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斗牛 拼音:dòu niú
(1).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路已分於 湘 汉 ,星犹看於斗牛。” 唐 贾岛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诗:“踏雪携琴相就宿,夜深开户斗牛斜。” 陈毅 《中秋》诗:“夜阑倍觉寒光满,欲向天河射斗牛。”
(2).指 吴 越 地区。因其当斗、牛二宿之分野,故称。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幸逢怀紱入斗牛,喜得披山收寳玉。”
(3).指斗牛服的服色。《明史·舆服志三》:“寻赐羣臣大红紵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 文斐 《寄赠今希约真》诗:“貺我皆金玉,罗胸尽斗牛。”参见“ 斗牛服 ”。
(4).传说 晋 初时,斗、牛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雷焕 以为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所致。见《晋书·张华传》。后因以斗牛指代宝剑,亦泛指剑。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吞剑》:“亡命居然弹鋏游,还能饮刃向咽喉。中藏戈戟人间有,莫道胸能吐斗牛。”
亦作“鬭牛”。
(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斗牛》:“《成都记》曰:‘ 李冰 为 蜀郡 守,有蛟暴,入水戮之。己为牛形。约曰:江神亦必牛形,白带者我也。须臾有二牛鬭,武士射其神,毙。 蜀 不復病水。’由是鬭牛之戏,今世尚或有之,盖自 秦 世之始也。” 明 罗日褧 《咸宾录·南夷志三·贵南诸夷》:“二人谢去,相谓曰:‘惟鬭牛事可以诱致 溪 ( 苗 砦主 阿溪 )、 剌 ( 阿剌 )也。’” 鲁迅 《伪自由书·观斗》:“看今年的《东方杂志》才知道 金华 又有斗牛,不过和 西班牙 却两样的, 西班牙 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
(2).相斗的牛。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二章:“副队长叫着把头一低,像只斗牛般的撞了过来。”
词语解释:斗牛服 拼音:dòu niú fú
明 代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明 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讲官破格有赐斗牛服者。”参见《明史·舆服志三》。词语解释:斗杓 拼音:dòu biāo
(1).即斗柄。《淮南子·天文训》:“斗杓为小岁。” 高诱 注:“斗,第五至第七为杓。” 宋 王安石 《作翰林时》诗:“欲知四海春多少,先向天边问斗杓。” 元 元淮 《立春日赏红梅之作》诗:“昨夜东风转斗杓,陌头杨柳雪纔消。”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御制千字诏》:“斗杓所竖,节序以更。”参见“ 斗柄 ”。
(2).比喻为人所敬仰者或众人的引导者。 清 唐孙华 《顾端文公祠》诗之一:“斗杓当代擅声华,俎豆江干岁月遐。” 章炳麟 《〈民报〉纪念会祝词》:“自兹以后,惟不懈益厉,为民斗杓,以起征胡之鐃吹,流 大汉 之天声。” 章炳麟 《訄书·别录乙》:“ 黄先生 论学,如 大禹 导山水,脉络分明,吾党之斗杓也。”
词语解释:斗柄 拼音:dǒu bǐng
(1).北斗柄。指北斗的第五至第七星,即衡、开泰、摇光。北斗,第一至第四星象斗,第五至第七星象柄。《国语·周语下》:“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 唐 韦应物 《拟古》诗之六:“天河横未落,斗柄当西南。” 清 纳兰性德 《沁园春》词:“北转河流,南横斗柄,略点微霜髩早衰。” 峻青 《海啸》第一章:“他望了望天,斗柄斜垂,天,已经是大半夜了。”
(2).喻权柄;大权。《后汉书·崔駰传》:“重侯累将,建天枢,执斗柄。”词语解释:斗草 拼音:dòu cǎo
亦作“鬭草”。 见“ 斗百草 ”。
词语解释:斗百草 拼音:dòu bǎi cǎo
亦作“鬭百草”。 一种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 唐 郑谷 《采桑》诗:“何如鬭百草,赌取凤皇釵。”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院公踢气毬不好,便和你鬭百草耍子。”亦省作“ 斗草 ”。 唐 白居易 《观儿戏》诗:“弄尘復鬭草,尽日乐嬉嬉。”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佳人鬭草,公子粧幺,鞦韆料峭,鼓吹游遨。”《红楼梦》第二三回:“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鸞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 清 彭孙遹 《金粟闺词》之四四:“鬭艸归来香径里,裙花深处涴芹泥。”词语解释:斗升 拼音:dòu shēng
(1).斗与升。喻少量、微薄。《庄子·外物》:“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唐 刘禹锡 《送张盥赴举诗》:“乞取斗升水,因之云汉津。” 宋 苏轼 《上梅直讲书》:“其后益壮……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
