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九效去声 [jiào,教训][shào][jiào,寤也][音教。与校通。比较也。][详注1][pào,枪炮][鱼教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详注2][喚也,呼也][bào]


注1:踔 敕教切。《说文》踶也。《注》徐曰:踶亦当蹋意。又《前汉·扬雄传》踔夭蟜。《注》踔,走也。《文选·李善注》踔,踰也。《后汉·蔡邕传》踔宇宙而遗俗兮。《注》踔犹越也。又《集韵》陟教切,音罩。义同。 又《集韵》他吊切,音粜。《史记·司马相如传》踔稀閒。《注》踔,县蹢也。
注2:爆 音豹。《说文注》徐铉曰:本蒲木切。今俗音豹。火裂也。《白虎通》卜赴也。爆见兆。
首字词组
敲门敲磕敲拍敲敲打打敲弹敲冰纸敲菱壳敲骨剥髓
敲推敲击敲枰敲比敲尖敲冰玉屑敲竹杠敲诈勒索
敲石敲吟敲点敲丝敲搕敲冰索火敲诈敲膏吸髓
敲火敲句敲一敲实敲榨勒索敲掉敲坷垃敲竹竿敲金击石
敲榜敲日敲翻敲牙敲捣敲金击玉敲订敲锣卖糖,各干一行
敲棋敲搒敲牛宰马敲沙罐敲杀敲镘儿敲边鼓敲骨榨髓
敲朴敲打敲才敲削敲更敲锣放炮敲钉钻脚敲骨吸髓
敲扑敲磨敲丧钟敲山振虎敲头敲金戛玉敲门砖 
敲铿敲剥敲牙料嘴敲冰戛玉敲开板壁说亮话敲钉锤敲髓洒膏 
敲诗敲定敲矢敲冰求火敲山震虎敲锣打鼓敲门石 

词语解释:敲门  拼音:qiāo mén
(1).叩门。 宋 苏轼 《浣溪沙》词:“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水浒传》第三七回:“ 宋江 和两个公人来到庄院敲门。” 巴金 《利娜》上篇:“一群一群的男女修士挨家挨门地敲门。”
(2).古代婚仪中的纳采。《宋史·礼志十八》:“诸王纳妃。 宋 朝之制,诸王聘礼,赐女家白金万两,敲门用羊二十口、酒二十壶、綵四十匹。”原注:“即古之纳采。”
词语解释:敲推  拼音:qiāo tuī
犹推敲。谓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宋 何薳 《春渚纪闻·何张遗句南金录》:“﹝ 张伯鹏 ﹞尝与余分韵赋诗,继有一诗,督余所作,云‘坐中病竞分明久,驴上敲推兀未裁。’用事精稳,如老作者。” 清 赵翼 《有以明人诗文集来售》诗:“不知曾费几敲推,无限精灵付劫灰。”参见“ 推敲 ”。
词语解释:推敲  拼音:tuī qiāo
后蜀 何光远 《鉴戒录·贾忤旨》:“﹝ 贾岛 ﹞忽一日於驴上吟得:‘鸟宿池中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 岛 似不见。时 韩吏部 愈 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 岛 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 岛 方觉悟。顾问欲责之。 岛 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衝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 韩 立马良久思之,谓 岛 曰:‘作敲字佳矣。’”后因以“推敲”指斟酌字句。亦泛谓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宋 张孝祥 《念奴娇·再用韵呈朱丈》词:“忍冻推敲、清兴满,风里乌巾猎猎。” 明 徐渭 《过陈守经留饭海棠树下赋得夜雨剪春韭》:“醉后推敲应不免,只愁别驾恼郎当。”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投轩》:“你的北来意费推敲,一封书信无名号。” 吴组缃 《山洪》二:“ 三官 认真的沉着脸,觉得这话值得推敲。”
词语解释:敲石  拼音:qiāo shí
