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六宥去声 [liù][dòu][告发,自首,动词]寿[详注1][详注2]宿[xiǔ xiù,星宿][详注3][详注4][详注5][fù][详注6][又也,再也,副词][mào][róu][详注7][详注8][详注9][òu,动词][dòu,句读][zhòu][详注10][lóu][còu zòu][详注11][名词][wù][详注12][详注13][详注14][详注15][爭也]


注1:走 《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注2:覆 敷救切,音与宥韵副同。《说文》盖也。《诗·大雅》鸟覆翼之。《礼·檀弓》见若覆夏屋者矣。 又扶富切,浮去声。伏兵曰覆。《左传·隐九年》君为三覆以待之。
注3:守 《唐韵》《广韵》《集韵》《韵会》《正韵》舒救切,音兽。《增韵》守之也,所守也,为之守也。天子巡诸侯所守,曰巡守。诸侯为天子守土,亦曰守。汉置郡太守。
注4:受 《正字通》神咒切,收去声。《诗·小雅》投畀有北,有北不受。
注5:吼 音蔻。《广韵》声也。 又《集韵》《类篇》厚怒声。
注6:留 音溜。宿留,停待也。《前汉·武帝纪》宿留海上。
注7:句 音九。《淮南子·地形训》自东北至西北方,有岐踵民,句瘿民。《注》句,读若九。 《说文》本作𠯶。𠯶篆文句字,
注8:收 音狩。获多也。《礼·月令》农事备收。《释文》收,如字,又守又反。 又《易·井卦》井收勿幕。《疏》凡物可收成者,则谓之收。《朱子·本义》收,汲取也。诗救反,又如字。
注9:仆 《集韵》《韵会》《正韵》敷救切,否去声。顿也。
注10:狃 《广韵》《集韵》《韵会》《正韵》女救切,音糅。《广韵》习也,就也。
注11:畜 chù,音嗅。《左传·僖十九年》古者六畜不相为用。《疏》养之曰畜,用之曰牲。《释文》畜,许又反。《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注》六畜,六牲也。《释文》畜,许又反。
注12:飂 liù,作高风貌解时与尤韵同。又《正韵》国名。高阳氏之后。《五音集韵》在南阳湘阳。 又姓。《左传·昭二十九年》昔有飂叔安。《注》飂,国名。叔安,君名。《音义》力谬反。
注13:油 音狖。浩油,地名。《公羊传·定四年》公及诸侯盟于浩油。《注》油音由,一音羊又反。又与釉同。《篇海》物有光也。《蔡襄茶录》珍膏油其面。
注14:伏 浮去声。禽覆卵也。《古今注》燕伏戊己。《前汉·五行志》丞相府史家雄鸡伏子。
注15:蔟 音凑。律名。《礼·月令》律中太蔟。《注》太蔟,言阳气大蔟,达于上也。
共12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救世救兵救穷救乏救济救守救饥拯溺救转
救饥救护救溺救日救奢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救饷救黥医劓
救时救生救急救灾救助救应救苦救难救难船
救苦救弊救援救取救治救偏补弊救苦弭灾救菑
救火救拔救颠救败救存救御救过不赡救过不暇
救焚救药救拯救鸽救落救答救过不给救解
救荒救暍救过救疾救场救经救生衣救难解危
救病救国救活救接救夺救苦斋救生艇救火拯溺
救度救亡救疗救斗救失救驾救释救火车
救死救月救命救水救安救给救祸救火扬沸

词语解释:救世  拼音:jiù shì
拯济世人;匡救世弊。《左传·昭公六年》:“ 侨 不才,不能及子孙,吾以救世也。” 唐 韩愈 《与卫中行书》:“至於汲汲於富贵,以救世为事者,皆圣贤之事业,知其智能谋力能任者也。” 巴金 《探索与回忆·再谈探索》:“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
词语解释:救饥  拼音:jiù jī
(1).救济饥民。《国语·晋语四》:“ 晋 饥,公问於 箕郑 曰:‘救饥何以?’对曰:‘信。’”
(2).解除饥饿。 鲁迅 《南腔北调集·“密蜂”与“蜜”》:“蜜蜂为了采粉或者救饥,在一花上,可以有数匹甚至十余匹一涌而入。”
词语解释:救时  拼音:jiù shí
匡救时弊。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 明皇 以侈致乱,故 少陵 以俭为救时之砭剂。” 金 王若虚 《臣事实辨》:“生以救时,死以明道。”
