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字词组
词语解释:摇落 拼音:yáo luò
凋残,零落。《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既伤摇落,弥嗟变衰。” 唐 杜甫 《谒先主庙》诗:“如何对摇落,况乃久风尘。” 明 何景明 《答望之》诗:“江湖更摇落,何处可安栖?” 清 曹寅 《和程令彰十八夜饮南楼》之一:“客心摇落傍孤笳,步屧随时向酒家。”词语解释:摇曳 拼音:yáo yè
(1).亦作“ 摇拽 ”。晃荡;飘荡;摇动。 南朝 宋 鲍照 《代櫂歌行》:“飂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画櫓声摇拽,水声呜咽,蝉声助凄切。”《明史·外国传四·吕宋》:“臣等惊魂摇曳,寝食不寧。”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2).优游自得貌。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二:“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词语解释:摇摇 拼音:yáo yáo
(1).心神不定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毛 传:“摇摇,忧无所愬。” 孔颖达 疏:“《战国策》云: 楚威王 谓 苏秦 曰:寡人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薄。然则摇摇是心忧无所附著之意。” 明 张凤翼 《灌园记·后母授簪》:“金针懒拈,绣线懒添,心摇摇不定如蓬转。” 清 周亮工 《书戚三郎事》:“ 戚 见妇,惊悸错愕,未敢往就,摇摇不知悲。”
(2).摆动、摇曳貌。《大戴礼记·武王践阼》:“若风将至,先必摇摇。”《太平广记》卷四八五引 唐 许尧佐 《柳氏传》:“﹝ 柳氏 ﹞乃回车,以手挥之,轻袖摇摇,香车轔轔,目断意迷,失於惊尘。” 明 高启 《风树操》:“朝风之飘飘兮,维树之摇摇兮。” 陈毅 《由太行山西行阻雪》诗:“夜深对暗壁,摇摇影自和。”
(3).远貌。《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鸜鵒之巢,远哉摇摇。” 唐 权德舆 《祗役江西路上以诗代书寄内》:“摇摇结遐心,靡靡即长路。”词语解释:摇荡 拼音:yáo dàng
(1).摇摆晃荡。《文子·精诚》:“四时失政,镇星摇荡。”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汎淫泛滥,随风澹淡,与波摇荡,奄薄水渚。” 唐 柳宗元 《法华寺石门精室三十韵》:“羈木畏飘浮,离旌倦摇荡。” 朱自清 《温州的踪迹·绿》:“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2).动荡。《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楚 汉 久相持不决,百姓骚动,海内摇荡。”
(3).撼动,摇动。《后汉书·邓骘传》:“ 凉部 叛 羌 摇荡 西州 ,朝廷忧之。” 南朝 陈 虞寄 《谏陈宝应书》:“夫以 王琳 之彊, 侯瑱 之力,进足以摇荡中原,争衡天下。” 元 谷子敬 《城南柳》第四折:“从此后溪花喜有人相傍,巖枝怕甚风摇荡。”
(4).鼓动,鼓舞。《庄子·天地》:“大圣之治天下也,摇荡民心,使之成教易俗。” 南朝 梁 锺嵘 《诗品·总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词语解释:摇风 拼音:yáo fēng
(1).扶摇风,暴风。 南朝 梁 江淹 《恨赋》:“摇风忽起,白日两匿。”
(2).谓风吹摆动。 南朝 梁 沉约 《咏新荷》:“微根纔出浪,短榦未摇风。” 唐 崔灏 《渭城少年行》:“ 长安 道上春可怜,摇风荡日 曲河 边。”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六:“柳带摇风 汉水 滨,平芜两岸争匀。”词语解释:摇动 拼音:yáo dòng
(1).摇摆,晃动。《淮南子·精神训》:“耳目淫於声色之乐,则五藏摇动而不定矣。五藏摇动而不定,则血气滔荡而不休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养生》:“吾尝患齿摇动欲落,饮食势冷,皆苦疼痛。” 元 邵亨贞 《摸鱼子》词:“雁来时晚寒初劲,青灯摇动窗户。” 鲁迅 《野草·求乞者》:“微风起来,露在墙头的高树的枝条带着还未干枯的叶子在我头上摇动。”
