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阳平声 [cháng,长短][cháng chǎng chang][háng,行列][cáng,收藏,动词][liáng liang,衡量][详注1][qiáng,刚强][dāng,应当][沧浪][jiāng qiāng,持也送也][fāng fáng][ráng][cáng zāng][gāng][huáng guāng][qiāng][xiāng,相互][sāng,丧葬][háng][chāng][gāng][ráng][qiāng][chuāng,创伤][详注2][详注3][详注4][liáng][叶謨郞切,莽平聲。][tāng táng][láng][槌也][音陽。【博雅】痒,病也。][huāng huang][xiāng]鲿[详注5][详注6][pāng páng][yáng][qiāng][páng][qiāng][páng][同慷][nāng nang][láng liáng][同蘠,蔷薇][táng][qiāng,突也]橿[guāng,桄榔][háng][fāng pāng]躿[音冈。《说文》人颈也。][雨急]騿[详注7][详注8]


注1:傍 通旁。《说文》近也。《广韵》侧也。又姓。唐北地羌豪傍企本。侧也
注2:蒋 《说文》菰蒋。《前汉·司马相如传》蒋芋青薠。
注3:怆 音昌。《集韻》悲也。《王逸·九思》??蚗兮噍噍,蝍蛆兮穰穰。歲忽忽兮惟暮,余感時兮悽愴。
注4:逢 音房。《韩愈诗》萧条千万里,会合安可逢。叶上江、下乡。◎按从降者,音庞。从夆者,音缝、音蓬。《颜氏家训》逄、逢之别,岂可雷同。
注5:仰 áng,古同“昂”,情绪高。《周礼·地官·保氏军旅之容注》军旅之容,阚阚仰仰。
注6:庆 音羌。亦福也。《易·坤卦》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叶下殃。《书·伊训》万邦惟庆。叶上祥。《诗·大雅》则笃其庆。叶下光又。《小雅》孝孙有庆。叶下强。
注7:尚 音常,尙書。《白居易·送陝州王司馬建赴任》公事閑忙同少尹,料錢多少敵尚書。
注8:彭 《韵会》逋旁切《正韵》博旁切,榜平声。《玉篇》多貌。《诗·齐风》行人彭彭。《释文》彭,必旁反。又《韵会》《正韵》蒲光切,音旁。《韵会》近也。《正韵》旁也。《易·大有》九四匪其彭,无咎。《疏》彭,旁也。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昌黎昌明昌族昌隆昌光昌亭旅食昌华昌符
昌歜昌年昌化昌繁昌延昌九昌披昌熟
昌期昌盛昌侯昌风昌诵昌亭之客昌意昌瑞
昌运昌炽昌翔昌门昌庭昌仆昌户昌狂
昌辰昌昌昌会昌辞昌本昌作昌懋昌泰
昌言昌蒲昌志昌菹昌德昌博昌旺昌熙
昌谷昌图昌历昌箓昌义昌化石昌盍风昌濮
昌阳昌基昌云昌胤昌导昌教昌福昌都县
昌时昌丰昌乐昌富昌姬昌兴昌舒昌霍
昌朝昌大昌世昌容昌亡昌华苑昌羊昌茂

词语解释:昌黎  拼音:chāng lí
(1). 唐 韩愈 世居 颍川 ,常据先世郡望自称 昌黎 (今 河北省 昌黎县 )人; 宋 熙宁 七年诏封 昌黎伯 ,后世因尊称他为 昌黎先生 。 唐 韩愈 《送陆歙州》诗序:“於是 昌黎 韩愈 道愿留者之心,而泄其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绍 昌黎 之道脉,岂兴八代之衰!” 清 周亮工 《王王屋传》:“公著诗一卷、文二卷。诗清婉有志,文则力追 昌黎 、 柳州 。” 马其昶 《〈古文辞类纂标注〉序》:“ 昌黎 论文,务去陈言。”
(2).借指 韩 姓。 宋 李清照 《上枢密韩肖胄诗》之一:“中朝第一人,春官有 昌黎 。身为百夫特,行足万人师。”按,此“昌黎”指 韩肖胄 。
词语解释:昌歜  拼音:chāng chù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词语解释:昌期  拼音:chāng qī
兴隆昌盛时期。《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七·周郊祀乐章》:“高明祚德,永致昌期。” 宋 陆游 《天申节贺表》:“敢即昌期,虔申寿祝。”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正》:“ 翁方纲 等皆学问渊博,实应昌期而生者。”
词语解释:昌运  拼音:chāng yùn
兴隆的国运。 南朝 宋 颜延之 《拜陵庙作》诗:“勑躬慙积素,復与昌运并。” 唐 韩愈 《贺皇帝即位表》:“伏维皇帝陛下,承列圣之丕绩,当中兴之昌运。” 宋 陆游 《谢梁右相启》:“此盖伏遇某官身扶昌运,手斡化钧。” 明 王世贞 《〈何大复集〉序》:“所以削涤卑琐,振頽习,扶昌运,开中兴者,何物也?”
