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清晓 拼音:qīng xiǎo
天刚亮时。 唐 孟浩然 《登鹿门山怀古》诗:“清晓因兴来,乘流越 江 峴。”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七:“人语悄,那堪夜雨催清晓。”《红楼梦》第五九回:“一日清晓, 宝釵 春困已醒,搴帷下榻,微觉轻寒。” 应修人 《初游草佳村》诗:“清晓里布机声,就前村到后村。”词语解释:向晓 拼音:xiàng xiǎo
拂晓。《晋书·陆云传》:“﹝ 云 ﹞至一家,便寄宿,见一年少,美风姿,共谈《老子》,辞致深远。向晓辞去。” 唐 王昌龄 《宿裴氏山庄》诗:“西峰下微雨,向晓白云收。” 宋 柳永 《受恩深》词:“助秀色堪餐,向晓自有真珠露。”词语解释:破晓 拼音:pò xiǎo
天刚亮。 宋 杨万里 《明发阶口岸下》诗:“破晓篙师报放船,今朝不似昨朝寒。” 宋 陆游 《杏花》诗:“念当载酒醉花下,破晓啼鶯先唤人。” 清 曹寅 《横林逆风口号》:“破晓 吴 波转清脆,钓筒收得小鱼儿。” 陶斯亮 《一封终于发出的信》:“第二天破晓,我就起来了。”词语解释:昏晓 拼音:hūn xiǎo
(1).犹晨昏,早晚。《晋书·文苑传·曹毗》:“故大人达观,任化昏晓,出不极劳,处不 巢 皓。”《南齐书·东昏侯纪》:“干戈鼓譟,昏晓靡息。” 南朝 陈 徐陵 《司空徐州刺史侯安都德政碑》:“听採民讼,昏晓必通,召引轩櫺,躬亲辨决。”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上:“京师街衢置鼓於小楼之上,以警昏晓。”
(2).明和暗。指昼和夜。 唐 杜甫 《望岳》诗:“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仇兆鳌 注引 徐增 曰:“山后为阴,日光不到故易昏;山前为阳,日光先临故易晓。” 清 陈维崧 《贺新郎·登龙池绝顶凭虚阁》词:“澒洞荒寒非世境,昏晓阴阳盪割,更古木冷烟轇轕。”
(3).旦夕间,很短的时间。 宋 苏轼 《与客游道场何山得鸟字》诗:“作诗记餘欢,万古一昏晓。”词语解释:霜晓 拼音:shuāng xiǎo
霜晨。有霜的早晨。 唐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霜晓起来无问处,伴僧弹指遶荷塘。” 宋 苏轼 《登州海市》诗:“重楼翠阜出霜晓,异事惊倒百岁翁。” 清 高愿 《南浦·秋水》词:“白露湿蒹葭,溯中央,忽听乌啼霜晓。”词语解释:春晓 拼音:chūn xiǎo
春日黎明;春日黎明之时。 唐 赵存约 《鸟散馀花落》诗:“春晓游禽集,幽庭几树花。” 明 刘基 《漫成》诗之一:“春晓正堪睡,嫌他牎上明。”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过桥望春晓,碧瓦浮轻霜。”词语解释:拂晓 拼音:fú xiǎo
(1).接近天明的时候。 唐 长孙佐辅 《关山月》诗:“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 宋 华岳 《田家》诗:“拂晓呼儿去採樵,祝妻早办午炊烧。” 明 杨慎 《杨柳枝》词:“ 汉东门 外柳新栽,拂晓长堤露眼开。” 周恩来 《关于粉碎第四次“围剿”的电报》九:“我军拟于二十一日拂晓,采取迅雷手段,干脆消灭 草台冈 、 徐庄 附近之十一师,再突击 东陂 、 五里排 之敌。”
(2).扰乱早晨。 清 陈维崧 《大酺·溪行野店小饮即事》词:“杏蕋撩晴,鶯雏拂晓,几对鵁鶄争浴。”词语解释:分晓 拼音:fēn xiǎo
(1).拂晓。 唐 樊晦 《燕巢赋》:“霽光分晓,出虚竇以双飞。”