(2).摇之使动;动摇。《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于今创痍未瘳, 噲 又面諛,欲摇动天下。” 唐 韩愈 《顺宗实录四》:“ 延龄 疏言: 贄 等失权怨望……以摇动羣心,其意非止欲中伤臣而已。”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耽试》:“﹝圣上﹞因 金 兵摇动,临轩策士,问和战守三者孰便?”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伶俐人实在伶俐,所以,决不攻难古人,摇动古例的。”词语解释:摇头 拼音:yáo tóu
表示否定,不以为然。《史记·滑稽列传论》:“ 优孟 摇头而歌,负薪者以封……岂不亦伟哉!” 唐 白居易 《醉中得上都亲友书咏而报之》:“没齿甘蔬食,摇头谢搢绅。”《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太太听了只是摇头,老爷也似乎不以为可。”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名字》:“倘给别人知道,一定要摇头的。”词语解释:摇鞭 拼音:yáo biān
挥动马鞭。多谓远行。 唐 方干 《送吴彦融赴举》诗:“ 西陵 柳路摇鞭尽, 北固 潮程掛席飞。” 宋 柳永 《引驾行》词:“望花村、路隐映,摇鞭时过长亭。”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闻君西笑且摇鞭,灰洞炎尘方崛堁。” 郁达夫 《己未出都口占》:“ 芦沟 立马怕摇鞭,默看城南尺五天。”词语解释:摇手 拼音:yáo shǒu
(1).犹动弹。《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若 竟寧 前与 黄龙 前,岂相放哉?家吏不晓,今壹受詔如此,且使妾摇手不得。”
(2).挥手示别。 南朝 梁简文帝 《春江曲》:“谁知堤上人,拭泪空摇手。”
(3).把手左右摇动,表示阻止、否定。《明史·朱纨传》:“自 紈 死,罢巡视大臣不设,中外摇手不敢言海禁事。”《儿女英雄传》第七回:“只见那老婆儿连连摇手,説:‘受他什么作践倒没有价。’”
(4).机械上用手转动的把手。词语解释:摇尾 拼音:yáo wěi
(1).比喻卑屈柔顺之态。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猛虎在深山,百兽震恐;及在槛穽之中,摇尾而求食,积威约之渐也。” 唐 骆宾王 《狱中书情通简知己》诗:“入穽方摇尾,迷津正曝腮。” 宋 唐庚 《次勾景山见寄韵》:“但觉转喉都是讳,就令摇尾有谁怜。”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申氏》:“余父执皆世家,向以摇尾为羞,故不屑以相求也。”
(2).犹曳尾。参见“ 摇尾涂中 ”。
词语解释:摇尾涂中 拼音:yáo wěi tú zhōng
战国 时, 楚王 派大夫去请 庄子 做官, 庄子 对 楚 大夫说:听说 楚国 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 庄子 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摇尾。后因以“摇尾涂中”喻自由自在地生活。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 老子 以长生久视为业,而 庄周 贵於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词语解释:摇兀 拼音:yáo wū
摇荡;飘荡。 宋 范成大 《昱岭》诗:“竹舆摇兀走婆娑,石滑泥融侧足过。” 陈三立 《晓抵九江作》诗:“藏舟夜半负之去,摇兀江湖便可怜。”词语解释:摇扇 拼音:yáo shàn
(1).迅疾。《方言》第二:“摇扇,疾也。 燕 之外鄙 朝鲜 洌水 之閒曰摇扇。”《广雅·释诂一上》:“摇扇,疾也。” 王念孙 疏证:“摇、扇皆有疾义也。”
(2).动摇,煽动。《旧唐书·文宗纪上》:“ 王智兴 奏部下将 石雄 摇扇军情,请行朝典,乃长流 白州 。”
挥扇。 唐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诗:“西来一摇扇,共拂 元规 尘。”词语解释:摇漾 拼音:yáo yàng
