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苍旻 拼音:cāng mín
苍天。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苍旻遐缅,人事无已。” 宋 苏轼 《和王斿》之一:“白髮故交空掩卷,泪河东注问苍旻。”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九:“鸿鵠初高举,千里苍旻开。”词语解释:秋旻 拼音:qiū mín
秋季的天空。 唐 李白 《古风》之一:“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唐 韩愈 《送惠师》诗:“发跡入 四明 ,梯空上秋旻。” 明 李东阳 《见南轩赋》:“倚秋旻而长啸,惊落叶之方短。” 清 吴廷桢 《观潮》诗:“层层驾浪薄秋旻,凉波如沸鱼龙泣。” 程善之 《和孟硕狱中诗》:“漫向秋旻寄怨思,照人依旧是鬚眉。”词语解释:穹旻 拼音:qióng mín
犹穹苍。 南朝 陈 徐陵 《陈文帝哀策》:“亿兆何衅,穹旻遽倾。” 吴兆宜 笺注:“《尔雅》:穹苍,苍天也。又:秋为旻天。”《隋书·音乐志上》:“朱光启耀,兆发穹旻。” 宋 王禹偁 《和杨遂贺雨》:“稚老无所诉,嗷嗷望穹旻。”词语解释:高旻 拼音:gāo mín
(1).高天。 晋 陶潜 《自祭文》:“茫茫大块,悠悠高旻,是生万物,余得为人。” 唐 韩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驿涂中见寄》诗:“哀鸿鸣清耳,宿雾褰高旻。” 清 黄鷟来 《戊辰冬与张四明西同舟纪别》诗之四:“ 闽 地多峻岭,森秀凌高旻。”
(2).指皇帝。 清 钮琇 《觚賸·献诗保寨》:“大开藩卫制方面,期以忠义酬高旻。”词语解释:青旻 拼音:qīng mín
青天。 明 袁宗道 《雪后出长安门见西山甚近》诗:“瑶岛分明连絳闕,玉龙夭矫贴青旻。” 清 顾炎武 《元日》诗:“愿言御六师,一扫开青旻。” 清 吴伟业 《游石公山诸胜》诗:“突兀撑青旻,插地屏障列。”词语解释:火旻 拼音:huǒ mín
秋天;秋日的天空。《文选·谢灵运〈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诗》:“秋岸澄夕阴,火旻团朝露。” 李善 注:“火,大火也。《毛诗》曰:‘七月流火。’《尔雅》曰:‘秋为旻天。’” 唐 刘禹锡 《早秋送台院杨侍御归朝》诗:“鷙鸟得秋气,法星悬火旻。”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落日照 金陵 ,火旻生秋凉。”词语解释:烟旻 拼音:yān mín
亦作“烟旻”。 犹云霄。 唐 刘禹锡 《送华阴尉张苕赴邕府使幕》诗:“青袍仙掌下,矫首凌烟旻。”词语解释:小旻 拼音:xiǎo mín
《诗·小雅》篇名。《诗·小雅·小旻序》:“小旻,大夫刺 幽王 也。” 郑玄 笺:“亦当为刺 厉王 。” 朱熹 集传:“大夫以王惑於邪谋,不能断以从善,而作此诗。”后用以表达对谗言的愤慨。 宋 苏轼 《游惠山》诗:“弔古泣旧史,疾谗歌《小旻》。”词语解释:霜旻 拼音:shuāng mín
深秋天气。《艺文类聚》卷五七引 南朝 齐 萧子良 《宾僚七要》:“哀过鸿於月晓,悲夜猿於霜旻。”词语解释:九旻 拼音:jiǔ mín
(1).犹九天。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封禅》:“树石九旻,泥金八幽。” 明 刘基 《杂诗》:“海鲸乘扶摇,激水腾九旻。”参见“ 九天 ”。
(2).指秋天。 唐 韩鄂 《岁华纪丽·重阳》:“重阳佳辰,九旻暮月。”
词语解释:九天 拼音:jiǔ tiān
(1).谓天之中央与八方。《楚辞·离骚》:“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脩之故也。” 王逸 注:“九天谓中央八方也。” 汉 扬雄 《太玄·太玄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沉天,九为成天。”按,《吕氏春秋·有始》谓天有九野: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顥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
(2).谓天空最高处。《孙子·形篇》:“善攻者,动於九天之上。” 梅尧臣 注:“九天,言高不可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之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明 宋濂 《文原》:“九天之属,其高不可窥;八柱之列,其厚不可测。” 毛泽东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词:“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鱉。”
(3).指宫禁。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诗:“九天閶闔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唐 杨巨源 《圣寿无疆词》之九:“晴光五云叠,春色九天深。” 唐 王涯 《宫词》之七:“为看九天公主贵,外边争学内家装。”
(4).指帝王。
(5).神名。《史记·封禅书》:“ 九天 巫,祠 九天 。” 司马贞 索隐:“《孝武本纪》云‘立 九天庙 於 甘泉 ’。《三辅故事》云‘ 胡 巫事 九天 於 神明臺 ’。”词语解释:碧旻 拼音:bì mín
青天。 唐 黄滔 《融结为河岳赋》:“凿通浩渺,擘断嶙峋,然后惣注沧海,争磨碧旻。”词语解释:澄旻 拼音:chéng mín
清朗的天空。 元 柳贯 《袁伯长侍讲伯生伯庸二待制发三贤一笑》诗:“严召戒晨趋,澄旻际秋廓。”词语解释:清旻 拼音:qīng mín
指天。 明 徐复祚 《投梭记·闺叙》:“痛朝廷冠裳倒紊,妖氛遶浊乱清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