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末字词组
斤斧挥斧石斧赤斧椹斧鬼工雷斧战斧劈正斧
玉斧寻斧砧斧柱斧落斧偃斧板斧班门弄斧
持斧萧斧破斧登斧堂斧椎斧宽斧太平斧
樵斧眉斧鬼斧齐斧窃斧伐性之斧拒斧宣花斧
绣斧衮斧资斧长斧镵斧横刀揭斧暴斧神工鬼斧
月斧桑斧杖斧木斧锧斧仪锽斧柯斧大刀阔斧
刀斧霹雳斧投斧郢斧冰斧丧斧提刀弄斧猬锋螗斧
雷斧手斧节斧金斧郢人斤斧弄斤操斧科斧 
鈯斧螳斧仗斧钺斧郢人运斧开山斧剁斧 

词语解释:斤斧  拼音:jīn fǔ
(1).斧头。《管子·乘马》:“其木可以为棺,可以为车,斤斧得入焉。” 晋 葛洪 《抱朴子·广譬》:“凡木结根於灵山,而 匠石 为之寝斤斧。” 宋 苏轼 《筑高丽亭馆一绝》:“簷楹飞舞垣墙外,桑柘萧条斤斧餘。” 郭沫若 《洪水时代》诗:“ 夏禹 ,只把手中的斤斧暂停,笑说道:‘那只是虚无的幻影!’”
(2).指兵器。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七:“ 宣宗 索 赵嘏 诗,其卷首有《题秦皇诗》,其略云:‘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羣儒定是非。’”
(3).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又窥诸公所赋,何以措手,然旨命丁寧,亦勉率成篇,并自写上呈,所谓将勤补拙,更乞斤斧,免貽众誚。”参见“ 斧正 ”。
词语解释:斧正  拼音:fǔ zhèng
(1).以斧砍削使之合乎标准。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书》:“营缮宫室,斧正不輟。”
(2).亦作“ 斧政 ”。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清 颜光敏 《与曹禾书》:“小词成之数日……幸斧正是荷。” 苏曼殊 《与刘之书》:“拙诗蒙斧政,不胜雀跃。”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中国小说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
词语解释:玉斧  拼音:yù fǔ
(1).以玉饰柄的斧子。亦作为斧的美称。《南史·陈纪上·武帝》:“公夙驾兼道,衣製杖戎,玉斧将挥,金鉦且戒,祅酋震慴,遽请灰钉。”《礼记·明堂位》“冕而舞《大武》” 唐 孔颖达 疏:“王者袞冕,执赤盾玉斧而舞 武王 伐 紂 之乐也。” 宋 曾觌 《壶中天慢》词:“何劳玉斧,金甌千古无缺。” 元 赵孟頫 《宫中口号》:“一时侍卫回身立,天步将临玉斧来。” 清 钱谦益 《清明日陪祀定陵恭述》诗之一:“纱灯玉斧儼垂旒,慟哭珠襦閟一丘。” 霅中人 《〈中西纪事〉后序》:“画玉斧而不渝,巩金甌於无缺。”
(2).仙斧,神斧。 宋 杨万里 《九月十五夜月二绝句》之一:“ 吴刚 玉斧何曾巧,斫尽南枝放北枝。” 宋 辛弃疾 《满江红·题冷泉亭》词:“谁信天峯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当年玉斧削方壶,无人识。”参见“ 玉斧修月 ”。
(3).喻媒人。 明 杨珽 《龙膏记·买卜》:“是结婚姻玉液琼飴,成好事玉斧灵丝。”《群音类选·溉园记·中秋烧香》:“怎能得玉斧伐为柯,怎能得簫凤共鸣和。”参见“ 冰斧 ”。
(4).人名。传说为仙人 许翽 的小字。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卷二十:“﹝ 许穆 ﹞小男名 翽 字 道翔 ,小名 玉斧 。” 唐 韦应物 《萼绿华歌》:“世淫浊兮不可降,胡不来兮 玉斧 家。” 宋 苏轼 《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至今 许玉斧 ,犹事 蕚緑华 。”
词语解释:玉斧修月  拼音:yù fǔ xiū yuè
(1).传说 唐 太和 中 郑仁本 表弟游 嵩山 ,见一人枕襆而眠,问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宝合成乎?月势如丸,其影,日烁其凸处也。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件。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呎》。后因有“玉斧修月”之说。 宋 王安石 《题扇》诗:“玉斧修成寳月团,月边仍有女乘鸞。” 宋 刘克庄 《最高楼》词:“懒挥玉斧重修月,不扶铁拐会登山。” 金 元好问 《蟾池》诗:“下界新增养蟾户,玉斧谁怜修月苦。”
