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挥斥呵斥谪斥去斥削斥非斥拟斥简斥
排斥弃斥驱斥贬斥诵斥面斥拒斥讪斥
充斥窜斥屏斥责斥训斥革斥斥斥言斥
麾斥攘斥广斥诛斥议斥逼斥污斥讥斥
推斥诃斥论斥诟斥逐斥辟斥汰斥罢斥
放斥废斥疏斥诘斥鄙斥辩斥沈斥叱斥
指斥远斥诮斥镌斥遣斥黜斥怒斥讦斥
迁斥摈斥流斥退斥驳斥侵斥唾斥考斥
诋斥逆斥搜斥冲斥陵斥掊斥烟斥申斥
开斥谴斥卤斥贱斥互斥抵斥禁斥猜斥

词语解释:挥斥  拼音:huī chì
(1).奔放;纵放。《庄子·田子方》:“夫至人者,上闚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 郭象 注:“挥斥,犹放纵也。” 唐 李白 《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每思欲遐登 蓬莱 ,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摩青穹,挥斥幽愤,不可得也。”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词:“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2).散发。《明史·韩雍传》:“疾恶严,坦中不为崖岸,挥斥财帛不少惜。” 清 钱谦益 《周顺昌父可贤加赠承德郎吏部稽勋清吏司主事制》:“挥斥千金,兀傲於蓬蒿之下。”
(3).指责;排斥。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承事上司》:“其餽送土宜,悉照旧规。务於先期,躬亲简点,勿露吝形,致见挥斥。” 清 谭献 《〈复堂词录〉序》:“乐府之餘在词……然而靡曼荧眩,变本加厉,日出而不穷,因是以鄙夷焉,挥斥焉。”
(4).舞动砍杀。 清 周亮工 《书影》卷八:“四人拔刀拟妇,妇接战,挥斥如意,復斫杀一人。”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自知前生》:“明日,一道士挺剑而入,方挥斥间,忽蹶扑地。即以剑插道士之颈。”
词语解释:排斥  拼音:pái chì
排挤斥逐;排除驳斥。《后汉书·宦者传序》:“虽时有忠公,而竟见排斥。” 唐 韩愈 《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四:“势要情所重,排斥则埃尘。” 宋 王安石 《读墨》诗:“兼爱为无父,排斥固其理。” 明 黄绾 《明道编》卷一:“或在同类,偶有一言非及良知,其人本虽君子,亦共排斥。” 清 顾炎武 《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説,以申一家之论,而通经之路狭矣。” 萧乾 《未带地图的旅人》:“它(社会主义)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两立。”
词语解释:充斥  拼音:chōng chì
(1).众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寇盗充斥。” 杜预 注:“充满斥见,言其多。” 俞樾 《群经平议·春秋左传二》:“充斥连文,其义一也……充斥并训大,故亦并训多。寇盗充斥,言寇盗之多也。” 宋 苏轼 《超然台记》:“盗贼满野,狱讼充斥。” 清 黄景仁 《登镇海城楼观海》诗:“妖寇时纷乘,岛夷每充斥。” 郭沫若 《高渐离》第三幕:“百树葱茏,百果充斥。”
(2).充满;塞满。《隋书·高祖纪上》:“ 申 部残贼,充斥一隅。” 明 焦竑 《焦氏笔乘·榷酤》:“糟糠豢豕,充斥后圃。” 巴金 《除恶务尽》:“大量的毒草充斥市场,多少读者和观众被引上了岐途。”
词语解释:麾斥  拼音:huī chì
(1).纵横奔放貌。 宋 苏轼 《书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诗:“麾斥八极隘九州,化为两鸟鸣相酬。” 宋 周密 《齐东野语·脱靴返棹二图赞》:“凌轢兮万象,麾斥兮八极。” 清 刘石龄 《登祝融峰顶宿上封寺》诗:“麾斥隘八区,幽寻愜孤秉。”
(2).犹斥骂。 宋 洪迈 《容斋续笔·秦隋之恶》:“自 三代 讫於 五季 ,为天下君而得罪于民,为万世麾斥者,莫若 秦 与 隋 ,岂 二世 之恶浮于 桀 紂 哉?”
