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三元平声 [详注1][fán][yuān][详注2][详注3][jiān][yán yuán][音暄。柔貌。《庄子·徐无鬼》有暖姝者。][yuán wán][xuān][xuān][连抃,宛转貌][详注4]

[lún lùn,动词][lūn][tún,囤积][zhūn tūn][tún chūn][详注5][mén][wēn][hún][同奔][zūn][gǔn yùn][详注6]泿[tún][详注7][详注8][详注9]


注1:反 音幡。《广韵》断狱平反。《韵会》录囚平反之,谓举活罪人也。《增韵》理正幽枉也。《前汉·食货志》杜周治之,狱少反者。《注》反,音幡。又通作翻。《前汉·张安世传》反水浆。
注2:怨 音鸳。雠也,恚也。《礼·儒行》外举不避怨。《前汉·黥布传》恐仇怨妄诬之。《史记·始皇纪》母家有仇怨,并坑之。皆平声读。或作惌。
注3:拚 與翻同。【博雅】飛也。【詩·周頌】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注4:阮 音元。《说文》代郡五阮关也。《前汉·地理志》作五原。《正韵》阮,古原字。又《广韵》五阮郡。《前汉·地理志》作五原郡。《注》秦九原郡,武帝元朔二年更名。
注5:汶 音門。汶濛,玷辱也。《楚辭·漁父》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注6:蕴 音氲。蕴沦,波也。《尔雅·释水》小波为沦。《注》言蕴沦。
注7:溷 音魂。郁热也。《宋玉·风赋》憞溷郁邑。《注》憞溷。烦浊貌。一曰热郁貌。
注8:纯 音屯。《诗·召南》白茅纯束。《传》纯束,犹包之也。《笺》纯读曰屯。《战国策》锦绣千纯。《注》纯音屯,束也。又县名。《左传·襄十八年》执孙蒯于纯留。《注》纯留,县名。《释文》纯,《地理志》作屯。
注9:鷷 《集韵》徂昆切,音存。与蹲通。《周礼·天官·染人郑注》夏狄六曰蹲。音存。本鷷字。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黄昏醉昏重昏明昏旦昏枣昏奄昏买昏
昏昏东昏乱昏暗昏昏智昏沈昏耄昏请昏
朝昏晓昏醉昏昏神昏埃昏冠昏顽昏利令智昏
晨昏迷昏幽昏外昏群昏通昏凶昏欲令智昏
尘昏忘昏暗昏连昏积昏求昏发昏髦昏
雨昏夜昏淫昏伯昏早昏初昏选昏僮昏
气昏正昏新昏成昏老昏夭昏赖昏闷昏
昼昏合昏头昏童昏垫昏冥昏乐昏黜昏
破昏一昏霾昏警昏大昏定昏卖昏黮昏
眵昏氛昏多昏炎昏论昏财昏耽昏黩昏

词语解释:黄昏  拼音:huáng hūn
(1).日已落而天色尚未黑的时候。《楚辞·离骚》:“曰黄昏以为期兮,羌中道而改路。” 唐 李商隐 《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一日中,自昧爽至黄昏,摇筒者恒琅琅然。” 冰心 《寄小读者》七:“每日黄昏的游泛,舟轻如羽。”
(2).昏黄,光色较暗。 宋 林逋 《山园小梅》诗之一:“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3).草名。王孙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王孙》
词语解释:昏昏  拼音:hūn hūn
(1).昏暗貌;阴暗貌。 晋 王嘉 《拾遗记·前汉下》:“ 乐浪 之东,有背明之国……在 扶桑 之东,见日出于西方,其国昏昏常暗,宜种百穀。” 南朝 陈 阴铿 《行经古墓》诗:“霏霏野雾合,昏昏陇日沉。” 宋 洪迈 《夷坚乙志·云溪王氏妇》:“步於沙莽中,天气昏昏,不能辨早暮。” 明 贝琼 《殳山隐居夏日》诗:“病客从教懒出村,两山一月雨昏昏。”
(2).糊涂;愚昧。《老子》:“众人昭昭,我独昏昏。”《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清 萧山庸闲叟 《秋女士赞》:“昏昏大吏,忽搆兵戎。”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危言为人所不乐闻,大抵愿昏昏以死。”
(3).神志昏沉;昏迷。 唐 温庭筠 《春江花月夜词》:“蛮弦 代 写曲如语,一醉昏昏天下迷。” 宋 洪迈 《夷坚丁志·薛贺州》:“ 郑 人 薛鋭 仲藏 为 贺州 守,晚治事且退,意绪忽昏昏不佳,枕胡牀假寐。”《儒林外史》第五一回:“早上开船,这客人情思还昏昏的,到了此刻,看见被囊开了,才晓得被人偷了去。” 叶圣陶 《城中·微波》:“他脑际有点昏昏,口里非常渴燥。”
(4).视力昏花模糊。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吾郡中亦有一人……两目昏昏然,不甚见物。”
词语解释:朝昏  拼音:cháo hūn