(1).荡漾。 南朝 梁简文帝 《述羁赋》:“云嵯峨以出岫,江摇漾而生风。” 唐 权德舆 《晚渡扬子江却寄江南亲故》诗:“返照满寒流,轻舟任摇漾。”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裊晴丝,吹来閒庭院,摇漾春如线。” 茅盾 《追求》二:“至多亦不过像水面上的一层浮油,摇漾片刻之后,也就消散了。”
(2).飞貌。《文选·沉约〈咏湖中雁〉》:“刷羽同摇漾,一举还故乡。” 李善 注:“摇漾,飞貌也。”词语解释:摇扬 拼音:yáo yáng
见“ 摇颺 ”。词语解释:摇光 拼音:yáo guāng
(1).星名。北斗七星的第七星。也称瑶光、招遥。《汉书·司马相如传下》:“悉徵灵圉而选之兮,部署众神於摇光。” 颜师古 注引 张揖 曰:“摇光,北斗杓头第一星。”《文子·下德》:“摇光者,资粮万物者也。”
(2).谓光芒闪动。 唐 元稹 《和李校书·西凉伎》:“师子摇光毛彩竖,胡姬醉舞筋骨柔。” 明 徐复祚 《红梨记·荟指》:“又赖花婆劝驾,登龙归娶,花烛影摇光。”词语解释:摇旌 拼音:yáo jīng
飘荡的旌旗。喻心神不定。语本《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 唐 白居易 《江州赴忠州至江陵以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年光同激箭,乡思极摇旌。” 宋 王禹偁 《和卢州通判李学士见寄》之二:“未得樽前一开口,可怜心绪独摇旌。”词语解释:摇笔 拼音:yáo bǐ
动笔。谓写字作文。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文吏摇笔,考迹民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茂先 摇笔而散珠, 太冲 动墨而横锦。” 唐 杜审言 《赠苏味道》诗:“据鞍雄剑动,摇笔羽书飞。” 高旭 《元旦》诗:“摇笔动关天下计,倾樽长抱古人忧。”词语解释:摇撼 拼音:yáo hàn
(1).犹摇动。 唐 顾况 《华山西冈游赠隐玄叟》诗:“失风鼓唅呀,摇撼千灌木。” 宋 张淏 《云谷杂记》卷三:“宰相入省,必先以秤称印匣而后开。 蔡元长 秉政,一日称匣颇轻,疑之,摇撼无声。”《东周列国志》第六七回:“ 庆舍 伤重,负痛不能忍,隻手抱庙柱摇撼之,庙脊俱为震动。” 巴金 《海的梦》前篇一:“她说着把一只手紧紧握着栏杆,用力摇撼。”
(2).犹言震动,震撼。 宋 苏轼 《上曾丞相书》:“世之奇特之士,莫不为怪诡之词,比物引类,以摇撼当世。” 杜鹏程 《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五章:“听不到人们摇撼天地的喊声,也听不到惊涛骇浪的吼声。”词语解释:摇水 拼音:yáo shuǐ
瑶浆。《吕氏春秋·本味》:“水之美者: 三危 之露, 崑崙 之井, 沮 江 之丘,名曰摇水。” 陈奇猷 校释:“犹言 沮 江 之丘,其中所积之水名曰摇水。摇,疑假为‘瑶浆玉露’之瑶。摇水即瑶水,亦即瑶浆也。”词语解释:摇江 拼音:yáo jiāng
江河之侧以两舟相对,中间张网,摇小舟徐行以捕蟹, 吴 人称之为摇江。见 宋 傅肱 《蟹谱下·荡浦摇江》。词语解释:摇心 拼音:yáo xīn
(1).谓人心动摇。《左传·昭公二十三年》:“七国同役而不同心,帅贱而不能整……三国败,诸侯之师乃摇心矣。”《陈书·裴忌传》:“而今贼徒扇聚,天下摇心,非公无以定之。” 唐 司空图 《太尉瑯琊王公河中生祠碑》:“四海摇心,尽摄鲸吞之势;重关失险,独当豕突之衝。”
(2).谓心神不定。 汉 焦赣 《易林·屯之小畜》:“夹河为婚,期至无船,摇心失望,不见所欢。”词语解释:摇唇 拼音:yáo chún
见“ 摇唇鼓舌 ”。
词语解释:摇唇鼓舌 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 摇唇鼓舌 ”。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 摇脣 ”、“ 摇鼓 ”、“ 摇唇 ”。《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 章炳麟 《文学总略》:“ 战国 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词语解释:摇牙 拼音:yáo yá
(1).动牙。极言轻易。《三国志·魏志·吴质传》“ 吴质 , 济阴 人” 裴松之 注引《吴质别传》:“ 质 案剑曰:‘ 曹子丹 ,汝非屠几上肉, 吴质 吞尔不摇喉,咀尔不摇牙,何敢恃势骄邪?’”
