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收敛 拼音:shōu liǎn
亦作“ 收歛 ”。
(1).收获农作物。《庄子·让王》:“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 宋 陆游 《晚晴》诗:“农家筑塲罢,竭作事收敛。” 明 张宁 《方洲杂言》:“盖自来生长草野世无服役,不过垦植收敛。”
(2).征收租税。《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命百官,始收敛。”《北史·崔浩传》:“列置守宰,收敛租穀。”《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襃珦 之子 洪德 ,偶因收敛,来到乡间。”
(3).聚敛;收集。《墨子·尚贤中》:“收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官府。”《晋书·儒林传·徐邈》:“﹝帝﹞好为手詔诗章以赐侍臣…… 邈 每应时收敛,还省刊削。”《宋书·王镇恶传》:“ 镇恶 极意收敛,子女玉帛,不可胜计。”
(4).归总。 宋 周密 《齐东野语·道学》:“ 朱公 尤渊洽精诣,盖其以至高之才,至博之学,而一切收敛,归诸义理。”
(5).检点行为,约束身心。 清 李渔 《比目鱼·狐威》:“用豪奴,使狠僕,非是我不知收歛。” 浩然 《艳阳天》第八六章:“反击 马之悦 ,就能使落后的富裕中农收敛。”
(6).停止;消失。 唐 樊宗师 《绛守居园池记》:“可四时合奇士,观风云霜露雨雪所为发生收敛,赋歌诗。” 清 孙枝蔚 《张良进履》诗:“莫言豪气全收歛,无限恩仇气未平。” 巴金 《家》四:“她想到这里,便又收敛了笑容。” 郁达夫 《迟桂花》:“白天的热度,日落之后,忽然收敛了。”
(7).医学用语。谓通过药物作用,使肌体皱缩、腺液分泌减少。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七:“龙涎入香,能收敛。”《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枯筋箭》“枯筋箭由肝失荣、筋气外发赤豆形”注:“以月白珍珠散掺之,其疤收敛。”
(8).收殓。《东观汉记·桓典传》:“相 王吉 以罪被诛,故人亲戚莫敢至者, 典 独弃官收敛归葬。”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杨髠发陵》:“事竟, 罗铣 买棺製衣收敛,大慟垂絶。” 鲁迅 《呐喊·明天》:“收敛的时候,给他穿上顶新的衣裳。”词语解释:赋敛 拼音:fù liǎn
(1).田赋;税收。《左传·成公十八年》:“薄赋敛,宥罪戾。”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土地得到开辟,赋敛数量增加,政治经济有一番新气象。”
(2).征收赋税。《史记·滑稽列传》:“ 鄴 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邹容 《革命军》第六章:“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词语解释:聚敛 拼音:jù liǎn
(1).谓急于敛取赋税。聚,通“ 骤 ”。《论语·先进》:“ 季氏 富於 周公 ,而 求 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 刘宝楠 正义:“ 胡氏 绍勋 拾义,解聚字为骤,谓急於敛取。”
(2).犹收集。《周礼·天官·太宰》:“以九职任万民……八曰臣妾,聚敛疏材。” 郑玄 注:“疏材,百草根实可食者。”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 遗 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唐 柳宗元 《辨〈文子〉》:“不知人之增益之歟?或者众为聚敛以成其书歟?”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同伴中有人发起聚敛实物果品,赠给二等三等舱里那些穷苦旅客的孩子。”
