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字词组
词语解释:动摇 拼音:dòng yáo
(1).有所动作。《战国策·赵策二》:“守四封之内,愁居摄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尚书大传》卷四上:“动摇而不逆天之道。”
(2).不稳固;不坚定。《史记·南越列传》:“ 甌骆 相攻, 南越 动摇。”《新唐书·儒学传中·孔至》:“丈夫奋笔成一家书,奈何因人动摇?” 清 孙枝蔚 《〈甲申述忧〉序》:“何况 关中 陷没,海内动摇,匪独唇亡齿寒、螫手断腕而已。” 艾青 《新的年代冒着风雪来了》诗:“敌人倾倒了成吨的钢铁,但英雄的阵地毫不动摇。”
(3).指使之不稳固,或使之不坚定。《史记·孝文本纪》:“ 汉 兴,除 秦 苛政,约法令,施德惠,人人自安,难动摇。”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二章:“残酷的刑罚并不曾动摇他的意志,他顽强地斗争着。”
(4).摇摆;晃动。 汉 班昭 《怨歌行》:“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唐 杜甫 《阁夜》诗:“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清 姚鼐 《登泰山记》:“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郭沫若 《文艺论集·论节奏》:“譬如一枝芦草在微风中动摇,你看它才偏到东去,又回复到西来。”
(5).指形体的活动。 汉 王充 《论衡·道虚》:“人之导引动摇形体者,何故寿而不死?”《后汉书·方术传下·华佗》:“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动摇则穀气得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三:“蛇在皮中动摇良久,须臾,不动,乃牵出,长三尺许。”词语解释:摇摇 拼音:yáo yáo
(1).心神不定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毛 传:“摇摇,忧无所愬。” 孔颖达 疏:“《战国策》云: 楚威王 谓 苏秦 曰:寡人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薄。然则摇摇是心忧无所附著之意。” 明 张凤翼 《灌园记·后母授簪》:“金针懒拈,绣线懒添,心摇摇不定如蓬转。”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见妇,惊悸错愕,未敢往就,摇摇不知悲。”
(2).摆动、摇曳貌。《大戴礼记·武王践阼》:“若风将至,先必摇摇。”《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引 唐 许尧佐 《柳氏传》:“﹝ 柳氏 ﹞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轔轔,目断意迷,失於惊尘。” 明 高启 《风树操》:“朝风之飘飘兮,维树之摇摇兮。” 陈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夜深对暗壁,摇摇影自和。”
(3).远貌。《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鸜鵒之巢,远哉摇摇。” 唐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词语解释:扶摇 拼音:fú yáo
(1).飙风。盘旋而上的暴风。《庄子·逍遥游》:“鹏之徙於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成玄英 疏:“扶摇,旋风也。” 晋 葛洪 《抱朴子·交际》:“灵乌萃於玄霄者,扶摇之力也。” 唐 元稹 《有鸟》诗之十四:“翩翾百万徒惊噪,扶摇势远何由知?” 清 魏源 《送陈太初出都》诗:“威凤乘扶摇,一举乘天衢。” 毛泽东 《念奴娇·鸟儿问答》词:“鯤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
(2).盘旋而上;腾飞。《淮南子·览冥训》:“﹝赤螭青虬﹞若乃至於玄云之素朝,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扶摇而登之,威动天地,声震海内。” 高诱 注:“扶摇,发动也。” 宋 范成大 《次韵赵正之客中》:“君自扶摇有霄汉,从渠蜩鷃舞蒿莱。” 清 黄遵宪 《登巴黎铁塔》诗:“扶摇九万里,一笑吾其儻。” 郁达夫 《感伤的行旅》一:“坐在黄包车上的身体,好像在腾云驾雾,扶摇上九万里外去了。”
(3).神话传说中的树名。《庄子·在宥》:“ 云将 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 鸿蒙 。” 陆德明 释文引 李颐 曰:“扶摇,神木也,生东海。”词语解释:飘摇 拼音:piāo yáo