词语解释:推斥  拼音:tuī chì
推移;变易。 汉 刘桢 《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三:“四节相推斥,岁月忽欲殫。”《宋书·恩倖传·徐爰》:“太中大夫 徐爰 拔迹厮猥,推斥饕逢,遂官参时望,门伍豪族,迁位转荣,莫非超荷。” 唐 李商隐 《祭吕商州文》:“终以世路纷纷,物情推斥,抚事伤年,减欢加戚。”
词语解释:放斥  拼音:fàng chì
放逐,斥退。《后汉书·王龚传》:“ 龚 深疾宦官专权,志在匡正,乃上书极言其状,请加放斥。” 宋 沉辽 《〈零陵先贤赞〉序》:“余放斥於时,閒居无事,采其人有可善者为论次其行。”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序》:“余放斥既久,不自检飭,浪游南北。”
词语解释:指斥  拼音:zhǐ chì
(1).指名直呼。 汉 蔡邕 《独断》卷上:“谓之陛下者,羣臣与天子言,不敢指斥,故呼在陛下者而告之,因卑达尊之意也。” 晋 葛洪 《抱朴子·黄白》:“古人秘重其道,不欲指斥,故隐之云尔。”《南史·刘瓛传》:“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 青溪 焉。”
(2).指摘,斥责。《晋书·范宁传》:“ 宁 指斥朝士,直言无讳。”《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元来 德宗皇帝 心性最是猜忌,説他指斥朝廷,讥訕时政。” 郭沫若 《沸羹集·戏剧与民众》:“我们对于有害无益的作品曾加以不容情的指斥。”
词语解释:迁斥  拼音:qiān chì
贬斥,放逐。《文选·谢灵运〈七里濑〉诗》:“遭物悼迁斥,存期得要妙。” 李周翰 注:“迁斥,谓贬出也。”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且究问前日史臣,悉行迁斥。”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无书悼迁斥,有梦伤迢递。”
词语解释:诋斥  拼音:dǐ chì
谴责;呵斥。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步飞烟》:“士有百行,君得全乎?何至务矜片言,苦相詆斥!”《明史·黄观传》:“ 燕王 举兵, 观 草制讽其散军归藩,束身谢罪,辞极詆斥。” 鲁迅 《集外集·文艺与政治的歧途》:“诋斥军阀怎样怎样不合理,是革命文学家;打倒军阀,是革命家。”
词语解释:开斥  拼音:kāi chì
扩充,开拓。语本《汉书·地理志下》:“ 武帝 攘却 胡 越 ,开地斥境。” 宋 陆游 《蜡弹省札》:“遇一国有警急,诸国迭相救援。如开斥生地,俘获金宝,并就赐本国。”
词语解释:呵斥  拼音:hē chì
厉声斥责。 宋 文天祥 《〈纪事诗〉序》:“诸酋群起呵斥,予益自奋。”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一:“大抵僧不利有花,小而迎送之烦,甚而呵斥是非之累。” 叶圣陶 《线下·马铃瓜》:“书吏略微呵斥,密密簇聚的人就让出一条路。” 草明 《乘风破浪》七:“ 刘进春 呵斥她说:‘谁叫你插嘴的!’”