(3).搜刮财货。《礼记·大学》:“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寧有盗臣。”《晏子春秋·问上五》:“薄身厚民,故聚敛之人不得行。” 宋 苏轼 《思治论》:“文吏之所至,则治刑狱;而聚敛之臣,则以货财为急。”《封神演义》第九八回:“ 紂王 聚敛吸民脂,不信当年放 桀 时。”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己居 尧 、 舜 、 汤 、 文 之美名,而使佞幸小人间接以行其聚敛,其酷有甚于加税开矿者。”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的功名欲望》:“兵甲器仗、宫闱仓库等哪一样不是从老百姓那里聚敛来的?聚敛时有多少吏人能不用‘鞭挞’?”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附录《禅宗》:“ 唐 代遭遇了‘ 安 史 之乱’,统治阶级为了应付军费,多方聚敛。”词语解释:箕敛 拼音:jī liǎn
以箕收取。谓苛敛民财。《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外内骚动,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匱力尽,民不聊生。” 裴駰 集解引《汉书音义》:“家家人头数出穀,以箕敛之。”《新五代史·杂传四·赵犨》:“今府库虚竭,箕敛供军,若行郊禋,则必赏賚;是取虚名而受实弊也。” 明 何景明 《忧旱赋》:“苦箕敛之无方兮,矧予畆之不食。” 清 吕履恒 《牛口谷》诗:“里胥坐门催军粟,箕敛斗会麦千斛。”词语解释:秋敛 拼音:qiū liǎn
(1).秋季收取。《礼记·乐记》:“春作夏长,仁也;秋敛冬藏,义也。”《宋史·食货志上四》:“会 河北 转运司干当公事 王广廉 召议事, 广廉 尝奏乞度僧牒数千道为本钱,於 陕西 转运司私行青苗法,春散秋敛,与 安石 意合。”
(2).秋收。《新唐书·刘仁轨传》:“ 贞观 十四年,校猎 同州 ,时秋敛未讫, 仁轨 諫曰:‘今兹澍泽霑足,百穀炽茂,收才十二。’”词语解释:揫敛 拼音:jiū liǎn
(1).聚集。《慎子·外篇》:“气之揫敛而有质者为阴,舒散而有气者为阳。”《后汉书·马融传》:“揫敛九藪之动物,繯橐四野之飞征。” 李贤 注:“揫,聚也。”《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遏穰凶札,揫敛吉祥。”《新唐书·李听传》:“ 听 治官苛细,急揫敛,颇极所欲,盛饰车马服玩。”
(2).收敛。 唐 刘禹锡 《天论上》:“阳而蓺树,阴而揫敛。” 宋 曾巩 《秋赛》:“岁既顺成,时方揫敛,神能施泽以及物,人能备物以事神。” 明 归有光 《史称安隗素行何如》:“天道当揫敛之候,其所以为生生者,宜剥尽而不存矣。” 清 厉鹗 《东城杂记》卷下:“菊之为物,发於卉木凋落之后,时虽揫敛,而幽姿雅艳。”
(3).紧缩;精简。 宋 李纲 《理财论下》:“今若罢冗局,省吏员,一切务为揫敛之计,则邦用可以不劳而告足。” 元 刘壎 《隐居通议·古赋二》:“﹝此赋﹞时有当裁截处,儻更锻鍊而揫敛之,使归峻洁,则前无古人矣。”词语解释:掩敛 拼音:yǎn liǎn
遮藏躲闪。 清 陈维崧 《念奴娇·赠阿秀并呈西樵》词:“晚风迴处,忽帘开影露,髩烟微緑。驀地见人犹掩敛,裙与阑干争曲。”词语解释:省敛 拼音:shěng liǎn
古代帝王巡视秋收。《孟子·梁惠王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词语解释:徵敛