(1).飞翔貌。《战国策·楚策四》:“﹝黄鵠﹞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翱翔,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唐 常楚老 《江上蚊子》诗:“飘摇挟翅亚红腹,江边夜起如雷哭。”
(2).举止轻盈洒脱貌。 明 杨慎 《升庵诗话·艳雪》:“ 曹子建 《洛神赋》以‘流风迴雪’比美人之飘摇。”
(3).飘荡;飞扬。 明 刘基 《郁离子·九难》:“於是乎翠盖飘摇,文鷁委蛇,嘉朋远至。” 徐迟 《牡丹》:“那歌声真是飘摇在肃杀秋风中的声息。”
(4).动荡不安。 明 刘基 《青阳》诗:“随气成形,或蘂或翘,睠睠兴怀,中心飘摇。”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一章:“ 芦沟桥 上炮声响了,祖国在血跟大火中飘摇。”
(5).漂泊奔波。形容行止无定。 清 姚鼐 《宝扇楼后记》:“况於 禹卿 辞玉堂之庐而飘摇江海者乎。”词语解释:消摇 拼音:xiāo yáo
逍遥。悠闲自得貌。消,通“ 逍 ”。《礼记·檀弓上》:“ 孔子 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消摇乎襄羊,降集乎北紘。” 李善 注引 司马彪 曰:“消摇,消遥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愚计此时,当直捣 黄龙 而痛饮矣,乃阻兵不进, 河 上消摇,坐失机宜。”词语解释:步摇 拼音:bù yáo
(1).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动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繆,一爵九华,熊、虎、赤羆、天鹿、辟邪、 南山 丰大特六兽,《诗》所谓‘副笄六珈’者。” 王先谦 集解引 陈祥道 曰:“ 汉 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云鬢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宋 谢逸 《蝶恋花》词:“拢鬢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颤。”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朕有鸳鸯万金锦十疋, 丽水 紫磨金步摇一事,聊作缠头。”
(2).冠名。参见“ 步摇冠 ”。
词语解释:步摇冠 拼音:bù yáo guān
冠名。《汉书·江充传》:“ 充 衣纱縠襌衣,曲裾后垂交输,冠襌纚步摇冠,飞翮之缨。”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冠襌纚,故行步则摇,以鸟羽作缨也。”《晋书·慕容廆载记》:“时 燕 代 多冠步摇冠, 莫护跋 见而好之,乃歛髮袭冠,诸部因呼之为 步摇 ,其后音讹,遂为 慕容 焉。”词语解释:漂摇 拼音:piāo yáo
(1).摇动。《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 宋 陆游 《急雨》诗:“漂摇争闔户,壅溢共疏沟。” 清 刘大櫆 《〈焚书〉辨》:“今夫富民遗其子孙以室庐,至其后之不肖……又取其瓦甓以去,而遗其梁栋。风雨之所漂摇,虫蚁之所剥蚀,其邻里之居民,因窃取以为薪。”
(2).随波浮动。 宋 文天祥 《苏州洋》诗:“一叶漂摇 扬子江 ,白云尽处是 苏洋 。”《红旗歌谣·一盏红灯照洪湖》:“小船漂摇湖中荡,赤卫队员意志强。”
(3).漂泊;羁旅。 宋 叶适 《史进翁墓志铭》:“宗伯不以我为材,意者失仕乎!尚漂摇旅寄何益!” 宋 范成大 《东山渡湖》诗:“吾生盖头乏片瓦,到处漂摇称寓公。”
(4).动荡,不安定。 宋 苏辙 《超然台赋》:“嗟人生之漂摇兮,寄流枿於海壖。” 鲁迅 《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二》:“他们本应该安心读书的,而时局漂摇得他们安心不下。”词语解释:招摇 拼音:zhāo yáo
(1).炫耀;张扬。《史记·孔子世家》:“ 灵公 与夫人同车,宦者 雍渠 参乘,出,使 孔子 为次乘,招摇市过之。”《明史·赵彦传》:“其子官锦衣,颇招摇都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伪皇孙事》:“后又於其地冒称皇孙,招摇愚民,为 松相公 筠 所斩。” 姚雪垠 《长夜》二:“是不是要把他们杀害在一个离大路稍远的荒僻地方避免招摇,叫他们无从推测。”
(2).山名。《吕氏春秋·本味》:“和之美者, 阳朴 之薑, 招摇 之桂。” 唐 陈子昂 《感遇》诗之十二:“ 招摇 青桂树,幽蠧亦成科。”
(3).借指桂树。 三国 魏 曹植 《弃妇》诗:“招摇待霜露,何必春夏成?”