(1).敲击火石以取火。 唐 韦应物 《送孙徵赴云中》诗:“敲石军中传夜火,斧冰河畔汲朝浆。” 明 高启 《渡浙江宿西兴民家》诗:“望林投人家,炊黍旋敲石。”
(2).喻时光短促。 宋 苏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光阴等敲石,过眼不容玩。”
词语解释:敲火  拼音:qiāo huǒ
敲击火石以取火。 唐 韩愈 《石鼓歌》:“牧童敲火牛礪角,谁復著手为摩挲。” 元 倪瓒 《绝句》:“敲火煮茶歌《白苧》,怒涛翻雪小停橈。”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门扉隐隐有白粉大书字,敲火视之,则‘此寺多鬼,行人勿住’二语也。”
词语解释:敲榜  拼音:qiāo bǎng
见“ 敲搒 ”。
词语解释:敲搒  拼音:qiāo péng
亦作“ 敲榜 ”。
(1).笞打。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姦偷。” 清 姚世钰 《吴兴太守行》:“民实畏官府,民岂甘敲搒。”
(2).指刑杖。 宋 苏轼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搒间。” 宋 苏辙 《送李钧郎中》诗:“敲榜满前但长啸,簿书堆案常清谈。”
词语解释:敲棋  拼音:qiāo qí
亦作“ 敲棋 ”。 着围棋。以每一举棋必斟酌推敲之,故云。 清 秋瑾 《思亲兼大兄》诗:“敲棋徒自谱,得句索谁和?” 王德钟 《渔村消夏》诗之二:“晚雨乍停风又寂,敲棋催月上疎帘。”
词语解释:敲朴  拼音:qiāo pǔ
见“ 敲扑 ”。
词语解释:敲扑  拼音:qiāo pū
亦作“ 敲扑 ”。 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文选·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李善 注:“ 臣瓚 以为短曰敲,长曰扑。”《史记·陈涉世家褚少孙论》引作“敲朴”。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长殯,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清 戴名世 《李月桂家传》:“吾不忍民之死于敲扑也。” 辕孙 《露西亚虚无党·绪言》:“受其敲扑而不知痛,受其压制而不知苦。”
词语解释:敲扑  拼音:qiāo pū
亦作“ 敲扑 ”。 鞭打的刑具,短曰敲,长曰扑。亦指敲打鞭笞。《文选·贾谊〈过秦论〉》:“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以鞭笞天下。” 李善 注:“ 臣瓚 以为短曰敲,长曰扑。”《史记·陈涉世家褚少孙论》引作“敲朴”。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道帙长殯,法筵久埋;敲扑諠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 清 戴名世 《李月桂家传》:“吾不忍民之死于敲扑也。” 辕孙 《露西亚虚无党·绪言》:“受其敲扑而不知痛,受其压制而不知苦。”
词语解释:敲铿  拼音:qiāo kēng
敲击。铿,撞击。 唐 韩愈 孟郊 《城南联句》:“蔓涎角出缩,树啄头敲鏗。”
词语解释:敲诗  拼音:qiāo shī
(1).推敲诗句。 元 张可久 《小桃红·忆疏斋学士郊行》曲:“飞梅和雪洒林梢,花落春颠倒,驴背敲诗暮寒峭。” 清 任曾贻 《百字令》词:“貰酒当罏,敲诗午夜,弹指成今昔。”
