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韵字: 或选择韵部:
(2011-11-5)
十一陌入声 驿[xī][jī,积聚][jí][yì,变易][gē gé][pò tuò][详注1][详注2][详注3][zhī][jí][动词][sè mí sù][shì zhē][划破][yì][yā,笑声][详注4][xī][hé][tī zhì][zǎ zé zhā zhà][è][gé][hé,同核][yì shì][jí][zhà][yì][è,音厄。本作呃。鸡声。][cè][zhái][shuò][jí][详注5][详注6][hè xià][详注7]鰿


注1:索 《广韵》山戟切《集韵》色窄切,求也。《礼·曲礼》大夫以索牛。《注》索,求得而用之。
注2:摘 《唐韵》竹厄切《集韵》《韵会》陟革切,音谪。手取也。《唐书·建宁王倓传》天后次子贤作歌曰: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尚云可,四摘抱蔓归。或作擿。
注3:射 yì,音睪。《诗·大雅》无射亦保。《周颂》无射于人斯。《注》射,厌也。又无射,九月律名。《前汉·律历志》无射,言阳气上升,阴气收藏,终而复始,无厌已也。
注4:刺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七迹切,音碛。穿也,伤也。《增韵》刃之也。《孟子》刺人而杀之。又针黹也。《史记·货殖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又侦伺也。《前汉·燕王旦传》燕王旦遣幸臣之长安问礼仪,阴刺候朝廷事。又《韵会》黥也。又撑也。《史记·陈平世家》平乃刺船而去。《韩愈诗》峻濑乍可刺。又刺刺,多言貌。《管子·心术篇》焉能去刺刺为咢咢乎。《韩愈·送殷员外序》丁宁顾婢子,语刺刺不能休。
注5:柞 《集韻》《韻會》側格切,音窄。除草曰芟,除木曰柞。《詩·周頌》載芟載柞。又《周禮·夏官》柞氏掌攻草木。 又窄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轂小而長則柞。《类篇》助伯切,音斮。捕兽槛中机曰柞鄂。《中庸·孔疏》擭谓柞㮙也。
注6:莫 《韵会》莫白切,音陌。静也。《诗·小雅》君妇莫莫。《注》言清静而敬至也。《左传·昭二十八年》德正应和曰莫。
注7:霸 音拍。古与魄同。《说文》月始生霸然也。承大月二日,承小月三日。从月䨣声。《增韵》月体黑者谓之霸。《玉篇》今作魄。《书·武成·旁死魄释文》魄,普白反。《说文》作霸,匹革反。《前汉·律历志》四月已丑朔死霸。死霸,朔也。生霸,望也。是月甲辰望,乙巳旁之,故武成篇曰:惟四月既旁生霸。
末字词组
盘擗顿擗鞭擗踊擗俯擗摘擗掏擗号擗

词语解释:盘擗  拼音:pán pǐ
(1).盘屈。 五代 齐己 《灵松歌》:“灵松灵松,是何根株。盘擗枝干,与羣木殊。”
(2).气充沛貌。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客﹞既至,请笛而吹……及入破,呼吸盘擗,其笛应声粉碎。”
词语解释:顿擗  拼音:dùn pǐ
崩倒;倒塌。《文选·曹植〈送应氏〉诗之一》:“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张铣 注:“顿擗,崩倒也。”
词语解释:鞭擗  拼音:biān pǐ
犹鞭辟。剖析。 宋 张栻 《答胡季随书》:“要须深惟尚絅之义,鞭擗尽觉有味也。”参见“ 鞭辟 ”。
词语解释:鞭辟  拼音:biān bì
(1).鞭策;勉励。《朱子语类》卷一○四:“ 顾文蔚 曰:‘且如公有谁鞭辟?毕竟是自要读书。’” 元 熊禾 《谢贡举启》:“虽曰有试而誉,但恐无实以副,某敢不益加鞭辟,无负甄陶。”
(2).剖析,分析。 清 李慈铭 《越缦堂读书记·龙谿语录》:“盖 龙谿 天分极高,故其悟入处极透彻,其与人言,层层鞭辟,真能开发神智。”
词语解释:踊擗  拼音:yǒng pǐ
亦作“踊擗”。 顿足搥胸。形容极度悲哀。《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练而慨然,悲慕未尽,而踊擗之情差末;祥而廓然,哀伤已除,而孤藐之怀更剧。” 明 李东阳 《与杨应宁书》:“长途酷暑,块苫踊擗,摧裂顿撼之状,皆可想见。”
词语解释:俯擗  拼音:fǔ pǐ
谓俯身拍胸而哭。 南朝 齐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俯擗天伦,踊絶于地。”
词语解释:摘擗  拼音:zhāi pǐ
见“ 摘僻 ”。
词语解释:摘僻  拼音:zhāi pì
亦作“ 摘擗 ”。 拳曲手足。谓自加拘束。《庄子·马蹄》:“澶漫为乐,摘僻为礼,而天下始分矣。” 成玄英 疏:“摘僻是曲拳之行。”一说,烦碎。 郭庆藩 集释引 郭嵩焘 曰:“擿僻,当作‘摘擗’。 王逸 注《楚辞》:‘擗,析也。’摘者,摘取之;擗者,分之;谓其烦碎也。”
词语解释:掏擗  拼音:tāo pǐ
挖开。《元典章新集·刑部·毁伤眼目》:“ 曹辛四 告,被 曹辛一 用手将父 曹庆二 右眼睛剜出, 曹辛三 用右手将左眼睛搯擗。”
词语解释:号擗  拼音:hào pǐ
亦作“号躄”。 悲伤痛哭,捶胸顿足。《梁书·简文帝纪》:“大行皇帝奄弃万国,攀慕号躃,厝身靡所。”《陈书·始兴王叔陵传》:“大渐之后,圣躬号擗,遂因匍匐,手犯乘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