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二十三漾去声 [xiàng,卿相]访[jiàng,将帅][shàng,上下][sàng,丧失][liàng,数量][zàng,库藏,名词][详注1][dàng,适当][详注2][同飏][hàng][详注3][详注4][详注5][详注6][zhàng][kàng]广[详注7][zàng,内脏][bàng][详注8][tàng,通烫,又碰也][與障同。][yàng][详注9][dǎng dàng][guàng,横木、充满][qiàng][bàng][雨疾下也][音诳。欺也。][详注10]


注1:王 《正韻》凡有天下者,人稱之曰王,則平聲。據其身臨天下而言曰王,則去聲。
注2:长 《集韵》《韵会》《正韵》直亮切,音仗。《集韵》度长短曰长。 又《集韵》余也。《正韵》多也,冗也,剩也。《论语》长一身有半。《世说新语》平生无长物。《陆机·文赋》故无取乎冗长。 又《正韵》知亮切,音障。增盛也。《韩愈诗》得时方长王。
注3:养 《广韵》《正韵》余亮切《集韵》弋亮切,音恙。《玉篇》供养也,下奉上也。《礼·月令》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注》谓凡恩命滥赐膳服,侈僭踰制者。
注4:仰 《集韵》《正韵》鱼向切。恃也。俟也,资也。《战国策》东周之民,可令一仰西周。《注》有望於上则仰。《史记·平准书》衣食仰给县官。
注5:桁 航去声。椸也。《古乐府·东门行》还视桁上无悬衣。
注6:两 通“辆”。车一乘。《唐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良去声。《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注7:广 《玉篇》古旷切,光去声。《周礼·地官·大司徒》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疏》马融云:东西为广,南北为轮。《释文》广,古旷反。 又车名。《周礼·春官·车仆》广车之萃。《注》广车,横陈之车也。《释文》广,古旷反。《左传·僖二十八年》西广东宫。《疏》楚有左右广,盖兵车之名。《宣二年》分为二广。《注》十五乘为一广。 又《正字通》音旷。《荀子·王霸篇》人主胡不广焉。《注》广,开泰貌。 又与旷通。《前汉·五行志》师出过时之谓广。
注8:妨 音访。《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诗》轩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巍峨拔嵩华,腾跃较健壮。
注9:掠 《广韵》《集韵》《韵会》力让切《正韵》力仗切,音亮。亦夺取也。《左传·襄十一年》禁侵掠。又《昭二十年》输掠其聚。《前汉·高帝纪》所过毋得卤掠。
注10:潢 音幌。与滉同。水深广貌。《司马相如·上林赋》灏溔潢漾。又音暀。《释名》染纸也。《齐民要术》有装潢纸法。《唐六典》崇文馆有装潢匠五人。
共366,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首字词组
放怀放旷放情放溜放火放人放迹放流
放下放春放生放颠放臣放笔放仗放水
放出放过放言放朝放麑放弃放神放脚
放浪放意放闲放身放却放宽放肆放飞
放船放荡放眼放棹放箸放纷放参放斥
放逐放舟放手放狂放夜放醉放达放志
放开放心放牛放纵放牧放声放榜放士
放教放去放衙放灯放步放倒放娇放大
放歌放行放逸放慵放勋放眉放游放远
放光放晴放还放目放散放子放鹰放班

词语解释:放怀  拼音:fàng huái
(1).纵意,放纵情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杂文》:“ 宋玉 含才,颇亦负俗,始造《对问》,以申其志,放怀寥廓,气实使之。”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薛伟》:“乐浩汗之域,放怀清江;厌巘崿之情,投簪幻世。”
(2).开怀,放宽心怀。 唐 温庭筠 《春日偶作》诗:“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明 张煌言 《闲居》诗:“人居閒处非佳境,事到难时且放怀。” 王西彦 《乡下朋友》:“ 庄道耕 先生又复放怀喝了几杯酒。”
词语解释:放下  拼音:fàng xià
(1).把握着、提着或负载着的物件从高处放到低处。《五灯会元·七佛·释迦牟尼佛》:“佛曰:‘放下著。’ 梵志 遂放下左手一株花。”《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只见刑房书吏拿了一宗案卷进来。 继之 叫且放下,那书吏便放下,退了出去。”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二章:“ 石得富 两手在秤杆上挪着秤锤系子,调转头说:‘东西放下,赶紧动手!’”
(2).搁置;停止进行。《朱子全书》卷二:“虽是必有事焉而勿正,亦须且恁地把捉操持,不可便放下了。” 巴金 《真话集·悼念茅盾同志》:“一直到死,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词语解释:放出  拼音:fàng chū
(1).释放。《汉书·贡禹传》:“放出园陵之女,罢倡乐,絶 郑 声。”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来归狱。”
(2).发放或借出。 浩然 《艳阳天》第十章:“放出一千三百多斤小米,绕来绕去,利没得到一点儿,全部都卖了馀粮。”
词语解释:放浪  拼音:fàng làng
(1).放纵不受拘束。 晋 郭璞 《客傲》:“不恢心而形遗,不外累而智丧,无巖穴而冥寂,无江湖而放浪。” 唐 吴筠 《高士咏·柏成子高》:“ 大禹 受禪让, 子高 辞诸侯。退躬适外野,放浪夫何求。”《明史·文苑传二·唐寅》:“ 寅 耻不就,归家益放浪。” 丁玲 《韦护》第二章三:“他早先对于她的印象,只以为是有点美好和聪明而放浪的新型女性。”
(2).指行为不检点。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韩樾子》:“适 小红 送茶至, 韩 戏捻其腕, 红 微笑睨之曰:‘小娘甫出门,郎君便尔放浪耶!’” 茅盾 《子夜》八:“﹝ 冯云卿 ﹞仿佛觉得自己的‘运气不好’和姨太太的放浪多少有几分关系:几曾见戴了绿头巾的人会走好运的?”