词语解释:昌辰  拼音:chāng chén
犹盛世。 唐 刘禹锡 《代慰义阳公主薨表》:“岂意遘兹短历,奄谢昌辰。” 宋 苏轼 《集英殿秋宴教坊词·教坊致语》:“臣等幸覯昌辰,叨尘法部。” 清 钱谦益 《瞿太公墓版文》:“蔼蔼 瞿公 ,际此昌辰。”
词语解释:昌言  拼音:chāng yán
(1).善言;正当的言论。《书·皋陶谟》:“ 禹 拜昌言曰:‘俞!’” 孔颖达 疏:“ 禹 乃拜受其当理之言。”《汉书·王莽传中》:“ 嘉新公 国师以符命为予四辅, 明德侯 刘龚 、 率礼侯 刘嘉 等凡三十二人皆知天命,或献天符,或贡昌言,或捕告反虏,厥功茂焉。” 颜师古 注:“昌,当也。”《旧唐书·方伎传·叶法善》:“公以理国之法,数奏昌言。” 清 方文 《送左三山先生巡按浙江》诗之一:“缓步归天仗,昌言悦圣衷。”
(2).谓直言不讳。《后汉书·马融传》:“俾之昌言而宏议,軼越三家,驰骋五帝,悉览休祥,总括羣瑞。” 唐 高适 《三君咏·狄梁公》:“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 宋 陈亮 《廷对策》:“十年之间,羣起而沮抑之,未能止其偏,去其伪,而天下之贤者先废而不用,旁观者亦为之发愤以昌言,则人心何繇而正乎!” 清 黄遵宪 《近世爱国志士歌》序:“识者深忧之,而未敢昌言也。” 章炳麟 《记印度西婆耆王纪念会事》:“ 印度 人不敢以反对 英国 ,经画独立昌言于众,而一寓其意于记念会。”
犹倡言,提倡。昌,通“ 倡 ”。《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中国灭亡论》:“於是嚮之高谈革命、昌言勤王者,莫不感激欷歔。” 伧父 《清廷预备立宪》:“自甲午以至戊戌,变法之论虽甚盛,然尚未有昌言立宪者。”
词语解释:昌谷  拼音:chāng gǔ
唐 诗人 李贺 别号。 李 居 昌谷 (今 河南省 宜阳县 西),故称。 金 刘迎 《再次徐梦弼以诗求芦菔来韵》:“ 昌谷 呕时须, 文园 渴尝待。” 林纾 《〈金粟诗龛集〉序》:“先生初师 青莲 ,间出以 昌谷 之凄艳。”
词语解释:昌阳  拼音:chāng yáng
菖蒲别名。昌,通“ 菖 ”。 唐 韩愈 《进学解》:“忘己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詰匠氏之不以杙为楹,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按,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医别录》认为昌阳、昌蒲是二物,自 韩愈 谓“昌阳引年”,作为一物,其后 宋 代《圣济总录》即承其说,以昌阳为昌蒲别名。《吕氏春秋》谓冬至后五十七日,昌蒲始生。据此,昌蒲得名昌阳,以其得阳气而昌盛。参阅《吕氏春秋·任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参见“ 昌蒲 ”。
词语解释:昌蒲  拼音:chāng pú
即菖蒲。昌,通“ 菖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呈剑形,夏天开花,淡黄色,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中医用做健胃剂,外用可以治牙痛、齿龈出血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穹穷昌蒲,江离麋芜,诸蔗猼且。”按,《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菖蒲”。
词语解释:昌时  拼音:chāng shí
太平盛世。 唐 刘禹锡 《代慰王太尉薨表》:“伏以 武俊 生逢昌时,天授忠节。” 宋 范仲淹 《老人星赋》:“是何上象著明,昌时合偶。” 清 邓方 《冬日阅国初诸家诗题绝句》之四:“昌时高调许 高公 ,沉丽能兼七子风。”
词语解释:昌朝  拼音:chāng cháo
昌盛兴隆的朝代。 南朝 宋 鲍照 《为柳令让骠骑表》:“夙当昌朝,早值恩洽。” 唐 骆宾王 《畴昔篇》:“ 涂山 执玉应昌朝,曲水开襟重文会。” 南唐 李中 《新喻县酬王仲华少府见贻诗》:“与君尽力行公道,敢向昌朝俟陟明。”
词语解释:昌明  拼音:chāng míng
