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九效去声 [jiào,教训][shào][jiào,寤也][音教。与校通。比较也。][详注1][pào,枪炮][鱼教切。《论语》仁者乐山。又益者三乐。][详注2][喚也,呼也][bào]


注1:踔 敕教切。《说文》踶也。《注》徐曰:踶亦当蹋意。又《前汉·扬雄传》踔夭蟜。《注》踔,走也。《文选·李善注》踔,踰也。《后汉·蔡邕传》踔宇宙而遗俗兮。《注》踔犹越也。又《集韵》陟教切,音罩。义同。 又《集韵》他吊切,音粜。《史记·司马相如传》踔稀閒。《注》踔,县蹢也。
注2:爆 音豹。《说文注》徐铉曰:本蒲木切。今俗音豹。火裂也。《白虎通》卜赴也。爆见兆。
共10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末字词组
不效拟效智效诚效致效以观后效信效上行下效
无效有效实效笑效视效陈效遵效采效
自效来效绩效远效象效颦效事效余效
报效成效立效输效责效卓有成效 儒效酬效
功效明效收效速效依效叙效汔无成效酬功给效
近效课效生效特效使效肥效高效摹效
仿效神效见效顾效众效音效骋效尤效
儒效取效时效奏效边效写效企效展效
相效则效药效显效以观后效行之有效追效法效
后效寸效试效放效阳效勤效模效失效

词语解释:不效  拼音:bù xiào
亦作“ 不効 ”。
(1).不明显。《韩非子·二柄》:“故人主好贤,则群臣饰行以要君欲,则是群臣之情不效。” 梁启雄 注引《韵会》:“效,呈见也。”
(2).谓失去常度。《后汉书·苏竟传》:“诸儒或曰:今五星失晷,天时谬错, 辰星 久而不効。” 李贤 注:“不効谓出入失度也。”
(3).没有效果。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嘆,恐託付不效。” 明 王琼 《双溪杂记》:“皆不责问 陆完 等奉职不效之罪。”《红楼梦》第八十回:“只説心痛难忍,四肢不能转动,瘳治不效。”
词语解释:无效  拼音:wú xiào
亦作“ 无効 ”。 没有效力;没有效果。 汉 牟融 《理惑论》:“辟穀之法,数千百术,行之无效,为之无徵,故废之耳。”《宋书·谢晦传》:“忧託付之无効,惧愧言於存亡。” 宋 苏轼 《辞免翰林学士第二状》:“非独以学问荒唐,文词鄙浅,已试无效,如前所陈。”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二:“ 谢 家有女患病,医药无效。”如:这张证明早已过期,是无效的。
词语解释:自效  拼音:zì xiào
亦作“ 自效 ”。 愿为别人或集团贡献自己的力量或生命。《汉书·苏武传》:“今将杀身自効,虽蒙斧鉞汤鑊,诚甘乐之。”《后汉书·马融传》:“ 融 知其将败,上疏乞自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孙权 遣使上书,以讨 关羽 自效。”《新唐书·郝廷玉传》:“由是人皆自効,而赴蹈驰突,心破胆裂。”《宋史·周渭梁鼎等传论》:“士抱一艺者,思奋励以功名自效,况其设施见於政事者乎?”《明史·岳正传》:“及为帝所拔擢,益感激思自効。”
词语解释:报效  拼音:bào xiào
亦作“ 报効 ”。