(3).浪游;浪迹。 宋 陆游 《斋中杂兴》诗:“孤舟小於叶,放浪烟水间。”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赵牧》:“有俊才,负奇节,遂捨场屋,放浪人间。” 清 宣鼎 《夜雨秋灯录续集·陶庄》:“每午餐后,必芒鞋竹笠,放浪於山巔水涯。” 郭沫若 《蒲剑集·关于屈原》:“其实‘放流’只是放浪, 屈原 被疏之后居于闲位,曾向四处游历过而已。”
词语解释:放船  拼音:fàng chuán
开船,行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小人引船,或迟或速,或停或待,又放船纵横,撞人触岸。” 唐 杜甫 《陪诸贵公子丈八沟携妓纳凉晚际遇雨》诗:“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词语解释:放逐  拼音:fàng zhú
流放。《战国策·魏策一》:“昔者,三 苗 之居……恃此险也,为政不善,而 禹 放逐之。”《汉书·淮南厉王刘长传》:“昔 尧 舜 放逐骨肉, 周公 杀 管 蔡 ,天下称圣,不以私害公。” 金 王若虚 《文辨二》:“ 柳子厚 放逐既久,憔悴无聊,不胜愤激,故触物遇事輒弄翰以自託。” 韩北屏 《非洲夜会·酋长的故事》:“﹝酋王﹞过了四年囚禁生活,最后被放逐到 塞舌尔群岛 。”亦泛指驱赶。 鲁迅 《三闲集·在钟楼上》:“我抱着梦幻而来,一遇实际,便被从梦境放逐了,不过剩下些索漠。”
词语解释:放开  拼音:fàng kāi
(1).弃置一边,舍弃。 宋 刘过 《送王东乡归天台》诗之二:“放开笔下閒风月,收歛胸中旧甲兵。” 茅盾 《子夜》十八:“﹝ 吴荪甫 ﹞似乎还不肯放开,还在那里想办法。”
(2).解除某种束缚。《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你把心来放开,不要只管多虑了。” 甘铁生 《现代化茶馆》第一章:“现代迷信被破除了,人们可以放开手脚大胆干些什么了。”
(3).放大;开放。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 闻一多 《失败》诗:“从前我养了一盆宝贵的花,好容易孕了一个苞子,但总是半含半吐的不肯放开。”
词语解释:放教  拼音:fàng jiào
使;令。 唐 白居易 《春来频与李二十宾客同游因赠长句》诗:“可惜济时心力在,放教临水復登山。” 金 元好问 《满江红·嵩山中作》词:“暂放教老子据胡牀,邀明月。”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瞳人语》:“此 芙蓉城 七郎子新妇归寧,非同田舍娘子,放教秀才胡覷。”
词语解释:放歌  拼音:fàng gē
放声歌唱。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清 曹寅 《游仙》诗之二十:“ 青溪 烟水復烟萝,来往 青溪 得放歌。” 孙犁 《谈作家的立命修身之道》:“站在这个坛上,并不像登高山临大泽,那样能安闲地放歌行吟,远望沉思。”
词语解释:放光  拼音:fàng guāng
(1).放射光芒。 唐 白居易 《池上早春即事招梦得》诗:“云破山呈色,冰融水放光。” 宋 苏轼 《戏赠虔州慈云寺鉴老》诗:“窗间但见蝇钻纸,门外唯闻佛放光。” 王文诰 辑注:“《传灯録》:‘佛虽不圣,且能放光。’” 茅盾 《子夜》一:“ 吴老太爷 的残馀生命力似乎又复旺炽了,他的老眼闪闪地放光。”
(2).指银子。《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来往的都是大头儿,要十两放光纔宿一夜哩。” 明 冯梦龙 《山歌·烧香娘娘》:“算来要费介二钱箇放光。”
词语解释:放旷  拼音:fàng kuàng
豪放旷达,不拘礼俗。 晋 潘岳 《秋兴赋》:“逍遥乎山水之阿,放旷乎人间之世。”《旧唐书·柳浑传》:“ 浑 性放旷,不甚检束。”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诗话·余宝冈司寇诗》:“君本放旷士,我意亦安之。”
词语解释:放春  拼音:fàng chūn
(1).谓春天花木萌发生长。 唐 杜甫 《留别公安太易沙门》诗:“沙村白雪仍含冻,江县红梅已放春。” 明 何景明 《冬至》诗:“簷前白日不觉晚,山下寒梅俱放春。”
(2).旧时寒食节前的一种游春活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放春》:“ 蒋苑使 有小圃,不满二亩,而花木匼匝,亭榭奇巧。春时悉以所有书画、玩器、冠花、器弄之物罗列满前,戏效关扑……且立标竿、射垛及鞦韆、梭门、鬭鷄、蹴踘诸戏事,以娱游客。衣冠士女至者,招邀杯酒,往往过禁烟乃已。”
词语解释:放过  拼音:fàng guò
犹放弃。《朱子全书》卷九:“ 曾子 鲁钝难晓,只是他不肯放过,直是捱得到透彻了方住。” 明 高明 《琵琶记·金闺愁配》:“好笑我爹爹定要将奴家招赘 蔡状元 为壻,那状元不肯……谁想爹爹苦不放过。” 巴金 《家》二三:“现在倒是自己把好机会放过了。”
词语解释:放意  拼音:fàng yì
(1).纵情;恣意。《文子·自然》:“至於神和,游於心手之间,放意、写神、论变,而形於絃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此不传之道也。” 晋 陶潜 《咏二疏》:“放意乐餘年,遑恤身后虑。” 宋 曾巩 《南源庄》诗:“吾能放意游八极,此兴久与前贤附。” 清 黄鷟来 《和陶〈饮酒〉》之十一:“荷锄久不厌,放意栖林表。”
(2).放心,不牵挂。《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爷开怀,娘放意,哥宽心,嫂莫虑。”《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你若到了家乡,倘有便人,託他捎个书信到 薛婆 处,也教奴家放意。”《再生缘》第六二回:“堪放意,可宽心,眼见良缘有得成。”
词语解释:放荡  拼音:fàng dàng
(1).放纵,不受约束。《汉书·东方朔传》:“指意放荡,颇復詼谐。”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欲求倜儻超拔之才,则惧其放荡而至於无度。” 清 孙枝蔚 《哭吴后庄》诗:“我亦性放荡,礼法非所长。” 陶行知 《一个教师与家长的答复》:“放荡不是自由,因为放荡的人是做了私欲嗜好的奴隶而不能自拔。”
(2).指行为轻佻不检点。 曹禺 《日出》第一幕:“我知道你心里是说我有点太随便,太不在乎。你大概有点疑心我很放荡,是不是?”
