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贿上声 [zǎi,岁也][kē ké][ǎi]

[详注1][léi,败坏]贿[盛器、水流汇合][详注2][jǐ,几多][旧音妥][cuǐ][详注3]


注1:悔 音贿。悔吝也。《正字通》凡言人有悔吝,此悔字读上声。凡言人能改悔,此悔字读去声。今人混读者,非。
注2:嵬 音頠。嵬𡾊,山貌。《左思·魏都赋》或嵬𡾊而复陆。
注3:喂 《唐韵》奴罪切《集韵》《韵会》《正韵》弩罪切,音鮾。《玉篇》饥也。一曰鱼败曰喂。《楚语》民之羸喂,日日已甚。《前汉·魏相传》振乏喂。◎按喂馁古通,今相承,以喂为喂饲之喂,以馁为饥馁之馁,遂分为二。
末字词组
变改悔改优改评改黵改整改朝闻夕改电改
迁改回改阅改删改销改斠改朝过夕改审改
更改荣改冲改匡改批改校改篡改知过必改
移改厘改风雨不改进改润改房改累教不改土改
涂改臆改风移俗改修改治改洗改积习难改省改
夕改刊改削改革改沿改悛改窜改 
贴改创改营改追改屡教不改朝令夕改制改 
教改良弓无改脩改先亲后不改湔改朝令暮改剜改 
除改镌改翻改默改添改惩改劳改 

词语解释:变改  拼音:biàn gǎi
改变。《后汉书·郎顗传》“五际之戹,其咎由此” 李贤 注引《韩诗外传》:“五际,卯酉午戌亥也。阴阳终始际会之岁,於此则有变改之政。” 宋 梅尧臣 《答永州守王公慥寄九岩亭记》诗:“草树易变改,山川无故新。” 王西彦 《人的世界·第五家邻居》:“退伍军官的决心,并不因为她的企图自杀而稍有变改。”
词语解释:迁改  拼音:qiān gǎi
(1).指官职之迁升。 唐 颜真卿 《祭伯父豪州刺史文》:“ 泉明 、 顥 、 頲 、 颖 等并蒙迁改,一门之内,生死哀荣。” 宋 范仲淹 《乞召杜衍等备明堂老更表》:“﹝ 郎简 ﹞归老十餘年,不曾迁改,亦无锡赐。” 宋 方勺 《泊宅编·渠来》:“或乱毁帘幃窗牖之类,则 经臣 必有迁改锡賚之庆。”
(2).变易,改变。 唐 李白 《对酒行》:“天地无彫换,容颜有迁改。” 宋 张耒 《青桐道中值雨》诗:“人间迁改何须问,便作江湖未可知。” 明 胡其毅 《孔庙柏歌》:“礼乐初传三百载,风尘倐忽俱迁改。” 谭献 《〈复堂词录〉序》:“律吕废队则声音衰息,声音衰息则风俗迁改。”
(3).谓迁善改过。 明 张居正 《答蓟辽总督郑范溪书》:“彼既有迁改之诚,自不必深求矣。” 清 黄爵滋 《敬陈六事疏》:“於此等匪民,先宜实力查捕,除已犯重案论治如法外,餘皆概予开释,而著其名於册,諭令迁改。”
词语解释:更改  拼音:gēng gǎi
改变;改换;改动。《汉书·韩延寿传》:“ 潁川 由是以为俗,民多怨讐, 延寿 欲更改之。” 元 无名氏 《黄花峪》第二折:“我更改了这衣服,打扮箇货郎儿去。”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不改常度》:“ 仁皇 临御六十餘年,凡一切起居饮食,自有常度,未尝更改。” 老舍 《四世同堂》五九:“有擅自更改的,以抬高物价,扰乱治安论。”
词语解释:移改  拼音:yí gǎi
移动改变。 唐 李端 《赠康洽》诗:“自言万物有移改,始信桑田变成海。”《水浒传》第七九回:“自古王言如纶綍,因此号为玉音,不可移改。”
词语解释:涂改  拼音:tú gǎi
抹去或用白粉涂在原来的字或画上,重新写或画。 唐 李商隐 《韩碑》诗:“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 宋 周必大 《二老堂诗话》:“余尝借观,皆 坡 ( 苏东坡 )亲笔,凡有涂改,即押字於下,而用臺印。” 鲁迅 《〈嵇康集〉序》:“后又有 朱 校二次,亦据刻本,凡先所幸免之字,輒復涂改,使悉从同。”
词语解释:夕改  拼音:xī gǎi
