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清旷疏旷寥旷稀旷淹旷雅旷弛旷显旷
野旷昭旷高旷迥旷浩旷华旷榛旷洪旷
放旷平旷宽旷远旷玄旷遗旷闳旷悠旷
空旷遐旷明旷简旷离旷通旷违旷暇旷
虚旷恬旷青旷瞽旷贫旷雄旷隳旷恃才放旷
师旷超旷孤旷凉旷凝旷瘝旷销旷秀旷
闲旷开旷怨旷旷旷芜旷魁旷殷旷渊旷
夷旷久旷轩旷辽旷阒旷丰旷宏旷照旷
幽旷弥旷冲旷崇旷阻旷鳏旷怠旷神怡心旷
无旷牙旷夔旷废旷豪旷弘旷心怡神旷皛旷

词语解释:清旷  拼音:qīng kuàng
(1).清朗开阔。《后汉书·仲长统传》:“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唐 权德舆 《晚渡扬子江却寄江南亲故》诗:“胸中千万虑,对此一清旷。” 清 蒋士铨 《第二碑·题坊》:“表幽贞,留私葬,扫除芜秽还清旷。” 冰心 《南归》:“草树葱笼,地方清旷,同公园一般。”
(2).清明旷达。 南朝 梁 沉约 《报博士刘杳书》:“犹復少存閒远,徵怀清旷。” 宋 林逋 《和运使陈学士游灵隐寺寓怀》:“泓澄冷泉色,写我清旷心。”《宋史·文苑传四·苏舜钦》:“耳目清旷,不设机关以待人,心安閒而体舒放。”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三:“ 芜湖 令 陈岸亭 湛深禪理,诗故清旷。”
词语解释:野旷  拼音:yě kuàng
荒野空阔。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野旷沙岸浄,天高秋月明。”《二刻拍案惊奇》卷八:“我要城外野旷去处走走,散心耍子一回何如?”
词语解释:放旷  拼音:fàng kuàng
豪放旷达,不拘礼俗。 晋 潘岳 《秋兴赋》:“逍遥乎山水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旧唐书·柳浑传》:“ 浑 性放旷,不甚检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余宝冈司寇诗》:“君本放旷士,我意亦安之。”
词语解释:空旷  拼音:kōng kuàng
(1).空寂。《后汉书·左雄传》:“官寺空旷,无人案事,每选部剧,乃至逃亡。”
(2).空寂广阔。 唐 鲍溶 《沙上月》诗:“水文不上烟不荡,平平玉田冷空旷。” 清 吴敏树 《九日鹿角登高》诗序:“秋之气清以肃,氛雾收而天高,田禾毕登,原野空旷。”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八:“一片空旷的冬原,衰草都掩没在白云里。”
(3).指广阔的地方。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犹疑帝 轩辕 ,张乐就空旷。”
词语解释:虚旷  拼音:xū kuàng
(1).空虚。《后汉书·南匈奴传论》:“若因其时埶,及其虚旷……使 耿国 之筭不谬於当世, 袁安 之议见从於后王,平易正直,若此其弘也。” 唐 孟郊 《吊元鲁山》诗之七:“名位苟虚旷,声明自销鑠。”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讼庭终日自虚旷,德宇平生本萧洒。” 明 王九思 《醉罗歌·闺情》曲:“花枝开尽也不见郎,鸟声啼彻也不见郎,一春消息成虚旷。”
(2).广大宽阔。 唐 薛用弱 《集异记·蔡少霞》:“碧天虚旷,瑞日曈曨,人俗洁清,卉木鲜茂。”
(3).空费。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人怀疑贰,动见譸张,虚旷岁时,成功难睹。”
词语解释:师旷  拼音:shī kuàng
春秋 晋国 乐师。善于辨音。《孟子·离娄上》:“ 师旷 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参阅《左传》《国语》《逸周书》《庄子》《吕氏春秋》等书。后以为听觉超凡,善辨音律的偶像人物。 唐 杨炯 《浑天赋》:“螟何细兮, 师旷 清耳而不闻, 离朱 拭目而无见。”
词语解释:闲旷  拼音:xián kuàng
亦作“闲旷”。
