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既已 拼音:jì yǐ
(1).已经。《庄子·逍遥游》:“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矣。” 晋 陆机 《豫章行》:“前路既已多,后涂随年侵。”
(2).已经过去;已经完结。《汉书·外戚传下·定陶丁姬》:“太后以为既已之事,不须復发。” 南朝 宋 颜延之 《北使洛》诗:“蓬心既已矣,飞薄殊亦然。” 宋 欧阳修 《时论·塞垣》:“近世 晋高祖 建 义并门 ,得戎王为援,既已,乃以 幽 、 蓟 、 山后 诸郡为 邪律 之寿。”
(3).既然已经。 宋 苏轼 《石鼓》诗:“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遭击剖。”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既已厌恶和尚,恨及袈裟,而 孔夫子 之被利用为或一目的的器具,也从新看得格外清楚起来。”词语解释:既往 拼音:jì wǎng
(1).以往;过去。《书·太甲中》:“既往背师保之训,弗克於厥初,尚赖匡救之德,图惟厥终。” 晋 左思 《魏都赋》:“揆既往之前迹,即将来之后辙。” 宋 王安石 《谢赐元丰敕令格式等表》:“歷观既往,或仍踳駮之餘;绪正厥遗,实待缉熙之久。” 铁郎 《二十世纪之湖南》:“鉴 湖南 於既往,责 湖南 以未来,同心戮力,驱此丑酋。” 茅盾 《子夜》十九:“眼前这交易所公债关口一过,他必须重建既往的威权。”
(2).死的讳称。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序》:“ 晏婴 既往, 齐君 趍车而行哭。”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呜呼,尚生不存, 仲氏 既往。”词语解释:既成 拼音:jì chéng
已经完成;已经成为。《诗·小雅·六月》:“维此六月,既成我服。” 毛泽东 《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有些则造成既成事实再告诉它。” 郭沫若 《革命诗人屈原》:“到了这个时候,或早或迟必然的要起来一次革命,便是文字打破既成的定型而向脱去了桎梏的言语急起直追。”词语解释:既是 拼音:jì shì
犹既然。《水浒传》第三三回:“ 黄信 道:‘既是恁地,却容易。’”《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既是相公身有病,须当把脉看虚真。”《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要参他功名,既是无隙可乘,又咽不下这口恶气。”参见“ 既然 ”。
词语解释:既然 拼音:jì rán
(1).本来如此;已经如此。《汉书·赵充国传》:“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今胡其齕汝趾而嚙汝喉出於外者,亦既然矣,伏於中者,竟如何哉。”
(2).连词。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水浒传》第二回:“既然令郎肯学时,小人一力奉教。”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恩主既然信用,卑职怎敢推辞?”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既然如此,当初何必要派遣他,西出 嘉峪关 ,万里迢迢的,去寻找石油呢?”词语解释:既济 拼音:jì jì
(1).《易》卦名。离下坎上。《易·既济》:“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孔颖达 疏:“济者,济渡之名,既者,皆尽之称。万事皆济,故以既济为名。”《老残游记》第十一回:“坎水阳德,从悲天悯人上起的,所以成了个既济之象;兑水阴德,从愤懣嫉妒上起的,所以成了个革象。”
(2).指皆济,已完。 郭沫若 《百花齐放》诗序:“这里有‘既济、未济’的味道,完了又没有完。”词语解释:既望 拼音:jì wàng
周 历以每月十五、十六日至廿二、廿三日为既望。后称农历十五日为望,十六日为既望。《书·召诰》:“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王朝步自 周 ,则至 丰 。” 孔颖达 疏:“ 周公 摄政七年二月十六日,其日为庚寅,既日月相望矣。於已望后六日乙未,为二月二十一日。”《释名·释天》:“望,月满之名也。月大十六日,小十五日,日在东,月在西,遥相望也。” 南朝 梁 沉约 《为文惠太子解讲疏》:“暨七月既望,乃敬捨宝躯,爰及舆冕,自缨已降,凡九十九物。” 唐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望,谓十五六日以后至二十二三日。”词语解释:既以 拼音:jì yǐ