(4).星名。即北斗第七星摇光。亦借指北斗。《礼记·曲礼上》:“行,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招摇在上,急缮其怒。” 郑玄 注:“招摇星在北斗杓端主指者。” 孔颖达 疏:“招摇,北斗七星也。”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指日月使延照兮,抚招摇以质正。” 唐 储光羲 《秋次坝亭寄申大》诗:“南听鸿雁尽,西见招摇转。”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各省起义·江浙联军〈檄南京文〉》:“ 蓐收 怒而招摇指,是贪狼堕地之时;凉风动而参伐明,正大树开花之候。”
(1).逍遥貌。《文选·扬雄〈甘泉赋〉》:“徘徊招摇,灵栖迟兮。” 李善 注:“招摇,犹彷徨也。” 明 李介 《天香阁随笔》卷二:“他时更拟邀羣仙,坐览八极周云烟。公还骑鹤我骑鵠,招摇再踏 蓬莱 颠。”
(2).摇动貌。《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垂旬始以为幓兮,抴彗星而为髾。掉指桥以偃蹇兮,又旖旎以招摇。”《汉书·礼乐志》:“饰玉梢以舞歌,体招摇若永望。” 颜师古 注:“招摇,申动之貌……招,音韶。”词语解释:超摇 拼音:chāo yáo
(1).心神不宁貌。《楚辞·〈七谏·谬谏〉》:“心悇憛而烦冤兮,蹇超摇而无冀。” 王逸 注:“超摇,不安也。” 元 卢挚 《蟾宫曲·正月十四日嵇秋山生日》曲:“ 飞琼 唱偏宜洞簫,似 麻姑 痒处能搔。有客超摇,一刻千金,最是灯宵。”
(2).遥远貌;高远貌。 唐 杨巨源 《别鹤词送令狐校书之桂府》诗:“超摇间云雨,迢递各山川。”词语解释:独摇 拼音:dú yáo
(1).独自摇动。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魏兴 锡义山 多生微蘅草,有风不偃,无风独摇。”
(2).白杨的别名。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榆白杨》:“白杨,一名高飞,一名独摇。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本二·白杨》。
(3).草名。赤箭的别名。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草篇》:“合离,根如芋魁,有游子十二环之,相须而生,而实不连,以气相属,一名独摇,一名离母……合呼为赤箭。”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赤箭》:“赤箭以状而名,独摇、定风以性异而名。”
(4).草名。独活的别名。《敦煌曲子词·斗百草》:“有情离合花,无风独摇草。”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独活》﹝释名﹞引《名医别录》:“此草得风不摇,无风自动,故名独摇草。”词语解释:扇摇 拼音:shàn yáo
煽惑动摇;煽动。《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四》:“充 西川 兵马都监 李严 ,扇摇军众,寻已处斩。”《续资治通鉴·宋神宗熙宁三年》:“﹝ 王安石 ﹞力言:‘外间扇摇役法者,谓输多必有赢餘,若羣诉,必可免。’”《宋书·岳飞传》:“ 檜 捕 著 下大理寺,将以扇摇诬 世忠 。”词语解释:云摇 拼音:yún yáo
(1).像云一样地飘动。 汉 班固 《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 唐 刘允济 《明堂赋》:“玄纁雾集,旌旆云摇。”
(2).比喻动荡不安。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於是 萧铣 、 朱粲 起於 荆南 , 李密 、 竇建德 乱於 河北 ,四海云摇。”
(3).颠沛流离貌。 唐 宋之问 《至端州驿见题壁》诗:“云摇雨散各翻飞,海阔天长音信稀。” 唐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予同迁见赠》诗:“直道由来黜,浮名岂敢要?三 湘 与 百越 ,雨散又云摇。”词语解释:倾摇 拼音:qīng yáo