词语解释:救苦  拼音:jiù kǔ
见“ 救苦救难 ”。
词语解释:救苦救难  拼音:jiù kǔ jiù nàn
谓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水浒传》第三四回:“ 刘高 在马上,死应不得,只口里念道:‘救苦救难天尊。’”《何典》第七回:“ 赶茶娘 便将自己如何生了怪症, 臭花娘 如何去烧财香, 活死人 如何救苦救难,细细告诉一遍。” 郭小川 《给一个瞎子》诗:“新民主主义呀,我看,就是救苦救难!”亦省作“ 救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
词语解释:救火  拼音:jiù huǒ
(1).灭火。《左传·昭公十八年》:“ 陈 不救火, 许 不弔灾,君子是以知 陈 许 之先亡也。”《韩诗外传》卷十:“ 晋平公 之时,藏宝之臺烧,士大夫闻者,皆趋车驰马救火。” 洪深 《青龙潭》第一幕:“几十个人,拿了扁担水桶,奔到庙里来救火。”
(2).萤火虫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三·萤火》
词语解释:救焚  拼音:jiù fén
见“ 救焚拯溺 ”。
词语解释: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亦作“ 救火拯溺 ”。 焚,指火灾;溺,指落水者。犹言救人于水火之中。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旧唐书·李靖传》:“今新定 荆 郢 ,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郭孝成 《云南光复记》:“将佐诸人,皆极一时之选,抵 川 之后,必能救焚拯溺,捍患卫民。”亦省作“ 救焚 ”。 唐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诗:“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词语解释:救荒  拼音:jiù huāng
救济灾民,使度过饥荒。 宋 叶适 《运使直阁郎中王公墓志铭》:“救荒莫若预, 绍熙 末,费数十百万而人相枕死如故者,行之晚也。” 明 李贽 《复邓鼎石书》:“若曰‘救荒无奇策’,此则俗儒之妄谈,何可听哉。” 洪深 《青龙潭》第三幕:“ 小大 ,不要斗气!我们还是想法子救荒。”
词语解释:救病  拼音:jiù bìng
治病。《吕氏春秋·劝学》:“夫弗能兑而反説,是拯溺而硾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也,使世益乱。” 高诱 注:“救,治也。”
词语解释:救度  拼音:jiù dù
佛教、道教用语。谓救助众生出尘俗,使脱离苦难。《坛经·付嘱品》:“顿教法门今已留,救度世人须自修。”《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 吴教授 下拜道:‘ 吴洪 肉眼不识神仙,情愿相随出家,望真仙救度弟子则个。’”
词语解释:救死  拼音:jiù sǐ
(1).拯救将死的人。《孟子·梁惠王上》:“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2).谋求活命。 宋 陆游 《跋〈花间集〉》之一:“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士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嘆也哉!” 毛泽东 《蒋介石政府已处在全民的包围中》:“民族工商业日益破产,劳动群众和公教人员的生活日益恶化。这种情形,迫使各阶层人民不得不团结起来为救死而斗争。”
词语解释:救兵  拼音:jiù bīng
援救的军队。《史记·滑稽列传》:“ 威王 八年, 楚 大发兵加 齐 。 齐王 使 淳于髡 之 赵 请救兵,齎金百斤,车马十駟。”《周书·韦孝宽传》:“未闻救兵,何不降也?” 吴组缃 《山洪》二:“后来听街上说, 上海 我们开上了五十万救兵, 日本 鬼子打到江里海里去了!”