(1).既然已经。《荀子·富国》:“既以伐其本,竭其原,而焦天下矣。” 汉 贾谊 《鵩鸟赋》序:“ 谊 既以謫居 长沙 , 长沙 卑湿, 谊 自伤悼,以为寿不得长。” 汉 应瑒 《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和颜既以畅,乃肯顾细微。”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状》:“惟我先府君之卒,不肖孤既以十年二月二十四日奉柩与先妣 林夫人 合塟於 深湾 童施山 之原,復惧盛德未纪,无以明示来世,疾首痛心,以日以夜。”
(2).既然因为。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夫悠悠者既以未效不求,而求者以不专丧业。”词语解释:既夕 拼音:jì xī
古丧礼士葬前最后一次哭吊的晚上。《仪礼·既夕礼》:“既夕哭,请啟期,告於宾。”词语解释:既而 拼音:jì ér
时间副词。犹不久。《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侯 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 南朝 宋 鲍照 《舞鹤赋》:“既而氛昏夜歇,景物澄廓,星翻汉迴,晓月将落。”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余德》:“既而鼓歇,渊然一声,蒂鬚顿落,即为一蝶,飞落尹衣。”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既而又愤怒地想定:这幽灵似的门庭必须步出,一个女人,该谋寻自己的生路。”词语解释:既然 拼音:jì rán
(1).本来如此;已经如此。《汉书·赵充国传》:“失之毫釐,差以千里,是既然矣。” 金 王若虚 《复之纯交说》:“今胡其齕汝趾而嚙汝喉出於外者,亦既然矣,伏於中者,竟如何哉。”
(2).连词。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水浒传》第二回:“既然令郎肯学时,小人一力奉教。” 清 李渔 《奈何天·密筹》:“恩主既然信用,卑职怎敢推辞?” 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祁连山下》:“既然如此,当初何必要派遣他,西出 嘉峪关 ,万里迢迢的,去寻找石油呢?”词语解释:既立 拼音:jì lì
指三十岁。语本《论语·为政》:“三十而立。” 明 徐渭 《自书小像赞一》:“吾生而肥,弱冠而羸不胜衣,既立而復渐以肥,乃至於若斯图之痴痴也。”词语解释:既定 拼音:jì dìng
已经确定。 宋 曾巩 《请以近更官制如〈周官〉六典为书》:“今庶尹百工分位既定,宜有新书,如《周官》六典明白之文,使内外上下,晓然究悉。” 宋庆龄 《中国的光明前途》:“它已经成为 中国 全国人民的意志和 中国 的原动力,团结并且引导我国绝大多数人民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 茅盾 《无题》:“虽然有时模糊,有时清晰,但‘她’的存在却是既定了的。”词语解释:既尔 拼音:jì ěr
(1).从此。
(2).已经。 宋 李清照 《投綦崇礼启》:“尝药虽存,弱弟譍门,惟有老兵,既尔苍皇,因成造次。”词语解释:既灌 拼音:jì guàn
谓禘祭第一次献酒以后。《论语·八佾》:“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邢昺 疏:“言未杀牲先酌鬱鬯酒灌地,以求神於太祖庙也。”词语解释:既终 拼音:jì zhōng
犹言始终。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宣 洁行廉约, 韩豫章 遗绢百匹,不受……如是减半,遂至一匹,既终不受。”词语解释:既殁
既已死亡词语解释:既后 拼音:jì hòu
以后,其后。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政事》:“ 陆太尉 诣 王丞相 咨事,过后輒翻异。 王公 怪其如此,后以问 陆 。 陆 曰:‘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词语解释:既乃 拼音:jì nǎi
犹于是。 汉 张衡 《西京赋》:“既乃珍臺蹇产以极壮,墱道邐倚以正东。” 金 王若虚 《门山县吏隐堂记》:“客或问焉,每患其无以对也,既乃易之为‘吏隐’。” 明 李东阳 《明故封大安人舒氏墓志铭》:“ 仲律 戚戚强答语,殊不释,既乃言曰:吾母之葬,不可无铭。”词语解释:既位 拼音:jì wèi
谓已就其位。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臣闻出豫为象,钧天之乐张焉;时乘既位,御气之驾翔焉。” 明 徐渭 《又论玄门书》:“天地从混沌而既位,无心无为,一任日月之渐营,毫髮不爽。”词语解释:既生魄 拼音:jì shēng pò