动摇。《后汉书·杨震传》:“中常侍 樊丰 及侍中 周广 、 谢惲 等更相扇动,倾摇朝廷。” 宋 王安石 《祭马龙图文》:“释众言之牴牾,排异学之倾摇。” 宋 曾巩 《送李材叔知柳州序》:“谈者谓 南越 偏且远,其风气与中州异,故官者皆不欲久居……故其至,皆倾摇懈弛,无忧且勤之心。”词语解释:金步摇 拼音:jīn bù yáo
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以金珠装缀,步则摇动,故名。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云鬢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明 晏振之 《香罗带·秋思》套曲:“轻将檀板敲,谩欹柳腰,罗裙半掩金步摇。” 程善之 《古意》诗:“玉条脱,金步摇,兰泽四溢黄金豪。”词语解释:惊摇 拼音:jīng yáo
(1).谓急剧动摇。 元 陈孚 《潇湘八景·远浦归帆》诗:“水波忽惊摇,大鱼乱跳舞。” 元 陈孚 《博浪沙》诗:“一击车中胆气豪, 祖龙 社稷已惊摇。”
(2).惊慌动摇。 清 铭岳 《拿盐枭》诗:“手扶荆棘血淋漓,目眩厓壁心惊摇。”词语解释:撼摇 拼音:hàn yáo
摇动,动摇。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五:“ 温公 薨於位,而 元丰 餘党以先政撼摇宰执。”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 莲 益怜之,阴使生狎抱之,而撼摇亦不得醒。” 臧克家 《伟大的交响》诗:“救亡的洪流,撼摇得地动。”词语解释:须摇 拼音:xū yáo
犹逍遥。优游自得貌。《汉书·礼乐志二》:“神奄留,临须摇。”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须摇,须臾也。” 王先谦 补注引 钱大昭 曰:“须摇即须臾,摇臾声相近。”参见“ 须臾 ”。
词语解释:须臾 拼音:xū yú
(1).优游自得。《仪礼·燕礼》:“寡君有不腆之酒,以请吾子之与寡君须臾焉,使某也以请。”《文选·离骚》:“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须臾以相羊。” 李善 注引 王逸 曰:“须臾、相羊,皆游也。”一本作“ 逍遥 ”。
(2).从容,苟延。《史记·淮阴侯列传》:“足下所以得须臾至今者,以 项王 尚存也。” 王念孙 《读书杂志·史记五》:“此‘须臾’与《中庸》‘道不可须臾离’异义。须臾,犹从容,延年之意也。言足下所以得从容至今不死者,以 项王 尚存也。《汉书·贾山传》:‘愿少须臾毋死,思见德化之成也。’‘少须臾’即少从容,亦延年之意也。故《武五子传》‘奉天期兮,不得须臾’ 张晏 曰:‘不得復延年也。’从容、须臾,语之转耳。”
(3).片刻,短时间。《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瞬息须臾》:“瞬息、须臾、顷刻,皆不久之辞,与释氏‘一弹指间’,‘一刹那顷’之义同,而释书分别甚备……又《毗曇论》云:‘一刹那者翻为一念,一怛刹那翻为一瞬,六十怛刹那为一息,一息为一罗婆,三十罗婆为一摩睺罗,翻为一须臾。’又《僧祗律》云:‘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二十弹指名一罗预,二十罗预名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 明 梁辰鱼 《浣纱记·允降》:“我劳心数年,提兵十万,深入敌境,克在须臾。”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小小一枝箭,发出如雷电;陵谷转沧桑,世界须臾变。” 冰心 《寄小读者》二九:“这颜色须臾万变,而银灰,而鱼肚白,倏然间又转成灿然的黄金。”
(4).古代阴阳家的一种占卜术。《后汉书·方术传序》:“其流又有风角、遁甲、七政、元气、六日七分、逢占、日者、挺专、须臾、孤虚之术。” 李贤 注:“须臾,阴阳吉凶立成之法也。今书《七志》有 武王 《须臾》一卷。”词语解释:震摇 拼音:zhèn yáo
(1).惊恐动荡。《新唐书·魏知古传》:“乖人事,违天时,起无用之作,崇不急之务,羣心震摇,众口藉藉。陛下为人父母,欲何以安之?”