(2).比喻恢复疆土。 元 方回 《赵宾旸唐师善见和涌金城望次韵三首》之一:“玉斧难修旧月轮,凄凉沙鸟犯鉤陈。总因燕頷多庸将,却误蛾眉事别人。”
词语解释:冰斧  拼音:bīng fǔ
媒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赵 戏之曰:‘君倘垂意,当作冰斧。’ 王 憮然曰:‘此念所不敢存。’” 何垠 注:“冰斧,媒妁也。《诗·邶风》:迨冰未泮。又《豳风》:匪斧不克。”《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这正是:此身已证菩提树,冰斧无劳强执柯。”参见“ 伐柯 ”。
词语解释:持斧  拼音:chí fǔ
《汉书·王訢传》:“ 武帝 末,军旅数发,郡国盗贼羣起,绣衣御史 暴胜之 使持斧逐捕盗贼,以军兴从事,诛二千石以下。”后以“持斧”指执法或皇帝派出的御史等执法之官。 唐 沉亚之 《上家官书》:“顾世之持斧之士,安足以摹哉!” 宋 王禹偁 《贺冯起张秉二舍人》诗:“绣衣脱后休持斧,珠履抛来免过厅。”
词语解释:樵斧  拼音:qiáo fǔ
柴斧。 宋 陈与义 《出山》诗之二:“山空樵斧响,隔岭有人家。” 清 黄景仁 《由烟霞岭至紫云洞精舍》诗:“已有樵斧声,丁丁出深樾。”
词语解释:绣斧  拼音:xiù fǔ
汉武帝 天汉 二年遣直指使者 暴胜之 等衣绣衣,杖斧持节,至各地巡捕群盗。见《汉书·武帝纪》。后遂以“绣斧”指皇帝特派的执法大员。 宋 杨万里 《送周元吉显谟左司将漕湖北》诗之一:“绣斧光华谁不羡,一贤去国欠人留。” 明 章懋 《与邓侍御书》:“邇闻绣斧南巡,而宿蠹潜奸,一时洗尽。” 清 方文 《寄张恢生明府》诗:“早晚登车持绣斧,好将封事报明君。”参见“ 绣衣直指 ”。
词语解释:绣衣直指  拼音:xiù yī zhí zhǐ
官名。 汉武帝 天汉 年间,民间起事者众,地方官员督捕不力,因派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仗节,兴兵镇压,刺史郡守以下督捕不力者亦皆伏诛。后因称此等特派官员为“绣衣直指”。绣衣,表示地位尊贵;直指,谓处事无私。后亦称“ 绣衣使者 ”。绣衣直指本由侍御史充任,故亦称“ 绣衣御史 ”。 王莽 时改称“绣衣执法”。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又《武帝纪》《元后传》《后汉书·伏湛传》。 唐 刘知几 《史通·辨职》:“虽地处禁中,而人同方外。可以养拙,可以藏愚,绣衣直指所不能绳,强项申威所不能及。” 明 王鏊 《震泽长语·官制》:“ 汉 以来重守令……虽有刺史、部使者,绣衣直指之属,间一命之,不专以为治也。”亦省称“ 绣衣 ”、“ 绣衣吏 ”。《北史·高道穆传》:“臣虽愚短,守不假器,绣衣所指,冀以清肃。” 唐 杜牧 《许七侍御弃官东归潇洒江南颇闻自适高秋企望题诗寄赠十韵》:“天子绣衣吏, 东吴 美退居。” 宋 姜夔 《阮郎归·为张平甫寿是日同宿湖西定香寺》词之一:“年年风絮时,绣衣夜半草符移,月中双桨归。” 清 魏源 《军储篇一》:“夫水师整飭,而外洋无庇贩之人;绣衣四出,黥面令行,而内地无尝试之犯。”
词语解释:月斧  拼音:yuè fǔ
(1).修月之斧。神话传说,月由七宝合成,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故有此称。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 清 吴伟业 《读史偶述》诗之十八:“ 琉璃旧厂 虎房 西,月斧修成五色泥。”参见“ 月户 ”。
(2).比喻尽文章能事。 宋 苏轼 《王文玉挽词》:“才名谁似 广文 寒,月斧云斤琢肺肝。” 明 无心子 《金雀记·成亲》:“休负,向芸窗勤磨月斧,亲看 嫦娥 ,早登天府。” 清 赵翼 《清明前二日泛舟至平山堂即事》诗:“画稿从谁粉本翻,匠心直运月斧斲。”
(3).斧名。刃口呈偃月形,故名。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岁时杂戏》:“元宵杂戏,剪丝为灯……手举则伞扇旛幢, 关 刀月斧,像生人物,击鼓摇铃。”
词语解释:月户  拼音:yuè hù
(1).月下的门户。 南朝 宋 鲍照 《园中秋散诗》:“既悲月户清,復切夜虫酸。” 唐 白居易 《郡中夜听李山人弹三乐》诗:“风琴秋拂匣,月户夜开关。” 宋 向子諲 《鹧鸪天·戏韩叔夏》词:“只有梅花似玉容,云窗月户几尊同。” 清 阮大鋮 《燕子笺·闺忆》:“月户砧声,露堦虫语,件件无非催人愁具,怎又与愁人相对?”
