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一轸上声 [chǔn,动词][详注1][详注2][mǐn][详注3][音蠢。杂也。]


注1:吮 《玉篇》食允切《广韵》食尹切,音盾。《广韵》舐也。
注2:嶙 音凛。嶾嶙,山峻貌。《潘岳·西征赋》裁陂陀以嶾嶙。
注3:纯 音准。《书·顾命》篾席黼纯。《注》白黑杂缯缘之。《仪礼·士冠礼》服纁裳纯衣。《注》纯衣,缘衣也。又《既夕》缁纯。《注》饰衣曰纯。《礼·曲礼》冠衣不纯素。《注》纯,缘也。
首字词组
敏手敏求敏惠敏辨敏活敏隽敏逊敏博之学
敏捷敏学敏行敏谐敏括敏练敏周敏睿
敏慧敏达敏赡敏覈敏丽敏秀敏惜敏寤
敏思敏对敏疾敏智敏才敏绝敏核敏感
敏妙敏强敏瞻敏济敏卲敏茂敏博敏快
敏速敏悟敏识敏晤敏断敏迈敏劭敏口
敏锐敏明敏辩敏洽敏给敏黠敏决 

词语解释:敏手  拼音:mǐn shǒu
(1).犹快手。谓动作快速敏捷。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捷趫夫之敏手,促华鼓之繁节。” 宋 曾巩 《祭黄君文》:“人皆敏手,捷取能併,君独於求,以死终病。”
(2).犹能手。指能干的人。 唐 韩偓 《八月六日作》诗之一:“日离黄道十年昏,敏手重开造化门。” 明 叶盛 《水东日记·奏止议事官入朝》:“侍郎 于公 巡抚 河南 、 山西 ,妙年敏手,下视无人。”
词语解释:敏捷  拼音:mǐn jié
灵敏迅速。《汉书·酷吏传·严延年》:“ 延年 为人短小精悍,敏捷於事。”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二:“而 子华 笔力豪赡, 公仪 文思温雅而敏捷,皆勍敌也。”《红楼梦》第五十回:“ 宝玉 见 宝琴 年纪最小,才又敏捷。”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人们从 梁三 走步的带劲和行动的敏捷上,一眼就可看出:那强壮的体魄里,蕴藏着充沛的精力。”
词语解释:敏慧  拼音:mǐn huì
亦作“ 敏惠 ”。 聪明。《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伏波将军 援 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 客卿 敏惠早夭。”《北齐书·废帝纪》:“﹝ 高殷 ﹞性敏慧。”《旧唐书·王毛仲传》:“ 毛仲 亦悟 玄宗 旨,待之甚谨, 玄宗 益怜其敏惠。”《明史·忠义传一·王祎》:“﹝ 王禕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第三个的特性的是没有特性,诚实而敏慧,谦逊而自信。”
词语解释:敏思  拼音:mǐn sī
谓才思敏捷。旧题 宋 苏轼 《艾子杂说》:“ 艾子 意其必诗人清夜吟咏,兼爱其敏思。凌晨,冠带候謁。”
词语解释:敏妙  拼音:mǐn miào
(1).明快,隽美。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 朱文公 云:‘二 苏 以精深敏妙之文,煽倾危变幻之习。’” 章士钊 《黄花岗之役·赵伯先事略》:“愚一小时草《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论》数千言,辞趣敏妙,为 俞君 激赏。”
(2).敏捷颖悟。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 子瞻 机神敏妙,比及暮年,心手相忘,独立千载。”
词语解释:敏速  拼音:mǐn sù
敏捷;迅速。《晋书·车胤传》:“﹝ 车胤 ﹞及长,风姿美劭,机悟敏速,甚有乡曲之誉。” 宋 欧阳修 《归田录》卷一:“ 庶几 文思敏速, 何 尤苦思迟。” 郭沫若 《羽书集·持久抗战的必要条件》:“交通如发生阻碍,后继部队的增援如欠敏速,必然是要影响到整个的战局。”
词语解释:敏锐
敏感,锐敏。《新唐书·吴凑传》:“ 凑 才敏鋭,而谦畏自将。” 宋 苏轼 《密州到任谢执政启》:“宜得敏鋭兼人之器,以副厉精更化之怀。” 明 唐顺之 《〈剑泉奏议集〉序》:“公为人敏鋭阔达,艺於世务而圆於应机。”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三章:“ 王 氏和 罗 氏都是封建时代的人物,但是 王 氏具有现代科学的头脑,他眼光比较敏锐,思虑比较周密,成就更为突出。”