(1).安静空阔。《庄子·刻意》:“就藪泽,处閒旷,钓鱼閒处,无为而已矣。”《南齐书·萧惠基传》:“初, 思话 先於 曲阿 起宅,有闲旷之致。” 清 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都中燕客者,曰馆曰堂,皆肆也。观优者集焉。乐閒旷,避烦暑,惟江亭为宜。”
(2).指空阔而无人使用(的地方)。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巩华城》:“ 巩华城 有分守公署一所,奠靖所一所,营房五百间,并 嘉靖 十九年增建。餘皆閒旷之地,无一居民庐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捉鬼射狐》:“第綦阔,皆置閒旷;公仅居其半。”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剿抚异同》:“ 奕山 之以 黑龙江 外五千餘里,借称閒旷,不候諭旨,拱手授人,此尤寸磔不容蔽辜。”
(3).悠闲放达。《南史·萧子云传》:“ 子云 性沉静,不乐仕进,风神闲旷,任性不羣。” 宋 周煇 《清波杂志》卷十二:“顷年 西湖 上好事者所置船舫,随大小皆立嘉名,如汎星槎、凌风舸、雪篷、烟艇,扁额不一,夷犹閒旷,可想一时风致。”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高叔嗣》:“故其篇什往往直举胸情,刮抉浮华,存之隐冥,独妙闲旷,合于风骚。”
(4).清闲无事。 唐 韩愈 《题合江亭寄刺史邹君》诗:“君侯至之初,閭里自相贺。淹滞乐閒旷,勤苦劝慵惰。” 宋 苏舜钦 《答范资政书》:“日甚閒旷,得以纵观书策,及往时著述有未备者,皆得缀缉之。” 清 龚自珍 《上大学士书》:“若不在内廷之大学士,票拟纶音,是其专责,岂可閒旷?”
词语解释:夷旷  拼音:yí kuàng
(1).平和旷达。《晋书·傅玄传赞》:“志厉彊直,性乖夷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叔夜有道之士》:“余观 嵇中散 被譖就刑,寃痛甚矣,而 叔夜 乃更神色夷旷,援琴终曲,重嘆《广陵》之不传。”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先生神思夷旷,谅不恐怖。”
(2).闲适放达。《北史·阳休之传》:“﹝ 休之 ﹞谈笑晏然,议者服其夷旷。” 清 陈田 《明诗纪事辛籤·杨文骢》:“ 陈子龙 《安雅堂集》: 龙友 诗有幽峭之思,沉鬱之色,壮烈而不失和平,夷旷而中存庄雅。”
(3).平坦而宽阔。 唐 陆长源 《酬孟十二新居见寄》诗:“大道本夷旷,高情亦冲虚。”《明史·广西土司传一·南宁》:“又郡地夷旷,可宿数万师。”
词语解释:幽旷  拼音:yōu kuàng
幽深旷远。 唐 杜甫 《咏怀》之二:“皦皦幽旷心,拳拳异平素。” 宋 梅尧臣 《次韵答郭功甫》:“朝听已孤高,暮听转幽旷。”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由巖右歷栈而躡前巖,有 玉虚亭 ,咫尺有幽旷之异。”
词语解释:无旷  拼音:wú kuàng
亦作“ 无壙 ”。
(1).不懈怠。《荀子·议兵》:“敬谋无壙,敬事无壙,敬吏无壙,敬众无壙,敬敌无壙,夫是之谓五无壙。” 杨倞 注:“无壙,言不敢须臾不敬也。‘壙’与‘旷’同。”
(2).不空,不断。《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匭牘相寻,鞮译无旷。” 张铣 注:“ 周 官 鞮鞻氏 掌四夷之乐也;译,传四夷之语而宣之者也。言四夷献乐译言,岁时不旷也。”
词语解释:疏旷  拼音:shū kuàng
亦作“疎旷”。亦作“踈旷”。
(1).豪放;豁达。 唐 岑参 《郡斋闲坐》诗:“平生好疏旷,何事就羈束!” 宋 孙光宪 《渔歌子》词:“黄鵠叫,白鸥眠,谁似儂家疎旷。”《宋史·徐禧传》:“ 禧 疎旷有胆略,好谈兵。”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五引 清 庆桂 诗:“我性本疎旷,山水思静便。”
(2).远离;远隔。 唐 刘长卿 《九日岳阳待黄遂张涣》诗:“ 季鹰 久疏旷, 叔度 早畴昔。” 明 沉采 《千金记·楚歌》:“嘆人生在天地间,七尺躯从那里长?何故把爹娘疎旷?怎不把父母思量?”