(2).借指少量的粮食。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不数年,财产荡尽,无以为计,乃伐墓木以易斗升。” 清 方文 《春日斋居杂咏》之一:“近水借衡宇,远村遗斗升。” 清 曹寅 《砚山歌》:“此山云自樵夫得,褐裹入市易斗升。”
(3).指微薄的俸禄。 宋 陆游 《和陈鲁山诗》之二:“哀哉斗升故,諂忘两凭架。”词语解释:斗魁 拼音:dòu kuí
(1).指北斗七星之第一至第四星,即枢、璇、玑、权。《史记·天官书》:“在斗魁中,贵人之牢。”
(2).泛指北斗。 唐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斗魁当北坼,地轴向西偏。” 清 曹寅 《送竹村北试》诗之二:“掌大悬香阁,文光射斗魁。” 清 张君玉 《以乡兵挫诸北门围解壮之》诗:“ 越南 本是 南交 宅,还见文明耀斗魁。”
(3).喻指德高望重或才学冠世而为众人景仰的人。 清 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千秋製作垂金石,一代宗师识斗魁。”参见“ 斗山 ”。
词语解释:斗山 拼音:dòu shān
(1).北斗和 泰山 。比喻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为人们所敬仰的人。 宋 楼钥 《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 南轩 传圣学,后进斗山仰。”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老相公斗山在望,鼎鼐久调,小生猥以鄙贱之姿,谬奉特达之愿。” 清 赵翼 《故吏部尚书汪文端公》诗:“吾师 松泉公 ,一代斗山仰。”
(2).比喻人们对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者的敬仰。 明 张居正 《和答龙湖阁老舟中见示》:“海内几年公辅望,士林今日斗山情。”词语解释:斗城 拼音:dòu chéng
(1). 汉 长安 故城,在今 陕西省 西安市 北。本 秦 宫, 汉惠帝 时重修。《三辅黄图·汉长安故城》:“城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至今人呼 汉 京城为 斗城 。”后因以“斗城”借指京城。 宋 司马光 《乐词·作语》:“秋风萧瑟引华旌,祖宴高张出斗城。”
(2).小城。《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及九鼎既轻,三才将换,区区斗城之里,出万死而不辞,盖蹈匹夫之节而无栋樑之具矣。” 胡三省 注:“斗城,言城如斗大也。”词语解释:斗鸡 拼音:dòu jī
亦作“鬭鸡”。
(1).以鸡相斗的博戏。《墨子·小取》:“且鬭鸡,非鸡也;好鬭鸡,好鸡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刺权》:“临渊钓鱼,放犬走兔,隆豺鼎力,蹋鞠鬭鸡。” 三国 魏 曹植 《名都篇》:“鬭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清 梁清标 《王铁枪》诗:“鬭鷄小儿事业成,国耻未雪寧偷生。” 清 张大受 《答袁虎文》诗:“射虎旧夸从 李广 ,鬭鸡今喜逐 袁丝 。”
(2).指专供搏斗的鸡。极凶悍。《庄子·达生》:“ 纪渻子 为王养鬭鸡。” 成玄英 疏:“为 齐王 养鸡拟鬭也。” 唐 沉亚之 《春色满黄州》诗:“鬭鸡怜短草,乳鶯傍高楼。” 沉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我们且各自把那些斗鸡毛色记下来,因为这些鸡……五天以后就会在城中斗鸡场出现。”词语解释:斗极 拼音:dòu jí
(1).北斗星与北极星。《尔雅·释地》:“北戴斗极为空桐。” 邢昺 疏:“斗,北斗也。极者,中宫天极星。” 汉 桓谭 《新论》:“天以转周匝,斗极常在,知为天之中也。” 元 李谦思 《读文山诗作》诗:“两瓢倒翻水怪舞,斗极横轧天籟号。”
(2).《晋书·天文志上》:“斗为人君之象,号令人主也。”又:“北极,北辰最尊者也,其纽星,天之枢也。”后因以“斗极”喻指天皇或帝王。 前蜀 杜光庭 《马尚书本命醮词》:“悬命籍於天关,繫生死於斗极。”
(3).喻指为天下所敬仰的人。 明 郑仲夔 《耳新·蔼吉》:“ 无锡 友人 马君常 ,名 世奇 ……每科房书有选,天下士至奉为斗极。”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 蕺山 以饿死, 漳海 以兵死, 雋里 以自磬死。则国亡与亡,所谓一代之斗极也。”词语解释:斗水 拼音:dòu shuǐ
少量之水,亦喻指少量的资助。语出《庄子·外物》:“﹝鮒鱼﹞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北魏 李骞 《赠亲友》诗:“ 监河 爱斗水, 苏子 惜餘明。” 唐 孟郊 《赠主人》诗:“斗水泻大海,不如泻枯池。”《剪灯新话·三山福地志》:“但愿捐斗水,而活涸辙之枯,下壶飧而救翳桑之饿。”词语解释:斗南 拼音:dòu nán
(1).《晋书·天文志上》:“相一星在北斗南。相者,总领百司而掌邦教,以佐帝王安邦国,集众事也。”旧时因以斗南称宰相的职位。
(2).北斗星以南。犹言中国或海内。语出《新唐书·狄仁杰传》:“ 狄公 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元 耶律楚材 《请倪公》诗:“ 倪公 本是我同参,道价峥嶸冠斗南。”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你道是飞虎将声名播斗南;那廝能淫慾,会贪婪,诚何以堪!” 明 许潮 《午日吟》:“英声迈斗南,礼贤菴,金巵玉斝菖蒲泛。”词语解释:斗星 拼音:dòu xīng