(1).早晚。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彭蠡湖口》诗:“千念集日夜,万感盈朝昏。” 唐 刘长卿 《至饶州寻陶十七不在寄赠》诗:“离心与流水,万里共朝昏。” 元 汤式 《一枝花·嘲素梅》套曲:“冷淡偎村径,朝昏傍驛亭。” 叶圣陶 《穷愁》:“为人子者,即言甘旨。朝昏餐食,当谋无饥。”
(2).借指日子,生活。《宋书·王僧达传》:“又妻子为居,更无餘累、婢僕十餘,粗有田入,岁时是课,足继朝昏。” 宋 王禹偁 《甘菊冷淘》诗:“况吾草泽士,藜藿供朝昏。”《天雨花》第十回:“姊夫又得虚癆证,家贫难以度朝昏。”
词语解释:晨昏  拼音:chén hūn
(1).早晚;旦暮。《列子·周穆王》:“其下趣役者,侵晨昏而弗息。”《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闹华光庙》:“男女不分,夤夜欢娱于一席;阴阳无间,晨昏耽乐于两情。”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易一晨昏,如歷年岁。”
(2).“晨昏定省”之略语。谓朝夕慰问奉侍。 南朝 梁 任昉 《启萧太傅固辞夺礼》:“饥寒无甘旨之资,限役废晨昏之半。” 唐 孟郊 《杀气不在边》诗:“况余隔晨昏,去家成阻修。”《花月痕》第五一回:“生既未侍晨昏,没復未亲含殮。”
词语解释:尘昏  拼音:chén hūn
尘积昏暗。 唐 朱庆馀 《题开元寺》诗:“长廊画剥僧形影,石壁尘昏客姓名。” 宋 范成大 《以狨坐覆蒲龛中》诗:“蠹蚀尘昏度几年,蒙茸依旧软如绵。” 明 刘基 《夜夜曲》:“故镜尘昏难远照,故衣絮敝无新暖。”
词语解释:雨昏  拼音:yǔ hūn
阴雨时昏暗的天色。 唐 郑谷 《鹧鸪》诗:“雨昏 青草湖 边过,花落 黄陵庙 里啼。” 宋 张耒 《效李商隐》诗:“昨夜雨昏今朝朗,一番风雨一番愁。” 宋 陆游 《过修觉山不果登览》诗:“前日泛江时,雨昏失南色。”
词语解释:气昏  拼音:qì hūn
气质昏浊。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文》:“性明者欲简,嗜繁者气昏。”
词语解释:昼昏  拼音:zhòu hūn
亦作“ 昼昬 ”。
(1).白昼昏暗。 汉 王褒 《九怀·陶壅》:“浮云鬱兮昼昏,霾土忽兮塺塺。” 晋 左思 《吴都赋》:“红尘昼昬,流汗霡霂。” 唐 方干 《山中言事》诗:“书幌昼昏嵐气里,巢枝俯折雪声中。”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阴森无时,重云昼昏。”
(2).白昼行婚礼。《新唐书·太宗二十一女传》:“初,主( 城阳公主 )之婚,帝使卜之,繇曰:‘二火皆食,始同荣,末同戚,请昼昏则吉。’”
词语解释:破昏  拼音:pò hūn
解除昏惑。 宋 程颢 《颜乐亭铭》:“圣以道化,贤以学行,万世心目,破昏为醒。”
词语解释:眵昏  拼音:chī hūn
目多眵而昏花。 唐 韩愈 《短灯檠歌》:“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宋 范成大 《新凉夜坐》诗:“简编灯火平生事,雪白眵昏奈此翁。” 宋 叶适 《祭朱文弨文》:“蓬蒿当径兮蒹葭门,面肉拥肿兮眼眵昏。”
词语解释:醉昏  拼音:zuì hūn
沉醉貌,昏沉貌。《战国策·赵策四》:“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於王者也。” 宋 张耒 《局中负暄读书》诗之三:“重堂温室颠醉昏,悠悠苍天彼何人。”亦作“ 醉昏昏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休於浊世醉昏昏,须臾便是无常到。”
词语解释:东昏  拼音:dōng hūn
(1).古代废帝的封号之一。指 南朝 齐 萧宝卷 。 齐明帝 次子。即位后荒淫残暴。曾凿金为莲花布于地上,令所宠 潘妃 行其上,谓为“步步生莲花”。后为 萧衍 所杀。 和帝 立,追废为 东昏侯 。 唐 罗虬 《比红儿》诗之七:“当时若遇 东昏 主,金叶莲花是此人。”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东昏 於苑中立店肆,以 潘妃 为市令,帝为市吏。”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谢禁缠足表》:“ 潘妃 贴地, 东昏 侈步步之娇。”
(2).古代废帝的封号之一。指 金熙宗 完颜亶 。在位九年,为平章政事 完颜亮 所杀。降封为 东昏王 。 宋 岳珂 《桯史·逆亮辞怪》:“ 金 酋 亮 未篡伪,封 岐王 ……愸愸有不为人下之意,境内多传之,且骤施於国, 东昏 疑焉。”参阅《金史·熙宗纪》
词语解释:晓昏  拼音:xiǎo hūn
犹朝夕。 唐 李贺 《自昌谷到洛后门》诗:“寒凉十月末,雪霰濛晓昏。” 元 冯子振 《十八公赋》:“昼黮於墨,晓昏共霾。”
词语解释:迷昏  拼音:mí hūn