亦作“ 徵歛 ”。 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唐 元结 《舂陵行》:“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 明 刘基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歛之无厌。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参见“ 徵收 ”。
词语解释:徵收
1.谓收取赋税。《北齐书·李元忠传》:“时州境灾俭,人皆菜色, 元忠 表求賑贷,俟秋徵收。”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三》:“然今之徵收,甚至一户之田有数十处分纳者。”
2.泛指收取。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我就听说许多穷苦的华侨,货物被 赤塔 政府依官价征收去了。”
3.犹招收。 毛泽东 《井冈山的斗争》:“革命高涨时(六月),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征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词语解释:征敛 拼音:zhēng liǎn
亦作“ 征歛 ”。征收赋税。 宋 曾巩 《泰山祈雨文》:“念此疲民,弊於征歛。”《明史·太祖纪二》:“民被兵燹,困征敛。” 章炳麟 《检论·商鞅》:“此其鵠惟在于刑,其刑惟在于任威斩断……任天子之重征敛,恣调发而已矣。”参见“ 徵敛 ”。
徵歛: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唐 元结 《舂陵行》:“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 明 刘基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歛之无厌。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参见“ 徵收 ”。
见“ 徵敛 ”。
词语解释:徵敛
亦作“ 徵歛 ”。 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唐 元结 《舂陵行》:“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 明 刘基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歛之无厌。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参见“ 徵收 ”。
词语解释:徵敛
亦作“ 徵歛 ”。 犹征收。《周礼·地官·里宰》:“以待有司之政令,而徵敛其财赋。” 唐 元结 《舂陵行》:“供给岂不忧,徵敛又可悲。” 明 刘基 《送别灯和尚还乡序》:“追呼徭役之可怜,诛求徵歛之无厌。皆足以累其身,愁其心。”参见“ 徵收 ”。词语解释:薄敛 拼音:bó liǎn
(1).减轻赋税。《左传·昭公二十年》:“公説,使有司宽政,毁关,去禁,薄敛,已责。”《汉书·吴王刘濞传赞》:“ 吴王 擅山海之利,能薄敛以使其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悽惻念诛求,薄敛近休明。”
(2). 元 官署名。《续资治通鉴·元成宗元贞元年》:“己未,罢打捕鹰房总管府及司籍、周用、薄敛等库、 徽州路 银场,各处盐场,仍免 大都 今岁田租。”词语解释:低敛 拼音:dī liǎn
低头拱手。恭敬貌。 宋 王安石 《寄慎伯筠》诗:“世罔挂士如蛛丝,大不及取小缀之。宜乎倜儻不低敛,醉脚踏倒青云低。”词语解释:斜敛 拼音:xié liǎn
倾斜收敛。 唐 张祜 《周员外席上观柘枝》诗:“一时欻腕招残拍,斜敛轻身拜玉郎。”词语解释:苛敛 拼音:kē liǎn