(2).震动,摇晃。 茅盾 《子夜》十九:“外边钟声大震,开市了!接着是做交易的雷声轰轰地响动,似乎房子都震摇。” 徐迟 《狂欢之夜》:“他剧烈地震动了,睡意安全震摇掉了。”词语解释:疑摇 拼音:yí yáo
犹疑动摇。 清 静啸斋主人 《西游补答问》:“情之魔人,无形无声,不识不知;或从悲惨而入,或从逸乐而入,或一念疑摇而入,或从所见闻而入。”词语解释:抟摇 拼音:tuán yáo
乘风。 唐 李白 《上李邕》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摶摇直上九万里。”词语解释:簂步摇 拼音:guó bù yáo
古代妇人的首饰。《后汉书·乌桓传》:“﹝ 乌桓 ﹞妇人至嫁时乃养髮,分为髻,著句决,饰以金碧,犹中国有簂步摇。” 李贤 注:“簂,字或为幗,妇人首饰也……《释名》云皇后首饰上有垂珠,步则摇之。”词语解释:晃摇 拼音:huàng yáo
摇动。 冰心 《寂寞》:“我最怕晃摇的东西。”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一片呐喊声震得席棚子直晃摇。”词语解释:金摇 拼音:jīn yáo
金步摇。金制的凤形头饰。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戴金摇之熠燿,扬翠羽之双翘。”词语解释:郁摇 拼音:yù yáo
(1).喜悦貌。《艺文类聚》卷十二引《乐稽耀嘉》:“ 武王 承命,兴师诛 商 ……民乃大安,家给人足,酌酒鬱摇。”注:“鬱摇,喜皃。”
(2).忧思貌。 金 元好问 《望云谣》:“美人亭亭在云霄,鬱摇行歌不可招。”词语解释:夭摇 拼音:yāo yáo
摇曳貌。 唐 陈至 《赋得芙蓉出水》诗:“菡萏迎秋吐,夭摇映水滨。”词语解释:战摇 拼音:zhàn yáo
颤抖,摇动。《南宫词纪·八声甘州·咏马嵬事》套曲:“时把翠鞭轻裊,丝韁慢笼心意懒,坐不稳雕鞍身战摇。”词语解释:闲摇摇 拼音:xián yáo yáo
同“ 閒邀邀 ”。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二折:“想他那乱扰扰红尘内争利的愚人,更和那闹攘攘黄阁上为官的贵人,争如这閒摇摇 华山 中得道的仙人。”词语解释:风举云摇 拼音:fēng jǔ yún yáo
(1).凭借风云飞腾而上。 汉 班固 《西都赋》:“遂乃风举云摇,浮游溥览。” 唐 王勃 《九成宫颂》:“风举云摇,歷神都而一憇。”亦作“ 风举云飞 ”。《宋史·乐志七》:“神驾来思,风举云飞。”
(2).比喻飞黄腾达。 唐 宋之问 《桂州三月三日》诗:“赐金分帛奉恩辉,风举云摇入紫微。” 词语解释:风雨漂摇 拼音:fēng yǔ piāo yáo
见“ 风雨飘摇 ”。
词语解释:风雨飘摇
语本《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谓在风雨中飘荡摇摆。后用以比喻动荡不安。 宋 范成大 《送文处厚归蜀类试》诗:“死生契阔心如铁,风雨飘摇鬢欲丝。” 明 归有光 《杏花书屋记》:“ 孺允 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续范亭 《由两句诗谈起》:“他支持了多少的树枝与花叶。当风雨飘摇的时候,他是坚不动摇的,因为他有坚硬性。”亦作“ 风雨漂摇 ”、“ 风雨飘颻 ”。 唐 李华 《二孝赞》:“风雨漂摇,支体鳞皴。” 清 钱谦益 《〈孙楚惟诗稿〉序》:“释晨昏温凊之忧,而怀风雨漂摇之惧。” 清 珠泉居士 《续板桥杂记·丽品》:“壬寅仲冬,便道过访,虽座上客满,不异曩时,而风雨飘颻,渐觉朱颜非昔矣。”词语解释:胆战心摇 拼音:dǎn zhàn xīn yáo
同“ 胆战心惊 ”。 清 洪昇 《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 哥舒翰 ,称兵的 安禄山 ,赤紧的离了 渔阳 ,陷了 东京 ,破了 潼关 ,唬得人胆战心摇。”词语解释:蜚摇 拼音:fēi yáo
犹动摇。《管子·形势解》:“无仪法程式,蜚摇而无所定。”词语解释:亮盒子摇 拼音:liàng hé zi yáo
敞开盒子摇,比喻公开而毫不含糊的言行。跟“盖着盒子摇”相对。《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这不当着他们説吗?咱们‘亮盒子摇’。”词语解释:麃摇 拼音:biāo yáo
犹飘摇。 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麃摇高翔,一举千里。”词语解释:魄荡魂摇 拼音:pò dàng hún yáo
犹言魂飞魄散。《雪岩外传》第六回:“ 雪巖 左顾右盼的赏鉴了一回,想起 隋煬帝 的乌铜镜屏的艳事,便不禁魄荡魂摇起来。”参见“ 魂飞魄散 ”。
词语解释:魂飞魄散 拼音:hún fēi pò sàn
(1).形容惊恐万状。《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满船人都吓得魂飞魄散,那个再敢挺敌。一个个跪倒船舱,连声饶命。”《老残游记》第八回:“这几个人早已吓得魂飞魄散了。” 向春 《煤城怒火》第六章:“ 白润 在省城得了他远房堂叔给他的报丧信,吓得魂飞魄散,病了一场,差点跟 白吉 一块去阎王殿上报到。”
(2).形容受外界刺激、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元 高文秀 《啄木儿》套曲:“平白地将人勾引,魂飞魄散,使我战兢兢,觅尽天涯不见形。”《金瓶梅词话》第二回:“口儿常喷出异香兰麝,樱桃初笑脸生花,人见了魂飞魄散,卖弄杀偏俏的寃家。” 陈建功 《丹凤眼》:“要是在 北京 城里,准能把姑娘们迷得魂飞魄散呢!”
