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旌旆 拼音:jīng pèi
亦作“ 旌旆 ”。
(1).旗帜。 晋 陆机 《饮马长城窟行》:“戎车无停轨,旌斾屡徂迁。” 唐 高适 《燕歌行》:“摐金伐鼓下 榆关 ,旌旆逶迤 碣石 间。”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三:“﹝皇上﹞命选精骑万餘人,扈行私从僕马亦復踰万,旌斾亘三十餘里。”
(2).犹尊驾、大驾。多用于官员。 唐 贾岛 《送周判官元范赴越》诗:“已曾几遍随旌旆,去謁荒郊 大禹祠 。” 宋 苏轼 《与范蜀公书》之一:“日望旌旆之至,不敢復上问。” 清 恽敬 《上举主笠帆先生书》:“前者旌旆自 江西 移 湖南 ,士聚於庠,商告於市,民要於野,愿一叩首马前。”
(3).借指军旅。《太平广记》卷一九○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高骈》:“楼櫓矗然,旌斾竟不行,而驃信讋慄。”词语解释:红旆 拼音:hóng pèi
红旗。 唐 高适 《部落曲》:“琱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 唐 刘禹锡 《酬浙东李侍郎越州春晚即事长句》:“青油昼卷临高阁,红旆晴翻绕古堤。” 前蜀 韦庄 《题裴端公郊居》诗:“暂随红旆佐藩方,高迹终期卧故乡。”词语解释:酒旆 拼音:jiǔ pèi
亦作“ 酒旆 ”。 即酒旗。 唐 杜牧 《代人寄远》诗:“河桥酒斾风輭,候馆梅花雪娇。” 宋 张翥 《行香子·山水扇面》词:“佛寺云边,茅舍山前。树阴中、酒旆低悬。” 元 朱庭玉 《祅神急·雪景》套曲:“破墙酒旆,古岸渔艖。”《水浒传》第三六回:“早看见岭脚边一个酒店,背靠颠崖,门临怪树,前后都是草房。去那树荫之下,挑出一个酒斾儿来。” 清 孔尚任 《红桥》诗:“酒斾时遮看竹路,画船多繫种花门。”参见“ 酒旗 ”。
词语解释:酒旗 拼音:jiǔ qí
(1).星座名。在轩辕星南。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盖闻昊天表酒旗之宿,坤灵挺空桑之化。”《晋书·天文志上》:“轩辕右角南三星曰酒旗。酒官之旗也。主宴饗饮食。五星守酒旗,天下大餔。”
(2).即酒帘。酒店的标帜。 唐 刘长卿 《春望寄王涔阳》诗:“依微水戍闻鉦鼓,掩映沙村见酒旗。” 宋 周邦彦 《蓦山溪》词:“十载却归来,倦追寻酒旗戏鼓。” 清 唐孙华 《春日漫成》诗:“平桥浅水通村笠,草市斜阳颭酒旗。”词语解释:征旆 拼音:zhēng pèi
亦作“ 征斾 ”。 古代官吏远行所持的旗帜。 唐 陈子昂 《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诗:“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唐 张九龄 《酬赵二侍御使西军赠两省旧寮》诗:“使车经 陇 月,征斾绕 河 风。”《随园诗话补遗》卷三引 清 李含章 《重至都门》诗:“每歷旧游疑隔世,暂休征斾当还家。” 清 张际亮 《送云麓督粮粤东》诗:“空山冰雪卧懒出,征斾关河送敢负?”词语解释:风旆
亦作“ 风斾 ”。
