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覃平声 [cān sān,参考][hán,包函][dān,动词][详注1][详注2][姓也,亦蓋也][tán]欿[音貪。《說文》欲得也。]


注1:镡 音覃。《张衡·东京赋》底柱辍流,镡以大岯。《注》言大岯险,同剑口也。镡,徒南反。 又县名。《前汉·地理志》武陵郡镡成县。《注》镡音谭。《淮南子·人閒训》一军塞镡城之岭。《注》镡城,在武陵西南,接郁林郡。 又《后汉·陈宠传》宠到显用良吏王涣镡显等,以为心腹。《注》镡,徒南反。《正字通》姓有潭寻二音,汉镡政,明镡鉴,一读寻,一读潭。
注2:湛 与耽同。《说文》作媅,乐也。《诗·小雅》子孙其湛。《传》湛乐之久也。
末字词组
瞿昙优昙羊昙昙昙优钵昙悉昙阿毗昙黄面瞿昙

词语解释:瞿昙  拼音:qú tán
(1). 释迦牟尼 的姓。一译 乔答摩 (Gautama)。亦作佛的代称。 宋 陆游 《苦贫》诗:“此穷正坐清狂尔,莫向 瞿曇 问宿因。”《辽史·礼志六》:“ 悉达太子 者,西域 净梵王 子,姓 瞿曇 氏,名 释迦牟尼 。以其觉性,称之曰‘佛’。” 清 洪昇 《长生殿·觅魂》:“这花呵,不学他 瞿曇 对 迦叶 糊涂笑捻,谩劳他诸天女访 维摩 撒漫飞旋。” 鲁迅 《三闲集·柔石作〈二月〉小引》:“但是, 瞿昙 ( 释迦牟尼 )从夜半醒来,目睹宫女们睡态之丑,于是慨然出家。”
(2).借指和尚。 明 张煌言 《过仙洞访石田出荔枝为供》诗:“君自瞿曇我自客,相逢疑是 岭 南时。” 清 方文 《水月庵同盛伯含宿兼呈退谷师》诗:“湖上相逢如梦寐,风前一笑两瞿曇。”
词语解释:优昙  拼音:yōu tán
即优昙钵花。 宋 苏辙 《那咤》诗:“佛如优曇难值遇,见者闻道出生死。”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五七:“难凭肉眼识天人,恐是优曇示现身。” 王横 《哭子美》诗:“踪跡类优曇,倩影谁能见?”参见“ 优曇鉢 ”。
词语解释:优昙钵  拼音:yōu tán bō
梵语的音译。又译为优昙、优昙华、优昙钵罗、优钵昙华、乌昙跋罗。即无花果树。产 印度 ,我国 云南 等地亦有生长。其花隐于花托内,一开即敛,不易看见。佛教以为优昙钵开花是佛的瑞应,称为祥瑞花。《南齐书·竟陵文宣王子良传》:“ 子良 启进沙门於殿户前诵经, 世祖 为感,梦见优曇鉢花。”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临摹》:“ 逸少 笔迹如优曇鉢花,近世罕见。”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优昙钵》:“今 广东 新兴县 有优曇鉢,似枇杷,无花而实,即所谓无花果也。”
词语解释:羊昙  拼音:yáng tán
晋 谢安 之甥。《晋书·谢安传》:“ 羊曇 者, 太山 人,知名士也,为 安 所爱重。 安 薨后,輟乐弥年,行不由 西州 路。尝因 石头 大醉,扶路唱乐,不觉至州门。左右白曰:‘此 西州 门。’ 曇 悲感不已,以马策扣扉,诵 曹子建 诗曰:‘生存华屋处,零落归山丘。’慟哭而去。”后将 羊昙 醉后过 西州 恸哭而去的事用为感旧兴悲之典。 唐 司空曙 《哭苗员外呈张参军》诗:“ 季子 生前别, 羊曇 醉后悲。” 清 许廷鑅 《重过东园别墅感旧作》诗:“今日 羊曇 头白尽,尚零哀泪过 西州 。”
词语解释:昙昙  拼音:tán tán
密集貌。《初学记》卷二八引 汉 陈琳 《柳赋》:“蔚曇曇其杳蔼,象翠盖之葳蕤。” 南朝 梁 江淹 《杂三言·访道经》:“海外阴兮气曇曇,江上月兮光灼灼。” 宋 范成大 《楚辞·幽誓》:“望夫君兮天东南,江復山兮斯路巉;恍欲遇兮忽不见,奄昼晦兮云曇曇。”
词语解释:优钵昙  拼音:yōu bō tán
(1).梵语。即优昙钵。《南史·夷貊传下·波斯国》:“国中有优鉢曇花,鲜华可爱。”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 豫章 之诗,……贯穿驰骋,工夫精到,虽未极古之源委,而其植立不凡,斯亦宇宙之奇诡也。开闢以来,能自表现於世若此者,如优鉢曇华时一现耳。”
(2).指优钵昙花。 清 朱锡绶 《幽梦续影》:“ 唐 人之诗,多类名花: 长吉 似优鉢曇,彩云拥护; 飞卿 似曼陀罗,璚月玲瓏。”参阅 清 吴其浚 《植物名实图考》卷三六。
词语解释:悉昙  拼音:xī tán
亦作“ 悉檀 ”。 梵文Siddanta的音译,意为成就。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二:“案西域《悉曇章》本是 婆罗贺磨天 所作,自古迄今,更无异书,但点画之间微有不同耳。悉曇此云成就,论中悉檀者,亦悉曇也。” 章炳麟 《建立宗教论》:“诸法一性,即是无性,诸法无性,即是一性,此般若精眇之悉檀,亦近世 培因 辈所主张也。”
词语解释:阿毗昙  拼音:ā pí tán
佛教论律经三藏梵语音译的合称。亦偏指论藏。 晋 法显 《法显传·摩头罗国》:“众僧住处,作 舍利佛 塔、 目连 、 阿难 塔并阿毗曇、律、经塔。” 章巽 校注:“阿毗曇,即阿毗达磨(论),与毗奈耶(律)、素呾缆(经),合称三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提婆 初至,为 东亭 第讲阿毗曇。” 刘孝标 注:“阿毗曇者, 晋 言大法也, 道标法师 曰:‘阿毗曇者, 秦 言无比法也。’”参见“ 阿毗达磨 ”、“ 三藏 ”。
词语解释:黄面瞿昙  拼音:huáng miàn qú tán
犹言黄面老禅。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九三:“敢参黄面 瞿曇 句?此是森森 闕里 花。” 刘逸生 注:“《萨遮迦大经》:‘时有诸人见我如是(按 释迦 修道时,曾严格节食,因此身体极度虚弱),有作斯念:沙门 瞿曇 是黑色。有作斯念:沙门 瞿曇 非黑色,乃是褐色。有作斯念:沙门 瞿曇 非黑色,亦非褐色,沙门 瞿曇 是黄金色。’故称黄面 瞿曇 或黄面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