(2).明白,清楚。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此《尚书》疏义《禹贡》之三江也,但説得不分晓。”《西游记》第三七回:“你年幼亦无分晓,禁你入宫,关了花园,大端怕漏了消息。” 萧三 《三个(上海的)摇篮歌》诗:“摇呵摇,孩儿小,有甚法子想,且听说分晓。”
(3).结果;底细。 宋 戴复古 《贺新郎》词:“讼庭不许频频到,这官坊,翻来覆去,有何分晓。”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四折:“军师,我料 尉迟公 必无此心,则怕其中有故,等 敬德 来时,便知分晓。”《水浒传》第三一回:“待那四人明早回来,便见分晓。”
(4).犹道理。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一折:“这老的好无分晓,你的银子本少,我怎好多秤了你的,只头上有天哩!”《水浒传》第六六回:“你三个好没分晓,却怎地在那里説话!” 鲁迅 《三闲集·通信》:“现在很有些没分晓汉,以为‘问目的不问手段’是共产党的口诀,这是大错的。”
(5).分辩明白。 元 无名氏 《衣袄车》第二折:“我便有那浑身是口也难分晓,则你那好前程可惜断送了。”词语解释:彻晓 拼音:chè xiǎo
犹彻旦。《金华子杂编》卷上引 唐 陆翱 《宴赵氏北楼》诗:“本为愁人设,愁人彻晓愁。” 元 岑安卿 《题〈晴川图〉》诗:“昔年夜宿 瀟湘 浦,彻晓不眠听急雨。”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每夜有数人击柝声,琅琅彻晓。”词语解释:侵晓 拼音:qīn xiǎo
拂晓。《北齐书·崔暹传》:“侵晓则与兄弟问母之起居,暮则尝食视寝,然后至外斋对亲宾。” 后蜀 欧阳炯 《木兰花》词:“侵晓鹊声来砌下,鸞镜残妆红粉罢。”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荔枝》:“侨居 浦城 日,余婿 邱乙楼 由 福州 飞寄鲜荔枝两篓,色香味尚未尽变,曾作诗谢之云:‘……挹尽 西禪 侵晓露,分来南 浦 满庭芳。’”词语解释:报晓 拼音:bào xiǎo
报告天明。 唐 李绅 《忆春日太液亭候对》诗:“宫鶯报晓瑞烟开,三岛灵禽拂水迴。”《秦併六国平话》卷中:“驛马嘶风,邻鸡报晓。” 郭小川 《向困难进军》诗:“仿佛,只要报晓的钟声一响,神话般的奇迹,就象彩霞似出地现在天边。”词语解释:逗晓 拼音:dòu xiǎo
破晓,天刚亮。 宋 周邦彦 《凤来朝·佳人》词:“逗晓看娇面。小窗深、弄明未遍。” 宋 赵希鹄 《研屏辨》:“逗晓不辨道路,为一石所碍。”词语解释:知晓 拼音:zhī xiǎo
知道;晓得。 唐 韩愈 《与崔群书》:“僕愚陋无所知晓,然圣人之书,无所不读。” 郭小川 《茫茫大海中的小舟》诗:“这个岛呵,离大陆只不过十哩之遥,开天辟地以来,却好像无人知晓。”词语解释:开晓 拼音:kāi xiǎo
开导使明白。《后汉书·种暠传》:“宣恩远夷,开晓殊俗, 岷山 杂落皆怀服 汉 德。”《新唐书·王雄诞传》:“遂单骑造垒门,陈国威灵,因开晓祸福。” 清 王夫之 《家世节录》:“閒坐则举先正语录,辩析开晓。”词语解释:唱晓 拼音:chàng xiǎo
报晓。 唐 王勃 《七夕赋》:“鳧氏鸣秋,鸡人唱晓。”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鸡人唱晓梦联诗》:“ 建安 郭周孚 未第时,梦人以诗一联示之,云:‘鸡人唱晓沉潜际, 汉 殿传声彷彿间。’”词语解释:连晓 拼音:lián xiǎo
通宵;整夜。 唐 姚合 《和李十二舍人裴四二舍人两阁老酬白少傅见寄》:“萧条雨夜吟连晓,撩乱花时看尽春。” 宋 范成大 《四时田园杂兴》诗之十六:“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词语解释:投晓 拼音:tóu xiǎo