词语解释:敏求  拼音:mǐn qiú
勉力以求。语本《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刘宝楠 正义:“敏,勉也。言黽勉以求之者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好古敏求者,好古人之学而敏求此心之理耳。”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他的十五志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的那个简略自传,也表示着他一生都在困学敏求当中过活。”
词语解释:敏学  拼音:mǐn xué
勤勉好学。 宋 范仲淹 《上张侍郎启》:“依经敏学,耻读非圣之书;约史徇名,勉附青云之士。” 宋 曾巩 《知制诰制一》:“某强识敏学,通于理要,砥节励行,忠篤不回。”
词语解释:敏达  拼音:mǐn dá
敏捷而通达。《汉书·京房传》:“ 淮阳王 上亲弟,敏达好政,欲为国忠。” 宋 曾巩 《戚元鲁墓志铭》:“ 元鲁 自少有大志,聪明敏达,好论当世事,能通其得失。” 清 毛祥麟 《对山馀墨·田臾传》:“然有口辨,作事敏达,析秋毫。特好游猎,驰逐狗马不少疲。”
词语解释:敏对  拼音:mǐn duì
谓应对敏捷。《艺文类聚》卷二二引 汉 应瑒 《文质论》:“夫諫则无义以陈,问则服汗沾濡,岂若 陈平 敏对, 叔孙 据书,言辨国典,辞定皇居。”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 梁武帝 尝问一中土人曰:‘卿北人,何故不知有族?’答云:‘骨肉易疎,不忍言族耳。’当时虽为敏对,於礼未通。”
词语解释:敏强  拼音:mǐn qiáng
谓精明能干。 宋 曾巩 《工部侍郎制》:“某开达敏强,明习典故,冬官宠列,俾介厥司。”
词语解释:敏悟  拼音:mǐn wù
(1).亦作“ 敏晤 ”、“ 敏寤 ”。犹聪明。《梁书·萧洽传》:“ 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 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 宋 苏舜钦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 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
(2).犹觉悟。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恍惚惚地敏悟:‘还是早些脱离罢,她简直探子一样地监视着我了。’”
词语解释:敏明  拼音:mǐn míng
聪慧而明达。 宋 曾巩 《许懋两浙运副制》:“尔详练敏明,宜服予采。” 宋 范成大 《寄题筠州钱有文明府新昌小道院》诗:“忠厚平生心学,敏明随处民功。”
词语解释:敏惠  拼音:mǐn huì
见“ 敏慧 ”。
词语解释:敏慧  拼音:mǐn huì
亦作“ 敏惠 ”。 聪明。《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帝马皇后》:“伏波将军 援 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 客卿 敏惠早夭。”《北齐书·废帝纪》:“﹝ 高殷 ﹞性敏慧。”《旧唐书·王毛仲传》:“ 毛仲 亦悟 玄宗 旨,待之甚谨, 玄宗 益怜其敏惠。”《明史·忠义传一·王祎》:“﹝ 王禕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 何其芳 《画梦录·炉边夜话》:“第三个的特性的是没有特性,诚实而敏慧,谦逊而自信。”
词语解释:敏行  拼音:mǐn xíng
指勉力修身。语本《论语·里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汉书·东方朔传》:“此士所以日夜孳孳,敏行而不敢怠也。”