指北斗星。《易·丰》“日中见斗” 唐 孔颖达 疏:“处日中盛明之时,而斗星显见。”《云笈七籤》卷八:“七星者,斗星也。”
亦作“鬭星”。 互相撞击之星。古以为乱世之征兆。《吕氏春秋·明理》:“其星有荧惑,有彗星,有天棓,有天欃,有天竹,有天英,有天干,有贼星,有鬭星,有宾星。”词语解释:斗巧 拼音:dòu qiǎo
亦作“鬭巧”。
(1).以智巧争胜。 宋 张先 《汉宫春·蜡梅》词:“何人鬭巧,运紫檀,翦出蜂房。”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世之学者,如入百戏之场,讙謔跳踉、聘奇鬭巧、献笑争妍者,四面而竞出,前瞻后盼,应接不遑。” 茅盾 《题赵丹白杨合作〈红楼梦〉菊花诗画册》诗:“多少传神手,斗巧画红装。”
(2).引申为投机取巧。 清 王韬 《瓮牖馀谈·给予文凭》:“文凭之给逐年加增,可见鬭巧趋利之人愈久愈多矣。”
(3).凑巧。《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可煞事有鬭巧,方纔开得舖三两日,一个汉子从外面过来,就是那 郭排军 。”《醒世恒言·郑节使立功神臂弓》:“事有斗巧,物有故然,却来得迟些,都散了。”
(4).古代七夕宫廷游戏。 宋 无名氏 《致虚杂俎》:“七夕, 徐婕妤 雕鏤菱藕,作奇花异草,攒于水晶盘中以进上。至定昏时,上自散置宫中几上,令宫人闇中摸取,以多寡精粗为胜负,谓之鬭巧,以为欢笑。”词语解释:斗芳 拼音:dòu fāng
亦作“鬭芳”。 谓花草竞相散发香气。 宋 郭应祥 《减字木兰花·寿李茂叔》词:“点检春光,百草千葩已鬭芳。”词语解释:斗回 拼音:dòu huí
即筌,古时的捕鱼器。词语解释:斗枢 拼音:dòu shū
北斗七星的第一星,名天枢。亦泛指北斗。 唐 刘允济 《天赋》:“横斗枢以旋运,廓星汉之昭回。” 唐 沉佺期 《夜泊越州逢北使》诗:“憇泊在今夜,炎云逐斗枢。” 唐 高适 《真定即事奉赠韦使君二十八韵》:“月换思乡陌,星迴记斗枢。”词语解释:斗禄 拼音:dòu lù
微薄的俸禄。 宋 欧阳修 《送郑革先辈赐第南归》诗:“试问尘埃勤斗禄,何如琴酒老云巖。” 宋 曾巩 《杂诗》之三:“ 孔 孟 非其称,斗禄应未取。” 元 张宇 《送田茂卿赴都》诗:“黄卷可能无斗禄,青云自是有天梯。”词语解释:斗食 拼音:dòu shí
(1).谓日食一斗粮。《墨子·杂守》:“斗食,终岁三十六石;参食,终岁二十四石。” 孙诒让 间诂引 苏时学 曰:“据下言斗食食五升,又言日再食,是一食五升,再食则一斗,以终岁计之,当三十六石也。”
(2).俸禄微薄的小官。《战国策·秦策三》:“其令邑中自斗食以上,至尉、内史及王左右,有非相国之人者乎?”《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 颜师古 注:“《汉官名秩簿》云:斗食月奉十一斛,佐史月奉八斛也。一説,斗食者,岁奉不满百石,计日而食一斗二升,故云斗食也。” 宋 司马光 《远谋》:“上自公卿,下及斗食,自非忧公忘私之人,大抵多怀苟且之计,莫肯为十年之规,况万世之虑乎?”
(3).泛指食俸禄者,即官吏。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万不至章甫缝掖之士,尺板斗食者流,独无含咀宫商,规橅 秦 柳 者。”
(4).谓生活清贫。 宋 叶适 《朝请大夫司农少卿高公墓志铭》:“今 高 氏子弟往往耦耕斗食,密房坏户,一灯荧荧,挟册呻吟,如布衣寒士。”
亦作“鬭食”。 见“ 斗蚀 ”。
词语解释:斗蚀 拼音:dòu shí
亦作“鬭蚀”。亦作“鬭食”。
(1).一种天文现象。谓星体相互遮掩。《吕氏春秋·明理》:“其日有鬭蚀,有倍僪,有晕珥。” 高诱 注:“鬭蚀,两日共鬭而相食。”《汉书·天文志》:“五星所行,合散犯守,陵歷鬭食。” 颜师古 注引 韦昭 曰:“星相击为鬭也。” 宋 苏舜钦 《上孔待制书》:“日星光明不鬭食,山泽棣达而不童涸。”
(2).互相搏斗以期吃掉对方。 南朝 梁 江淹 《齐太祖高皇帝诔》:“蜆鷸鬭食,日月朏精。” 胡之骥 注:“此言天下淆乱,如鷸蚌相持,而 太祖 得之未久也。”词语解释:斗雀 拼音:dòu què
亦作“鬭雀”。 雀性好斗,故名。 唐 姚合 《和裴令公游南庄》:“鬭雀翻衣袂,惊鱼触钓竿。” 唐 张祜 《江南杂题》诗:“怒蛙横饱腹,鬭雀堕轻毛。”词语解释:斗斛 拼音:dòu hú
(1).斗与斛。两种量器。亦泛指量器。十斗曰斛。《庄子·胠箧》:“为之斗斛以量之,则并与斗斛而窃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调权衡,平斗斛。”
(2).形容少量、微薄。 唐 韩愈 《祭十二郎文》:“捨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輟汝而就也。”
(3).借指少量粮食。《宋书·吴喜传》:“朝廷乃至鬻官卖爵,以救灾困,斗斛收歛,犹有不充。”《续资治通鉴·宋英宗治平二年》:“其灾伤之处,州县不得妄招飢民以充厢军。但据所有斗斛,救济农民,俟向后稍丰,使各復旧业。”词语解释:斗薮 拼音:dòu sǒu
(1).抖动;抖落。 唐 白居易 《骠国乐》诗:“珠缨炫转星宿摇,花鬘斗藪龙蛇动。” 唐 孟郊 《夏日谒智远禅师》诗:“斗藪尘埃衣,謁师见真宗。” 宋 王禹偁 《白龙泉》诗:“斗藪缨上尘,试就清涟濯。”
(2).犹摆脱。 唐 李华 《润州鹤林寺故径山大师碑铭》:“大师亦斗藪尘劳。” 唐 白居易 《赠邻里往还》诗:“但能斗藪人间事,便是逍遥地上仙。”
(3).小的泽地。 宋 苏舜钦 等《地动联句》:“斗藪不知大,轩干主者谁。”词语解释:斗鸭 拼音:dòu yā
亦作“鬭鸭”。