(2).神话传说中修月的人家。语本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天咫》:“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寳合成乎……常有八万二千户修之,予即一数。’因开襆,有斤凿数事。”后用以喻能文者。
词语解释:刀斧  拼音:dāo fǔ
刀和斧子。古代刑具。亦借指严刑。 晋 孙绰 《喻道论》:“爰逮 三国 ,刑网滋彰,刀斧虽严,而犹不惩。” 唐 陈陶 《草木言》诗:“常忧刀斧劫,窃慕仁寿乡。”《西湖二集·寿禅寺两生符宿愿》:“若不畏刀斧,有何説话。”
词语解释:雷斧  拼音:léi fǔ
(1).传说中雷神用以发霹雳的工具。其形如斧,故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雷州 人﹞有收得雷斧、雷墨者,以为禁药。”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雷斧研铭》:“余经 霅川 ,偶得数雷斧於耕夫。” 宋 苏轼 《次韵滕大夫·雪浪石》:“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王十朋 集注:“ 陈藏器 《本草》云:‘霹靂鉞,伺候震处,掘地三尺得之,其形非一,亦有似斧刃者。’”
(2).形容器物制作精巧,非人工所能为。 明 宋濂 《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3).谓雷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时 八里庄 三官庙 ,有雷击蝎虎一事, 安 问以物久通灵,多婴雷斧,岂长生亦造物所忌乎。”
词语解释:鈯斧  拼音:tú fǔ
不锋利的斧头。《五灯会元·六祖大鉴禅师法嗣·青原山行思禅师》:“吾有箇鈯斧子,与汝住山。” 宋 陆游 《思归》诗:“会当求鈯斧,送老 镜湖 滨。” 元 耶律楚材 《请奥公禅师开堂疏》之三:“既收鈯斧子,不藉破皮鞋。”
词语解释:挥斧  拼音:huī fǔ
喻挥笔为文。 宋 欧阳修 《祭苏子美文》:“子之心胷,蟠屈龙虵。风云变化,雨雹交加,忽然挥斧,霹靂轰车。”参见“ 挥斤 ”。
词语解释:挥斤  拼音:huī jīn
《庄子·徐无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蝇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运斤成风,听而斲之,尽堊而鼻不伤, 郢 人立不失容。”运斤,挥动斧头。后用为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 宋 王安石 《思王逢原》诗:“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
词语解释:寻斧  拼音:xún fǔ
用斧。《左传·文公七年》:“此谚所谓‘庇焉而纵寻斧’者也。必不可。” 杨伯峻 注:“《孔子家语·观周篇》《金人铭》云‘毫末不扎,将寻斧柯’,《晋书·庾旉传》云‘芘焉而纵寻斧柯者也’,皆以‘寻’为动词,则‘寻’当训用。”《文选·陆机〈五等诸侯论〉》:“寻斧始於所庇,制国昧於弱下。” 李善 注引 贾逵 《国语》注曰:“寻,用也。”
词语解释:萧斧  拼音:xiāo fǔ
古代兵器斧钺。萧,通“ 肃 ”。《说文·艸部》“萧,艾蒿也。从艸,肃声” 清 段玉裁 注:“与肃同音通用。萧墙、萧斧皆训肃。”按,因斧鉞用于刑罚,故取严肃之义。 汉 刘向 《说苑·善说》:“夫以 秦 楚 之强而报讐於弱 薛 ,譬犹摩萧斧而伐朝菌也。” 唐 孔颖达 《〈春秋正义〉序》:“一字所嘉,有同华衮之赠;一言所黜,无异萧斧之诛。”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凯歌上刘恭文》词:“千里风飞雷厉,四校星流彗扫,萧斧剉春葱。” 清 吴伟业 《退谷歌》:“ 武陵 洞口闻野哭,萧斧斫尽桃花林。”一说萧斧即越斧,见《文选·左思〈魏都赋〉》 李周翰 注。一说萧斧即芟艾之斧,见 徐锴 《说文解字繫传·艸部·萧》
词语解释:眉斧  拼音:méi fǔ
汉 枚乘 《七发》:“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后因以“眉斧”喻女色。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鬢霜未易扫,眉斧真自伐。” 宋 刘克庄 《梅州杨守铁庵》诗:“身重岂容眉斧伐,时危犹要脊梁檐。”
词语解释:衮斧  拼音:gǔn fǔ
谓褒贬。古代赐衮衣以示嘉奖,给斧钺以示惩罚,故云。 宋 刘克庄 《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本》词:“中朝里,看叔兮衮斧,伯也丝纶。”
词语解释:桑斧  拼音:sāng fǔ
用桑木做柄的斧头。 唐 张祜 《题曾氏园林》诗:“斫树遗桑斧,浇花溼笋鞋。” 宋 吴处厚 《青箱杂记》卷六:“ 王公随 雅嗜吟咏,有《宫词》云:‘一声啼鸟禁门静,满地落花春日长。’又《野步》云:‘桑斧刊春色,渔歌唱夕阳。’皆公应举时行卷所作也。”
词语解释:霹雳斧  拼音:pī lì fǔ
传说中雷神打雷所用石斧。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霹雳石》:“人閒往往见细石,赤色,形如小斧,谓之‘霹靂斧’,云:‘被霹靂处皆得此物。’……俗谓之‘霹靂楔’。” 明 陆琛 《愿丰堂漫书》:“雷若有象,则火毬近是霹靂斧。”
词语解释:手斧  拼音:shǒu fǔ
旧石器时代初期原始人类用以挖掘、砍斫的工具。多为一端尖锐、一端钝厚的扁桃形器,由原始人打击石核边缘而成。
词语解释:螳斧  拼音:táng fǔ