亦作“ 既生霸 ”。 古代以月的圆、缺、晦、明记日期的一种名称。魄、霸,指月未盛明时所发的光。月既生而未大明称之为“既生魄”,指从上弦至望的一段时间。《逸周书·大戒》:“维正月既生魄,王访於 周公 。”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余览古器物铭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按,旧说月黑处为魄,望后明死魄生。《书·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 周 。” 孔 传:“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后。” 孔颖达 疏:“月以望亏,望是月半。望在十六日为多,通率在十六日者,四分居三,其一在十五日耳。此言既生魄,故言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后也。”词语解释:既月 拼音:jì yuè
整月;一个月。 宋 姜夔 《暗香》词序:“辛亥之冬,予载雪诣 石湖 。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徵新声。”词语解释:既旬 拼音:jì xún
终旬。 唐 元稹 《旱灾自咎贻七县宰》诗:“六月天不雨,秋孟亦既旬。”词语解释:既醉以酒,既饱以德
宾客称主人优厚待客的客气话词语解释:既冠之后
成年之后。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词语解释:既不索 拼音:jì bù suǒ
见“ 既不沙 ”。
词语解释:既不沙 拼音:jì bù shā
转接之词,承上启下。犹言不然;否则。沙,语助词,无义。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我跟前休胡讳,那其间必受私。既不沙。怎无个放捨悲慈。”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阁》:“既不沙,怎得那一斛珍珠去慰寂寥。”亦作“ 既不索 ”。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既不索,可怎生短命死了 颜回 ,却怎生延年老了 盗跖 。”词语解释:既不沙 拼音:jì bù shā
转接之词,承上启下。犹言不然;否则。沙,语助词,无义。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二折:“我跟前休胡讳,那其间必受私。既不沙。怎无个放捨悲慈。” 清 洪昇 《长生殿·絮阁》:“既不沙,怎得那一斛珍珠去慰寂寥。”亦作“ 既不索 ”。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二折:“既不索,可怎生短命死了 颜回 ,却怎生延年老了 盗跖 。”词语解释:既廪 拼音:jì lǐn
古代官府发给的给养。既,通“ 餼 ”。《礼记·中庸》:“日省月试,既廪称事,所以劝百工也。” 郑玄 注:“既,读为餼。餼廪,稍食也。” 孔颖达 疏:“既廪谓饮食粮廪也。”《孔子家语·哀公问政》:“既廪称事,所以来百工也。”词语解释:既往不咎 拼音:jì wǎng bù jiù
对过去的过错不再责难追究。《论语·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三国志·魏志·曹爽传》“皆伏诛,夷三族”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毕轨前失,既往不咎,但恐是后难可以再。”《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如期回者,仍復旧职,既往不咎。”如:对你的悔改表现,我很欢迎。我们既往不咎吧。词语解释:既生霸 拼音:jì shēng bà
见“ 既生魄 ”。
词语解释:既生魄 拼音:jì shēng pò
亦作“ 既生霸 ”。 古代以月的圆、缺、晦、明记日期的一种名称。魄、霸,指月未盛明时所发的光。月既生而未大明称之为“既生魄”,指从上弦至望的一段时间。《逸周书·大戒》:“维正月既生魄,王访於 周公 。”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余览古器物铭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按,旧说月黑处为魄,望后明死魄生。《书·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 周 。” 孔 传:“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后。” 孔颖达 疏:“月以望亏,望是月半。望在十六日为多,通率在十六日者,四分居三,其一在十五日耳。此言既生魄,故言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后也。”词语解释:既来之,则安之 拼音:jì lái zhī , zé ān zhī