(1).使鸭相斗的博戏。相传起于 汉 初。《西京杂记》卷二:“ 鲁恭王 好鬭鸡鸭及鹅雁。”《三国志·吴志·陆逊传》:“时 建昌侯 虑 於堂前作鬭鸭栏,颇施小巧。”《南史·王僧达传》:“﹝ 僧达 ﹞坐属疾而於 扬列桥 观鬭鸭,为有司所纠。” 南唐 冯延巳 《谒金门》词:“鬭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
(2).指人工豢养专供斗鸭游戏用的鸭。《三国志·吴志·吴主传》“立 登 为王太子”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是岁 魏文帝 遣使求雀头香……鬭鸭、长鸣鸡。” 宋 梅尧臣 《鸭脚子》诗:“ 魏帝 昧远图,于 吴 求鬭鸭。”词语解释:斗气 拼音:dòu qì
亦作“鬭气”。 赌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三:“大嫂休要鬭气,你果然拿了,与我一看何妨?” 郭沫若 《棠棣之花》第四幕:“那丫头又在和我斗气了,像那样出不得世的人,真没办法。” 沉从文 《贵生》:“ 贵生 觉得情形有点怪,还以为两父女吵了嘴,老的斗气走了,所以 全凤 不大高兴。”词语解释:斗妍 拼音:dòu yán
亦作“鬭妍”。 犹斗艳。比美。 宋 梅尧臣 《感李花》诗:“赤白鬭妍思旧曲,旧声传在五王家。” 宋 苏轼 《夜直玉堂携李之仪端叔诗百馀首读至夜半书其后》诗:“愁侵研滴初含冻,喜入灯花欲鬭妍。” 清 孙元衡 《裸人丛笑篇》之七:“猫女腻新相鬭妍,醉歌跳舞惊鸿翩。”词语解释:斗争 拼音:dòu zhēng
亦作“鬭争”。
(1).争斗;搏斗。《韩非子·显学》:“ 宋荣子 之议,设不鬭争,取不随仇,不羞囹圄,见侮不辱,世主以为宽而礼之。”《淮南子·主术训》:“为智者务於巧伪,为勇者务於鬭争。” 唐 杜甫 《羌村》诗之三:“羣鸡正乱叫,客至鸡鬭争。” 明 马愈 《马氏日抄·石斗》:“鸟兽孽虫也,有血气知觉,故有鬭争。”
(2).指战争。后亦指矛盾双方的冲突、争斗。 唐 韩愈 《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四方无鬭争金革之声,京师之人既庶且丰。” 明 宋濂 《歙县孔子庙学记》:“壬辰兵起,而 歙 为鬭争之塲,官庐民舍,焚爇无遗。” 巴金 《关于〈海的梦〉》:“ 杨 就是小说里那个在抗 日 斗争中牺牲的英雄。”
(3).争讼;争辩。《后汉书·独行传·缪肜》:“﹝兄弟四人﹞及各娶妻,诸妇遂求分异,又数有鬭争之言。”《新唐书·李勘传》:“ 阳羡 民有鬭争不决,不之官而诣 勘 以辨。”《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女年及笄, 程氏 音问不通,不得已再许 韩生 ,以致 程氏 鬭争成讼。” 王汶石 《新结识的伙伴》:“可是,今早醒来,她又变了卦,急着想回到社里去,为了这, 张腊月 跟她斗争了一路。”
(4).竞争;竞赛。 元 马致远 《赏花时·弄花香满衣》套曲:“就手内游蜂鬭争採,不离人左侧,风流可爱。” 元 无名氏 《抱妆盒》第二折:“御花园中百卉鬭争开,另巍巍将根脚儿培栽。”
(5).揭露;批判;打击。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五○:“ 程仁 不受 钱文贵 收买,坚决领导大家闹斗争,他们拥护这个农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一九八二年):“ 中国 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词语解释:斗胜 拼音:dòu shèng
亦作“鬭胜”。
(1).战斗;斗打争胜。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三折:“有兄弟 钱塘 火龙与 涇河 小龙鬭胜去了,未知胜败如何。”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二折:“吾今日便点鬼兵,与 那吒 、 二郎 鬭胜。” 元 无名氏 《锁魔镜》第三折:“一场好鬭胜也呵!”
(2).犹言比赛争胜。 清 顾禄 《清嘉录·游春玩景》:“好事者结兰花社会,奇花异瓣,互相鬭胜。”词语解释:斗绝 拼音:dòu jué
(1).陡峭峻险。斗,通“ 陡 ”。《后汉书·西南夷传·白马氐》:“﹝ 氐 人﹞居於 河池 ,一名 仇池 ,方百顷,四面斗絶。”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钟阜 之支陇隐隐而下,今行宫据其平处以临城市,城之前则逼山而斗絶焉。” 清 顾炎武 《王徵君潢具舟城西同楚二沙门小坐栅洪桥下》诗:“蛮陬地斗絶,极目天茫茫。”
(2).孤悬。《后汉书·窦融传》:“ 河西 斗絶在 羌胡 中,不同心勠力,则不能自守。” 姚锡光 《东方兵事纪略·辽东》:“ 锦州 声援梗阻,必出 石山站 绕 奉天 会城,崎嶇始达。於是 辽阳 斗絶,根本动摇。”
(3).犹悬殊。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夫贫富斗絶者,革命之媒。”词语解释:斗印 拼音:dòu yìn
大印。指官印。 金 刘中 《冷岩公柳溪》诗:“斗印轻抛繫肘金,故园风物动归心。”词语解释:斗才 拼音:dòu cái
比才干。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梁提督》:“ 朝桂 闻将恃斗才,不藉斗力。”词语解释:斗香 拼音:dòu xiāng
(1).一种特制的佛香。许多股香攒聚捆扎堆成塔形,叫斗香。点着时从顶到下一层层燃烧,烟火旺盛。《红楼梦》第七五回:“月臺上焚着斗香,秉着烛。”《红楼梦》第一○六回:“﹝ 贾母 ﹞又命自己院内焚起斗香,用拐拄着,出到院中。”
(2).旧时, 江苏 六合 地区中秋时节将各种食品堆成尖塔形,上插小旗,谓之斗香。
亦作“鬭香”。 比香料的优劣。 宋 陶穀 《清异录·薰燎》:“《中宗朝宗纪》: 韦 武 间为雅会,各携名香,比试优劣,名曰鬭香。”词语解释:斗顿 拼音:dòu dùn