(1).昏迷,神志不清。《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原来 刘璞 病得身子虚弱,被鼓乐一震,故此迷昏。” 萧红 《生死场》十四:“ 金枝 好像踏着泪痕行走,她的头过分的迷昏。”
(2).受诱惑致使昏聩糊涂。 茅盾 《子夜》一:“您准是给那只烂污货迷昏了啦!” 钱锺书 《围城》四:“他给女人迷昏了头,全没良心。”
词语解释:忘昏  拼音:wàng hūn
犹糊涂。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三折:“你则是忒现新,忒忘昏,更做道你眼钝。”
词语解释:夜昏  拼音:yè hūn
天刚黑的时候。《南史·徐孝克传》:“其第一即都官省,西抵阁道,年代久远,多有鬼怪。每夜昏之际,无故有声光,或见人著衣冠从井中出,须臾復没;或门閤自然开闭。”
词语解释:正昏  拼音:zhèng hūn
见“ 正婚 ”。
词语解释:正婚  拼音:zhèng hūn
亦作“正昏”。 指符合礼制的婚配。古人一般以男子二十岁至三十岁、女子十五岁至二十岁于春秋两季嫁娶为正婚。 晋 孔晁 《答马昭》:“ 晁 曰:‘有女怀春’,谓女无礼,过时故思;‘春日迟迟’,蚕桑始起,女心悲矣;‘嘒彼小星’,喻妾侍从夫人;‘蔽芾其樗’,喻行遇恶人;‘熠燿其羽’,喻嫁娶盛饰。皆非仲春嫁娶之候。 玄 据期尽之教,以为正婚,则奔者不禁,过於是月穷矣。”《诗·召南·摽有梅序》《摽有梅》,男女及时也” 唐 孔颖达 疏:“ 毛 以卒章云三十之男、二十之女为蕃育法,二章为男年二十八九、女年十八九,首章谓男年二十六七、女年十六七,以梅落喻年衰,则未落宜据男年二十五、女年十五矣。则 毛 以上二章陈年盛正昬之时,卒章蕃育法,虽在期尽,亦是及时。”《诗·召南·野有死麕》“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毛 传“春,不暇待秋也” 唐 孔颖达 疏:“《传》以秋冬为正昬。此云春者,此女年二十期已尽,不暇待秋也。”《周礼·地官·媒氏》“中春之月,令会男女” 唐 贾公彦 疏:“举正昬以刺时。”
词语解释:合昏  拼音:hé hūn
(1).植物名。即合欢树。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合昏暮卷,蓂荚晨生。” 唐 杜甫 《佳人》诗:“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参见“ 合欢 ”。
(2).犹黄昏。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侵晨等到合昏箇,不曾汤箇水米。”
(3).犹合婚。结婚。 宋 洪迈 《夷坚甲志·张夫人》:“ 张 为大司成, 邓洵仁 右丞欲嫁以女, 张 力辞。 邓 公方有宠,取中旨令合昏。”
词语解释:合欢  拼音:hé huān
亦作“ 合懽 ”。亦作“ 合驩 ”。
(1).联欢;和合欢乐。《礼记·乐记》:“故酒食者,所以合欢也;乐者,所以象德也;礼者,所以缀淫也。”《墨子·明鬼下》:“虽使鬼神诚亡,此犹可以合驩聚众,取亲於乡里。” 汉 焦赣 《易林·升之无妄》:“二国合欢, 燕 齐 以安。” 明 梁辰鱼 《浣纱记·采莲》:“自从 西施 入宫,妙舞清歌,朝懽暮乐,不多日,算不得尽了千遭云雨之情,记不起喫了上万钟合懽之酒。” 清 方文 《柬周颖侯相约同往钱塘》诗之二:“ 兰陵 趣驾者,判醉合欢时。”
(2).指男女交欢。《警世通言·玉堂春落难逢夫》:“ 沉洪 平日原与 小叚名 有情,那时扯在铺上,草草合欢,也当春风一度。”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夫妇亦甚相悦……视其衾已合欢矣。”
(3).植物名。一名马缨花。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对生,夜间成对相合,故俗称“夜合花”。夏季开花,头状花序,合瓣花冠,雄蕊多条,淡红色。古人以之赠人,谓能去嫌合好。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合欢蠲忿,萱草忘忧。” 晋 崔豹 《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每风来,輒身相解,了不相牵缀,树之阶庭,使人不忿, 嵇康 种之舍前。” 晋 崔豹 《古今注·问答释义》:“欲蠲人之忿,则赠之青堂,青堂一名合懽,合懽则忘忿。” 南朝 梁简文帝 《听夜妓》诗:“合欢蠲忿叶,萱草忘忧条。”
(4). 汉 宫殿名。参见“ 合欢殿 ”。
(5).扇名。 唐 张祜 《赋得福州白竹扇子》诗:“犹赖早时君不弃,每怜初作合欢名。”参见“ 合欢扇 ”。
词语解释:一昏  拼音:yī hūn
(1).犹言一晚。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六四:“一日復一朝,一昏復一晨。”
