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摽梅 拼音:biāo méi
《诗·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有,助词。摽梅,谓梅子成熟而落下。后以“摽梅”比喻女子已到结婚年龄。《南齐书·海陵王纪》:“督劝婚嫁,宜严更申明,必使禽币以时,摽梅息怨。” 唐 郑世翼 《看新婚》诗:“初笄梦桃李,新妆应摽梅。”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见尘壁仿佛有字迹,拂拭諦视,乃细楷书二絶句……不知是谁家娇女,寄感摽梅。”词语解释:摽摽 拼音:biāo biāo
高貌。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我爱 李侍中 ,摽摽七尺强。” 唐 陆龟蒙 《江南秋怀寄华阳山人》诗:“谅难求摽摽,聊欲取錚錚。”词语解释:摽蕝 拼音:biāo jué
植标以示其事。摽,通“ 标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殭僧》:“ 义 下塔不三四步,捧心大叫一声而絶。 李公 遂令摽蕝其事,瘞於其下。”词语解释:摽落 拼音:biāo luò
落下。 唐 刘希夷 《江南曲》之八:“冠盖星繁 湘水 上,衝风摽落 洞庭 渌。” 宋 无名氏 《梅妃传》:“若寂寞於蕙宫,但凝思乎兰殿。信摽落之梅花,隔 长门 而不见。”词语解释:摽置 拼音:biāo zhì
标置。谓揭示品格,定其地位。摽,通“ 标 ”。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铨曹》:“乃窃定海内文士百有餘人,分作九等,高自标置,与 张説 、 李邕 并居第一,自餘皆被排斥。”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治戒》:“吾殁后……坟高三尺,石翁仲兽不得用,盖自摽置者,非千载永安计尔。”词语解释:摽目 拼音:biāo mù
标目,品类。摽,通“ 标 ”。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四:“又如牡丹,自 唐 以前未有闻,至 武后 时,樵夫採山乃得之……至 宋 朝紫黄丹白,摽目尤盛。至於近时,则翻腾百种,愈出愈奇。”词语解释:摽虔 拼音:biāo qián
标示虔诚。摽,通“ 标 ”。 唐 司空图 《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所以别创祠堂,严陈象设者,盖皆蒙美利,并荷丰功,愿申报德之诚,别置摽虔之所。”词语解释:摽窃 拼音:biāo qiè
同“ 剽窃 ”。 抄袭、窃取他人的文章或成果。摽,通“ 剽 ”。 鲁迅 《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这‘流言’早听到过了;后来见于《闲话》,说是‘整大本的摽窃’。”词语解释:摽遇 拼音:biāo yù
高自标置,待人傲慢。摽,通“ 标 ”。《宋书·张敷传》:“中书舍人 秋当 、 周赳 并管要务,以 敷 同省名家,欲诣之。 赳 曰:‘彼若不相容,便不如不往。詎可轻往邪?’ 当 曰:‘吾等并以员外郎矣,何忧不得共坐?’ 敷 先设二牀,去壁三四尺,二客就席,酬接甚欢,既而呼左右曰:‘移我远客!’ 赳 等失色而去。其自摽遇如此。”词语解释:摽辟 拼音:biāo pì
捶胸。语本《诗·邶风·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清 方苞 《徐诒孙哀辞》:“閒与同舍,梦中数悲啸,或摽辟而呼。余惊起问故,则垂涕而不言。”词语解释:摽题 拼音:biāo tí
谓在器物、书籍、文章或字画上作题记文字。摽,通“ 标 ”。《法苑珠林》卷一○三:“七月望日,沙门受腊,此时设供,弥为胜也。若制器物以充供养,器器摽题,言为某人亲奉上三寳。”词语解释:摽采 拼音:biāo cǎi
标明条件选拔。摽,通“ 标 ”。《宋书·顺帝纪》:“振维务本,存乎得人。今可宣下州郡,搜扬幽仄,摽采乡邑,随名荐上。朕将亲览,甄其茂异。”词语解释:摽格 拼音:biāo gé
标格。指风格,风度。摽,通“ 标 ”。《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多艷丽,更清姝,神仙摽格世间无。当时只説梅花似,细看梅花却不如。”词语解释:摽牌 拼音:biāo pái
即标牌。用以防御兵刃矢石的战具。摽,通“ 标 ”。《宋史·兵志四》:“ 关 东戍卒,多是硬弩手及摽牌手,不惟扞贼劲矢,亦可使贼马惊溃。” 宋 曾巩 《本朝政要策·南蛮》:“ 宋 兴,尝设广捷之兵,习摽牌之器。”词语解释:摽显 拼音:biāo xiǎn
标榜,炫耀。摽,通“ 标 ”。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夫能知要道者,无欲於物也,不徇世誉也,亦何肯自摽显於流俗哉!”词语解释:摽陨 拼音:biāo yǔn
陨落,衰败。 清 陈衍 《〈重刻晚翠轩诗〉序》:“岂所谓生有自来,其发音先悽愴而后喜悦,固休戚所繫歟?抑凡物之生,成熟早则摽陨亦速,无问其结构之实何如歟?”词语解释:摽末 拼音:biào mò
刀尖。喻微末。摽,通“ 鏢 ”。《汉书·王莽传上》:“及至 青 戎 ,摽末之功,一言之劳,然犹皆蒙丘山之赏。” 颜师古 注引 服虔曰 :“摽音刀末之摽。” 王先谦 补注引 沉钦韩 曰:“《淮南·修务训》 高 注:‘摽,读刀摽之摽。’与 服虔 同,则 汉 谓刀末为摽。”词语解释:摽货 拼音:biāo huò