滥征赋税。《旧唐书·穆宗纪》:“初, 宪宗 用兵,擢 皇甫鎛 为相,苛敛剥下,人皆咎之。” 元 王祯 《农书》卷四:“今夫在上者……不思己之日用,寸丝口饭,皆出于野夫田妇之手,甚者苛敛不已,朘削脂膏以肥己,寧肯勉力以劝之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关税》:“日加苛敛,以致商贾倾家荡产。”词语解释:衮敛 拼音:gǔn liǎn
古代诸侯葬礼加等时,可用衮衣入敛。《左传·僖公四年》:“ 许穆公 卒于师,葬之以侯,礼也。凡诸侯薨于朝、会,加一等;死王事,加二等。於是有以衮敛。” 杨伯峻 注:“敛以衮衣也。衮音滚,古代天子之礼服,上公亦著之而微不同,其制可参《周礼·春官·司服》 孙詒让 正义。”词语解释:小敛 拼音:xiǎo liǎn
亦作“ 小殮 ”。
(1).旧时丧礼之一,给死者沐浴,穿衣、覆衾等。《仪礼·既夕礼》:“小敛辟奠不出室。”《礼记·丧大记》:“小敛,君、大夫、士皆用复衣复衾。”《太平广记》卷三百引 唐 萧时和 《杜鹏举传》:“﹝ 鹏举 ﹞一夕暴卒,亲宾将具小殮。” 清 沉赤水 《寒夜丛谈·谈礼》:“古所谓小敛者,尸沐浴著衣毕,乃韜之以冒,不使人见其尸形,再用布绞束之,缩者一,横者三,裹以复衾。” 陈白尘 《大风歌》第一幕第二章:“‘那天小殓,’ 吕须 指示怀中,‘从他这儿搜出的。’”
(2).称死者入棺而未加盖为小殓。 巴金 《家》三五:“人们把老太爷的尸体沐浴过了,穿上殓衣,于是举行小殓,使死者舒舒服服地躺在棺材里。”词语解释:横敛 拼音:héng liǎn
亦作“横歛”。 谓滥征捐税。《新唐书·刘晏传》:“ 琇 后以尚书右丞判度支,国无横敛而军旅济。”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徐氏父子俊伟》:“时 蔡京 当国,方引用小人,布列要近,赋外横歛,以供花石之费,天下之民,殆不聊生。” 明 刘元卿 《贤奕编·方正》:“ 将司空 公 瑶 为 扬州 太守,会 武庙 南巡,诸省骚动。凡乘舆供御,及宦寺宫妾亲军赂遗,莫可貲算。公曰:‘备亦罪,不备亦罪。备则患及于民,不备则患止于身。’乃仅鳩供应之具,不復横敛以为媚悦。”词语解释:韬敛 拼音:tāo liǎn
敛藏。 明 文徵明 《太傅王文恪公传》:“晚益韜敛,以踰越为戒。” 明 唐顺之 《晋斋说并跋》:“日丽乎天而含於地,见乎南而潜乎北,故其韜敛而若无所事者,所以厚畜其力而用其壮者也。”词语解释:科敛 拼音:kē liǎn
(1).犹科派。《新唐书·裴耀卿传》:“会天子东巡, 耀卿 置三梁十驛,科敛均省,为东州知顿最。” 宋 苏洵 《重远》:“方今赋取日重,科敛日烦。”《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於是拜 罗平 为军师,招集兵马,又於民间科敛,以充粮餉。”
(2).凑份子。凑集由众人负担的钱物。《水浒传》第十二回:“ 天汉州桥 那几个大户科敛些银两钱物,等候 杨志 到来。”《水浒传》第三三回:“且説这 清风寨 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赏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前紥缚起一座小鰲山。”词语解释:暴敛 拼音:bào liǎn
谓强行征收税赋。《新唐书·杨瑒传》:“ 瑒 始为 麟游 令,时 竇怀贞 大营 金仙 、 玉真 二观,檄取畿内尝负逆人貲者,暴敛之以佐费, 瑒 拒不应。”《新五代史·杂传十八·何泽》:“陛下未能一天下以休兵,而暴敛疲民以给军食。”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旗丁诛求於州县,州县暴敛於平民。”词语解释:重敛 拼音:zhòng liǎn
犹苛税。《管子·法禁》:“以重敛为忠,以遂忿为勇者,圣王之禁也。”《后汉书·贾琮传》:“时黄巾新破,兵凶之后,郡县重敛,因缘生姦。” 明 方孝孺 《书汉三王策文后》:“ 武帝 穷侈极欲,以处其身,而严刑重敛,以困天下。”词语解释:敛敛 拼音:liǎn liǎn