顿时,突然。斗,通“ 陡 ”。 宋 黄庭坚 《少年心》词:“是阿谁先有意,阿谁薄倖。斗顿恁少喜多嗔。” 宋 司马光 《明日雨止复招子骏尧夫游南园》诗:“遥思花寨交横锦,未分春心斗顿灰。” 清 陈维崧 《瑶花·竹逸邀同云臣赏栏前粉芍药用炊闻词韵》词:“记芳名,似唤将离,斗顿沉吟花下。”词语解释:斗分 拼音:dòu fēn
古时的一种历算方法。《北史·儒林传上·李业兴》:“ 业兴 乃造《九宫行棊历》,以五百为章、四千四十为蔀,九百八十七为斗分,还以己未为元,始终相维,不復移转,与今历法术不同。”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一》:“歷法步岁之法,以冬至斗建所抵,至明年冬至,所得辰刻表秒,谓之斗分。”
亦作“鬭分”。 见“ 斗分子 ”。
词语解释:斗分子 拼音:dòu fèn zǐ
亦作“鬭分”。 每人出一份钱凑起来办一件事。《水浒传》第二四回:“众邻舍斗分子来与 武松 人情。”《石点头·王本立天涯求父》:“﹝ 王珣 ﹞其年已是三十八岁, 张氏 三十五岁,才生得这个儿子,真个喜从天降。亲邻鬭分作贺,到大大里费了好些欢喜钱。”词语解释:斗婵娟 拼音:dòu chán juān
亦作“鬭嬋娟”。 争艳比美。 唐 李商隐 《霜月》诗:“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鬭嬋娟。” 宋 贺铸 《减字浣溪沙》词之五:“梦想 西池 輦路边,玉鞍骄马小輜軿,春风十里鬭嬋娟。” 元 张可久 《寨儿令·晚凉即席》曲:“石漱冰泉,月满琼田,歌舞鬭嬋娟。”词语解释:斗茶 拼音:dòu chá
亦作“鬭茶”。 比赛茶的优劣。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 苏才翁 尝与 蔡君謨 鬭茶, 蔡 茶精,用 惠山 泉, 苏 茶劣,改用竹沥水煎,遂能取胜。”亦指供比赛的优质茶。 宋 范成大 《题张氏新亭》诗:“烦将鍊火炊香饭,更引长泉煑鬭茶。”词语解释:斗余 拼音:dòu yú
旧时官府仓场中的一种额外苛敛。《资治通鉴·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凡仓场,库务掌纳官吏,无得收斗餘,称耗。” 胡三省 注:“斗餘,概量之外,又取其餘也。”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周太祖 ﹞首先免除 汉 时 王章 所设斗馀、称耗等额外苛敛及 唐 中期以来地方官进奉所谓羡馀物。”词语解释:斗建 拼音:dòu jiàn
即农历之月建。古时以北斗星的运转计算月令,斗柄所指之辰谓之斗建。如正月指寅,为建寅之月,二月指卯,为建卯之月。《汉书·律历志上》:“日至其初为节,至其中斗建下为十二辰,视其建而知其次。”《魏书·术艺传·张渊》:“尔乃四气鳞次,斗建星移。” 唐 刘驾 《塞下曲》:“下营看斗建,传号信狼烟。” 明 张居正 《万寿无疆颂》:“彼星历家,以天道为不可测也,巧占斗建作甲乙,日积为岁,岁积为纪,乘而为十百千万,衍而为元会运世。”词语解释:斗奇 拼音:dòu qí
亦作“鬭奇”。亦作“鬪奇”。 以奇妙取胜。 唐 文丙 《牡丹》诗:“万物承春各鬭奇,百花分贵近亭池。” 元 房皞 《读杜诗》诗:“后学为诗务鬪奇,诗家奇病最难医。”词语解释:斗文 拼音:dòu wén
(1).剑鞘上的星纹图案。亦指代剑。 唐 李涉 《送魏简能东游》诗之二:“孤亭宿处时看剑,莫使尘埃蔽斗文。”
(2).指符箓上笔画屈曲的字形、图形。 唐 杨衡 《赠罗浮易炼师》诗:“默书絳符遍,晦步斗文成。”词语解释:斗山 拼音:dòu shān
(1).北斗和 泰山 。比喻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为人们所敬仰的人。 宋 楼钥 《送张定叟尚书镇襄阳》诗:“ 南轩 传圣学,后进斗山仰。”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老相公斗山在望,鼎鼐久调,小生猥以鄙贱之姿,谬奉特达之愿。” 清 赵翼 《故吏部尚书汪文端公》诗:“吾师 松泉公 ,一代斗山仰。”
(2).比喻人们对德高望重或成就卓越者的敬仰。 明 张居正 《和答龙湖阁老舟中见示》:“海内几年公辅望,士林今日斗山情。”词语解释:斗力 拼音:dòu lì
挽弓的力量。古时挽弓的力量以斗石为重量单位测计,故称。亦泛指膂力。 宋 陆游 《题拓本姜楚公鹰》诗:“弓面霜寒斗力增,坐思铁马蹴河冰。” 宋 朱熹 《辛亥二月与赵帅书》:“此间子弟投募者众,因限以必及次高彊斗力乃收,而来者亦不少。”《宋史·兵志六》:“斗力出等,则免户下春夫科配。”
亦作“鬭力”。 竞赛力量;凭勇力争胜。《史记·项羽本纪》:“吾寧鬭智,不能鬭力。”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梁提督》:“ 朝桂 闻将恃斗才,不藉斗力。”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二节:“ 安禄山 每率数骑出去,总要捉获数十人,显然不是斗力而是用诈计诱捉 契丹 人。”词语解释:斗智 拼音:dòu zhì
亦作“鬭智”。 以智谋争胜。《史记·项羽本纪》:“ 汉王 笑谢曰:‘吾寧鬭智,不能鬭力。’” 宋 吴礼之 《瑞鹤仙·秋思》词:“谁编故纸,论古今、英雄鬭智。” 颜金生 《田家会大捷》:“至此,与 村川 斗智的第一回合已经结束。”词语解释:斗艳 拼音:dòu yàn
亦作“鬭艷”。 见“ 斗艳 ”。词语解释:斗合 拼音:dòu hé
亦作“鬭合”。 凑在一起;聚集。《朱子语类》卷十八:“盖当时一问一对,只説得一件话。而今却鬭合平日对问讲论作一处,所以分明好看。” 宋 史介翁 《菩萨蛮》词:“柳丝轻颺黄金缕,织成一片纱窗雨,鬭合做春愁,困慵熏玉篝。” 元 无名氏 《冯玉兰》第三折:“我则听的古都都泼天也似怒涛,鬭合着忽剌剌风声儿厮闹。”词语解释:斗擞 拼音:dòu sòu