(1).报恩效力;酬谢。《后汉书·乐恢传》:“﹝ 乐恢 ﹞上书辞谢曰:‘仍受厚恩无以报效。’” 唐 韩愈 《答柳柳州食虾蟆》诗:“虽蒙 句践 礼,竟不闻报效。”《水浒传》第二五回:“ 西门庆 道:‘ 九叔 记心,不可泄漏,改日别有报效。’”《红楼梦》第四回:“依老爷这话,不但不能报效朝廷,亦且自身不保。” 郭沫若 《南冠草》第三幕:“将来国家需要你,总要有好的身体才能够报效国家。”
(2).旧指以财物奉献官府、上司。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一:“及 乾隆 豫 工 川 运,则承平日久,人思报効,每次皆千万以外,然实不抵一次普免之数。”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十一年, 广东 奸民 李光照 覬覦富贵,具呈内务府,请报効木植,重修 淀园 。”《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上紧把银子--该报效的,该孝敬的--早些送进去。” 巴金 《灭亡》第二二章:“结果商会会长报效了二十万元军饷,买回了自己底自由。”
词语解释:功效  拼音:gōng xiào
亦作“ 功効 ”。
(1).功劳,成绩。《汉书·冯奉世传》:“《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国家,则顓之可也。 奉世 功效尤著,宜加爵土之赏。”《北史·贺拔岳传》:“ 天光 虽为元帅,而 岳 功効居多,进封 樊城县伯 。”《元典章·吏部二·选格》:“归附后有功者,验所立功効大小陞迁。” 清 吴敏树 《黄特轩传》:“若 黄君 之为团,可谓能用其人,其功效卓著。”
(2).效验;成效。 宋 苏轼 《圣散子后序》:“圣散子主疾,功効非一,去年春, 杭 之民病,得此药全活者不可胜数。” 陈去病 《论戏剧之有益》:“矧夫运悼既灵,将他日功効之神妙,有不祇激厉此区区汉族者而已。” 吴组缃 《山洪》二八:“这不是一朝一夕的病根,想一下子就收到改革的功效,是不可能的。”
词语解释:近效  拼音:jìn xiào
谓近时可见的功效。 宋 苏轼 《既醉备五福论》:“视民如视其身,待其至愚者如其至贤者,是谓至诚,至诚无近效,要在于自信而不惑。是谓不欲速,不欲速则能久,久则功成。” 明 文徵明 《明故湖广右参议东阳卢君墓碑》:“一则假夷而近效可收,一则助夷攻夷,而祸本斯拔矣。”
词语解释:仿效  拼音:fǎng xiào
亦作“ 倣傚 ”。亦作“ 倣效 ”。亦作“ 仿効 ”。 依样效法,模仿。 汉 桓宽 《盐铁论·未通》:“民相倣傚,田地日芜。” 汉 王符 《潜夫论·浮侈》:“边远下士,亦竞相倣傚。”《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比来天下奢靡,转相倣效。” 唐 元稹 《上令孤相公诗启》:“江湖间多新进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倣傚。”《敦煌曲·十二时·普劝四众依教修行》:“见善人,相仿効。”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新丰建立》:“立为 新丰 ,并徙旧社,放犬羊鷄鸭于通衢,亦竞识其家,似此即是仿效故 丰 街巷市井居民也。” 明 杨继盛 《弹严嵩十大罪状》:“此俑既作,倣效成风。” 清 昭槤 《啸亭杂录·萨赖尔之叛》:“今 达尔札 妄自尊大,仿效 汉 习。” 巴金 《灭亡》第二十章:“难道别人犯了错过,我们不但不去纠正他们,反而也要仿效他们再来犯一次罪?”