词语解释:弃斥  拼音:qì chì
(1).犹屏弃。 明 唐顺之 《户部主事陈君墓表》:“且以余之迂戇无似,幸不为此七人所弃斥。” 陈衍 《〈沉乙盦诗〉序》:“自是多夜谈,索君旧作,则弃斥不存片楮矣。”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或弃斥德义,蹇视淫游,以嘲弄社会、聊快其意,如 堂祥 。”
(2).指被屏弃。 明 瞿佑 《归田诗话·和狱中诗》:“不才弃斥逢明主,多难扶持望故人。”
词语解释:窜斥  拼音:cuàn chì
贬逐。《新唐书·柳宗元传》:“既窜斥,地又荒癘,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鬱,一寓诸文。” 宋 欧阳修 《仁宗御飞白记》:“少不悦於时人,流离窜斥,十有餘年。” 宋 韩淲 《涧泉日记》卷上:“时相大怒,劾 庭硕 奉使无状,请窜斥。”
词语解释:攘斥  拼音:rǎng chì
排斥;驱除。 唐 韩愈 《进学解》:“觝排异端,攘斥佛老。”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理学一》:“世儒不知浅深,猥欲强为攘斥,其於道鲜矣。” 明 唐顺之 《读〈春秋〉》:“戎狄攘斥,中夏乂安。”
词语解释:诃斥  拼音:hē chì
呵叱。 宋 曾巩 《访石仙岩杜法师》诗:“ 杜君 袖衔丹砂书,一顾訶斥百怪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邵女》:“ 柴 家郎君云:於某家塋边,望见颜色,愿以千金为聘。此非饿鴟作天鹅想耶?早被老身訶斥去矣!” 冰心 《往事二》二:“这时 杰 真急了,觉得过分的受哥哥的诃斥。”
词语解释:废斥  拼音:fèi chì
(1).废黜屏斥。 宋 苏轼 《与蔡景繁书》之一:“又念以重罪废斥,不敢復自比数於士友间。”《明史·高攀龙传》:“国家需才甚亟,废斥如此,后将焉继?”
(2).荒芜废弃。 清 恽敬 《重修松窦庵记》:“﹝ 悟增 ﹞闻 敬 游 松竇 ,请復住持,而田屋皆已废斥。”
词语解释:远斥  拼音:yuǎn chì
疏远排斥。《水浒后传》第二二回:“陛下新登宝位,宜信任贤良,远斥奸佞,庶使宗社危而復安。”《水浒后传》第三七回:“陛下还朝,宜远斥和议之臣。”
词语解释:摈斥  拼音:bìn chì
排斥;弃去。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昔之玉质金相,英髦秀达,皆摈斥於当年,韞奇才而莫用。” 唐 陈鸿 《东城父老传》:“盖以其为小説家言,近於猥琐诞妄,故摈斥不録。”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这一去,摈斥海岛,葬江鱼之腹。” 郑振铎 《桂公塘》十五:“ 天祥 的心绪和来时却截然的不同,还带着沉重的被摈斥的悲愤。”
词语解释:逆斥  拼音:nì chì
(1).排斥。《荀子·成相》:“世之愚,恶大儒,逆斥不通 孔子 拘。”
(2).预测。 宋 王安石 《汴说》:“若考步人生辰星宿所次,訾相人仪状色理,逆斥人祸福,考信於圣人无有也,不知从何许人传。”
词语解释:谴斥  拼音:qiǎn chì
谴责;呵斥。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 执谊 因言 成季 等朋讌聚游无度,皆谴斥之。” 宋 陈亮 《东阳郭德麟哀辞》:“余於斯时,方将为之长言以解 德麟 之惴惴而寧其死,其不訕谤谴斥於一世之士者几希!” 明 沉榜 《宛署杂记·职官》:“一事失理,一民失所,救过不暇,谴斥随至。”
词语解释:谪斥  拼音:zhé chì
贬斥。 清 魏源 《华山诗》之二:“从知此后身,所莅皆謫斥。”