同“ 斗藪 ”。 宋 梅尧臣 《送黄殿丞通判润州》诗:“衣上京尘莫厌多,斗擞中流云在望。” 唐 王维 《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诗:“居士素通达,随宜善斗擞。”词语解释:斗风 拼音:dòu fēng
亦作“鬭风”。 犹乘风。形容速度快。 唐 元稹 《连昌宫词》:“百官队仗避 岐薛 , 杨氏 诸姨车鬭风。”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鬭风,趁风也,犹云乘风或追风。” 清 郁永河 《土番竹枝词》之五:“出门又插文禽尾,陌上飘颻各鬭风。”词语解释:斗箕 拼音:dòu ji
(1).二十八宿中的斗星与箕星。 宋 苏轼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聊为和之》之六:“喧豗瞬息间,还掛斗与箕。”
(2).指印。因指纹有斗、箕之别,故称。 老舍 《四世同堂》三四:“以后的事,他又记不清了,恍忽中他好像在一本册子上按了斗箕,答应永远不向别人讲他所受过的一切折磨与苦刑。”词语解释:斗宫 拼音:dòu gōng
指北斗星宫。《镜花缘》第一回:“小仙向闻魁星专司下界人文,近来每见斗宫红光四射,华彩腾霄……如此景象,下界人文,定卜其盛。”词语解释:斗色 拼音:dòu sè
犹星光。 清 顾炎武 《杨明府永言复来吴下感旧有赠》诗:“刀寒餘斗色,血碧带江流。”
亦作“鬪色”。 形容花盛开,竞相逞美。 唐 柳宗元 《宋单父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鬪色,人亦不能知其术。”词语解释:斗躔 拼音:dòu chán
指北斗星。躔,日月星辰运行的轨迹。 明 何景明 《上李石楼方伯》诗:“声价隆方镇,光芒动斗躔。”词语解释:斗紫 拼音:dòu zǐ
指斗、牛二宿之间的紫气。古人以为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所致。因以借指宝剑。 宋 刘克庄 《法驾导引》词:“斗紫一双龙奋蛰,帝青九万里为程,赤脚踏层云。”参见“ 斗牛 ”。
词语解释:斗牛 拼音:dòu niú
(1).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赋》:“路已分於 湘 汉 ,星犹看於斗牛。” 唐 贾岛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诗:“踏雪携琴相就宿,夜深开户斗牛斜。” 陈毅 《中秋》诗:“夜阑倍觉寒光满,欲向天河射斗牛。”
(2).指 吴 越 地区。因其当斗、牛二宿之分野,故称。 宋 曾巩 《移守江西先寄潘延之节推》诗:“幸逢怀紱入斗牛,喜得披山收寳玉。”
(3).指斗牛服的服色。《明史·舆服志三》:“寻赐羣臣大红紵丝罗纱各一。其服色,一品斗牛,二品飞鱼。” 文斐 《寄赠今希约真》诗:“貺我皆金玉,罗胸尽斗牛。”参见“ 斗牛服 ”。
(4).传说 晋 初时,斗、牛之间常有紫气照射, 雷焕 以为是宝剑之精上彻于天所致。见《晋书·张华传》。后因以斗牛指代宝剑,亦泛指剑。 清 李声振 《百戏竹枝词·吞剑》:“亡命居然弹鋏游,还能饮刃向咽喉。中藏戈戟人间有,莫道胸能吐斗牛。”
亦作“鬭牛”。
(1).驱牛相斗比胜负的游戏。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斗牛》:“《成都记》曰:‘ 李冰 为 蜀郡 守,有蛟暴,入水戮之。己为牛形。约曰:江神亦必牛形,白带者我也。须臾有二牛鬭,武士射其神,毙。 蜀 不復病水。’由是鬭牛之戏,今世尚或有之,盖自 秦 世之始也。” 明 罗日褧 《咸宾录·南夷志三·贵南诸夷》:“二人谢去,相谓曰:‘惟鬭牛事可以诱致 溪 ( 苗 砦主 阿溪 )、 剌 ( 阿剌 )也。’” 鲁迅 《伪自由书·观斗》:“看今年的《东方杂志》才知道 金华 又有斗牛,不过和 西班牙 却两样的, 西班牙 是人和牛斗,我们是使牛和牛斗。”
(2).相斗的牛。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二章:“副队长叫着把头一低,像只斗牛般的撞了过来。”
词语解释:斗牛服 拼音:dòu niú fú
明 代赐予一品官员的官服,上绣虬属兽斗牛,故名。 清 纳兰性德 《渌水亭杂识》卷二:“ 明 朝翰林官,五品多借三品服色,讲官破格有赐斗牛服者。”参见《明史·舆服志三》。词语解释:斗作 拼音:dòu zuò
亦作“鬭作”。 戏耍;玩弄。斗,通“ 逗 ”。 南唐 冯延巳 《鹊踏枝》词之五:“莫作等闲相鬭作,与君保取长欢乐。” 元 无名氏 《薛仁贵》第四折:“你把我难当,鬭作,戯耍,睡梦里拖逗得我心中怕。” 张相 《诗词曲语辞汇释》卷二:“难当与鬭作,同为戏耍义,连举同义之三熟语以为言,乃重文以极言之。”词语解释:斗击 拼音:dòu jī
亦作“鬭击”。 争斗击打。 晋 葛洪 《神仙传·樊夫人》:“庭中两株桃,夫妻各咒一株,使相鬭击。”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九:“大师且駡而唾其面,於是与少年鬭击,而观者数千,少年卒不胜,竟遁去。” 宋 张咏 《声赋》:“川谷为之鬭击,山峦以之崩圮。”词语解释:斗行 拼音:dòu xíng
粮食商行。 沙汀 《呼嚎》:“粮价跌了很多,那斗行照旧抽了她过重的头。”
亦作“鬭行”。 争斗行为。 汉 刘向 《说苑·贵德》:“人之鬭,诚愚惑失道者也。《诗》云:‘式号式呼,俾昼作夜。’言鬭行也。”词语解释:斗八 拼音:dòu bā
亦作“鬭八”。 我国传统建筑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处理。多为方格形,凸出,有彩色图案。 宋 沉括 《梦溪笔谈·器用》:“屋上覆橑,古人谓之‘綺井’,亦曰‘藻井’,又谓之‘覆海’,今令文中谓之‘鬭八’, 吴 人谓之‘罳顶’,唯宫室祠观为之。” 清 方以智 《通雅·宫室》:“盖鬭八谓承仰版之拱斗也,其形似之。”词语解释:斗健 拼音:dòu jiàn