(1).日始明,黎明。《世说新语·言语》“ 简文 崩, 孝武 年十餘岁,至暝不临”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孝武皇帝 讳 昌明 , 简文 第三子。初, 简文 观讖书曰:‘ 晋 氏阼尽昌明。’及帝诞育,东方始明,故因生时以为讳。”
(2).兴盛发达。《红楼梦》第一回:“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那里去走一遭。”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通晓 汉 朝风俗、文字,和当时许多民族的王侯一样,都把 长安 看作文化昌明的地方。”
(3).盛美。 清 魏源 《〈国朝古文类钞〉叙》:“生其间者,其气昌明,其声宫喤,其见闻瑰軼而混芒。” 清 方宗诚 《〈桐城文录〉序》:“﹝ 姚石甫 ﹞先生自谓其文博大昌明,诚有然也。”
(4).谓发扬光大。 清 管同 《祭檀默斋明府文》:“先生之书,其种数十。始取遗经,昌明缀缉;次及见闻,以裒以集。”《清史稿·礼志三》:“﹝ 康熙 ﹞五十一年,以 朱子 昌明圣学,升躋十哲,位次 卜子 。”
(5).茶的一种。产于 四川省 昌明县 ,故名。 唐 白居易 《春尽日》诗:“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盌緑昌明。” 昌明县 , 唐 置,在今 江油县 。
词语解释:昌年  拼音:chāng nián
谓太平盛世。 唐 阎朝隐 《夜宴安乐公主新宅》诗:“凤皇鸣舞乐昌年,蜡炬开花夜管弦。”《旧唐书·音乐志三》:“已奏黄鐘歌大吕,还符宝歷祚昌年。”
词语解释:昌盛  拼音:chāng shèng
(1).盛多、繁集貌。《诗·齐风·鸡鸣》“朝既昌矣” 毛 传:“朝已昌盛,则君听朝。” 高亨 注:“昌,盛多也,指上朝的人已多。”
(2).兴隆;兴盛。《书·仲虺之诰》“邦乃其昌” 孔 传:“王者如此,国乃昌盛。”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 孝文 使 赵谈 参乘,而子孙昌盛。”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下》:“斯胜地也,建立伽蓝,当必昌盛。” 洪深 《青龙潭》第二幕:“将来我们的农村,是可以非常昌盛的。”
词语解释:昌炽  拼音:chāng chì
(1).兴旺,昌盛。语本《诗·鲁颂·閟宫》:“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夫穀者,国家所以昌炽,士女所以姣好,礼义所以行,而人心所以安也。” 宋 王闢之 《渑水燕谈录·名臣》:“子孙昌炽,世世无比。” 清 魏源 《默觚上·学篇八》:“《诗》三百篇,福禄寿考,子孙昌炽,颂祷嘏祝而不疑。”
(2).犹猖獗,猖狂。《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二年》:“我经营天下三十年,不意 太原 餘孽更昌炽如此!”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赖非夷狄昌炽之时,又无 尧 汤 水旱之变,故天下无事,过於百年。”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狂蛊中于人心,妄行者日昌炽,进毒操刀,若惟恐宗邦之不蚤崩裂。”
词语解释:昌昌  拼音:chāng chāng
(1).繁多貌。 唐 李商隐 《春风》诗:“春风虽自好,春物太昌昌。” 叶葱奇 疏注:“昌昌,极言众多。”
(2).纵情貌。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有是非,则必有感慨激奋,感慨激奋而居上位,有其力,则所是者依,所非者去;感慨激奋而居下位,无其力,则探吾之是非,而昌昌大言之。”
词语解释:昌蒲  拼音:chāng pú
即菖蒲。昌,通“ 菖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边,有淡红色根茎,叶子呈剑形,夏天开花,淡黄色,肉穗花序。根茎可做香料,中医用做健胃剂,外用可以治牙痛、齿龈出血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东则有蕙圃衡兰,芷若射干,穹穷昌蒲,江离麋芜,诸蔗猼且。”按,《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作“菖蒲”。