临晓。 宋 晁补之 《洞仙歌·泗州中秋作》词:“待都将许多明,付与金尊,投晓共流霞倾尽。” 宋 秦观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诗:“投晓理竿栧,溪行耳目醒。”词语解释:生晓 拼音:shēng xiǎo
深晓,精通。 宋 王谠 《唐语林·识鉴》:“ 韩太保 皋 生晓音律,尝观客弹琴为止息,乃嘆曰:‘妙哉 嵇生 之音也。为是曲也,其当 魏 晋 之际乎?’”词语解释:露晓 拼音:lù xiǎo
有露的早晨。 唐 许浑 《晓发鄞江北渡寄崔韩二先辈》诗:“露晓蒹葭重,霜晴橘柚垂。”词语解释:风晓 拼音:fēng xiǎo
有风的早晨。 唐 王勃 《采莲赋》:“咏緑竹於风晓,赋朱华於月夕。”
(1).示意;委婉含蓄地告知。《史记·张丞相列传》:“﹝ 黄霸 ﹞治 潁川 ,以礼义条教喻告化之。犯法者,风晓令自杀。” 宋 苏轼 《论积欠六事并乞检会应诏所论四事一处行下状》:“﹝转运司﹞虽无明文指挥,而以喜怒风晓官吏,孰敢违者?”
(2).劝勉。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名教》:“於是詔书遂下,称人子之义,以风晓切责,而使执法举不能养者,定著於令焉。” 宋 叶适 《宏词》:“朝廷詔誥典册之文,当使简直宏大,敷畅义理,以风晓天下,《典》、《謨》、《训》、《誥》诸书是也。”词语解释:明晓 拼音:míng xiǎo
(1).明达;精通。《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穆 明晓占候,乃豫告令百姓徙居高地,故 弘农 人独得免害。”《南史·孔琳之传》:“虽醉日居多,而明晓政事。” 清 顾炎武 《菰中随笔》:“ 后汉 安帝 永初 五年,举列将子孙明晓战阵、任将帅者。”
(2).明白;清楚。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记事珠》:“ 开元 中, 张説 为宰相,有人惠 説 一珠,紺色有光,名曰记事珠。或有闕忘之事,则以手持弄此珠,便觉心神开悟,事无巨细,涣然明晓,一无所忘。”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韦津误书死》:“至《段达传》之作 津 没於阵,当亦是言陷没。惟阵字不如《北史》密字之明晓。 温公 遂作为存没之没解,误谓 津 亡於阵,竟书 津 死。”
(3).指使明白、知道。 宋 苏辙 《进论·书论》:“及至 汤 武 征伐之际,周旋反覆,自述其用兵之意,以明晓天下。”词语解释:凌晓 拼音:líng xiǎo
拂晓。 南朝 梁 刘孝威 《帆渡吉阳洲》诗:“江风凌晓急,鉦鼓候晨催。”词语解释:踏晓 拼音:tà xiǎo
侵晨,破晓。 宋 梅尧臣 《鸡声》诗:“鸡声踏晓呼,呼起扶桑乌。”词语解释:洞晓 拼音:dòng xiǎo
透彻地知道;精通。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若夫鎔铸经典之范,翔集子史之术,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奇辞。”《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一》:“帝洞晓音律,常令歌舞于前。”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六章:“一种洞晓世故的敏感,使他清楚地看到:此一时彼一时也,情况不同,如何能够乱来呢?”词语解释:失晓 拼音:shī xiǎo