词语解释:儒效  拼音:rú xiào
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宋 李觏 《袁州学记》:“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旨。” 张通典 《舜水先生祠落成敬赋》:“ 明治 启维新,儒效兼霸王。”
词语解释:相效  拼音:xiāng xiào
相仿效。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四:“ 开元 间, 明州 人 陈藏器 撰《本草拾遗》,云人肉治羸疾,自此閭阎相効割股。”
词语解释:后效  拼音:hòu xiào
指日后的成效或劳绩。《后汉书·安帝纪》:“秋节既立,鷙鸟将用,且復重申,以观后效。”《魏书·肃宗纪》:“其有失律亡军、兵戍逃叛、盗贼劫掠伏窜山泽者,免其往咎,録其后效。” 鲁迅 《书信集·致沉雁冰》:“昨收到一日信,才明白了印刷之所以牛步化的原因,现经加鞭,且观后效耳。”
词语解释:拟效  拼音:nǐ xiào
仿效。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上》:“ 秦 汉 事神,歌工所奏,隶之乐府,辞调殊异,遂相拟效,即称乐府。”
词语解释:有效  拼音:yǒu xiào
(1).有成效;有效果。《汉书·元帝纪》:“娄敕公卿,日望有效。” 宋 苏轼 《笏记》之二:“文章小技,纵有效於涓埃;草木微生,终难酬於雨露。” 丁玲 《县长家庭》:“我虽说想好了几句可以安慰他的话,却又以为未必有效,也就没有说出来。”
(2).有效力。参见“ 有效期 ”。
词语解释:有效期  拼音:yǒu xiào qī
(1).条约、合同等有效的期限。
(2).化学物品、医药用品以及某些特殊器材在规定的使用与保管的条件下,其性能不变而有效力的期限。
词语解释:来效  拼音:lái xiào
(1).前来效劳。《韩非子·扬权》:“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2).来日之功。 宋 曾巩 《曲珍四厢都指挥使绛州防御使制》:“尚有异恩,待尔来效。”
词语解释:成效  拼音:chéng xiào
(1).指收到效果。 汉 王充 《论衡·非韩》:“夫道无成效於人,成效者须道而成……故事或无益而益者须之,无效而效者待之。” 宋 苏轼 《策别九》:“自 汉 至今,言吏治者皆推 孝文 之时,以为任人不可仓卒而成效。”
(2).指功效;效果。 宋 陆游 《条对状》:“如措置酒坊,招捕海贼,未有毫髮成效,而扰害之事,已饜满闻听。”《明史·孙承宗传》:“ 承宗 以宰相再视师,皆粗有成效矣。” 浩然 《艳阳天》第五五章:“计策安排倒安排的挺好,就是没地方下手,也不见成效。”
词语解释:明效  拼音:míng xiào
明显的效果。《汉书·匈奴传赞》:“此则和亲无益,已然之明效也。” 三国 魏 曹植 《陈审举表》:“ 伯乐 驰千里,明君致太平,诚任贤使能之明效也。” 清 端方 《请平满汉畛域密折》:“又如驻 藏 使节,亦已采用 汉 人,凡此皆出自朝廷为地择人之权衡,亦隐示两族耦俱无猜之明效。”
词语解释:课效  拼音:kè xiào
考核其效果。《后汉书·律历志中》:“设清臺之候,验六异,课效觕密,《太初》为最。”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发各告示》:“故一切因革事宜,贵定之于始。始法既定,而按程课效,则游刃有餘矣。”
词语解释:神效  拼音:shén xiào
神奇的效验。《晋书·艺术传·韩友》:“ 友 卜占神效甚多,而消殃转祸,无不皆验。”《世说新语·言语》“ 何平叔 云”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 秦承祖 《寒食散论》:“寒食散之方,虽出 汉 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 魏 尚书 何晏 首获神效。由是大行於世,服者相寻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诸风》:“荆芥,治产后中风,神效。” 清 袁枚 《新齐谐·髑髅乞恩》:“ 杭州 陈以夔 ,善五鬼搬运法,替人圆光,颇有神效。”
词语解释:取效  拼音:qǔ xiào