词语解释:敏赡  拼音:mǐn shàn
(1).机灵多智。《梁书·臧盾传》:“ 盾 为人敏赡,有风力,长於拨繁,职事甚理。”
(2).敏捷而丰富。《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 植 性机警,多艺能,才藻敏赡, 操 爱之。”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侯元经》:“ 侯元经 ,号 夷门 , 台州 才士也。词赋敏赡,屡困场屋。”
词语解释:敏疾  拼音:mǐn jí
快速;敏捷。《吕氏春秋·诬徒》:“﹝弟子﹞闻识疏达,就学敏疾,本业几终者,则从而抑之。”《西京杂记》卷三:“ 枚皋 文章敏疾, 长卿 制作淹迟。”《隶释·汉戚伯著碑》:“约身学事,才略胥通,笔墨敏疾,仪容茂盛。”
词语解释:敏瞻
机灵多智;敏捷而丰富
词语解释:敏识  拼音:mǐn shí
聪明博识。 唐 韩愈 《为韦相公让官表》:“臣本非长才,又乏敏识,学不能通达经训,文不足缘饰吏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吏部·五贤附察》:“丁丑冬, 江陵 夺情…… 弇州 首辅传中姗笑之,谓 江陵 敏识人,而瞀乱若此,知其不久矣。”
词语解释:敏辩  拼音:mǐn biàn
亦作“ 敏辨 ”。 机敏善辩。 唐 元稹 《莺莺传》:“言则敏辩,而寡於酬对。”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知微》:“谈论笑謔,敏辩无双。”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仆射方正》:“有 王处士 者,知书善棋,加之敏辨, 李公 寅夕与之同处。”
词语解释:敏辨  拼音:mǐn biàn
见“ 敏辩 ”。
词语解释:敏辩  拼音:mǐn biàn
亦作“ 敏辨 ”。 机敏善辩。 唐 元稹 《莺莺传》:“言则敏辩,而寡於酬对。” 唐 薛用弱 《集异记·韦知微》:“谈论笑謔,敏辩无双。” 唐 高彦休 《唐阙史·李仆射方正》:“有 王处士 者,知书善棋,加之敏辨, 李公 寅夕与之同处。”
词语解释:敏谐  拼音:mǐn xié
机灵诙谐。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刘亮采》:“ 刘公 亮采 狐之后身也……公既长,身短,言词敏谐,絶类胡。”
词语解释:敏覈
机敏而确切。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会 吴志伊 后至,曰:‘ 王沉 与 王基 联姻, 刘畴 与 刘嘏 为婚,世人无讥,缘非同原也。’一时服其敏覈。”
词语解释:敏智  拼音:mǐn zhì
聪敏机智。 宋 刘攽 《鸿庆宫三圣殿赋》序:“若夫天命废兴之际,圣王授受之符,非敏智通达,未有能究知其始终者,固难为寡见浅闻者道也。”
词语解释:敏济  拼音:mǐn jì
谓精明能干。 宋 苏辙 《西掖告词·侯利建京东漕井亮采河东漕》:“以尔 亮采 才力敏济,察举有方,卓然已试之效。庶几诸道之选,往祗厥服。”
词语解释:敏晤  拼音:mǐn wù
见“ 敏悟 ”。
词语解释:敏悟  拼音:mǐn wù
(1).亦作“ 敏晤 ”、“ 敏寤 ”。犹聪明。《梁书·萧洽传》:“ 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 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 宋 苏舜钦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 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
(2).犹觉悟。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恍惚惚地敏悟:‘还是早些脱离罢,她简直探子一样地监视着我了。’”
词语解释:敏洽  拼音:mǐn qià
敏捷广博。《南史·朱异传》:“ 敬容 质慤无文,以纲维为己任, 异 文华敏洽,曲营世誉,二人行异而俱见倖。” 唐 苏颋 《授柳涣左司员外郎制》:“襟情雅正,艺能敏洽。”