谓不知天晓。后多指起身晚。《南史·后妃传上·齐高昭刘皇后》:“太子初在孕,后尝归寧,遇家奉祠,尔日阴晦失晓,举家狼狈,共营祭食。”《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次早隣舍起来,见 刘官人 家门也不开,并无人声息,叫道:‘ 刘官人 !失晓了!’” 明 单本 《蕉帕记·下湖》:“谁想今朝失晓,起来红日中天。”词语解释:平晓 拼音:píng xiǎo
犹平明。天刚亮的时候。 隋 卢思道 《驾出圜丘》诗:“平晓禁门开,隐隐乘舆出。”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李佐文》:“须臾平晓,叟即遥指东南乔木曰:‘彼 袁庄 也。’” 宋 范镇 《东斋记事辑遗·梅公仪》:“平晓,不知白鬚翁所在,以为神也。”词语解释:通晓 拼音:tōng xiǎo
(1).整夜;通宵。《三国志·吴志·滕胤传》:“ 胤 白日接宾客,夜省文书,或通晓不寐。”
(2).透彻地了解。《北史·邢邵传》:“ 邵 率情简素……博览坟籍,无不通晓。” 唐 韩愈 《答陈商书》:“辱惠书,语高而旨深,三四读尚不能通晓。”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共通的门径》:“不能设想,一个文字不通的人,怎么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又怎么能够通晓各种知识呢?”词语解释:户晓 拼音:hù xiǎo
户户晓喻。《汉书·刘辅传》:“假令 辅 不坐直言,所坐不著,天下不可户晓。” 颜师古 注:“言不可家家晓喻之也。” 唐 柳宗元 《永州新堂记》:“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新唐书·杜如晦传赞》:“彼扬己取名,瞭然使户晓者,盖 房杜 之细邪!”词语解释:际晓
犹黎明词语解释:白晓 拼音:bái xiǎo
指天刚亮的时候。 清 曹寅 《三月九日田梅岑携二家诗见访集后陶寓斋梅岑有作和之》:“寒分白晓黄昏雨,老看 吴 头 楚 尾春。”词语解释:寒晓 拼音:hán xiǎo
清冷的早晨。 宋 赵抃 《过铁山铺寄交代吴龙图》诗:“境上凭诗驰远意,青泥寒晓入云灯。”词语解释:薄晓 拼音:bó xiǎo
(1).犹略知。多为谦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张循王 问老卒﹞曰:‘汝会做甚事?’对曰:‘诸事薄晓,如回易之类,亦粗能之。’”
(2).拂晓。 王树枏 《武汉战纪》:“十日薄晓,再攻 汉口 市街。”词语解释:透晓 拼音:tòu xiǎo
彻底晓悟。 明 唐顺之 《与万思节主事书》:“近得来书,乃知復有透晓如 大洲 者在也,一快一快。但不知 大洲 所谓透晓而历官所不解者,何所指耶?”词语解释:升晓 拼音:shēng xiǎo
犹破晓。 唐 韩愈 《同冠峡》诗:“宿云尚含姿,朝日忽升晓。”词语解释:闲晓 拼音:xián xiǎo
亦作“闲晓”。 熟悉。閒,通“ 嫺 ”。《诗·邶风·柏舟》“威仪棣棣” 毛 传“棣棣,富而闲习也” 唐 孔颖达 疏:“言威仪棣棣然,富备而闲晓贯习为之。”词语解释:诘晓 拼音:jié xiǎo
犹诘旦。 隋 江总 《侍宴玄武观》诗:“詰晓三春暮,新雨百花朝。” 康有为 《京师晋阳寺下车伤足陈简持庶常黄湜生孝廉为吾裹药赋谢》:“詰晓步履可归来,嗟我故人情谊篤。”词语解释:揭晓 拼音:jiē xiǎo
(1).公布考试录取名单。 宋 鲁应龙 《闲窗括异志》:“又有 张湘 ,亦以乙卯魁亚荐。揭晓两夕前,梦人持巨螯扑卖……及榜出,乃为小荐第一。” 明 叶盛 《水东日记·瞿泰安》:“比揭晓, 泰安 名在第五。”《儒林外史》第四二回:“过了二十多天,贡院前蓝单取进墨浆去,知道就要揭晓。”