(3).孤单寂寞。 唐 刘长卿 《自鄱阳还道中寄褚徵君》诗:“白首无子孙,一生自疏旷。” 元 关汉卿 《玉镜台》第一折:“好天良夜成疎旷,临风对月空惆悵。”
(4).空阔,广大;宽宏。 前蜀 杜光庭 《忠州谒禹庙醮词》:“愿迴疏旷之慈,俯鉴虔祈之恳。”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三:“ 醴泉 尉 崔汾 仲兄居 长安 崇贤里 ,夏夜乘凉于庭际踈旷,月色方午,风过觉有异香。”
词语解释:昭旷  拼音:zhāo kuàng
犹言开朗豁达。 汉 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 秦 信左右而亡, 周 用乌集而王,何则?以其能越拘挛之语,驰域外之义,独观於昭旷之道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富春渚》诗:“怀抱既昭旷,外物徒龙蠖。” 清 魏源 《青浪滩夜雨》诗:“得失亦乘除,平生秉昭旷。”
词语解释:平旷  拼音:píng kuàng
(1).平坦宽广。 晋 陶潜 《桃花源记》:“土地平旷,屋舍儼然。”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四:“今去 耶溪 三里许,地颇平旷。”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芙蓉别院》:“暇日登州后 龙首山 傍麓,有巨石,平旷可容二三十许人。” 朱自清 《潭柘寺戒坛寺》:“ 戒坛 在半山上,山门是向东的。一进去就觉得平旷。”
(2).指平坦广阔之地。《后汉书·南蛮西南夷传序》:“衣裳班兰,语言侏离,好入山壑,不乐平旷。” 宋 苏轼 《出峡》诗:“入峡喜巉巖,出峡爱平旷。” 殷夫 《孩儿塔》:“孩儿塔哟,你是稚骨的故宫,伫立于这漠茫的平旷。”
词语解释:遐旷  拼音:xiá kuàng
(1).辽阔;辽远。《南史·陈纪上·武帝》:“二 南 崇絶,四履遐旷,泱泱表海,祚土维齐;巖巖 泰山 ,俾侯于 鲁 。” 南朝 陈 徐陵 《移齐文》:“ 洞庭 遐旷,兵食殷阜。” 唐 司空曙 《为李魏公赋谢汧公》诗:“白雪高吟际,青霄远望中。谁言路遐旷,宫徵暗相通。”
(2).抱负远大;胸怀宽阔。《隋书·李穆传》:“器宇弘深,风猷遐旷。” 唐 吴筠 《步虚词》之八:“天人诚遐旷,欢泰不可量。”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知己》:“ 宏农 杨拯 士扶 ,敏而安道; 清河 房垂 翼明 志而好古; 河东 柳识 方明 ,遐旷而才:是皆慕元者也。”
词语解释:恬旷  拼音:tián kuàng
淡泊旷达。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一:“恬旷苦不足,烦促每有餘。” 唐 白居易 《昭国闲居》诗:“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子遗万事遂恬旷,我繫一官常侷促。” 清 钮琇 《觚賸续编·月涵》:“ 吴兴 董説 字 若雨 ,华阀懿孙,才情恬旷。”
词语解释:超旷  拼音:chāo kuàng
高远旷达。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亦既超旷,无适非心。” 唐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愧非超旷姿,循此跼促步。”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遇三秀才,谈论超旷,遂与沽酒款洽。”
词语解释:开旷  拼音:kāi kuàng
(1).开阔空旷。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往新安桐庐口》诗:“江山共开旷,云日相照媚。”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 莫干山 近便,但我以为逼促一点,不如海岸之开旷。” 郭沫若 《女神·地球,我的母亲!》:“从今后我不愿常在家中居住,我要常在这开旷的空气里面,对于你,表示我的孝心。”