(2).诗谜的一种。又称打诗宝。 清 张焘 《津门杂记·敲诗》:“以纸条约四五寸长者,摘録时下新刻诗句,於句中隐去一字,注於纸尾,用信套笼插。即在诗句之旁,添拟大意相通者四字,并纸尾原字则为五。另摊方纸於桌,划为五度,以便押钱。射中者每一文赔三文。其五字中,大抵极不通者即其所隐之字也。向惟考试时为多,输赢亦甚微细。今则到处皆是,围绕争射者颇不乏人,託名风雅,实则赌博也。”
词语解释:敲磕  拼音:qiāo kē
(1).敲诈。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五部分九:“但你们还未想到,他们尚可借此题目,大肆敲磕,那才是终身大患哩!”参见“ 敲搕 ”。
(2).见“ 敲搕 ”。
词语解释:敲搕  拼音:qiāo kē
(1).犹推敲,琢磨。《朱子语类》卷十四:“吾儒与 老 庄 学皆无传,惟有释氏常有人,盖他一切办得不説,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处。”一本作“ 敲磕 ”。
(2).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词语解释:敲搕  拼音:qiāo kē
(1).犹推敲,琢磨。《朱子语类》卷十四:“吾儒与 老 庄 学皆无传,惟有释氏常有人,盖他一切办得不説,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处。”一本作“ 敲磕 ”。
(2).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词语解释:敲击  拼音:qiāo jī
敲打;击打。 唐 李绅 《悲善才》诗:“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 艾芜 《乌鸦之歌》:“他见烟已熄了,又下床下,摸着火镰来敲击,暂时停止了说话。”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没有气力挑,他的脊背上就会受到枪杆的敲击和鞭子的挥打。”
词语解释:敲吟  拼音:qiāo yín
谓推敲吟咏诗句。 唐 李洞 《毙驴》诗:“蹇驴秋毙瘞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 元 张可久 《天净沙·松阳道中》曲:“ 松阳 道上敲吟,柳阴树下披襟。”
词语解释:敲句  拼音:qiāo jù
推敲诗句。 清 王策 《玉烛新》词:“两三骚客狂吟处,写遍釵形屋漏。嗅香敲句,常悮了月痕鐘候。”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词语解释:敲日  拼音:qiāo rì
谓 羲和 御日车,鞭之使快行。 唐 李贺 《秦王饮酒》诗:“ 羲和 敲日玻瓈声,劫灰飞尽古今平。” 王琦 汇解:“ 羲和 为日之御。敲日者,策之而使之行也。”
词语解释:敲搒  拼音:qiāo péng
亦作“ 敲榜 ”。
(1).笞打。 唐 韩愈 《赴江陵途中寄赠翰林三学士》诗:“何况亲犴狱,敲搒发姦偷。” 清 姚世钰 《吴兴太守行》:“民实畏官府,民岂甘敲搒。”
(2).指刑杖。 宋 苏轼 《祈雪雾猪泉出城马上作赠舒尧文》诗:“一为符竹累,坐老敲搒间。” 宋 苏辙 《送李钧郎中》诗:“敲榜满前但长啸,簿书堆案常清谈。”
词语解释:敲打  拼音:qiāo dǎ
(1).敲击,击打。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茶肆》:“敲打响盏歌卖。” 康濯 《水滴石穿》第一章:“ 杨九 拾起两根枯枝,惘然若失地在树底下搁着的空碗上敲打着什么音乐。”
(2).指拷打。《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八:“县官又把 李三 重加敲打, 李三 当不过,只得屈招。”
(3).以言语相讥讽。 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一折:“妹子,不必敲打我了。我也知道,多多的亏了你也。”
