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七曷入声 [lá là][duō duo][sā sǎ][hè yè hē][详注1][zá][详注2][lā][è][dá][yuè sà][è][音跋。回也。又音拨。把也。][bā][hè][huò][hé][bá][wò][详注3][详注4]


注1:越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户括切,音活。《礼·礼运》越席疏布。《注》越席,翦蒲也。《左传·桓二年》大路越席。《注》越席,结草。《广韵》或作趏。
注2:暍 《集韵》阿葛切,音遏。《博雅》焕也。又许葛切,音喝。热也。
注3:剟 音掇。削也。《郭璞·尔雅序》剟其瑕砾。《疏》剟削去其疵瑕瓦砾。剟音掇。
注4:汰 《正韵》他达切,音闼。亦滑也。《苏轼·秧马歌》以我两足为四蹄,耸踊滑汰如凫鹥。
末字词组
回斡排斡运斡舛斡耳斡擅斡  
旋斡流斡烹斡调斡踔斡   

词语解释:回斡  拼音:huí wò
(1).旋转,掉转。 唐 杜甫 《上水遣怀》诗:“歌謳互激越,回斡明受授。” 仇兆鳌 注引 赵汸 曰:“回斡,回旋斡转其船也。”
(2).周旋,调停。 清 钮琇 《觚賸·逸老堂对》:“ 方山 知之,乘夜撤去,力为回斡,费千餘金,事乃已。”
(1).旋转。 南朝 宋 谢惠连 《七月七日夜咏牛女》:“倾河易迴斡,款颜难久悰。” 唐 杜甫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乘陵破山门,迴斡裂地轴。”
(2).指变化。 唐 陆龟蒙 《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甘心付天壤,委分任迴斡。”
(3).斡旋,调停。 清 钮琇 《觚賸·潜窜衿录》:“神顰蹙曰:‘君无显秩,即一芹犹难擷也。奈何?’生不觉慟,坚请为之迴斡。”
词语解释:旋斡  拼音:xuán wò
运转。 宋 陆游 《夜登城楼》诗:“天上何苍苍,四序浩旋斡。”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正月·岁时杂戏》:“元宵杂戏,剪綵为灯……前推旋斡为橄欖,就地滚荡为绣球。” 清 魏源 《杂诗》之三:“夜仰北斗杓,旋斡杳难数。”
词语解释:排斡  拼音:pái wò
推移运转。 唐 韩愈 《南山》诗:“力虽能排斡,雷电怯呵詬。”
词语解释:流斡  拼音:liú wò
回旋。 宋 文天祥 《己卯岁除》诗:“大化忽流斡,浩刼荡回转。”
词语解释:运斡  拼音:yùn wò
犹运转。 宋 苏舜钦 《上执政启》:“此盖相公运斡元化,翕张洪炉,赞天地生育之私,布朝廷宽大之恩。” 清 沉谦 《引声歌》:“运斡圆象,敷匝广轮。”
词语解释:烹斡  拼音:pēng wò
比喻宰制、协调。 唐 韩愈 《山南郑相公樊员外酬答依赋十四韵以献》:“ 滎公 鼎轴老,烹斡力健倔。”
词语解释:舛斡  拼音:chuǎn wò
颠倒,逆转。《宋书·顾愿传》:“及中下之流,驰心妄动,是非舛斡,倚伏移贸。”
词语解释:调斡  拼音:diào wò
调和斡旋。 明 李东阳 《定州韩魏公祠堂记》:“及佐天子,安社稷,危疑嫌隙,交集乎其前,担负调斡,不动声气而天下定。”
词语解释:耳斡  拼音:ěr wò
即耳挖。《金瓶梅词话》第十二回:“于是向头上拔下一根闹银耳斡儿来,重一钱。”《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 雪娥 又留一个银折盂、一根金耳斡、一件青綾袄、一条黄綾裙,谢了他两口儿。”参见“ 耳挖 ”。
词语解释:耳挖  拼音:ěr wā
掏耳垢的用具。常以竹、木、牛角或金属制成。有时也作为饰物,其末并可用来剔牙。《儒林外史》第十八回:“三公子恐怕鸭子不肥,拔下耳挖来戳戳脯子上肉厚,方才叫 景兰江 讲价钱买了。”亦称“ 耳挖子 ”。《红楼梦》第二八回:“只见 凤姐儿 在门前站着,蹬着门槛子,拿耳挖子剔牙。”《官场现形记》第十三回:“这时候他娘儿两个头上的金簪子、银耳挖子,统通被差上拿去,説是贼贜,要交给老爷的。”
词语解释:踔斡  拼音:chuō wò
指下棋时迂回斡旋以求和。《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一》引 宋 惠洪 《僧宝传》:“有一般底祗解闭门做活,不会夺角衝关,硬节与虎口齐彰,局破后徒劳逴斡。”
词语解释:擅斡  拼音:shàn wò
见“ 擅管 ”。
词语解释:擅管  拼音:shàn guǎn
擅自占有。《史记·平準书》:“大农上盐铁丞 孔仅 、 威阳 言:‘山海,天地之藏也,皆宜属少府……浮食奇民欲擅管山海之货,以致富羡,役利细民。’”《汉书·食货志下》作“擅斡”, 颜师古 注:“斡,谓主领也。读与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