(2).形容思想、胸怀的开朗阔大。《世说新语·简傲》“ 嵇康 与 吕安 善” 刘孝标 注引 晋 孙盛 《晋阳秋》:“﹝ 吕安 ﹞志量开旷,有拔俗风气。” 叶圣陶 《醉后》:“胸次异常开旷,又似乎充实着什么新鲜的希望。”
词语解释:久旷  拼音:jiǔ kuàng
长久荒废;长期空缺。《汉书·礼乐志》:“久旷大仪,未有立礼成乐。”《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臣闻帝王不可以久旷,天命不可以谦拒,惟大王以社稷为计,万姓为心。”
词语解释:弥旷  拼音:mí kuàng
犹言久别。《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余婴沉痼疾,窜身清 漳 滨。自夏涉玄冬,弥旷十餘旬。” 李善 注:“ 杜预 《左氏传》注曰:‘弥,远也。’《苍頡篇》曰:‘旷,疎旷也。’” 李周翰 注:“言卧疾从夏至冬,相与远疎已十餘旬也。” 唐 宋之问 《入崖口五渡寄李适》诗:“弥旷十餘载,今来宛仍前。”
词语解释:牙旷  拼音:yá kuàng
(1). 伯牙 和 师旷 的并称。二人皆 春秋 时著名音乐高手。 汉 班固 《答宾戏》:“若乃 牙 旷 清耳於管絃, 离娄 眇目於毫分。”
(2).泛指精通音乐的人。 晋 司马彪 《赠山涛》诗:“ 班 匠 不我顾, 牙 旷 不我録。” 唐 白居易 《法曲歌》:“愿求 牙 旷 正华音,不令夷夏相交侵。” 宋 韩维 《览梅圣俞诗编》诗:“安得 牙 旷 手,提耳发其聪。”
词语解释:寥旷  拼音:liáo kuàng
空旷;广远。 明 归有光 《从叔父府君坟前石表辞》:“府君筑居田野中,四望寥旷。”
词语解释:高旷  拼音:gāo kuàng
(1).高而开阔。 唐 韦应物 《天长寺上方别子西有道》诗:“高旷出尘表,逍遥涤心神。”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但石质甚莹白,而为松炬所薰,皆黑若烟煤,着手即腻不可脱。盖其洞既不高旷,烟雾莫散。” 清 方东树 《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天地、风云、日星、河岳、草木、禽兽、虫鱼、花石之高旷夷险,清明黲露,奇丽诡譎,一切可喜可骇之状,以为之情。”
(2).豁达开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上》:“惟 御寇 斟酌三氏,政得其中,视 老聃 坦遂过之,视 庄周 驯厚过之,视 杨朱 高旷过之。”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二戴》:“尝在京师,夜与友人谈 华山 之胜,晨起,即襥被往游,其高旷如此。”《平山冷燕》第九回:“惟汝此卷,天资高旷,异想不羣。”
词语解释:宽旷  拼音:kuān kuàng
宽敞空旷。 郁达夫 《沉沦》四:“因为学校还没有开课,别的学生还没有到来,这一家宽旷的旅馆里,只住了他一个客人。”
词语解释:明旷  拼音:míng kuàng
明亮开阔。 宋 张淏 《云谷杂记·韩定辞》:“ 洛 下有洞穴,曾有人误坠于中,因行数里,渐明旷,见有宫殿人物,凡九处。”
词语解释:青旷  拼音:qīng kuàng
碧空。 唐 骆宾王 《四月八日题七级》诗:“悠悠青旷里,荡荡白云前。”
词语解释:孤旷  拼音:gū kuàng
孤独无伴。《天雨花》第四回:“望卿念我将离别,不知孤旷几年春。”《天雨花》第七回:“在 杭 孤旷三年久,今始回家两月零。”
词语解释:怨旷  拼音:yuàn kuàng
(1).长期别离。《诗·邶风·雄雉序》:“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怨旷思归,流涕北顾。” 吕延济 注:“怨,别;旷,久也。”《旧唐书·狄仁杰传》:“越磧踰海,分兵防守,行役既久,怨旷亦多。”