(2).犹成婚。昏,“ 婚 ”的古字。《诗·召南·草虫》“亦既见之,亦既覯止,我心则降” 唐 孔颖达 疏:“言既覯谓已昏者,谓已经一昏,得君子遇接之故也。”
词语解释:氛昏  拼音:fēn hūn
亦作“ 氛昬 ”。
(1).云雾;烟霭。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迴,晓月将落。” 唐 杜甫 《柴门》诗:“萧颯洒秋色,氛昏霾日车。”
(2).喻指昏愦惑乱的人。《文选·谢灵运〈还旧园作见颜范二中书〉诗》:“盛明盪氛昬,贞休康屯邅。” 李善 注:“言以盛明之德,而荡氛昬之徒。”
词语解释:重昏  拼音:zhòng hūn
亦作“ 重昬 ”。
(1).谓思绪非常昏乱。《楚辞·九章·涉江》:“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昬而终身!” 王逸 注:“昬,乱也。言己不逢明君,思虑交错,心将重乱,以终年命。” 唐 王维 《宋进马哀辞》:“忽思瘞兮城南,心瞀乱兮重昏。” 明 归有光 《赵汝渊墓志铭》:“ 宋 失维城,宗沦于 朔 。哀哉重昏,鼎折覆餗。”
(2).十分昏暗;愚昧。《文选·王屮〈头陀寺碑文〉》:“曜慧日於康衢,则重昬夜晓。” 李周翰 注:“言二比丘演説佛化,万物见明,如日照於道,重深昬暗之处,夜中亦晓。” 唐 刘禹锡 《大唐曹溪第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维如来灭后,中五百岁而 摩腾 、 竺法兰 以经来,华人始闻其言,犹夫重昬之见曶爽。” 明 宋濂 《题金书〈法华经〉后》:“盖将放如来之慧光,破众生之重昏也。”
(3).指愚昧之人。 北周 庾信 《陕州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达人止是,独悟重昏。”
(4).见“ 重婚 ”。
词语解释:重婚  拼音:chóng hūn
(1).指已有亲缘关系的双方再结姻缘之好或重迭交互为婚姻。《史记·秦本纪》:“ 申骆 重婚, 西戎 皆服。”《左传·隐公十一年》“如旧昬媾” 晋 杜预 注:“重昬曰媾。” 孔颖达 疏:“媾与昬同文,故先儒皆以为重昬曰媾。”
(2).重新婚配,再次结婚。 元 无名氏 《隔江斗智》第一折:“我当替你别选高门,重婚俊杰,也不误你一世。”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大逼》:“他那里重婚,我这里改嫁。”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一旦怜新弃旧,逼使重婚。”
(3).法律上特指已有配偶而又与他人结婚。 石三友 《金陵野史·胡小石和杨仲子》:“西洋人的风俗习惯,是不许重婚,更不许纳妾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总则”规定,禁止重婚。
词语解释:乱昏  拼音:luàn hūn
混乱黑暗。 汉 刘向 《列女传·晋献骊姬颂》:“果弑 申生 ,公子出奔,身又伏辜,五世乱昏。”
词语解释:醉昏昏  拼音:zuì hūn hūn
见“ 醉昏 ”。
词语解释:醉昏  拼音:zuì hūn
沉醉貌,昏沉貌。《战国策·赵策四》:“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於王者也。” 宋 张耒 《局中负暄读书》诗之三:“重堂温室颠醉昏,悠悠苍天彼何人。”亦作“ 醉昏昏 ”。《敦煌变文集·无常经讲经文》:“休於浊世醉昏昏,须臾便是无常到。”
词语解释:幽昏  拼音:yōu hūn
(1).亦作“ 幽昬 ”。暗昧不明。《国语·楚语上》:“教之世,而为之昭明德而废幽昏焉。” 韦昭 注:“幽,闇也。昏,乱也。”《楚辞·惜誓》:“方世俗之幽昬兮,眩白黑之美恶。” 王逸 注:“幽昬,不明也。”
(2).见“ 幽婚 ”。
词语解释:幽婚  拼音:yōu hūn
亦作“ 幽昏 ”。 魏 晋 志怪小说中谓人与鬼结婚。如 范阳 人 卢充 年二十,先冬至一日,出宅西猎戏,过 崔少府 墓,与 崔 氏亡女成婚三日,后生一子。见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后亦指非人间配偶。 宋 苏轼 《花落复次前韵》:“人间草木非我对,奔月偶桂成幽昏。”
词语解释:暗昏  拼音:àn hūn
见“ 暗昏昏 ”。
词语解释:暗昏昏  拼音:àn hūn hūn
亦作“ 暗昏 ”。 黑暗而模糊;暗淡而模糊。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一递里暗昏昏眼前花发,一递里古鲁鲁肚里雷鸣。”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即使在暗昏的光线里,也可以看见她多肉的下颚震颤得摇摇欲堕。”