(4).指批评。 王汶石 《风雪之夜》:“ 杨明远 说:‘区书怕我们垮台,怕我们自满,所以,在你还来不及自满的时候,他就敲打起你来了。’”
(5).旧指民间吹鼓手中专司打击乐器的乐工。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十六:“他特备一份厚礼,亲赴灵堂祭奠。前面有两个吹工,四个敲打引路;后边由十二人抬着六张桌子,上摆着各色祭礼。”
词语解释:敲磨  拼音:qiāo mó
犹敲剥。 清 李渔 《怜香伴·贿荐》:“老爷只晓得开劣行的旧规,还不知开劣行的新窍,须把那富家子弟逐个敲磨过去。”
词语解释:敲剥  拼音:qiāo bāo
敲诈剥削。 清 黄宗羲 《明夷待访录·原君》:“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四回:“ 安徽 百姓穷,禁得住几回敲剥!”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这些九姓胡对东西方贸易的大利当然看得眼红,他们……获利总是极厚,厚利的来源主要是敲剥 唐 人。”
词语解释:敲定  拼音:qiāo dìng
方言。把事情确定下来。《花城》1981年第6期:“现在大多数人都还处于试用阶段…… 刘处长 说过:‘成熟一个,敲定一个。’”
词语解释:敲拍  拼音:qiāo pāi
敲击,拍打。 前蜀 顾夐 《甘州子》词:“红鑪深夜醉调笙,敲拍处,玉纤轻。”
词语解释:敲枰  拼音:qiāo píng
同“ 敲碁 ”。 宋 米芾 《送王涣之彦舟》诗:“ 神武 乐育天下造,不使敲枰使传道。”
词语解释:敲点  拼音:qiāo diǎn
(1).惦记。 宋 张载 《经学理窟·气质》:“覩一物又敲点著此心,临一事又记念著此心,常不为所牵引去。”
(2).犹指点。《朱子语类》卷一三○:“然据 子厚 説底,却是 温公 之説,前后自不相照应,被他一一捉住病痛,敲点出来。”
词语解释:敲一敲实
摸底;探虚实
词语解释:敲翻
打断
词语解释:敲牛宰马  拼音:qiāo niú zǎi mǎ
谓宰杀牲畜。 元 无名氏 《千里独行》第四折:“两壁厢敲牛宰马,做一箇庆喜的筵席。”《水浒传》第一一九回:“ 方腊 设朝,叫洞中敲牛宰马,令三军饱食已了,各披掛上马。”
词语解释:敲才  拼音:qiāo cái
詈词。挨打的坯子。 元 石德玉 《紫云庭》第三折:“从来撒欠颩风爱恁末,敲才兀自不改动些儿个。” 元 顾德润 《愿成双·忆别》套曲:“ 长安 花酒价如泥,不信敲才主仗得,似恁般情怀説向谁!” 元 杨梓 《豫让吞炭》第四折:“这伙刁天厥地小敲才,只管把我来哄,哄,哄。”
词语解释:敲丧钟  拼音:qiāo sāng zhōng
举行葬礼或人去世时敲钟
教堂为教徒死亡敲钟
比喻发出死亡或灭亡的信号
词语解释:敲牙料嘴  拼音:qiāo yá liào zuǐ
犹嗑牙料嘴。斗嘴,耍嘴皮子。料,通“ 撩 ”。 元 杨文奎 《儿女团圆》第一折:“你入门来便闹起,有甚的论黄数黑,街坊每都听知。谁敲牙波料嘴,这婆娘家便背悔也。”
词语解释:敲矢  拼音:qiāo shǐ
嚆矢。响箭。 宋 张载 《正蒙·动物》:“形轧气,羽、扇、敲矢之类。” 王夫之 注:“敲……鸣鏑也。三者形破气,气为之鸣。”
词语解释:敲敲打打  拼音:qiāo qiāo dā dā
比喻用言语刺激人。例如:有意见就直接说出来,何必这么敲敲打打的呢。
词语解释:敲比  拼音:qiāo bǐ
杖击威逼。《醒世姻缘传》第九十回:“﹝ 武城 县官﹞深悔如此荒年,将百姓下狠的敲比。”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 仇大娘 ﹞既归,邑宰奉令敲比,於是故产尽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太原狱》:“乃命匠多备手械,以备敲比。”
