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东平声 [zhōng,中间][kōng,空虚、空旷]鸿[lóng lǒng][详注1][chōng,直上、深远、淡泊]窿[详注2][tōng][tóng][cōng][详注3]罿[chóng][méng][méng,目不明][lóng][详注4][倥侗][cóng][详注5][tōng][详注6]糿[音蒙]


注1:逢 《集韻》《正韻》蒲紅切,音蓬。鼓聲也。《詩·大雅》鼉鼓逢逄。
注2:梦 音蒙。《潘岳·哀永逝文》既遇目兮无兆,曾寤寐兮弗梦。爰顾瞻兮家道,长寄心兮尔躬。
注3:拢 《集韻》《韻會》盧東切,音聾。理也。鄭氏曰:从攏轉註。
注4:庞 《集韵》《韵会》卢东切,音笼。《集韵》充实也。《诗·小雅》四牡庞庞。《前汉·司马相如传》湛恩庞洪。又《集韵》蒲蒙切,音蓬。充牣也。
注5:釭 音工。《班固·西都赋》金釭衔璧,是为列钱。《前汉·赵皇后传》壁带往往为黄金釭。《注》壁带,壁之横木,露出如带者也。於壁带之中,往往以金为釭,若车釭之形也。晋灼曰:以金环饰之也。釭,音工,流俗音江,非也。韵会云:俗谓金釭为灯,音杠。又书作缸,字义、字音、字画皆误。
注6:汎 音冯。亦浮也。《司马相如·上林赋》汎淫泛监。
末字词组
曈昽昽昽葱昽曚昽通昽黑昽昽  

词语解释:曈昽  拼音:tóng lóng
亦作“ 曈朧 ”。
(1).日初出渐明貌。《说文·日部》:“曈,曈曨,日欲明也。” 唐 权德舆 《奉和韦曲庄言怀贻东曲外族诸弟》:“騶驭出国门,晨曦正曈曨。”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作赋》:“朝来帝命出曈朧,晓听疎林远寺鐘。” 清 唐孙华 《己卯元旦》诗之一:“曈曨旭日散晨暉,梅蕊长晴竟不肥。”
(2).指代旭日。 唐 纥干俞 《登天山望海日初出赋》之一:“登岧嶤之峻极,见曈曨之初出。”
(3).泛指光线微弱貌。《艺文类聚》卷一引 南朝 梁 刘孝绰 《望月有所思》诗:“秋月始纤纤,微光垂步簷;曈曨入牀簟,髣髴鑑窗帘。” 宋 陆游 《明日又来天微阴再赋》诗:“天寒山惨淡,云薄日曈曨。”
(4).犹蒙胧。不明貌。《文选·陆机〈文赋〉》:“其致也,情曈曨而弥鲜,物照晰而互进。” 李周翰 注:“文情出自不明而自鲜明也。” 唐 李白 《明堂赋》:“观乎明堂之宏壮也,则突兀曈曨,乍明乍曚。”
词语解释:昽昽  拼音:lóng lóng
微明貌。 南朝 梁 刘孝威 《鄀县遇见人织率尔寄妇》诗:“曨曨隔浅纱,的的见妆华。” 唐 张祜 《车遥遥》诗:“东方曨曨车轧轧,地色不分新去辙。” 宋 苏辙 《登嵩山诗·玉女窗》:“巖竇有虚明,曨曨发晴晓。”
词语解释:葱昽  拼音:cōng lóng
亦作“葱曨”。 明丽貌。 唐 杜甫 《往在》诗:“镜奩换妆黛,翠羽犹葱曨。” 宋 苏轼 《江郊》诗:“江郊葱曨,云水蒨绚。” 宋 苏轼 《和归园田居》序:“晚日葱曨,竹阴萧然,时荔枝纍纍如芡实矣。”
词语解释:曚昽  拼音:méng lóng
模糊不明貌。 唐 李咸用 《陇头行》:“薄日曚曨秋,怨气阴云结。” 宋 梅尧臣 《依韵和守贤上人晚秋书事》:“秋雾鬱不开,曚曨夹溪树。”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一:“一条大路伸展向遥远的远方,两旁是被曚昽的薄雾笼罩着的树林。”
词语解释:通昽  拼音:tōng lóng
亦作“ 通朧 ”。亦作“ 通笼 ”。 犹曈昽。光线微弱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山下有巨穴,穴中有水,其色若火,昼则通曨不明,夜则照耀穴外,虽波涛灌荡,其光不灭,是谓‘阴火’。” 南朝 梁 江淹 《赤虹赋》:“霞晃朗而下飞,日通笼而上度。”一本作“ 通曨 ”。《周书·刘璠传》:“晓分光而映浄,夜合影而通朧。” 明 许三阶 《节侠记·追获》:“通朧夜影悬,跋涉程途。”
词语解释:黑昽昽  拼音:hēi lóng lóng
见“ 黑朧朧 ”。
词语解释:黑胧胧  拼音:hēi lóng lóng
天色朦胧不明貌。《水浒后传》第十四回:“方走下峯来,下面还是黑朧朧的。”亦作“ 黑曨曨 ”。 刘半农 《隔壁阿姐你为啥面皮黄?》诗:“我朝起起来黑昽昽里就要上工去,夜里家来还要替别人家洗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