亦作“螗斧”。 螳螂的前足如镰刀状,因谓之螳斧。亦比喻脆弱的武装。 宋 梅尧臣 《秋日咏蝉》:“虚腹曾何竟,常忧螗斧侵。” 宋 李觏 《蝉》诗:“螳斧不劳阴致害,貂冠犹可共传名。”《花月痕》第四回:“四围礮火,中天掣 列缺 之鞭;一片刀光,半夜射 望诸 之魄。蝟蜂立折,螳斧徒劳。”参见“ 螳臂当车 ”。
词语解释:螳臂当车  拼音:táng bì dāng chē
《庄子·人间世》:“汝不知夫螳蜋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韩诗外传》卷八:“ 齐庄公 出猎,有螳蜋举足将搏其轮。问其御曰:‘此何虫也?’御曰:‘此螳蜋也。其为虫,知进而不知退,不量力而轻就敌。’”后以“螳臂当车”比喻自不量力,招致失败。 明 无名氏 《四贤记·解绶》:“劝恩臺妆聋做哑,休得要螳臂当车。”《镜花缘》第十八回:“谁知腹中虽离渊博尚远,那目空一切,旁若无人光景,却处处摆在脸上,可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 李大钊 《一八七一年的巴黎“康妙恩”》:“国民军亦称为联合军,虽出全力以为抵抗,但 介尔士 军人多炮利,众寡不敌,终有螳臂当车的势子。”
词语解释:石斧  拼音:shí fǔ
石制之斧。 唐 冯贽 《云仙杂记》卷一:“ 玄针子 得石斧,铭曰:‘天雷斧,速文步,敲石柱。’”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三节:“当时(母系氏族社会时期)已知道用石斧、石锛、石凿以及烤烧的办法加工木料,制成各种器具。”
词语解释:砧斧  拼音:zhēn fǔ
亦作“碪斧”。 砧板与斧钺。古代杀人刑具。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解脱挛索,夹以砧斧。” 宋 苏洵 《张益州画像记》:“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碪斧令,於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 明 吾丘瑞 《运甓记·蒋山致奠》:“不谓变发一朝,竟膏奸邪碪斧,父子死于非命,忠孝萃于一门。” 清 朱琦 《书欧阳永叔〈答尹师鲁书〉后》:“又谓往时碪斧鼎鑊,皆是烹斩人之物。然士有死不失义,则趋而就之,与袵席无异。”
词语解释:破斧  拼音:pò fǔ
(1).《诗·豳风》篇名。赞美 周公 平定 管 、 蔡 、 商 、 奄 四国的叛乱,伐罪救民。《诗·豳风·破斧序》:“《破斧》,美 周公 也, 周 大夫以恶四国焉。”后用作赞美朝廷用兵平乱之典。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破斧》之恶四国,实愿 周公 之亟还;折箠以鞭 赤眉 ,无烦 邓禹 之久外。”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夏公命将》:“ 越裳 未奏来重译,愿展《东山》《破斧》功。”
(2). 夏后氏 孔甲 所作歌名。 孔甲 因其养子被斧断足,感而赋《破斧》之歌。事见《吕氏春秋·音初》
词语解释:鬼斧  拼音:guǐ fǔ
鬼神使用的斧斤。喻指超人的力量。 元 吴莱 《大食瓶》诗:“晶荧龙宫献,错落鬼斧鐫。” 明 徐渭 《七十二峰归来书寺壁》诗:“五条挂练玉龙奔,七十二峰鬼斧痕。”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玉瓮》:“伊谁铲削运鬼斧,或巨灵掌 吴刚 柯。” 潘飞声 《碧云寺题石台上》诗:“伟哉石坛成,除是鬼斧凿。”
词语解释:资斧  拼音:zī fǔ
亦作“ 资鈇 ”。
(1).利斧。《后汉书·杜乔传》:“故陈资斧而人靡畏,班爵位而物无劝。” 李贤 注引《汉书音义》:“资,利也。” 元 邓文原 《登五岭》诗:“想当混沌初,疏凿驱神姦。幸经资斧贯,犹有苍石顽。”
(2).诛戮,征伐。《晋书·刘弘传》:“﹝ 张弈 ﹞虽贪乱,欲为荼毒,由臣劣弱,不胜其任,令 弈 肆心,以劳资斧,敢引覆餗之刑,甘受专輒之罪。”《宋书·前废帝纪》:“朕位御三极,风澄万宇,资鈇电断, 正卯 斯戮。”《梁书·武帝纪上》:“今资斧所加,止 梅虫儿 、 茹法珍 而已。”
(3).货财器用。《易·旅》:“得其资斧。” 程颐 传:“得货财之资,器用之材。”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王公戚属,相携而至者,蓝缕腻囊,襁负鳞次,竭其资斧,亲自赡恤。” 茅盾 《新疆风土杂忆》:“但既至 镇西 或 迪化 ,往往资斧已罄,不能再贩土产归来。”
(4).指旅费。《古今小说·裴晋公义还原配》:“大人往京,老汉愿少助资斧。”
词语解释:杖斧  拼音:zhàng fǔ
谓持斧以为威权。
词语解释:投斧  拼音:tóu fǔ
《北堂书钞》卷九七引《庐江七贤传》:“ 文党 ,字 翁仲 ,未学之时,与人俱入山取木,谓侣人曰:‘吾欲远学,先试投我斧高木上,斧当掛。’仰而投之,斧果上掛,因之 长安 受经。”后以“投斧”为立志求学之典。 南朝 梁简文帝 《为宁国临城二公请入学表》:“下帷投斧,昔人以为精力,弃竿委麦,先哲以为美谈。” 元 柯丹邱 《荆钗记·会讲》:“悬头及刺股,掛角并投斧,叹先贤曾受许多勤苦。”
词语解释:节斧  拼音:jié fǔ
即节钺。 唐 韩愈 《平淮西碑》:“赐汝节斧,通天御带,卫卒三百,凡兹廷臣,汝择自从。”参见“ 节鉞 ”。
词语解释:节钺  拼音:jié yuè
符节和斧钺。古代授予将帅,作为加重权力的标志。《孔丛子·问军礼》:“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鉞,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天子假 太祖 节鉞,録尚书事。” 唐 张祜 《送周尚书赴滑台》诗:“鼓角雄都分节鉞,蛇龙旧国罢楼船。” 明 张煌言 《上行在陈南北机宜疏》:“蒙皇上纶綍频颁,节鉞谬寄,臣感极生惭,愤极思奋。” 徐兴业 《金瓯缺》第一章:“年来多病,更是才疏力薄,但图个太平无事,一旦卸肩,把西陲的金瓯和全军交还朝廷……岂可谬领节钺,再当艰巨?”