(1).恭谨貌。《水经注·河水三》引 北魏 崔浩 《广德殿碑颂》:“恂恂 南秦 ,敛敛推亡,峨峨 广德 ,奕奕 焜煌 。”
(2).同“ 瀲瀲 ”。敛,通“ 瀲 ”。光波流动貌。 唐 郑谷 《夕阳》诗:“夕阳秋更好,敛敛蕙兰中。”一本作“ 瀲瀲 ”。 宋 梅尧臣 《过涂荆二山遇暗石》诗:“聚石如伏兵,敛敛波下立。”
(3).同“ 瀲瀲 ”。敛,通“ 瀲 ”。犹冉冉。缓动貌。 唐 罗隐 《投湖南于常侍启》:“仰蟾桂之高高,恐无仙骨;覩鱼鬐之敛敛,忽有痴心。”词语解释:税敛 拼音:shuì liǎn
税收。《周礼·天官·司书》:“凡税敛掌事者受法焉。”《管子·霸形》:“公轻其税敛,则人不忧飢。”《孟子·梁惠王上》:“省刑罚,薄税歛。”《清史稿·睿忠亲王多尔衮传》:“养民之道,莫大於省刑罚,薄税敛。”词语解释:租敛 拼音:zū liǎn
征收赋税。《淮南子·主术训》:“人主租敛於民,必先计岁收,量民积聚。”词语解释:掊敛 拼音:póu liǎn
聚敛;搜刮。《旧唐书·王播传》:“ 播 至 淮南 ……设法掊敛,比屋嗟怨。”《旧五代史·晋书·李金全传》:“ 天成 中,授 涇州 节度使,在镇数年,以掊敛为务。” 宋 苏轼 《辩试馆职策问札子》之二:“掊敛民财,十室九空。”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广西先后守将优劣》:“﹝ 柳安远 ﹞未尝有心於掊敛,待之如一。”词语解释:鸠敛 拼音:jiū liǎn
(1).聚集,收集。《梁书·徐勉传》:“旧事本末,随在南第。 永元 中, 孝嗣 於此遇祸,又多零落。当时鳩歛所餘,权付尚书左丞 蔡仲熊 、驍骑将军 何佟之 ,共掌其事。”
(2).聚敛,索取。 唐 陆贽 《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以务鳩敛而厚其帑櫝之积者,匹夫之富也。” 元 范椁 《闽州歌》:“官胥掊克常十八,况以鳩敛夺耕耘。”
(3).安定百姓与征收赋税。《新唐书·严震传》:“自 安 史 后,山贼剽掠,户口流散, 震 随宜劝课,鳩敛有法,民不烦扰,而行在供亿具焉。”词语解释:藉敛 拼音:jí liǎn
征收税赋。藉,通“ 籍 ”。《管子·宙合》:“厚藉敛于百姓,则万民懟怨。”《荀子·君道》:“故藉敛忘费,事业忘劳。”词语解释:籍敛 拼音:jí liǎn
(1).征收田税。《管子·山至数》:“古者轻赋税而肥籍敛,取下无顺於此者矣。”《墨子·节用上》:“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 孙诒让 间诂引 王引之 曰:“籍敛,税敛也。” 汉 桓宽 《盐铁论·取下》:“用民之力,不过岁三日。籍敛,不过十一。”
(2).收取籍田所种谷物。《汉书·礼乐志》:“籍敛之时,掩收嘉穀。” 颜师古 注:“籍敛,谓收籍田也。”词语解释:躬敛 拼音:gōng liǎn
屈身敛衽。古代妇女行礼时的动作。 宋 刘斧 《青琐高议·西池春游》:“生起揖之,夫人亦躬敛谢生。”词语解释:揪敛 拼音:jiū liǎn
1.聚集。
2.指聚敛。
3.收敛。
4.紧缩;精简。词语解释:棺敛 拼音:guān liǎn
见“ 棺殮 ”。
词语解释:棺殓 拼音:guān liàn
亦作“ 棺敛 ”。 以棺木收殓死者。《礼记·曾子问》:“ 召公 谓之曰:‘何以不棺敛於宫中?’”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下:“既溺,里人大呼求救,得其尸已死,即号慟为之制服如兄弟,厚为棺敛,送终之礼甚备。”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洪全福起义档案·大明顺天国元年南粤兴汉大将军重悬赏格告示》:“官弁兵丁长夫等有阵亡者,由营从丰棺殮。”词语解释:诛敛 拼音:zhū liǎn