1.风中的旗。 唐 武元衡 《题嘉陵驿》诗:“悠悠风旆遶山川,山驛空濛雨作烟。” 唐 杜牧 《奉和门下相公送西川相公兼领相印出镇全蜀诗十八韵》:“虎骑摇风斾,貂冠韵水苍。” 宋 秦观 《德清道中还寄子瞻》诗:“旅思摇风旆,归期数月蓂。”
2.特指酒旗。 宋 林逋 《无为军》诗:“酒家楼阁摇风旆,茶客舟船簇雨檣。”词语解释:青旆 拼音:qīng pèi
亦作“ 青斾 ”。
(1).指丧幡。 唐 曹松 《吊贾岛》诗之二:“青旆低寒水,清笳出晓风。”
(2).指酒旗。 宋 陆游 《冬初出游》诗之二:“青斾酒家黄叶寺,相逢俱是画中人。”词语解释:旗旆 拼音:qí pèi
旌旗。 南朝 梁 沉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云车万乘,载旗旆之逶迤。” 唐 韩愈 《丰陵行》:“清风飘飘轻雨洒,偃蹇旗旆卷以舒。”词语解释:羽旆 拼音:yǔ pèi
以羽毛为饰的旗帜。《文选·沉约〈游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李善 注:“旍旗以羽为饰。” 唐 王勃 《七夕赋》:“跃灵轩於雾术,褰羽斾於星桥。” 明 沉鲸 《双珠记·避兵失侣》:“羽斾云旌遍四陲,笑谈功业渐增倍。”词语解释:反旆 拼音:fǎn pèi
出师归来;回师。《左传·宣公十二年》:“令尹南辕反旆。”《后汉书·荀彧传》:“ 彧 復备陈得失,用移臣议,故得反旆 冀 土,克平四州。” 唐 皇甫冉 《春思》诗:“为问元戎 竇车骑 ,何时反旆勒 燕然 ?”《金史·叛臣传·窝斡》:“贼既渡,官军亦渡,少憩,贼反旆来攻, 克寧 以大军不继,令军士皆下马射贼。”词语解释:龙旆 拼音:lóng pèi
垂挂的龙旗。 唐 韩愈 张籍 《会合联句》:“龙旆垂天衞,云韶凝禁甬。” 钱仲联 集释引《文选·沉约〈钟山〉诗》 李善 注:“旆,旌旗之垂者。”词语解释:云旆 拼音:yún pèi
亦作“ 云斾 ”。 有云纹图饰的大旗。《文选·宋玉〈高唐赋〉》:“简舆玄服,建云斾,蜺为旌,翠为盖。” 吕延济 注:“以云蜺为旌斾,翠羽为盖。” 南朝 梁 沉约 《三日侍林光殿曲水宴应制》诗:“淑气婉登晨,天行耸云旆。” 宋 张孝祥 《满江红·于湖怀古》词:“ 巴滇 緑骏追风远, 武昌 云旆连 江 赤。”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二:“予客京师,游 翠巖 七真洞 ,读壁上诗曰:‘……璚珠浩荡随兰櫂,云旆低回射玉珂。’”词语解释:旆旆 拼音:pèi pèi
亦作“斾旆”。
(1).下垂貌。《诗·小雅·出车》:“彼旟旐斯,胡不旆旆。” 毛 传:“旆旆,旒垂貌。”一说,飞扬貌。 朱熹 集传:“斾斾,飞扬之貌。”
(2).茂盛貌。《诗·大雅·生民》:“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毛 传:“旆旆然长也。” 孔颖达 疏:“其斾斾、穟穟、幪幪,皆言生长茂盛之貌。” 宋 文天祥 《献州道中》诗:“四望登原隰,桑麻蔚斾斾。” 元 赵孟頫 《题耕织图》诗之七:“郊行省农事,禾黍何斾斾。”词语解释:返旆 拼音:fǎn pèi
亦作“ 返斾 ”。