词语解释:救护  拼音:jiù hù
(1).救助保护。《后汉书·班超传》:“如不蒙救护, 超 后有一旦之变,冀幸 超 家得蒙 赵母 、 卫姬 先请之贷。”《宋史·忠义传七·蒋兴祖》:“尝积雨汎溢,埽且溃, 兴祖 躬救护,露宿其上,弥四旬。”《水浒传》第十四回:“若得如此救护,深感厚恩,义士提携则个。” 洪深 《香稻米》第三幕:“ 厚大 从外面奔入来,看见伤兵甲侮辱 荷香 ,忙上前救护。”
(2).指古代日、月蚀时举行的祈祷仪式。《清会典·钦天监·交食》:“日食分秒时刻,月食时刻,带食分秒时刻,皆按法推算,前期五月,绘图具题,旨下礼部,通行天下救护。”参见“ 救日 ”、“ 救月 ”。
(3).援助伤病人员使得到及时的医疗。
词语解释:救生  拼音:jiù shēng
(1).救护众生。 晋 葛洪 《抱朴子·应嘲》:“今先生高尚勿用,身不服事,而著君道臣节之书;不交於世,而作讥俗救生之论。”
(2).指救护生命。参见“ 救生圈 ”、“ 救生衣 ”。
词语解释:救弊  拼音:jiù bì
纠正弊端。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王者设三教何?承衰救弊欲民反正道也。” 唐 朱敬则 《魏武帝论》:“救弊即可,仁则未知。”
词语解释:救拔  拼音:jiù bá
拯救;解救。 晋 葛洪 《抱朴子·审举》:“乃共搆合虚诬,中伤清德,瑕累横生,莫敢救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追荐亡灵,救拔先考。” 王西彦 《古屋》第三部六:“我打算干点儿新的工作,我想只有它才能够把我从绝境救拔出来。”
词语解释:救药  拼音:jiù yào
挽救;疗治。《诗·大雅·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 孔颖达 疏:“多行惨毒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唐 柳宗元 《亡妻弘农杨氏志》:“明年,以謁医救药之便,来归女氏 永寧里 之私第。”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内山完造作〈活中国的姿态〉序》:“他们为什么不去研究学问,却自甘堕落的呢?所以下等人实在是无可救药的。”
词语解释:救暍  拼音:jiù yē
救护中暑的人。《淮南子·说林训》:“病热而强之餐,救暍而饮之寒……欲救之,反为恶。” 唐 杜甫 《七月三日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诗:“前圣眘焚巫, 武王 亲救暍。” 仇兆鳌 注:“《帝王世纪》: 武王 自 孟津 还,及於 周 ,见暍人,王自左拥而右扇之。”
词语解释:救国  拼音:jiù guó
挽救国家,使免于危亡。 茅盾 《少年印刷工》十七:“ 东北 义勇军原来仍旧在活动,而且全 中国 各处有民众的救国运动。”
词语解释:救亡  拼音:jiù wáng
拯救国家的危亡。《左传·昭公十八年》:“ 子大叔 曰:‘宝,以保民也。若有火,国几亡。可以救亡,子何爱焉?’”《孔丛子·执节》:“今 秦 有吞食天下之心,以义事之,固不获安,救亡不暇,何化之兴?”《清史稿·后妃传·文宗孝钦显皇后》:“顾以国事日非,思变法救亡,太后意不谓然,积相左。” 丁玲 《县长家庭》三:“你爸爸很爱你的,他喜欢你回去,你在家一样也可以做救亡工作。”
词语解释:救月  拼音:jiù yuè
古代迷信,遇月食,以为是阳侵阴,必以矢射日,祈祷鼓噪,称“救月”。《周礼·秋官·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 郑玄 注:“日月之食,阴阳相胜之变也。日食则射太阴,月食则射太阳。”
词语解释:救穷  拼音:jiù qióng
(1).救济穷困。 汉 刘向 《说苑·反质》:“得珠者不得粟,得粟者不得珠,子将何择? 禽滑釐 曰:‘吾取粟耳,可以救穷。’”《太平经·六罪十治诀》:“或积财亿万,不肯救穷周急,使人饥寒而死,罪不除也。”
(2).中药名。即黄精。 晋 葛洪 《抱朴子·仙药》:“黄精一名兔竹,一名救穷,一名垂珠。”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黄精》
词语解释:救溺  拼音:jiù nì
(1).救助落水的人。《吕氏春秋·举难》:“救溺者濡,追逃者趋。”《宋史·毕仲游传》:“官非諫官,职非御史,而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犹抱石而救溺也。”