词语解释:昌图  拼音:chāng tú
(1).预示永昌帝业的图谶。古天子登祚,假托受命于天,故有膺箓受图之说。《南齐书·乐志》:“国猷远蔼,昌图聿宣。”《旧唐书·音乐志三》:“ 汜水 初呈祕象,温 洛 荐表昌图。” 宋 岳珂 《愧郯录·孝明后制》:“挺天人之奇表,会王者之昌图。”
(2).犹宏图。 康有为 《〈日本杂事诗〉序》:“如游 扶桑 之都,迈武门之酷炎,羡维新之昌图;嘉 高 蒲 之秀烈,庶 王 朱 之令謨。”
词语解释:昌基  拼音:chāng jī
(1).昌盛的基业。《南齐书·乐志》:“圣蔼耀昌基,融祉暉世历。”《旧唐书·音乐志三》:“堂堂圣祖兴,赫赫昌基泰。”
(2).使基业昌隆。《南齐书·乐志》:“神宫懋 鄴 ,明寝昌基。”《隋书·音乐志上》:“道遥积庆,德远昌基。”
词语解释:昌丰  拼音:chāng fēng
谓美丰姿。语本《诗·郑风·丰》:“子之丰兮,俟我乎巷兮……子之昌兮,俟我乎堂兮”。 宋 苏轼 《轼在颍州与赵德麟同治西湖未成改扬州三月十六日湖成德麟有诗见怀次其韵》:“我在 钱塘 拓湖渌,大隄士女争昌丰。”
词语解释:昌大  拼音:chāng dà
(1).犹盛大。《国语·楚语上》:“不闻其以土木之崇高、彤鏤为美,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昌,盛也。”
(2).昌盛;发扬光大。《诗·周颂·雝》“克昌厥后” 汉 郑玄 笺:“又能昌大其子孙。” 唐 柳宗元 《祭吕衡州温文》:“自友朋凋丧,志业殆絶,唯望 化光 伸其宏略,震耀昌大,兴行於时,使斯人徒,知我所立。”《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君命中本无子嗣,上帝以公行善,赐公一子,昌大其门。”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献二·忠勤公黔志列传》:“由太僕而后益昌大,今所称 新城王 是已。”
(3).强大。 清 陈天华 《中国革命史论》第二章第一节:“故天子欲与诸侯争权,诸侯欲与乡大夫、士争权者,以民之从违为胜负,而民之权力乃昌大无比也。”
词语解释:昌族  拼音:chāng zú
使家族昌盛。 汉 徐干 《中论·法象》:“ 良霄 以鶉奔丧家, 子展 以草虫昌族。”
词语解释:昌化  拼音:chāng huà
(1).谓大的恩泽、化育。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第二表》:“岂伊愚臣,方独昌化?”按,独,一本作“ 被 ”。
(2).笔神名。 宋 无名氏 《致虚阁杂俎》:“笔神曰 佩阿 ……纸神曰 尚卿 ,笔神又曰 昌化 。”
词语解释:昌侯  拼音:chāng hòu
鲳鱼的别名。又名鲳鯸、昌鼠。昌,美。以味美故名。见 明 彭大翼 《山堂肆考·鲳鱼》
词语解释:昌翔  拼音:chāng xiáng
徘徊观望貌。《周礼·秋官·野庐氏》“有相翔者诛之” 汉 郑玄 注:“相翔犹昌翔,观伺者也。” 孙诒让 正义:“此相翔亦谓徘徊观望。”
词语解释:昌会  拼音:chāng huì
盛会。 唐 宋之问 《谒禹庙》诗:“先驱总昌会,后至伏灵诛。”
词语解释:昌志  拼音:chāng zhì
犹壮志。 南朝 宋 鲍照 《代苦热行》:“生躯蹈死地,昌志登祸机。” 黄节 补注:“昌志,犹壮志也。”
词语解释:昌历  拼音:chāng lì
亦作“ 昌歷 ”。 昌盛的年代。 南朝 齐 谢朓 《元会曲》:“二仪啟昌歷,三阳应庆期。”《北齐书·阳斐传》:“当今殷忧啟圣,运遭昌历。” 唐 韩愈 《为裴相公让官表》:“臣诚见陛下具文武之德,有神圣之姿,啟中兴之宏图,当太平之昌历。”
词语解释:昌云  拼音:chāng yún
祥云,瑞云。 晋 陆云 《太安二年夏四月大将军出祖王羊二公》诗之五:“昌云垂天,凯风熙颜。”
词语解释:昌乐  拼音:chāng lè
兴盛康乐。《史记·匈奴列传》:“二国已和亲,两主驩悦,寝兵休卒养马,世世昌乐。”
词语解释:昌世  拼音:chāng shì
太平盛世。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让太尉增封第三表》:“臣官逢昌世,运渐时明。”