(1).回师。 晋 陆机 《晋平西将军孝侯周处碑》:“潜光 阳 甸,返斾 吴 丘。”《北史·僭伪附庸传·沮渠牧犍》:“ 牧犍 闻 蠕蠕 内侵 善无 ,幸车驾返斾,遂婴城自守。”《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若节用爱民,务农训兵,数年之中,公私充实,而 赵 魏 之间,厌苦寇暴,民思 燕 德,庶几返旆,克復故业。”《东周列国志》第五回:“ 陈 、 蔡 、 鲁 三国之兵,见 宋 兵移动,俱有返斾之意。”《洪秀全演义》第二十回:“乘胜入 晋 ,直抵 燕 冀 无返斾。”
(2).指返归。 明 冯梦龙 《情史·情私·江情》:“既自京师返旆,延名士以训之,学业大进。”词语解释:朱旆 拼音:zhū pèi
红色的旌旗。 唐 许浑 《酬杜补阙初春雨中舟次横江喜裴郎中相迎见寄》诗:“红桥迤邐春巖下,朱旆联翩晓树中。”词语解释:旋旆 拼音:xuán pèi
亦作“ 旋斾 ”。 回师。 汉 陈琳 《檄吴将校部曲文》:“故且观兵旋斾,復整六师,长驱西征,致天下诛。” 晋 葛洪 《抱朴子·讥惑》:“ 鲁 秉 周 礼,暴兵不加。 魏 式 干木 ,鋭寇旋旆。”《晋书·王濬传》:“卿旋旆之日,角巾私第,口不言平 吴 之事。”《周书·萧詧传》:“如能退兵 湘水 ,吾便旋斾 襄阳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酒失》:“中丞旋旆之日,愿随一卒,步走后尘。”词语解释:驻旆 拼音:zhù pèi
犹驻扎。 清 方履籛 《万寿颂》序:“观风皇涧,熙景祜之裁基;驻旆 周 京,瞻溥原之式廓。”词语解释:心旆 拼音:xīn pèi
犹心旌。 宋 贺铸 《秦淮夜泊》诗:“谁怜远游子,心斾正摇摇。”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分歧》:“心斾摇,泪雨飘,顷刻分歧两寂寥。”词语解释:隼旆 拼音:sǔn pèi
画有隼鸟的旗帜。古时诗文中常用以为州郡长官之标志。 唐 刘兼 《芳春》诗:“宦情归兴休相挠,隼旆渔舟总未厌。”参见“ 隼旟 ”。
词语解释:隼旟 拼音:sǔn yú
(1).画有隼鸟的旗帜。古代为州郡长官所建。语本《周礼·春官·司常》:“鸟隼为旟,龟蛇为旐……州里建旟,县鄙建旐。” 唐 刘禹锡 《泰娘歌》:“风流太守 韦 尚书,路傍忽见停隼旟。” 宋 贺铸 《玉京秋》词:“蜡屐纶巾,羽觴象管,且追随、隼旟行乐。” 清 姚鼐 《答孙补山中丞》诗之二:“鸿翼久迴春水白,隼旟重向 越 山青。”
(2).指代州郡长官。 唐 白居易 《得甲为郡守部下渔色御史将责之辞云未授官已前纳采》:“宜听隼旟之诉,难科渔色之辜。” 五代 齐己 《荆渚病中因思匡庐遂成三百字寄梁先辈》诗:“每许亲朱履,多怜奉隼旟。”
(3).指帅旗。 明 吾丘瑞 《运甓记·权门灯宴》:“隼旟虎帐,拥百万貔貅;铁鎧金戈,辖三千熊虎。”亦指将帅。《旧唐书·尉迟敬德程知节等传论》:“ 知节 志平国难,拜隼旟则致命辅君。”词语解释:白旆 拼音:bái pèi
白色旗帜。 唐 杨凭 《早发湘中》诗:“按节鸣笳中贵催,红旌白旆满船开。” 元 郭钰 《从军》诗:“凂凂黄尘合,悠悠白旆飞。”
古时旗末状如燕尾的绸制垂旒。白,通“ 帛 ”。《诗·小雅·六月》:“织文鸟章,白旆央央。” 孔颖达 疏:“言白旆者,谓絳帛。”词语解释:天旆 拼音:tiān pèi