(2).泛指把事情的结果公开出来。 郭沫若 《洪波曲》第二章四:“到了第三次, 刘健群 的副厅长已经揭晓,我便更有所借口了。” 茅盾 《子夜》十八:“她的前途毕竟还是一个‘谜’;她巴望这‘谜’早早揭晓,可是她又怕。”
(3).破晓。 清 黄景仁 《登秦望山》诗:“揭晓达 秦望 ,奋身穷躋攀。”词语解释:讨分晓 拼音:tǎo fēn xiǎo
谓放明白些。《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里外地下扫一扫,娶亲轿子将来了,误了时辰公婆恼,你两口儿讨分晓。”《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你可知道我的性子,自讨分晓,我再不説你了。”《醒世姻缘传》第七八回:“ 相大妗子 道:‘好,好! 相旺 ,你自家讨分晓!你不是害你 狄大爷 ,你明是作弄你爷的官哩!’”词语解释:深晓 拼音:shēn xiǎo
(1).精通。详细了解。《后汉书·杨终传》:“博士 赵博 、校书郎 班固 、 贾逵 等,以 终 深晓《春秋》,学多异闻,表请之。”
(2).详知。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然 伊尹 、 太公 皆不可深晓。盖 秦 汉 所谓道家,大率翕张取予之术,非近世长生虚静之谓。”词语解释:没分晓 拼音:méi fēn xiǎo
谓不明事理,胡涂。 元 乔吉 《一枝花·杂情》套曲:“堪笑这没分晓的妈妈,则抱得不啼哭娃娃。”《水浒传》第十六回:“ 杨志 道:‘你也没分晓了,如何使得!这里下岗子去,兀自有七八里没人家。甚么去处,敢在此歇凉!’” 清 郑燮 《潍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一书》:“若一部《史记》,篇篇都读,字字都记,岂非没分晓的钝汉!” 鲁迅 《三闲集·通信》:“现在很有些没分晓汉,以为‘问目的不问手段’是共产党的口诀,这是大错的。”词语解释:五晓 拼音:wǔ xiǎo
五更破晓时。 唐 李白 《代别情人》诗:“哀哀长鸡鸣,夜夜达五晓。”词语解释:谆晓 拼音:zhūn xiǎo
反复开导使通晓。 刘师培 《与人论文书》:“前贤之文,持各有故,希志凌者,弗事懝怯,扬搉独鉴,言必尽意,譬见恒理,以期谆晓,遮迾郛郭,俾无陷霣。”词语解释:谕晓 拼音:yù xiǎo
谓告谕使明白。《汉书·匈奴传下》:“ 建国 元年,遣五威将 王骏 率 甄阜 、 王颯 、 陈饶 、 帛敞 、 丁业 六人,多齎金帛,重遗单于,諭晓以受命 代 汉状,因易单于故印。”词语解释:谙晓 拼音:ān xiǎo
熟悉通晓。《陈书·宗元饶传》:“ 元饶 性公平,善持法,諳晓故事,明练治体。”《明史·文苑传三·田汝成》:“ 汝成 博学工古文,尤善叙述。歷官西南,諳晓先朝遗事,撰《炎徼纪闻》。”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欲考一国之文字语言,而能见其理极,非諳晓数国之言语文字者不能也。”词语解释:该晓 拼音:gāi xiǎo
通晓。《宣和画谱·道释》:“凡道儒典教与夫制作无不该晓。”词语解释:谛晓 拼音:dì xiǎo
详悟通晓。 章炳麟 《记印度西婆耆王记念会事》:“道及学问,则佛法吠檀多教与 欧洲 近世哲学皆能评其优劣, 中国 孔 、 老 、 庄子 、 晦庵 、 阳明 之属,无不諦晓。”词语解释:邃晓 拼音:suì xiǎo
犹精通。《新唐书·后妃传上·杨贵妃》:“善歌舞,邃晓音律。”词语解释:逆晓 拼音:nì xiǎo
预知。《魏书·陆馛传》:“少为内都下大夫,奉上接下,行止取与,每能逆晓人意,与其从事者无不爱之。”词语解释:撤晓 拼音:chè xiǎo