(2).引申为救助危难中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论荣贵则引 伊 周 以救溺,言亢悔则讳覆餗而不记。”参见“ 救焚拯溺 ”。
词语解释: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亦作“ 救火拯溺 ”。 焚,指火灾;溺,指落水者。犹言救人于水火之中。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旧唐书·李靖传》:“今新定 荆 郢 ,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郭孝成 《云南光复记》:“将佐诸人,皆极一时之选,抵 川 之后,必能救焚拯溺,捍患卫民。”亦省作“ 救焚 ”。 唐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诗:“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词语解释:救急  拼音:jiù jí
解救危急。 汉 刘向 《新序·节士》:“辅君安国非为身也,救急除害非为名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微解药性,小小和合,居家得以救急,亦为胜事。” 孙犁 《秀露集·乡里旧闻》:“春天的麦苗,也可以救急。”
词语解释:救援  拼音:jiù yuán
救助,援助。《三国志·魏志·陈矫传》:“鄙郡虽小,形便之国也,若蒙救援,使为外藩,则 吴 人剉谋, 徐方 永安。” 宋 欧阳修 《论水洛城事宜乞保全刘沪等札子》:“臣又闻 水洛 之戍,虽能救援 秦州 ,而须藉 渭州 应副。” 何其芳 《画梦录·岩》:“我感觉到人在天地之间孤独得很,目睹同类匍匐将入于井而无从救援,正如对一个书中人物之爱莫能助。”
词语解释:救颠  拼音:jiù diān
匡扶倾危。《文选·韦孟〈讽谏〉诗》:“瞻惟我王,时靡不练,兴国救颠,孰违悔过。” 李善 注:“言欲兴其邦国,救其颠坠。”
词语解释:救拯  拼音:jiù zhěng
救济;挽救。 唐 独孤及 《观世音菩萨等身绣像赞》:“顾非大雄之慈,法云之悲,则莫能救拯我无明苦果。” 殷夫 《妹妹的蛋儿》诗:“妹妹,你救拯了我,以你深浓的同情。”
词语解释:救过  拼音:jiù guò
纠正过失。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三》:“今君厚受德於先王之成尊,轻弃寡人以快心,则覆邪救过难得於君矣。”《晋书·潘岳传》:“故箴规之兴,将以救过补闕。”《新唐书·李绛传》:“天子有諫臣,所以救过。”
词语解释:救活  拼音:jiù huó
使濒于死亡的人活过来。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王公神道碑铭》:“时疫旱甚,人死亡且尽,公至,多方救活,天遂雨,疫定。”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下十三:“莫哭啰,先把人救活,别的都好说。”
词语解释:救疗  拼音:jiù liáo
救治,医治。《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 楚 多淫刑,其大夫逃死於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 楚国 ,不可救疗。” 杜预 注:“疗,治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所得三卷方:一卷脉经,一卷汤方,一卷丸方。周行救疗,皆致神验。” 明 高启 《答余新郑》诗:“荒途无药相救疗,伏枕两旬几殞生。”
词语解释:救命  拼音:jiù mìng
援救垂死者,使能保存生命。《后汉书·董卓传》:“﹝ 贾詡 ﹞曰:‘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北史·拓跋罗传》:“ 罗 通 叉 妻,时人秽之,或云其救命之计也。”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你们现在是我底救命恩人,我能够拿什么来表示我底感激呢?”