词语解释:敲丝  拼音:qiāo sī
指银锭。古代银锭上都敲印着圆丝纹,故称。《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九妈 ﹞带笑而言道:‘那要许多!只要得十两敲丝。其他东道杂费,不在其内。’”
词语解释:敲榨勒索  拼音:qiāo zhà lè suǒ
见“ 敲诈勒索 ”。
词语解释:敲诈勒索  拼音:qiāo zhà lè suǒ
利用职权或抓住别人的把柄用威胁手段逼取他人财物。 孙犁 《澹定集·乡里旧闻(二)》:“他却坏下去的很快,敲诈勒索,以至奸污妇女。” 曲波 《林海雪原》三三:“一名 宋福 ,一名 王大路 ,专门纠察 库仑比 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亦作亦作“敲榨勒索”。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词语解释:敲牙  拼音:qiāo yá
形容受冷后上下牙抖动相碰。《西游记》第四八回:“塞外征夫俱坠指,江头梢子乱敲牙。”
词语解释:敲沙罐  拼音:qiāo shā guàn
方言。枪毙。 罗广斌 杨益言 《红岩》第二一章:“﹝学生们﹞议论着将来如何处置特务。 小宁 叫道:‘先关起来再说!’ 霍以常 认真地说:‘我主张,全部敲沙罐。’”
词语解释:敲削  拼音:qiāo xuē
敲诈剥削。 梁启超 《论民族竞争之大势》:“夫以吾之民风气之不开,平準学理之不讲,谁为政府者,日日家喻户晓,勉其从事于各种之富国事业,犹恐其不肯担任,或担任而不能善其事,而况乎其扎搏之而敲削之也。”
词语解释:敲山振虎  拼音:qiāo shān zhèn hǔ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亦作“ 敲山震虎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 李自成 决定先攻打这座山寨,不仅为着它富甲一方,也为的先攻下它有敲山震虎的作用,使别的山寨不敢再抗不借粮。”
词语解释:敲冰戛玉  拼音:qiāo bīng jiá yù
比喻乐声清润动听。 宋 杨无咎 《垂丝钓·邓端友席上赠吕倩倩》词:“听敲冰戛玉,恨云怨雨,声声总在愁处。”
词语解释:敲冰求火  拼音:qiāo bīng qiú huǒ
同“ 敲冰索火 ”。 《大光明藏经》卷下:“师曰:‘敲冰求火,论功不遂。’”
词语解释:敲弹  拼音:qiāo dàn
弹奏。 郑振铎 《〈取火者的逮捕〉序》:“ 英国 诗人 雪莱 的《PrometheusUnbound》却更敲弹一个别调:表示出永不屈服的人的精神来。”
词语解释:敲尖  拼音:qiāo jiān
方言。比赛。 王鲁彦 《狗》:“在山上吃蛋时,我曾和 爱罗先珂 君敲尖,赌过胜负。”
词语解释:敲搕  拼音:qiāo kē
(1).犹推敲,琢磨。《朱子语类》卷十四:“吾儒与 老 庄 学皆无传,惟有释氏常有人,盖他一切办得不説,都待别人自去敲搕,自有箇通透处。”一本作“ 敲磕 ”。
(2).犹敲诈。《新华日报》1943.2.17:“利用职位的便利私自营商,固然应该严禁;但滥用职权,或以此作为敲搕的工具,尤应倍加惩戒。”
词语解释:敲掉  拼音:qiāo diào
消灭;毁灭。 峻青 《黎明的河边·水落石出》:“看那么个土包子还能翻了天不成!敲掉他!” 雷铎 《从悬崖到坦途》:“一挺重机枪死死地卡住山梁,不敲掉它就上不了顶峰。”
词语解释:敲捣  拼音:qiāo dǎo
敲打撞击。 克非 《春潮急》五六:“老汉气得又喘又颤,竹子拐杖连连在三合土地上敲捣。”
词语解释:敲杀  拼音:qiāo shā
打死。《宣和遗事》后集:“何不告 金 主,就此地令将我敲杀,何故只管教我千里外去也。”《宋史·虞允文传》:“诸将谋曰:‘进有渰杀之祸,退有敲杀之忧,奈何?’”
