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九豏上声 [càn shǎn][音豏。怒声。][lián][详注1][详注2]


注1:阚 虎槛切。虎声。《诗·大雅》阚如虓虎。《传》阚然如虎之怒。《释文》火斩反。《前汉·叙传》於是七雄虓阚。
注2:滥 《广韵》胡黯切《集韵》《韵会》户黤切,音槛。泉名。《尔雅·释水》滥泉正出。通作槛。又水名。《前汉·地理志》降狄道东有白石山滥水。
共8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斩新斩首斩罪斩使斩监候斩剃斩草除根斩钢截铁
斩蛟斩截斩祀斩夫之祀斩假石斩删斩旗斩马刀
斩马斩然斩板斩祛斩钉截铁斩衰冠斩立决斩殄
斩蛇斩艾斩戮斩眉多梭眼斩切斩钉切铁斩毒斩木揭竿
斩伐斩了斩斫斩犯斩关夺隘斩衰斩斮斩杀
斩关斩斩斩冰斩版斩平斩荆披棘斩眼斩殃
斩断斩除斩齐斩灭斩候决斩袪斩缞斩将刈旗
斩马剑斩馘斩级斩竿揭木斩捕斩袂斩标斩剐
斩刈斩剉斩决斩竿斩岸斩芟斩枭斩将搴旗
斩绝斩薙斩棺戮尸斩焉斩挞斩获斩锉斩头沥血

词语解释:斩新  拼音:zhǎn xīn
崭新,全新。 唐 杜甫 《三绝句》之一:“楸树馨香倚钓磯,斩新花蘂未应飞。” 唐 白居易 《喜山石榴花开》诗:“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之六:“斩新一朶含风露,恰似西厢待月来。”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自 沉 宋 创为律诗后,诗格已无不备,至 昌黎 又斩新开闢。” 鲁迅 《呐喊·狂人日记》:“书上都写着,通红斩新。”
词语解释:斩蛟  拼音:zhǎn jiāo
斩杀蛟龙。多谓勇士为民除害。 春秋 楚 次非 斩绕船两蛟,见《吕氏春秋·知分》; 鲁 澹台子羽 赍璧渡 河 斩蛟,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晋 周处 在 长桥 下斩蛟,见《晋书·周处传》; 襄阳 太守 邓遐 入 沔水 斩蛟,见《初学记》卷七引 南朝 宋 盛弘之 《荆州记》。此数事皆诗文中有名的典故。 南朝 梁简文帝 《〈大法颂〉序》:“ 佽飞 案节,不劳斩蛟之剑;虎賁弢羽,岂假鸣乌之射。” 唐 刘禹锡 《壮士行》:“明日 长桥 上,倾城看斩蛟。” 宋 苏轼 《过木枥观》诗:“斩蛟闻猛烈,提剑想崎嶇。”
词语解释:斩马  拼音:zhǎn mǎ
即斩马剑。 北周 庾信 《朱云折槛赞》:“上书直諫,有忤明君。先求斩马,遂请鱼文。”参见“ 斩马剑 ”。
词语解释:斩马剑  拼音:zhǎn mǎ jiàn
亦作“ 斩马劒 ”。 汉 宝剑名。其利可以斩马,故称。以其藏于尚方,后世俗称尚方宝剑。《汉书·朱云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 颜师古 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又赐献马左骨都侯、右谷蠡王杂繒各四百匹,斩马劒各一。” 唐 卢照邻 《咏史》之四:“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旧唐书·狄仁杰传》:“如得尚方斩马剑加於君颈,虽死如归。”
词语解释:斩蛇  拼音:zhǎn shé
汉 刘邦 起事前曾醉行泽中,遇大蛇当道,乃拔剑斩之。见《史记·高祖本纪》。后用以为典。 汉 荀悦 《汉纪·高祖纪赞》:“焚鱼斩蛇,异功同符,岂非精灵之感哉!” 唐 薛逢 《送徐州李从事商隐》诗:“斩蛇泽畔人烟晓, 戏马臺 前树影疏。”《水浒传》第五九回:“三日之内,早望见那座山,乃是昔日 汉高祖 斩蛇起义之处。”
词语解释:斩伐  拼音:zhǎn fá
(1).征伐。《诗·小雅·雨无正》:“降丧饥饉,斩伐四国。” 宋 苏辙 《秦论》:“ 秦 人居诸侯之地而有万乘之志,侵夺六国,斩伐天下,不数十年之间而得志於海内。”
(2).诛杀。《史记·酷吏列传》:“ 张汤 数称以为亷武,使督盗贼,所斩伐不避贵戚。”《汉书·尹齐传》:“ 武帝 使督盗贼,斩伐不避贵势。”
(3).砍伐。《荀子·王制》:“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餘材也。” 汉 东方朔 《七谏·初放》:“斥逐鸿鵠兮,近习鴟梟;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高白松》:“ 伟 因悟前梦,力为营护,竟免斩伐。” 清 孙枝蔚 《大树》诗:“斩伐逢今日,相看意转悲。”