谓改过迅速。《汉书·翟方进传》:“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文选·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以罪弃生,则违古贤夕改之劝。” 李善 注:“ 曾子 曰:‘君子朝有过,夕改,则与之。’”
词语解释:贴改  拼音:tiē gǎi
修改。《宋史·倪思传》:“ 弥远 拜右丞相, 陈晦 草制用‘昆命元龟’语, 思 难曰:‘ 董贤 为大司马,册文有‘允执厥中’一言, 萧咸 以为 尧 禪 舜 之文,长老见之,莫不心惧,今制词所引,此 舜 禹 揖逊也。天下有如 萧咸 者读之,得不大骇乎?’仍上省牘,请贴改麻制。”参见“ 贴麻 ”。
词语解释:贴麻  拼音:tiē má
唐 宋 时任命大臣用黄白麻纸颁诏,如有改动,则须改贴重写,叫做“贴麻”。 宋 洪迈 《容斋三笔·赵丞相除拜》:“是时以 陈执中 为昭文相, 竦 为集贤相,御史言:‘ 竦 向在 陕西 ,与 执中 议论不协,不可同寅政地。’於是贴麻改命,而初制不出。”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昆命元龟辨证本末》:“昔 欧阳修 论 韩琦 、 富弼 、 范仲淹 立党事,在为 河北 转运使时,故敢援此以为比,乞行贴麻。 史相 得之甚骇,遂拜表缴奏,且谓当时惟知恭听王言,所有制词,合取会词臣合与不合贴麻。” 清 李赓芸 《炳烛编·贴麻》:“盖贴麻者改贴之谓。”
词语解释:教改  拼音:jiào gǎi
教学改革
词语解释:除改  拼音:chú gǎi
(1).免除现职,改任他职。《资治通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 弘正 闻之,笑曰:‘是闻除改,登即行矣,何能为哉!’” 胡三省 注:“除改,谓除书改授他镇。”
(2).革除和修改。 宋 曾巩 《论中书录黄画黄舍人不书检札子》:“然向来书检已连除改因依,况除改因依,参於典故,即无舍人不得预闻之理。” 宋 丁谓 《丁晋公谈录》:“朝廷每有除改,外面多谤议。”
词语解释:悔改  拼音:huǐ gǎi
追悔所犯错误,加以改正。 宋 王安石 《临川吴子善墓志铭》:“其弟终感悟悔改为善士,以文学名於世。”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十章:“因此无论查什么,斗什么,她都一反常态,表示诚心的认罪和悔改。”
词语解释:回改  拼音:huí gǎi
翻悔,改口。《南史·薛安都传》:“ 明帝 欲加原宥, 灵越 辞对如一,终不回改,乃杀之。”
词语解释:荣改  拼音:róng gǎi
指官职升迁。 宋 宋□ 《新编分门古今类事·允蹈甲门》:“及为 江阳 幕官,考满赴闕,将遂荣改,行次 湖湘 ,以病卒於 闸口镇 。”
词语解释:厘改  拼音:lí gǎi
改革;改正。《国语·周语下》:“ 伯禹 念前之非度,釐改制量。”《隋书·儒林传·刘炫》:“蹈先儒之逸轨,伤羣言之芜秽,驰騖坟典,釐改僻谬。” 清 王韬 《西国兵额日增》:“ 法 自和 普 之后,励精图治,釐改军制,几於举国皆兵。”
词语解释:臆改  拼音:yì gǎi
凭臆测改动文字。 清 龚自珍 《妙法莲华经四十二问》第十九问:“以此例推,可一一臆改也。” 清 俞樾 《诸子平议·管子二》“ 桓公 使 鲍叔 识君臣之有善者”:“古盖自有君臣之称,未可臆改也。” 鲁迅 《〈云谷杂记〉序》:“阙失七条,文句又多臆改,不足据。”
词语解释:刊改  拼音:kān gǎi
修改;订正。《后汉书·郑玄传》:“﹝ 郑玄 ﹞括囊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芜,刊改漏失,自是学者略知所归。”《梁书·裴子野传》:“人皆成於手,我独成於心,虽有见否之异,其於刊改一也。” 唐 刘知几 《史通·惑经》:“夫如是,夫子之修《春秋》,皆遵彼乖僻,习其讹谬,凡所编次,不加刊改者也。”