词语解释:仗斧  拼音:zhàng fǔ
手持斧钺。表示权威。 南朝 宋 鲍照 《河清颂》:“故不劳仗斧之臣,号令不严而自肃;无辱凤举之使,灵怪不召而自彰。”
词语解释:赤斧  拼音:chì fǔ
传说中的仙人。 汉 刘向 《列仙传·赤斧》:“ 赤斧 者, 巴戎 人也,为 碧鷄祠 主簿,能作水澒鍊丹与消石,服之三十年,反如童子,毛髮生皆赤。后数十年,上 华山 ,取禹餘粮饵,卖之于苍 梧 、 湘江 间。累世传见之,手掌中有赤斧焉。” 晋 左思 《蜀都赋》:“ 山图 采而得道, 赤斧 服而不朽。” 明 王錂 《春芜记·寻真》:“ 山图 、 赤斧 堪为侣,笙鹤冷风起。”
词语解释:柱斧  拼音:zhù fǔ
用水晶制的小斧。朝官所用。《朱子语类》卷一二八:“祖宗时,升朝官出入有柱斧。其制是水精小斧头子在轿前。”
词语解释:登斧  拼音:dēng fǔ
开斧砍伐。《逸周书·大聚》:“ 旦 闻 禹 之禁,春三月山林不登斧,以成草木之长。” 唐 顾况 《补亡训传·十月之郊》诗:“登斧以时,泽梁蓁蓁。无或夭枝,有巨根蒂。”
词语解释:齐斧  拼音:zī fǔ
(1).利斧。齐,通“ 资 ”。
(2).借指象征帝王权力的黄钺。《晋书·元帝纪论》:“ 中宗 失驭强臣,自亡齐斧,两京胡 羯 ,风埃相望。”《旧唐书·玄宗纪上》:“上御承 天门楼 ,下制曰:‘齐斧一麾,凶渠尽殪。’” 章炳麟 《訄书·商鞅》:“虽不刑措,其势将偃齐斧以攻榱桷。”参见“ 黄鉞 ”、“ 资斧 ”。
词语解释:长斧  拼音:cháng fǔ
古兵器。长柄斧。《墨子·备城门》:“长斧,柄长八尺。” 孙诒让 间诂:“《备蛾傅》篇云:斧柄长六尺。此较彼长二尺,故曰长斧。”《墨子·备城门》:“城上之备:渠譫、藉车、行栈……连梃、长斧。”《宋史·韩世忠传》:“背嵬军各持长斧,上揕人胸,下斫马足。”
词语解释:木斧  拼音:mù fǔ
谓斫木用的斧头。 唐 包佶 《朝拜元陵》诗:“不见露盘迎晓日,唯闻木斧扣寒松。”
词语解释:郢斧  拼音:yǐng fǔ
郢正,斧正。 清 蒲松龄 《代孙蕙答王鼐旧工部启》:“又《哇吹》一册,幸惟 郢 斧。”
词语解释:金斧  拼音:jīn fǔ
(1).斤和斧。 汉 桓宽 《盐铁论·徭役》:“屠者解分中理,可横以手而离也。至其抽筋凿骨,非行金斧不能决。” 马非百 注:“金斧,当作‘斤斧’……斤斧,斧刃纵,斤刃横。都是砍东西用的工具。”
(2).指以黄金为饰的斧,古时用作天子之仪仗。 晋 崔豹 《古今注·舆服》:“金斧,黄鉞也…… 三代 通用之,以断斩。今以金斧黄鉞为乘舆之饰。”
词语解释:钺斧  拼音:yuè fǔ
圆刃大斧。 唐 贾岛 《赠李文通》诗:“天子手擎新鉞斧,諫官请赠 李文通 。”《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后面方是钦差閲兵大臣的执事,什么衝锋旗,帅字旗……金瓜鉞斧。”
词语解释:椹斧  拼音:zhēn fǔ
砧和斧。古代杀人之具。 宋 王禹偁 《怀贤诗·王枢密》:“马前拜侯伯,堦下列椹斧。叱咤气生风,将校汗如雨。”
词语解释:落斧  拼音:luò fǔ
喻对文章的删改。 清 曾国藩 《邓湘皋先生墓表》:“每有篇什,輒就 磵东 与相违覆,引绳落斧,剖晰毫釐。”参见“ 斧正 ”。
词语解释:斧正  拼音:fǔ zhèng
(1).以斧砍削使之合乎标准。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书》:“营缮宫室,斧正不輟。”
(2).亦作“ 斧政 ”。请人修改诗文的敬辞。 清 颜光敏 《与曹禾书》:“小词成之数日……幸斧正是荷。” 苏曼殊 《与刘之书》:“拙诗蒙斧政,不胜雀跃。” 鲁迅 《书信集·致增田涉》:“《中国小说史》序文呈上……祈大加斧正。”
词语解释:堂斧  拼音:táng fǔ
指坟墓。堂,指四方形而高者;斧,指下宽上狭长形者。语出《礼记·檀弓上》:“昔者夫子言之曰:‘吾见封之若堂者矣……见若斧者矣。从若斧者焉。’” 郑玄 注:“堂,形四方而高……斧,形旁杀,刃上而长…… 孔子 以为刃上难登,狭又易为功。”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十:“ 春浮 ( 萧伯玉 家园,今为葬地)精舍营堂斧,东壁高楼束 楚 薪。”参见“ 堂封 ”。
词语解释:堂封  拼音:táng fēng
(1).宰相的封邑。《新唐书·源乾曜传》:“时议者言:‘国执政所以同休戚,不崇异无以责功。’帝乃詔中书门下共食实户三百,堂封自此始。” 宋 王溥 《五代会要·中书门下》:“ 梁 开平 五年二月敕:‘食人之食者忧人之事,况丞相尊位,参决大政,而堂封未给,且无餐钱,朕甚愧之。’”