词语解释:驱斥  拼音:qū chì
驱赶斥逐。《南史·齐纪下·废帝东昏侯》:“ 陈显达 平,渐出游走,不欲令人见之,驱斥百姓,唯置空宅而已。” 宋 刘过 《沁园春·寄稼轩承旨》词:“想旧时谈舌,依然解使,六丁奔走,驱斥风雷。” 明 方孝孺 《答刘子传》:“今之叛道者莫过於二氏,而释氏尤甚,僕私窃愤之,以为儒者未能如 孟 韩 放言驱斥,使不敢横,亦当如古之善守国者,严於疆域斥候,使敌不能攻刼可也。”
词语解释:屏斥  拼音:bǐng chì
斥退;除去。 汉 无名氏 《杂事秘辛》:“ 姁 以詔书如 莹 燕 处,屏斥接侍,闭中閤子。”《宋书·颜延之传》:“ 延之 昔坐事屏斥,復蒙抽进,而曾不悛革,怨诽无已。” 宋 司马光 《诫励举人敦修行检诏》:“何尝不勤求敦忠,屏斥浮伪。” 茅盾 《追求》:“此后如续有谣传,务请屏斥勿录。”
词语解释:广斥  拼音:guǎng chì
广阔的盐碱地。《书·禹贡》:“厥土白坟,海滨广斥。” 孔颖达 疏:“海畔迥阔,地皆斥卤,故云广斥。” 宋 叶适 《外论一》:“凡海滨广斥,山谷深袤之地,教治所不及者,大抵皆夷狄也。”
词语解释:论斥  拼音:lùn chì
论罪斥逐。 明 李贽 《高同知奖劝序》:“然犹日惶惶焉以不得称厥职是惧,一有愆尤,即论斥随之,与编户等矣。”《清史稿·世祖纪二》:“朝廷立贤无方,比来罢谴虽多南人,皆以事论斥,非有所左右也。”
词语解释:疏斥  拼音:shū chì
亦作“疎斥”。 疏远排斥。《三国志·魏志·高堂隆传》:“ 明帝 时,众役并兴,戚属疏斥。” 晋 葛洪 《抱朴子·酒诫》:“夫 灌夫 之灭族, 陈遵 之遇害, 季布 之疏斥, 子建 之免退, 徐邈 之禁言,皆是物也。”《新唐书·柳冕传》:“自以久疏斥,又性躁狷,不能无恨。” 明 陆采 《怀香记·受诏安边》:“阳为尊崇之名,阴寓疎斥之计。”《东周列国志》第二五回:“彼耽於声色,将怠弃政事,疎斥忠良。”
词语解释:诮斥  拼音:qiào chì
斥责。 宋 王迈 《简同年刁时中俊卿》诗:“县官怒其訕,移文加誚斥。”
词语解释:流斥  拼音:liú chì
犹流贬。《后汉书·刘焉传论》:“﹝ 刘璋 ﹞能闭隘养力,守案先图,尚可与岁时推移,而遽输利器,静受流斥,所谓羊质虎皮,见豺则恐,吁哉!”
词语解释:搜斥  拼音:sōu chì
广为积聚。 唐 寒山 《诗》之六八:“山客心悄悄,常嗟岁序迁。辛勤采芝术,搜斥詎成仙。”
词语解释:卤斥  拼音:lǔ chì
盐碱。《魏书·崔浩传》:“又其地卤斥,略无水草。”
词语解释:去斥  拼音:qù chì
犹排除。《后汉书·周举传》:“ 举 等并对以为宜慎官人,去斥贪污,离远佞邪。”
词语解释:贬斥  拼音:biǎn chì
(1).贬抑并斥逐。《后汉书·皇甫规传》:“凡诸宿猾、酒徒、戏客,皆耳纳邪声,口出諂言,甘心逸游,唱造不义。亦宜贬斥,以惩不轨。”
(2).指降官斥逐。 唐 柳宗元 《对贺者》:“凡吾之贬斥幸矣,而又戚戚焉何哉?” 明 焦竑 《玉堂丛语·侃直》:“自 罗伦 、 王徽 等贬斥,中外结舌,以言为讳。” 清 唐孙华 《国学进士题名碑》诗:“偶然詿误遭贬斥,性命俄顷沉盘涡。”
(3).贬低并排斥。 陈寅恪 《元白诗笺证稿》第一章:“ 张戒 《岁寒堂诗话》之类,俱推崇 杜少陵 而贬斥 白香山 。”
(4).贬责,指责。《新华文摘》1983年第12期:“她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合,这样向她的女友中伤他,贬斥他。” 章丽娅 李小兵 《赌海沉浮》第四章:“人头涌涌的小茶馆里,镜头从一张‘莫谈国事’的标语,渐摇到几个正愤愤贬斥时局的茶客。”
词语解释:责斥  拼音:zé chì