词语解释:斩关  拼音:zhǎn guān
砍断门闩。泛指攻破城门。语本《左传·襄公二十三年》:“ 臧紇 斩 鹿门 之关以出,奔 邾 。”《后汉书·坚鐔传》:“ 鐔 乃引军赴 宛 ,选敢死士夜自登城,斩关而入。” 宋 苏洵 《权书上·攻守》:“夫盗之於人抉门斩关而入者有焉,他户之不扃键而入者有焉。” 清 王韬 《淞隐漫录·盗女》:“忽闻门外马嘶人沸,列炬若昼,一女子率众官军斩关逕入。”
词语解释:斩断  拼音:zhǎn duàn
砍断;切断。《荀子·正论》:“捶笞臏脚,斩断枯磔。” 唐 杜甫 《后苦寒行》之二:“天兵斩断 青海 戎,杀气南行动坤轴。”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美》:“提把絶命刀,斩断情根在这遭。” 华山 《英雄的十月》:“他们以三十一小时的惊人速度攻克 锦州 而轰动中外,把 蒋 家小王朝的‘ 东北 生命线’一举斩断了。”
词语解释:斩马剑  拼音:zhǎn mǎ jiàn
亦作“ 斩马劒 ”。 汉 宝剑名。其利可以斩马,故称。以其藏于尚方,后世俗称尚方宝剑。《汉书·朱云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 颜师古 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又赐献马左骨都侯、右谷蠡王杂繒各四百匹,斩马劒各一。” 唐 卢照邻 《咏史》之四:“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旧唐书·狄仁杰传》:“如得尚方斩马剑加於君颈,虽死如归。”
词语解释:斩刈  拼音:zhǎn yì
(1).砍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兵燹后,寿藤古木斩刈无存。”
(2).斩杀。《孔子家语·六本》:“斩刈黎民,如草芥焉。”《金史·移剌成传》:“以所部护粮赴 扬州 ,敌兵乘夜来攻, 成 整兵奋击,斩刈甚众。” 清 黄宗羲 《通议大夫兵部职方司郎中太垣靳公传》:“国家新造,攻城略地,俘累即为军赏,斩刈首馘之餘,汩没於奴隶。”
(3).断绝;灭绝。《左传·昭公二十年》:“高臺深池,撞鐘舞女,斩刈民力,输掠其聚,以成其违,不恤后人。” 汉 焦赣 《易林·坤之蛊》:“斩刈宗社,失其邦国。”
词语解释:斩绝  拼音:zhǎn jué
(1).陡峭貌。 宋 苏洵 《忆山送人》诗:“累累斩絶峯,兀不相属联。”
(2).形容语气锋芒毕露,不留馀地。 宋 苏洵 《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孟子》之文语约而意尽,不为巉刻斩絶之言而其锋不可犯。”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雍容和缓,而不为斩絶之言。”
(3).界限分明貌。 唐 陆龟蒙 《记锦裾》:“始如不可辩别,及諦视之,条段斩絶分画,一一有去处。”
(4).干脆利落貌。《水浒后传》第十八回:“兄弟你真是好汉子,每事做得斩絶!” 萧军 《八月的乡村》三:“‘同志们--一切要听我的口令。’ 铁鹰 队长说话总是这样斩绝。”
(5).斩断;断绝。 清 李渔 《三与楼》第二回:“他见新的图不到手,旧的又怕回赎,少不得要生毒计,斩絶我的宗祧。”
词语解释:斩首  拼音:zhǎn shǒu
(1).砍头。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论子胥种蠡》:“生则斩首,死则鞭尸。”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奇谑·数兆于字》:“ 唐 李怀光 叛逆,至 埋怀村 ,为 马燧 斩首。” 方志敏 《狱中纪实》一:“逮捕、审讯、监禁、枪毙、斩首,总想将 中国 所有革命分子杀灭净尽。”
(2).谓所斩之首。《战国策·秦策三》:“大破二国之军,流血漂卤,斩首二十四万。”
词语解释:斩截  拼音:zhǎn jié
(1).坚定不移貌;干脆利落貌。《朱子语类》卷六九:“只是见得这箇道理合当恁地,便只斩截恁地做将去否?”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斩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他説得这么斩截,我才答应了他。” 叶圣陶 《平常的故事》:“他叫 仁地 到里边来坐一坐,再也料不到他回答得那么斩截。”