词语解释:淫昏  拼音:yín hūn
(1).极度昏庸;淫乱昏愦。《书·多方》:“ 有夏 诞厥逸,不肯慼言于民,乃大淫昏,不克终日劝于帝之迪。” 孔 传:“言 桀 乃大为过昏之行,不能终日劝於天之道。”《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丁未,行幸 长安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不欲使千室之邑忠信贞良与夫淫昏之党,共受涂炭。” 宋 司马光 《和王介甫〈巫山高〉》:“安肯来从 楚国 君,凭依梦寐为淫昏。”《续资治通鉴·宋太祖开宝四年》:“ 邕州 俗尚淫祀,被病者不敢治疗,但益杀鸡豚,徼福于淫昏之鬼。”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中国 的阔人诚然很多淫昏,但还不至于将肴馔和壮阳药并合。”
(2).沉迷。 汉 刘向 《说苑·权谋》:“男女切踦,固无休息,歌謳好悲,淫昏康乐。”
词语解释:新昏  拼音:xīn hūn
见“ 新婚 ”。
词语解释:新婚  拼音:xīn hūn
亦作“新昏”。 刚结婚。《诗·邶风·谷风》:“宴尔新昬,如兄如弟。” 唐 杜甫 《新婚别》诗:“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圣叹 ﹞自言人生,惟新婚及入泮二者为最乐。” 峻青 《秋色赋·黑羊山下》:“这是一对新婚的少年夫妻。”
词语解释:头昏  拼音:tóu hūn
头上有眩晕感觉并带有昏倒的倾向
词语解释:霾昏  拼音:mái hūn
昏暗。 宋 王安石 《和吴冲卿雪并示韩持国》:“霾昏得照曜,尘滓归掩拥。” 清 厉鹗 杭世骏 《闰四月二十一日集竹墩积照堂联句用颜鲁公石尊联句韵》:“翳岑俟景霽,吐溜蒙霾昏。”
词语解释:多昏  拼音:duō hūn
亦作“ 多婚 ”。 指饥荒之年,简化婚礼,使民便于嫁娶,因而成婚者多。为 周 时十二荒政之一。《周礼·地官·大司徒》:“以荒政十有二,聚万民,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十曰多昬。”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多昬,不备礼而娶昬者多也。” 贾公彦 疏:“昬礼有六,并有玄纁束帛。凶荒为昬,不可备行此礼,使有女之家得减口数,有男之家易得其妻,故娶昬者多也。” 宋 秦观 《财用策下》:“凡嫁子娶妻,纯帛无过五两,凶荒则又杀礼而多婚。”
词语解释:明昏  拼音:míng hūn
明暗;阴晴。 唐 韩愈 《南山诗》:“明昏无停态,顷刻异状候。”
词语解释:暗昏昏  拼音:àn hūn hūn
亦作“ 暗昏 ”。 黑暗而模糊;暗淡而模糊。 元 无名氏 《杀狗劝夫》第三折:“一递里暗昏昏眼前花发,一递里古鲁鲁肚里雷鸣。” 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三:“即使在暗昏的光线里,也可以看见她多肉的下颚震颤得摇摇欲堕。”
词语解释:神昏  拼音:shén hūn
神志昏迷不清,或全然不知
词语解释:外昏  拼音:wài hūn
谓另外新配偶。昏,通“ 婚 ”。《诗·小雅·我行其野》“求尔新特” 毛 传:“新特,外昏也。” 孔颖达 疏:“昏姻对文,则男婚女姻,散则通,故外来之妇为外昏也。” 朱熹 集传:“言尔之不思旧姻,而求新匹也。”
词语解释:连昏  拼音:lián hūn
指姻亲。昏,通“ 婚 ”。《汉书·王商传》:“初,大将军 凤 连昏 杨肜 为 琅邪 太守。”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连昏者,婚家之婚亲也。”
词语解释:伯昏  拼音:bó hūn
复姓。 春秋 有 伯昏瞀人 。见《庄子·列御寇》《列子·黄帝》
词语解释:成昏  拼音:chéng hūn
见“ 成婚 ”。
词语解释:成婚  拼音:chéng hūn
亦作“ 成昏 ”。
(1).结婚。《左传·桓公三年》:“会于 嬴 ,成昏于 齐 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 宋 陆游 《岳池农家》诗:“买花西舍喜成婚,持酒东邻贺生子。” 清 冯桂芬 《孝妇单孺人家传》:“﹝孺人﹞遂养於妇家,年十有六成昏。”
(2).指结成姻亲。《三国志·魏志·张邈传》:“ 沛 相 陈珪 恐 术 布 成婚,则 徐 扬 合从,将为国难。”
词语解释:童昏  拼音:tóng hūn
(1).愚昧无知。《国语·晋语四》:“聋聵不可使听,童昏不可使谋。” 韦昭 注:“童,无智;昏,闇乱也。” 晋 陆机 《演连珠》之二六:“利尽万物,不能叡童昏之心。” 唐 韩愈 《上考功崔虞部书》:“求人之所甚利,其为不可,虽童昏实知之。”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昏也哉!”