(2).犹摇唇鼓舌。 唐 司空图 《释怨》:“将摇牙而搆祸,寧弃跡以怀悲。”词语解释:摇树 拼音:yáo shù
谓动摇根本。《北齐书·幼主纪论》:“佞阉处当轴之权,婢媪擅迴天之力……持瓢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词语解释:摇船 拼音:yáo chuán
摇橹行船词语解释:摇艳 拼音:yáo yàn
亦作“摇灩”。 荡漾,摇曳。 唐 温庭筠 《黄昙子歌》:“参差緑蒲短,摇艳云塘满。” 唐 温庭筠 《莲花》诗:“緑塘摇灩接星津,轧轧兰橈入白苹。”词语解释:摇裔 拼音:yáo yì
摇荡。 唐 李白 《古风》之四二:“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 王琦 注:“摇裔,犹摇荡也。”词语解释:摇毒 拼音:yáo dú
骚扰为害。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孽臣姦隶,蠧居棊处,摇毒自防,外顺内悖。”《新唐书·王世充窦建德传赞》:“ 煬帝 失德,天丑其为…… 竇建德 连 河北 , 王世充 举 东都 ,皆磨牙摇毒以相噬螫。” 清 钱陆灿 《周亮工墓志铭》:“所在蠧居棊处,摇毒漫澜,不可爬梳。”词语解释:摇篮 拼音:yáo lán
(1).婴儿卧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等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摇篮》:“今人眠小儿竹篮名摇篮……摇车即摇篮。” 清 赵翼 《舟行》诗之一:“笑比摇篮引儿睡,老夫奇诀得还童。” 曹禺 《原野》第一幕:“左面是摇篮,里面的孩子已经睡着了。”
(2).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徐特立 《各科教学法讲座》:“ 希腊 是哲学的摇篮,最初就发明了自然发生的辩证法。” 郭小川 《三门峡》诗:“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啊,中华民族的摇篮。”词语解释:摇舌 拼音:yáo shé
动舌。谓发言,出言。 晋 傅玄 《墙上难为趋》诗:“吐言若覆水,摇舌不可追。” 唐 元稹 《出门行》:“言者未摇舌,无人敢轻议。”词语解释:摇摆 拼音:yáo bǎi
(1).摇动,摆动。 宋 王令 《八桧图》诗:“宜乎今古惑昧者,摇摆舌吻归之仙。” 元 邓玉宾 《村里迓古·仕女圆社气球双关》套曲:“抵多少对舞《霓裳》、按《六么》,惯摇摆会躯劳,支打猜拏直恁般巧。” 茅盾 《子夜》十一:“马路旁那些树都像醉了似的在那里摇摆。”
(2).形容行走时自得之貌。 明 张居正 《奉谕整肃朝仪疏》:“进退行走,舒徐摇摆。”《水浒传》第三一回:“ 武松 辞了出门,插起双袖,摇摆着便行。”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骂筵》:“二位看俺打扮罢,道人醒了 扬州 梦。[摇摆下。]”
(3).喻思想观点等游移不定。 毛泽东 《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六:“贫农和非富裕的农民中间也有许多人,因为觉悟不高,暂时还是观望的,他们也有摇摆。”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十四:“马凡陀表面上的金光在 方宇 面前闪耀,他的意志在金光面前摇摆。”词语解释:摇溶 拼音:yáo róng
水势奔腾貌。 唐 李商隐 《河阳诗》:“ 黄河 摇溶天上来,玉楼影近 中天臺 。”词语解释:摇拽 拼音:yáo zhuài
见“ 摇曳 ”。
词语解释:摇曳 拼音:yáo yè
(1).亦作“ 摇拽 ”。晃荡;飘荡;摇动。 南朝 宋 鲍照 《代櫂歌行》:“飂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 唐 温庭筠 《梦江南》词:“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画櫓声摇拽,水声呜咽,蝉声助凄切。”《明史·外国传四·吕宋》:“臣等惊魂摇曳,寝食不寧。” 朱自清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岸上原有三株两株的垂杨树,淡淡的影子,在水里摇曳着。”
(2).优游自得貌。 唐 李白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诗之二:“功成拂衣去,摇曳沧洲傍。”词语解释:摇宝 拼音:yáo bǎo