(2).清楚明白貌。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官常二》:“至於钱穀帐目,册档文卷,则宜处处斩截,时时日日,皆可交代。”
(3).比喻文风峻刻峭拔。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是以 象山 之文,亦皆劲健斩截。”
词语解释:斩然  拼音:zhǎn rán
(1).毅然果决貌。 金 王若虚 《〈道学发源〉后序》:“ 韩愈 《原道》曰:‘ 孟軻 之死,不得其传。’其论斩然,君子不以为过。” 萧军 《八月的乡村》十:“ 安娜 ,她并不向 陈柱 告别,斩然地立起来,拉开门走了。”
(2).全新貌;分明貌。 宋 岳珂 《桯史·王荆公》:“务汲引新进,大更弊法,而时事斩然一新。”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丹铅新录八·周礼履人》:“古人履以配冠,其阶级斩然。”
(3).整肃貌;整齐貌。 明 归有光 《元忠张君家传》:“ 元忠 为人楚楚,门内外斩然,虽盛暑燕坐,未尝解带。” 明 冯梦龙 《古今谭概·妖异·鳖异》:“ 遂昌 县民 宋甲 剖一鳖,中有比丘端坐,握摩尼珠,衫履斩然。”
(4).陡峭貌。 明 高攀龙 《三时记》:“又里许,山忽两翼劈开,斩然絶壁,立地万仞。”
词语解释:斩艾  拼音:zhǎn ài
(1).斩刈。砍伐。《墨子·备城门》:“斩艾与此长尺,乃置窑灶中。”
(2).斩刈。斩杀。《左传·哀公二年》:“ 范氏 、 中行氏 反易天明,斩艾百姓,欲擅 晋国 而灭其君。”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楚 虽无德,亦不斩艾其民。” 宋 秦观 《法律上》:“法律所以制姦,其事皆鞭笞斩艾人之所恶,欲以报所恶之讎者也。” 清 戴名世 《〈孑遗录〉自序》:“而一旦称兵起事,横行天下,斩艾良民。”
词语解释:斩了
断了;绝了
词语解释:斩斩  拼音:zhǎn zhǎn
(1).整肃貌;整齐貌。 唐 韩愈 《曹成王碑》:“持官持身,内外斩斩。” 宋 钱功 《澹山杂识·东坡借砖》:“是夕至晚,砖犹无一隻至者。明晓至其墓地之侧,五万口斩斩然罗列矣。” 清 黄宗羲 《李叔范墓志铭》:“而君家数世同居,人众事繁,推君司家事,内外斩斩,虽家庭中,凛如公府。”
(2).堆迭貌。 唐 元稹 《和乐天送客游岭南二十韵》:“曙潮云斩斩,夜海火燐燐。”
(3).锋芒毕露貌。《新唐书·李训郑注等传赞》:“ 李训 浮躁寡谋, 郑注 斩斩小人。” 宋 刘炎 《迩言》:“待制 王质 , 王文正公 子也。扶病送 范希文 ,愿预党人,斩斩出锋稜。”
词语解释:斩除  拼音:zhǎn chú
(1).斩断去除。《六韬·林战》:“斩除草木,极广吾道,以便战所。” 沙汀 《呼嚎》:“他还毫无怨意地回答了她一大堆渣渣草草的问题,也即是说,斩除尽一切足以引起任何疑惑的藤葛。”
(2).砍杀消灭。 宋 岳飞 《题青泥市寺壁》诗:“斩除顽恶还车驾,不问登坛万户侯。”
词语解释:斩馘  拼音:zhǎn guó
斩敌首割下左耳计功。亦泛指战场杀敌。 宋 孙升 《孙公谈圃》卷下:“王有知术,使士卒以铁底为袜,入其地,多使斩馘。”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拒间》:“定须教斩馘擒王。” 清 冯桂芬 《续郡志记兵》:“丙寅,毁北城外石垒七,斩馘千,我军伤亡亦半之。”
词语解释:斩剉  拼音:zhǎn cuò
斩杀并碎割尸体。《南史·文学传·任孝恭》:“ 侯景 寇逼, 孝恭 啟募兵……城陷, 景 斩剉之。”
词语解释:斩薙  拼音:zhǎn tì
(1).砍伐草木。 宋 苏轼 《尘外亭》诗:“幽人宴坐处,龙虎为斩薙。” 元 周权 《登东岩定香寺》诗:“犹封开闢土,迂旷无斩薙。”
(2).砍杀。 范文澜 《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 湘 军攻破 宁国府 ,大呼直入东门……一律斩薙无遗。”
词语解释:斩罪  拼音:zhǎn zuì
斩首之罪。《檮杌闲评》第九回:“法司拟成斩罪,监候秋后处决。”《六部成语注解·刑部》:“斩罪,斩首之刑也。”
词语解释:斩祀  拼音:zhǎn sì
砍伐神祠近旁的树。《礼记·檀弓下》:“ 吴 侵 陈 ,斩祀杀厉。” 郑玄 注:“祀,神位有屋树者。” 陈澔 集说:“斩祀,伐祠祀之木。”