(2).坟墓。语出《礼记·檀弓上》:“吾见封之若堂者矣。” 郑玄 注:“封,筑土为垄。堂,形四方而高。”此 子夏 述 孔子 论墓葬之言。故后以“堂封”指称坟墓。 唐 柳宗元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兼寄江陵李元二侍御》诗:“三亩空留悬磬室, 九原 犹寄若堂封。” 明 章懋 《陕西副使静虚潘公墓志铭》:“查山鬱鬱,堂封纍纍。公归於此,百世是思。” 明 李东阳 《息庵》诗:“扫开苍翠凿孱颜,自作堂封更堵环。颇似 王樵 为茧室,不劳 齐景 泣 牛山 。”参见“ 堂斧 ”。
词语解释:窃斧  拼音:qiè fǔ
见“ 窃鈇 ”。
词语解释:窃鈇  拼音:qiè fū
亦作“ 窃斧 ”。
(1).《列子·说符》:“人有亡鈇者,意其邻之子。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言语,窃鈇也;动作态度,无为而不窃鈇也。俄而抇其谷而得其鈇。他日復见其邻人之子,动作态度,无似窃鈇者。”后以为目随心乱的典故。 唐 刘禹锡 《上杜司徒书》:“然而於窃鈇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掇蜂而知父子之可间,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疑。” 宋 苏轼 《辨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然至於窃斧而知心目之可乱,於投杼而知母子之可疑,於拾煤而知圣贤之可惑。”
(2).谓王者大权被人所窃。 唐 刘知几 《史通·汉书五行志错误》:“案 周 当 战国 之世,微弱尤甚,故君疑窃斧,臺名逃债。”
词语解释:镵斧  拼音:chán fǔ
古代的一种斧子。《书·顾命》“一人冕执刘” 唐 孔颖达 疏:“刘,盖今鑱斧。” 孙星衍 疏:“《説文》云:‘鑱,鋭也。’斧之尖鋭者,其形未详。”
词语解释:锧斧  拼音:zhì fǔ
见“ 鑕鈇 ”。
词语解释:锧鈇  拼音:zhì fū
亦作“ 鑕斧 ”。 古代斩人的刑具。锧为砧板,鈇即斧。 汉 扬雄 《解嘲》:“徽以纠墨,制以鑕鈇。” 明 宋濂 《临濠费氏先茔碑》:“获其大丑,归置鑕鈇。” 明 无名氏 《鸣凤记·幻海议本》:“羣狐期扫灭,孤臣甘鑕斧。”
词语解释:冰斧  拼音:bīng fǔ
媒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鸦头》:“ 赵 戏之曰:‘君倘垂意,当作冰斧。’ 王 憮然曰:‘此念所不敢存。’” 何垠 注:“冰斧,媒妁也。《诗·邶风》:迨冰未泮。又《豳风》:匪斧不克。”《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这正是:此身已证菩提树,冰斧无劳强执柯。”参见“ 伐柯 ”。
词语解释:伐柯  拼音:fá kē
(1).《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郑玄 笺:“则,法也。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所谓不远求也。”后因以“伐柯”为取法于人的典故。《文选·陆机〈文赋〉序》:“佗日可谓曲尽其妙,至于操斧伐柯,虽取则不远。” 李善 注:“此喻见古人之法不远。” 宋 苏轼 《答秀州胡朝奉启》:“矜式百为,知伐柯不远。” 清 曾国藩 《复胡润之书》:“闻台端剗除强暴,不遗餘力,鄙怀欲取为伐柯之则。” 董必武 《九十初度》诗:“遵从 马 列 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
(2).《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因以“伐柯”谓作媒。《今古奇观·卖油郎独占花魁》:“这几件东西,奉与姨娘为伐柯之敬。”
词语解释:郢人斤斧  拼音:yǐng rén jīn fǔ
同“ 郢匠挥斤 ”。 宋 苏辙 《和子瞻濠州七绝·观鱼台》:“ 庄子 谈空 惠子 听, 郢 人斤斧俟忘形。”
词语解释:郢人运斧  拼音:yǐng rén yùn fǔ
同“ 郢匠挥斤 ”。 《人民日报》1957.5.10:“这真不亚于 郢人 运斧的本领,也不弱于西医开肠破肚所需要的准确与细心。”
词语解释:鬼工雷斧  拼音:guǐ gōng léi fǔ