帝王仪仗中的旗帜。借指皇帝。 宋 李纲 《起居道君太上皇帝表》:“神京不守,坐失金汤。天斾啟行,越在草莽。”词语解释:戎旆 拼音:róng pèi
军旗。亦借指战事。 唐 韩愈 《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诗:“戎旆暂停辞社树,里门先下敬乡人。”词语解释:火旆 拼音:huǒ pèi
亦作“ 火斾 ”。 红色的旌旗。 唐 李群玉 《凉公从叔春祭广利王庙》诗:“海客敛威惊火旆, 天吴 收浪避楼船。” 唐 唐彦谦 《送樊琯司业归朝》诗:“黌室青衿尽,渠门火旆扬。” 唐 黄滔 《秋色赋》:“昨日金舆,天子自西郊而迎入;此时火斾, 祝融 指南极以遄征。”词语解释:春旆 拼音:chūn pèi
酒旗。指代酒。 唐 李商隐 《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诗:“闻驻行春旆,中途赏物华。”词语解释:翠旆 拼音:cuì pèi
翠旗。 隋 江总 《咏采甘露应诏》:“风亭翠斾开,云殿朱絃响。” 元 曹伯启 《梦酒诗会》诗:“半窗凉雨青綾薄,一片春风翠斾高。”词语解释:回旆 拼音:huí pèi
亦作“ 迴斾 ”。 犹回师。《文选·张衡〈西京赋〉》:“巾车命驾,迴斾右移。” 薛综 注:“回车右转,将旋也。” 汉 陈琳 《为袁绍檄豫州》:“若迴斾方徂,登高冈而击鼓吹,扬素挥以启降路,必土崩瓦解,不俟血刃。”《晋书·桓玄传》:“ 玄 既失人情,而兴师犯顺,虑众不为用,恒有迴旆之计。”词语解释:还旆 拼音:huán pèi
指回归队伍的旗帜。 南朝 梁 庾肩吾 《谢武陵王赉绢启》:“下官谬奉扁舟,暂瞻还旆。而天人渥盼,增餘论之荣; 江 汉 安流,无泝洄之阻。”词语解释:玉旆 拼音:yù pèi
亦作“ 玉斾 ”。 指酒旗。 唐 羊士谔 《郡楼晴望》诗之二:“兰卮谁与荐,玉旆自无悰。” 金 元好问 《雪后招邻舍王赞子襄饮》诗:“ 崧山 东头玉斾出,父老知是丰年祥。”词语解释:虹旆 拼音:hóng pèi
彩旗。 宋 梅尧臣 《饯彭城公赴随州龙门道上作》诗:“ 伊水 照虹旆, 楚山 怀玉麟。”词语解释:雨旆 拼音:yǔ pèi
指大雨。旆,旌旗的垂旒。 宋 叶适 《冯公岭》诗:“风篁生谷隧,雨旆来岩虚。”词语解释:悬旆 拼音:xuán pèi
亦作“ 悬斾 ”。
(1).悬挂旌旗。 南朝 梁 沉约 《为安陆王谢荆州章》:“悬斾出关,徒违絳闕。”
(2).比喻心神不安。《隋书·文学传·孙万寿》:“迴轮常自转,悬斾不堪摇。” 唐 杜牧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诗:“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词语解释:旟旆 拼音:yú pèi
泛指旌旗。《隋书·韦世康传论》:“ 韦氏 自居 京兆 ,代有人物。 世康 昆季,餘庆所钟,或入处礼闈,或出总方岳,朱轮接軫,旟斾成阴。”词语解释:麾旆 拼音:huī pèi
即摩旌。引申指军队。《南齐书·高帝纪上》:“麾旆所临,风行草靡。”词语解释:疲旆 拼音:pí pèi
久挂的旌旗。 南朝 宋 鲍照 《与荀中书别》诗:“劳舟厌长浪,疲斾倦行风。”词语解释:整旆 拼音:zhěng pèi