词语解释:敏活  拼音:mǐn huó
敏捷灵活。 梁启超 《意大利建国三杰传》二十:“ 加富尔 老练敏活之政略,能以一身立於非难攻击之衝而无所能动。”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第二章:“且警察敏活,人民和易,凡此均足使人怦怦向往也。” 茅盾 《一个女性》五:“她的神经像通了电流似的敏活起来。”
词语解释:敏括  拼音:mǐn kuò
谓敏捷而简括。 清 褚人穫 《坚瓠十集·奏对雅语》:“ 明世庙 政暇,使侍臣各道邑里人物。及 丰城 大宗伯 李璣 ,应声曰:‘乡有 长安 、 长乐 ,里有 凤舞 、 鸞歌 ,人有 张华 、 雷焕 ,物有龙渊、太阿。’ 世庙 嘉其敏括。”
词语解释:敏丽  拼音:mǐn lì
敏捷,华丽。 宋 欧阳修 《举章望之曾巩王回等充馆职状》:“臣窃见祕书省校书郎 章望之 ,学问通博,文辞敏丽……东南士子以为师范。”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 温成皇后 初薨……俄而有旨,令进 温成 閤帖子。 永叔 未能成, 禹玉 遽口占一首云:‘昔闻海上有仙山,烟锁楼臺日月閒。花下玉容长不老,只应春色胜人间。’ 永叔 深叹其敏丽。”
词语解释:敏才  拼音:mǐn cái
敏捷的才思。《后汉书·宦者传论》:“或敏才给对,饰巧乱实。”《新唐书·李敬玄传》:“时员外郎 张仁褘 有敏才, 敬玄 委以曹事。”
词语解释:敏卲  拼音:mǐn shào
见“ 敏劭 ”。
词语解释:敏劭  拼音:mǐn shào
亦作“ 敏卲 ”。 谓才识敏捷美善。 宋 秦观 《代贺提刑启》:“器识深宏,材猷敏卲。”
词语解释:敏断  拼音:mǐn duàn
敏捷果断。 明 徐渭 《陶宅战归序》:“其为政慈爱敏断,临财一毫无苟取。” 李大钊 《此日》:“即以此未来之一年,为吾国民歷史之一页空白,待吾人本其优洁美尚之理想,施其敏断刚毅之努力以绚书之。”
词语解释:敏给  拼音:mǐn gěi
犹敏捷。《庄子·徐无鬼》:“有一狙焉,委蛇攫搔,见巧乎王。王射之,敏给博捷矢。” 成玄英 疏:“敏给,犹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才略》:“ 潘岳 敏给,辞自和畅。”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论语·为政篇九》:“盖干禄之学,当亦不外言行;而或摭拾为言,敏给为行,以合主者之好,则古今仕学之通病,於是俗学与圣学始同终异。”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盖男囚有柔顺而敏给者,有愚戇而暴戾者。其柔顺而敏给者则怀柔之,降服之,用之以供服御而为臣。”
词语解释:敏隽  拼音:mǐn jùn
聪明俊秀。 唐 元稹 《故中书令赠太尉沂国公墓志铭》:“公本讳 兴 ,司空第某子。幼敏雋,年十八为 魏博 衙前都知兵马使。”
词语解释:敏练  拼音:mǐn liàn
敏捷干练。 宋 朱彧 《萍洲可谈》卷二:“中官 宋用臣 , 熙寧 间备任使,以敏练称上意。”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一:“ 应泰 吏事敏练,然非将材也。”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保路运动》:“署 四川 总督 端方 ,才猷敏练,学识宏通,由部属外任监司,洊膺疆寄。”
词语解释:敏秀  拼音:mǐn xiù
聪明俊秀。 明 王世贞 《〈何大复集〉序》:“ 何子 虽稍晚出,其材质敏秀瑰丽。”
词语解释:敏绝  拼音:mǐn jué
敏捷特出。 明 李东阳 《麓堂诗话》:“ 张沧洲 亨父 、 陆静逸 鼎仪 ,少同笔砚,未第时,皆有诗名。 亨父 天才敏絶,而好为精鍊,奇思硬语,间见叠出,人莫攖其锋。”
词语解释:敏茂  拼音:mǐn mào
谓敏捷多才。 宋 曾巩 《御史知杂制》:“某敏茂直清,通于学问,輟自右史,往践厥司。”
词语解释:敏迈  拼音:mǐn mài
敏捷豪迈。 宋 魏泰 《临汉隐居诗话》:“至如 永叔 之诗,才力敏迈,句亦清健,但恨其少餘味尔。”
