“﹝ 太平兴国 八年﹞又加上五岳帝后号。东曰 淑明 ,南曰 景明 ,西曰 肃明 ,北曰 靖明 ,中曰 正明 。”词语解释:景从 拼音:yǐng cóng
如影随形。比喻追随之紧或趋从之盛。 汉 贾谊 《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嬴粮而景从。” 唐 陈鸿 《长恨歌传》:“时每岁十月,驾幸 华清宫 ,内外命妇,熠耀景从。” 林纾 《致蔡元培函》:“且天下惟有真学术、真道德,始足独树一帜,使人景从。”词语解释:景深 拼音:jǐng shēn
摄影用语。指用摄影机拍摄某景物时,可保持该景物前后的其他景物成像清晰的范围。使用小光圏、短焦距和适当地利用暗影,都可以得到较好的景深。词语解释:景祚 拼音:jǐng zuò
(1).景福。《晋书·乐志上》:“超百代,扬休烈,流景祚,显万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文明自天,缉遐景祚。”《旧唐书·高骈传》:“我国家景祚方远,天命未穷。”
(2).比喻帝业。《旧唐书·肃宗纪赞》:“兇徒竟毙,景祚重延。”词语解释:景同 拼音:jǐng tóng
犹附和。《后汉书·任光邳彤等传论》:“若迺议者欲因二郡之众,建入 关 之策,委成业,临不测,而世主未悟,谋夫景同 邳彤 之廷对,其为几乎!”词语解释:景炎 拼音:jǐng yán
光芒;光焰。《文选·扬雄〈甘泉赋〉》:“且扬光曜燎爥兮,垂景炎之炘炘。” 高步瀛 义疏:“此二句亦承金人,言其光燄也。” 汉 班固 《典引》:“将絣万嗣,扬洪辉,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久而愈新,用而不竭。”词语解释:景相 拼音:jǐng xiāng
犹景象。《老残游记》第十回:“其实,月球并无分别,只是半个明,半个暗,盈亏圆缺,都是人眼睛现出来的景相,与月球毫不相干。”词语解释:景化 拼音:jǐng huà
犹敬仰。《后汉书·刘恺传》:“景化前修。” 李贤 注:“景,慕也。”化,一本作“ 仰 ”。 南朝 梁 沉约 《王亮王莹加授诏》:“并宜光赞缉熙,穆兹景化。”词语解释:景夕 拼音:jǐng xī
黄昏;天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书生遂留,往来树侧,景夕之后,异光烛野,管弦清雅,帷帐陈列。” 唐 孟浩然 《西山寻辛谔》诗:“款言忘景夕,清兴属凉初。”词语解释:景曜 拼音:jǐng yào
(1).亦作“ 景燿 ”。光芒;光彩照耀。《文选·张衡〈西京赋〉》:“饰华榱与璧璫,流景曜之韡曄。” 李善 注:“景,光也。”《后汉书·皇后纪上·和熹邓皇后》:“宜令史官著《长乐宫注》、《圣德颂》,以敷宣景燿,勒勋金石,县之日月,攄之罔极。” 南朝 宋 谢灵运 《善哉行》:“景曜东隅,晼晚西薄。” 唐 王勃 《拜南郊颂》序:“遂能发轩庭之景曜,躡 隋 运之頽风。” 明 夏完淳 《六哀·先考功》诗:“从容蹈东海,景燿长回烛。”
(2).景星的光芒。《文选·扬雄〈剧秦美新〉》:“甘露嘉醴,景曜浸潭之瑞潜;大茀经霣,巨狄信鬼之妖发。” 李善 注:“景曜,景星有光曜。”词语解释:景铄 拼音:jǐng shuò
盛美;盛明。《文选·班固〈东都赋〉》:“铺鸿藻,信景鑠,扬世庙,正雅乐。” 张铣 注:“景,大也。鑠,美也。谓申大美於 光武庙 也。”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三:“ 姬周 以郁郁之风,縟乎至力,故涖事惟能,丕扬于景鑠。”词语解释:景至 拼音:jǐng zhì
冬至之景。《汉书·儿宽传》:“将建大元本瑞,登告 岱宗 ,发祉闓门,以候景至。” 颜师古 注引 苏林 曰:“以候景至,冬至之景也。”词语解释:景陵 拼音:jǐng líng
(1).陵墓名。 北魏 宣武帝 墓,又名 宣武陵 ,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东北 北邙山 。