(2).指女无夫,男无妻。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中:“ 大业 已来,巡幸过度……每起离宫,峻宇雕墻,亟成壮丽,良家子女,充仞其间,怨旷感於幽冥,靡费极於民产。”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监·对食》:“皆宫掖之中,怨旷无聊,解馋止渴,出此下策耳。” 康有为 《大同书》丙部:“人权之自立既明,男女絶无怨旷之苦。”
(3).专指女子无夫。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二六:“宫女多怨旷,层城闭娥眉。” 唐 白居易 《新乐府序》:“《上阳白髮人》,愍怨旷也。”《新唐书·李绛传》:“去官无益於治者,则材能出;斥宫女之希御者,则怨旷销。”
词语解释:轩旷  拼音:xuān kuàng
(1).高爽空阔。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浙游日记》:“﹝ 双龙洞 ﹞洞闢两门,一南向,一西向,俱为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厦高穹,閶闔四启,非復曲房夹室之观。”
(2).指广阔无垠的大地。 宋 秦观 《与子瞻会松江得浪字》诗:“独留三百缸,聊用沃轩旷。”
词语解释:冲旷  拼音:chōng kuàng
亦作“冲旷”。 淡泊旷达。《世说新语·言语》:“ 乐令 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 ” 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 《晋书》:“﹝ 乐广 ﹞清夷冲旷,加有理识。累迁侍中、 河南 尹。在朝廷用心虚淡,时人重其贞贵。” 宋 苏舜钦 《沧浪亭记》:“予既废而获斯境,安於冲旷,不与众驱。” 明 宋濂 《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襟怀冲旷,外物若不能扰之。”
词语解释:夔旷  拼音:kuí kuàng
夔 与 师旷 的并称。 夔 , 舜 时乐官;旷, 春秋 晋 乐师。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洪钟万钧, 夔 旷 所定。”
词语解释:稀旷  拼音:xī kuàng
稀少空旷。 晋 法显 《佛国记》:“城内人民稀旷,都有二百餘家。”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劫比罗》:“空荒久远,人里稀旷。”
词语解释:迥旷  拼音:jiǒng kuàng
犹旷远。 南朝 宋 谢灵运 《登孤山》诗:“迥旷沙道开,威紆山径折。” 唐 岑参 《登嘉州凌云寺作》诗:“迥旷烟景豁,阴森椶枏稠。”
词语解释:远旷  拼音:yuǎn kuàng
(1).因路途遥远而匮乏不继。《三国志·蜀志·法正传》:“土地日削,百姓日困,敌对遂多,所供远旷。”
(2).谓相隔遥远。 晋 陆云 《赠顾尚书》诗:“感彼远旷,吝此延娱。”
(3).犹远别。 晋 葛洪 《神仙传·左慈》:“今当远旷,乞分杯饮酒。”
词语解释:简旷  拼音:jiǎn kuàng
疏放旷达。《世说新语·文学》“ 裴成公 作《崇有论》” 刘孝标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尚书令 王夷甫 讲理而才虚,散骑常侍 戴奥 以学道为业,后进 庾敳 之徒,皆希慕简旷。” 宋 欧阳修 《江邻几墓志铭》:“其为人外若简旷,而行修飭。” 明 唐顺之 《答蔡可泉判官书》:“而謫官迁客,纵不怨尤,又往往以简旷不事事为得体,故或病于惰窳而苟禄。”
词语解释:瞽旷  拼音:gǔ kuàng
指 春秋 晋 盲人乐官 师旷 。《庄子·胠箧》:“擢乱六律,鑠絶竽瑟,塞 瞽旷 之耳,而天下始人含其聪矣。”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瞽旷 能默, 瞽旷 不能齐不齐之耳。” 晋 葛洪 《抱朴子·喻蔽》:“ 瞽旷 之调鐘,未必求解於同世;格言高文,岂患莫赏而减之哉?”