亦作“ 取効 ”。 收效。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金石草木之药,亦皆比古力弱,非倍用之,不能取效。”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神人方》:“天下治劳,直须累月或经岁,唯此方得於神授,随手取効。” 明 袁宏道 《赏心集引》:“病者听之,以为 卢 扁 復出,而及其取效,反不得与余村 鄢艸头 、 陈打卦 等。”
词语解释:则效  拼音:zé xiào
亦作“ 则傚 ”。 效法。语出《诗·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傚。” 毛 传:“是则是傚,言可法傚也。”《左传·昭公七年》:“《诗》曰‘君子是则是效’, 孟僖子 可则效已矣。”《汉书·刘向传》:“黜远外戚,毋授以政,皆罢令就弟,以则效先帝之所行。” 元 陈栎 《勤有堂随录》:“然后读典雅程文以则傚之。”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 中国 之在天下,见夫四夷之则效上国,革面来宾者有之。”
词语解释:寸效  拼音:cùn xiào
微小的成效。 宋 陆游 《书事》诗:“自笑书生无寸效,十年枉是枕琱戈。”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兵部·京营操军》:“有分营操练之议,竟无寸效。”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魁星为学徒换心》:“此子篤志有餘,而吾力已竭,愧无寸效。” 梁启超 《灭国新法论》:“假手于顽固政府,施德政则无寸效。”
词语解释:智效  拼音:zhì xiào
亦作“ 智效 ”。 智能足以担当;以智能效力。语出《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虽智効一官,功覆一簣,亦才力之所会也。” 南朝 宋 颜延之 《皇太子释奠会作》诗:“徒愧微冥,终谢智效。”《文选·王俭〈褚渊碑文〉》:“恪居官次,智效惟穆。” 李善 注:“《庄子》曰:‘智效一官。’”效,一本作“ 効 ”。
词语解释:实效  拼音:shí xiào
亦作“ 实効 ”。 实际的功效。《汉书·王吉传》:“圣王不以名誉加於实效。”《新五代史·杂传·王延》:“贡举选士,当求实効,无以虚名取人。” 宋 苏轼 《策略五》:“去苛礼而务至诚,黜虚名而求实效。” 明 张居正 《考满辞加恩疏》:“敝风因循而未振,实效疏阔而罔臻。” 瞿秋白 《饿乡纪程》七:“他们大家本不懂得‘文化’这样抽象的名词,然而却有 中 俄 文化融会的实效。”
词语解释:绩效  拼音:jì xiào
亦作“ 绩效 ”。 功绩。《后汉书·荀彧传》:“原其绩効,足享高爵。”《旧唐书·夏侯孜传》:“録其绩効,擢处钧衡。” 宋 苏舜钦 《两浙路转运使司封郎中王公墓表》:“若公者,绩效著白,而雅意冲退。”《明史·马世龙传》:“ 世龙 在关数载,绩効无闻。”
词语解释:立效  拼音:lì xiào
(1).犹立功。《三国志·蜀志·关羽传》:“吾要当立效以报 曹公 乃去。”《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元年》:“汝降是也,当立效以自异。” 胡三省 注:“立效,谓立功也。”
(2).立即效验。
词语解释:收效  拼音:shōu xiào
取得成效。 宋 司马光 《翰林学士礼部侍郎除三司使制》:“何其设心之勤,而收效之寡也。” 郑观应 《盛世危言·赛会》:“﹝赛会﹞目前与日后均收效无穷。”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十一章:“兵团司令部考虑到徒步追击难以收效,遂下令停止追击。”
词语解释:生效  拼音:shēng xiào
发生效力。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十:“ 朱行健 这老头子在县里发动的‘公呈’,究竟能不能生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二章第四节:“五品官以上受永业田,不得在狭乡,只许在宽乡接受无主荒地。这个规定是否生效,是很可疑的。”
词语解释:见效  拼音:jiàn xiào