峭拔刚健。斗,通“ 陡 ”。 清 沉德潜 《说诗晬语》卷上:“至收结处,紆徐而来者,防其平衍,须作斗健语以止之。”词语解释:斗然 拼音:dòu rán
(1).陡峭貌。斗,通“ 陡 ”。 明 李梦阳 《泰山》诗:“斗然一峰上,不信万山开。”
(2).突然。 清 褚人穫 《扫地诗》:“斗然狂飈起,埃圿散復攒。” 清 袁枚 《新齐谐·误尝粪》:“忽一客 张 姓者斗然倒地,口吐白沫,噤不能声。” 茅盾 《色盲》三:“他的猫脸上斗然透出一股‘大不以为然’的气味来。”词语解释:斗粮 拼音:dòu liáng
一斗之粮,形容极少的粮食。《战国策·秦策一》:“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絶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於兄弟。”《汉书·王莽传中》:“臣愿得勇敢之士五千人,不齎斗粮,饥食虏肉,渴饮其血,可以横行。”《三国志·魏志·袁绍传》“乃让 绍 ” 裴松之 注引 晋 司马彪 《九州春秋》:“ 浮 等到,谓 馥 曰:‘ 袁本初 军无斗粮,各已离散。’”词语解释:斗歌 拼音:dòu gē
亦作“鬭歌”。 对歌。 宋 汪元量 《潼州歌》:“红袖鬭歌纔拍手,緑鬟对舞尽缠头。” 清 屈大均 《广东新语·事语·广州时序》:“歌伯鬭歌,皆著鸭舌巾,驼毧服,行立櫈上,东唱西和,西嘲东解,语必双关,词兼雅俗。”词语解释:斗心 拼音:dòu xīn
亦作“鬭心”。
(1).犹斗志。《左传·桓公五年》:“ 陈 乱,民莫有鬭心。若先犯之,必奔。”《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羽 ( 关羽 )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 羽 吏士无鬭心。”《北齐书·清河王岳传》:“太后迁至 鄴 , 周 军续至,人皆恟惧,无有鬭心,朝士出降,昼夜相属。”
(2).指进取心。 唐 韩愈 《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老懒无鬭心,久不事铅槧。”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言久不为文章也。”词语解释:斗百草 拼音:dòu bǎi cǎo
亦作“鬭百草”。 一种古代游戏。竞采花草,比赛多寡优劣,常于端午行之。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又有鬭百草之戏。” 唐 郑谷 《采桑》诗:“何如鬭百草,赌取凤皇釵。”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十七出:“清晓,侍婢不惜千金,相呼斗百草。” 明 高明 《琵琶记·牛氏规奴》:“院公踢气毬不好,便和你鬭百草耍子。”亦省作“ 斗草 ”。 唐 白居易 《观儿戏》诗:“弄尘復鬭草,尽日乐嬉嬉。”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二折:“佳人鬭草,公子粧幺,鞦韆料峭,鼓吹游遨。”《红楼梦》第二三回:“每日只和姊妹丫头们一处,或读书,或写字,或弹琴下棋,作画吟诗,以至描鸞刺凤,斗草簪花,低吟悄唱,拆字猜枚,无所不至。” 清 彭孙遹 《金粟闺词》之四四:“鬭艸归来香径里,裙花深处涴芹泥。”词语解释:斗志 拼音:dòu zhì
亦作“鬭志”。 战斗的意志。《左传·桓公十一年》:“ 郧 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鬭志。”《后汉书·皇甫嵩传》:“ 国 众且走,莫有鬭志。”《新唐书·刘仁轨传》:“所募皆儜劣寒惫,无鬭志。” 陈毅 《昆明新年》诗:“跃进斗志更奋发,不畏长征有困难。”词语解释:斗竞 拼音:dòu jìng
亦作“鬭竞”。亦作“鬪竞”。 争斗。 汉 王充 《论衡·偶会》:“非僮謡致鬭竞,鸜鵒招君恶也。”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四门外,立尉专决鬪竞事。”词语解释:斗宿 拼音:dòu sù
(1).二十八宿之一。俗称南斗,共六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乃惟嗣德,实秉英灵,身图斗宿,面绕枢星。”
(2).神怪小说中指南斗之神。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齐天大圣》:“青衣曰:‘阎摩不敢擅专,又持 大圣 旨上咨斗宿,是以来迟。’”
(3).指北斗星。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歙山斗星砚》:“色正天碧,细罗文中涵金星七,布列如斗宿状,辅星在焉。因目之为斗星砚。”词语解释:斗变 拼音:dòu biàn
亦作“鬭变”。 私斗。《孔子家语·五刑》:“鬭变者,生於相陵。”《汉书·尹翁归传》:“奴客持刀兵入市鬭变,吏不能禁。” 颜师古 注:“变,乱也。” 黄侃 《读〈汉书〉、〈后汉书〉札记》:“ 汉 时称私鬭曰鬭变,或曰变鬭。”词语解释:斗口 拼音:dòu kǒu
指北斗星的斗柄。《史记·天官书》:“前列直斗口三星,随北端兑,若见若不,曰阴德,或曰天一。”
亦作“鬭口”。
(1).吵嘴。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大逼》:“世间谁是预知人,何须鬭口与我相争。”《说岳全传》第三一回:“我也不与你鬭口。你若胜得我手中的枪,我就降你;倘若胜不得我,也须来归降我主。” 叶圣陶 《义儿》:“你竟敢同我斗口!你此刻就出去,我不要你上我的课!”