旧时一种赌博名。 艾芜 《还乡记》:“有着一番新的气象,至于卖鸦片烟的铺子,以及摇宝、掷骰子的摊子,不复存在了。”词语解释:摇帜 拼音:yáo zhì
晃动旗帜。形容闪电。 唐 韩愈 《讼风伯》:“山升云兮泽上气,雷鞭车兮电摇帜。” 宋 孔平仲 《夏旱》诗:“雷声隆隆电摇帜,雨竟无成空混热。”词语解释:摇飏 拼音:yáo yáng
亦作“摇扬”。 摇曳。 南朝 梁 沉约 《八咏·会圃临春风》:“蝶逢飞摇颺,燕值羽差池。” 唐 张耀 《井赋》:“青梧下映,泛珪叶以摇扬。”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此处山小而峭……皆石骨嶙峋,草木摇颺。” 梁启超 《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人之读一小説也,不知不觉之间,而眼识为之迷漾,而脑筋为之摇颺。”词语解释:摇战 拼音:yáo zhàn
发抖。《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四:“ 得水 捧着 李氏 ,只见四肢摇战,汗下如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宅妖》:“生睥睨良久,毛森立,如霜被於体。因大呼,遽走,颠牀下,摇战莫能起。”词语解释:摇滟 拼音:yáo yàn
见“ 摇艳 ”。
词语解释:摇艳 拼音:yáo yàn
亦作“摇灩”。 荡漾,摇曳。 唐 温庭筠 《黄昙子歌》:“参差緑蒲短,摇艳云塘满。” 唐 温庭筠 《莲花》诗:“緑塘摇灩接星津,轧轧兰橈入白苹。”词语解释:摇车 拼音:yáo chē
(1).草名。《尔雅·释草》:“柱夫,摇车。” 郭璞 注:“蔓生,细叶,紫华,可食。今俗呼翘摇车。” 郝懿行 义疏:“即今野豌豆也。”
(2).即摇篮。《元朝秘史》卷一:“ 帖木真 九岁时…… 帖木仑 方在摇车中也。”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摇篮》引 郭晟 《家塾事亲》:“古人製小儿睡车,曰摇车,以儿摇即睡故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摇车儿里的爷爷,拄拐棍儿的孙子。”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九:“妯娌俩一个在里屋,一个在外屋,一个躺下了,一个正在摇动摇车子。”参见“ 摇篮 ”。
(3).用手摇动坐车。《人民日报》1984.1.16:“我准备摇车走向讲坛,告诉人们我的访 华 观感。”
词语解释:摇篮 拼音:yáo lán
(1).婴儿卧具。形状略像篮子,多用竹或藤等制成,可以左右摇动,使婴儿容易入睡。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摇篮》:“今人眠小儿竹篮名摇篮……摇车即摇篮。” 清 赵翼 《舟行》诗之一:“笑比摇篮引儿睡,老夫奇诀得还童。” 曹禺 《原野》第一幕:“左面是摇篮,里面的孩子已经睡着了。”
(2).比喻某些事物的发源地。 徐特立 《各科教学法讲座》:“ 希腊 是哲学的摇篮,最初就发明了自然发生的辩证法。” 郭小川 《三门峡》诗:“古代文明的发源地啊,中华民族的摇篮。”词语解释:摇足 拼音:yáo zú
动足。喻稍有举动。《史记·萧相国世家》:“且陛下距 楚 数岁, 陈豨 、 黥布 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 关中 ,摇足则 关 以西非陛下有也。” 汉 赵壹 《穷鸟赋》:“思飞不得,欲鸣不可,举头畏触,摇足恐墯。”《梁书·忠壮世子方等传》:“吾之进退,恒存掌握,举手惧触,摇足恐堕。”词语解释:摇消 拼音:yáo xiāo
动,摇动。《淮南子·俶真训》:“乃始招蟯振繾物之豪芒,摇消掉捎仁义礼乐,暴行越智於天下,以招号名声於世。”《广雅·释诂一下》“掉捎,动也” 清 王念孙 疏证:“《释训》云:‘揣抁,摇捎也。’摇捎犹掉捎也。一作摇消……掉捎、跳踃、摇捎竝声近而义同。”词语解释:摇装 拼音:yáo zhuāng
古代习俗,将远行者,预期择吉出门,亲友于江边饯行,上船移棹即返,另日启行,称遥装,亦称摇装。 南朝 梁 沉约 《却东西门行》:“摇装非短晨,还歌岂明发?”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三折:“早是我夫妻悒怏,小家儿外出也摇装。”参阅 明 姜唯 《歧海琐谈》。词语解释:摇乱 拼音:yáo luàn
扰乱;作乱。《后汉书·宦者传序》:“所以海内嗟毒,志士穷栖,寇剧缘閒,摇乱区夏。”《新唐书·康承训传》:“牙健 赵武 等欲亡, 勛 斩首送 彦曾 曰:‘此摇乱者。’” 明 张居正 《答奉常陆五台论治体用刚书》:“欲以抑损主威,摇乱朝政,故不得不重处一二人,以定国是。”词语解释:摇晃 拼音:yáo huàng