犹斥责。 清 俞蛟 《梦厂杂著·临清寇略》:“﹝ 王伦 ﹞尝为县役,因事责斥,无以为生,遂抄撮方书,为人治痈疡。” 巴金 《长生塔·塔的秘密》:“‘闭嘴!’他变了脸色,责斥地叫一声。” 沙汀 《在祠堂里》:“‘你也是过后兴兵啊!’ 七公公 带着责斥的口气切断他。”
词语解释:诛斥  拼音:zhū chì
(1).责斥;责罚。《后汉书·朱浮传》:“而 光武 、 明帝 躬好吏治,亦以课覈三公,其人或失而礼稍薄,至有诛斥詰辱之累。”
(2).诛戮。《晋书·五行志上》:“时 晧 制令诡暴,荡弃法度,劳臣名士,诛斥甚众。”
词语解释:诟斥  拼音:gòu chì
斥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段氏》:“又将年餘, 段 中风不起,诸姪益肆,牛马什物,竞自取去, 连 詬斥之,輒反脣相稽。” 郑振铎 《桂公塘》四:“ 天祥 直前诟斥其失信。”
词语解释:诘斥  拼音:jié chì
斥责。《清史稿·食货志一》:“而 咸同 间, 嵩龄 、 德奎 、 刘有铭 、 铁祺 先后疏陈开放,均严旨詰斥。”
词语解释:镌斥  拼音:juān chì
谓削去官职。《续资治通鉴·南宋理宗绍定二年》:“请申飭监司、郡守,自今所属闕官,以次摄事,毋得差非见任官。如有违,其受差及差之人并鐫斥。”
词语解释:退斥  拼音:tuì chì
犹斥退。 唐 孟棨 《本事诗·怨愤》:“ 张曲江 与 李林甫 同列, 玄宗 以文学精识深器之。 林甫 嫉之若讎, 曲江 度其巧譎,虑终不免,为《海燕》诗以致意……亦终退斥。” 宋 苏辙 《臣事策下》:“﹝御史之职﹞可以至於两制而无难,其不能者退斥罢免,不免为碌碌之吏。”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在内臣亦闻风观感,羣於为善,庶免本官势倒、连累退斥之患。”参见“ 斥退 ”。
词语解释:斥退  拼音:chì tuì
(1).革退。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准主而説,适时而行,无廷逆之郤,无斥退之患。”《后汉书·伏湛传》:“微过斥退,久不復用。”
(2).喝令退出。如:他斥退身旁的战士,向燃烧着的手榴弹猛扑过去。
词语解释:冲斥  拼音:chōng chì
犹充斥。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吴仲缨》:“时流氛衝斥,凡攻守谋画,多与商确,杀贼战胜,飞檄露布,半出其手。”
词语解释:贱斥  拼音:jiàn chì
鄙视并斥逐。《后汉书·方术传上论》:“至乃誚譟远术,贱斥国华,以为力诈可以救沦敝。”
词语解释:削斥  拼音:xuē chì
犹言排除。 晋 葛洪 《抱朴子·至理》:“养灵根於冥钧,除诱慕於接物,削斥浅务,御以愉模,为乎无为,以全天理尔。”
词语解释:诵斥  拼音:sòng chì
公开斥责。诵,通“ 讼 ”。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祢衡轻曹操》:“ 汉 史言其尚气刚傲,矫时慢物,此盖不知其鄙贱 曹操 ,故陷身危机,所谓语言狂悖者,必诵斥其有僭篡之志耳。”
词语解释:训斥  拼音:xùn chì
训诫与斥责。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难女》:“女子何可逞强,擅用杀手,败人衣食!老夫正训斥之。”《官场现形记》第四四回:“及至被接帖大爷训斥一番,登时哑口无言。” 夏衍 《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今天就为我少扣了三毛五分钱的存工,就给那工务课长训斥了一顿。”
词语解释:议斥  拼音:yì chì