(2).陵墓名。 唐宪宗 墓,在今 陕西省 乾县 。
(3).陵墓名。 金睿宗 墓,在今 北京市 房山县 西北 大房山 。
(4).陵墓名。 明宣宗 墓,在今 北京市 昌平县 东北 天寿山 。
(5).陵墓名。 清圣祖 墓,在今 河北省 遵化县 西北 昌瑞山 。词语解释:景澄 拼音:jǐng chéng
风景清明。 晋 支昙谛 《庐山赋》:“景澄则巖岫开镜,风生则芳林流芬。”词语解释:景遇 拼音:jǐng yù
景况和遭遇。如:他过去的景遇一直不好,所以碰到事情容易悲观,我们应该好好劝劝他。词语解释:景附 拼音:jǐng fù
如影附身。比喻依附密切。《汉书·叙传上》:“其餘猋飞景附,煜霅其间者,盖不可胜载。” 南朝 梁 任昉 《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三千景附,八百不谋。” 清 曾国藩 《送唐先生南归序》:“每一先生出,则有党徒景附。”词语解释:景重 拼音:jǐng zhòng
仰慕推重。《新唐书·高釴传》:“诸弟皆检愿友爱,为搢绅景重。”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四:“ 梁太祖 每览 太原 书檄,遥景重之,曰:‘我何不得此人也? 陈琳 、 阮瑀 ,亦不是过。’”词语解释:景况 拼音:jǐng kuàng
情况;光景。多指生活境遇。《红楼梦》第二一回:“ 宝玉 见了这般景况,深为骇异。” 鲁迅 《南腔北调集·祝〈涛声〉》:“看现在的景况,凡有敕准或默许其存在的,倒往往会被一部分人们摇头。” 吴组缃 《山洪》四:“奶奶少不得还要说些当年阿爸在日的风光,和近多年人心的败坏,地方上景况的衰落相比较。”词语解释:景候 拼音:jǐng hòu
节令;物候。《陈书·高祖纪下》:“景候昭华,人祇允庆。” 唐 白居易 《题天竺南院赠闲元旻清四上人》诗:“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餘春。” 唐 栖白 《寿昌节赋得红云表夏日》:“景候融融阴气潜,如峯云共火相兼。”词语解释:景天 拼音:jǐng tiān
(1).萤火虫的别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萤火一名耀夜,一名景天。”
(2).多年生草本植物。叶长椭圆形,白绿色;花白色带红,供观赏。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景天》。词语解释:景望 拼音:jǐng wàng
(1).崇高的声望。《宋书·礼志三》:“ 太祖 文皇帝 以启遘泰运,景望震凝,采乐调风,集礼宣度,祖宗相映,轨迹重暉。”
(2).仰慕。词语解释:景迈 拼音:jǐng mài
谓时光流逝。 晋 傅玄 《九曲歌》:“岁莫景迈羣光絶,安得长绳繫白日?”词语解释:景纬 拼音:jǐng wěi
日与星。《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求中和而经处,揆景纬以裁基。” 李善 注:“景,日;纬,星也。”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上铜钟芝草众瑞表》:“是以业蔼鸿经,则烟露呈炤;精昭景纬,则川岳发华。” 唐 刘知几 《史通·书志》:“故海田可变,而景纬无易。”词语解释:景耀 拼音:jǐng yào
光芒;阳光。《汉书·叙传上》:“宾又不闻 龢氏 之璧韞於 荆 石, 随侯 之珠藏於蜯蛤虖?歷世莫眡,不知其将含景耀,吐英精,旷世千载而流夜光也。” 晋 葛洪 《抱朴子·明本》:“景耀高照,嘉禾毕遂。”词语解释:景界 拼音:jǐng jiè
犹境界。 元 杨梓 《霍光鬼谏》第三折:“阴司景界好与人世不同呵。” 明 徐渭 《读龙惕书》:“虽若互发无端,而景界顿别,迷觉易知。”参见“ 境界 ”。
词语解释:境界 拼音:jìng jiè