求索聚敛。 唐 陆贽 《奉天遣使宣慰诸道诏》:“又以军费滋广,公储不充,厚取於人,罔率厥典,科条互设,诛歛无常。”《新五代史·杂传九·皇甫遇》:“少从 唐明宗 征伐,事 唐 为 武胜军 节度使,所至苛暴,以诛歛为务,宾佐多解官逃去,以避其祸。” 梁启超 《岁暮感怀》诗:“近闻诛歛空罗雀,儻肯哀鸣念泽鸿。”词语解释:公敛 拼音:gōng liǎn
复姓。 春秋 鲁国 有 公敛处父 。见《左传·定公七年》。词语解释:裒敛 拼音:póu liǎn
聚敛搜括。《陈书·侯安都传》:“受脤专征,剽掠一逞,推轂所镇,裒敛无厌。” 宋 梅尧臣 《依韵吴冲卿〈秋虫〉》:“岂知裒敛人,督责务健强,所以机中女,心鬭日月光。” 清 赵翼 《稚存见题贱照有十万黄金之嘲走笔戏答》诗:“彼皆倚势裒敛多,遂使精鏐堆作廩。”词语解释:率敛 拼音:lǜ liǎn
搜刮聚敛。《旧唐书·宣帝纪》:“但不率敛官吏,不科配百姓,一任各守州县旧例色目支给。” 宋 范仲淹 《上执政书》:“虽欲重困生灵,暴加率敛,其可及乎?”词语解释:厚敛 拼音:hòu liǎn
重敛财物。亦指征收重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公厚敛焉, 陈氏 厚施焉,民归之矣。”《史记·晋世家》:“十四年, 灵公 壮,侈,厚敛以彫墙。” 金 王若虚 《〈孟子〉辨惑》:“至于仁富不能两立,则理势之固然者,故 孟子 举之以为 滕文公 厚敛之戒。”词语解释:耕敛 拼音:gēng liǎn
耕种与收获。语出《孟子·告子下》:“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宋 曾巩 《王陟臣马珫户部员外郎制》:“耕敛补助之法,沟防通塞之政,郎於省闥,典领尤重。”词语解释:获敛 拼音:huò liǎn
收割聚积。《墨子·非攻中》:“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穫歛。”词语解释:调敛 拼音:diào liǎn
赋税。《旧唐书·职官志二》:“﹝刑部比部﹞郎中、员外郎之职,掌勾诸司百僚俸料、公廨、赃赎、调敛、徒役、课程、逋悬数物,周知内外之经费,而总勾之。”词语解释:发敛 拼音:fā liǎn
(1).散发、积聚(财物)。 南朝 宋 颜延之 《庭诰》:“量时发敛,视岁穰俭,省赡以奉己,损散以及人。”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敬时穷发敛,卜代盈千亿。”《新唐书·韩洄传》:“復罢省胥吏冗食二千人,积米 长安 、 万年 二县各数十万石,视年丰耗而发敛焉,故人不艰食。”
(2).犹往还,进退。古历谓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周髀算经》卷上:“冬至夏至者,日道发敛之所生也,至昼夜长短之所极。” 赵婴 注:“发,犹往也。敛,犹还也。”《汉书·律历志上》:“盖闻古者 黄帝 合而不死,名察发敛,定清浊,起五部,建气物分数。”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题名宿度,候察进退。”《晋书·律历志中》:“ 容成 综斯六术,考定气象,建五行,察发敛,起消息,正闰餘,述而著焉,谓之《调历》。”《明史·历志五》:“按古历及《授时》,皆以发敛为一章。发敛云者,日道发南敛北之细数也,而加时附焉,则又所以纪发敛之辰刻,故曰发敛加时也。”
(3).犹伸屈。指诗歌风格的变化。 金 王若虚 《滹南诗话》卷一:“ 荆公 云: 李白 歌诗豪放飘逸,人固莫及,然其格止於此而已,不知变也。至於 杜甫 ,则发敛、抑扬、疾徐、纵横,无施不可。”词语解释:节敛 拼音:jié liǎn
谓赋敛有度。《晏子春秋·问下十四》:“事大养小,安国之器也;谨听节敛,众民之术也。”词语解释:边敛 拼音:biān liǎn
指在边地征收的赋税。 明 徐渭 《送石府公之两淮盐使序》:“召商以中商庐於边,募游手者耕边田,聚边敛以输於边幕。”词语解释:作敛 拼音:zuò liǎn
谓聚敛民财。《墨子·辞过》:“民所苦者非此也,苦於厚作敛於百姓。”词语解释:蹙敛 拼音:cù liǎn