同“ 鬼斧神工 ”。 明 宋濂 《滩哥石砚歌》:“鬼工雷斧琢削古,天光电影生新容。”
词语解释:偃斧  拼音:yǎn fǔ
仰斧。指堆土为坟,坟顶窄狭如仰斧形状。《孔子家语·终记》:“﹝ 孔子 ﹞葬於 鲁 城北 泗水 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焉。”
词语解释:椎斧  拼音:zhuī fǔ
椎和斧。亦借指古代仪仗队中持椎斧的人。《晋书·舆服志》:“司马史九人,引大戟楯二行……跡禽一行,椎斧一行。”
词语解释:伐性之斧  拼音:fá xìng zhī fǔ
比喻危害身心的事物。《吕氏春秋·孟春》:“靡曼皓齿, 郑 卫 之音,务以自乐,命之曰伐性之斧。”《韩诗外传》卷九:“徼幸者,伐性之斧也;嗜慾者,逐祸之马也。” 汉 枚乘 《七发》:“洞房清宫,命曰寒热之媒;皓齿蛾眉,命曰伐性之斧。”亦作“ 伐性刀 ”。 唐 白居易 《寄卢少卿》诗:“艷声与丽色,真为伐性刀。”
词语解释:横刀揭斧  拼音:héng dāo jiē fǔ
持刀执斧。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二章第八节:“据说,茶贩的队伍常常是一个人担茶叶,两人保卫,‘横刀揭斧,叫呼踊跃’。”
词语解释:仪锽斧  拼音:yí huáng fǔ
见“ 仪鍠 ”。
词语解释:仪锽  拼音:yí huáng
指用为仪仗的斧钺。《新唐书·仪卫志上》:“黄麾仗,左右厢各十二部十二行……第二行,仪鍠,五色旛。” 宋 王应麟 《玉海·车服三·仪仗》:“仪鍠,鉞属, 秦 汉 有之, 唐 用为仪卫。” 明 张四维 《双烈记·策勋》:“卤簿驾头先设。五门五岳仪鍠。”亦称“ 仪鍠斧 ”。《元史·舆服志二》:“仪鍠斧,制如斧,刻木为之,柄以朱,上缀小锦旛,五色带。”
词语解释:丧斧  拼音:sàng fǔ
《易·巽》:“丧其资斧。” 高亨 注:“资,货也;斧,铜币之作斧形者。资斧犹言钱币也。”后以“丧斧”谓失去行旅之费。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滨海小民,无所得食,逃至 南洋 、 美洲 诸地,鬻身为奴,犹被驱迫,丧斧以归,驯者转於沟壑,黠者流为盗贼。”
词语解释:弄斤操斧  拼音:nòng jīn cāo fǔ
拿斧头砍东西。引申指对作品的雕琢。 宋 张表臣 《珊瑚钩诗话》卷一:“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破碎琱鎪为下,如 杨大年 西崑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
词语解释:开山斧  拼音:kāi shān fǔ
古时武器名。质坚形大,可用以开挖山岩,故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 孙飞虎 ﹞担一柄簸箕来大开山斧。”
词语解释:战斧  拼音:zhàn fǔ
从前作为兵器用的一种钺
词语解释:板斧  拼音:bǎn fǔ
(1).扁平而宽的大斧头。古代多用作兵器,亦为樵采的工具。《水浒传》第四一回:“那 黑旋风 李逵 听得,大吼了一声,提两把板斧先出庙门。”《警世通言·庄子休鼓盆成大道》:“﹝ 田氏 ﹞即命老苍头伏侍王孙,自己寻了砍柴板斧……覷定棺头,双手举斧,用力劈去。”
(2).比喻压服人的强硬手段。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这时我们的批评家 成仿吾 先生正在创造社门口的‘灵魂的冒险’的旗子底下抡板斧。” 郑集思 《我们和“苏维埃”》:“上次那 张 政工还有两三下板斧:‘再捣蛋,扣你奖金。’”
词语解释:宽斧  拼音:kuān fǔ
一种宽刃的大斧(如任一种战斧或砍木用的斧)
词语解释:拒斧  拼音:jù fǔ
即螳螂。《吕氏春秋·仲夏》“小暑至,螳螂生” 汉 高诱 注:“螳螂…… 兖州 谓之拒斧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螳蜋》:“蟷蜋两臂如斧,当辙不避,故得当郎之名,俗呼为刀蜋。 兖 人谓之拒斧。”参见“ 螳螂 ”。
词语解释:螳螂  拼音:táng láng
亦作“ 螳蠰 ”。亦作“螗蜋”。 昆虫名。全身绿色或土黄色,头呈三角形,触角呈丝状,胸部细长,翅两对,前脚呈镰刀状。捕食害虫,对农业有益。卵块灰黄色,称螵蛸,产桑树上名桑螵蛸,可入药。《初学记》卷三十引 北齐 颜之推 《听鸣蝉》诗:“螗蜋翳下偏难见,翡翠竿头絶易惊。” 唐 元稹 《有酒》诗之五:“螗蜋虽怒谁尔惧?鶡旦虽啼谁尔怜?”