词语解释:斩板  拼音:zhǎn bǎn
亦作“ 斩版 ”。
(1).谓斩断约束筑土板的绳索。亦指筑土之板。《礼记·檀弓上》:“今一日而三斩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郑玄 注:“斩板,谓断其缩也。” 孔颖达 疏:“筑坟之法,所安板侧於两边,而用绳约板令立,后復内土於板之上,中央筑之,令土与板平,则斩所约板绳断,而更置於见筑土上,又载土其中,三徧如此,其坟乃成。”《晏子春秋·谏下七》:“于是令勿委坏餘财,勿收斩板而去之。”
(2).劈柴。 清 黄宗羲 《广师说》:“扫门撰杖,都养斩版,一切烦辱之事,同於子姓。”
词语解释:斩戮  拼音:zhǎn lù
斩杀;杀戮。《三国志·魏志·董昭传》:“近 魏讽 伏诛 建安 之末, 曹伟 则斩戮 黄初 之始。”《资治通鉴·晋怀帝永嘉元年》:“ 晞 至 青州 ,以严刻立威,日行斩戮,州人谓之‘屠伯’。”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九:“适 明亮 兵截其后队, 惠龄 、 庆成 等骑兵截其前队,各有斩戮。”
词语解释:斩斫  拼音:zhǎn zhuó
杀戮;砍杀。《晋书·卫瓘传》:“ 晦 按次録 瓘 家口及其子孙,皆兵仗将送,著东亭道北围守,一时之间,便皆斩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是百万军都领袖,天来大名姓传宇宙,便是斩斫自由的 杜太守 。”
词语解释:斩冰  拼音:zhǎn bīng
砍冰。谓取冰藏于冰室。《周礼·天官·凌人》:“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孙诒让 正义:“《大学》云‘伐冰之家’,伐、斩义同。谓冰坚须斩伐而取之。”
词语解释:斩齐  拼音:zhǎn qí
极其整齐。如:他把桌上的文具、书籍整理得斩齐。
词语解释:斩级  拼音:zhǎn jí
斩取首级。 唐 温大雅 《大唐创业起居注》卷一:“贼众大乱,因而纵击,所向摧陷,斩级获生不可胜数。”《宋史·徽宗纪二》:“詔西边用兵,能招纳 羌 人者,与斩级同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宗藩·郡王谋叛贷命》:“凡平寨一百九十五,斩级三千。”
词语解释:斩决  拼音:zhǎn jué
亦作“ 斩决 ”。
(1).断绝;背弃。 汉 扬雄 《博士箴》:“ 秦 作无道,斩决天纪,漫彼王迹,而坑夫术士。”
(2).处斩刑。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金 以擅移圣像,拟大不敬,斩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凡是钉封文书,总是斩决要犯的居多。” 鲁迅 《伪自由书·保留》:“上月 杭州 曾将 西湖 抢犯当众斩决。”
词语解释:斩棺戮尸
劈开棺木,刺杀尸体
词语解释:斩使
斩杀来使
词语解释:斩夫之祀
断绝夫家的祭祀
词语解释:斩祛
斩断其袖。借指旧怨
词语解释:斩眉多梭眼  拼音:zhǎn méi duō suō yǎn
犹言挤眉弄眼。《醒世姻缘传》第八回:“怎么寻个登臺的戏子老婆?斩眉多梭眼的,甚是不成模样!”《醒世姻缘传》第六五回:“待要説你不是个人,你又斩眉多梭眼的説话吃饭。”
词语解释:斩犯  拼音:zhǎn fàn
被判处斩刑的罪犯。《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原来这一名斩犯,本来是个富家之子。”
词语解释:斩版  拼音:zhǎn bǎn
见“ 斩板 ”。
词语解释:斩板  拼音:zhǎn bǎn
亦作“ 斩版 ”。
(1).谓斩断约束筑土板的绳索。亦指筑土之板。《礼记·檀弓上》:“今一日而三斩板而已封,尚行夫子之志乎哉!” 郑玄 注:“斩板,谓断其缩也。” 孔颖达 疏:“筑坟之法,所安板侧於两边,而用绳约板令立,后復内土於板之上,中央筑之,令土与板平,则斩所约板绳断,而更置於见筑土上,又载土其中,三徧如此,其坟乃成。”《晏子春秋·谏下七》:“于是令勿委坏餘财,勿收斩板而去之。”
(2).劈柴。 清 黄宗羲 《广师说》:“扫门撰杖,都养斩版,一切烦辱之事,同於子姓。”
词语解释:斩灭  拼音:zhǎn miè
斩除灭绝。 宋 无名氏 《李师师外传》:“若辈高爵厚禄,朝廷何负於汝,乃事事为斩灭宗社计?”