词语解释:凉旷  拼音:liáng kuàng
谓凉风旷荡。 唐 李贺 《昌谷诗》:“光洁无秋丝,凉旷吹浮媚。” 王琦 汇解:“风气凉旷,百物遇其吹动皆浮媚可观。”
词语解释:旷旷  拼音:kuàng kuàng
(1).广大貌。《淮南子·缪称训》:“言之用者,昭昭乎小哉;不言之用者,旷旷乎大哉。” 汉 枚乘 《七发》:“浩瀇瀁兮,慌旷旷兮,秉意乎南山,通望乎东海。”
(2).光明貌;明亮貌。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扫净豁旷旷,骋遥略苹苹。”
(3).犹坦坦。泰然自得貌。 清 戴名世 《涛山先生诗序》:“饮一觴得一句焉,吾醉而诗已就,而旷旷然,而熙熙然,而无所介其怀也。”
词语解释:辽旷  拼音:liáo kuàng
辽阔广大。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昔 燕 齐 辽旷,分置 营州 。”《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嗟宇宙之辽旷,愧无所而容身。” 清 黄景仁 《雪后集陶然亭先归道登黑窑厂》诗:“一里得高臺,于此足辽旷。” 许杰 《惨雾》:“我觉得在这样黑夜的道途上,周围是非常辽旷的,前途是非常空虚的。”
词语解释:崇旷  拼音:chóng kuàng
高大宽敞。 唐 韦应物 《庄严精舍游集》诗:“精舍何崇旷,烦跼一弘舒。” 元 戴良 《游龙山》诗:“佛庐既崇旷,云阁復高据。”
词语解释:废旷  拼音:fèi kuàng
(1).荒废,不利用。 唐 白居易 《题西亭》诗:“荒淫即不可,废旷将何如?”
(2).旷废。 宋 苏轼 《与陈传道书》之一:“某以衰病,难於供职,故坚乞一闲郡,不谓更得烦剧,然已得请,不敢更有所择,但有废旷不治之忧耳。”《辽史·耶律室鲁传》:“自 韩德让 知北院,职多废旷。”
词语解释:淹旷  拼音:yān kuàng
宽广;开阔。 晋 葛洪 《抱朴子·汉过》:“求取不廉,好夺无足者,谓之淹旷达节。”《梁书·柳庆远传》:“器识淹旷,思怀通雅。” 唐 张九龄 《彭蠡湖上》诗:“所适虽淹旷,中流且闲逸。”
词语解释:浩旷  拼音:hào kuàng
广大空阔。 唐 王勃 《上巳浮江宴序》:“兹以上巳芳节,云开胜地, 大江 浩旷,群卉纷纠。” 唐 沉佺期 《入卫作》诗:“鬱然怀君子,浩旷将如何。” 唐 刘知几 《史通·叙事》:“譬夫游沧海者徒惊其浩旷,登 太山 者但嗟其峻极。”
词语解释:玄旷  拼音:xuán kuàng
高远开阔。 晋 陆机 《赠冯文罴迁斥丘令》诗:“迈心玄旷,矫志崇邈。” 明 袁宏道 《寿存斋张公七十序》:“于是高明玄旷清虚澹远者,一切皆归之二氏。”
词语解释:离旷  拼音:lí kuàng
(1).丈夫离家,妇人独处。《孔子家语·致思》:“室家无离旷之思,千岁无战鬭之患。”《三国志·吴志·贺邵传》:“内有离旷之怨,外有损耗之费,使库廩空於无用,士民飢於糟糠。”
(2).形容孤独。
词语解释:贫旷  拼音:pín kuàng
谓穷无所有。《三国志·魏志·杜恕传》:“今者外有伺隙之寇,内有贫旷之民。”
词语解释:凝旷  拼音:níng kuàng
端庄旷达。《晋书·江逌传》:“伏惟陛下圣质天纵,凝旷清虚,阐日新之盛,茂钦明之量,无欲体於自然,冲素刑乎万国。”
词语解释:芜旷  拼音:wú kuàng
犹荒芜。《管子·牧民》:“野芜旷则民乃荒,上无量则民乃妄。”《三国志·吴志·骆统传》:“郡县荒虚,田畴芜旷。”《北齐书·李元忠传》:“ 孙腾 、 司马子如 尝共诣 元忠 ,见其坐树下,拥被对壶,庭室芜旷。”
词语解释:阒旷  拼音:qù kuàng
空廓广阔。 明 何景明 《述归赋》:“眺元宫之閴旷兮,倚俢城之曲隅。”
词语解释:阻旷  拼音:zǔ kuàng
阻隔,隔绝。《旧唐书·文苑传中·陈子昂》:“且 蜀 人尩劣,不习兵战……又山川阻旷,去中夏精兵处远。”
词语解释:豪旷  拼音:háo kuàng