词语解释:创改  拼音:chuàng gǎi
犹改变。《隋书·律历志中》:“ 陈氏 因 梁 ,亦用 祖冲之 历,更无所创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 世宗 既以创改大礼,得愉快於志。”
词语解释:良弓无改  拼音:liáng gōng wú gǎi
谓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语出《礼记·学记》:“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唐 刘知几 《史通·书事》:“其有开国承家,世禄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略书於传可也。”
词语解释:镌改  拼音:juān gǎi
犹删改。 宋 吴可 《藏海诗话》:“凡可以指瑕鐫改者,有形病也。” 金 王若虚 《新唐书辨中》:“ 子京 鐫改旧文,诡异僻澁,殆不可读。”
词语解释:优改  拼音:yōu gǎi
指晋升官职。《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七年》:“曏缘旧恩,已获优改,今若再蒙超奬,遂於诸人不类。”
词语解释:阅改  拼音:yuè gǎi
审阅修改。《儿女英雄传》第三六回:“此后作文便用朝考卷子誊正,对策便用殿试卷子誊正,待我给你閲改。”
词语解释:冲改  拼音:chōng gǎi
(1). 宋 代公文习用语·犹言抵触违反。 宋 范仲淹 《奏乞重定三班审官院流内铨条贯》:“自祖宗以来,条贯极多,逐旋衝改,久不删定,主判臣僚,卒难详悉。”《宋史·徽宗纪四》:“辛巳,詔自今衝改 元丰 法制,论以大不恭。”
(2).引申为修改。《续资治通鉴·宋孝宗淳熙元年》:“缘臣僚申明衝改,前后不一。率多出私意,徇人情。”
词语解释:风雨不改
语出《诗·郑风·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比喻处于恶劣环境中不变其节操。 唐 元稹 《授韩皋尚书左仆射制》:“岂所谓 徐公 之行己有常,而诗人之风雨不改耶?”参见“ 风雨如晦 ”。
词语解释:风雨如晦  拼音:fēng yǔ rú huì
(1).《诗·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后用“风雨如晦”比喻于恶劣环境中而不改变气节操守。 唐 李德裕 《唐故左神策军护军中尉刘公神道碑铭》:“遇物而 涇 渭 自分,立诚而风雨如晦。”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四节:“至其末造,朝政昏浊,国事日非,而党錮之流,独行之辈,依仁蹈义,舍命不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让爵让产,史不絶书。”
(2).比喻社会黑暗混乱。 郭沫若 《星空·归来》:“在这风雨如晦之晨,游子归来了。”
词语解释:风移俗改
同“ 风移俗易 ”。 《三国志·魏志·杜袭传》“曾祖父 安 ” 裴松之 注引 李氏 《先贤行状》:“迁 济阴 太守,以德让为政,风移俗改。”
词语解释:削改  拼音:xuē gǎi
犹删改。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北史》称: 庾自直 为 隋煬帝 改诗,许其詆呵。帝必削改至于再三,俟其称善而后已。” 茅盾 《〈文集〉卷八·后记》:“因此就得设法迷惑检查官的眼睛,使文中有刺而他们又无词可借以进行他们那‘拿手戏’的削改。”
词语解释:营改  拼音:yíng gǎi
犹改建。《宋书·后妃传·文帝路淑媛》:“ 崇宪 昭太后 修寧陵 地, 大明 之世,久所考卜。前岁遭诸蕃之难,礼从权宜。奉营仓卒,未暇营改。”