(3).犹浪游,浪迹。《西游记》第八十回:“若我 老孙 ,方五百年前大闹天宫之时,云游海角,放荡天涯。” 清 戴名世 《〈缪太翁遗稿〉序》:“ 沅 少时,好吟诗,欲放荡山水间。”
行为不检点。《三国志·魏志·杨阜传》:“诚宜思齐往古圣贤之善治,总观季世放盪之恶政。”
词语解释:放舟  拼音:fàng zhōu
开船;行船。 宋 梅尧臣 《鬼火赋》:“放舟於 潁水 之上,夜憩於 项城 之野。” 清 恽敬 《与姚秋农书》:“往岁十月,自 滕王阁 放舟东下,十一月三日抵家。” 苏曼殊 《与刘三书》:“ 杏南 兄放舟在何日,晤时,乞为我道念。”
词语解释:放心  拼音:fàng xīn
(1).放纵之心。《书·毕命》:“虽收放心,闲之惟艰。” 宋 司马光 《答景仁论养生及乐书》:“朝夕出入起居,未尝不在礼乐之间,以收其放心,检其慢志,此礼乐之所以为用也。” 清 秦笃辉 《平书·物宜上》:“放心收则心体静。” 郭沫若 《沸羹集·论读经》:“人一成年,天性日日为社会所汩没,实在是时常须得涵养反省,收收自己的放心。”
(2).放纵心胸。《后汉书·北海靖王兴传》:“ 永平 中,法宪颇峻, 睦 乃谢絶宾客,放心音乐。” 唐 王维 《瓜园诗》:“携手追凉风,放心望乾坤。”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刘禹锡》:“公恃才而放心,不能平行……偃蹇寡合,乃以文章自适。”
(3).心情安定,没有忧虑和牵挂。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二折:“我 程婴 不识进退,平白地将着这愁布袋连累你老宰辅,以此放心不下。”《英烈传》第二二回:“半月之内,救兵必到,尔辈皆宜放心。” 冰心 《超人·离家的一年》:“离家太远了,自己也难受,家里也不放心。”
(4).决心;准定。 元 无名氏 《博望烧屯》第一折:“俺驱马离 新野 ,诚心謁 孔明 ,今年又不遇,放心烧的草庵平。” 元 郑光祖 《智勇定齐》楔子:“驱兵领将临 齐 地,放心活捉桑间採叶人。” 元 无名氏 《飞刀对箭》楔子:“拿住总管 张士贵 ,放心血溅东南半壁天。”
(5).人心离散。参见“ 放心解体 ”。
词语解释:放心解体  拼音:fàng xīn jiě tǐ
指人心离散、瓦解。《墨子·尚贤下》:“是故以赏不当贤,罚不当暴,其所赏者已无故矣,其所罚者亦无罪,是以使百姓皆放心解体。”放,一本作“ 攸 ”。
词语解释:放去  拼音:fàng qù
(1).抛弃,丢开。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庾子嵩 读《庄子》,开卷一尺许便放去,曰:‘了不异人意。’”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第三道》:“自 秦 歷 汉 ,积弊相沿,权宜适时,放去古法。”
(2).释放使离开。《三国演义》第五十回:“正犹豫间, 张辽 纵马而至。 云长 见了,又动故旧之情,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三国演义》第八七回:“寇入掌中还放去,人居化外未能降。”
词语解释:放行  拼音:fàng xíng
(1).即放夜。 宋 范成大 《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末俗难訶止,佳辰且放行。”参见“ 放夜 ”。
(2).准许通过。《西游记》第五四回:“请投馆驛注名上簿,待下官执名奏驾,验引放行。” 清 朱克敬 《瞑庵杂识》卷二:“凡过卡货物,核算清楚,收明釐金,立即填票放行,毫无阻滞。”
(3).批准执行。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佥押》:“凡六房每日应行事件,先日具稿,并原案送宅斟酌放行。”
词语解释:放夜  拼音:fàng yè
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 唐 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 唐 睿宗 先天 二年正月望,初弛门禁; 玄宗 天宝 六年正月十八日,詔重门夜开,以达阳气; 朱梁 开平 中,詔开坊门三夜…… 太平 兴国 六年,敕然灯放夜为著令。”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清 黄景仁 《元夜独坐偶成》诗:“云知放夜开千叠,月为愁心晕一层。”
词语解释:放晴  拼音:fàng qíng
雨雪后天气转晴。 清 江昉 《台城路·雪径》词:“天教放晴入画,粉痕鉤瘦緑。” 鲁迅 《书信集·致蒋抑卮》:“ 仙台 久雨,今已放晴。”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四段:“一连下了几天雪,刚刚放晴。”
词语解释:放情  拼音:fàng qíng
纵情。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三:“放情凌霄外,嚼药挹飞泉。”《旧唐书·隐逸传序》:“放情肆志,逍遥泉石。” 清 钮琇 《觚賸·雪遘》:“孝廉嗣后,益放情诗酒。” 应修人 《歌》:“这么放情地颂美这青春。”
词语解释:放生  拼音:fàng shēng
(1).把捕获的小动物放掉。慈悲为怀者视放生为善举。《列子·说符》:“ 邯郸 之民,以正月之旦献鳩於 简子 , 简子 大悦,厚赏之。客问其故, 简子 曰:‘正旦放生,示有恩也。’”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予尝见丞相 荆公 喜放生,每日就市买活鱼,纵之江中,莫不洋然。”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洪由义》:“性慈善,喜放生。暇时坐 黄河 畔,见渔人起网,凡所弃小鱼细虾,暨螺蚌之属,悉拾之投于水中。”《花城》1981年第3期:“都是爸爸,妈妈从农贸市场买来的二元半一斤的田鸡给放生了。”
(2).犹言给予活命。《东周列国志》第七二回:“ 越 ( 薳越 )飞驰出关,遥望之曰:‘是矣!’喝令左右一齐下手,将 訥 ( 皇甫訥 )拥入关上。 訥 诈为不知其故,但乞放生。” 郭寿 《迷路记》:“救她两条命,抛儿舍女谁忍心,为的是放生。”
(3). 北齐 处理死囚方式之一。《隋书·刑法志》:“帝尝幸 金凤臺 ,受佛戒,多召死囚,编籧篨为翅,命之飞下,谓之放生。坠皆致死,帝视以为欢笑。”
(4).方言。谓中途把别人丢开。《海上花列传》第三八回:“ 朴斋 嗔责 阿虎 道:‘耐胆倒大哚!放生仔哩,转来哉!’”