词语解释:斩竿揭木  拼音:zhǎn gān jiē mù
犹言斩木揭竿。 清 褚人穫 《坚瓠补集·关社引》:“维兹六月,忽有斩竿揭木之事。”
词语解释:斩竿  拼音:zhǎn gān
“ 斩木揭竿 ”的省称。 清 侯方域 《太子丹论》:“斩竿一呼,而天下瓦解。”参见“ 斩木揭竿 ”。
词语解释:斩木揭竿  拼音:zhǎn mù jiē gān
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语本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 东豪俊遂并起而亡 秦 族矣。”《水浒传》第九一回:“臣闻 田虎 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詔以安民必在择吏,诚得良吏,自可铸剑戟为农器,否则斩木揭竿,岂条例所能禁止。”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歷稽载籍,一部廿四史中,斩木揭竿,狐鸣篝火,茻然起于草泽之间者,不絶于书。”
词语解释:斩焉  拼音:zhǎn yān
因丧哀痛貌。《左传·昭公十年》:“孤斩焉在衰絰之中。” 清 洪颐煊 《读书丛录·斩焉》:“斩焉,谓其痛之深也。”
词语解释:斩监候  拼音:zhǎn jiān hòu
即斩候决。 清 蒋良骐 《东华录·康熙二十一年》:“ 朱方旦 诡立邪説,妄言休咎,煽惑愚民,诬罔悖逆,应立斩; 顾宏齐 、 陆光旭 、 翟凤彩 甘称弟子,造刻邪书,俱斩监候。”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而运命大概很悲惨,不是凌迟,灭族,便是立刻杀头,或者‘斩监候’,也仍然活不出。”参见“ 斩候决 ”。
词语解释:斩候决  拼音:zhǎn hòu jué
明 清 时代刑律谓将判处斩刑的犯人暂时监禁,候秋审、朝审后再决定是否执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告讦》:“自古无臣駡君律,意谓必无之事,今有之,著处斩候决。”
词语解释:斩假石  拼音:zhǎn jiǎ shí
又称剁斧石。一种人造石料。将掺入石屑及石粉的水泥砂浆,涂抹在建筑物表面,在硬化后,用斩凿方法使成为有纹路的石面样式。
词语解释:斩钉截铁  拼音:zhǎn dīng jié tiě
(1).比喻坚定不移或果断利落。《景德传灯录·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朱子语类》卷五一:“看来,惟是 孟子 説得斩钉截铁。” 明 汪廷讷 《狮吼记·奇妒》:“我非无斩钉截铁刚方气,都只为惹草沾花放荡情,权支应。”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二二:“‘请假,你不好意思请假,我给你请假。’ 朱瑞芳 说得斩钉截铁。”
(2).比喻雄健有力。 元 马致远 《哨遍·张玉岩草书》套曲:“仔细看六书六法皆完备……甚雄势,斩钉截铁,缠葛垂丝,似有风云气。”
词语解释:斩切  拼音:zhǎn qiē
(1).形容口气坚决。 沙汀 《淘金记》十八:“司书的口气斩切而含恼怒,好像已经被打扰得不耐烦了。”
(2).形容刚劲有力。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二篇第一章第二节:“这样斩切的一划!这不是石刀可以划下来的,不是铜刀可以划下来的,这无论怎样都要仰仗铁刀!”