见到功效,生效。《汉书·李寻传》:“政治感阴阳,犹铁炭之低卬,见效可信者也。” 宋 苏轼 《与孙知损运使书》:“兵久骄惰,自合警策之,数年乃见效。”《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请医生来一连吃了几十帖药,总不见效。” 叶圣陶 《未厌集·夜》:“老妇人于是百般抚慰,把自己年轻时抚慰孩子的语句一一背了出来,可是不大见效。”
词语解释:时效  拼音:shí xiào
(1).指在一定时间内能起的作用。 徐特立 《各科教学法讲座·前言二》:“不要因为过去的书本失了时效,而今天的临时书本缺乏正确性,因而轻弃书本。”《人民日报》1953.12.28:“同时又不失时效地组织群众生产活动,以求得在群众热情的拥护下把几项工作同时做好。”
(2).法律所规定的有关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权利的有效期限。
词语解释:药效  拼音:yào xiào
药的效用,功效
词语解释:试效  拼音:shì xiào
犹言发挥作用。《旧唐书·高骈传》:“始则囊锥露颖,稍有知音;寻则天驥呈才,急於试効。”
词语解释:诚效  拼音:chéng xiào
亦作“ 诚効 ”。 忠诚和效力。《魏书·恩倖传序》:“ 太宗 时, 王车 之徒,虽云幸念,皆宣力夷险,诚效兼存,未如 赵脩 等出於近习趋走之地,坐擅威刑,势倾都鄙,得之非道,君子所以贱之。”《周书·晋荡公护传》:“不能竭其诚効,罄以心力,尽事君之节,申送往之情。”
词语解释:笑效  拼音:xiào xiào
取笑轻侮。
词语解释:远效  拼音:yuǎn xiào
谓长期报效。 宋 曾巩 《知泉州陈偁梓州吴几复湖州唐淑问并再任制》:“尚体朕恩,益思远効。”
词语解释:输效  拼音:shū xiào
犹报效。《宋书·恩倖传·徐爰》:“况 爰 恩养,而无输效,遂内挟异心,著於形迹。” 唐 高适 《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诗:“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
词语解释:速效  拼音:sù xiào
亦作“ 速効 ”。 指短期内很快就取得的成效。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虽尔必得不误之符,正心用之,但当不及真体使之者速効耳,皆自有益也。” 宋 曾巩 《菜园院佛殿记》:“吾观佛之徒,凡有所兴作,其人皆用力也勤,刻意也专,不肯苟成,不求速効。”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太医用药》:“若调摄少有不节,则医药亦无速效。” 清 钮琇 《觚賸·白蕈散》:“盖梳能治髮,梳发为蕈,以驱髮瘕,宜得速效。” 毛泽东 《关于情况的通报》:“我们的方针是稳扎稳打,不求速效。”
词语解释:特效  拼音:tè xiào
特殊的效果;特殊的疗效。 马南邨 《燕山夜话·养牛好处多》:“牛皮可以制成最好的皮革,还可以制皮阿胶,用它治疗浮肿有特效。”《人民日报》漫画增刊1982.5.5:“此等特效腐蚀剂,任它泛滥怎了得。”
词语解释:顾效  拼音:gù xiào
顾慕效法。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中州集》:“曲笔如此,岂足徵信而顾傚之哉?”
词语解释:奏效  拼音:zòu xiào
《战国策·秦策一》:“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谓陈述其功效。后以“奏效”指收效,见效。 宋 叶适 《祭刘阁学文》:“公副杂端,奏效岂多!” 郑观应 《盛世危言·禁烟上》:“迄今痼疾日深,疗救猝难奏效。” 马南邨 《燕山夜话·变和不变》:“风格的变和不变,并非徒托空言或光凭勇气所能奏效。”
词语解释:显效  拼音:xiǎn xiào
(1).显著的功效。《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其显效未詶,名籍未立者,大鸿臚趣上,朕将差而録之。” 唐 罗隐 《自贻》诗:“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书》:“朝廷藉不吾以宜,且自赞以植显效,醻天下属己之意。”