词语解释:救乏  拼音:jiù fá
救济困难的人。《左传·文公十五年》:“救乏、贺善、弔灾、祭敬、丧哀,情虽不同,毋絶其爱,亲之道也。”《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且 邕 所能者,拯孤恤穷,救乏賙惠,家无私聚。”
词语解释:救日  拼音:jiù rì
古代迷信,遇日食,以为是阴侵阳,必祈祷鼓噪,张弓射月,称“救日”。《礼记·曾子问》:“如诸侯皆在而日食,则从天子救日,各以其方色与其兵。”《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清 黄遵宪 《再述》诗:“寇来直指 齐云观 ,兵起谁张救日弓。”参见“ 救月 ”。
词语解释:救月  拼音:jiù yuè
古代迷信,遇月食,以为是阳侵阴,必以矢射日,祈祷鼓噪,称“救月”。《周礼·秋官·庭氏》:“掌射国中之夭鸟。若不见其鸟兽,则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夜射之。” 郑玄 注:“日月之食,阴阳相胜之变也。日食则射太阴,月食则射太阳。”
词语解释:救灾  拼音:jiù zāi
亦作“ 救菑 ”。
(1).救济受灾的人民。《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史记·晋世家》作“救菑”。
(2).消除灾害。《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
词语解释:救取  拼音:jiù qǔ
拯救,搭救。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此僧忽大呼而来曰:‘可惜了一城人命,须与救取。’於是自城上投身洪波中。”《水浒传》第六五回:“ 宋江 才得病好,便与 吴用 商量,要打 北京 ,救取 卢员外 、 石秀 。”
词语解释:救败  拼音:jiù bài
(1).挽救危败。《韩非子·难一》:“ 舜 之救败也,则是 尧 有失也。” 汉 贾谊 《过秦论中》:“贵为天子,富有天下,而身为禽者,其救败非也。”
(2).使免遭破坏。《汉书·沟洫志》:“若乃多穿漕渠於 冀州 地,使民得以溉田,分杀水怒,虽非圣人法,然亦救败术也。”
词语解释:救鸽  拼音:jiù gē
佛教传说 天帝释 及 毗首羯摩 相谋试 尸毗王 之念力,化为鹰和鸽,鹰追鸽飞入王宫。 尸毗王 为救护鸽命,取利剑割股及两臂两胁之肉与鹰,直至昏倒仆地。 天帝释 现本形,深赞王之善行,恢复其身体。事见《贤愚经》《本生鬘论》。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闻义里》:“﹝ 惠生 ﹞西北行七日,渡一大水,为如来为 尸毘王 救鸽之处,亦起塔寺。”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昔日捨身缘救鸽,今时出现有飞鹰。”
词语解释:救疾  拼音:jiù jí
治病;救治病人。《南齐书·王僧虔传》:“郡县狱相承有上汤杀囚, 僧虔 上疏言之曰:‘汤本以救疾,而实行寃暴,或以肆忿。’”《新唐书·陆贽传》:“六德曰:敬老,慈幼,救疾,恤孤,賑贫穷,任失业。”
词语解释:救接  拼音:jiù jiē
救援接济。 宋 司马光 《三省咨目》:“每五七日一次赴县请领口食,先从下户为始,县亦置簿拘管请却之数,如此救接,直至成熟日,方即一切住支。”
词语解释:救斗  拼音:jiù dòu
劝解斗殴。《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捲,救鬭者不搏撠。”
词语解释:救水  拼音:jiù shuǐ
古代迷信,遇水灾时,必击鼓祈祷,激发阳气以救治,称“救水”。《穀梁传·庄公二十五年》:“救日以鼓兵,救水以鼓众。” 范宁 注:“救水以鼓众者,谓击鼓聚众也,皆所以发阳也。” 明 杨慎 《秋大水鼓用牲于社于门》:“救日,古礼也;救水,非古礼也。救日何以为古礼?日之食人力不可救也,故鼓以充阳也。水之灾,人力可救也,鼓庸愈哉!”
词语解释:救济  拼音:jiù jì
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生活困难的人。《三国志·吴志·吴主传》:“思平世难,救济黎庶,上答神祇,下慰民望。”《武王伐纣平话》卷中:“﹝ 汤王 ﹞言罢,遂开仓库救济贫民。” 老舍 《四世同堂》二:“因家道衰落而连这陋巷也住不下去的,他也无力去救济。”
词语解释:救奢  拼音:jiù shē
纠正奢靡。《后汉书·郎顗传》:“夫救奢必於俭约,拯薄无若敦厚。”
词语解释:救助  拼音:jiù zhù
救护援助。《战国策·燕策二》:“今 山 东之相与也,如同舟而济, 秦 之兵至,不能相救助如一,智又不如 胡 越 之人矣。”《三国志·蜀志·费诗传》:“ 亮 亦以 达 无款诚之心,故不救助之。”《水浒传》第二二回:“人都説﹝ 柴大官人 ﹞仗义疏财,专一结识天下好汉,救助遭配的人,是个现世的 孟尝君 。”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但我也在救助我自己,还是老法子:一是麻痹,二是忘却。”
词语解释:救治  拼音:jiù zhì
(1).犹纠正。 宋 朱熹 《答刘子澄书》:“日前为学,缓於反己,追思凡百多可悔者,所论著文字,亦坐此病,多无著实处,回首茫然,计非岁月功夫所能救治。”
(2).救护医治。《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四回:“﹝ 良伯因 夫妻﹞看见众人正在那里救治,説可望救得回来,鼻子里已经有点气了。” 王西彦 《死在担架上的担架兵》:“轻伤的一跛一侧地行走着,重伤的则呻吟爬行着,或是躺倒在半路上待人救治。”
词语解释:救存  拼音:jiù cún
拯救,保全。《三国志·魏志·袁绍传》“天子以 绍 为太尉” 裴松之 注引《献帝春秋》:“ 绍 耻班在 太祖 下,怒曰:‘ 曹操 当死数矣,我輒救存之,今乃背恩,挟天子以令我乎!’”