词语解释:斩关夺隘  拼音:zhǎn guān duó ài
砍断门闩,攻破城门,夺取关隘。形容军队作战勇敢,势不可挡。 刘伯承 《回顾长征》:“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杀退了千万追兵阻敌。” 许光达 等《湘鄂西和湘鄂川黔的武装斗争》:“﹝红三军﹞一路上克服了……严重困难,跋山涉水、斩关夺隘,粉碎了敌人的前堵后追,消灭许多敌人。”
词语解释:斩平  拼音:zhǎn píng
极为平整。《老残游记》第十回:“这洞不过有两间房大,朝外半截窗臺,上面安着窗户,其餘三面俱斩平雪白,顶是圆的,像城门洞的样子。”
词语解释:斩候决  拼音:zhǎn hòu jué
明 清 时代刑律谓将判处斩刑的犯人暂时监禁,候秋审、朝审后再决定是否执行。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告讦》:“自古无臣駡君律,意谓必无之事,今有之,著处斩候决。”
词语解释:斩捕  拼音:zhǎn bǔ
斩杀或捕获。《史记·吴王濞列传》:“能斩捕大将者,赐金五千斤,封万户。”
词语解释:斩岸  拼音:zhǎn àn
谓削平水边高地。《吕氏春秋·权勋》:“ 中山之国 有 厹繇 者。 智伯 欲攻之而无道也,为铸大鐘,方车二轨以遗之。 厹繇 之君将斩岸堙谿以迎鐘。” 陈奇猷 校释:“谓水厓之高陖者截之使低,谿谷之深陷者填之使高,盖使岸谿相平便於行车之意。”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伊水》:“ 河南 府尹循 大禹 之轨部督邮 辛曜 ……斩岸开石,平通 伊闕 ,石文尚存也。”
词语解释:斩挞  拼音:zhǎn tà
斩杀与鞭挞。借指用刑法镇压。 宋 苏洵 《审势》:“专任法制,以斩挞平民。”
词语解释:斩剃  拼音:zhǎn tì
1.砍伐草木。
2.砍杀。
词语解释:斩删  拼音:zhǎn shān
断绝;割除。 续范亭 《绝命诗》之五:“灭却虚荣气,斩删儿女情。”
词语解释:斩衰冠  拼音:zhǎn shuāi guān
着斩衰服者所戴之冠。《礼器图·斩衰冠》:“《丧服》记斩衰,冠六升,受冠七升,则视衰之数为倍之,盖用布二尺二寸,布以为冒,其布太广,故作三辟,积以摄之。”
词语解释:斩钉切铁  拼音:zhǎn dīng qiē tiě
同“ 斩钉截铁 ”。 李劼人 《大波》第三部第一章:“又是一声‘不许动!’那么斩钉切铁,比前几次严厉多了。”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要是他不理你呢?’‘你也不理他。’ 邓秀梅 斩钉切铁地干脆回说。”
词语解释:斩衰  拼音:zhǎn shuāi
亦作“ 斩縗 ”。 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 秦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汉书·霍光传》:“ 昌邑王 典丧,服斩縗,亡悲哀之心。” 唐 韩愈 《改葬服议》:“若主人当服斩衰,其餘亲各服其服。”《新五代史·唐明宗纪》:“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縗以衮冕。” 阿英 《洪宣娇》:“ 朝贵 战死, 宣娇 斩衰谕士卒,代将其兵,得不溃。”
词语解释:斩荆披棘  拼音:zhǎn jīng pī jí
同“披荆斩棘”。 清 陈天华 《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蕃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蕃育子孙至数百万。”
词语解释:斩袪  拼音:zhǎn qū
斩断其袖。借指旧怨。典出《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踰垣而走, 披 斩其袪。” 杜预 注:“袪,袂也。” 孔颖达 疏:“总名为袂,其袂近口,又别名为袪。此斩其袪斩其袖之末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杨 太守 李衡 ,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鉤斩袪,在君为君,遣 衡 还郡,勿令自疑。”《梁书·马仙琕传》:“射鉤斩袪,昔人弗忌。”《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
词语解释:斩袂  拼音:zhǎn mèi
犹斩袪。借指旧怨。《晋书·梁武昭王李玄盛传》:“休矣时英,茂哉雋哲,庶罩网以远笼,岂徒射鉤与斩袂!”《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神考 与 元祐 之臣,其先非有射鉤斩袂之隙也,先帝信仇人而黜之。”参见“ 斩袪 ”。
词语解释:斩袪  拼音:zhǎn qū