(2).显示效果。如:这种农药显效快,毒性低。
词语解释:放效  拼音:fàng xiào
亦作“ 放効 ”。亦作“ 放傚 ”。 模仿,效法。《汉书·匡衡传》:“今 长安 天子之都,亲承圣化,然其习俗无以异於远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或见侈靡而放效之。” 颜师古 注:“放,依也。”《后汉书·王符传》:“今者京师贵戚,必欲 江 南檽梓豫章之木。边远下土,亦竞相放効。”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诗启》:“江湖间为诗者,復相放傚……亦自谓为 元和 诗体。”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仪礼疏〉单行本》:“ 南宋 初,乃有併经注正义合刻者,士子喜其便于诵习,争相放效。”
词语解释:致效  拼音:zhì xiào
效力。《魏书·外戚传下·高植》:“家荷重恩,为国致效是其常节,何足以应进陟之报。”
词语解释:视效  拼音:shì xiào
亦作“ 视傚 ”。 仿效,效法。《汉书·董仲舒传》:“天子大夫者,下民之所视效,远方之所四面而内望也。近者视而放之,远者望而效之。”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五:“僕知文章为细事,求古人所用心者以教之,但学术卑浅,无以发人,使质美者无所视效,以至於有成耳。” 清 唐甄 《潜书·卿牧》:“宗伯敷教扰民,以端治化,小大由之,有所视傚。”
词语解释:象效  拼音:xiàng xiào
犹仿效。《荀子·解蔽》:“故学者以圣王为师,案以圣王之制为法;法其法,以求其统类,以务象效其人。”
词语解释:责效  拼音:zé xiào
求取成效,取得成效。 明 焦竑 《玉堂丛语·政事》:“宽非纵弛之谓,乃日刮月劘以要其成,而不责效於旦夕,故谓之宽。”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作文之事,贵于专一。专则生巧,散乃入愚;专则易于奏工,散者难于责效。”
词语解释:依效  拼音:yī xiào
亦作“ 依傚 ”。 仿效;依照。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山穀中》:“ 元和 以后至国朝,歌诗之作或传者,多依效旧文,未尽所趣。” 宋 曹士冕 《法帖谱系·刘丞相私第帖》:“ 刘丞相 既刻法帖於郡斋,復依傚前本,刻石十卷,以归私第。”
词语解释:使效  拼音:shǐ xiào
南宋 时民兵名称。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议者以 濠 、 楚 使効多代名,自今逃死,须言上乃得收。既有旨,公言:‘ 乾道 初,招 魏胜 、 郭昇 、 张荣义 ,从人给田,勿课役,勒五部月一至州,习射犒激,名曰使効,盖 陕西 弓箭手法也,纔三百餘人耳。州县恶其獷鋭难制,死亡不復补,甚者抑不令赴州,失本意矣。’”
词语解释:众效  拼音:zhòng xiào
多种功效。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夫需之以众效,而求之於一端,无怪乎上作而下不应也。”
词语解释:边效  拼音:biān xiào
亦作“ 边効 ”。 犹边功。《南齐书·东南夷传》:“ 达 边效夙著,勤劳公务,今假行龙驤将军, 带方 太守。” 宋 范仲淹 《让观察使第一表》:“故得岁年以来,所奏边効,稍稍得实,不至矫诬。”
词语解释:以观后效  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见“ 以观后效 ”。
词语解释:阳效  拼音:yáng xiào
表面的功効。 汉 王充 《论衡·定贤》:“必谋功不察志,论阳效不存阴计。”
词语解释:以观后效  拼音:yǐ guān hòu xiào
对犯法或犯错误的人从宽处理后观察其是否有改正的表现。《后汉书·安帝纪》:“设张法禁,恳惻分别,而有司惰任,讫不奉行。秋节既立,鷙鸟将用,且復重申,以观后效。”亦作“ 以观后効 ”。《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 蒋中丞 人尚忠厚,因见两司代为求情,亦就答应暂时留差,以观后効。”