摇摆,晃动。 巴金 《家》二十:“一点豆大的暗淡的灯光无力地摇晃着,只照亮了这个房间的小部分。”词语解释:摇掉 拼音:yáo diào
摆动。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臂不摇掉,肩不下上。” 唐 白居易 《渭村退居寄礼部崔侍郎翰林钱舍人》诗:“泥尾休摇掉,灰心罢激昂。”词语解释:摇顿 拼音:yáo dùn
摇动;摇晃。 唐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兼寄高适贾至》诗:“天网忽摇顿,公才难弃遗。” 唐 颜师古 《隋遗录》卷下:“帝自达 广陵 ,沉湎失度,每睡,须摇顿四体,或歌吹齐鼓,方就一梦。”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三:“玉輅……凡三至 岱宗 ,一至 崧高 ,然行道摇顿, 仁庙 晚患之。”词语解释:摇鼓 拼音:yáo gǔ
(1).摇动。
(2).见“ 摇脣鼓舌 ”。
词语解释:摇唇鼓舌 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 摇唇鼓舌 ”。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 摇脣 ”、“ 摇鼓 ”、“ 摇唇 ”。《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 章炳麟 《文学总略》:“ 战国 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词语解释:摇旗打鼓
四处张扬,闹得满城风雨词语解释:摇摆气势
摇头摆尾,虚张声势词语解释:摇颭
摇摆颤动。形容女人走路的妖娆姿态词语解释:摇铃打鼓
摇旗打鼓词语解释:摇狄 拼音:yáo dí
见“ 摇翟 ”。
词语解释:摇翟 拼音:yáo zhái
亦作“摇狄”。 古代王后之服。用于祭先公及飨诸侯。《释名·释衣服》:“摇翟,画摇雉之文於衣也。”摇,一本作“ 鷂 ”。《旧唐书·儒学传下·祝钦明》:“《三礼义宗》明王后六服,谓褘衣、摇翟……‘褘衣从王祭先王则服之,摇翟祭先公及饗诸侯则服之。’”《旧唐书·儒学传下·祝钦明》:“闕狄之上,犹有两服:第一褘衣,第二摇狄…… 郑玄 因此以后助祭宗庙,亦分两服,云:‘褘衣助祭先王,摇狄助祭先公。’”按,摇狄,《周礼·天官·内司服》作“揄狄”。 孔颖达 疏:“揄狄者,揄当为摇,狄当为翟。”词语解释:摇滚舞 拼音:yáo gǔn wǔ
美国舞厅舞。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合着摇滚乐而跳的自由舞,具有较大的即兴创作成分词语解释:摇演 拼音:yáo yǎn
摇曳。 汉 马融 《长笛赋》:“於是山水猥至,渟涔障溃……摇演其山,动杌其根者,岁五六而至焉。” 唐 常衮 《浮萍赋》:“披拂丹草,摇演青苹。”词语解释:摇尾乞怜 拼音:yáo wěi qǐ lián
谓狗摇着尾巴讨主人的欢喜。多用以比喻卑躬屈膝,不顾人格地向别人谄媚讨好。语出 唐 韩愈 《应科目与时人书》:“若俛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明史·张肯堂传》:“今辅臣膺新命而出,贼必仍用故技,佯摇尾乞怜。”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伊桑河》:“夫以封疆世族,至於玩法致罪,已无颜以对人,乃摇尾乞怜如犬彘就死状,真不知是何肺腑也。” 邹韬奋 《我们的三大原则》:“最误国的是摇尾乞怜的外交,是自己没有坚决的立场而只是仰人鼻息看人颜色的外交。”词语解释:摇刖 拼音:yáo yuè
危貌;危险。《文选·张协〈七命〉》:“摇刖峻挺,茗邈苕嶢。” 李善 注:“摇刖,危貌也。” 明 王衡 《郁轮袍》第四折:“天地撰在紫云端上,只怕摇刖些。”词语解释:摇摊 拼音:yáo tān
旧时赌博名目。庄家用骰子四颗藏在容器内摇动后摆定;赌者猜点数下注。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恶俗·赌》:“掷状元牙牌之戯,曰打天九、鬭狮虎,以及压宝、摇摊诸名色,皆赌也。”《官场现形记》第二一回:“有些候补同寅新年无事,便借请春酒为名,请了这些实缺老爷们来家,吃过一顿饭,不是摇摊,便是牌九。”词语解释:摇易 拼音:yáo yì
动摇更易。《汉书·杜钦传》:“凡事论有疑未可立行者,求之往古则典刑无,考之来今则吉凶同,卒摇易之则民心惑,若是者诚难施也。”词语解释:摇旦 拼音:yáo dàn