拟议斥逐。 明 马从聘 《议处科场疏》:“夫禁例在前,公议在后,而诸生甘自蹈之,即照例议斥,原不为过。” 明 赵南星 《复京察拾遗疏》:“但其被指之事,多係居乡,当官未闻显过,遽难议斥,似应以浮躁降用者也。”
词语解释:逐斥  拼音:zhú chì
清 代官吏处分的一种处理方式。官吏有过被斥责驱逐回籍不予使用。《六部成语注解·吏部》:“逐斥:不要此人做此官,退而去之。”
词语解释:鄙斥  拼音:bǐ chì
轻视并加以斥责。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拟题》:“夫举业之文,昔人所鄙斥而以为无益於经学者也。”
词语解释:遣斥  拼音:qiǎn chì
犹斥逐。《后汉书·独行传·李充》:“此妇无状,而教 充 离间母兄,罪合遣斥。” 唐 康骈 《剧谈录·李朱崖知白令公》:“既负吹嘘之际,甘从遣斥之罪。” 明 张居正 《荆门州题名记》:“少不如意,即被遣斥。”
词语解释:驳斥  拼音:bó chì
亦作“駮斥”。
(1).反驳指斥。 清 薛福成 《代李伯相筹议日本改约暂宜缓允疏》:“嗣后该国屡欲翻悔,均经駮斥。”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我也知道拳术家中间,必有不信鬼道的人,但既然不见出头驳斥,排除谬见,那便是为潮流遮没,无从特别提开。”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六章:“大妈驳斥道:‘谁要好了疮疤忘了疼,那就该叫他多想一想。’”
(2).法律用语。犹驳回。 巴金 《谈〈灭亡〉》:“他们在六年前受到诬告被判决死刑,上诉八次都遭驳斥。”参见“ 驳回 ”。
词语解释:驳回  拼音:bó huí
(1).反驳回绝。《红楼梦》第四二回:“我又不会这工细楼臺,又不会画人物,又不好驳回,正为这个为难呢。” 洪深 《少奶奶的扇子》第三幕:“我愿意对砖墙说话,砖墙从来不抬杠,不驳回。”
(2).掉转;回转。《歧路灯》第四九回:“ 绍闻 只得驳回牲口,向家而来。”
(3).法律用语。指法院对诉讼当事人提出的要求认为无理,不予处理的批覆。如:上诉驳回。
词语解释:陵斥  拼音:líng chì
侵凌;侵犯。《后汉书·西羌传论》:“自西戎作逆,未有陵斥上国若斯其炽也。” 南朝 梁 沉约 《封左兴盛等诏》:“门下逆竖 王敬则 纵兵内侮,陵斥畿甸。” 明 归有光 《贺戚总戎平倭序》:“顷岁,乃敢陵斥州县,浸淫疽食,滨海之区,为其所伤残者,沿络万里。”
词语解释:互斥  拼音:hù chì
互相排斥。例如:同性电荷互斥。
互相排斥的行为或事例
火成岩结晶时在两种物质平衡的条件下,一种成分因另一种的存在而受排斥
词语解释:非斥  拼音:fēi chì
非难排斥。《百喻经·师患脚付二弟子喻》:“方等学者非斥小乘,小乘学者復非方等。”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摩腊婆国》:“彼婆罗门踞所持座,非斥正法,敷述邪宗。” 宋 欧阳修 《贾谊不至公卿论》:“或艾旗斩级,矢石之勇;或鼓刀贩繒,贾竖之人,朴而少文,昧於大体,相与非斥,至于謫去。”
词语解释:面斥  拼音:miàn chì
当面斥责。《晋书·孝友传·刘殷》:“凡人尚不可面斥其过,而况万乘乎?” 清 吴伟业 《临江参军》诗:“同舍展欢謔,失语輒面斥。” 鲁迅 《朝花夕拾·范爱农》:“倘我再说出连累我们的话来,他就会面斥我太爱惜不值钱的生命,不肯为社会牺牲。”
词语解释:革斥  拼音:gé chì
革除、斥退。 邹鲁 《山西光复》:“其餘或交地方官严加管束,或革斥,或放逐。”
词语解释:逼斥  拼音:bī chì
犹逼近。 唐 窦臮 《述书赋下》:“ 马 家 刘氏 ,临効逼斥, 安西 《兰亭》,貌夺真蹟。”
词语解释:辟斥  拼音:pì chì