词语解释:陈效  拼音:chén xiào
效力。《后汉书·班超传》:“ 超 之始出,志捐躯命,冀立微功,以自陈效。”
词语解释:颦效  拼音:pín xiào
古代美女 西施 病心而捧心皱眉,其里丑女以为美而效之。见《庄子·天运》。后因以“顰效”形容丑拙之人强学美女之法,弄巧反成拙。 清 李渔 《风筝误·贺岁》:“居邻 桃叶渡 ,顰效 苧萝村 ;鶯语同招客,梅花伴倚门。”参见“ 东施效顰 ”。
词语解释:东施效颦  拼音:dōng shī xiào pín
《庄子·天运》:“故 西施 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 成玄英 疏:“ 西施 , 越 之美女也,貌极妍丽。既病心痛,嚬眉苦之。而端正之人,体多宜便,因其嚬蹙,更益其美。是以閭里见之,弥加爱重。邻里丑人见而学之,不病强嚬,倍增其丑。”后因以“东施效顰”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颦,《花月痕》第二二回:“一会出来, 秋华堂 坐席, 李夫人 首座,问起 凤来仪 酒令, 秋痕 一一告诉。三位太太都十分赞赏。 李夫人 道:‘我们何不做个东家效顰。’”
词语解释:卓有成效  拼音:zhuó yǒu chéng xiào
有卓越的成绩或效果。《十月》1981年第5期:“他留恋他的生物研究所。在那设备齐全的科研所里,他的工作卓有成效。”
词语解释:叙效  拼音:xù xiào
1.亦作"叙效"。
2.犹叙功。
词语解释:肥效  拼音:féi xiào
肥料的效力。《农谚选·施肥》:“底肥不见天,肥效如洋参。”
词语解释:音效  拼音:yīn xiào
音响效果
词语解释:写效  拼音:xiě xiào
临摹。《法书要录》卷二引 南朝 宋 虞龢 《论书表》:“ 羲之 常自书表与 穆帝 ,帝使 张翼 写効,一毫不异,题后答之。 羲之 初不觉,更详看,乃嘆曰:‘小人几欲乱真。’”
词语解释:行之有效  拼音:xíng zhī yǒu xiào
实行起来有成效。 徐特立 《怎样训练战时工作的干部》:“这一些办法共产党在过去行之有效,最近 湖北 汉阳县 蔡甸乡 行之亦有效。” 毛泽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四:“整风是在我们历史上行之有效的方法。”
词语解释:勤效  拼音:qín xiào
劳绩。 宋 范仲淹 《答手诏条陈十事》:“﹝外任京朝官﹞往往到职之初,便该磨勘,一无勤效,例蒙迁改。”
词语解释:信效  拼音:xìn xiào
亦作“ 信効 ”。 守信用并见诸行动而收到实效。《后汉书·冯异传》:“ 軼 自通书之后,不復与 异 争锋…… 异 引军度 河 ,与 勃 战於 士乡 下,大破斩 勃 ,获首五千餘级, 軼 又闭门不救。 异 见其信效,具以奏闻。” 晋 葛洪 《抱朴子·清鉴》:“谓虚实於言行,考操业於闺閫,校始终於信効,善否之验,不其易乎?”
词语解释:遵效  拼音:zūn xiào
依照仿效。 唐 刘知几 《史通·题目》:“唯《东观》以 平林 、 下江 诸人列为载记。后来作者,莫之遵效。”
词语解释:事效  拼音:shì xiào
实效;功效。《汉书·严助传》:“事效见前,故使臣 助 来諭王意。”《三国志·魏志·杜畿传》:“其欲使州郡考士,必由四科,皆有事效,然后察举,试辟公府,为亲民长吏。”
词语解释: 儒效
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
词语解释:汔无成效
一直没有成效
词语解释:高效  拼音:gāo xiào
效能高;效力大。《北京晚报》1979.3.5:“这种被称为88-1型的新型高效节能保温材料,目前已在北京市混凝土制品一厂投入生产。”《文汇报》1992.9.28:“我们之所以能形成高效的管理模式,同他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词语解释:骋效  拼音:chěng xiào
奔走效力。 汉 牟融 《理惑论》:“被秣伏櫪,见遇日久,烈士忘身,期必骋効。”
词语解释:企效  拼音:qǐ xiào
仰慕仿效。 明 方孝孺 《与卢编修书》:“吾兄与 文昭 左民 辈幸以古人自勉,以利时及物为己任,俾孤陋者有所企效而取法焉。”
词语解释:追效  拼音:zhuī xiào