斩断其袖。借指旧怨。典出《左传·僖公五年》:“﹝ 重耳 ﹞踰垣而走, 披 斩其袪。” 杜预 注:“袪,袂也。” 孔颖达 疏:“总名为袂,其袂近口,又别名为袪。此斩其袪斩其袖之末也。”《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杨 太守 李衡 ,以往事之嫌,自拘有司。夫射鉤斩袪,在君为君,遣 衡 还郡,勿令自疑。”《梁书·马仙琕传》:“射鉤斩袪,昔人弗忌。”《旧五代史·唐书·符存审传》:“射钩斩袪之人,孰不奉觴丹陛。”
词语解释:斩芟  拼音:zhǎn shān
(1).斩除。 明 沉榜 《宛署杂记·街道》:“身无立锥之地,而连阡有膏腴水竹,则彼有斩芟之虞。”
(2).砍杀;杀戮。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我军併力痛击,斩芟尤多。”
词语解释:斩获  拼音:zhǎn huò
斩首与俘虏。《后汉书·应劭传》:“斩获丑虏,既不足言,而 鲜卑 越溢,多为不法。” 明 陈子龙 《古乐府·出自蓟门行》:“斩获仅千级,萧条此一州。”《水浒传》第一○六回:“ 林冲 、 花荣 驱兵助战,杀得贼兵星落云散,七断八续,斩获甚多。” 吴组缃 《山洪》三五:“我军奋力追击,斩获无算。”
词语解释:斩草除根  拼音:zhǎn cǎo chú gēn
比喻彻底去除祸根,不留后患。语本《左传·隐公六年》:“为国家者,见恶如农夫之务去草焉,芟夷蕰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则善者信矣。” 元 杨暹 《西游记》第二出:“必须斩草除根,春到萌芽不发。”《新编五代史平话·梁史上》:“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清 唐甄 《潜书·去奴》:“开国之去奄人,乃斩草除根之时,不可失也。” 李广田 《银狐集·乡虎》:“一口咬定 武爷 是匪线,又好像抱定了斩草除根的意思,说 武爷 的儿子就是第一个匪首。”
词语解释:斩旗  拼音:zhǎn qí
处决斩犯时插在刑场上的旗。 清 王有光 《吴下谚联》卷二:“斩旗高插,兵吏譙呵。”昆曲《十五贯》第四场:“一刽子手将斩旗呈上, 况钟 提笔欲判。”
词语解释:斩立决  拼音:zhǎn lì jué
明 清 两代刑律称判斩刑而不经秋审、朝审核定便立刻执行为“斩立决”。《檮杌闲评》第二十回:“将 周家庆 、 达观 二人,以不合妄造妖言惑众律,拟斩立决。”《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情真罪当,无可出脱,就定了个斩立决。通详上去。”亦作“ 斩立决 ”。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他刻的前 清 禁书还不止这一种, 屈大均 的又有《翁山文外》;还有 蔡显 的《闲渔闲闲录》,是作者因此‘斩立决’,还累及门生的。”
词语解释:斩毒  拼音:zhǎn dú
割除因病毒坏死的肌肤。《宋书·臧质传》:“执药随亲,非情谬於甘苦;挥斤斩毒,岂忘痛於肌肤?”
词语解释:斩斮  拼音:zhǎn zhuó
砍斫;斫杀。《梁书·武帝纪上》:“至乃形体宣露,褻衣颠倒,斩斮其间,以为欢笑。”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熊伯通平蛮有功》:“顷刻至禽所,斩斮尚未已也。” 杨笃生 《新湖南》:“以如许之头颅易无端之斩斮,前僵后仆,无所于悔。”
词语解释:斩眼  拼音:zhǎn yǎn
眨眼。 元 李寿卿 《度柳翠》第一折:“巡指间春又秋,斩眼间晨又昏。” 明 贾仲明 《金安寿》第四折:“人世光阴,如同斩眼。”《西游记》第四九回:“但见那篮里亮灼灼一尾金鱼,还斩眼动鳞。”《金瓶梅词话》第八七回:“那汉子杀人不斩眼,岂肯干休?”
词语解释:斩缞  拼音:zhǎn shuāi
见“ 斩衰 ”。
词语解释:斩衰  拼音:zhǎn shuāi
亦作“ 斩縗 ”。 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为公婆,承重孙为祖父母,妻妾为夫,均服斩衰。先 秦 诸侯为天子、臣为君亦服斩衰。《周礼·春官·司服》:“凡丧,为天王斩衰,为王后齐衰。”《汉书·霍光传》:“ 昌邑王 典丧,服斩縗,亡悲哀之心。” 唐 韩愈 《改葬服议》:“若主人当服斩衰,其餘亲各服其服。”《新五代史·唐明宗纪》:“皇帝即位于柩前,易斩縗以衮冕。” 阿英 《洪宣娇》:“ 朝贵 战死, 宣娇 斩衰谕士卒,代将其兵,得不溃。”
词语解释:斩标  拼音:zhǎn biāo
被判死刑者临刑时背上所插的标志。 田汉 《关汉卿》第一场:“高插边翎拿着法刀的刽子手和骡车上垂头披发背插斩标的女犯走过。”
词语解释:斩枭  拼音:zhǎn xiāo
旧时刑罚之一。即将人头砍下,悬于木竿示众。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贩卖者若不改业,立即斩梟。”
词语解释:斩锉  拼音:zhǎn cuò
同“斩剉”。
斩杀并碎割尸体。
词语解释:斩剉  拼音:zhǎn cuò