驱除斥逐。 前蜀 杜光庭 《汉州王宗夔尚书安宅醮词》:“辟斥凶恶,安復龙神,谢过延恩,祛灾请福。”
词语解释:辩斥  拼音:biàn chì
辩驳,驳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史书佔毕三》:“《离骚》所问,盖 齐 东里社、鬼巫虚谬之谈, 屈子 放逐无聊,感而笔之,以问后世。世儒不能辩斥,而好奇如 沉约 者,又引之以释《纪年》。”
词语解释:黜斥  拼音:chù chì
解除官职;斥退。 汉 王充 《论衡·自纪》:“今吾子涉世落魄,仕数黜斥。”《南史·何尚之传》:“ 曄 ( 范曄 )事迹未彰,便豫相黜斥,万姓将谓卿等不能容才,以我为信受谗説。”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黄督学》:“发案日,凡所赏识与所黜斥,口诵其文之佳恶,不遗一字,人以为神。”
词语解释:侵斥  拼音:qīn chì
侵犯;侵占。 南朝 梁 沉约 《封申希祖诏》:“逮 獯獫 侵斥,武节飈腾。”《北史·崔亮传》:“ 明帝 末, 荆蛮 侵斥,以 士泰 为龙驤将军、征 蛮 别将。”
词语解释:掊斥  拼音:póu chì
抨击,指责。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斠书·国朝二十四家文钞》:“同时 章氏 实斋 与 吴胥石 书,深致不满,以 吴 敍其书为非,虽为掊斥 随园 而发,而云 穆堂 文仅取七首,买櫝还珠,则固至言也。”
词语解释:抵斥  拼音:dǐ chì
排斥。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众议抵斥,事遂不行。”
词语解释:拟斥  拼音:nǐ chì
谓仿效帝王制度。《后汉书·孔融传》:“ 荆州 牧 刘表 ,不供职贡,多行僭伪,遂乃郊祀天地,拟斥乘舆。”
词语解释:拒斥  拼音:jù chì
拒绝,排斥。《人民日报》1989.1.16:“拒斥形而上学是 马克思 哲学的基本原则。”
词语解释:斥斥  拼音:chì chì
广大貌。《文选·左思〈魏都赋〉》:“原隰畇畇,坟衍斥斥。” 李善 注:“斥斥,广大之貌也。”
词语解释:污斥
亦作“汚斥”。 诬枉诋毁。 清 陈梦雷 《绝交书》:“岂知一意包容,甘心汚斥,而以德为怨,祸至此极。”
词语解释:汰斥  拼音:tài chì
淘汰斥退。 宋 苏辙 《除尚书右丞诸公免书》:“方虞汰斥,遽尔超升。” 宋 文天祥 《回宁国交代孟兵部之缙》:“既汰斥归里,即闭门不与人事,山巔水涯,翛然独往。”
词语解释:沈斥  拼音:shěn chì
碱卤性的水田。《汉书·刑法志》:“一同百里,提封万井,除山川、沉斥、城池、邑居、园囿、术路,三千六百井,定出赋六千四百井。” 颜师古 注:“ 臣瓚 曰:‘沉斥,水田舃卤也’……沉谓居深水之下也。斥,咸卤之地。”一说“沉斥”为“沆斥”。 王先谦 补注引 王念孙 曰:“沉当为沆。沆,大泽也。”参阅 清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四》
词语解释:怒斥  拼音:nù chì
带着谴责或责备口吻的训斥。例如:怒斥耍赖者。
愤怒地谴责。例如:他在一次激昂的、点名的长篇演说中怒斥他的对手。
词语解释:唾斥  拼音:tuò chì
鄙弃斥责。 明 马中锡 《罪言》:“ 太公 佐 文王 伐 紂 , 伯夷 则叩马諫 武王 。 太公 竭力依归以树勋名, 伯夷 则极口唾斥以豁愤恨,是何大异也。”
词语解释:烟斥  拼音:yān chì
烽烟和斥候。古以斥候望烽烟,有警则报之。《淮南子·兵略训》:“相地形,处次舍,治壁垒,审烟斥。”
词语解释:禁斥  拼音:jìn chì
禁止、排斥。 明 方孝孺 《赠郑显则序》:“然不除灭而禁斥之,何由復古之盛乎?”