词语解释:救落
救助;说情;救护
词语解释:救场  拼音:jiù chǎng
戏曲演出中,因演员误场或其他缘故,有停演可能时,由其他演员上场表演,叫做“救场”
词语解释:救夺  拼音:jiù duó
犹取舍。 唐 刘禹锡 《答饶州元使君书》:“其宽猛迭用,犹质文循环,必稽其弊而矫之,是宜审其救夺尔。”救夺,一本作“究夺”。
词语解释:救失  拼音:jiù shī
补救失误。《礼记·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孔颖达 疏:“救失唯善,教者能知之。”《新唐书·陆贽传》:“劳於服远,莫若脩近;多方以救失,莫若改行。”《朱子语类》卷八:“长善救失,不特教者当如此,人自为学亦当如此。”
词语解释:救安  拼音:jiù ān
犹安定,使安定。《汉书·匈奴传赞》:“是时天下初定,新遭 平城 之难,故从其言,约结和亲,赂遗单于,冀以救安边境。”
词语解释:救守  拼音:jiù shǒu
犹防守。谓加强守备以自救。《尉缭子·武议》:“百乘事养,千乘救守,万乘农战。”《吕氏春秋·振乱》:“攻伐之与救守一实也,而取舍人异。”
词语解释: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拼音:jiù rén yī mìng , shèng zào qī jí fú tú
见“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图 ”。
词语解释:救应  拼音:jiù yìng
救援接应。 唐 薛用弱 《集异记·王积薪》:“妇乃指示攻守、杀夺、救应、防拒之法,其意甚略。”《水浒传》第四八回:“这三村庄上,誓愿结生死之交,有事互相救应。”
词语解释:救偏补弊  拼音:jiù piān bǔ bì
纠正偏向,补救弊端。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与其高谈性命,而无益於用,不如救偏补弊,随事干蛊,为有实效也。”
词语解释:救御  拼音:jiù yù
阻止,防御。《国语·晋语二》:“杀无罪以为诸侯笑,使百姓莫不有藏恶於其心中,恐其如壅大川,溃而不可救御。” 韦昭 注:“御,止也。”
词语解释:救答  拼音:jiù dá
见“ 救搭 ”。
词语解释:救搭  拼音:jiù dā
亦作“ 救答 ”。 拯救。 元 乔吉 《两世姻缘》第三折:“怎救搭,怎按纳, 公孙弘 东阁闹喧哗。”《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某不幸犯罪,无人救答。”
词语解释:救经  拼音:jiù jīng
解救上吊的人。《荀子·强国》:“辟之是犹伏而咶天,救经而引其足也,説必不行矣,愈务而愈远。” 杨倞 注:“经,縊也。救縊而引其足,縊愈足也。”《淮南子·说林训》:“救暍而饮之寒,救经而引其索。”
词语解释:救苦斋  拼音:jiù kǔ zhāi
为解脱亡灵及水陆众生苦难而举行的斋僧法会。《南史·梁纪中·武帝下》:“是月,都下疫甚,帝於 重云殿 为百姓设救苦斋,以身为祷。”参见“ 水陆道场 ”。
词语解释:水陆道场  拼音:shuǐ lù dào chǎng
佛教法会的一种。僧尼设坛诵经,礼佛拜忏,遍施饮食,以超度水陆一切亡灵,普济六道四生,故称。 宋 苏轼 《释迦文佛颂》引:“ 元祐 八年十一月十一日,设水陆道场供养。”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升天便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 王氏 ﹞请旧日尼院中各众,在墓前建起水陆道场三昼夜,以报大恩。” 鲁迅 《两地书·致许广平七五》:“但在这里,却也太没有生气,只见和尚自做水陆道场,男男女女上庙拜佛,真令人看得索然气尽。”