词语解释:暴斧  拼音:bào fǔ
《汉书·隽不疑传》:“ 武帝 末,郡国盗贼羣起, 暴胜之 为直指使者,衣绣衣,持斧,逐捕盗贼。”后以“暴斧”指执法大权。 明 王世贞 《哭李于鳞一百二十韵》:“万蚁率归羶, 暴 斧犹拈手。”
词语解释:柯斧  拼音:kē fǔ
(1).装柄之斧。 晋 葛洪 《抱朴子·百里》:“而秉斤两者,或舍銓衡而任情;掌柯斧者,或曲绳墨於附己。”《水浒传》第九七回:“忽见崖畔树林中,走出一个樵者,腰插柯斧。”《西游记》第五九回:“那樵子撇了柯斧,答礼道:‘长老何往?’”
(2).《诗·豳风·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后因以“柯斧”喻媒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九郎》:“有表妹,美无伦。倘能垂意,当执柯斧。”
(3).《诗·豳风·伐柯》:“伐柯伐柯,其则不远。” 郑玄 笺:“伐柯者必用柯,其大小长短,近取法於柯。”后因以“柯斧”喻法规。 晋 葛洪 《抱朴子·良规》:“严操柯斧,正色供绳,明赏必罚,有犯无赦。”
词语解释:提刀弄斧  拼音:tí dāo nòng fǔ
泛指武功之事。 宋 无名氏 《小孙屠》戏文第四出:“性气刚强,只要提刀弄斧。”
词语解释:科斧  拼音:kē fǔ
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于砍除桑树繁枝。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科斧》:“科桑持野斧,乳湿新磨刃,繁枿一去除,肥条更丰润。”
词语解释:剁斧  拼音:duò fǔ
用来将木料剁削到大致尺寸的单手操作的小工具
词语解释:劈正斧  拼音:pī zhèng fǔ
元 代皇帝仪仗中的一种兵器。取“正人不正”之意。《元史·舆服志二》:“劈正斧,制以玉,单刃,金涂柄,银鐏。”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劈正斧》:“劈正斧,以苍水玉碾造,高二尺有奇,广半之,徧地文藻粲然。或曰:自 殷 时流传至今者,如天子登极、正旦、天寿节、御 大明殿 会朝时,则一人执之,立於陛下酒海之前,盖所以正人不正之意。”
词语解释:班门弄斧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在 鲁班 门前摆弄斧子。 鲁班 即 公输班 ,古代巧匠。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宋 欧阳修 《与梅圣俞书》:“昨在 真定 ,有诗七八首,今録去, 班 门弄斧,可笑可笑。” 明 谢谠 《四喜记·怡情旅邸》:“你休要 班 门弄斧,还有头号诗人在这里。”《镜花缘》第五二回:“ 闺臣 道:‘闻得 亭亭 姐姐学问渊博,妹子何敢 班 门弄斧,同他乱谈?’” 鲁迅 《书信集·致姚克》:“插画技术,与 欧 美 人校,真如 班 门弄斧。”
词语解释:太平斧  拼音:tài píng fǔ
消防用的斧头。
词语解释:宣花斧  拼音:xuān huā fǔ
古兵器名。 元 无名氏 《昊天塔》第一折:“俺为甚么泪频挥,也只要您心暗懂,早遣那 嘉山 太僕来争鬨,把这宣花巨斧轻轮动,免着俺 昊天塔 上长酸痛。”《说唐》第二一回:“ 俊达 闻言,就叫家丁取出一柄八卦宣花斧,重六十四斤,拿到面前。 咬金 接斧在手,就要舞弄, 俊达 道:‘待我教兄斧法。’”
词语解释:神工鬼斧  拼音:shén gōng guǐ fǔ
喻技艺精巧,似有神助。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二树 画梅,题七古一篇,叠‘鬚’字韵八十餘首,神工鬼斧,愈出愈奇。”《雪岩外传》第五回:“过了两日,那座神工鬼斧的假山竟自落成,便託总管进去报明。”参见“ 鬼斧神工 ”。
词语解释:鬼斧神工  拼音:guǐ fǔ shén gōng
形容技能精巧,非人工所能。 清 屈大均 《端州访研歌和诸公》:“年来巖底采无餘,鬼斧神工多得髓。” 秦牧 《艺海拾贝·酷肖》:“这个小故事我想不是无稽的,因为世间的确有许多‘功参造化’、‘鬼斧神工’的巧匠。”亦作“ 鬼斧工 ”。 清 丘逢甲 《题兰史泛槎图》诗之六:“骇目新传鬼斧工,飞轮何时走艨艟。”
词语解释:大刀阔斧  拼音:dà dāo kuò fǔ
(1).形容军队威猛的气势。《水浒传》第四七回:“摇旗呐喊,擂鼓鸣锣,大刀阔斧,杀奔 祝家庄 来。”《古今小说·杨八老越国奇逢》:“这 普花元帅 足智多谋,又手下多有精兵良将,奉命尅日兴师,大刀阔斧,杀奔 浙江路 上来。”
(2).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姑娘向来大刀阔斧,於这些小事,不大留心。” 茅盾 《子夜》十七:“那就得赶快做,而且要大刀阔斧去做!”
词语解释:猬锋螗斧  拼音:wèi fēng táng fǔ
比喻微弱的力量。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蝟锋螗斧,潢池盗弄,何为哉!”参见“ 蝟锋 ”。
词语解释:猬锋  拼音:wèi fēng
比喻脆弱的锋刃。引申为不堪一击的武装。《花月痕》第一回:“四围礮火,中天掣列缺之鞭;一片刀光,半夜射望诸之魄。蝟锋立折,螳斧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