豪放旷达。《新唐书·王晙传》:“ 晙 少孤,好学。祖 有方 奇之,曰:‘是子当兴吾宗。’长豪旷,不乐为衔检事。” 清 方苞 《记梦》:“先君性豪旷,不可一日无友朋。”
词语解释:雅旷  拼音:yǎ kuàng
儒雅豁达。《晋书·石苞传》:“雅旷有智局,容仪伟丽,不修小节。”
词语解释:华旷  拼音:huá kuàng
(1).华丽宽旷。《南齐书·豫章文献王嶷传》:“臣出入荣显,礼容优泰,第宇华旷。”《南史·袁昂传》:“兼开拓房宇,处以华旷,同财共有,恣其取足。”
(2).华丽畅达。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一:“词人才子,文体三变,一则启心闲绎,托辞华旷,虽存工綺,终致迂迴。” 明 顾起纶 《国雅品·士品四》:“ 张文肃 文邦 ,才雄思赡,抽绪错彩,遒绎华旷。”
词语解释:遗旷  拼音:yí kuàng
失算;失误。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二:“ 许仲宣 , 青社 人,三为随军转运使,心计精敏,无丝髮遗旷。”
词语解释:通旷  拼音:tōng kuàng
畅通开阔。《南齐书·礼志上》:“自 秦 汉 以来,虽郊祀参差,而坛域中閒,竝无更立宫室。其意何也?政是质诚尊天,不自崇树,兼事通旷,必务开远。”
词语解释:雄旷  拼音:xióng kuàng
豪壮旷达。 清 朱锡 《幽梦续影》:“絶塞谈兵,空江泛月,亦觉雄旷。”
词语解释:瘝旷
耽误荒废;旷废官职的人
词语解释:魁旷  拼音:kuí kuàng
胸怀开阔。 宋 苏舜钦 《处士崔君墓志》:“君博学,善谈经术,魁旷豪爽人也。”
词语解释:丰旷  拼音:fēng kuàng
广大开阔。 唐 张说 《大唐开元十三年陇右监校颂德碑》:“辐员千里,犹为隘狭;更柝八监布於 河 曲丰旷之野,乃能容之。”《宋史·兵志十二》:“又詔择丰旷地,置牧龙坊八,以便牧养。”
词语解释:鳏旷  拼音:guān kuàng
鳏男和旷女。泛指没有配偶的人。 唐 李朝威 《柳毅》:“﹝ 柳毅 ﹞常以鰥旷多感,欲求新匹。”
词语解释:弘旷  拼音:hóng kuàng
谓心胸宽阔。《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其为人,弘旷不足,轻贵有餘。”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子 籍 子 浑 器量弘旷。”《隋书·高熲苏威传论》:“志尚清俭,体非弘旷,好同恶异,有乖直道,不存易简,未为通德。”
词语解释:弛旷  拼音:chí kuàng
懈怠荒废。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三:“当 寧夏 未寧, 蒲中 最扼飞輓之衝,公悉应之,略无弛旷。”
词语解释:榛旷  拼音:zhēn kuàng
犹荒凉。《文选·左思〈魏都赋〉》:“ 伊 洛 榛旷, 崤 函 荒芜。” 吕延济 注:“榛旷、荒芜……皆谓居人少也。” 南朝 梁简文帝 《庆洛阳平启》:“自 函 洛 榛旷, 獯獫 荐食,久絶正朔之风,不覩犹轩之使。”
词语解释:闳旷  拼音:hóng kuàng
宽宏豁达。 唐 柳宗元 《送元十八山人南游序》:“今有 河南 元生 者,其人閎旷而质直。”
词语解释:违旷  拼音:wéi kuàng
疏远;阔别。 宋 曾巩 《代皇子免延安郡王第一表》:“施于为己,可以持循;必也当官,覬无违旷。” 明 张居正 《再乞守制疏》:“然及其未殯,凭棺一慟,身负簣土,加於邱壠之上,犹得少逭其违旷之咎,以慰冥漠之魂。” 清 潘陆 《七夕》诗:“而我怀佳人,万里空相望。违旷逾一纪,大义迫中肠。”
词语解释:隳旷  拼音:huī kuàng
旷废。 宋 司马光 《谢检讨启》:“原立官之甚重,宜择士以恪居,岂容冒尘,坐致隳旷。”
词语解释:销旷  拼音:xiāo kuàng