词语解释:救驾  拼音:jiù jià
(1).援救帝王。《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花关索认父传(后集)》:“分付 张飞 ……望见城中火砲起,便领兵去救驾。”
(2).泛指解救急难。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她虽觉着八路军‘不行了’,可是估量一下自己的能力,比八路更不行,要是公然反抗起来,明天早晨四十军不来救驾,到晌午就保不定要被工作员带往区公所。” 张贤亮 《龙种》:“在两人争论的时候,这种微笑常常使 孙大钧 很不舒服。可是这时,老太婆出来救驾了。”
词语解释:救给  拼音:jiù gěi
接济。《后汉书·独行传·刘翊》:“郡县飢荒, 翊 救给乏絶,资其食者数百人。”
词语解释:救饥拯溺  拼音:jiù jī zhěng nì
谓拯救饥饿和危急中的人。 罗正纬 《滦州革命纪实初稿》:“除暴安良,乃革命真諦;救饥拯溺,实吾辈天职。”
词语解释:救饷  拼音:jiù xiǎng
援助粮饷。《史记·匈奴列传》:“ 高帝 先至 平城 ,步兵未尽到, 冒顿 纵精兵四十万骑围 高帝 於 白登 ,七日, 汉 兵中外不得相救餉。”
词语解释:救苦救难  拼音:jiù kǔ jiù nàn
谓把人从苦难中拯救出来。《水浒传》第三四回:“ 刘高 在马上,死应不得,只口里念道:‘救苦救难天尊。’”《何典》第七回:“ 赶茶娘 便将自己如何生了怪症, 臭花娘 如何去烧财香, 活死人 如何救苦救难,细细告诉一遍。” 郭小川 《给一个瞎子》诗:“新民主主义呀,我看,就是救苦救难!”亦省作“ 救苦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聂小倩》:“妾堕玄海,求岸不得。郎君义气干云,必能拔生救苦。”
词语解释:救苦弭灾  拼音:jiù kǔ mǐ zāi
解脱苦难,消除灾祸。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故设此种文词,借优人説法与大众齐听,谓善者如此收场,不善者如此结果,使人知所趋避,是药人寿世之方,救苦弭灾之具也。”
词语解释:救过不赡  拼音:jiù guò bù shàn
补救过失都来不及。《战国策·秦策二》:“若死者有知,先王之积怒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及私 魏丑夫 乎?”《太平御览》卷五五三引作“救过不暇”。《史记·酷吏列传论》:“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词语解释:救过不给  拼音:jiù guò bù gěi
犹救过不赡。《秦併六国平话》卷下:“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於上;羣臣百姓救过不给,何变之敢图?”
词语解释:救生衣  拼音:jiù shēng yī
船上救生设备之一。一般为背心式,用泡沫塑料或软木等制成。穿在身上具有足够浮力,使落水者头部能露出水面。
词语解释:救生艇  拼音:jiù shēng tǐng
见“ 救生船 ”。
词语解释:救生船  拼音:jiù shēng chuán
亦称“ 救生艇 ”。 在轮船上或港口等处设置的用以援救水上遇难者的小船。 许地山 《海》:“我们坐在一只不如意的救生船里,眼看着载我们到半海就毁坏的大船渐渐沉下去。” 沙汀 《航线》:“靠南岸一边的救生艇正在开始降落。”
词语解释:救释  拼音:jiù shì
获救释放。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青莲 ﹞如果有德於 子仪 …… 子仪 救释之后,何又无一字述其恩,记其事?”