词语解释:放言  拼音:fàng yán
(1).谓不谈世事。《论语·微子》:“﹝子﹞谓 虞仲 、 夷逸 ,隐居放言,身中清,废中权。” 何晏 集解引 包咸 曰:“放,置也;不復言世务。”一说为放纵其言。参阅 清 刘宝楠 正义。
(2).放纵其言,不受拘束。《后汉书·荀韩锺陈传论》:“ 汉 自中世以下,阉竖擅恣,故俗遂以遁身矫絜放言为高。” 李贤 注:“放肆其言,不拘节制也。”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序》:“予闲居,乘兴偶作一十二章,颇类志怪放言。” 清 昭槤 《啸亭续录·陶珏卿》:“余每放言妄论,伊必阻止曰:‘此招祸之媒也。’”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日前见启事,便知大碰钉子无疑。放言已久,不易改弦,非不为也,不能也。”
词语解释:放闲  拼音:fàng xián
(1).放归赋闲。 唐 王建 《朝天词上魏博田侍中》之七:“四海无波乞放闲,三封手疏犯龙颜。”
(2).犹空隙。《水浒传》第三四回:“翻翻覆覆,点钢枪没半米放闲;往往来来,狼牙棒有千般解数。”
词语解释:放眼  拼音:fàng yǎn
(1).纵目,放开视野。 唐 白居易 《洛阳有愚叟》诗:“放眼看青山,任头生白髮。” 清 吴伟业 《登缥缈峰》诗:“絶顶江湖放眼明,飘然如欲御风行。”
(2).张开眼睛。 宋 陆游 《初春遣兴》诗之一:“放眼柳梢初暗动,褪花梅子已暗酸。”《西游记》第三四回:“只为想起 唐僧 取经的苦恼,他就泪出痛肠,放眼便哭。”
词语解释:放手  拼音:fàng shǒu
(1).松手,放开手。 宋 苏轼 《二公再和亦再答之》:“亲友如摶沙,放手还復散。”
(2).谓肆意妄为;放纵。《后汉书·明帝纪》:“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权门请託,残吏放手。” 李贤 注:“放手,谓贪纵为非也。” 唐 杜甫 《示从孙济》诗:“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 仇兆鳌 注:“《后汉》 永平 詔:残吏放手。” 清 顾张思 《土风录》卷八:“ 汉明帝 詔:‘权门请託,残吏放手。’此为放纵之义。 杜 诗:‘刈葵莫放手,放手伤葵根。’用此。”
(3).解除束缚,打消顾虑。 明 杨慎 《升庵诗话·学〈选〉诗》:“ 李太白 终始学《选》诗。 杜子美 好者亦多是效《选》诗,后渐放手,初年甚精细,晚年横逸不可当。”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六十章:“俺同意 旭东 同志的意见,应该放手提拔 任为群 。”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给他们说明白道理,教给他们办法,然后放手让他们工作。”
(4).放弃;丢掉。《红楼梦》第四六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老舍 《骆驼祥子》三:“一切都交给天了,白得来的骆驼是不能放手的。”
词语解释:放牛  拼音:fàng niú
(1).把牛散放掉,住其所往。《史记·留侯世家》:“放牛 桃林 之阴,以示不復输积。” 鲁迅 《故事新编·采薇》:“我们还在‘放牛于 桃林 之野’哩!吓,这回可真是大家要吃太平饭了。”参见“ 放牛归马 ”。
(2).牧牛。《儒林外史》第一回:“如今没奈何,把你雇在间壁人家放牛,每月可以得他几钱银子。”
词语解释:放牛归马  拼音:fàng niú guī mǎ
语本《书·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 华山 之阳,放牛于 桃林 之野,示天下弗服”。后以“放牛归马”比喻不再用兵。 清 侯方域 《赠季弟序》:“往吾祖父遭 明 代盛时,二百年之间,放牛归马,天下习之,士非登甲科不贵。”
词语解释:放衙  拼音:fàng yá
属吏早晚参谒主司听候差遣谓之衙参。退衙谓之“放衙”。 宋 苏轼 《入峡》诗:“放衙鸣晚鼓,留客荐霜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 姚安公 与 福建 李公 根侯 ,寓皆相近,放衙后,同往视之。”
词语解释:放逸  拼音:fàng yì
(1).放纵逸乐。《逸周书·时训》:“蜩不鸣,贵臣放逸。” 朱右曾 校释:“放逸,放纵晏佚。” 清 王锡振 《〈嬃砧课诵图〉序》:“日惴惴於悲思忧戚之中,不敢稍自放逸。”
(2).豪放不羁。《南史·张充传》:“言论放逸,一坐尽倾。”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于鹄》:“有诗甚工,长短间作,时出度外,纵横放逸,而不陷于疎远,且多警策。”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文三桥》:“意气放逸,旁若无人。”
(3).离散;失散。《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忽迁化而不反兮,魂放逸以飞扬。” 北齐 刘昼 《新论·防欲》:“人有牛马放逸不归,必知收之。”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世统数更,史事放逸。” 明 李东阳 《〈嘉兴府志〉序》:“ 东汉 以降,记载日益繁,而放逸磨灭,不可胜计。”
(4).佛教谓不守佛门规矩。 唐 白居易 《东都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茶毗幢记》:“大师自出家至即世……施法行化者五十五载,而身相长大,面相端严,心不放逸,口无戏论。”
词语解释:放还  拼音:fàng huán
释放回家。《周书·明帝纪》:“及诸村民一家有犯,乃及数家而被远配者,并宜放还。”《水浒传》第四七回:“二位放心,我这封亲笔书去,少刻定当放还。” 茅盾 《子夜》十四:“小姊妹!他们捉了我们五六个人!他们不放还,我们拚性命。”
词语解释:放溜  拼音:fàng liū