(1).疆界;土地的界限。《诗·大雅·江汉》“于疆于理” 汉 郑玄 笺:“ 召公 于有叛戾之国,则往正其境界,脩其分理。”《后汉书·仲长统传》:“当更制其境界,使远者不过二百里。”《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 李存璋 引兵侵犯 山东 境界。” 清 费锡琮 《登北固山》诗:“境界分 吴 楚 ,波涛混海天。”
(2).境况;情景。 宋 陆游 《怀昔》诗:“老来境界全非昨,卧看縈帘一缕香。”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一:“梦寐中所见境界,无非北方幼时熟游之地。”
(3).指事物所达到的程度或表现的情况。亦特指诗、文、画等的意境。《无量寿经》卷上:“比丘白佛,斯义弘深,非我境界。” 清 魏源 《栈道杂诗》之七:“奥险半平淡,文章悟境界。” 王国维 《人间词话》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徐迟 《牡丹》:“那时被称为汉剧大王的老生 余洪元 已到达了艺术上的成熟阶段。每次演出,他都进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词语解释:景阳井 拼音:jǐng yáng jǐng
南朝 陈 景阳殿 之井,又名 胭脂井 。 祯明 三年, 隋 兵南下过 江 ,攻占 台城 , 陈后主 闻兵至,与妃 张丽华 投此井。至夜,为 隋 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故址在今 南京市 玄武湖 侧。 唐 温庭筠 《题望苑驿》诗:“ 景阳 寒井人难到, 长乐 晨鐘晓自知。” 明 夏完淳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黄鸝夜雨 太液池 ,白马春泥 景阳井 。”参阅《陈书·后主纪》与《张贵妃传》。词语解释:景阳妃 拼音:jǐng yáng fēi
指 南朝 陈后主 的贵妃 张丽华 。 宋 王安石 《杏花》诗:“嫣如 景阳妃 ,含笑堕宫井。”参见“ 景阳井 ”。
词语解释:景阳井 拼音:jǐng yáng jǐng
南朝 陈 景阳殿 之井,又名 胭脂井 。 祯明 三年, 隋 兵南下过 江 ,攻占 台城 , 陈后主 闻兵至,与妃 张丽华 投此井。至夜,为 隋 兵所执,后人因称此井为辱井。故址在今 南京市 玄武湖 侧。 唐 温庭筠 《题望苑驿》诗:“ 景阳 寒井人难到, 长乐 晨鐘晓自知。” 明 夏完淳 《杨柳怨和钱大揖石》:“黄鸝夜雨 太液池 ,白马春泥 景阳井 。”参阅《陈书·后主纪》与《张贵妃传》。词语解释:景祥 拼音:jǐng xiáng
(1).大的祥瑞。 晋 傅玄 《晋天地郊明堂歌》:“於赫大 晋 ,膺天景祥。宣兹重光,我皇受命。”
(2).景象,情状。《武王伐纣平话》卷中:“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 姬昌 眼跳耳热,心神不安。”词语解释:景刻 拼音:jǐng kè
(1).时光。刻,漏刻。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陈琳》:“爱客不告疲,饮讌遗景刻。”
(2).片刻,极短的时间。《新唐书·陆贽传》:“勤王之师在畿内者,急宣亟告,景刻不可差。”《新唐书·浑瑊传》:“ 泚 方据 乾陵 下瞰城,翠翟红袍,左右宦人趋走,宴赐拜舞,又纵慢词戏斥天子,以为胜在景刻。”词语解释:景观 拼音:jǐng guān
泛指自然景色;景象。 秦牧 《长街灯语·寄北方》:“南北省份距离这么遥远,风物景观相差之大就不言而喻了。”《新民晚报》1987.6.14:“ 豫园 东部景观八月重现。”词语解释:景儿
风景画词语解释:景辉 拼音:jǐng huī
光辉。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十:“曒日布炎精,素月垂景辉。”词语解释:景业 拼音:jǐng yè