谓出师征伐。旆,旗帜。《陈书·蔡景历传》:“抗威 兖 服,冠盖通於北门;整旆 徐 方,咏歌溢於东道。”词语解释:轺旆 拼音:yáo pèi
轺车上的一种旗。亦指代车子。 唐 李乂 《招谕有怀赠同行人》诗:“愿接軺旆尘,联翩东北騖。”词语解释:珠旆 拼音:zhū pèi
珠饰的旗。 唐 刘宪 《奉和幸白鹿观应制》:“玄游乘落暉,仙宇蔼霏微。石梁縈涧转,珠旆扫坛飞。”词语解释:车旆 拼音:chē pèi
车上大旗。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帆字音》:“《左传·宣十三年》註:‘拔旆投衡上,使不帆风。’谓车旆之受风,若舟帆之帆风也。”词语解释:前旆 拼音:qián pèi
前旌。 南朝 梁简文帝 《上之回》诗:“前旆拂 回中 ,后车隅 桂宫 。”词语解释:牙旆 拼音:yá pèi
牙旗。 唐 张籍 《送郑尚书出镇南海》诗:“牙旆从城展,兵符到府开。”词语解释:幡旆 拼音:fān pèi
旗帜之类。 宋 苏辙 《游太山》诗之四:“驊騮蹴腾騫,幡旆飞晻曖。”词语解释:村旆 拼音:cūn pèi
乡村酒店的酒旗。引申指酒店。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初夏见寄次韵》:“村旆诧酒美,赊来满鋞程。”词语解释:文旆 拼音:wén pèi
亦作“ 文旆 ”。
(1).有文采的旌旗。用为仪仗。《隋书·礼仪志七》:“旌旗皆囊首,五色节,文旆悉赭黄。” 明 唐寅 《许天锡妻高氏墓志铭》:“文斾载道,蟠龙失隐镜之姿。”
(2).引伸为称对方的敬词。犹尊驾、大驾。《古今小说·李公子救蛇获称心》:“少屈文斾,至舍下与家尊略叙旧谊,可乎?”《颜氏家藏尺牍·吴侍讲元龙》:“两日正拟出门,以文斾山游未返,用是欲行且止。”词语解释:青玉旆 拼音:qīng yù pèi
喻初春树梢上摇曳着的柔枝嫩叶。 宋 周邦彦 《大酺·春雨》词:“墙头青玉斾,洗铅霜都尽,嫩梢相触。”词语解释:小旆 拼音:xiǎo pèi
古时缀于旗身的燕尾形小旗尾。 宋 苏辙 《竞渡》诗:“长鲸破浪聊堪比,小旆迎风殊未收。”词语解释:霓旆 拼音:ní pèi
彩色的旗帜。 唐 李山甫 《送蕲州裴员外》诗:“正作南宫第一人,暂随霓旆愴离羣。”词语解释:危旆 拼音:wēi pèi
高扬的旗帜。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逆贼诺没弄杨虔柳露布》:“衔枚远袭,卷甲前驱。偃危旆而设潜兵,疑从天落;乘间道而掩不备,若出地中。”词语解释:霞旆 拼音:xiá pèi
绚烂光耀的旌旗。 元 贡师泰 《崇真馆醮罢敕画吴宗师像》诗:“海日曈曨照九衢,霓旌霞旆拥高居。”词语解释:旃旆 拼音:zhān pèi
军旗。《后汉书·袁谭传》:“乃知 閼伯 、 实沉 之忿已成,弃亲即讎之计已决;旃斾交於中原,暴尸累於城下。”词语解释:县旆 拼音:xiàn pèi
旗帜悬空随风飘荡。喻心神不定。 南朝 齐 谢朓 《后斋回望》诗:“ 巩 洛 常睠然,摇心似县斾。”参见“ 县旌 ”。
词语解释:县旌 拼音:xiàn jīng
亦作“ 县旍 ”。
(1).悬挂空中随风飘荡的旌旗。《史记·苏秦列传》:“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然如县旌而无所终薄。”