任船顺流自行。 南朝 梁元帝 《早发龙巢》诗:“征人喜放溜,晓发晨阳隈。” 宋 苏轼 《与子由同游寒溪西山》诗:“千摇万兀到 樊口 ,一箭放溜先鳬鷖。” 清 黄景仁 《春雨望新安江》诗:“明当放溜趁新涨,卧听船鼓催逢逢。”
谓陆上潦水注河。 清 冯桂芬 《致李伯相书》:“万一上游放溜,下游随决。”
词语解释:放颠  拼音:fàng diān
放纵颠狂。 唐 杜甫 《绝句》之九:“设道春来好,狂风大放颠。” 宋 陆游 《夙兴弄笔偶书》诗:“春风不解嫌贫病,尚拟花前醉放颠。” 清 陈维崧 《贺新郎·自嘲》词:“高舘灯如綉,屈指筭、摄衣登座,放颠时有。” 郁达夫 《和刘大杰〈秋兴〉》:“愁无饘粥堪娱老,那有情怀再放颠。”
词语解释:放朝  拼音:fàng cháo
(1).凡盛暑、雨雪、泥潦,酌免群臣朝参,谓之“放朝”。本 唐 制,后朝因之。 唐 白居易 《雨雪放朝因怀微之》诗:“归骑纷纷下九衢,放朝三日为泥涂。”《旧唐书·文宗纪论》:“朕欲与卿等每日相见,其輟朝、放朝,用双日可也。” 明 李东阳 《早朝遇雨途中即事》诗:“纵道君恩屡放朝,端居未敢忘巾櫛。”参阅 宋 王溥 《唐会要·朔望朝参》
(2).谓群臣朝参毕退朝。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中:“於礼,羣臣无一日不朝者,故正衙虽不坐,常参官犹立班,俟放朝乃退。”
(3).谓让群臣入朝朝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臣闻朝廷之仪,进止有度。伏见常参文武官每日趋朝,并早赴待漏院,候开内门齐入,今以辰漏上始放朝,故多后时乃入。” 明 高启 《早至阙下候朝》诗:“月明立傍御沟桥,半启宫门未放朝。”
词语解释:放身  拼音:fàng shēn
谓不受拘束。 宋 欧阳修 《〈一行传〉序》:“处乎山林而羣麋鹿,虽不足以为中道,然与其食人之禄,俛首而包羞,孰若无愧於心,放身而自得?”
词语解释:放棹  拼音:fàng zhào
乘船,行船。 清 龚自珍 《己刻杂诗》之一二二:“六朝古黛梦中横,无福 秦淮 放棹行。” 郁达夫 《游金马仑之作》诗:“三年放棹 西溪 梦,忽见芦花似梦中。”
词语解释:放狂  拼音:fàng kuáng
放纵性情,不受拘束。 唐 白居易 《醉后》诗:“酒后高歌且放狂,门前闲事莫思量。” 唐 白居易 《独树浦雨夜寄李六郎中》诗:“花下放狂衝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棊。”
词语解释:放纵  拼音:fàng zòng
(1).放任而不受约束。《书·太甲中》“欲败度,纵败礼” 孔 传:“言已放纵情欲,毁败礼仪法度。”《隋书·循吏传·敬肃》:“ 述 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皮日休》:“虎狼放纵,百姓手足无措。” 何其芳 《梦中道路》:“我过了一年半的放纵的学校生活。”
(2).指纵容。 老舍 《新爱弥儿》:“小孩子是娇惯不得的,有点小毛病就马上将就他,放纵他,他会吃惯了甜头而动不动的就装病玩。”
(3).指书法、文章、才情等恣肆奔放。 唐 鲁收 《怀素上人草书歌》:“划然放纵惊云涛,或时顿挫縈毫髮。” 宋 曾巩 《赠黎安二生序》:“读其文,诚閎壮雋伟,善反復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4).谓任意滋蔓。《诗·郑风·山有扶苏》“湿有游龙” 汉 郑玄 笺:“红草放纵枝叶於隰中。”
词语解释:放灯  拼音:fàng dēng
(1).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2).指放河灯。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词语解释:放慵  拼音:fàng yōng
疏懒。 唐 白居易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又有放慵 巴郡 守,不营一事共腾腾。” 宋 陈与义 《放慵》诗:“放慵真有味,应俗苦相妨。”
词语解释:放目  拼音:fàng mù
放开视野。 宋 陈师道 《和寇十一同登寺山》:“围山缺西北,放目不可制。”
词语解释:放火  拼音:fàng huǒ
(1).引火焚烧。《周礼·夏官·罗氏》“蜡则作罗襦” 汉 郑玄 注:“《王制》曰:‘昆虫已蛰,可以火田。’今俗放火张罗,其遗教。”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规箴》:“将至 吴 ,密勑左右,令入 閶门 放火以示威。”《西游记》第十六回:“只见那众僧们搬柴运草,已围住禪堂放火哩。”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十章:“那晚火烧山,有人看见他从山上跑下来,不知是不是他放火的。”
(2).放灯。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五:“ 田登 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於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参见“ 放灯 ”。
(3).比喻煽动或发动骚乱事件。 毛泽东 《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反共是 日 汪 的主要目的……这样,他们就利用国民党内部的顽固派,到处放火。”
词语解释:放灯  拼音:fàng dēng
(1).指农历正月元宵节燃点花灯供民游赏的风俗。放灯之期,代有不同,约在正月十一日至二十日之间。 宋 江休复 《江邻几杂志》:“京师上元,放灯三夕, 钱氏 纳土进钱买两夜,今十七,十八两夜灯,因 钱氏 而添之。”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畿辅·元夕放灯》:“礼部上疏,援引前例请旨,许来年新正民间放灯凡十昼夜,盖比之 宋 初 钱俶 买宴增三日之外,又展二日。”