词语解释:脩改  拼音:xiū gǎi
修订改正。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文字》:“按此书隶,在 春秋 之前,但诸国或用或不用。 程邈 观其省易,有便於时,故脩改而献,非创造也。”
词语解释:翻改  拼音:fān gǎi
指根据原著改写。 张庚 《〈秦香莲〉的人民性》:“到了六百年左右以前,有个文学家 高明 ,把这个本子翻改了一下,起名叫《琵琶记》,仍然写 蔡伯喈 、 赵五娘 的故事。”
词语解释:评改  拼音:píng gǎi
评议批改。 孙犁 《秀露集·关于编辑和投稿》:“在学校,可在课堂上认真作文。经过老师评改,好的可在校刊上投稿。” 夏衍 《懒寻旧梦录·从辛亥到“五四”》:“当时每周作文一篇,他几乎对我的每篇作文都仔细评改。”
词语解释:删改  拼音:shān gǎi
删除改动。《晋书·荀顗传》:“ 顗 上请 羊祜 、 任愷 、 庾峻 、 应贞 、 孔顥 共删改旧文,撰定 晋 礼。”《朱子语类》卷三九:“如乡饮酒礼,向来所行,真成彊人行之,何益?所以难久。不若只就今时宴饮之礼中删改行之。”《宋史·刑法志一》:“ 乾道 新书,尚多牴牾。詔户部尚书 蔡洸 详定之,凡删改九百餘条,号《淳熙敕令格式》。”《红楼梦》第三七回:“ 湘云 一心兴头,等不得推敲删改。” 萧乾 《鱼饵·论坛·阵地》:“对于作品,我轻易不去删改。”
词语解释:匡改  拼音:kuāng gǎi
纠正,改正。《汉书·游侠传序》:“及至 汉 兴,禁网疏阔,未之匡改也。”《三国志·魏志·夏侯玄传》:“始自 秦 世……宰牧相累,监察相司,人怀异心,上下殊务。 汉 承其绪,莫能匡改。”
词语解释:进改  拼音:jìn gǎi
犹升迁。《太平广记》卷二○一引 唐 胡璩 《谭宾录·李邕》:“﹝ 李邕 ﹞復为人阴中,竟不得进改。”《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詔‘自今诸路转运使、副、提点刑狱所举官,如进改后,五年无过有劳干者,并举主特加酬奬。’”
词语解释:修改  拼音:xiū gǎi
(1).改正过失或缺点、错误。《晋书·苻生载记》:“ 健 将杀之, 雄 止之曰:‘儿长成自当修改,何至便可如此!’”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自新》:“﹝ 周处 ﹞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隋书·高祖纪下》:“律令格式,或有不便於事者,宜依前勑修改,务当政要。” 巴金 《〈爝火集〉后记》:“所以我回到宿舍就把前一天写好的初稿拿出来修改和补充。”
(2).修缮改建。《南史·梁本纪下》:“特多禁忌,墙壁崩倒,屋宇倾頽,年月不便,终不修改。”
词语解释:革改  拼音:gé gǎi
改革;革新。《通典·礼二》:“明年黄龙见 成纪 ,拜 公孙臣 为博士,申明土德,革改歷服色事。”
词语解释:追改  拼音:zhuī gǎi
后来加以更改。《宋史·刑法志二》:“狱有不得其情,法有不当於理者,无所平反追改。” 清 昭槤 《啸亭续录·花王阁賸稿》:“其咏 孙高阳 诗,故意将‘阵云’二字代押氛韵,以见后人追改痕迹,掩其伪贋。”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然而,对于阴间,我终于已经颂扬过了,无法追改。”
词语解释:先亲后不改  拼音:xiān qīn hòu bù gǎi
谓先辈结成的亲戚关系,后辈应予保持。《金瓶梅词话》第六二回:“这出月初一日,是 乔 亲家 长姐 生日,咱也还买分礼儿送了去。常言‘先亲后不改’,莫非咱家孩儿没了,断了礼,不送了。”《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露着你们‘先亲后不改’,欺负我老迈无能!”