(2).悬挂旌旗。喻标榜。《后汉书·崔駰传》:“叫呼衒鬻,县旌自表,非 随 和 之宝也。”
(3).指进军。《汉书·陈汤传》:“县旌万里之外,扬威 昆山 之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 刘备 薨于 白帝 ”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韦昭 《吴书》:“ 文帝 问曰:‘ 吴王 若欲脩宿好,宜当厉兵江关,县旍 巴 蜀 ,而闻復遣脩好,必有变故。’”词语解释:赤旆 拼音:chì pèi
亦作“ 赤斾 ”。 赤色旗。《荀子·解蔽》:“ 桀 死於 亭山 , 紂 悬於赤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之五:“仿古十字军,赤斾风飘扬。”一本作“ 赤旆 ”。词语解释:迟旆 拼音:chí pèi
谓旗帜缓慢前移。 南朝 梁 江淹 《尚书符》:“然后鑾戎薄临,驍虎百万,六军徐轨,五輅迟旆。”词语解释:辰旆 拼音:chén pèi
古代画有日、月、星的旌旗。《南齐书·乐志》:“神娱展,辰旆回。”词语解释:鼓旆 拼音:gǔ pèi
击鼓和树旗。《晋书·羊祜传》:“今若引 梁益 之兵水陆俱下, 荆 楚 之众进临 江陵 ,平南、 豫州 ,直指 夏口 , 徐 、 扬 、 青 、 兗 并向 秣陵 ,鼓旆以疑之,多方以误之。”词语解释:麟旆 拼音:lín pèi
指麒麟旗。 唐 王勃 《乾元殿颂》:“飞鹤书而抽海状,桂壑於是投纶;转麟斾而揖山容,松涧由其削袵。” 蒋清翊 注引《唐六典》:“旗之制三十有二,十三曰麒麟旗。”词语解释:銮旆 拼音:luán pèi
(1).銮旗。 南朝 齐 王俭 《皇太子妃哀策文》:“澄金波而映鑾斾,命 飞廉 而拂琼輜。”
(2).借指天子。《魏书·房伯玉传》:“今鑾斾亲戎,清一南服。”词语解释:宫旆 拼音:gōng pèi
旌旗。帝王的仪仗之一。 明 易恒 《庐州武昌二邸失守由太仓蹈海之燕感赋》:“东南六月多炎暑,远道胡为太子来?宫旆拂云何地出?楼船入海几时迴?”词语解释:烽旆 拼音:fēng pèi
烽火和战旗。借指兵事。《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国算迅足,驰烽斾之机;帝择逸翰,赴罻罗之会。”词语解释:征旆 拼音:zhēng pèi
见“ 征旆 ”。词语解释:云旆 拼音:yún pèi
见“ 云旆 ”。词语解释:旋旆 拼音:xuán pèi
见“ 旋旆 ”。词语解释:素旆 拼音:sù pèi
犹素旗。 唐 李端 《张左丞挽歌》之一:“素旆低寒水,清笳出晓风。”词语解释:綪旆 拼音:qiàn pèi
红色旌旗。《文选·张衡〈东京赋〉》:“鸞旗皮轩,通帛綪斾。” 薛综 注:“綪,蒨。” 张铣 注:“通帛蒨斾,皆旌旗也。”词语解释:西旆 拼音:xī pèi
军旗西向。犹西征。《宋书·武帝纪中》:“今当奉辞西斾,有事 关 河 ,弱嗣叨蒙,復忝今授,情事缠绵,可谓深矣。” 唐 褚遂良 《唐太宗皇帝哀册文》:“东旌 若木 ,西斾 条枝 。”词语解释:电旆 拼音:diàn pèi
舒卷如闪电之光的旗帜。 晋 陆云 《南征赋》:“伐隐天之雷鼓,振凌霄之电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