大业。《宋书·文帝纪》:“今方隅乂寧,戎 夏 慕嚮,广训胄子,实维时务。便可式遵成规,阐扬景业。”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爰及赞契,协升景业。”《隋书·炀帝纪上》:“朕嗣膺景业,傍求雅训,有一弘益,钦若令典。”词语解释:景旦 拼音:jǐng dàn
指冬至日。 明 张居正 《贺冬至表一》:“肃五夜而叩露坛,祗荷重玄之鉴;踰十辰而逢景旦,预开首度之祥。”词语解释:景西 拼音:jǐng xī
太阳西斜。词语解释:景数 拼音:jǐng shù
犹天运。 晋 陆机 《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体辉重光,承规景数。”词语解释:景宿 拼音:jǐng sù
列星。 晋 左思 《吴都赋》:“夫上图景宿,辨於天文者也;下料物土,析於地理者也。”《陈书·宣帝纪》:“上符景宿,下叶人谋。”词语解释:景升牛 拼音:jǐng shēng niú
语出《晋书·桓温传》:“颇闻 刘景升 有千斤大牛,噉芻豆十倍於常牛,负重致远,曾不若一羸牸, 魏 武 入 荆州 ,以享军士。”后以“景升牛”比喻愚笨无用之人。 宋 苏轼 《和陶饮酒》之十三:“痴如 景升 牛,莫保尻与领。”词语解释:景员 拼音:jǐng yuán
高大貌。《诗·商颂·玄鸟》:“景员维 河 , 殷 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下》:“言景然而大者维何乎?则受命而何百禄也。”一说, 景 指 景山 ;员,围绕。见 朱熹 集传。词语解释:景像 拼音:jǐng xiàng
见“ 景象 ”。
词语解释:景象 拼音:jǐng xiàng
亦作“ 景像 ”。
(1).犹迹象。
(2).形状,形象。《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 羌 人云 爰剑 初藏穴中, 秦 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
(3).景色;现象;状况。《敦煌变文集·八相变》:“今晨殿下散闷闲游,驾幸南门,见何景像?” 唐 郑谷 《中年》诗:“漠漠 秦 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晴云 、 暖雪 两个丫头,一力劝主母在前楼去看看街坊景象。” 秦牧 《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在世界文学史上,在 中国 文学史上,我们看到的是群峰屹立的景象。”词语解释:景响 拼音:jǐng xiǎng
亦作“ 景嚮 ”。亦作“ 景乡 ”。
(1).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楚辞·九章·悲回风》:“入景响而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洪兴祖 补注:“景,於境切,物之阴影也……或作‘嚮’,古字借用。”《荀子·富国》:“三德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嚮。”《汉书·董仲舒传》:“夫善恶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也。” 颜师古 注:“乡读曰‘响’。”《新唐书·武平一传》:“臣闻灾不忘生,上见下应,信如景响。”
(2).影子与回响。比喻无根据的、传闻的、不可捉摸或牵强附会的。 晋 向秀 《难〈养生论〉》:“此殆景响之论,可言而不可得。”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诗瀋》:“援证确实,迥非傅会景嚮者比。”词语解释:景序 拼音:jǐng xù
美好的节令。《古尊宿语录·真净禅师》:“今朝三月初五,正是清明景序,岂独游人往来,更兼蜂狂蝶舞。”词语解释:景状 拼音:jǐng zhuàng