词语解释:默改  拼音:mò gǎi
暗中改变。 汉 王充 《论衡·明雩》:“默改政治,潜易操行,不彰於外,天怒不释,故必雩祭。”
词语解释:黵改  拼音:dǎn gǎi
涂改。 宋 黄伯思 《东观馀论·跋昌谷别集后》:“某尽记 贺 篇咏,然黵改处多,愿得公所辑视之,当为是正。”
词语解释:销改  拼音:xiāo gǎi
谓衰老。 唐 李羣玉 《感兴》诗之四:“先惊愁人耳,颜髮潜销改。”
词语解释:批改  拼音:pī gǎi
修改文章、作业等并加批语。 巴金 《家》十一:“五叔把他最近写的诗文交给祖父,请祖父批改。”《新华文摘》1981年第6期:“ 顾老师 紧张地为孩子热汤药。又匆匆地收拾起昨晚为学生刚批改好的作业本和准备要带的早点。”
词语解释:润改  拼音:rùn gǎi
润色修改。 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第一章二:“他们是从这一个人传到那一个人,从这一个地方传到那一个地方。有的人加进了一点,有的人润改了一点。我们永远不会知道其真正的创作者与其正确的产生的年月的。”
词语解释:治改  拼音:zhì gǎi
犹修改。 唐 刘知几 《史通·古今正史》:“ 武成 尝访诸羣臣,犹云不实,又令治改,其所变易甚多。”
词语解释:沿改  拼音:yán gǎi
沿袭和更改。《新唐书·韦叔夏传》:“ 武后 拜 洛 ,享明堂,凡所沿改,皆 叔夏 、 祝钦明 、 郭山惲 等所裁讨。”
词语解释:屡教不改  拼音:lǚ jiào bù gǎi
屡次教育,仍不改正。也说“累教不改”
词语解释:湔改  拼音:jiān gǎi
犹言洗心革面,悔改。
词语解释:添改  拼音:tiān gǎi
补充,修改。《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 安老爷 见那封信通共不到三篇儿八行书,前后错落添改倒有十来处,依然还是白字连篇。”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词语解释:整改  拼音:zhěng gǎi
整顿改革。 谢觉哉 《观花小记》:“十一是整改工作搞得好。民主办社,遇事和大家商量,走群众路线。”
词语解释:斠改  拼音:jiào gǎi
校改。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里事·五经旁训辨体合订》:“且又譌文夺字,一不斠改,则误人甚矣。”
词语解释:校改  拼音:jiào gǎi
校对改正。 清 叶廷琯 《吹网录·顾涧薲校刻宋本〈尔雅〉》:“ 涧翁 续得 宋 刊祖本,校改若干字,旋以板片赠其门人 程禀初 。” 鲁迅 《热风·望勿“纠正”》:“你也标点,我也标点,你也作序,我也作序,他也校改,这也校改,又不肯好好的做,结果只是糟蹋了书。”
词语解释:房改  拼音:fáng gǎi
对房屋的租用方法和租用房屋的租金等一系列有关体制的改革
词语解释:洗改  拼音:xǐ gǎi
涂改。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内阁·亲书奏章》:“ 嘉靖 辛丑, 夏言 以左削復官,其谢疏中有洗改字面,为上所詰责是矣。”
词语解释:悛改  拼音:quān gǎi
悔改。《后汉书·儒林传上·孔僖》:“假使所非实是,则固应悛改。”《魏书·太宗纪》:“刺史守宰,率多逋慢,前后怠惰,数加督罚,犹不悛改。” 清 梁章鉅 《退庵随笔·政事二》:“若仍前奢侈,不知悛改,商人必当从重究治,尔等亦不能辞徇纵之咎。”
词语解释:朝令夕改  拼音:zhāo lìng xī gǎi
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 唐 元稹 《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门下吏久其职,人安其业,此前代所以称理古也。况夺三军慈爱之师,换百姓仁惠之长,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曷若且仍其旧。”《资治通鉴·唐穆宗长庆二年》:“又凡用兵,举动皆自禁中授以方略,朝令夕改,不知所从。”《明史·刘健传》:“即位詔书,天下延颈,而朝令夕改,迄无寧日。”《人民日报》1981.2.14:“社员们头些年让那些朝令夕改的政策变怕啦,对政策兑现有怀疑,真劲儿使不出来。”
词语解释:朝令暮改  拼音:zhāo lìng mù gǎi
《汉书·食货志上》:“急政暴赋,赋歛不时,朝令而暮改。” 王念孙 《读书杂志·汉书四》:“‘朝令而暮改’,改,本作得,言急征暴赋,朝出令而暮已得。非谓其朝令而暮改也。”后以“朝令暮改”形容政令多变。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给舍缴驳论疏》:“军政财计,田制盐法,关国体之大者,率情变易,朝令暮改,人无适从。”
词语解释:惩改  拼音:chéng gǎi
犹惩革。《后汉书·桓帝纪》:“选举乖错,害及元元。顷虽颇绳正,犹未惩改。”
词语解释:朝闻夕改  拼音:cháo wén xī gǎi
见“ 朝过夕改 ”。
词语解释:朝过夕改  拼音:zhāo guò xī gǎi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汉书·翟方进传》:“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亦作“ 朝闻夕改 ”。《晋书·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词语解释:朝过夕改  拼音:zhāo guò xī gǎi
早晨闻过,晚上即改正。形容改正错误之迅速。《汉书·翟方进传》:“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亦作“ 朝闻夕改 ”。《晋书·周处传》:“古人贵朝闻夕改。君前涂尚可,且患志之不立,何忧名之不彰?”
