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良晤 拼音:liáng wù
犹欢聚。 元 戴良 《至古城饮冯氏家》诗:“鄙人获良晤,是节牵薄宦。”词语解释:会晤 拼音:huì wù
会面。 宋 王安石 《答司马谏议书》:“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嚮往之至!” 明 吴承恩 《祭卮山先生文》:“过承遣使,锡以教言,会晤参差,尔时不以为恨。” 郭小川 《夜进塔里木》诗:“今夜啊,终要与你会晤!”词语解释:清晤 拼音:qīng wù
清雅聪悟。晤,通“ 悟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公荐》:“窃见县人 樊衡 ,年三十,神爽清晤,才能絶伦。”词语解释:相晤 拼音:xiāng wù
会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入室相晤,举止嫻雅,貌似三十许人。”《儒林外史》第七回:“学生前科看 广东 榜,知道贤契高发,满望来京相晤,不想何以迟至今科?”词语解释:逢晤 拼音:féng wù
当面相遇。 汉 焦赣 《易林·观之姤》:“狗逐兔走,俱入谷口,与虎逢晤,迫不得去。”词语解释:神晤 拼音:shén wù
神悟。《旧唐书·后妃传下·代宗贞懿皇后独孤氏》:“公主夙成神晤,仁眷特钟。”词语解释:展晤 拼音:zhǎn wù
犹会面。 宋 王安石 《与李修撰书》:“日冀别膺休命,復得展晤于丘园。” 宋 秦观 《与黄鲁直简》:“何时展晤,以尽所怀。”词语解释:如晤 拼音:rú wù
如见面。旧时书信用语。 清 林觉民 《与妻书》:“ 意映 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词语解释:言晤 拼音:yán wù
晤面交谈。《宋书·张敷传》:“时 义恭 就 太祖 求一学义沙门,比沙门求见发遣,会 敷 赴假还 江陵 ……上谓曰:‘抚军须一意怀道人,卿可以后艑载之,道中可得言晤。’”词语解释:谐晤 拼音:xié wù
谓和谐地相聚。 南朝 陈 沉炯 《离合诗赠江藻》:“故知人外赏,文酒易陶陶。友朋足谐晤,又此盛诗骚。”词语解释:走晤 拼音:zǒu wù
走访,前往相见。 明 吴中情奴 《相思谱》第一折:“昨因家中有事,不得走晤,今日不免赴约。” 鲁迅 《书信集·致宋崇义》:“往来匆匆,在 杭 在 越 之诸友人,皆不及走晤。”词语解释:聚晤 拼音:jù wù
犹会晤。 清 俞蛟 《梦厂杂著·齐东妄言上·四女传》:“ 何 子就塾,必经 麦氏 之门,男女注盼已久,欲聚晤欢接,无隙可乘。”词语解释:谈晤 拼音:tán wù
晤谈。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十二》:“ 周文襄公 为巡抚,甚重之,每公事稍暇,即往 南禪 与 启公 谈晤。”词语解释:过晤 拼音:guò wù
前往会见。 清 方文 《金陵访王元绰先生并题其南陔诗》:“仓皇一过晤,怀抱安得悉。”词语解释:面晤 拼音:miàn wù
见面;会晤。 鲁迅 《书信集·致杨霁云》:“倘蒙赐教,乞于下星期一(二十八)午后二点钟惠临书店,当在其地相候,得以面晤,可稍详于笔谈也。”词语解释:适晤
恰好遇见词语解释:俊晤 拼音:jùn wù
见“ 俊悟 ”。
词语解释:俊悟 拼音:jùn wù
亦作“ 俊晤 ”。 聪明卓异。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 刘缓 幼子 民誉 ,年始数岁,俊晤善体物。”《北史·杨愔传》:“ 昱 尝与十餘人赋诗, 愔 一览便诵,无所遗失。及长,能清言,美音制,风神俊悟,容止可观。”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顾非熊》:“少俊悟,一览輒能成诵。”词语解释:敏晤 拼音:mǐn wù
见“ 敏悟 ”。
词语解释:敏悟 拼音:mǐn wù
(1).亦作“ 敏晤 ”、“ 敏寤 ”。犹聪明。《梁书·萧洽传》:“ 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 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 宋 苏舜钦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 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
(2).犹觉悟。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恍惚惚地敏悟:‘还是早些脱离罢,她简直探子一样地监视着我了。’”词语解释:机晤 拼音:jī wù
见“ 机悟 ”。
词语解释:机悟 拼音:jī wù
亦作“ 机晤 ”。
(1).机敏颖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捷悟》:“ 王导 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天威在颜,遂使 温嶠 不容得谢。’ 嶠 於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 王 机悟名言。”《隋书·牛弘传》:“吏部侍郎 高孝基 ,鉴赏机晤,清慎絶伦。”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宣宗 尝亲试神童 李瑴 於便殿, 瑴 年数岁,聪慧详敏,对问机悟,上甚悦之。”
(2).指机智。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戴学士》:“﹝ 戴梓 ﹞少有机悟,自製火器,能击百步外。”词语解释:把晤 拼音:bǎ wù
握手晤面。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三:“后余官 白下 ,而 烛亭 亦就幕 江 南,常得把晤。” 廖承志 《致蒋经国先生信》:“幼时同袍, 苏 京把晤,往事歷歷在目。”词语解释:明晤 拼音:míng wù
明白,清楚。晤,通“ 悟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冥迹》:“选人 刘某 入京,逢一举人,年二十许,言语明晤。”词语解释:秀晤 拼音:xiù wù
犹秀悟。《新唐书·李至远传》:“﹝ 至远 ﹞少秀晤,能治《尚书》、《左氏春秋》,未见 杜预 《释例》而作《编记》,大趣略同。”参见“ 秀悟 ”。
词语解释:秀悟 拼音:xiù wù
秀美聪慧。《世说新语·文学》“﹝ 谢安 ﹞作万餘语,才峯秀逸” 刘孝标 注引 王愔 《文字志》:“ 安 神情秀悟,善谈玄理。”《世说新语·赏誉》“ 林公 ” 刘孝标 注引《王胡之别传》:“ 胡之 少有风尚,才器率举,有秀悟之称。”词语解释:觏晤 拼音:gòu wù
会面。 元 揭傒斯 《城南宴集诗后序》:“京师天下游士之匯,其适然覯晤,为千载谈者之资,定百世通家之本,代有之矣。”词语解释:英晤 拼音:yīng wù
见“ 英悟 ”。
词语解释:英悟 拼音:yīng wù
亦作“ 英晤 ”。 犹颖悟。聪明;思路敏捷。《旧唐书·肃宗纪》:“上仁爱英悟,得之天然。” 宋 叶适 《虞夫人墓志铭》:“已而夫人生,英悟夙成,劲画丽语,不学而能。”《宋史·真宗纪赞》:“ 真宗 英晤之主。其初践位,相臣 李沆 虑其聪明必多作为,数奏灾异以杜其侈心。”《宋史·李壁传》:“ 壁 少英悟,日诵万餘言,属辞精博。”词语解释:申晤 拼音:shēn wù
谓会面畅叙。《梁书·刘遵传》:“比在春坊,载获申晤。”词语解释:瞻晤 拼音:zhān wù
会见。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法善 令人谓曰:‘方有朝僚,未暇瞻晤,幸吾子异日见临也。’” 宋 苏轼 《与温公书》:“瞻晤无期,临书惘然,伏乞以时善加调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