景象;情状。 唐 韩偓 《冬日》诗:“景状入诗兼入画,言情不尽恨无才。”《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二:“一个临死不忘 虞姬 ,一个酒后不忍 戚夫人 ,仍旧做出许多缠绵景状出来,何况以下之人?” 鲁迅 《书信集·致许寿裳》:“我景状如常,妇孺亦安善。”词语解释:景伏
敬仰信服词语解释:景概
景观词语解释:景区 拼音:jǐng qū
指风景点集中的某个地方。《新民晚报》1987.4.26:“ 雪窦山 景区以幽谷飞瀑和山林古刹取胜,是理想的野营避暑胜地。”词语解释:景功 拼音:jǐng gōng
大功。《北史·李彪传》:“伏惟 孝文皇帝 承天地之宝,崇祖宗之业,景功未就,忽焉崩殂。”词语解释:景升豚犬 拼音:jǐng shēng tún quǎn
景升 , 东汉 末年 荆州 牧 刘表 字, 表 与其子 琦 琮 皆碌碌无为,故世以“景升豚犬”谦称自己的子女。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向忧 伯道 之忧,今且五其男,二其女,孕而未诞,诞而待孕者,尚不一其人,虽尽属 景升 豚犬,然得此以慰桑榆,不忧穷民之无告矣!”词语解释:景助 拼音:jǐng zhù
大力援助。《新唐书·突厥传下》:“愿发 射脾 ……等兵,齎一月食,急趋之,大军住 凭洛水 上为之景助,此驱戎狄攻豺狼也。”词语解释:景印 拼音:jǐng yìn
影印。用照相或化学的方法制版印刷,多用于翻印书籍或图表等。如:景印 宋 本《金石录》。词语解释:景佩 拼音:jǐng pèi
仰慕佩服。 鲁迅 《集外集拾遣补编·关于〈子见南子〉》引 宋还吾 《答辩书》:“ 蔡先生 复 林琴南 书,犹在《言行录》中, 蒋先生 主编《新教育》, 何厅长 著文《新潮》, 还吾 在当时景佩实深,追随十年,旧志未改。”词语解释:景入桑榆 拼音:jǐng rù sāng yú
比喻垂老之年。《玉娇梨》第五回:“叔今年六十有二,景入桑榆,朝不保夕。”词语解释:景企 拼音:jǐng qǐ
企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二回:“大的叫他仰慕 袁枚 ,就叫 慕枚 ;第二的叫他景企 赵翼 ,就叫 景翼 。”词语解释:景初历 拼音:jǐng chū lì
历法名。 三国 魏 杨伟 造,以 景初 改元施行,故名。其后自 晋 至 南朝 宋 元嘉 二十一年, 北魏 自 天兴 元年至 正元 元年,皆沿用此历。已亡失。参阅《晋书·律历志下》、《宋书·历志上》。词语解释:景夷 拼音:jǐng yí
汉 代台名。《文选·枚乘〈七发〉》:“既登 景夷 之臺,南望 荆山 ,北望 汝海 ,左 江 右湖,其乐无有。” 李善 注:“ 景夷 ,臺名。”词语解释:景头 拼音:jǐng tóu
指幻觉中的境界、现象。 元 无名氏 《猿听经》第二折:“我着他见个景头,必然大悟也。”词语解释:景夜 拼音:jǐng yè
丙夜,夜三更时。《陈书·后主纪》:“申旦凝虑,景夜损怀。”景,一本作“ 丙 ”。词语解释:景向 拼音:jǐng xiàng
见“ 景响 ”。
词语解释:景响 拼音:jǐng xiǎng
亦作“ 景嚮 ”。亦作“ 景乡 ”。
(1).如影随形,如响应声。《楚辞·九章·悲回风》:“入景响而无应兮,闻省想而不可得。” 洪兴祖 补注:“景,於境切,物之阴影也……或作‘嚮’,古字借用。”《荀子·富国》:“三德诚乎上,则下应之如景嚮。”《汉书·董仲舒传》:“夫善恶相从,如景乡之应形声也。” 颜师古 注:“乡读曰‘响’。”《新唐书·武平一传》:“臣闻灾不忘生,上见下应,信如景响。”
(2).影子与回响。比喻无根据的、传闻的、不可捉摸或牵强附会的。 晋 向秀 《难〈养生论〉》:“此殆景响之论,可言而不可得。”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诗瀋》:“援证确实,迥非傅会景嚮者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