(2).指放河灯。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春场》:“﹝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於水次放灯,曰放河灯。”《儒林外史》第四回:“众和尚喫完了斋,洗了脸和手,吹打拜懺,行香放灯,施食散花,跑五方,整整闹了三昼夜,方纔散了。”
词语解释:放臣  拼音:fàng chén
放逐之臣。《文选·祢衡〈鹦鹉赋〉》:“放臣为之屡叹,弃妻为之歔欷。” 李周翰 注:“放臣,谓得罪见逐远国者。” 宋 陆游 《枕上偶成》诗:“放臣不復望 修门 ,身寄江头黄叶村。” 清 黄宗羲 《〈姜友棠诗〉序》:“盖三百篇大抵出於放臣怨女怀沙恤纬之口。”
词语解释:放麑  拼音:fàng ní
亦作“ 放麛 ”。 《韩非子·说林上》:“ 孟孙 猎得麑,使 秦西巴 持之归。其母随之而啼, 秦西巴 弗忍而与之。”后以“放麑”为仁德之典。《东观汉记·光武纪》:“仰视天,俯视地,观于放麑啜羹之义,二者孰仁矣?”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四:“吾闻 中山 相,乃属放麑翁。” 明 张居正 《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书》:“盖度彼既感吾放麑之恩,而又适愜其平生之愿。”
词语解释:放却  拼音:fàng què
放下。 唐 许岷 《木兰花》词:“宝筝金鸭任生尘,綉画工夫全放却。”
词语解释:放箸  拼音:fàng zhù
谓纵意大嚼。 唐 杜甫 《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落碪何曾白纸溼,放筯未觉金盘空。” 杨伦 笺注:“放筯谓纵意食之。” 浦起龙 心解:“放筯,犹言纵啖。”
词语解释:放夜  拼音:fàng yè
旧时都城有夜禁,街道断绝通行。 唐 代起正月十五夜前后各一日暂时弛禁,准许百姓夜行,称为“放夜”。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岁时风俗·放夜》:“ 唐 睿宗 先天 二年正月望,初弛门禁; 玄宗 天宝 六年正月十八日,詔重门夜开,以达阳气; 朱梁 开平 中,詔开坊门三夜…… 太平 兴国 六年,敕然灯放夜为著令。” 宋 周邦彦 《解语花·元宵》词:“因念都城放夜,望千门如昼,嬉笑游冶。” 清 黄景仁 《元夜独坐偶成》诗:“云知放夜开千叠,月为愁心晕一层。”
词语解释:放牧  拼音:fàng mù
把牲畜放到野外吃草和活动。《东观汉记·光武纪》:“商贾重宝,单车露宿,牛马放牧,道无拾遗。”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 闽 中 南朝 放牧之地,畜羊马可使孳息。”
词语解释:放步  拼音:fàng bù
迈开大步。 唐 孟郊 《西上经灵宝观》诗:“放步霽霞起,振衣华风生。” 清 阎尔梅 《春日寄怀王似鹤》诗:“朱絃縹緲忆 雍丘 ,送我西南放步游。”
词语解释:放勋  拼音:fàng xūn
亦作“ 放勛 ”。 帝 尧 名。《书·尧典》:“曰若稽古, 帝尧 曰 放勋 。” 陆德明 释文引 马融 云:“ 放勋 , 尧 名。” 蔡沉 集传:“放,至也……勋,功也。言 尧 之功大而无所不至也。”《史记·五帝本纪》:“帝 尧 者, 放勋 。其仁如天,其知如神。” 唐 皮日休 《河桥赋》:“迨乎 放勛 之世, 重华 之年,其水怀山,其波浸天。” 明 张居正 《承天大志纪赞·龙飞纪》:“开泰运,恢帝紘,视 放勋 有光焉。” 章炳麟 《哀韩赋》:“惟 放勋 之焦嶢兮,四凶终其天禄。”
词语解释:放散  拼音:fàng sàn
(1).犹挥霍。 汉 荀悦 《汉纪·宣帝纪四》:“ 延寿 字 长公 , 燕 人也。先是为 东郡 太守,放散官钱,奢僭逾制。” 汉 蔡邕 《黄钺铭》:“而经用省息,官有餘资,执事无放散之尤,簿书有进入之赢。”
(2).分散。《三国志·魏志·公孙瓒传》“胁 训 斩 虞 ” 裴松之 注引 晋 孙盛 《魏氏春秋》:“ 瓚 部曲放散在外,自惧败,掘东城门欲走。”
(3).消散;散歇。 唐 白居易 《宿灵岩寺上院》诗:“荤血屏除唯对酒,歌鐘放散秪留琴。” 南唐 冯延巳 《采桑子》词:“笙歌放散人归去,独宿江楼。”
(4).解散。 宋 苏辙 《乞罢修河司札子》:“因旱灾令权罢修 河 ,放散夫役。” 宋 李纲 《与吕相公书》:“其 刘忠 、 李宏 、 杨华 、 雷进 、 杨么 、 钟相 残党,皆负固自若, 马友 之徒,亦未曾放散。”
(5).涣散。 宋 叶适 《觉斋记》:“頽弛放散,而谓之得本心。”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九:“因为罢课为的是国难,原没有放散精神。”
(6).散发,扩散。 沙汀 《航线》:“身上放散出汗气和霉熏气。” 萧红 《小城三月》:“草和牛粪都横在道上,放散着强烈的气味。”
词语解释:放人  拼音:fàng rén
(1).放浪于礼俗之外的人。 隋 王通 《中说·立命》:“或问 陶元亮 ,子曰:‘放人也。《归去来》有避地之心焉。’”
(2).宽容别人。《红楼梦》第二十回:“他再不放人一点儿,专会挑人。”
(3).指出嫁。 沉从文 《三三》:“女孩子倒真俏皮,照你们乡下习惯,应当快放人了。”
词语解释:放笔  拼音:fàng bǐ
(1).纵笔。 唐 杜甫 《戏为双松图歌》:“已令拂拭光凌乱,请公放笔为直干。” 清 金农 《吴丈弘谟携酒过寓园竹间对酌长句奉酬》诗:“欲乞放笔写万个,目接厓谷心坰郊。”
(2).搁笔。 鲁迅 《书信集·致黎烈文》:“僕倘有言谈,仍当写寄,决不以偶一不登而放笔也。”
词语解释:放弃  拼音:fàng qì
亦作“ 放弃 ”。
(1).流放;贬黜。《楚辞·刘向〈九叹·思古〉》:“操绳墨而放弃兮,倾容幸而侍侧。” 王逸 注:“言贤者执持法度而见放弃,倾头容身谗諛之人,反得亲近侍於旁侧也。”《左传·宣公元年》“ 晋 放其大夫 胥甲父 于 衞 ” 唐 孔颖达 疏:“是放者有罪当刑而不忍刑之,宽其罪而放弃之也。” 宋 王禹偁 《扬州谢上表》:“虽放弃之臣,君恩未替。” 清 黄景仁 《送容甫归里》诗:“自忖不材终放弃,江潭瓠落寄吟身。”