犹收缩。 清 唐孙华 《题王麓台杜陵诗意画》诗:“髯卿絶艺今无儔,蹙歛溪山归尺幅。”词语解释:赞敛 拼音:zàn liǎn
治丧时帮助给尸体穿衣下棺。《周礼·春官·大祝》:“大丧,始崩,以肆鬯渳尸,相饭,赞敛,彻奠。” 贾公彦 疏:“赞敛者,小敛十九称,在户内;大敛百二十称,在阼阶。冬官主敛事,大祝赞之。”词语解释:削敛 拼音:xuē liǎn
剥削聚敛。 三国 蜀 诸葛亮 《将苑·军蠹》:“上不恤下,削敛无度。”词语解释:虐敛 拼音:nüè liǎn
犹暴敛。大肆搜刮人民的财富。 宋 沉辽 《东上阁门使陶公传》:“其峒豪恃 注 为橐囊,益虐歛,其下不堪命。” 明 方孝孺 《存耕轩记》:“世俗之吏,乘其位而掊取虐敛,惟恐不足。”词语解释:口敛 拼音:kǒu liǎn
按人口征税。《汉书·萧望之传》:“今有西边之役,民失作业,虽户赋口敛以赡其困乏,古之通义,百姓莫以为非。以死救生,恐未可也。” 颜师古 注:“率户而赋,计口而敛也。”词语解释:预敛 拼音:yù liǎn
谓参与殡殓之丧礼。 宋 曾敏行 《独醒杂志》卷三:“ 山谷 曰:‘尔父,吾同门友也,相与之义,几同骨肉,今死不得预敛,葬不得往送,负尔父多矣。’”一本作“ 预歛 ”。词语解释:胁敛 拼音:xié liǎn
强行征敛。《元典章·户部十·军兵税》:“所在官吏,不时下乡,言要打量军户地亩,以此为名,胁敛财物。”词语解释:轻赋薄敛 拼音:qīng fù bó liǎn
犹言轻徭薄赋。《淮南子·修务训》:“ 汤 夙兴夜寐,以致聪明,轻赋薄敛,以宽民氓。”词语解释:课敛 拼音:kè liǎn
征收赋税。《旧唐书·阿史那社尒传》:“在位十年,无所课敛。诸首领或鄙其不能富贵, 社尒 曰:‘部落既丰,於我便足。’诸首领咸畏而爱之。”词语解释:谨敛 拼音:jǐn liǎn
拘谨收敛。 明 徐渭 《跋书卷尾》之二:“而 祝 此书稍谨敛,奔放不折梭。”词语解释:储敛 拼音:chǔ liǎn
聚积资财。 唐 王勃 《上郎都督启》:“ 勃 家大人天下独行者也,性恶储敛,家无担石。”词语解释:配敛 拼音:pèi liǎn
摊派收取赋税。 宋 欧阳修 《乞减配卖银五万两状》:“臣昨因至 寧化军 ,有百姓众状经臣马前陈诉,为配银数多,臣遂取索本军人户物力次第及前后配敛数目看。”《宋史·太祖纪一》:“免 潭州 诸县无名配敛。”词语解释:雠敛 拼音:chóu liǎn
重赋。《书·微子》:“降监 殷 民,用乂讎敛。” 陆德明 释文:“ 马 本作稠,云:数也。”词语解释:雩敛 拼音:yú liǎn
为祈雨行祭而向百姓收取的所需财用。《周礼·地官·稻人》:“旱暵,共其雩敛。”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雩事所发敛。” 孙诒让 正义:“ 郑司农 云‘雩事所发敛’者,修雩所需财用,官不能尽共,则敛之民,故曰雩敛。”词语解释:弢敛
收敛,敛藏词语解释:凛凛敛敛
威严而使人敬畏的样子词语解释:横征暴敛 拼音:hèng zhēng bào liǎn
同“横徵暴赋”。 明 李东阳 《杂记·孟子直解》:“﹝ 冉求 ﹞反替他取民米粟,比往日又加了一倍,横征暴歛,日甚一日。”
横徵暴斂:同“横徵暴赋”。 巴金 《和读者谈〈家〉》:“甚至在军阀横征暴敛一年征几年粮税的时候,他的收入还可以使整个家过得富裕、舒服。” 词语解释:横徵暴敛
同“横2徵暴赋”。 巴金 《和读者谈〈家〉》:“甚至在军阀横征暴敛一年征几年粮税的时候,他的收入还可以使整个家过得富裕、舒服。”词语解释:横征苛敛 拼音:hèng zhēng kē liǎn
同“横2徵暴赋”。 黎元洪 《布告山东人民文》:“犹恐不足以制吾族死命也,於是横征苛敛,供其饕餮。”词语解释:横科暴敛 拼音:hèng kē bào liǎn
同“横2徵暴赋”。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僉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州县疆界,本国横科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实难抚治。”词语解释:杀敛 拼音:shā liǎn