词语解释:敏黠  拼音:mǐn xiá
聪慧,机灵。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九:“有 周宗 者, 广陵 人。少孤贫,事主为左右给事,敏黠可喜。”《辽史·太祖纪上》:“诸弟性虽敏黠,而蓄姦稔恶。尝自矜有出人之智,安忍兇狠,谿壑可塞而贪黷无厌。”
词语解释:敏逊  拼音:mǐn xùn
敏捷谦逊。《晏子春秋·问上二一》:“其言彊梁而信,其进敏逊而顺,此佞人之行也;明君之所诛,愚君之所信也。”
词语解释:敏周  拼音:mǐn zhōu
敏捷而周到。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七》:“三者亦出于天,亦成于学;成于学者能睎其敏周,终难睎其暇豫。”
词语解释:敏惜  拼音:mǐn xī
犹悯惜。敏,通“ 悯 ”。《后汉书·宣秉传》:“六年,卒於官,帝敏惜之,除子 彪 为郎。”
词语解释:敏核  拼音:mǐn hé
机敏而确切。 清 王晫 《今世说·文学》:“会 吴志伊 后至,曰:‘ 王沉 与 王基 联姻, 刘畴 与 刘嘏 为婚,世人无讥,缘非同原也。’一时服其敏覈。”
词语解释:敏博  拼音:mǐn bó
聪明博学。 唐 李景亮 《李章武传》:“﹝ 李章武 ﹞生而敏博,遇事便了。”《明史·刘定之传》:“有质 宋 人名字者,就列其世次,若谱系然,人服其敏博。”
词语解释:敏劭  拼音:mǐn shào
亦作“ 敏卲 ”。 谓才识敏捷美善。 宋 秦观 《代贺提刑启》:“器识深宏,材猷敏卲。”
词语解释:敏决  拼音:mǐn jué
亦作“ 敏决 ”。 敏捷果断。 明 方孝孺 《送河南佥事汤侯序》:“遇事敏决而应机立断,执理坚确而奋起勇决。” 清 刘大櫆 《吴萼千墓志铭》:“遇事之疑难,论断敏决,操纸疾书,而莫不中其窾要。” 王闿运 《常公神道碑》:“故以慈惠之心,行敏决之政。”
词语解释:敏博之学  拼音:mǐn bó zhī xué
骈体文之别称。 元 刘壎 《隐居通议·骈俪一》:“然朝廷制誥,縉绅表启,犹不免作对,虽 欧 曾 王 苏 数大儒,皆奋然为之,终 宋 之世不废。谓之‘四六’,又谓之‘敏博之学’,又谓之‘应用’。”
词语解释:敏睿  拼音:mǐn ruì
聪明机智。《南史·梁纪下论》:“ 太宗 敏叡过人,神采秀发,多闻博达,富擅词藻。”
词语解释:敏寤  拼音:mǐn wù
见“ 敏悟 ”。
词语解释:敏悟  拼音:mǐn wù
(1).亦作“ 敏晤 ”、“ 敏寤 ”。犹聪明。《梁书·萧洽传》:“ 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 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 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 宋 苏舜钦 《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 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
(2).犹觉悟。 柔石 《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恍惚惚地敏悟:‘还是早些脱离罢,她简直探子一样地监视着我了。’”
词语解释:敏感  拼音:mǐn gǎn
谓感觉敏锐,对外界事物反映很快。 鲁迅 《书信集·致徐懋庸》:“文学与社会之关系,先是它敏感的描写社会,倘有力,便又一转而影响社会,使有变革。”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八章:“再没比恋爱的青年人敏感了,对方一丝一毫的变化,都能感受出来。”
词语解释:敏快  拼音:mǐn kuài
敏捷。《人民文学》1977年第12期:“ 郭祥 看到,她的面容虽然比以前见老,但是她的步伐还是那样敏快。”
词语解释:敏口  拼音:mǐn kǒu
好口才。 唐 白居易 《三游洞序》:“俄而峡山昏黑,云破月出,光气含吐,互相明灭,晶荧玲瓏,象生其中;虽有敏口,不能名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