(2).指年幼无知者。《诗·郑风·褰裳》“狂童之狂也且” 毛 传:“狂行童昏所化也。” 孔颖达 疏:“童昏,谓年在幼童,昏闇无知。”《隋书·李谔传》:“閭里童昏,贵游总丱,未窥六甲,先制五言。”
词语解释:警昏  拼音:jǐng hūn
犹警夜。 唐 李庾 《两都赋》:“至乃辨晓警昏,主在金吾;皷列六条,外传通衢。”
词语解释:炎昏  拼音:yán hūn
炎热的黄昏。 唐 元稹 《遣病》诗之八:“炎昏岂不勌,时去聊自惊。”
词语解释:旦昏  拼音:dàn hūn
(1).白天与夜晚。 唐 李峤 《大周降禅碑》:“旦昏交谢,文质递迁。”
(2).指终日。 明 高启 《妫蜼子歌》:“山横川阻,两地俱不可以往兮,归来掩户卧旦昏。”
词语解释:智昏  拼音:zhì hūn
亦作“ 智惛 ”。 神智迷乱;胡涂。《淮南子·齐俗训》:“水击则波兴,气乱则智昏。” 南朝 梁 江淹 《遂古篇》:“幽明诡性,令智惛兮。” 唐 皎然 《禅诗》:“万法出无门,纷纷使智昏。” 茅盾 《子夜》十二:“那书房窗外的树木苏苏地讥笑他的心乱智昏。”
词语解释:埃昏  拼音:āi hūn
谓浑浊不清。《素问·至真要大论》:“风淫所胜,则太虚埃昏。”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太虚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谓淫。”
词语解释:群昏  拼音:qún hūn
佛教语。谓昏然无知的众生。 明 宋濂 《佛光普照大师塔铭》:“佛光煒然,羣昏咸赖。”
词语解释:积昏  拼音:jī hūn
谓暮色深浓,昏暗无光。 宋 苏轼 《雨中过舒教授》诗:“浓茗洗积昏,妙香浄浮虑。归来北堂闇,一一微萤渡。”
词语解释:早昏  拼音:zǎo hūn
见“ 早婚 ”。
词语解释:早婚  拼音:zǎo hūn
(1).亦作“ 早昬 ”。谓未到一定年龄而结婚。 隋 王通 《中说·魏相》:“早婚少娉,教人以偷。”《诗·召南·摽有梅序》“男女得以及时也” 唐 孔颖达 疏:“《礼·文王世子》曰: 文王 十五生 武王 , 武王 有兄 伯邑考 ,故知人君早昬,所以重继嗣。”
(2).过早结婚。与“晚婚”相对。如:他十八岁就结婚,算是早婚。
词语解释:老昏  拼音:lǎo hūn
亦作“ 老惛 ”。 犹老糊涂。《三国志·魏志·曹洪传》“乃得免官削爵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性无检度知足之分,而有豺狼无厌之质,老惛倍贪,触突国网,罪迫三千,不在赦宥。”《初刻拍案惊奇》卷六:“你看我老昏么?不曾办得早饭。”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你真被迷住了,老昏了,一点也不会想了。”
词语解释:垫昏  拼音:diàn hūn
陷溺;困阨。 唐 柳宗元 《鼓吹铙歌·奔鲸沛》:“帝怒下顾,哀垫昏。”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山潦屡浸屋极,水突扉,则舟楫具,茇舍备,糗粮给,民迁如归,忘其垫昏。”
词语解释:大昏  拼音:dà hūn
(1).亦作“ 大婚 ”。指天子或诸侯的婚娶。《礼记·哀公问》:“大昏为大,大昏至矣。大昏既至,冕而亲迎。” 孔颖达 疏:“大昏,谓天子、诸侯之昏也。” 清 赵翼 《题长椿寺九莲菩萨画像》诗:“期届大婚移殿早,礼尊正嫡过宫谦。”《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回:“这是什么话!无论皇上大婚已经多年,况且满汉没有联婚之例,那里来的这个话。”
(2).昏昧。 南朝 陈 徐陵 《报德寺刹下铭》:“福彼羣品,俱排大昏。”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西轩记》:“孰能为余凿大昏之墉,闢灵照之户,广应物之轩者,吾将为之徒。”
词语解释:论昏  拼音:lùn hūn
谈论婚事。谓提亲。昏,婚的古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吕无病》:“久益嬖之,纳为妾。世家论昏,皆勿许,殆有终焉之志。”
词语解释:枣昏  拼音:zǎo hūn
形容昏聩迟钝。语出《宋书·范晔传》:“枣膏昏钝。” 明 陈继儒 《书蕉·枣昏》:“ 宋 人书启自叙云:‘性本枣昏,质惟木訥。’”参见“ 枣膏昏钝 ”。
词语解释:枣膏昏钝  拼音:zǎo gāo hūn dùn
《宋书·范晔传》:“麝本多忌,过分必害,沉实易和,盈斤无伤……枣膏昏钝,甲煎浅俗,非唯无助於馨烈,乃当弥增於尤疾也。”原为斥朝士 羊玄保 之语,后用以形容昏聩迟钝。 宋 赵鼎臣 《谢路帅启》:“伏念某植性斯下,赋才仅中,资蟠木以输囷,类枣膏而昏钝。”
词语解释:沈昏  拼音:shěn hūn
亦作“沉昏”。
(1).昏蒙。指头脑糊涂的人。 宋 王安石 《蒋山钟铭》:“於皇正觉,训用音闻。肆作大鐘,以警沉昏。”
(2).指幽冥。 明 李贽 《哭贵儿》诗之二:“汝但长随我,我今招汝魂。存亡心不异,拔汝出沉昏。”
词语解释:冠昏  拼音:guān hūn
见“ 冠婚 ”。
词语解释:冠婚  拼音:guān hūn
亦作“ 冠昏 ”。