消磨空闲时间。 明 汤显祖 《南柯记·录摄》:“咄!几时不上公堂望,摇摇摆摆来销旷。”
词语解释:殷旷  拼音:yīn kuàng
(1).繁多而拖延日久。《晋书·庾羲传》:“陛下以圣明之德,方隆 唐 虞 之化,而事役殷旷,百姓凋残。”
(2).地域辽阔。《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西楚 殷旷,常宜早起,接对宾侣,勿使留滞。”《南史·刘湛传》:“但汝弱年,新涉军务,八州殷旷,专断事重,畴諮委仗,不可不得其人。”
词语解释:宏旷  拼音:hóng kuàng
宽广,宽宏。《晋书·裴楷传》:“ 楷 弟 绰 ,字 季舒 ,器宇宏旷。”
词语解释:怠旷  拼音:dài kuàng
犹荒废。《明史·杨道宾传》:“宫中夜分方寝,日旰未起,致万几怠旷。”
词语解释:心怡神旷  拼音:xīn yí shén kuàng
同“ 心旷神怡 ”。 明 张居正 《游衡岳后记》:“及登 衡 岳,览洞壑之幽邃,与林泉之隈隩,虑澹物轻,心怡神旷。” 明 无心子 《金雀记·集贤》:“心怡神旷,心怡神旷,水廓山林景倍常,诗坛酒社乐徜徉。”《法国女英雄弹词》第八回:“静念一身来去事,觉得心怡神旷不离奇。”
词语解释:显旷  拼音:xiǎn kuàng
明敞宽旷。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木果异事》:“其一在 太清楼 之东,得地显旷,可以就赏,而未尝著一实。”
词语解释:洪旷  拼音:hóng kuàng
辽阔,宏大。 端木蕻良 《科尔沁旗草原》十八:“一切奇异,陌生,洪旷的场面,都在眼前通过了。”
词语解释:悠旷  拼音:yōu kuàng
遥远。 晋 陆机 《思亲赋》:“悲桑梓之悠旷,愧蒸尝之弗营。”
词语解释:暇旷  拼音:xiá kuàng
空闲。 唐 李德裕 《振鹭赋》:“振鷺于飞,于彼沧洲;聊自适於暇旷,本无心於去留。”
词语解释:恃才放旷  拼音:shì cái fàng kuàng
倚仗着自己的才能而无拘无束。例如: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
词语解释:秀旷  拼音:xiù kuàng
秀拔旷达。 清 郭嵩焘 《〈古微堂诗集〉序》:“其于古诗人冲夷秀旷,宏逸入神,诚有不足,然岂先生之所屑意哉!”
词语解释:渊旷  拼音:yuān kuàng
深远旷达。 南朝 梁 沉约 《佛记序》:“虽法身常住之奥远,二諦三假之渊旷,悟道求宗於斯可足。”《魏书·徐遵明传》:“而託心渊旷,置情恬雅,处静无闷,居约不忧。”《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二年》:“吏部郎 王俭 , 僧绰 之子也,神彩渊旷,好学博闻。”
词语解释:照旷  拼音:zhào kuàng
照彻空旷,无幽不烛,无远不及。《庄子·天地》:“上神乘光,与形灭亡,此谓照旷。”
词语解释:神怡心旷  拼音:shēn yí xīn kuàng
精神愉悦,心胸开阔。《红楼梦》第四一回:“不一时,只听得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参见“ 心旷神怡 ”。
词语解释:心旷神怡  拼音:xīn kuàng shēn yí
心境开旷,精神愉悦。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老爷这件事作的来好不心旷神怡,一觉安稳好睡。” 峻青 《秋色赋·张玉生》:“一会儿如行云流水,令人心旷神怡;一会儿又如狂风暴雨,使人感情激荡。”
词语解释:皛旷  拼音:jiǎo kuàng
明亮空阔。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宜园》:“蔽翳不宜信步,皛旷不宜坐愁。”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