词语解释:昌隆  拼音:chāng lóng
(1).使昌盛。《坛经·付嘱品》:“缔缉伽蓝,昌隆法嗣。”
(2).兴旺发达。 汉驹 《新政府之建设》第一章:“注目于其社会,关心于其国情,每有一种葱葱勃勃伟大昌隆之气象,目击焉而心花开,耳触焉而气概扬。”
词语解释:昌繁  拼音:chāng fán
昌盛繁荣。 宋 王禹偁 《监察御史朱府君墓志铭》:“二十五年,一入乌府,终身不迁,餘庆昌繁,施及后昆。”
词语解释:昌风  拼音:chāng fēng
即阊阖风。指西风。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四:“昌风改物, 丰水 易澜。”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
词语解释:昌门  拼音:chāng mén
即 阊门 。 春秋 吴国 之西郭门。《吴越春秋》《越绝书》均谓 阖闾 所建。 阖闾 欲西破 楚 ,故又名 破楚门 。《太平御览》卷八一八引《韩诗外传》:“ 孔子 、 颜渊 登 鲁 泰山 ,望 吴 昌门 。”《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 策 命 慈 往抚安焉……饯送 昌门 。”《资治通鉴·汉建安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引《孙权记》注:“ 吴 西郭门曰 閶门 , 夫差 作,以天门通 閶闔 ,故名之。后 春申君 改曰 昌门 。”
词语解释:昌辞  拼音:chāng cí
宏丽的文辞。《汉书·扬雄传上》:“图纍承彼洪族兮,又览纍之昌辞。” 颜师古 注:“昌,美也。”
词语解释:昌菹  拼音:chāng zū
亦作“ 昌葅 ”。
(1).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 周 天子使 周公阅 聘 鲁 , 鲁 君飨之昌菹等物,示旌表其功德。后以为主国盛礼款待他国使者之典实。 北周 庾信 《奉和永丰殿下言志》之七:“ 茂陵 体犹瘠, 淮阳 疾未祛。翻疑承毒水,忽似遇昌葅。”参见“ 昌歜 ”。
(2).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据传 周文王 嗜昌菹, 仲尼 食之以取味。后以为倾慕前贤而嗜其所嗜之典实。《梁书·文学传下·伏挺》:“事等昌菹,谬彼偏嗜,是用不羞固陋,无惮龙门。”参见“ 昌蒲菹 ”。
词语解释:昌歜  拼音:chāng chù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古以飨他国之来使,以示优礼。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传说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贤所嗜之物。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来寻吾何能?无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记》:“既慕其名,亦覩其貌,盖 仲尼 思 文王 ,则嗜昌歜。” 宋 苏轼 《仁宗皇帝御飞白记》:“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贬以想见其所与之人。” 宋 陆游 《夜坐观小儿作拟毛诗欣然有赋》:“即今见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称昌菹。昌,通“ 菖 ”。端午节有食菖蒲菹与饮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儿童作端午贴门诗》之三:“黍筒小费名田课,昌歜多浮乐圣杯。” 清 宫鸿历 《长安午日》诗:“綵结灵符聊辟鬼,盘堆昌歜故愁吾。”
词语解释:昌蒲菹  拼音:chāng pú zū
亦作“ 昌蒲葅 ”。 菖蒲根的腌制品。昌,通“ 菖 ”。《吕氏春秋·遇合》:“ 文王 嗜昌蒲菹, 孔子 闻而服之,缩頞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 晋 张邈 《自然好学论》:“尚何假於食胆蜚,而嗜昌蒲葅也!”