(1).指冠礼与婚礼,《礼记》各有专篇记述。亦指其篇名。《大戴礼记·保傅》:“《春秋》之元,《诗》《关雎》《礼》《冠》《婚》《易》之乾巛,皆慎始敬终云尔。” 唐 司空图 《唐宣州王公行状》:“礼法冠昏,著于雅族。”
(2).谓行加冠、结婚礼。《西京杂记》卷四:“儿真幼矣,白太后,未可冠婚之。”
词语解释:通昏  拼音:tōng hūn
见“ 通婚 ”。
词语解释:通婚  拼音:tōng hūn
亦作“ 通昏 ”。 结成姻亲;互通婚姻。《魏书·官氏志》:“凡与帝室为十姓,百世不通婚。” 宋 陆游 《村女》诗:“白襦女儿繫青裙,东家西家世通婚。”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一:“兄弟之国,礼不通昏。男女之际,易于生隙。”
词语解释:求昏  拼音:qiú hūn
见“ 求婚 ”。
词语解释:求婚  拼音:qiú hūn
亦作“ 求昏 ”。 男女中的一方请求对方与己结婚。《晋书·姚兴载记下》:“今来求婚,吾已许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定婚店》:“ 杜陵 韦固 少孤,思早娶妇,多方求婚,不成。”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杨大年不愿富贵》:“﹝ 王旦 ﹞卒时,属其家事一付 大年 。 丁晋公 来求昏, 大年 令絶之。” 清 王韬 《淞滨琐话·魏月波》:“﹝ 魏月波 ﹞丰姿娟丽,有如初日芙蓉。远近咸嘖嘖艷其美,争求婚焉。” 庐隐 《海滨故人》四:“在路上 玲玉 告诉 露沙 ,这次 剑卿 向她求婚,已经不能再坚执了。”
词语解释:初昏  拼音:chū hūn
黄昏。《仪礼·士昏礼》:“期初昏,陈三鼎于寝门外。”《左传·庄公二十九年》“水昏正而栽” 唐 孔颖达 疏:“言水昏正者,夜之初昏,水星有正中者。”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二十七日初昏, 巧云 来。”
词语解释:夭昏  拼音:yāo hūn
亦作“ 夭昏 ”。
(1).夭折,早死。《左传·昭公十九年》:“寡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昬。” 杜预 注:“短折曰夭,未名曰昬。” 孔颖达 疏:“子生三月,父名之,未名之曰昬,谓未三月而死也。”一说,“昬之言泯没也”。见 王引之 《经义述闻·左传下》。 三国 魏 曹丕 《追封邓公策》:“如何不禄,早世夭昏。”
(2).指夭折的人。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哀吊》:“以辞遣哀,盖不泪之悼,故不在黄髮,必施夭昏。”
词语解释:冥昏  拼音:míng hūn
昏暗。《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又见长洲浩汗,漠浦波涛,雾起冥昏,云阴靉靆。”
词语解释:定昏  拼音:dìng hūn
(1).天将黑的时候。《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谓黄昏;至于蒙谷,是谓定昏。”昏,一本作“ 昬 ”。
(2).见“ 定婚 ”。
词语解释:定婚  拼音:dìng hūn
亦作“ 定昏 ”。 订立婚约。 南朝 齐 王俭 《太宰文简褚彦回碑文》:“ 袁 既延誉於遐邇; 文 亦定昏於皇家,选尚 餘姚公主 ,拜駙马都尉。” 唐 无名氏 《秀师言记》:“﹝ 李仁钧 ﹞遂定婚 崔氏 。” 冰心 《我的学生》:“出乎意外的,在暑假中,她和一位 P先生 宣布定婚。”
词语解释:财昏  拼音:cái hūn
指在通婚过程中,看重家产,追求彩礼。昏,古“婚”字。 宋 陈造 《财昏》诗:“师昏古所辞,财昏今不耻……媒氏未到眼,聘资问有几?”
词语解释:奄昏  拼音:yǎn hūn
犹言阴间。奄,通“ 暗 ”。《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雁门太守行》:“天年不遂,早就奄昏。”
词语解释:耄昏  拼音:mào hūn
年老昏愦。 唐 白居易 《江州司马厅记》:“凡仕久资高,耄昏软弱不任事,而时不忍弃者实莅之。”《明史·奸臣传·严世蕃》:“ 嵩 耄昏,且旦夕直西内,诸司白事,輒曰:‘以质 东楼 。’ 东楼 , 世蕃 别号也。”
词语解释:顽昏  拼音:wán hūn
愚顽昏聩。 唐 元稹 《沂国公魏博德政碑》:“僭久而大,顽昏暴狂。”
词语解释:凶昏  拼音:xiōng hūn
残暴昏乱。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逢时君之丧惪,何凶昏之孔炽。”
词语解释:发昏  拼音:fā hūn
(1).昏迷,长时间失去知觉。 元 岳伯川 《铁拐李》第二折:“俺 岳孔目 昨日得了一口惊气,一卧不起,发昏。平日家好穿的衣服,都与他装裹在身上。”
(2).迷糊,神志不清。《说岳全传》第七一回:“ 秦檜 发背沉重,睡在书房内床上,时时发昏,叫痛不絶。”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当了第一书记,也是一种利,也容易使头脑发昏。” 艾芜 《欧洲的风》:“你简直发昏了,是我请你驮的么?”