(2).以喙相斗。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虫鬭口者勇也。”词语解释:斗丽 拼音:dòu lì
亦作“鬭丽”。 比赛美丽。 唐 韩愈 《送僧澄观》诗:“构楼架阁切星汉,夸雄鬭丽止者谁?” 唐 李渤 《南溪》诗序:“溪左屏外巖巘,鬭丽争高。” 清 方履籛 《网山赋》:“贸其餘勇,勒其参伍,以角力而斗丽。”词语解释:斗富 拼音:dòu fù
亦作“鬭富”。 比富有。 明 陈荩卿 《傍妆台·寿孔鲁川》曲之二:“笑的是 愷 崇 鬭富,笑的是 金 张 弄权,醉来白眼对青天。”《西游记》第十六回:“徒弟,莫要与人斗富。”词语解释:斗场 拼音:dòu chǎng
亦作“鬪场”。亦作“鬭场”。 战场。《新唐书·郭子仪传》:“且地狭阸,裁数百里,险不足防,适为鬭场。”《太平广记》卷三一○引《河东记·马朝》:“及战, 鄆 师小北,而 士俊 连中重疮,仆於鬪场。”词语解释:斗茗 拼音:dòu míng
亦作“鬭茗”。 犹斗茶。 清 唐孙华 《仲春鸿雪堂讌集》诗:“战棋鬭茗各有适,脱冠露紒无讥訶。”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二:“鬭茗弹丝,并皆精妙。”词语解释:斗穴 拼音:dòu xué
亦作“闘穴”。 以浅识竞胜。穴,穴见,一孔之见。 明 王世贞 《春日言怀》诗:“末路驱鞭甚,凡才闘穴酣。”词语解释:斗花 拼音:dòu huā
亦作“鬭花”。 古代贵族妇女的一种习俗。春时以戴插奇花争胜。 唐 王建 《宫词》之八三:“艾心芹叶初生小,祗鬭时新不鬭花。”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斗花》:“ 长安 王士安 ,春时鬭花,戴插以奇花多者为胜,皆用千金市名花植於庭苑中,以备春时之鬭也。”词语解释:斗舰 拼音:dòu jiàn
亦作“鬭舰”。 战船。《三国志·吴志·周瑜传》:“ 刘表 治水军,蒙衝鬭舰,乃以千数。”《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鬭舰,船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帜旛、金鼓,此战船也。”《新唐书·萧铣传》:“ 孝恭 大破之,获鬭舰千艘。” 清 王昊 《兵船行》:“颶风昨夜起鮫宫,鬭舰千羣復何益。”词语解释:斗舞 拼音:dòu wǔ
亦作“鬭舞”。 比赛舞蹈。 唐 沉佺期 《夜游》诗:“人拥行歌路,车攒鬭舞场。” 清 江皋 《江神子·秋柳》词:“此日腰支难鬭舞,消瘦尽,不堪量。”词语解释:斗迎 拼音:dòu yíng
亦作“鬭迎”。 迎面相斗。 元 高文秀 《黑旋风》第一折:“我着那捕盗官军摸不着我影,忒搊杀,好相争,我和他鬭迎。”词语解释:斗机 拼音:dòu jī
北斗七星的第三星,名天玑。玑,亦写作“机”。亦泛指北斗。 汉 蔡邕 《青衣赋》:“南瞻井柳,仰察斗机,非彼牛女,隔於河维。”词语解释:斗怒 拼音:dòu nù
亦作“鬭怒”。亦作“鬪怒”。
(1).争吵;争斗。《周礼·地官·调人》:“凡有鬭怒者,成之;不可成者,则书之。” 郑玄 注:“鬭怒,辩讼者也。”《荀子·臣道》:“恭敬,礼也;调和,乐也;谨慎,利也;鬭怒,害也。”
(2).犹激怒。 唐 柳宗元 《贞符》:“孰称古初朴蒙空侗而无争,厥流以讹,越乃奋敚鬭怒震动,专肆为淫威?”词语解释:斗攒 拼音:dòu zǎn
亦作“鬭攒”。 凑聚。 宋 晏殊 《渔家傲》词之八:“宿蕊鬭攒金粉闹,青房暗结蜂儿小。”词语解释:斗峻 拼音:dòu jùn
高且陡。斗,通“ 陡 ”。《旧唐书·令狐楚传》:“计其水路,须出 高邮县 界,河岸斗峻而水深狭。” 清 恽敬 《前四川提督董公神道碑铭》:“由 金达山 较 斑斓 ,尤斗峻不可上。”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滇中地势极高》:“至 镇远 ,趋 贵阳 ,俱上大山,斗峻险絶之坡,指不胜屈。”词语解释:斗盆 拼音:dòu pén
亦作“鬭盆”。 指用之于斗蟋蟀的盆。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胡家村》:“初鬭,虫主者各内虫乎比笼,身等,色等,合而内乎鬭盆。”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 闵景贤 《观斗蟋蟀歌》:“各提鬭盆绣花缕,摩挲入手澄泥古。”词语解释:斗讼 拼音:dòu sòng
亦作“鬭讼”。 争讼。 汉 王充 《论衡·论死》:“妒夫媚妻,同室而处,淫乱失行,忿怒鬭讼。”《后汉书·乌桓传》:“有勇健能理决鬭讼者,推为大人,无世业相继。” 宋 苏轼 《与王郎昆仲及儿子迈绕城观荷花登岘山亭晚入飞英寺分韵得月明星稀四字》之四:“吏民怜我懒,鬭讼日已稀。”《元典章·朝纲一·政纪》:“诸鬭讼之人徃徃直赴省部陈告。” 清 钱琦 《东郊劝农》诗之四:“尔农不古处,习敝好鬭讼。”词语解释:斗纷 拼音:dòu fēn
亦作“鬭纷”。 犹纠纷。 元 无名氏 《九世同居》第三折:“心地清能忍清凉絶鬭纷,守口如瓶要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