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斟酌 拼音:zhēn zhuó
(1).倒酒;注酒。《后汉书·方术传下·左慈》:“ 慈 乃为齎酒一升,脯一斤,手自斟酌,百官莫不醉饱。” 唐 夷陵女郎 《空馆夜歌》:“緑樽翠杓,为君斟酌。”
(2).指饮酒。旧题 汉 苏武《诗》之一:“我有一罇酒,欲以赠远人。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 宋 向子諲 《梅花引·戏代李师明作》词:“同杯勺,同斟酌,千愁一醉都推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花姑子》:“斟酌移时,女频来行酒,嫣然含笑,殊不羞濇。”
(3).倒酒不满曰斟,太过曰酌,贵适其中。故凡事反复考虑、择善而定,亦称斟酌。《荀子·富国》:“故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至於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 攸之 、 禕 、 允 之任也。”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彼其推明心术之微,剖析义利之辨,而斟酌时中之权,委曲疏通,多先儒之所未到。” 曹禺 《日出》第四幕:“字眼上可以略为斟酌斟酌再用。”
(4).犹思忖;思量。 唐 杜甫 《月》诗:“斟酌 姮娥 寡,天寒奈九秋。” 仇兆鳌 注:“斟酌,代为思忖也。” 宋 范成大 《次韵子文探梅水西》:“斟酌芳心正怯寒,有情真被无情恼。” 清 余京 《中秋月蚀》诗:“ 广寒 宫闕愁昏黑,斟酌 姮娥 秉烛行。”
(5).品评欣赏。 宋 向子諲 《清平乐·滁阳寄邵子非诸友》词:“今夜凄然对影,与谁斟酌姮娥。”
(6).执掌。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天有北斗,所以斟酌元气;帝有尚书,所以出纳王命。” 唐 杨炯 《中书令汾阴公薛振行状》:“若夫驂驾六龙,驱驰七圣,斟酌元气,裁成天道者,其惟圣人乎!” 宋 曾巩 《祭黄君文》:“当世之官,有微有盛。盛者庙堂,斟酌王命。”
(7).安排;摆布。《北史·杨愔传》:“太皇太后曰:‘岂可使我母子受 汉 老嫗斟酌。’”词语解释:斟量 拼音:zhēn liàng
酌量;估量。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作豉法》:“布豆尺寸之数,盖是大率中平之言矣。冷即须微厚,热则须微薄,尤须以意斟量之。” 宋 王安石 《与沉道原书》之一:“见 黄吉父 ,説四姐甚瘦悴,恐久蔬食而然,切须斟量,勿使成疾。”词语解释:斟寻 拼音:zhēn xún
亦作“ 斟鄩 ”。
(1).古国名。 夏 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潍坊市 西南。《左传·襄公四年》:“﹝ 寒浞 ﹞使 浇 用师,灭 斟灌 及 斟寻氏 。” 杜预 注:“二国, 夏 同姓诸侯, 仲康 之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北海 有 斟县 。 京相璠 曰:‘故 斟寻国 , 禹 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 太康 失位,逃到同姓部落 斟鄩 。 羿 灭 斟鄩 ,立 仲康 。”
(2).复姓。古有 斟寻氏 。 禹 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词语解释:斟雉 拼音:zhēn zhì
调治雉羹。《楚辞·天问》:“ 彭鏗 斟雉帝何饗?受寿永多,夫何久长?” 王逸 注:“ 彭鏗 , 彭祖 也,好和滋味,善斟雉羹,能事帝 尧 , 尧 美而饗食之。” 清 顾炎武 《前诗意有未尽再赋》之二:“斟雉未能觴帝后,薨鱼聊可事山君。” 清 曹寅 《和些山咏东轩竹见寄》之七:“技逊投壶天发笑,羹非斟雉鼎流香。”词语解释:斟鄩 拼音:zhēn xún
见“ 斟寻 ”。
词语解释:斟寻 拼音:zhēn xún
亦作“ 斟鄩 ”。
(1).古国名。 夏 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潍坊市 西南。《左传·襄公四年》:“﹝ 寒浞 ﹞使 浇 用师,灭 斟灌 及 斟寻氏 。” 杜预 注:“二国, 夏 同姓诸侯, 仲康 之子。”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二》:“ 北海 有 斟县 。 京相璠 曰:‘故 斟寻国 , 禹 后。’”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一编第二章第一节:“ 太康 失位,逃到同姓部落 斟鄩 。 羿 灭 斟鄩 ,立 仲康 。”
(2).复姓。古有 斟寻氏 。 禹 之后,以封国为姓。见《史记·夏本纪论》。词语解释:斟灌 拼音:zhēn guàn
古国名。 夏 之同姓诸侯国。辖境在今 山东省 寿光县 东北。《左传·哀公元年》:“昔 有过 浇 杀 斟灌 以伐 斟鄩 ,灭 夏后相 。” 孔颖达 疏:“二 斟 , 夏 同姓诸侯。”《史记·夏本纪》“ 中康 崩,子 帝相 立” 张守节 正义引 唐 李泰 等《括地志》:“ 斟灌 故城在 青州 寿光县 东五十四里。”词语解释:斟泻 拼音:zhēn xiè
倾注。使液体从高处流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居室·茶具》:“茶则有体之物,星星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词语解释:斟酌损益 拼音:zhēn zhuó sǔn yì
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损:减少。益:增加。例如: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诸葛亮《出师表》词语解释:斟汋 拼音:zhēn zhuó
考虑;忖度。《周礼·秋官·士师》“一曰邦汋”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汋读如‘酌酒尊中’之酌。国汋者,斟汋盗取国家密事,若今时刺探尚书事。”词语解释:斟忱 拼音:zhēn chén
犹迟疑。 汉 冯衍 《显志赋》:“意斟忱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后汉书·冯衍传下》作“斟愖”。 李贤 注:“斟愖,犹迟疑也。”词语解释:斟剂 拼音:zhēn jì
斟酌调整。 清 章学诚 《文史通义·评沉梅村古文》:“先要推勘作者之旨,折衷道要;次则裁量法度,斟剂规製,使人有律可循。”词语解释:斟诲 拼音:zhēn huì
斟酌教诲。《三国志·蜀志·陈震传》:“顺流漂疾,国典异制,惧或有违,幸必斟诲,示其所宜。”词语解释:斟裁 拼音:zhēn cái
斟酌决定。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造神麴并酒等》:“﹝造酒法﹞初下米五斗,米必令五六十遍淘之,第二酘七斗米。三酘八斗米。满二石米以外,任意斟裁。” 石声汉 注:“斟裁,斟酌断定。”词语解释:斟勺 拼音:zhēn sháo
(1).考虑、吸取。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 周公 作《勺》。《勺》,言能斟勺先祖之道也。” 吴树平 校释引《白虎通·礼乐》:“ 周公 曰《酌》者,言 周公 辅 成王 能斟酌 文 武 之道而成之也。”
(2).犹处置。《说文·斗部》“斟” 清 段玉裁 注:“勺之斟之,多少在己,故凡处分曰斟勺。今多用斟酌。”词语解释:斟愖 拼音:zhēn chén
见“ 斟忱 ”。
词语解释:斟忱 拼音:zhēn chén
犹迟疑。 汉 冯衍 《显志赋》:“意斟忱而不澹兮,俟回风而容与。”《后汉书·冯衍传下》作“斟愖”。 李贤 注:“斟愖,犹迟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