(2).弃置;抛弃。《史记·乐书》:“放弃《诗》《书》,极意声色, 祖伊 所以惧也。”《魏书·孝静帝纪》:“后园鹰犬,悉皆放弃。”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现在,我们必须放弃了那小小的人道主义,去消灭敌人,以便争取那比妇人之仁更大的人道主义。”
词语解释:放宽  拼音:fàng kuān
使要求、标准等由严变宽:~尺度ㄧ入学年龄限制适当~。
词语解释:放纷  拼音:fàng fēn
放任纷乱。《左传·昭公十六年》:“ 子产 怒曰:‘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狱之放纷…… 侨 之耻也。’” 杜预 注:“放,纵也。纷,乱也。”《国语·周语下》:“出令不信,刑政放纷。”《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举其占应,览故考新。” 清 方苞 《读经解》:“陵夷至於 战国 ,百家放纷,儒术大黜焉。”
词语解释:放醉  拼音:fàng zuì
纵情醉酒。 唐 白居易 《初到洛下闲游》诗:“趁伴入朝应老丑,寻春放醉尚粗豪。”
词语解释:放声  拼音:fàng shēng
(1).舍弃声名。《后汉书·申屠蟠传》:“昔人之隐,遭时则放声灭迹,巢栖茹薇。”
(2).犹扬言。《晋书·陶称传》:“故车骑将军 刘弘 曾孙 安 寓居 江夏 ,及将 杨恭 、 赵韶 ,并以言色有忤, 称 放声当杀, 安 恭 惧,自赴水而死, 韶 於狱自尽。”
(3).发出声音;放大声音。《西游记》第四六回:“ 乖乖 ,忍着疼,莫放声,等我与你剃头。”《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两个搅做一团,哽哽咽咽,却又不敢放声。” 茅盾 《子夜》八:“﹝ 何慎庵 ﹞眉毛一挺,放声大笑起来。”
词语解释:放倒  拼音:fàng dǎo
(1).弄翻;使之倒下。 宋 钱易 《南部新书》己:“君不见布袋盛米,放倒即慢。”《西游记》第七回:“﹝ 大圣 ﹞将身一纵,跳出丹炉……慌得那架火、看炉与丁甲一班人来扯,被他一个个都放倒。” 马长炎 《暗斗明争进江全》:“我们一阵排子枪打倒一些穿黄呢军装的指挥官,放倒几个包黄头巾的头目,他们便乱作一团,丢下大刀向回跑去。”
(2).犹放下,停止。《朱子全书》卷三七:“居之无倦者,便是要此心长在做主,不可放倒,便事事都应得去。”
词语解释:放眉  拼音:fàng méi
舒展眉头。表示高兴。《再生缘》第三一回:“果然堂上双欢悦,我就是深锁王宫也放眉。”
词语解释:放子  拼音:fàng zǐ
被放逐的人。《楚辞·九章·悲回风》:“孤子唫而抆泪兮,放子出而不还。” 朱熹 集注:“放,弃逐也。”
词语解释:放迹  拼音:fàng jì
亦作“ 放跡 ”。亦作“ 放蹟 ”。
(1).犹远行。《楚辞·九章·悲回风》:“求 介子 之所存兮,见 伯夷 之放迹。” 王逸 注:“放,远也;迹,行也。”
(2).犹浪迹。到处漂泊。 唐 韩愈 《唐故江南西道观察使中大夫王公神道碑铭》:“同列有恃恩自得者,众皆媚承,公嫉其为人,不直视,由此贬 连州 司户,移 夔州 司马,又移 荆南 ……放跡在外,积四年。”《新唐书·韩思彦传》:“至官閲月,自免去,放蹟 江 淮 间。” 明 方孝孺 《学士亭记》:“故或放迹於江海,或养操於山林,求遗世忘累之士而与之游。” 清 顾炎武 《春雨》诗:“放跡江湖间,犹思理坟典。”
词语解释:放仗  拼音:fàng zhàng
放下兵器。《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 高贵乡公 卒” 裴松之 注引《魏末传》:“兵交,帝曰:‘放仗!’大将军士皆放仗。”《南史·宋元凶劭传》:“ 王罗汉 昏酣作妓,闻官军已度,惊放仗归降。”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妇人行劫》:“有一 徽 人 王了尘 者,善用铁鞭,闻此妇絶艺,拚死与角,半日未解。此妇遂放仗讲解,留以为夫。”
词语解释:放神  拼音:fàng shén
驰骋心神。 唐 杜甫 《写怀》诗之二:“放神八极外,俛仰俱萧瑟。” 唐 韦应物 《贾常侍林亭燕集》诗:“放神遗所拘,觥罚屡见酬。” 宋 苏舜钦 《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邦国方登俊,江湖且放神。”
词语解释:放肆  拼音:fàng sì
(1).放纵,不加约束。《关尹子·六匕》:“一蜂至微,亦能游观乎天地;一鰕至微,亦能放肆乎大海。”《新唐书·李绛传》:“治生於忧危,乱生於放肆。” 金 王若虚 《文辨一》:“ 马子才 于《长游》一篇,驰骋放肆,率皆长语耳。” 杨沫 《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五章:“她竭力克制着自己,不让压抑了将近三年的情感放肆地奔腾。”
(2).弃市。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 硕 以瓦器奉职 天臺 ,不思先公而务私家,背奥媚灶,苟諂大臣。昔 孔子 诛 少正卯 ,以显刑戮, 硕 宜放肆,以惩姦伪。”
词语解释:放参  拼音:fàng cān
(1).放人进衙参谒。《三国演义》第二回:“ 玄德 几番自往求免,俱被门役阻住,不肯放参。”
(2).指佛门中放免晚参(晚上坐禅)。放参须敲钟三下,谓之放参钟。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三出:“[内作鐘声三响][副末]呀,菩萨放参了,人犯带过一边。” 清 吴伟业 《灵岩继起和尚住虎丘祖席》诗:“居然歌舞地,人为放参来。”
词语解释:放达  拼音:fàng dá
豪放豁达,不拘礼俗。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才不逸伦,强为放达。”《旧唐书·薛登传》:“ 魏氏 取人,尤爱放达。” 宋 叶适 《华文阁待制知庐州钱公墓志铭》:“少放达,喜奇策。” 许杰 《关于我的两篇短篇小说的回忆》:“他的思想也是这个样子,非常的放达和浪漫。”