词语解释:昌箓  拼音:chāng lù
预示帝业永昌的图箓。 唐 沉佺期 《移禁司刑》诗:“天子开昌籙,羣生偶大炉。散材仍葺厦,弱羽遽搏扶。”参见“ 昌图 ”。
词语解释:昌胤  拼音:chāng yìn
昌盛的后嗣。 唐 杜审言 《安乐公主满月侍宴应制》诗:“ 戚里 生昌胤,天杯宴重臣。”
词语解释:昌富  拼音:chāng fù
昌盛富庶。 汉 焦赣 《易林·乾之离》:“充满帝室,家国昌富。”
词语解释:昌容  拼音:chāng róng
仙人名。 汉 刘向 《列仙传·昌容》:“ 昌容 者, 常山 道人也。自称 殷 王子。食蓬虆根,往来上下,见之者二百餘年,而颜色如二十许人。” 晋 左思 《魏都赋》:“ 昌容 练色, 犊 配眉连。” 北周 庾信 《陪驾幸终南山和宇文内史》:“迎风下列缺,洒酒召 昌容 。”
词语解释:昌光  拼音:chāng guāng
天空中的赤气。旧以为祥瑞之气。《后汉书·班固传上》“仰寤东井之精,俯协《河图》之灵” 李贤 注引《河图》:“昌光出軫,五星聚井。”《晋书·天文志中》:“瑞气:一曰庆云……三曰昌光,赤,如龙状;圣人起,帝受终,则见。”
词语解释:昌延  拼音:chāng yán
兴旺不衰。 唐玄宗 《惟此温泉是称愈疾岂予独受其福》诗:“愿言将亿兆,同此共昌延。” 唐 李翱 《祭独孤中丞文》:“丰盈角犀,气茂神全,当臻上寿,福祉昌延。”
词语解释:昌诵  拼音:chāng sòng
吟诵。昌,通“ 唱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胡紘李沐》:“ 赵 知 忠定 不事修饰,故易敝巾、垢衫、败屣以见,且能昌诵 忠定 大廷对策。”
词语解释:昌庭  拼音:chāng tíng
大庭,广庭。 唐 胡皓 《奉和圣制同二相以下群官乐游园宴》:“广座鵷鸿满,昌庭駟马趋。”
词语解释:昌本  拼音:chāng běn
菖蒲根。昌,通“ 菖 ”。《周礼·天官·醢人》:“朝事之豆,其实韭苴、醓醢,昌本、麋臡,菁菹、鹿臡,茆菹、麇臡。” 郑玄 注:“昌本,昌蒲根,切之四寸为菹。”
词语解释:昌德  拼音:chāng dé
盛德。《南齐书·乐志》:“留昌德,结圣怀。”《南齐书·乐志》:“圣皇应福始,昌德洞祐先。”
词语解释:昌义  拼音:chāng yì
首先起义。昌,通“ 倡 ”。 平佚 《临时政府成立记》一:“ 武汉 昌义甫一月,而 湘 、 秦 、 晋 、 滇 、 赣 、 黔 、 浙 、 苏 、 桂 、 皖 、 粤 、 闽 各省,先后响应。”
词语解释:昌导  拼音:chāng dǎo
倡导,首倡。昌,通“ 倡 ”。 清 恽敬 《光孝寺碑铭》:“ 大鉴 之前,皆精微简直,而 大鉴 有以昌导之; 大鉴 之后,皆超峻奥衍,而 大鉴 有以孕括之。”
词语解释:昌姬  拼音:chāng jī
姬昌 。即 周文王 。《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跨蹍 昌姬 ,韜軼炎 汉 。” 张铣 注:“ 昌姬 谓 文王 也。”
词语解释:昌亡  拼音:chāng wáng
兴亡。 唐 白居易 《议守险策》:“ 苗 恃 洞庭 ,负险而亡; 汉 都天府,用险而昌,又何故也?今欲鉴昌亡,审用捨,復何如哉?”