词语解释:敲更  拼音:qiāo gēng
打更。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若干简单的调子,如和尚放焰口时的擂鼓,如从前 北平 深夜敲更的梆点,极少‘音高’与‘音质’的变化,几乎全靠节奏组成。”
词语解释:敲头  拼音:qiāo tóu
詈词。该打的东西。 元 杨朝英 《得胜令》曲:“日日醉红楼,归来五更头,问着诸般讳,揪撏不害羞,敲头,敢设箇牙疼咒。”
词语解释:敲开板壁说亮话  拼音:qiāo kāi bǎn bì shuō liàng huà
谓把话直接讲明,不兜圏子。《官场现形记》第九回:“敲开板壁説亮话,合同打好再由你退,我们行里只好替你们白忙,生意也不要做了。”
词语解释:敲山震虎  拼音:qiāo shān zhèn hǔ
见“ 敲山振虎 ”。
词语解释:敲山振虎  拼音:qiāo shān zhèn hǔ
谓故意示警,使人震动。《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要不用个敲山振虎的主意,怎的是个了当?”亦作“ 敲山震虎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四章:“ 李自成 决定先攻打这座山寨,不仅为着它富甲一方,也为的先攻下它有敲山震虎的作用,使别的山寨不敢再抗不借粮。”
词语解释:敲冰纸  拼音:qiāo bīng zhǐ
纸名。 浙江 剡溪 所出。 明 杨慎 《蜀笺川笔川墨·敲冰纸》:“敲冰纸, 剡 所出也。 张伯玉 《蓬莱阁》诗:‘敲冰呈好手,织素竞交鸞。’注:‘ 越 俗竞夸敲冰纸。’ 剡水 清洁,山又多藤楮,以敲冰时製之佳,盖冬水也。”
词语解释:敲冰玉屑  拼音:qiāo bīng yù xiè
泛指精美的纸张。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六》:“后三年,当予亡命, 萧永言 同醉,见予举似,急索纸而恨无敲冰玉屑,以备恶语。”参见“ 敲冰纸 ”、“ 玉屑 ”。
词语解释:敲冰索火  拼音:qiāo bīng suǒ huǒ
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一定不会成功。《永明智觉禅师唯心诀》卷四:“若敲冰而索火,类缘木以求鱼。”
词语解释:敲坷垃  拼音:qiāo kē lā
方言。敲打土块。指种田。 李广田 《悲哀的玩具》:“祖母低声骂着:‘你爹不是好东西,上不痛老的,下不痛小的,只知道省吃俭用敲坷垃!’”
词语解释:敲金击玉  拼音:qiāo jīn jī yù
见“ 敲金击石 ”。
词语解释:敲金击石  拼音:qiāo jīn jī shí
敲钟击磬。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 唐 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籍 又善於古诗……閤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亦作“ 敲金击玉 ”、“ 敲金戛玉 ”。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敲金戛玉之词,忽与瓦缶竞,白璧微瑕,固是恨事。”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当其盛也,扬葩振藻,为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伤时,多憔悴忧思之作。”
词语解释:敲镘儿  拼音:qiāo màn ér
敲诈钱财。镘儿,指钱。 元 关汉卿 《救风尘》第一折:“但来两三遭,不问那廝要钱,他便道:‘这弟子敲鏝儿哩!’”
词语解释:敲锣放炮  拼音:qiāo luó fàng pào
谓大张旗鼓地活动。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老实说,外国人会自己下乡来和我们作对么!还不是他用狗头军师自作主张自讨好、敲锣放炮的硬出头!”
词语解释:敲金戛玉  拼音:qiāo jīn jiá yù
见“ 敲金击石 ”。
词语解释:敲金击石  拼音:qiāo jīn jī shí
敲钟击磬。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 唐 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籍 又善於古诗……閤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亦作“ 敲金击玉 ”、“ 敲金戛玉 ”。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敲金戛玉之词,忽与瓦缶竞,白璧微瑕,固是恨事。”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当其盛也,扬葩振藻,为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伤时,多憔悴忧思之作。”
词语解释:敲钉锤  拼音:qiāo dīng chuí
见“ 敲钉鎚 ”。