通宵。撤,用同“ 彻 ”。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上元夜张燕》:“ 青 至 宾州 ,值上元节,令大张灯烛,首夜燕将佐,次夜燕从军官,三夜饗军校。首夜乐饮撤晓。”词语解释:家至户晓 拼音:jiā zhì hù xiǎo
(1).家家户户都知道。 宋 欧阳修 《乞根究蒋之奇弹疏札子》:“虽圣明洞照,察臣非辜,而中外传闻,不可家至而户晓。” 宋 文天祥 《与广东曹提刑》:“近者妄意预行晓揭,使家至户晓,人人知所避就。”
(2).到每家每户去说明白。《朱子语类》卷六十:“圣人岂能家至户晓,盖在吾化中者皆是过。”词语解释:家喻户晓 拼音:jiā yù hù xiǎo
亦作“家諭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熹 集注引 宋 程颐 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 宋 楼钥 《缴郑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闻有所褒表,而据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约章初立之时,未及广布明文,家喻户晓。” 毛泽东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利用电影、幻灯、戏曲、报纸、小册子和传单作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词语解释:察晓 拼音:chá xiǎo
访察,了解。《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如今岳父察晓的实,方才着恼,怎么反归怨别人?”词语解释:家谕户晓 拼音:jiā yù hù xiǎo
见“ 家喻户晓 ”。
词语解释:家喻户晓 拼音:jiā yù hù xiǎo
亦作“家諭户晓”。 每家每户都明白;谓人人皆知。《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朱熹 集注引 宋 程颐 曰:“圣人设教,非不欲人家喻而户晓也,然不能使之知,但能使之由之尔。” 宋 楼钥 《缴郑熙等免罪》:“以言求人,曾未闻有所褒表,而据有免罪之旨,不可以家諭户晓,必有轻议于下者。” 清 薛福成 《请豁除旧禁招徕华民疏》:“约章初立之时,未及广布明文,家喻户晓。” 毛泽东 《镇压反革命必须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利用电影、幻灯、戏曲、报纸、小册子和传单作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明白。”词语解释:户告人晓 拼音:hù gào rén xiǎo
挨户晓谕,使人人知道。 汉 刘向 《列女传·梁节姑姊》:“ 梁国 岂可户告人晓也?被不义之名,何面目以见兄弟国人哉!”词语解释:遍晓 拼音:biàn xiǎo
全都知道。 汉 王褒 《四子讲德论》:“宣布詔书,劳来不怠,令百姓徧晓圣德,莫不霑濡。”词语解释:曛晓 拼音:xūn xiǎo
犹早晚,日夜。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封第三表》:“肃奉惊懅,曛晓如失。”词语解释:敦晓 拼音:dūn xiǎo
劝勉开导。《新唐书·韦陟传》:“﹝ 韦陟 ﹞ 开元 中居丧,以父不得志殁,乃与 斌 杜门不出八年。亲友更往敦晓,乃彊调为 洛阳 令。”词语解释:敕晓 拼音:chì xiǎo
告戒晓谕。《东观汉记·杜诗传》:“时将军 萧广 放纵兵士,猝暴民间, 诗 敕晓不改,遂格杀 广 ,还,以状闻。”《资治通鉴·汉光武帝建武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敕,戒也;晓,开諭也。”词语解释:无所不晓 拼音:wú suǒ bù xiǎo