追随仿效。 清 顾禄 《清嘉录·神荼郁垒》:“於是,县官常於腊除夕饰桃人,垂苇茭,画虎於门,皆追效前事,冀以卫凶也。”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由是通无远识,罕能追效前人。”
词语解释:模效  拼音:mó xiào
模效。 宋 叶梦得 《石林诗话》卷中:“近世僧学诗者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模傚士大夫所残弃。”一本作“ 摹傚 ”。
仿效。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汉族人有自己的礼制风俗,为什么要模效外国的礼制风俗。”
词语解释:上行下效  拼音:shàng xíng xià xiào
在上者怎样做,在下者就跟着学。语出 汉 班固 《白虎通·三教》:“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 唐 司空图 《华帅许国公德政碑》:“既忠既孝,上行下效。”《元典章·户部七·杂例》:“省库取受一分,路取至十倍,上行下效,旧弊未除。” 袁静 《不可战胜的力量》:“有老首长传、帮、带,他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起到榜样和模范作用,上行下效,身教胜过言教嘛。”
词语解释:采效  拼音:cǎi xiào
仿效。《隋书·天文志上》:“太史令 钱乐之 ,依案旧説,采效仪象,铸铜为之。”
词语解释:余效  拼音:yú xiào
犹后效。 宋 俞文豹 《吹剑四录》:“予以真朴自恃,诚实自信,持久不渝,自有餘效。”
词语解释:酬效  拼音:chóu xiào
犹酬功。 唐 白居易 《除郎官分牧诸州制》:“朕高县爵赏,佇期酬効。”《旧唐书·武士彟传》:“以汝能諫止 弘基 等,微心可録,故加酬効。”
词语解释:酬功给效  拼音:chóu gōng gěi xiào
赏赐有功劳者。《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子胥 随帝部卒入城,检纳干戈,酬功给效。”
词语解释:摹效  拼音:mó xiào
亦作“ 摹效 ”。 模仿。 宋 桑世昌 《兰亭博议·临摹》:“ 道祖 向在 中山 得《兰亭叙》石本于公厨。 宣和 中有旨索取, 薛氏 父子通夕摹傚。” 明 方孝孺 《与郑叔度书》之三:“ 孔子 曰:‘辞达而已矣。’ 孟子 亦曰:‘我不得已也。’则非摹效言语,为世俗之文可知矣。” 茅盾 《〈法律外的航线〉读后感》:“另一些真正有生活经验的青年作家在这‘公式’的权威下却不得不抛弃了他们‘所有的’,而虚构着或者摹效着他们那‘所无的’。”
见“ 摹傚 ”。
词语解释:尤效  拼音:yóu xiào
仿效,学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竹青》:“﹝ 鱼容 ﹞化为乌,振翼而出。见乌友羣集,相将俱去,分集帆檣。舟上客旅,争以肉向上抛掷。羣於空中接食之。因亦尤效,须臾果腹。”
词语解释:展效  拼音:zhǎn xiào
亦作“ 展効 ”。 出力报效。 北周 庾信 《为阎将军乞致仕表》:“陛下劳心之日,群公展效之秋。”《旧唐书·刘仁轨传》:“臣看见在兵募,手脚沉重者多,勇健奋发者少,兼有老弱,衣服单寒,唯望西归,无心展効。”
词语解释:法效  拼音:fǎ xiào
效法。《诗·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傚” 毛 传:“言可法傚也。”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八:“ 雷希颜 、 宋飞卿 诸人皆作古文,故復往往相法傚。”
效法。《宋书·恩幸传·阮佃夫》:“每製一衣,造一物,京邑莫不法效焉。”
词语解释:失效  拼音:shī xiào
失去效力。 沙汀 《还乡记》一:“自从上个世纪末叶以来,那种支配全沟人社会生活的某项规律,便已经失效了。”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二章:“ 弯弯绕 见自己的办法失效了,也很纳闷儿,就走下沟来。”
共108,分2页显示   1  2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