犹摽卖。摽,通“ 标 ”。 唐 薛用弱 《集异记·汪凤》:“ 忠 大忧惧,则损其价而摽货焉。”词语解释:摽说 拼音:biāo shuō
剽取他人之言说。摽,通“ 剽 ”。 明 陈士元 《俚言解》卷一:“言语无据曰摽説,谓摽取他人之説也。或云摽当作‘漂’, 汉 班固 《宾戏》‘亡命漂説’, 师古 注云:‘漂,浮也,谓浮根之説也。’”词语解释:摽身 拼音:biāo shēn
犹飞身。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贬误》:“夫立不可过人头,岂容摽身鸟外?”词语解释:摽榜 拼音:biāo bǎng
见“ 摽搒 ”。
词语解释:摽搒 拼音:biāo péng
亦作“ 摽牓 ”。
(1).摽,通“ 标 ”。标榜,称扬。《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李贤 注:“摽搒,犹相称扬也。”
(2).摽,通“ 标 ”。标明,揭示。《魏书·礼志二》:“《小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此实 殷汤 时制,不为难也。聊復摽牓,略引章条。愚戇不足以待大问。”词语解释:摽揭 拼音:biāo jiē
标榜。摽,通“ 标 ”。 宋 司马光 《清逸处士魏君墓志铭》:“然与人和,浮沉閭里,不自摽揭,以故其生也,人乐与之游;其没也,无谤言。”词语解释:摽掠 拼音:biāo lüè
抢劫、掳掠。摽,通“ 剽 ”。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 充 ( 杜充 )下诸将溃去,多行摽掠,独 飞 屯 宜兴 ,不扰居民。”《水浒传》第九八回:“过了一年有餘,值 田虎 作乱,佔了 威胜 ,遣 鄔梨 分兵摽掠。”《明史·西域传一·土鲁番》:“番贼犯顺,杀戮摽掠,惨不可胜言。”词语解释:摽搒 拼音:biāo péng
亦作“ 摽牓 ”。
(1).摽,通“ 标 ”。标榜,称扬。《后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共相摽搒,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李贤 注:“摽搒,犹相称扬也。”
(2).摽,通“ 标 ”。标明,揭示。《魏书·礼志二》:“《小记》曰:‘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而立四庙。’此实 殷汤 时制,不为难也。聊復摽牓,略引章条。愚戇不足以待大问。”词语解释:摽摘 拼音:biāo zhāi
举出并予以评断。《隋书·文学传·潘徽》:“末有 李登 《声类》、 吕静 《韵集》,始判清浊,纔分宫羽,而全无引据,过伤浅局,诗赋所须,卒难为用。遂躬紆睿旨,摽摘是非,撮举宏纲,裁断篇部。”词语解释:摽摇 拼音:biāo yáo
漂摇,冲击动荡。 明 杨士聪 《阮郎归·秋雨》词:“风吹黄叶客心惊。暗云秋雨生。青山飞靄入楼轻。摽摇连暮声。”《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利用中国之政教论》:“ 欧 风墨雨,摽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词语解释:摽拨 拼音:biāo bō
标明调拨。摽,通“ 标 ”。《宋史·兵志四》:“ 涇原路 陇山 一带係官地,例为人侵冒,略无色役。非自朝廷置局招置摽拨,无以杜絶姦弊。”词语解释:摽拂 拼音:biāo fú
弹奏古琴的抚按指法。《淮南子·修务训》:“今夫盲者目不能别昼夜,分白黑;然而搏琴抚弦,参弹復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 高诱 注:“摽拂,敷也。”词语解释:摽帜 拼音:biāo zhì
标记。摽,通“ 标 ”。《后汉书·皇甫嵩传》:“ 角 等知事已露,晨夜驰勑,诸方一时俱起,皆着黄巾为摽帜,时人谓之‘黄巾’。”词语解释:摽劲儿 拼音:biào jìn er
双方因赌气或竞赛等憋着劲比着。例如:大伙儿摽着劲儿干。词语解释:摽冠 拼音:biāo guān
第一,最好的。《太平广记》卷九九引 唐 张读 《宣室志·十光佛》:“其壁有画十光佛者,笔势甚妙,为天下之摽冠。有识者云:此国手 蔡生 之迹也。”词语解释:摽举 拼音:biāo jǔ
显示,标明。摽,通“ 标 ”。《隋书·音乐志上》:“是以五帝作乐,三王制礼,摽举人伦,削平淫放。”
高举。《宋书·谢灵运传论》:“ 灵运 之兴会摽举, 延年 之体裁明密,并方轨前透,垂范后昆。”摽,一本作“ 标 ”。词语解释:摽卖 拼音:biāo mài
标价出卖。摽,通“ 标 ”。《三国志·吴志·鲁肃传》:“尔时天下已乱, 肃 不治家事,大散财货,摽卖田地,以賑穷弊结士为务。”词语解释:摽抶 拼音:biāo chì
犹搏击。 清 赵执信 《观斗促织》诗:“摽抶猛士心,奋迅良马状。”词语解释:摽弃 拼音:biāo qì
抛弃。 清 方苞 《赫氏祭田记》:“有义田以养其族人,故宗法常行,无或敢犯。余尝以风并世士大夫,閒有慕效者,不再世而子孙族人,瓜分其义田而摽弃之。”词语解释:摽戒 拼音:biāo jiè
打击、惩戒。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若夫肉刑者之为摽戒也多…… 魏武帝 亦以为然。”词语解释:摽季 拼音:biāo jì
犹衰世。 清 唐孙华 《夏重谈金陵旧事》诗:“ 金陵 昔丧乱,炎运值摽季。” 清 唐孙华 《文信国祠》诗:“忆昔时摽季,逢危歷险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