词语解释:放榜  拼音:fàng bǎng
亦作“ 放牓 ”。考试后公布被录取者名单。 唐 李淖 《秦中岁时记》:“ 太和 八年放牓,有无名子作诗曰:‘乞儿还有大适年,二十三人椀杖全。’” 唐 杜牧 《及第后寄长安故人》诗:“ 东都 放榜未花开,三十三人走马迴。”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新进士放榜后,翌日排 光范门 ,候过宰相。”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榜后复试》:“请各省放榜后,中式之人赴省填写亲供。”
词语解释:放娇  拼音:fàng jiāo
撒娇。 唐 李商隐 《碧城》诗之二:“紫凤放娇衔 楚 珮,赤鳞狂舞拨 湘 絃。” 五代 和凝 《杨柳枝》词:“醉来咬损新花子,拽住仙郎儘放娇。” 张天翼 《温柔制造者》:“她放娇地摇摇脑袋,连身子也摇了起来。”
词语解释:放游  拼音:fàng yóu
纵游,漫游。 唐 李公佐 《南柯太守传》:“吾放游,获受知於右相 武成侯 段公 ,因以栖託。”《宋史·隐逸传上·林逋》:“初放游 江 淮 间,久之归 杭州 ,结庐 西湖 之 孤山 ,二十年足不及城市。”
词语解释:放鹰  拼音:fàng yīng
(1).放出猎鹰。 晋 陆云 《答车茂安书》:“密罔弥山,放鹰走犬,弓弩乱发,鸟不得飞,兽不得逸。”《魏书·岛夷萧昭业传》:“掷涂赌跳,放鹰走狗。”
(2).比喻嗾使女子诱拐他人财物。 刘绍棠 《瓜棚柳巷》:“﹝大人贩子﹞专做放鹰生意。他手里降服了一帮被拐骗来的女人,专找孤身男子。” 李广田 《冬景》:“又是放鹰的,不满一日就飞了。”
词语解释:放流  拼音:fàng liú
(1).流放,放逐。《礼记·大学》:“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 郑玄 注:“放去恶人媢嫉之类者,独仁人能之,如 舜 放四罪而天下咸服。”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驩兜 、 共工 、 三苗 、 鯀 ﹞罪皆在身,不加於上, 唐 虞 放流,死於不毛。” 清 唐甄 《潜书·善游》:“诛戮直臣,放流贤士,乾坤晦塞,君臣昏迷,虽有善道者,亦无所施其术矣。”
(2).放光流驶。《汉书·李寻传》:“日失其光,则星辰放流。阳不能制阴,阴桀得作。”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日阳失光明,阴得施也。”
(3).犹泛滥。 汉 王充 《论衡·对作》:“故虚妄之语不黜,则华文不见息;华文放流,则实事不见用。”
(4).放归江河。《人民日报》1988.11.28:“11月中旬, 长江 葛洲坝工程局中华鲟人工繁殖研究所在 宜昌市 江段向 长江 放流身长2.5厘米的中华鲟仔鱼12万尾。这是人工繁育中华鲟的首批放流。”
词语解释:放水  拼音:fàng shuǐ
捣乱。《金瓶梅词话》第三八回:“第二的不知高低,气不愤走来这里放水,被他撞见了,拿到衙门里,打了个臭死,至今再不敢来了。”
词语解释:放脚  拼音:fàng jiǎo
(1).放开脚步行走。 宋 苏轼 《答言上人书》:“每饮村酒醉后,曳杖放脚,不知远近。”
(2).指妇女不缠小足。 赵树理 《孟祥英翻身》五:“妇女要求解放……要提倡放脚,要提倡妇女打柴、担水、上地,和男人吃一样饭干一样活。”
词语解释:放飞  拼音:fàng fēi
①准许飞机起飞。②把鸟撒出去使高飞:这批信鸽从济南市~,赛程约500公里。③使风筝升起:~风筝。
词语解释:放斥  拼音:fàng chì
放逐,斥退。《后汉书·王龚传》:“ 龚 深疾宦官专权,志在匡正,乃上书极言其状,请加放斥。” 宋 沉辽 《〈零陵先贤赞〉序》:“余放斥於时,閒居无事,采其人有可善者为论次其行。” 清 赵执信 《〈海鸥小谱〉序》:“余放斥既久,不自检飭,浪游南北。”
词语解释:放志  拼音:fàng zhì
放纵心志。 晋 陆云 《逸民赋》:“眇区外而放志兮,眷天路而怡颜。” 唐 谷神子 《〈博异志〉序》:“余放志西斋,从宦北闕。”
词语解释:放士  拼音:fàng shì
被放逐的人。《山海经·南山经》:“﹝ 柜山 ﹞有鸟焉,其状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十二:“鵃鹅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逯钦立 注:“放士,被放逐的人士。” 清 宋荦 《〈明遗民诗〉序》:“又岂能使狂童怨女、放士鲜民皆奏《清庙》之音,而不为《黍离》《板》《荡》之咏也哉?”
词语解释:放大  拼音:fàng dà
(1).使图样、图像、声音、功能等变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回:“他这个何尝是做来顽的,简直照这个小样放大了,可以做大的,里面没有一样不全备。” 张天翼 《欢迎会》:“英雄 艾国魂 和那八个拿手枪马刀的上了场。他们静静地听着 严俊 在后面提,他们就把提的台词在台上放大。咬字的轻重和腔调也全是跟着 严俊 的。”如:放大相片。
(2).扩大。 闻一多 《一个白日梦》:“个人主义和由它放大的本位主义的肥皂水,居然吹起这种大而美丽的泡。” 萧红 《桥》:“于是肺叶在她胸的内面颤动和放大。这次,她真的哭了。”
词语解释:放远  拼音:fàng yuǎn
(1).远逐。《汉书·刘向传》:“放远佞邪之党,坏散险詖之聚。”《汉书·孔光传》:“然后敕躬自约,总正万事;放远谗説之党,援纳断断之介。”
(2).谓远游。 清 吴敏树 《新修吕仙亭记》:“余自少时性乐放远,入郡多寓亭下。”
词语解释:放班  拼音:fàng bān
散班,退朝。 宋 沉括 《梦溪补笔谈·故事》:“ 韩忠献 当国,遇奏事退晚,即依旧例一面放班,未有著令。 王乐道 为御史中丞,弹奏语过当,坐謫 陈州 。自此令宰臣奏事至辰时未退,即一面放班,遂为定制。”
共366,分5页显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