川剧旦行脚色名。相当于京剧中的彩旦。 夏衍 《〈香罗帕〉是一出好喜剧》:“剧中主要人物 赵夫人 是由正旦应工的,只有姨妈是摇旦。”词语解释:摇唇鼓舌 拼音:yáo chún gǔ shé
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亦泛指多言,卖弄口才。《庄子·盗跖》:“摇脣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魏书·萧衍传》:“曲体胁肩,摇脣鼓舌,候当朝之顾指,邀在位之餘论。”亦作“ 摇唇鼓舌 ”。 宋 洪迈 《夷坚甲志·高俊入冥》:“又一女反缚,以钳钳其舌。吏曰:‘生前好摇唇鼓舌者。’”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梁生》:“ 梁兄 眼大如豆,乃亦摇唇鼓舌,吹毛求疵,那足为月旦评!” 郭沫若 《虎符》第三幕:“那些人除掉摇唇鼓舌之外,实在也没有多么大的本领。”亦省作“ 摇脣 ”、“ 摇鼓 ”、“ 摇唇 ”。《北史·尉瑾传》:“好学 吴 人摇脣振足,为人所哂。”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凡封章建议,务更张、喜激昂辈摇鼓捭闔,公悉屏之。” 章炳麟 《文学总略》:“ 战国 从横之士,抵掌摇唇,亦多积句,是则耦丽之体,适可称职。”词语解释:摇摇欲坠 拼音:yáo yáo yù zhuì
摇动着好像要落下来。亦以形容极不稳固,岌岌可危。 清 纳兰性德 《如梦令》词:“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一章:“在河边、路旁和渠岸刚刚发着嫩芽尖的春草上,露珠摇摇欲坠地闪着光了。”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深深知道, 匈奴 上层的统治,还处在摇摇欲坠之势。”词语解释:摇摇摆摆 拼音:yáo yáo bǎi bǎi
(1).行走不稳貌。《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一个妇女摇摇摆摆从府堂里出来,自言自语,与 崔寧 打了个胸厮撞。”
(2).坦然自得貌。《西游记》第十二回:“这去 玄奘 再拜谢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摇摇摆摆。”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郎妇手同擕,摇摇摆摆过廊西。”
(3).形容主意不定。 元 无名氏 《陈州粜米》第四折:“我做箇州官不歹,断事处摇摇摆摆。”词语解释:摇鹅毛扇 拼音:yáo é máo shàn
传说 诸葛亮 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一:“大家都说他是一个摇鹅毛扇的,是一个唱傀儡戏的提线的人。”亦作“ 摇羽毛扇 ”。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小说和戏剧上的 诸葛亮 ,几百年来在群众中,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形象,即所谓摇羽毛扇的人物。”词语解释:摇幌 拼音:yáo huǎng
摇晃。 闻一多 《死水·天安门》诗:“没瞧见那黑漆漆的,没脑袋的,蹶腿的,多可怕,还摇幌着白旗儿说着话。”词语解释:摇丸 拼音:yáo wán
犹弄丸。古杂戏的一种。《西京杂记》卷四:“ 京兆 有 古生 者,学纵横、揣摩、弄矢、摇丸、摴蒲之术,为都掾史四十餘年……京师至今俳戏皆称古掾曹。”词语解释:摇夺 拼音:yáo duó
因外力影响而动摇改变决心。 明 李贽 《答李见罗先生书》:“聪明盖世,刚健篤生,卓然不为千圣所摇夺者,未可遽以与我共学此也。” 清 方苞 《读〈王风〉》:“故降至 春秋 ,篡弑攘夺接跡於诸夏之邦,而王室则无之,以众心之不可摇夺也。”词语解释:摇头摆脑 拼音:yáo tóu bǎi nǎo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宋 王明清 《挥麈馀话》卷二:“相得端明似虎形,摇头摆脑得人憎。” 沙汀 《代理县长》:“代理县长摇头摆脑地笑起来,随又满足地叹了口气。” 巴金 《沉落》:“手里拿了一卷线装书,摇头摆脑低声诵着。”词语解释:摇举 拼音:yáo jǔ
腾升高举。《汉书·礼乐志》:“天马徠,执徐时,将摇举,谁与期。” 颜师古 注:“言当奋摇高举,不可与期也。”词语解释:摇会 拼音:yáo huì