谓万物凋落敛藏。《管子·五行》:“然则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於四境之内,諛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杀敛也。”词语解释:榷敛 拼音:què liǎn
专营与征税。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古金之多如此,而未闻其时淘采之方,与官府榷敛之法,惩禁之制。”词语解释:追敛 拼音:zhuī liǎn
催交租税。 宋 叶适 《平江县王文正公祠堂记》:“盖今之 平江 又异昔者,旧讼始决而新争无穷,逋赋适偿而追敛无已。”词语解释:横赋暴敛 拼音:héng fù bào liǎn
同“横2徵暴赋”。 宋 李纲 《上道君太上皇帝封事》:“取之闔闢敛散之术,而榷货之法已殫;取之横赋暴敛之政,而吾民之力已困。”词语解释:促敛 拼音:cù liǎn
收拢,聚拢。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上:“涧中有石鳞次,水流其间,或相去二三尺,近似天设,可躡之而过。或有乘牛过者,牛皆促敛四蹄,跳跃而过。”词语解释:醵敛 拼音:jù liǎn
凑钱聚饮。 明 岳元声 《方言据》卷下:“敛钱聚饮谓之醵敛。”词语解释:戢敛 拼音:jí liǎn
收敛,不敢放肆。 唐 李德裕 《赐太和公主敕书》:“若恃我为亲,禀姑教令,则须便自戢歛,以继旧欢。” 宋 李纲 《靖康传信录》卷上:“如朝廷不为不动,措置合宜,彼当戢敛而退。如朝廷震惧,所求一切与之,彼知中国无人,益肆覬覦,忧未已也。”词语解释:抽敛 拼音:chōu liǎn
征收聚敛。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关于奴隶与农奴的纠葛》:“在 斯巴达 、 塞沙里 、 克雷特 和许多其他地区,统治阶级从臣服的异域人民的强迫劳动中抽敛财富。”词语解释:弇敛 拼音:yān liǎn
隐藏,收敛。《吕氏春秋·士容》:“今者容所弇敛,士所术施也;士所弇敛,客所术施也。” 陈奇猷 集释引 高亨 曰:“弇读为掩。掩、敛皆收也。”词语解释:殷敛 拼音:yīn liǎn
搜括。《后汉书·五行志三》:“大司农经用不足,殷敛郡国,以给军粮。”词语解释:殡敛 拼音:bìn liǎn
殡殓。《荀子·礼论》:“殯敛之具,未有求也。”《后汉书·符融传》:“妻亡,贫无殯敛。”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把老安人殯敛了,选箇吉日,送在南山安葬去。” 清 薛福成 《马贞女传》:“县令 张君 佑璧 ,诣验得实,乃命善为殯敛,躬自拜奠。”词语解释:毒赋剩敛 拼音:dú fù shèng liǎn
横征暴敛。 宋 邵博 《闻见后录》卷二八:“当毒赋賸敛鞭箠马牛其人之日,一漕 夔 ,再漕 潼 , 川 民独晏然倚以朝夕也。”词语解释:攒敛 拼音:zǎn liǎn
聚敛。《元典章·兵部三·站赤》:“今体知得,诸处站赤例於马户处冒行攒敛羊酒、米麪、首思等物。”词语解释:措敛 拼音:cuò liǎn
聚敛。《墨子·非乐上》:“将必厚措敛乎万民,以为大钟鸣鼓琴瑟竽笙之声。” 王念孙 《读书杂志·墨子二》:“‘措’字以‘昔’为声。措敛,亦与‘籍敛’同。”词语解释:摄敛 拼音:shè liǎn
聚集。《三国志·蜀志·刘焉传》:“﹝ 贾龙 ﹞摄敛吏民,得千餘人,攻 相 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词语解释:惊敛 拼音:jīng liǎn
禽鸟因受惊而收拢翅膀。 明 周朝俊 《红梅记·怨聚》:“脱笼凤翅还惊歛,逃生虎口向何闪。”词语解释:局敛 拼音:jú liǎn
约束、收敛。 唐 柳宗元 《愈膏肓疾赋》:“医者遂口噤心醉,跼歛茫然,投弃针石,匍匐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