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宵旰 拼音:xiāo gàn
(1).见“ 宵衣旰食 ”。
(2).借指帝王。 宋 王禹偁 《为兵部向侍郎谢恩表》:“自非抱訏謨之业,有变通之才,上可以啟沃四聪,下可以赞成三事,则何以副搢绅之佇望,塞宵旰之虚怀。”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夏公命将》:“况此 河套 ,原为我地,不意己巳之变,遂沦左袵之区。上厪宵旰之忧,下混 华 戎 之辨,诚臣子枕戈待旦之时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彭尚书奏折》:“再此次 俄 人远摄天威,敬服怀柔,似可消弭兵革,渐紓宵旰隐忧矣。” 吴有章 《清宫词》:“磨牙吸取苍生血,廷献聊酬宵旰劳。”
(3).犹日夜。 夏衍 《秋瑾传》序幕:“老公祖真是宵旰勤劳。”
词语解释:宵衣旰食 拼音:xiāo yī gàn shí
天不亮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吃饭。形容非常勤劳,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 唐 陆贽 《论两河及淮西利害状》:“今师兴三年,可谓久矣;税及百物,可谓繁矣,陛下为之宵衣旰食,可谓忧勤矣。”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虏骑大至,覆军杀将,边城昼闭,朝廷乃为之宵衣旰食,焦心劳思,兴兵运财,以救其急。”《明史·王直传》:“陛下宵衣旰食,徵天下兵,与羣臣兆姓同心僇力,期灭此朝食,以雪不共戴天之耻。”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皇帝宵衣旰食,欲拯生灵於涂炭。” 茅盾 《关于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五:“ 崇祯 的宵衣旰食,励精图治,反而加速了 明 王朝覆灭的进度。”亦省作“ 宵旰 ”。 唐 罗隐 《淮南送李司空朝觐》诗:“圣君宵旰望时雍,丹詔西来雨露浓。”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君臣宵旰,几一年矣,而富国之效茫如捕风。”词语解释:日旰 拼音:rì gàn
天色晚;日暮。《左传·襄公十四年》:“ 卫献公 戒 孙文子 、 宁惠子 食,皆服而朝,日旰不召。” 杜预 注:“旰,晏也。” 杨伯峻 注:“旰,日晚也。”《汉书·张汤传》:“ 汤 每朝奏事,语国家用,日旰,天子忘食。” 宋 孔平仲 《续世说·箴规》:“ 韩滉 专政,每奏事或日旰,它相充位而已。”词语解释:皓旰 拼音:hào gàn
(1).明亮。
(2).浩汗。盛大貌,广大貌。《史记·河渠书》:“ 瓠子 决兮将奈何?晧晧旰旰閭殫为 河 !”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閒宫显敞,云屋晧旰,崇景山之高基,迎清风而立观。”词语解释:霄旰 拼音:xiāo gàn
宵衣旰食。霄,通“ 宵 ”。旧时用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赤城堡》:“﹝ 郑汝璧 《创虏歌》﹞ 幕南 部落日招呼, 安兔 诸羌颇精悍。公然南牧躪秋原,致令西顾勤霄旰。”词语解释:晧旰
明亮词语解释:烂旰 拼音:làn gàn
见“ 烂汗 ”。
词语解释:烂汗 拼音:làn hàn
光辉灿烂貌。 晋 张协 《七命》:“兰宫秘宇,彫堂綺櫳。云屏烂汗,琼璧青葱。”《晋书·张协传》作“烂旰”。词语解释:浩旰 拼音:hào gàn
见“ 澔汗 ”。
词语解释:浩汗 拼音:hào hàn
(1).水盛大貌。 三国 魏 曹丕 《济川赋》:“漫浩汗而难测,眇不覩其垠际。”《魏书·穆亮传》:“夫一渡小水,犹尚若斯,况洪 河 浩汗,有不测之虑。” 明 高启 《槎轩记》:“﹝浮木﹞或乘洪涛,东入於海,茫洋浩汗,莫得知其所极。” 王闿运 《常氏家庙碑》:“东临 湘 川 ,西眺城邑,流泽浩汗,增福隐畛。”
(2).形容广大繁多。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司州 与 殷中军 语,嘆曰:‘己之府奥,蚤已倾写而见, 殷 陈势浩汗,众源未可得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开卷固难窥浩汗,执心空欲慕公平。” 宋 苏轼 《上韩魏公论场务书》:“其事宏阔浩汗,非可以仓卒轻言者。” 清 钱谦益 《谈〈南丰集〉》:“余每读 子固 之文,浩汗演迤,不知其所自来。”词语解释:旰旰 拼音:gàn gàn
盛貌。《史记·河渠书》:“ 瓠子 决兮将奈何?皓皓旰旰兮閭殫为 河 !”《艺文类聚》卷九引 晋 郭璞 《盐池赋》:“扬赤波之焕烂,光旰旰以晃晃。”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鏘鏘旰旰,瓌譎杂错,邈乎其不可名。”词语解释:朝旰 拼音:cháo gàn
早晚。 明 何景明 《元日言志》诗:“勉怀日新志,庶以慰朝旰。”词语解释:衣宵食旰 拼音:yī xiāo shí gàn
谓天未明就穿衣起身,天黑了才进食。常用以称谀帝王勤于政事。语出 唐太宗 《执契静三边》诗:“衣宵寝二难,食旰餐三惧。” 明 张居正 《神母授图万年永赖颂》:“嗟彼 河 淮 ,怒溢瀰漫,万室成渊,千里无岸,我皇忧之,衣宵食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