见“ 无所不知 ”。
词语解释:无所不知 拼音:wú suǒ bù zhī
什么事情都知道,没有不懂得的。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凡人见其小验,便呼为神人,谓之必无所不知。” 宋 苏轼 《中庸论上》:“知之者为主,是故虽无所不知,而有所不能行。”亦作“ 无所不晓 ”。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一折:“此女甚是聪慧……便是三教九流的説话,无所不通,无所不晓。” 朱自清 《“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文的必是琴棋书画无所不晓,武的必是十八般武艺件件精通!”词语解释:昭晓 拼音:zhāo xiǎo
犹知晓。《礼记·乐记》“蛰虫昭苏” 唐 孔颖达 疏:“言蛰伏之虫,皆得昭晓苏息也。”词语解释:晦晓 拼音:huì xiǎo
夜晚与天明。 唐 陈黯 《诘凤》:“鷄,常禽也,晦晓而不昧其候;凤,灵鸟也,理乱而不知其时耶?”词语解释:暂晓 拼音:zàn xiǎo
突然显现。《文选·木华〈海赋〉》:“ 天吴 乍见而髣髴,蝄像暂晓而闪尸。” 吕向 注:“暂晓,谓暂见即没也。”词语解释:精晓 拼音:jīng xiǎo
精通。《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二年》:“上精晓音律。” 明 李贽 《读史汇·刘伯温》:“公既精晓天文,安有不知己之死日在 洪武 八年,而己死之年仅六十又五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交涉》:“而外洋之应游歷而来者,类皆精晓量算,善测形势,探幽索隐,深入重地。”词语解释:善晓 拼音:shàn xiǎo
犹精通。《三国演义》第一一○回:“ 邓艾 自幼深明兵法,善晓地理。”词语解释:解晓 拼音:xiè xiǎo
理解通晓。 明 唐顺之 《胡贸棺记》:“ 贸 於文义不甚解晓,而独能为此,盖其天窍使然。”词语解释:譬晓 拼音:pì xiǎo
譬解晓谕。《新唐书·儒学传上·盖文懿》:“ 文懿 为国子助教。既升席,公卿更相质问, 文懿 譬晓密微,远近宗仰。” 明 宋濂 《白鹿生小传》:“至期 泯 復来请,生反覆譬晓之,乃已。” 龚翼星 《光复军志》:“ 李燮和 者, 湖南 安化 人,童时受读,熟师为讲夷狄之有君,称引今皇帝以譬晓之, 燮和 瞠目若有所思。”词语解释:熟晓 拼音:shú xiǎo
十分了解。 明 唐顺之 《条陈海防经略事疏》:“ 鏜 ( 卢鏜 )老将也,三十餘年在海上熟晓夷情,其言当不甚妄。”词语解释:神不知鬼不晓 拼音:shén bù zhī guǐ bù xiǎo
见“ 神不知鬼不觉 ”。
词语解释:神不知鬼不觉 拼音:shén bù zhī guǐ bù jué
谓形迹隐秘,不为人知。 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这烦恼神不知鬼不觉,天来高地来厚。”《初刻拍案惊奇》卷九:“本该报 宣徽 得知,只是恐怕有变,而今身边有财物,不如瞒着远去,只央寺僧买些漆来,把棺木仍旧漆好,不説出来。神不知鬼不觉,此为上策。”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依靠当地百姓带路, 李自成 和 刘宗敏 等神不知鬼不觉地率领着队伍过了 洛南 ,埋伏在 华山 东麓的深山密林中。”亦作“ 神不知鬼不晓 ”。 张翼 《敌区工作记》:“何况我俩又是神不知鬼不晓走进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