词语解释:昌亭旅食  拼音:chāng tíng lǚ shí
谓寄食 南昌 亭长处。借指寄人篱下。 唐 王勃 《白下驿饯别唐少府》诗:“ 下驛 穷交日, 昌亭 旅食年。”参见“ 昌亭之客 ”。
词语解释:昌亭之客  拼音:chāng tíng zhī kè
下乡 (属 江苏省 淮阴市 ) 南昌 亭长的食客。原指 汉 淮阴侯 韩信 。《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 下乡 南昌 亭长食。”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若使恩裁口腹,空留 安邑 之宾;惠闕始终,取恨 昌亭 之客。”
词语解释:昌九  拼音:chāng jiǔ
指菖蒲。昌,通“ 菖 ”。 宋 陶穀 《清异录·昌九》:“ 宜春 太守 虞杲 ,郡斋植菖蒲五槛,次子梦髯翁自号 昌九 ,言:‘愿赐保养。’”
词语解释:昌亭之客  拼音:chāng tíng zhī kè
下乡 (属 江苏省 淮阴市 ) 南昌 亭长的食客。原指 汉 淮阴侯 韩信 。《汉书·韩信传》:“ 韩信 , 淮阴 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 下乡 南昌 亭长食。”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 唐 王勃 《为人与蜀城父老第二书》:“若使恩裁口腹,空留 安邑 之宾;惠闕始终,取恨 昌亭 之客。”
词语解释:昌仆  拼音:chāng pú
人名。相传为 昌意 之妃, 颛顼 之母。
词语解释:昌作  拼音:chāng zuò
犹兴起。
词语解释:昌博  拼音:chāng bó
广博,博大。 明 唐顺之 《与杨朋石祠祭书》:“所示诸文,皆清新紆徐,有作者之意;宜更浑雄以畜之,昌博以发之。”
词语解释:昌化石  拼音:chāng huà shí
石名。产于 浙江省 临安县 (原 昌化县 )的玉石洞。有红、黄、褐色,以灰白色居多。质略透明。如熟藕粉的,名“昌化冻”;上有鲜红斑块或全红如鸡血凝结的,名“鸡血石”,又名“鸡血冻”。为雕制印章的佳品。
词语解释:昌教  拼音:chāng jiào
善美的教化。 三国 魏 嵇康 《太师箴》:“顺乃浩好,民实胥效。治乱之原,岂无昌教!” 戴明扬 校注引《说文》:“昌,美言也。”
词语解释:昌兴  拼音:chāng xīng
昌盛发达。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十一:“随着科学的昌兴,理性运动的推进,教内也不断有人从各种角度在不同程度上造着反。”
词语解释:昌华苑  拼音:chāng huá yuàn
五代 时 南汉 于 唐 荔园 故址修建的苑囿。在今 广州 市内。 清 阮元 有咏《唐荔园》诗,其子 阮福 《唐荔园记》云:“ 广州 城西 荔支湾 ,旧谓 刘汉 昌华苑 。”
词语解释:昌华  拼音:chāng huá
光华。《南齐书·乐志》:“盛德符景纬,昌华应帝策。”
词语解释:昌披  拼音:chāng pī
狂乱放纵貌。昌,通“ 猖 ”。《文选·屈原〈离骚〉》:“何 桀 紂 之昌披兮,夫唯捷径以窘步。” 刘良 注:“昌披,谓乱也。”按,《楚辞补注》本作“猖披”。 汉 焦赣 《易林·观之大壮》:“心志无良,昌披妄行。” 清 顾炎武 《日知录·耿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是则谓之耿介。反是谓之昌披。”
词语解释:昌意  拼音:chāng yì
传说中人名。为 黄帝 之子。相传 黄帝 娶 西陵国 之女为正妃,生二子:其一曰 玄嚣 ,其二曰 昌意 。见《史记·五帝本纪》
词语解释:昌户  拼音:chāng hù