《论语·季氏》:“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本指招徕远人,并加以安抚。后指已经来了,就应该安下心来。 元 吴昌龄 《张天师》第一折:“既来之,则安之。仙子请坐,容小生递一杯酒咱。”《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瑶琴 既来之,则安之。” 沙汀 《代理县长》:“好好养你的病吧--既来之,则安之。”词语解释:既死魄 拼音:jì sǐ pò
亦作“ 既死霸 ”。 指月之下弦至晦的一段时间。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死霸,谓自二十三日以后至于晦也……盖月受日光之处虽同此一面,然自地观之,则二十三日以后月无光之处,正八日以前月有光之处。此即后世上弦下弦之由分,以始生之明既死,故谓之既死霸。”按,旧说朔后明生而魄死,指月朔至上弦的一段时间。《逸周书·世俘》:“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 商 。” 孔晁 注:“朔后为死魄。”《汉书·律历志下》:“粤若来三月,既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参见“ 既生魄 ”。
词语解释:既生魄 拼音:jì shēng pò
亦作“ 既生霸 ”。 古代以月的圆、缺、晦、明记日期的一种名称。魄、霸,指月未盛明时所发的光。月既生而未大明称之为“既生魄”,指从上弦至望的一段时间。《逸周书·大戒》:“维正月既生魄,王访於 周公 。”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余览古器物铭而得古之所以名日者凡四:曰初吉,曰既生霸,曰既望,曰既死霸……既生霸,谓自八九日以降至十四五日也。”按,旧说月黑处为魄,望后明死魄生。《书·武成》:“既生魄,庶邦冢君,暨百工,受命於 周 。” 孔 传:“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后。” 孔颖达 疏:“月以望亏,望是月半。望在十六日为多,通率在十六日者,四分居三,其一在十五日耳。此言既生魄,故言魄生明死,十五日之后也。”词语解释:既死霸 拼音:jì sǐ bà
见“ 既死魄 ”。
词语解释:既死魄 拼音:jì sǐ pò
亦作“ 既死霸 ”。 指月之下弦至晦的一段时间。 王国维 《观堂集林·生霸死霸考》:“既死霸,谓自二十三日以后至于晦也……盖月受日光之处虽同此一面,然自地观之,则二十三日以后月无光之处,正八日以前月有光之处。此即后世上弦下弦之由分,以始生之明既死,故谓之既死霸。”按,旧说朔后明生而魄死,指月朔至上弦的一段时间。《逸周书·世俘》:“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於 商 。” 孔晁 注:“朔后为死魄。”《汉书·律历志下》:“粤若来三月,既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参见“ 既生魄 ”。词语解释: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拼音:jì yǒu jīn rì , hé bì dàng chū
既然有今日的如此结果,何必在当初那么做。用以感慨现今的不如意,而深悔过去的错误
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红楼梦》词语解释:既成事实 拼音:jì chéng shì shí
已完成的、并且推定是不可改变的事词语解释:既济公 拼音:jì jì gōng
草药升麻的别名。 宋 陶穀 《清异录·药谱》:“既济公,升麻。”词语解释:既朔 拼音:jì shuò
朔日的第二天。即农历初二。 明 何景明 《进舟赋》:“惟孟冬之既朔兮,霜凛凛而下威。”词语解释:既龀 拼音:jì chèn
谓乳齿换尽。《国语·郑语》:“府之童妾未既齓而遭之。” 韦昭 注:“既,尽也;遭,遇也。毁齿曰齓,毁未毕也。”《史记·周本纪》作“既齔”。词语解释: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拼音:jì yǒu jīn rì ,hé bì dàng chū
既然有今日的如此结果,何必在当初那么做。用以感慨现今的不如意,而深悔过去的错误
宝玉在身后面叹道:“既有今日,何必当初。”——《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