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妙斲 拼音:miào zhuó
精妙的刀斧工。泛指功力精深的技能。 宋 苏轼 《次韵李端叔谢送牛戬鸳鸯竹石图》:“时来未可知,妙斲待 轮扁 。” 宋 陈造 《寄二孙》诗:“良匠有妙斲,惰农无厚收。”词语解释:朴斲 拼音:pǔ zhuó
亦作“ 朴斵 ”。 砍斫;削治。《书·梓材》:“若作梓材,既勤朴斵,惟其涂丹雘。” 孔 传:“为政之术,如梓人治材为器,已劳力朴治斵削,惟其当涂以漆丹以朱而后成。”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是以朴斵成而丹雘施,垣墉立而雕杇附。” 前蜀 贯休 《上裴大夫》诗之二:“我有白云琴,朴斲天地精。” 宋 叶适 《孙祖佑解元世友堂》诗:“朴斵吁已勤,礱密审所宜。”
削治;治理。《文选·张华〈励志诗〉》:“如彼梓材,弗勤丹漆,虽劳朴斲,终负素质。” 李周翰 注:“梓匠理材,不勤以丹漆饰之,虽劳於理削,终不成器也。” 唐 杨炯 《卧读书架赋》:“朴斲初成,因夫美名。两足山立,双钩月生。” 宋 叶适 《代宋彦远青词》:“从仕乖政刑之中,治心失喜怒之节,况方勤於朴斲,曾罔筮於日时。”参见“ 朴斲 ”。词语解释:雕斲 拼音:diāo zhuó
亦作“ 雕斵 ”。亦作“ 雕斫 ”。
(1).刻削。 南朝 梁 鲍照 《山行见孤桐》诗:“幸愿见雕斵,为君堂上琴。”《周书·武帝纪下》:“雕斵之物,并赐贫民。” 清 吴伟业 《归云洞》诗:“归云何孱颜,雕斲自太古。”
(2).刻意修饰文辞。 唐 柳宗元 《复杜温夫书》:“吾虽少,为文不能自雕斵,引笔行墨,快意累累,意尽便止。”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她未经过学士大夫们的手所触动……所以还是未经雕斲的东西,相当的粗鄙俗气。”
(3).犹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雕斫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彫斲:1.雕琢,镂刻。《北史·周纪下·武帝》:“其路寝、 会义 、 崇信 、 含仁 、 云和 、 思齐 诸殿等,农隙之时,悉可毁撤。彫斲之物,并赐贫人。缮造之宜,务从卑朴。”斲,一本作“ 斵 ”。
(2).引申指矫饰。 宋 王安石 《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所不取也,可使贪者矜焉,而非彫斲以为廉;所不为也,可使弱者立焉,而非矫抗以为勇。”
(3).比喻精心培育。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三岁依门下,千秋叹道东,经营惭小技,彫斲冀良工。” 词语解释:揉斲 拼音:róu zhuó
砍削烤揉。亦用以称耒耜。语出《易·繫辞下》:“斲木为耜,揉木为耒。”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寺丞农具·耒耜》:“古圣通物宜,揉斲资粒食。” 宋 王安石 《和圣俞农具诗·耒耜》:“山林尽百巧,揉斲无良材。”词语解释:匠斲 拼音:jiàng zhuó
工匠。 晋 左思 《魏都赋》:“葺墙幂室,房廡杂袭,剞劂罔掇,匠斲积习。”词语解释:砻斲 拼音:lóng zhuó
亦作“ 礱斵 ”。
(1).磨和砍削。亦指磨和砍削的技能。比喻处世为人之道。 唐 柳宗元 《梓人传》:“所职寻引规矩绳墨,家不居礱斲之器。” 唐 刘禹锡 《犹子蔚适越戒》:“汝之始成人,犹器之作朴,是宜力学为礱斵,亲贤为青黄,睦僚友为瑶金……在勤而行之尔。”
(2).琢磨;切磋。 唐 孟郊 韩愈 《纳凉联句》:“殷勤相劝勉,左右加礱斲。”《法书要录》卷六引 唐 窦蒙 《〈述书赋〉语例字格》:“礲斲:错综雕文,方申巧妙。”一本作“ 礱 ”。词语解释:剖斲 拼音:pōu zhuó
剖棺戮尸。 唐 刘知几 《史通·采撰》:“寻其生絶胤嗣,死遭剖斲,盖亦阴过之所致也。”词语解释:郢人斤斲 拼音:yǐng rén jīn zhuó
同“ 郢匠挥斤 ”。 唐 刘禹锡 《翰林白二十二学士见寄诗一百篇因以答贶》:“ 郢 人斤斲无痕迹,仙人衣裳弃刀尺。”词语解释:修斲 拼音:xiū zhuó
砍削修理。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琴铭》:“嗣稍识琴理,因悟修斲之法。”词语解释:椎斲 拼音:zhuī zhuó
犹敲榨。《新唐书·高瑀传》:“自 大历 后,择帅悉出宦人中尉,所输货至鉅万,贫者假貣富人,既得所欲,则椎斲膏血,倍以酬息,十常六七。”词语解释:鼻斲 拼音:bí zhuó
削除鼻端之垩。事见《庄子·徐无鬼》。 宋 苏轼 《众妙堂记》:“庖丁之理解, 郢 人之鼻斲,信矣。”参见“ 鼻堊挥斤 ”。
词语解释:鼻垩挥斤 拼音:bí è huī jīn
挥舞斧头削除鼻端之垩。比喻指正错误。典出《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宋 陆游 《叹老》诗:“平生师友凋零尽,鼻堊挥斤未有人。”词语解释:采斲 拼音:cǎi zhuó
犹采掘。 宋 苏轼 《月华寺》诗:“天公胡为不自怜,结土融石为铜山。万人採斲富媪泣,祇有金帛资豪姦。”斲,一本作“ 斵 ”。词语解释:棌椽不斲 拼音:cǎi chuán bù zhuó
以棌木为椽,不加雕饰。形容俭约。《汉书·司马迁传》:“墨者亦上 尧 舜 ,言其德行曰:‘堂高三尺,土阶三等,茅茨不翦,棌椽不斲。’”《宋书·乐志三》:“ 舜 漆食器,畔者十国;不及 唐尧 ,棌椽不斲。”词语解释:执斲 拼音:zhí zhuó
指木工。《左传·成公二年》:“以执斲、执鍼、织紝,皆百人, 公衡 为质,以请盟。” 杜预 注:“执斲,匠人。” 清 黄遵宪 《逐客篇》诗:“酒人率庖人,执鍼偕执斲。”词语解释:清斲 拼音:qīng zhuó
犹清峻。 明 程羽文 《鸳鸯牒》:“ 鲍令暉 清斲另巧,宜硬配 廋信 、 徐陵 ,庶王珊瑚鬭咽,琉璃鬭舌。”词语解释:剥斲 拼音:bāo zhuó
犹挫伤。 明 刘若愚 《〈酌中志〉自序》:“遂令元黄之战於庙堂者,剥斲元气,忧未艾焉。”词语解释:刻斲 拼音:kè zhuó
雕琢;修饰。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近 庐陵 刘太博 辰翁 ,亦为三十六代天师志墓,虽极刻斲摩厉之工,而趣味有不及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