斩杀并碎割尸体。《南史·文学传·任孝恭》:“ 侯景 寇逼, 孝恭 啟募兵……城陷, 景 斩剉之。”
词语解释:斩钢截铁  拼音:zhǎn gāng jié tiě
比喻干脆利落,坚决果断。《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邓九公 看他作的这等斩钢截铁,心里想到昨日 安老爷 的话,真是大有见识,暗暗佩服。”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五章:“ 李自成 斩钢截铁地说:‘我不亲自出, 敬轩 不会起义。天下大局,决于此行。’”
词语解释:斩马刀  拼音:zhǎn mǎ dāo
一种锋利的宝刀。 宋 高承 《事物纪原·戎容兵械·斩马刀》:“ 汉成帝 时, 朱云 请上方斩马剑断 张禹 头,以厉其餘,则斩马剑之名,已见於 汉 代矣。 宋朝 神宗 熙寧 中,又製斩马刀,其犀利则莫比,盖亦取 汉 氏旧名为称也。”参见“ 斩马剑 ”。
词语解释:斩马剑  拼音:zhǎn mǎ jiàn
亦作“ 斩马劒 ”。 汉 宝剑名。其利可以斩马,故称。以其藏于尚方,后世俗称尚方宝剑。《汉书·朱云传》:“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餘。” 颜师古 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故有斩马剑,剑利可以斩马也。”《后汉书·南匈奴传》:“又赐献马左骨都侯、右谷蠡王杂繒各四百匹,斩马劒各一。” 唐 卢照邻 《咏史》之四:“愿得斩马剑,先断佞臣头。”《旧唐书·狄仁杰传》:“如得尚方斩马剑加於君颈,虽死如归。”
词语解释:斩殄  拼音:zhǎn tiǎn
斩杀;诛灭。《后汉书·度尚传》:“ 磐 身婴甲胄,涉危履险,讨击凶患,斩殄渠帅。”
词语解释:斩木揭竿  拼音:zhǎn mù jiē gān
砍削树木当兵器,举起竹竿作军旗。比喻武装起义。语本 汉 贾谊 《过秦论上》:“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山 东豪俊遂并起而亡 秦 族矣。”《水浒传》第九一回:“臣闻 田虎 斩木揭竿之势,今已燎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詔以安民必在择吏,诚得良吏,自可铸剑戟为农器,否则斩木揭竿,岂条例所能禁止。” 李大钊 《民彝与政治》:“歷稽载籍,一部廿四史中,斩木揭竿,狐鸣篝火,茻然起于草泽之间者,不絶于书。”
词语解释:斩杀  拼音:zhǎn shā
(1).古代的一种刑罚,杀头或腰斩。《周礼·秋官·掌戮》:“掌斩杀贼谍而搏之。” 郑玄 注:“斩以鈇鉞,若今要斩也;杀以刀刃,若今弃市也。”《吕氏春秋·仲秋》:“命有司申严百刑,斩杀必当。”
(2).杀死;砍死。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一:“‘正义之剑’不仅斩杀了空中的鹰,而且还斩杀了水上的鲛。”《新民晚报》1987.3.18:“对蛇却没有好感,随手掏出手枪射击,甚至用种植可可的大刀斩杀。”
词语解释:斩殃  拼音:zhǎn yāng
谓斩绝厉鬼作祟。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继妻本不肯服石,吾痛捶使嚥尽,殁后惧为厉,又贿巫斩殃。”
词语解释:斩将刈旗  拼音:zhǎn jiàng yì qí
同“ 斩将搴旗 ”。 《史记·项羽本纪》:“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词语解释:斩剐  拼音:zhǎn guǎ
斩刑与剐刑。斩,砍去头颅。剐,割肉离骨,最后致死。皆古代的酷刑。《檮杌闲评》第二八回:“迟日旨下,俱斩剐於西市示众。”
词语解释:斩将搴旗  拼音:zhǎn jiàng qiān qí
砍杀敌将,拔取敌旗。形容勇猛善战。《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汉王 方蒙矢石争天下,诸生寧能鬭乎?故先言斩将搴旗之士。”《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覉之马,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 李周翰 注:“斩贼之将,取贼旗。” 明 王玉峰 《焚香记·传笺》:“任纵横出奇兵应变,斩将搴旗呼吸间。” 吴伯箫 《羽书·马》:“百万军中,出生入死,不也是凭了征马战马才能斩将搴旗的么?”
词语解释:斩头沥血  拼音:zhǎn tóu lì xuè
形容为匡扶正义而不顾生死。《水浒传》第二七回:“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 清 感惺 《游侠传·侠议》:“在今日算是一箇斩头沥血的人儿。”
共82,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