亦作“ 敲钉锤 ”。亦作“ 敲竹竿 ”。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货财》:“《金陵杂志》:‘敲钉鎚、一名敲竹竿,不当取之财而取之之谓。今 上海 谓之敲竹槓是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六章:“已经交过十万了,现在又另要开刀费十万,岂不是故意敲钉锤?”参见“ 敲竹槓 ”。
词语解释:敲竹杠  拼音:qiāo zhú gàng
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槓,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槓不成?”亦作“ 敲竹杠 ”。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程》是用原木版印的,因为版面不平,被印刷厂大敲竹杠,上当不浅。” 丁西林 《三块钱国币》:“这样的三间破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
见“ 敲竹槓 ”。
词语解释:敲锣打鼓  拼音:qiāo luó dǎ gǔ
(1).谓欢庆祝贺。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去年,我们取得那么大的胜利,人家服服帖帖,敲锣打鼓。”
(2).形容大造声势,大肆进行舆论宣扬。 秦牧 《艺海拾贝·惠能和尚的偈语》:“有一些作品,当年刚刚问世的时候,敲锣打鼓,闹得沸沸扬扬,但是经过群众选择,结论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词语解释:敲菱壳  拼音:qiāo líng ké
方言。以地产卖于人,过若干时间要求加价称“找价”,屡找不已称“敲菱壳”。 刘半农 《瓦釜集》第十三歌:“我勿敲他菱壳末,也要找找价。”原注:“以地产卖于人,越若干时复要求加价曰找价;屡找不已,曰敲菱壳。”
词语解释:敲竹杠  拼音:qiāo zhú gàng
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槓,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槓不成?”亦作“ 敲竹杠 ”。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程》是用原木版印的,因为版面不平,被印刷厂大敲竹杠,上当不浅。” 丁西林 《三块钱国币》:“这样的三间破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
见“ 敲竹槓 ”。
词语解释:敲诈  拼音:qiāo zhà
依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索取财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这个处分如何担得起,所以部里就借此敲诈了。” 叶君健 《自由》十三:“这些名目繁多的税,全是 侯浩德 和 吴春茂 想出来敲诈老百姓的花招。”
词语解释:敲竹竿  拼音:qiāo zhú gān
见“ 敲钉鎚 ”。
词语解释:敲钉锤  拼音:qiāo dīng chuí
见“ 敲钉鎚 ”。
亦作“ 敲钉锤 ”。亦作“ 敲竹竿 ”。 孙锦标 《通俗常言疏证·货财》:“《金陵杂志》:‘敲钉鎚、一名敲竹竿,不当取之财而取之之谓。今 上海 谓之敲竹槓是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六章:“已经交过十万了,现在又另要开刀费十万,岂不是故意敲钉锤?”参见“ 敲竹槓 ”。
词语解释:敲竹杠  拼音:qiāo zhú gàng
利用别人的弱点或借某种口实索取财物,或抬高价格。《官场现形记》第十七回:“兄弟敲竹槓,也算会敲的了,难道这里头还有竹槓不成?”亦作“ 敲竹杠 ”。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木刻纪程》是用原木版印的,因为版面不平,被印刷厂大敲竹杠,上当不浅。” 丁西林 《三块钱国币》:“这样的三间破房子,一个月要四十块钱的房租。打仗以前,连四块钱都没有人要,简直是硬敲竹杠!”
见“ 敲竹槓 ”。
词语解释:敲订  拼音:qiāo dìng
(1).推敲制订。 清 洪昇 《长生殿·偷曲》:“迟迟宫漏夜凉生,把新腔敲订,新腔敲订。”
(2).谓把事情交代清楚。《快心编三集》第五回:“是他兄弟对媒人説,侄女坐的是一乘大轿,其餘十来乘,都是小轿,再三敲订明白。”
词语解释:敲边鼓  拼音:qiāo biān gǔ
喻从旁帮人说话;在旁边助势。 鲁迅 《伪自由书·文章与题目》:“然而只要一步一步的做下去,每天又有帮闲的敲边鼓,给人们听惯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 浩然 《艳阳天》第一○八章:“ 焦振茂 马上敲边鼓说:‘看看,孩子们还说对咱们帮助不够哪!’”
词语解释:敲钉钻脚  拼音:qiāo dīng zuàn jiǎo
方言。比喻把事说定,不能改变。沪剧《罗汉钱》第三场:“你这个媒人好厉害,还要敲钉钻脚吗!”