民间的一种信用互助方式。一般由发起人(称“会头”)邀请亲友若干人(称“会脚”)参加,约定每月、每季或每年举会一次。每次各缴一定数量的会款,轮流交由一人使用,借以互助。会头先收第一次会款,以后按摇骰方式,决定会脚收款次序,直到参加者轮完为止。《醒世姻缘传》第三五回:“﹝ 汪为露 ﹞只因手里有了钱钞,不止於管家,且添了放利,收长落,放钱债,合了人摇会。” 茅盾 《拟〈浪花〉》:“车夫 阿二 常常有点‘私事’……他这所谓‘私事’却是去‘摇会’。数目并不多,二十来块。”词语解释:摇咕咚 拼音:yáo gū dōng
一种手摇小鼓。多为小儿玩具。 鲁迅 《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他们一手都拿着‘摇咕咚’,这玩意儿确是可爱的, 北京 称为小鼓,盖即鼗也。 朱熹 曰:‘鼗,小鼓,两旁有耳;持其柄而摇之,则旁耳还自击,’咕咚咕咚地响起来。”词语解释:摇头幌脑 拼音:yáo tóu huǎng nǎo
1.见"摇头?脑"。词语解释:摇头摆尾 拼音:yáo tóu bǎi wěi
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得意轻狂之貌。《五灯会元·夹山会禅师法嗣·洛浦元安禅师》:“师后辞 济 …… 济 明日陞堂曰:‘ 临济 门下有箇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虀瓮里淹杀。’” 元 孙仲章 《勘头巾》第一折:“若是閒人呵,无过是摇头摆尾弄精神。”《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三回:“他出来一见了,便摇头摆尾的説道:此所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鲁迅 《准风月谈·序的解放》:“可是这样的玩意儿给人戳穿了又怎么办呢……毫没有‘座谈’时候的摇头摆尾的得意忘形的气味儿了。”词语解释:摇尾涂中 拼音:yáo wěi tú zhōng
战国 时, 楚王 派大夫去请 庄子 做官, 庄子 对 楚 大夫说:听说 楚国 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 庄子 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摇尾。后因以“摇尾涂中”喻自由自在地生活。 晋 葛洪 《抱朴子·勤求》:“ 老子 以长生久视为业,而 庄周 贵於摇尾涂中,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词语解释:摇席破座 拼音:yáo xí pò zuò
谓在饮宴中中途离席。《西游记》第六九回:“哥哥,你不达理!这般御酒不吃,摇席破座的,且去看甚么哩?”亦作“ 摇席破坐 ”。《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且教他孝顺席尊众亲两套词儿着,你这狗才就这等摇席破坐的。”词语解释:摇旗呐喊 拼音:yáo qí nà hǎn
古时军队出阵,摇动旗帜,大声呼喊,用以耀武扬威。《三国演义》第六四回:“ 张任 引数千人马,摇旗呐喊,出城搦战。”《儒林外史》第三九回:“番子正在魂惊胆落,又见山后那二百人摇旗呐喊,飞杀上来。”后用以比喻为他人助长声势。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二章:“出去之后,他还不是同流合污了,加入反民主者的行列中一同摇旗呐喊?”《羊城晚报》1982.11.8:“要当有风格的作家……不充当摇旗呐喊小卒的角色。”词语解释:摇头晃脑 拼音:yáo tóu huàng nǎo
见"摇头?脑"。词语解释:摇席破坐 拼音:yáo xí pò zuò
见“ 摇席破座 ”。
词语解释:摇席破座 拼音:yáo xí pò zuò
谓在饮宴中中途离席。《西游记》第六九回:“哥哥,你不达理!这般御酒不吃,摇席破座的,且去看甚么哩?”亦作“ 摇席破坐 ”。《金瓶梅词话》第三二回:“且教他孝顺席尊众亲两套词儿着,你这狗才就这等摇席破坐的。”词语解释:摇襞 拼音:yáo bì
摇动折迭。 南朝 梁简文帝 《与湘东王书》:“诗既若此,笔又如之。徒以烟墨不言,受其驱染;纸札无情,任其摇襞。” 清 屠爌 《古意》诗:“素丝非一丝,机中织成帛,卷舒生容光,从郎自摇襞。”词语解释:摇民 拼音:yáo mín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 有易 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 摇民 。”词语解释:摇滚乐 拼音:yáo gǔn yuè
以强拍和简单乐句的大量重复为特点的、常带有黑人怨曲(勃鲁斯)、民歌和乡村音乐成分的流行音乐