(3).形容人临死时神志昏迷、人事不省。《西游记》第四一回:“可怜气塞胸膛喉舌冷,魂飞魄散丧残生。”词语解释:逍摇 拼音:xiāo yáo
见“ 逍遥 ”。
词语解释:逍遥 拼音:xiāo yáo
亦作“逍摇”。
(1).徜徉;缓步行走貌。《楚辞·九章·哀郢》:“去终古之所居兮,今逍遥而来东。” 姜亮夫 校注:“逍遥即游之义。”《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遥以自虞。” 刘良 注:“逍遥,行貌。”《南史·袁粲传》:“家居负郭,每杖策逍遥,当其意得,悠然忘反。” 杨朔 《孤儿行》:“我正在街上漫步逍遥,忽然有只小手拉住我的衣角,眉开眼笑地仰着小脸蛋儿。”
(2).优游自得;安闲自在。《庄子·逍遥游》:“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 成玄英 疏:“逍遥,自得之称。”《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聊逍摇兮遨嬉,纘 仲尼 兮周流。”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六:“官税早输,逍遥散诞。”《白雪遗音·八角鼓·游学》:“游学访道,快乐逍遥,名利二字尽皆抛。” 理由 《中年颂》:“婚后的生活很逍遥。”
(3).徬徨;徘徊不进。《楚辞·离骚》:“欲远集而无所止兮,聊浮游以逍遥。”《史记·孔子世家》:“ 子路 死於 卫 。 孔子 病, 子贡 请见。 孔子 方负杖逍遥於门,曰:‘ 赐 ,汝来何其晚也?’” 南朝 梁 殷芸 《小说·周六国前汉人》:“ 仲尼 聘 楚 ,为令尹 子西 所譖,欲如 吴 未定,逍遥此境。”《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 桓温 ﹞骄而恃众,怯於应变,大众深入,值可乘之会,反更逍遥中流,不出赴利,欲望持久,坐取全胜。”
(4).斟酌;玩味。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既玅思六经,逍遥百氏。”《南史·张充传》:“时復引轴以自娱,逍遥乎前史。”词语解释:迁摇 拼音:qiān yáo
离散动摇。《旧唐书·宦官传·刘季述》:“迴鑾之始,率土思安,而 田令孜 妬能忌功,迁摇近镇, 陈仓 播越,患难相仍。”词语解释:梢摇 拼音:shāo yáo
犹逍遥。 汉 扬雄 《太玄·翕》:“虽欲梢摇,天不之兹。” 司马光 集注:“梢摇与逍遥同。”一本作“ 逍遥 ”。词语解释:折摇 拼音:shé yáo
死亡。《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妇病行》:“属累君两三孤子,莫我儿饥且寒,有过慎莫笡笞,行当折摇,思復念之!”词语解释:摽摇 拼音:biāo yáo
漂摇,冲击动荡。 明 杨士聪 《阮郎归·秋雨》词:“风吹黄叶客心惊。暗云秋雨生。青山飞靄入楼轻。摽摇连暮声。”《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利用中国之政教论》:“ 欧 风墨雨,摽摇吾室家者,旦夕且至矣,而何暇于从容立宪为?”词语解释:散消摇 拼音:sàn xiāo yáo
逍遥自在。 元 沉禧 《一枝花·七月初六日为施以和寿》套曲:“人都道散消摇陆地神仙,我则道厌尘嚣 箕山 许由 。”词语解释:心荡神摇 拼音:xīn dàng shén yáo
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金瓶梅词话》第十八回:“猛然一见,不觉心荡神摇,精魄已失。”亦作“ 心荡神怡 ”、“ 心荡神迷 ”。《隋唐演义》第三十回:“ 煬帝 看了这些佳人的态度,不觉心荡神怡。”《镜花缘》第九八回:“ 阳衍 正在心荡神迷,一闻此语,慌忙接过芍药道:‘承女郎见爱,何福能消!’”词语解释:汲汲摇摇 拼音:jí jí yáo yáo
形容心情急切不安。 唐 欧阳詹 《与王式书》:“予必不惜伎能而有所絶堕,以深上下之念,汲汲摇摇,如旌如翘。”词语解释:彯摇 拼音:piāo yáo