词语解释:敲门砖  拼音:qiāo mén zhuān
亦作“ 敲门甎 ”。
(1).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五:“一日, 冲元 自窗外往来, 东坡 问:‘何为?’ 冲元 曰:‘绥来。’ 东坡 曰:‘可谓奉大福以来绥。’盖 冲元 登科时赋句也。 冲元 曰:‘敲门瓦砾,公尚记忆耶!’”后以“敲门砖”比喻士人借以猎取功名的工具,一达目的,即可抛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文事》:“又如《锦囊集》一书……抄録七篇,偶凑便可命中,子孙祕藏以为世宝。其未得第也,则名之曰‘撞太岁’,其既得第也,则号之曰‘敲门砖’。”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焚时文》:“今人以时文为敲门甎, 宋 人已如此矣。” 鲁迅 《准风月谈·吃教》:“ 清 朝人称八股为‘敲门砖’,因为得到功名,就如打开了门,砖即无用。”
(2).比喻谋求名利的手段。 朱光潜 《给一位写新诗的青年朋友》:“诗不是一种空洞的主义,也不是一种敲门砖。”
词语解释:敲髓洒膏  拼音:qiāo suǐ sǎ gāo
比喻倾家荡产。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其最为民害者,一曰吏,一曰役,一曰官之亲属,一曰官之僕隶,是四种人……怙势作威,足使人敲髓洒膏,吞声泣血。”
词语解释:敲门石  拼音:qiāo mén shí
同“ 敲门砖 ”。 明 王鏊 《送温生廉还江西》诗:“鏤冰刻棘巧何为,名成至比敲门石。”
词语解释:敲骨剥髓  拼音:qiāo gǔ bāo suǐ
犹敲骨吸髓。《封神演义》第二九回:“未闻有身为大臣逢君之恶,蛊惑天子,残虐万民,假天子之命令,敲骨剥髓,尽民之力肥润私家……如令兄者。”参见“ 敲骨吸髓 ”。
词语解释:敲骨吸髓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 南京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词语解释:敲诈勒索  拼音:qiāo zhà lè suǒ
利用职权或抓住别人的把柄用威胁手段逼取他人财物。 孙犁 《澹定集·乡里旧闻(二)》:“他却坏下去的很快,敲诈勒索,以至奸污妇女。” 曲波 《林海雪原》三三:“一名 宋福 ,一名 王大路 ,专门纠察 库仑比 的淘金工人和山林工人,为非作歹,敲诈勒索,无恶不作。”亦作亦作“敲榨勒索”。 陈登科 《赤龙与丹凤》第一部八:“这是大明大白的敲榨勒索,逼人上吊,把穷人往死路上推。”
词语解释:敲膏吸髓  拼音:qiāo gāo xī suǐ
犹敲骨吸髓。 清 王韬 《西人重日轻华》:“其取之於民间,前时不过什二,今则几至於敲膏吸髓,取之尽錙銖,用之如泥沙。”参见“ 敲骨吸髓 ”。
词语解释:敲骨吸髓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 南京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词语解释:敲金击石  拼音:qiāo jīn jī shí
敲钟击磬。喻诗文声调铿锵动听。 唐 韩愈 《代张籍与李浙东书》:“ 籍 又善於古诗……閤下凭几而听之,未必不如听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亦作“ 敲金击玉 ”、“ 敲金戛玉 ”。 元 汪元亨 《醉太平·警世》曲:“展嘲风咏月长才思,吐敲金击玉款言词。”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敲金戛玉之词,忽与瓦缶竞,白璧微瑕,固是恨事。”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当其盛也,扬葩振藻,为敲金戛玉之音;及其衰也,感事伤时,多憔悴忧思之作。”
词语解释:敲锣卖糖,各干一行  拼音:qiāo luó mài táng , gè gàn yī xíng
谓各人干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十月》1981年第3期:“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像我 赵社会 有特长:会看青,会指挥生产。”
词语解释:敲骨榨髓  拼音:qiāo gǔ zhà suǐ
犹敲骨吸髓。 柯岩 《天涯何处无芳草》:“一个是被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敲骨榨髓,受尽欺凌的 阿琦婆 。”参见“ 敲骨吸髓 ”。
词语解释:敲骨吸髓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 南京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
词语解释:敲骨吸髓  拼音:qiāo gǔ xī suǐ
语本《景德传灯录·菩提达磨》:“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后比喻残酷地剥削。 清 冯桂芬 《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毛泽东 《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在 南京 国民党反动政府的统治区域,则压迫工农兵学商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出粮、出税、出力,敲骨吸髓,以供其所谓‘戡乱剿匪’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