词语解释:简斥  拼音:jiǎn chì
犹疏远。《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妻乃跪牀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 李贤 注:“斥,远也。”
词语解释:讪斥  拼音:shàn chì
毁谤指斥。 宋 刘安世 《论蔡确作诗讥讪事》之二:“ 确 之罪恶,固已贯盈,不自省循,肆为訕斥。”
词语解释:言斥  拼音:yán chì
指责。《元史·世祖纪三》:“ 程思彬 以投匿名书言斥乘舆,伏诛。”
词语解释:讥斥  拼音:jī chì
讥刺斥责。《南史·刘穆之传》:“ 永明 初,撰《宋书》,讥斥禪代。”《金史·张万公传》:“讥斥先朝,固当治罪,然旧无此法。”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八节:“ 唐 朝廷向 江 淮 以及 岭 南搜括大量财物,民众已极困苦,官员为谋求大利,也争着到这些地方去做官。名士 薛保逊 作文讥斥当时的州县官。”
词语解释:罢斥  拼音:bà chì
(1).罢免斥退。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十:“公尝疾士大夫交通权近,至是,亦有伪作公乞罢斥宦官章传播者。”《明史·王瑞传》:“伏覩 英庙 復辟, 景泰 倖用者卒皆罢斥。” 郑观应 《盛世危言·吏治下》:“督抚不称其职,朝廷立予罢斥。”
(2).废除;排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第九节:“非儒学的诸子百家一概被罢斥,儒家从此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词语解释:叱斥  拼音:chì chì
喝斥;责骂。 骆宾基 《生与死》:“装卸伕声色俱厉地叱斥着挡路的行人。” 柯岩 《追赶太阳的人》五:“﹝ 吴丙治 ﹞从来没有滥用过一次权力,甚至连一次对群众的厉声叱斥都没有。”
词语解释:讦斥  拼音:jié chì
攻讦指责。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四凶》:“翌日,敕以 磻叟 诬罔上听,訐斥大臣,除名为民,流 爱州 。” 宋 马令 《南唐书·诛死传·褚仁规》:“ 仁规 方承恩遇,猥被摧折,不胜忿恚,乃上书自陈无过,而为谗佞所间,辞甚訐斥。”
词语解释:考斥  拼音:kǎo chì
谓科考列入四等而予以斥退。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时 山东 提学僉事 薛瑄 ,疏请凡廪生考斥者,俱追粮为民,时以为苦。”
词语解释:申斥  拼音:shēn chì
斥责。多用于对下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八回:“他老先生拿天平来逐个秤过,拣最重的赏他几百文,那最轻的便传了来大加申斥。”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我只好再照实向朝廷补报上去,我想朝廷方面也不会怎样申斥你的。” 田涛 《希望》:“ 何升山 无意中受到父亲一顿申斥,心里特别感到难受。”
词语解释:猜斥  拼音:cāi chì
猜忌排斥。《北齐书·昭帝纪》:“帝时以尊亲而见猜斥,乃与 长广王 期猎,谋之於野。”
共81,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