词语解释:救祸  拼音:jiù huò
消除祸乱。 晋 葛洪 《抱朴子·诘鲍》:“食不充口,衣不周身,欲令勿乱,其可得乎?所以救祸而祸弥深,峻禁而禁不止也。”
词语解释:救转  拼音:jiù zhuǎn
使恢复知觉。例如:昏倒了,但被有同情心的旁观者救转来了。
词语解释:救黥医劓  拼音:jiù qíng yī yì
黥,刺面;劓,割鼻。均为古代刑罚。救黥医劓,指医治刺面之伤,补上割掉之鼻,谓恢复本来面目。语出《庄子·大宗师》:“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宋 王安石 《生日次韵南郭子》之一:“救黥医劓世无方,断简陈编付药房。”参见“ 息黥补劓 ”。
词语解释:息黥补劓  拼音:xī qíng bǔ yì
谓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语本《庄子·大宗师》:“ 许由 曰:‘而奚来为軹,夫 尧 既已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乎?’ 意而子 曰:‘……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补我劓,使我乘成以随先生邪?’” 成玄英 疏:“我虽遭仁义是非残伤性情,焉知造化之内不补劓息黥,令我改过自新,乘可成之道,随夫子以请益耶?” 郭庆藩 集释:“黥劓则形体不备,息之补之,復完成矣。” 宋 苏轼 《登州谢两府启》:“敢不服勤簿领,祗畏简书。策蹇磨鈆,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过此以还,未知所措。”
词语解释:救难船  拼音:jiù nàn chuán
港口上用来援救失事船只的船。
词语解释:救菑  拼音:jiù zī
见“ 救灾 ”。
词语解释:救灾  拼音:jiù zāi
亦作“ 救菑 ”。
(1).救济受灾的人民。《左传·僖公十三年》:“天灾流行,国家代有。救灾恤邻,道也。”《史记·晋世家》作“救菑”。
(2).消除灾害。《清会典·户部七·尚书侍郎职掌》:“凡荒政十有二:一曰备祲,二曰除孽,三曰救灾。”
词语解释:救过不暇  拼音:jiù guò bù xiá
见“ 救过不赡 ”。
词语解释:救过不赡  拼音:jiù guò bù shàn
补救过失都来不及。《战国策·秦策二》:“若死者有知,先王之积怒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及私 魏丑夫 乎?”《太平御览》卷五五三引作“救过不暇”。《史记·酷吏列传论》:“九卿碌碌奉其官,救过不赡,何暇论绳墨之外乎!”
词语解释:救解  拼音:jiù jiě
予以援助,使脱离危险或困难。《汉书·杜钦传》:“﹝ 钦 ﹞数称达名士 王骏 、 韦安世 、 王延世 等,救解 冯野王 、 王尊 、 胡常 之罪过。”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臣﹞所以问计策,遣 王友朋 等救解 深州 ,盖欲上副圣情,岂是别怀他意?”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青莲 救 郭子仪 ,及坐 永王 璘 事,得 子仪 救解,此见 乐史 序中。”
词语解释:救难解危  拼音:jiù nàn jiě wēi
帮助陷入困境的人解除危难。《初刻拍案惊奇》卷四:“这两个女子,便都有些盗贼意思,不比前边这几个报仇雪耻,救难解危,方是修仙正路。”
词语解释:救火拯溺  拼音:jiù huǒ zhěng nì
见“ 救焚拯溺 ”。
词语解释:救焚拯溺  拼音:jiù fén zhěng nì
亦作“ 救火拯溺 ”。 焚,指火灾;溺,指落水者。犹言救人于水火之中。 汉 王充 《论衡·自纪》:“救火拯溺,义不得好,辩论是非,言不得巧。”《旧唐书·李靖传》:“今新定 荆 郢 ,宜弘宽大,以慰远近之心,降而籍之,恐非救焚拯溺之义。” 郭孝成 《云南光复记》:“将佐诸人,皆极一时之选,抵 川 之后,必能救焚拯溺,捍患卫民。”亦省作“ 救焚 ”。 唐 权德舆 《仲秋朝拜昭陵》诗:“抚运斯顺人,救焚非逐鹿。”
词语解释:救火车  拼音:jiù huǒ chē
载运救火员小队及设备的卡车
词语解释:救火扬沸  拼音:jiù huǒ yáng fèi
谓洒沸水救火。比喻治标不治本,祸患难除。《史记·酷吏列传序》:“当是之时,吏治若救火扬沸,非武健严酷,恶能胜其任而愉快乎!” 司马贞 索隐:“言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
共129,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