(3).指头晕脑胀。《醒世恒言·小水湾天狐贻书》:“原来官人住在这里,教我寻得个发昏。”
(4).犹发疯。 丁玲 《韦护》第三章:“她冲跳到楼梯口时,听差给了她一封厚的信,她发昏似的跑回房里扯去那信封。”
词语解释:选昏  拼音:xuǎn hūn
选择婚姻对象。昏,通“ 婚 ”。 清 刘銮 《五石瓠·童氏》:“﹝ 马士英 ﹞闻其状,大为 其杰 喜,将市封赏,谓 枝秀 曰:‘旧妃在,可省选昏之繁。’”
词语解释:赖昏  拼音:lài hūn
见“ 赖婚 ”。
词语解释:赖婚  拼音:lài hūn
亦作“ 赖昏 ”。 谓订立婚约后又反悔、抵赖。 明 高濂 《玉簪记·诳告》:“你骗我钱财赖婚,你强逼我空门议亲。” 清 吴荣光 《吾学录初编·昏礼门·品官昏》:“以至两家推諉,期屡卜而屡更,相习成风,贵贱一辙,不但男女怨旷,甚至酿成强娶赖昏之狱。” 胡祖德 《沪谚外编·卖妹成亲》:“从小攀亲 莫氏 女, 莫 家豪富要赖婚。”
词语解释:乐昏  拼音:lè hūn
谓劝成婚姻。《周礼·地官·遂人》:“凡治野,以下剂致甿,以田里安甿,以乐昏扰甿。” 郑玄 注:“乐昏,劝其昏姻,如媒氏会男女也。扰,顺也。”
词语解释:卖昏  拼音:mài hūn
见“ 卖婚 ”。
词语解释:卖婚  拼音:mài hūn
亦作“ 卖昏 ”。 谓索取高额财礼的买卖婚姻。《新唐书·高俭传》:“初, 太宗 尝以 山 东士人尚阀閲,后虽衰,子孙犹负世望,嫁娶必多取貲,故人谓之卖昏。”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四:“厚齎娉财曰卖婚。”
词语解释:耽昏  拼音:dān hūn
谓沉湎昏迷。《北史·伊娄谦传》:“沉溺倡优,耽昏麴糵。”
词语解释:买昏  拼音:mǎi hūn
以财货为手段,联为婚姻关系。昏,“ 婚 ”的古字。《新唐书·高俭传》:“今谋士劳臣以忠孝学艺从我定天下者,何容纳货旧门,向声背实,买昏为荣耶?”
词语解释:请昏  拼音:qǐng hūn
见“ 请婚 ”。
词语解释:请婚  拼音:qǐng hūn
亦作“ 请昏 ”。 求婚。《左传·昭公四年》:“ 椒举 遂请昏, 晋侯 许之。” 晋 石崇 《王明君辞序》:“ 匈奴 盛请婚於 汉 , 元帝 以后宫良家子 昭君 配焉。” 明 徐渭 《蜀汉关侯祠记》:“愚以为即使有之,特加於请昏之狡 吴 , 芳 与 士仁 等之携贰,而不知彼三人者,皆 汉 贼,非可与语於士大夫。”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通鉴》在 唐太宗 贞观 八年(六三四年)记载 吐蕃 遣使来请婚事。”
词语解释:利令智昏  拼音:lì lìng zhì hūn
贪图私利而使头脑糊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论》:“鄙语曰:‘利令智昏’。”《官场现形记》第四回:“他便利令智昏,叫他的幕友,官亲,四下里替他招揽买卖。” 毛泽东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官做大了也可以利令智昏。”亦作“ 利令志惛 ”。《镜花缘》第九二回:“及至利到跟前,就把‘害’字忘了,所谓‘利令志惛’,能不浩叹!”
词语解释:欲令智昏
欲火使人丧失理智
词语解释:髦昏  拼音:máo hūn
年老昏庸。髦,通“ 耄 ”。 清 龚自珍 《〈太仓王中堂奏疏〉书后》:“ 圣祖 始优容不报, 掞 疏不止,自攖震怒,然犹扩天地之量,垂日月之鉴,愍其愚忠,怜其髦昏,廷议以远戍上。”
词语解释:僮昏  拼音:tóng hūn
昏愦无知。亦指昏愦无知的人。《国语·晋语四》:“聋聵不可使听,僮昏不可使谋。” 韦昭 注:“僮,无知;昏,闇乱也。”僮,一本作“ 童 ”。
词语解释:闷昏  拼音:mèn hūn
烦闷。《再生缘》第六九回:“夫人呵,休忧虑,莫闷昏,吾今有计赛 陈平 。”
词语解释:黜昏  拼音:chù hūn
贬退昏庸之辈。《宋书·谢灵运传》:“惧帝系之坠绪,故黜昏而崇贤。”
词语解释:黮昏  拼音:dǎn hūn
昏暗不明。 金 张建 《华州城隍神新庙碑》:“榱瓦朽落,貌像黮昏。”
词语解释:黩昏  拼音:dú hūn
污浊昏乱。 清 唐甄 《潜书·尚治》:“学废世衰,惟欲所恣,黷昏僨兴,不可解喻。”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