指 周文王 ( 姬昌 )的门庭。传说 文王 诞日,有赤雀衔丹书止于门庭的祥瑞。丹书戒言应以仁义守天下。《史记·周本纪》“﹝ 太任 ﹞生 昌 ,有圣瑞” 张守节 正义引《尚书帝命验》:“季秋之月甲子,赤爵衔丹书入于 酆 ,止于 昌 户。其书云:‘敬胜怠者吉,怠胜敬者灭,义胜欲者从,欲胜义者凶……以仁得之,以仁守之,其量百世。’”《隋书·音乐志上》:“假令巢侔 轩 阁,集同 昌 户,犹当顾循寡德,推而不居。”
词语解释:昌懋  拼音:chāng mào
盛美。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 王昭君 德行昌懋,聪慧知礼,可为单于阏氏备选,即令上殿陛见。”
词语解释:昌旺  拼音:chāng wàng
昌盛兴旺。例如:看阁下印堂发亮,官运昌旺,如要进京赴考,保您金榜题名。——《连升三级》
词语解释:昌盍风  拼音:chāng hé fēng
西风。 汉 班固 《白虎通·八风》:“昌盍风至,戒收藏也。”《淮南子·天文训》《史记·律书》作“閶闔风”。参见“ 昌风 ”。
词语解释:昌风  拼音:chāng fēng
即阊阖风。指西风。 晋 陆云 《答孙显世》诗之四:“昌风改物, 丰水 易澜。”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维舟歇金景,结棹俟昌风。”
词语解释:昌福  拼音:chāng fú
犹洪福。
词语解释:昌舒  拼音:chāng shū
犹言发扬光大。 清 姚鼐 《题外甥马器之〈长夏校经图〉》诗:“伪学纵有禁,道德终昌舒。”
词语解释:昌羊  拼音:chāng yáng
菖蒲。昌,通“ 菖 ”。《淮南子·说林训》:“昌羊去蚤蝨而来蛉穷,除小害而致大贼,欲小快而害大利。” 高诱 注:“昌羊,昌蒲。”
词语解释:昌符  拼音:chāng fú
表示昌盛吉祥的符瑞。 南朝 梁 萧子云 《玄圃园讲赋》:“惟玉帛之光盛,信昌符之在焉。” 唐 卢庾 《梓潼神鼎赋》:“宝彼天之所锡,表吾君之至治。扬五百代之昌符,成六万年之宝位。”
词语解释:昌熟  拼音:chāng shú
大熟。谓好年成。 唐 陈子昂 《谏刑书》:“风雨顺时,百穀昌熟,可谓足为万代之规也。”
词语解释:昌瑞  拼音:chāng ruì
兴盛的瑞应。 汉 王充 《论衡·订鬼》:“国且昌,昌瑞到矣。”
词语解释:昌狂  拼音:chāng kuáng
猖狂。狂妄而放肆。昌,通“ 猖 ”。《汉书·赵充国传》:“ 先零 昌狂,侵 汉 西疆。” 清 恽敬 《上曹俪笙侍郎书》:“ 大江 南北以文名天下者,几于昌狂无理、排溺一世之人,其势力至今未已。”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夫势利之念昌狂于中,则是非之辨为之昧。”
词语解释:昌泰  拼音:chāng tài
昌盛安泰。《平山冷燕》第四回:“是诚地天昌泰,国家文明,而一人流光,千古照朗者也。”
词语解释:昌熙  拼音:chāng xī
兴盛。 明 张居正 《贺瑞穀表》之二:“迺兹嘉瑞之生,正值昌熙之运。”
词语解释:昌濮  拼音:chāng pú
见“ 昌僕 ”。
词语解释:昌仆  拼音:chāng pú
人名。相传为 昌意 之妃, 颛顼 之母。
词语解释:昌都县  拼音:chāng dōu xiàn
在西藏自治区东部,邻接青海省,澜沧江上游扎曲与昂曲在境内汇合,川藏公路经过境内。旧名“察木多”,为西藏东部地区的重要城镇。人口75万(1993年)。古迹有绛巴林(昌都寺)、卡若遗址。
词语解释:昌霍  拼音:chāng huò
战国 燕 上将军 昌国君 ( 乐毅 )与 汉 大将军 霍光 的并称。两人均为国建立殊勋,而终为嗣主所忌。 唐 权德舆 《故中散大夫赠吏部尚书沛国武公神道碑》:“ 中宗 復辟,甫践周行,载笔论思,特盛 渊 云 之选;赋诗感激,必以 昌 霍 为戒。”
词语解释:昌茂  拼音:chāng mào
兴旺。《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 许 氏子孙昌茂,累代衣冠不絶。”
共95,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