词语解释:篡改  拼音:cuàn gǎi
用作伪的手段对经典、理论、政策等进行改动或曲解。 巴金 《“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不管怎样,历史总是篡改不了的。”
词语解释:累教不改  拼音:lěi jiào bù gǎi
屡教不改
词语解释:积习难改  拼音:jī xí nán gǎi
长期形成的习惯难以改变。例如:真是积习难改,拿起笔,就像扭开了龙头,水荷荷地流个不停。——巴金《谈自己的创作·小序》
亦作“积习难除”
词语解释:窜改  拼音:cuàn gǎi
改易;改动。《新唐书·姦臣传上·许敬宗》:“及 敬宗 身为国史,窜改不平,专出己私。”《明史·袁炜传》:“﹝ 煒 ﹞与 阶 同总裁《承天大志》……诸学士呈稿, 煒 窜改殆尽,不以让 阶 。” 汪辟疆 《唐人小说·沉亚之〈湘中怨解〉按语》:“《异闻集》为 唐 人 陈翰 编集当世传奇志怪之文,而多所窜改。” 郭沫若 《雄鸡集·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书上有些比较可靠的民间歌谣,虽然不多,但很可贵。因为他是第一手的资料,纯粹的资料,不是经过窜改的。”
词语解释:制改  拼音:zhì gǎi
犹改制。谓制定典章革除弊端。《后汉书·曹褒传》:“遂復上疏,具陈礼乐之本,制改之意。”
词语解释:剜改  拼音:wān gǎi
谓挖去错字改成正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君和臣诗》:“钞胥以形近,误 朱廉 为 宋濂 耳。庚午秋, 石丈 ……曾质此疑,次年遽归 道山 ,未知槧本剜改否?”
词语解释:劳改  拼音:láo gǎi
劳动改造的简称。 毛泽东 《做革命的促进派》:“除开个别的要法办、劳改,那要剥夺选举权外,一般的以不剥夺为好。” 徐怀中 《西线轶事》:“随后被转送监狱进行劳改。”
词语解释:电改  拼音:diàn gǎi
比喻极快地改变。《艺文类聚》卷七六引 南朝 梁 沉约 《比丘尼僧敬法师碑》:“风迁电改,斯理莫违。”
词语解释:审改  拼音:shěn gǎi
审查并进行修改。例如:审改文件。
词语解释:知过必改  拼音:zhī guò bì gǎi
知道自己有过失,就一定改正。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斩鬼传》第五回:“三鬼见 钟老爷 赏罚分明,心中感服,叩头拜谢,知过必改去了。”参见“ 知过 ”。
词语解释:知过  拼音:zhī guò
自知过失。《左传·宣公二年》:“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鲁迅 《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何等有人情,又何等知过,何等守法,又何等果决,我们的文学家做得出来么?”
词语解释:土改  拼音:tǔ gǎi
见“ 土地改革 ”。
词语解释:土地改革  拼音:tǔ dì gǎi gé
指对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的运动。我国的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动农民群众没收地主的土地和生产资料,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毛泽东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三:“这十六个年轻人,都是这一年多土地改革当中各区各屯涌现出来的新积极分子。”亦省作“ 土改 ”。 陈毅 《吟反攻形势》:“举国艷説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中国青年报》1983.8.2:“新建的学校就座落在土改时留下的那片平地上。”
词语解释:省改  拼音:shěng gǎi
反省并改正错误。《汉书·成帝纪》:“青緑民所常服,且勿止。列侯近臣,各自省改。” 颜师古 注:“省,视也。视而改之。”《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二:“经了若干苦楚过来,今受了岳丈深恩,若再不晓得省改,真猪狗不值了。”《明史·徐阶传》:“给事、御史多起废籍,恃 阶 而强,言多过激。帝不能堪,諭 阶 等处之……﹝ 阶 ﹞请传諭令省改。帝亦勿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