勇健轻捷貌。《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褰帷断裳,危冠空履之吏;彯摇武猛,扛鼎揭旗之士。” 李善 注引《汉书》:“ 霍去病 每从大将军受詔,与壮士,为嫖姚校尉。”参见“ 嫖姚 ”。
词语解释:嫖姚 拼音:piáo yáo
(1).劲疾貌。 宋 杨万里 《澹庵坐上观显上人分茶》诗:“银瓶首下仍尻高,注汤作字势嫖姚。” 元 傅若金 《题张齐公祠》诗:“总説 霽云 能慷慨,兼闻 去病 最嫖姚。”
(2).指 霍去病 。 南朝 梁 范云 《效古》诗:“昔事前军幕,今逐 嫖姚 兵。”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二:“借问大将谁?恐是 霍嫖姚 。” 清 侯方域 《为司徒公与宁南侯书》:“ 匈奴 未灭,何以家为?生平审处,岂后 嫖姚 。”词语解释:精摇 拼音:jīng yáo
犹精进。《淮南子·要略》:“玄眇之中,精摇靡览。” 高诱 注:“ 楚 人谓精进为精摇。”词语解释:窥摇 拼音:kuī yáo
暗中扰乱。《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御史中丞 李文会 、右諫议大夫 詹大方 即奏 卨 ( 万俟卨 )黷货营私,窥摇国是。”词语解释:矢志不摇 拼音:shǐ zhì bù yáo
见“ 矢志不渝 ”。
词语解释:矢志不渝 拼音:shǐ zhì bù yú
立誓决不改变自己的志向。语出《晋书·谢安传》:“ 安 虽受朝寄,然 东山 之志始末不渝,每形於言色。”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十七章:“她爱的是 四敏 !矢志不渝的爱着!”《花城》1981年第6期:“我总觉得,一个人对于自己选择的爱情,应当是矢志不渝的。”亦作“ 矢志不摇 ”、“ 矢志不移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仇大娘》:“ 仲 叔 尚廉 利其嫁,屡劝驾,而 邵氏 矢志不摇。” 冯雪峰 《论〈保卫延安〉》:“他是以这样的精神品质来矢志不移地为人民服务。”词语解释:地动山摇 拼音:dì dòng shān yáo
亦作“ 地动山摧 ”。
(1).谓大地震动,山峦摇撼。《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 子胥 祭了,发声大哭,感得日月无光,江河混沸。忽即云昏雾暗,地动山摧。兵众唅啼,人伦悽愴。” 宋 欧阳修 《论修河第一状》:“地贵安静,动而有声,巨嵎山摧,海水摇荡……巨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2).形容声势浩大。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始事二》:“至酉时,鼓角大鸣,地动山摇。” 林斤澜 《春雷》:“他胯下的坐骑,两眼放亮光,呼吸如春雷,脚步到处,地动山摇。” 向春 《煤城怒火》第十五章:“他( 小岛 )认为煤城的共产党一出世就地动山摇,没法招架。”词语解释:皋摇 拼音:gāo yáo
亦作“皐摇”。 即 招摇 。传说中的神名。《文选·扬雄〈甘泉赋〉》:“於是钦柴宗祈,燎薰皇天, 皐摇 泰壹 。”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 招摇 、 泰一 ,皆神名。”按,五臣本作“ 招摇 泰一 ”。词语解释:目眩神摇 拼音:mù xuàn shén yáo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英烈传》第四十回:“今来寳刹,得睹人间未见之珍,天下罕有之物,令人目眩神摇,不知身在何世。”《儒林外史》三三回:“﹝ 杜少卿 ﹞背后三四个妇女嘻嘻笑笑跟着,两边看的人目眩神摇,不敢仰视。”《人民日报》1958.9.2:“江水撞击着桥柱,索桥上悠悠晃晃,使神经稍微衰弱些的人会目眩神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